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德润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
《山东省济南德润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德润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2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德润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山东省济南德润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年级: 姓名: - 23 - 山东省济南德润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课内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 1.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 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C.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 人强马壮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君子生非异也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今年我国南方各省暴雨连连,江河满溢,积水成渊,洪涝灾害频现。 B. 在刚刚结束的“海上联合—2012”中俄海上联合军演中,中国的“022”轻型隐身导弹艇的上佳表现,引发了世界的关注。它的隐身性能和机动灵活的打击能力,不但赶上了世界同类舰艇,而且大有青出于蓝的势头。 C. 我对他那种锲而不舍的工作热情和集思广益的民主作风,一直是非常钦佩的,正是有了他的这种热情和作风,我们这个团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D. 今年,在西瓜上市的季节,江苏却出现“瓜裂裂”现象,大面积的西瓜因为不恰当地使用了膨大剂,导致西瓜一个个的“爆炸”,这种“瓜裂裂”现象,不能不叫人叹为观止。 4.从文言文句式特点来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求人可使报秦者 C. 客有吹洞箫者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百工:泛指各种工匠 B.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圣明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书以及解释经书的著作 D. 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道:指古人流传下来的各种优良传统 6.选出与例句中加下划线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 故释先王之成法,法其所以为法 B.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 吾知所以距子矣 7.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类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⑤舞幽壑之潜蛟 ⑥扣舷而歌之 A.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⑤和⑥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⑤和⑥不同 C. 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⑤和⑥不同 D. 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⑤和⑥相同 8.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而今安在哉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 ①⑥/②⑤/③/④/⑦ B. ①/②③/⑤⑥/④⑦ C. ①⑥/②③/⑤/④⑦ D. ①⑥/②⑤/③④/⑦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社会中的变化确实如有些学者所观察到的,行政村中的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熟悉,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而大批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更是带来乡村社会普遍的空巢现象。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既有的伦理观念、道德、价值等正在失去约束力。但是,这可以称之为物、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长期浸淫于熟悉社会而习得的“给予”和“亏欠”的人情传统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等还存在巨大影响。 众多研究表明,生活在乡村社会的农民,虽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但依旧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也由此不断延续下去。而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虽然遭遇到大量陌生关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依靠血缘、亲缘、宗缘和地缘等,结成亲密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且依此确认其自我身份,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地方认同”。可以看出,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 (摘编自黄锐《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 材料三: “熟悉的社会”是对乡村社会的地方性与整体性结构特征的一种概括,而非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网络状况。经历经济转型、社会与文化变迁之后,乡村社会中诸多微观结构与行动都可能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其中就包括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的变化。然而,村落共同体的地方性以及共同体的整体性特征依然留存。 在村落共同体中,村民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熟悉的关系并非指具体的两个个体间的交往情况和熟知程度,而是指村落社会关系是相互熟知的。熟悉的社会是一种信息非常对称的社会,也是一种信息透明的社会。信息对称指的是自我与他人是知根知底的、相互能达成默契的。不论两个村民个体之间是否有直接的交往和互动,也不论一个人对其他个体具体情况的熟知程度如何,人们都能达到相互熟知或知根知底,因为村落共同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透明的社会。在一个固定的场域里,个人及其社会关系的信息其实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人们的行动信息也容易被村里人所知晓,并不一定需要专门的努力就能达到。 熟悉关系仍代表着乡村社会的一种特质,因为这是与城市社会关系有着本质区别的。尽管在城镇化扩张和乡村劳动力流动的冲击下,乡村社会熟悉关系也处于变迁之中,但在村落生活共同体依然存续的情况下,基于地缘和血缘而形成的熟悉社会关系的特征也就继续留存。 (摘编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乡土社会里,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固守乡土。 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乡村之间的彼此关系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微型村落的存在。 C.乡村社会的农民,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而现在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很难延续下去。 D.“熟悉的社会”是指个体的人际关系、交往方式和微观的社会网络状况;在村落共同体中信息对称,村民个体之间知根知底、能够达成默契。 10.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是有区别的。 B.乡土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C.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知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材料二认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与材料一的一些说法相近。 11.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______ A.“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 B.“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C.“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D.“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12.