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归纳笔记.docx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归纳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归纳笔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归纳笔记 1 单选题 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答案:D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化学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故选D 小提示:了解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2、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A.导管连接B.胶塞塞紧 C.气体验满D.气体收集 答案:A A、连接导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符合题意; B、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不符合题意; C、气体验满,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且导管不能伸入集气瓶过长,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动脑、动手设计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室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如图所示是小明、小红、张强、李丹四位同学设计的装置,其中你认为符合要求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D.①③④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仪器的使用。 ①大理石在带孔橡胶片上,要产生气体时,打开止水夹,长颈漏斗内的稀盐酸就会下降浸没大理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止水夹,压强增大部分盐酸又被压到长颈漏斗内,使二者分离,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符合要求; ②通过打开和关闭止水夹,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 ③通过试管的上下移动,也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 ④通过粗铜丝的上下移动,也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 综上述分析,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A。 小提示:注意结合压强概念去理解反应装置的原理。 4、由太湖水生产自来水的部分处理过程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上述处理过程应包含“蒸馏” D.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仍是混合物 答案:C A、用细沙“过滤”即相当于过滤操作中使用的滤纸,可以阻止细小的难溶性颗粒状物质通过细沙,起到过滤作用,选项正确;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故能吸附有色、有异味的物质,用于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选项正确; C、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是取水静置、过滤、吸附、杀菌消毒,故不包含蒸馏,选项错误; D、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仍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正确; 答案为:C。 5、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答案:A A、实验室常采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硫酸钙为微溶物,覆盖在块状大理石表面不利于反应进行,A错误;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法收集,B正确; C、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先在底部聚集而后向上聚集,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C正确; D、蜡烛熄灭,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D正确。 故选:A。 6、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答案:B A. 注射器有刻度,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正确;B. 稀硫酸和块状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常使反应停止,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应为稀盐酸,而不是稀硫酸,错误;C. 利用该装置进行试验时,将玻璃管内的abcd四处分别放置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纸,ad处放置湿润的,bc处放置干燥的,可观察到,湿润的试纸变红,且d处先变红,a处后变红,而干燥的试纸不变色,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正确;D. 该装置的左半部相当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故也可用于过氧化氢法制取氧气,正确。故选B。 7、构建知识网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下图为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物质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物质②中阳离子符号为Ca+2 C.物质③由2种元素组成 D.物质①和⑤发生反应转化为④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高温2CO 答案:B A、物质①是CO2,根据化学式代数和为0,其中氧为-2价,因此C为+4价,A选项不合题意; B、物质而为CaCO3,其阳离子为钙离子,符号为Ca2+,因此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物质③为CH4,其是由C、H两元素组成,C选项不合题意; D、①和⑤发生反应转化为④的反应为C和CO2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O,方程式为C+CO2高温2CO,因此D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8、山西低碳转型迎来新“风口”。云冈热电厂排出的烟气补集加工成为高纯度液态二氧化碳,最终转化为碳纳米管,它是汽车锂电池的电极材料。关于碳纳米管说法正确的是 A.提炼过程发生物理变化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由碳原子构成 答案:D A、高纯度液态二氧化碳最终转化为碳纳米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碳纳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C、碳纳米管属于碳单质,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碳纳米管由碳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9、如图实验设计,能制取二氧化碳并可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是( ) A.B. C.D. 答案:B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硫酸钙会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而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不合题意; 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装置中若在导管上关闭止水夹,装置内的压强增大,大理石与稀盐酸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后,气体排出,装置内的压强减少,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反应开始,符合题意; C、该反应无法控制的反应的停止,不合题意; D、该反应无法控制的反应的停止,不合题意。 故选B。 10、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宣传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垃圾分类投放 B.野炊明火烧烤 C.控制汽车鸣笛 D.坚持绿色出行 答案:B A、垃圾分类投放,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野炊明火烧烤,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C、控制汽车鸣笛,可以减少噪音污染,不符合题意; D、坚持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的反应为CO +Fe2O3=2Fe+CO2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答案:B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故A项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注明反应条件,且配平错误,正确书写为3CO+Fe2O3高温2Fe+3CO2,故B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生成,故C项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故D项正确。 故选B。 12、水是重要的资源,城市里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下列水处理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自然沉降B.过滤C.活性炭吸附D.