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13.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乡土社会需要做出哪些改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①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节选自段成式《酉阳杂俎》) 乙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节选自薛福成《登泰山记》,有删改) 丙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注】①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②曾公:曾国藩。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C.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泰山,又名岱宗、东岳等。源于“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转称妻父为“泰山”“岳父”,称妻母为“泰水”“岳母”。 B.同治四年,是帝王年号纪年。与姚鼐《登泰山记》中提到的“戊申晦”干支纪年一样,都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 C.四更,在十二时辰的丑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也叫“四鼓”。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以打更击鼓报时。 D.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是古代传统的防御建筑。刘禹锡就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 16.下列对材料有关“泰山”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泰山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泰山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们的家国情思和人生感怀。 B.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C.泰山日出气象万千。薛、姚撰文从登山循道到观日写景如出一辙,都写了泰山日出前中后,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景象。 D.泰山给人创作灵感。观泰山景抒人文情,薛福成文末自语含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姚鼐的描写形象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8.乙、丙两文都描叙泰山之巅观日出,从中你悟出了哪些道理?(3分)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子规注 杜甫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注:此诗是永泰元年(765年)诗人客居云阳时所作。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3分) A.首联交代云安县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貌,一个“齐”字写出江楼的整饬。 B.江岸两边的大山与树木交合在一起,山高林茂,营造子规悲啼的环境。 C.“眇眇”写春风吹动的样子,“萧萧”写夜色的凄凉,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0.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客愁”的。(6分) 五、默写(共28.0分)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体现海日东升、浮光跃金、天鸡破晓的壮美晨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心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徜徉山水才是最快意的。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4)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5)《登高》中,杜甫写登高所见秋江之景,视线由高处转向江面洲头,用“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出一幅精美的画面;用“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忧愁绵绵不绝。 (6)《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9)曹操《短歌行》中“______ ,______ ”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 (10)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 ,______ ”两句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 (1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 ,______ ”两句唱词描绘用桨划船,在铺满月光的江面逆流而行,极富诗情画意。 (12)(劝学》中“______ ,______ ”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3)秦观《鹊桥仙》中的“______ ,______ ”两句,表达出只要彼此情意相通,即使不能朝夕相守,也无须黯然神伤。 (14)《静女》中,描写小伙子赴约时因见不到姑娘而痴情张望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答案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能力。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解答】 题干中“强”解释为“强劲,强壮”; A“强”解释为“强大、势力过大”; B“强”解释为“勉强”; C“强”解释为“有余”; D“强”解释为“健壮,强壮”,与题干一致。 故选D。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解答】 A“知”同“智”,智慧。 B“有”通“又”,再。 C无通假。译文: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D“生”通“性”,天性,本性。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运用词语(成语)的能力。解答本类试题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范围、使用对象等。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多查工具书、多积累,尤其要注意多区分易误用的成语。 【解答】 A积水成渊,用来比喻积累的效果。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故A错。 B青出于蓝,意思是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而不用于落后超过先进。适用对象错误,故B错。 C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符合语境,故C正确。 D叹为观止,常用来赞美事物好到了极点。适用对象错误,故D错。 ABD错误。 故选C。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可结合着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固定句式等)分析判断。 【解答】 A定语后置句,“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应是“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句子翻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劲的筋骨。 B定语后置句,“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应是“可使报秦人”,句子翻译为:寻求一个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 C定语后置句,应是“有吹洞箫客”,句子翻译为:有一个吹奏洞箫的客人。 D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是“未有之也”,句子翻译为:然而这样还没有称王的,还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故选:D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解答】 D“古道”,应指“古人从师之道”。故D错误。 故选D。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古文中一词多义的能力。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解答】 例句中的“所以”表凭借,A、B、D三项与之相同,C项表原因。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能力。在古代汉语里,常见的活用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对于词类活用,平时复习要学会归类。 【解答】 ①②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③为意动用法,④为名词作状语,⑤为使动用法,⑥是名词作动词。 故选B。 8.