杀菌消毒 答案:D A、自然沉降除去的是不溶性的杂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过滤除去的是不溶性的杂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吸附除去的是不溶性的色素和异味,是将色素和异味分子吸附起来,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杀菌消毒是将微生物灭活,使其失去生物活性,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13、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A.金属光泽B.质软C.导电性D.可燃性 答案:D 分析: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4、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的更充分 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答案:B A、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煤燃烧的更充分,故错误; B、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可以是缓慢氧化,不一定是燃烧,故错误; D、人类利用的能量大部分都是通过燃烧获得,还有一部分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获得,故错误。 故选B 15、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一中X溶液显酸性,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图二转化1实现了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化 C.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A A、图一中X溶液,即碳酸溶液显酸性,但是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图二转化1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叶绿体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无机物,葡萄糖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实现了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化,不符合题意; C、图一中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碳酸,图二中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叶绿体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故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不符合题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多选题 16、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木炭和二氧化锰 分别取样,在空气中燃烧 B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闻气味 C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通过红热的碳层 D 除去CO2气体中的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AB.BC.CD.D 答案:AD A、木炭具有可燃性,二氧化锰不能燃烧,可以通过灼烧的方法进行鉴别,故选项正确; 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无法鉴别,可以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的为二氧化碳,燃烧更旺盛的是氧气;或者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的为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错误; C、除去氮气中的氧气,通过红热的碳层,氧气会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生成新的杂质,可通过灼热的铜除去氮气中的氧气,故选项错误;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可以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CO2气体中的CO,故选项正确; 故选AD。 小提示: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 17、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以下对于化学知识的应用错误的是 A.物质的制备:选择合适含氧元素的物质制取氧气 B.物质的鉴别: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三种气体 C.物质的应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取的各种气体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D.物质的分离:可以用过滤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取淡水 答案:BD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气中含氧元素,故选择合适的含氧元素的物质制取氧气,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氮气、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用燃着的木条无法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C、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取的各种气体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如氮气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等,不符合题意; D、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可用蒸馏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符合题意。 故选BD。 18、如图是科学家根据相关研究绘制的60万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量变化和全球温度变化的图线,据图分析可得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引起全球温度的变化 B.全球温度的变化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 C.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D.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没有关系 答案:AC 观察图示可知,全球温度的变化随着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少而变化,所以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故选AC。 19、甲乙是两套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对两套装置分析正确的是( ) A.都可以用双氧水和粉末状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B.都可以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 C.甲乙装置通过长颈漏斗都能及时添加液体试剂 D.甲装置N处需要添加止水夹 答案:BC A、有孔塑料板上不能放粉末状二氧化锰,错误; B、甲装置中锥形瓶和乙装置有孔塑料板上放块状大理石,盐酸都从长颈漏斗加入,正确; C、甲乙装置通过长颈漏斗都能及时添加液体试剂,正确; D、甲装置中无法把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分开,可以不用装止水夹,错误; 故选BC。 20、下列实验方案能达成实验目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伸入燃着的木条 B 除去水中的色素 取样后加入活性炭吸附再过滤 C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分别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MnO2 A.AB.BC.CD.D 答案:BD 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木条燃烧,都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由于氮气不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两种气体,故A选项错误;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起吸附作用,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B选项正确; 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应该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故C选项错误; D、过氧化氢溶液遇二氧化锰后会迅速产生氧气,会有大量气泡逸出,而水遇二氧化锰不会产生气体,所以可用二氧化锰鉴别两种液体,故D选项正确; 故选BD。 21、某气体由H2、CO2、CO、CH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则该气体成分可能的是 A.CO、H2B.CO2、COC.CO2、H2D.CO、CH4 答案:AD 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没有二氧化碳;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有还原性气体,可能是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因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证明有一氧化碳或甲烷。则该气体成分可能的是一氧化碳和氢气,也可能是一氧化碳和甲烷。故选AD。 22、有关2CuO + C高温2Cu + CO2↑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CuO具有氧化性 B.C发生了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答案:AC A、氧化铜失去氧,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故A正确; B、碳夺取氧,是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故B不正确;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是-2价,故C正确; D、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减少,故D不正确。 故选AC。 23、将一定质量CaCO3粉末加入装有一定质量的稀盐酸的容器中,测得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0-300s内,溶液中钙元素质量在增大 B.0-300s内,容器内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 C.0-100s内,反应生成CO2的速率先慢后快 D.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300s内的少7.2amL 答案:BD A、0-300s内,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此时还未完全反应,溶液中钙元素质量逐渐增大,不符合题意; B、0-300s内,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100份质量的碳酸钙置换出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0-100s内,反应生成CO2的速率先慢后快,不符合题意; D、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为2.8amL,100-300s内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为10amL-2.8amL=7.2amL,故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300s内的少:7.2amL-2.8amL=4.4amL,符合题意。 故选BD。 24、对金刚石和石墨描述正确的是 A.碳元素都以游离态存在 B.碳元素都以化合态存在 C.化学性质相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结构相似 D.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结构不同 答案:AD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的单质,碳元素都以游离态存在,故选项描述正确; B、由A分析可知,碳元素都以游离态存在,故选项描述不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化学性质相同是由于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相同,故选项描述不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描述正确。 故选AD。 25、2013年3月,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B.具有吸附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 答案:AD A、由于“碳海绵”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故说法不正确; B、“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故说法正确. C、由于“碳海绵”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还原性,可还原氧化铜.故说法正确; D,由于”碳海绵“主要成分是碳单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故说法不正确. 故选AD. 【小提示】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学会从题干所给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 填空题 26、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1)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_____不同。 (2)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的结构。 (3)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图书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其原因是_____。 (4)某有机化合物R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R+5O2点燃4CO2+2H2O,则R的化学式为_____。 答案: 排列方式 疏松多孔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C2H2 (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故填:排列方式 (2)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故填:疏松多孔 (3)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图书档案时,应使用碳素墨水笔,是因为碳素墨水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填: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2R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则每个R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2。 故填:C2H2 27、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CO2。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2)检验CO2是否集满的操作为 _________ 。 答案: CaCO3+2HCl=CaCl2+H2O+C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分析:(1)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验满方法来分析。 (1)在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二氧化碳时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即可;故填: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小提示:本题综合考查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其验满方法。 28、下图是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__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 。 (2)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 ,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________ 。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________ (填“c端”或“d端”)通入。 答案: 长颈漏斗 CaCO3+2HCl=CaCl2+H2O+CO2↑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下层蜡烛先熄灭 灭火 c端 (1)仪器a是长颈漏斗;装置A中是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装置A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经B进入C中,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D中的下层蜡烛先熄灭。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入以后占据下方空间,空气被赶到上方空间而易从d端排出,故二氧化碳从c端通入。 29、在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封口,易拉罐立即变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因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和NaAlO2,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O2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使罐内气压减小; 2Al+2NaOH+2H2O═2NaAlO2+3H2↑ 在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封口,易拉罐立即变瘪,原因是CO2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使罐内气压减小; 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因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和NaAlO2,该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30、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________. 答案:错 在同素异形体组成的混合物中,仍满足只有一种元素,但该物质不是单质,而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气体,其组成元素只有氧元素一种,该气体为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20-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2023 初中化学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六 单元 氧化物 重点 归纳 笔记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