【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可结合着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固定句式等)分析判断。 【解答】 ①⑥为判断句,②⑤为状语后置句,③为宾语前置句,④为定语后置句,⑦为被动句。 故选A。 9.【解析】A . B.强加因果,根据文意,“所以”前后分句不是因果关系; C.曲解文意,“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很难延续下去”错误,材料二“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 D.曲解概念,似是而非。“是指个体的人际关系、交往方式和微观的社会网络状况”错误,根据材料三,“熟悉的社会”是对乡村社会的地方性与整体性结构特征的一种概括,而非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网络状况。 故选A。 10.【解析】B.无中生有,“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于文无据。故选B。 11.【解析】C.“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一般喻指报恩父母,材料一无此观点。故选C。 12.【解析】(4)①开篇提出观点,开门见山,旗帜鲜明;②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逻辑性强;③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④论证语言通俗自然,深入浅出。 (4)分析材料一,主要讲的是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开篇即亮明观点;“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这样层次推进,形成递进式论证结构;“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运用了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语言通俗易懂。 13.【解析】(5)①增加社区间往来,突破地域限制,走出孤立的社会圈子;②重视契约,增强法理意识;③突破狭隘思想,追求普遍真理(或“普遍原则”)。 (5)本题为开放题,首先要先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乡土社会的弊端”相关信息:“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据此转换成“改进的方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即可。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在论证上的特点”可以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角度分析。 (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14.【答案】【小题1】D 15.【答案】【小题2】B 16.【答案】【小题3】D 【解析】(1)本句中,“以巡阅河防”意思是因为巡视河防。“河防”是动词“巡阅”的宾语,所以“河防”后面停顿;“纡道泰安”意思是绕道泰安。“纡道”是名词“泰安”的谓语,所以应在“泰安”后面停顿,这样就排除AC;“乘山轿”意为(我们)乘着山轿。名词“山轿”是动词“乘”的宾语,所以应在“乘山轿”的前后面停顿,排除B。故选D。译文: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 (2)B.“同治四年,是帝王年号纪年。与姚鼐《登泰山记》中提到的‘戊申晦’干支纪年一样,都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说法错误。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是干支纪日。 (3)D.“薛福成文末自语含意深刻,给人以启迪”说法错误。薛文最后是引用曾国藩的话,不是自语。 17.【答案】(4)②“或”,有的;“否”,没有被日光照着;“驳”,错杂;“若”,好像;“偻”,鞠躬。译文: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好像鞠躬的样子。 ③“是故”,所以;“无”,无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译文:所以无论高贵低贱,无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8.【答案】(5)①登高则望远;在生活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景色就越壮阔。②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有付出才有收获;美来自艰辛的付出。 (5)结合乙文中的“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分析,可以得出登高则望远。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在生活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景色就越壮阔。 结合乙文中的“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结合丙文“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分析,可以得出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结合“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分析,可以得出有付出才有收获,美来自艰辛的付出。 答案: (1)D (2)B (3)D (4)②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好像鞠躬的样子。 ③所以无论高贵低贱,无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①登高则望远;在生活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景色就越壮阔。②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有付出才有收获;美来自艰辛的付出。 参考译文: 甲 唐明皇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张说任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来是九品官,按照过去的惯例,封禅结束了,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迁了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赐给了红色官服。因为举行盛大宴会按品位排列座次,所以唐玄宗发现郑镒的官位飞跃上升,感到奇怪,就问他原因,郑镒没有词儿来回答。优人黄幡绰说:“这全靠泰山的力量啊。” 乙 同治四年,我在徐州督师侯相曾国藩的幕府中做事。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沿着盘曲的山路登山,走了将近四十里地,经过十来个十分著名的地方,都尽情观赏,流连良久才离开。越过南天门,转过来向东走。又向北攀登,就是泰山顶了,也就是天柱峰。泰山恢弘的气势,桐城的姚鼐先生曾经记述过。今天登山所经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道路,那些偏僻的不在主道旁的景点没有去。 当我没有到南天门时,看到石阶路陡峭高耸,耸入半空中。向下看,险峻的石阶成为一线,幽深莫测,眼花目眩,心神惊骇,进退两难。屏住气息,抛弃杂念,又鼓起勇气向前行进。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等到达泰山山顶,极目四望。诸峰起伏环列四周,相互依靠,有的像拱,有的像蹲。汶水从东方流来,蜿蜒曲折好似一条带子。远远地注视深远青碧的天空,缥缈得好像没有边际。俯视云烟,瞬息变化。这天晚上我们住在碧霞宫。四更后,到达泰山顶峰东侧的日观峰,等候日出。风雨骤然而至,很冷,过了很长时间雨才停。极目东望,看到一缕红光横跨在浓云之下。不久,璀璨耀目,如轮的太阳由云端露出,摇曳不定,像从地面涌出来一样。太阳的形状并不很圆,颜色正红,可以直接用眼睛观看。在它的上面有明亮的五色彩霞,好像数百匹丝锦。回头看短墙上,日影隐约,一会儿又不见了。侯相曾国藩因整夜下雨,没有来看日出,笑着(对大家)说:“你们各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啊。” 丙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阅读乙、丙两文,找到描叙泰山之巅观日出的句子分析概括。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9.【答案】【小题1】C 【解析】(1)C.“形成鲜明对比”有误,“眇眇春风见”写天色晦暗,风声萧萧,“萧萧夜色凄”写的是夜色凄凉。都是为了衬托诗人漂泊之愁,不能说形成了对比。 (2)前六句诗皆为写景句,但诗人的目的是抒情,故而有借景抒情的手法。写景写到了江岸两边交合的树木与大山,写到了子规的悲啼声,凄凉的月色等,渲染了客居在外的愁情。最后写到“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本来一人在外漂泊就已经够孤寂痛苦了,又听到子规的悲鸣声,哪里可以忍受?且子规还傍着人低飞,就更加令人伤感了。 答案: (1)C 20.【答案】(2)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①山树相合,天色晦暗,风声萧萧,夜色凄凉,以此衬托诗人客居在外之愁;②诗人客居在外,羁旅含愁,子规偏偏傍人低飞且悲鸣不已,使诗人愁上加愁。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对诗歌所使用的的表现手法的把握。先准确地答出手法,再结合相关诗句仔细分析表达效果和传达的感情。 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济南 高级中学 2020 2021 学年 语文 下学 开学 考试 试题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