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doc
《浅议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浅议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马艺航 指导老师:苟晓霞 内容摘要: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一项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是如何开发西部人力资源。西部人力资源的现状是人力资源绝对数量较大,但质量偏低;贫困人口多;人才缺乏且流失严重;人力资源配置不当,分布失衡,浪费严重。而且西部地区在人力资源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文章指了,在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上,我们要对立人力资源意识,营造真正的人文社会环境;积极发展教育及加快制度和机制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实现西部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关键词:西部 人力资源 开发现状 困境 对策一、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意义人力资源,是指全社会范围
2、内的,一切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文化、精神财富的,从事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群的总称.这里强调人具有劳动的能力,是潜在的抑或是现实的都是包括在内,所以,没有年龄限定的问题存在,在人口总体中,除去已经丧失劳动力能力的人口,全是人力资源的认定。这是广义的说法,其实还有一狭义的解释,就是在全社会中具有劳动的能力,并存在劳动年龄范围内的人口总和(这和劳动资源的定义是一致的).西部大开发是我国面向21世纪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这一世纪工程为西部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中,土地、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已现端倪的时代,西部地区实行可持续发
3、展战略,就是从依托自然资源开发,转向依托人力资源开发。西部人力资源的开发,它可推进经济快速跨进式的发展;也可将这种人口多,素质低的劣势转化为人口多、素质高的优势,由此西部经济发展将会得到一股持续稳定的动力源泉。现代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以及发达国家已经取得的成就,也充分证明了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一项基础性关键性的工作是如何利用和开发西部的人力资源。二、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1、对于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先关注,是现代经济增长过程的一个大趋势,具体而言,西部人力资源呈现出以下四个现状:(1)人力资源绝对数量较大,但质量偏低西部土地广阔,人口密度相
4、对较低.西部十二省(市区)土地面积占全国2/3,而总人口仅占全国的1/4。但是,人口数量绝对数还是较大,尤其是四川、重庆、云南、广西等人口密度均不少。西部人口增长速度也比较快,人口增长率不仅高于东部发达地区,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821990年,全国人口增长率为12。45%,而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的增长率分别为15。99%、16.04、19.51、和15。85。1990-1996年,全国人口增长率为10。07,西部地区除内蒙外,其余几个省、区的增长率都超过全国水平.与人力资源数量极不相符的是人力资源质量偏低,仅从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来看,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和1996年人口抽样调查表
5、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中文盲半文盲比重大,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如1996年,文盲半文盲占15岁及以上比例,全国为17.82,而西藏高达61.13%,青海为42。14%,贵州为30。18,云南为28.48,宁夏为25。02%,其中女性人口的文盲半文盲比重更大.西部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偏低,及由此而带来的人们价值观念的落后。劳动者素质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影响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瓶颈.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贫困人口多西部人口多,集中了全国贫困人口的大部分。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县和5000万绝对贫困人口中的307个县(占52),和占51的绝对贫困
6、人口分布在西部地区。贵州、广西、云南、西藏等地,都是贫困人口众多的地区。西部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广的地区.除个别少数民族的某些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之外,更多的少数民族尚未完全摆脱贫困。据统计,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民族地区农村贫困总人口的70左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少数民族地区尚未解决温饱的人口大约要高出8至10个百分点.(3)人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根据人事部的调查,全国高级专家75分布在东部地区,中部占21%,西部仅占4。西部地区一方面人才数量不足,另一方面人才又不断地流失,使本来就十分突出的人才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如在2001年元月份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九届四次会议上,人
7、大代表,自治区人事厅副厅长列传说,从“八五”到“九五新疆流失人才近20万;人大代表,新疆大学党委书记王桐说,新大平均每年要走20名硕士或副教授以上的人才.陕西人才流失也很严重,近5年来,陕西省毕业本科生为91273人,专科生71599人,毕业留陕西工作的73470人,仅占46。3人。人才缺乏和人才流失,使西部经济缺乏长足发展动力,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4)人力资源配置不当,分布失衡,浪费严重西部人力资源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一面是人才的紧张和匮乏,一面又是既有的不少人才正被无谓的闲置和浪费.西部有些省区,如陕西,青海等省,大中专人数在每万人中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经济发展水平
8、却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由于人力资源配置不当和人力资源利用的效益低下造成的.这样,即使人力资源投资与开放的质量很高,也不会产生应有的人力资源利用的高效率,因为结构性失衡会阻碍人力资源总体能量有效的释放。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说过,一种错致的资源无异于是一种低生产率的资源。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甚至经济资源的组合,运用都要靠人力资源来推动,人力资源,配置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体配置效益。配置不当与其配置方式密切相关。西部地区是国有企业比重较高的省份,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目前一些省份还沿用高度集中的,由国家和地方政府统一调配的人事与劳动就业制度.一些人事和户籍管理部
9、门,仍有意无意地充当着人才流动设置的制度壁垒。2、以当前情况来看,中国西部地区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以下五大困境:(1)观念落后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比较强调物质资源开发,对人力资源开发重视不够.这种认识使政府部门对待人力资源的开发持消极的态度.与此同时,在企业界也存在一种错误观念,即把人力资源开发投资视为企业的成本费用,没有把人力资源视为资本,忽视了人力资源作为资本的巨大增值作用,把人力资源简单等同于一般的自然资源,未把人的发展作为企业的目标,对人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影响了人才为企业奉献的热情,反过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观念的落后还表现在有些部门个别领导观念的落后上。西部地区有些部门的个
10、别领导“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大,缺乏主动创新的意识,优越的“官本位”意识极大地污染了社会风气.眼下的社会风气是“敬畏当官的,羡慕有钱的,轻视做学问的”,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虽有价提高,但仍属中下水平,人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得不到真正尊重和爱护。除此之外观念落后还表现为西部贫困地区人们的价值观念落后。用刘易斯的说法,也就是持贫困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消极无为,听天由命的人生观;安贫乐道,得过且过的幸福观;小农本位,重农轻商的生产观;懒散怠情,好逸恶劳的劳动观;血缘伦理,重义轻利的道德观;不求更好,只求温饱的消费观;崇拜鬼神,漠视科学的迷信观;老守田园,安土重迁的乡土观;多子多福,香火旺盛
11、的生育观等.正是这种消极落后,甚至是封建愚昧的价值观僵化了村民的思想,遮蔽了他们的视野,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形成了一种落后愚昧的文化的心理,使之身在贫中不知贫,安于现状混春秋。(2)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人才匮乏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西部地区不识字或识字很小的人口数占在业人口数的比重的39。5%,高出全国平均8个百分点,高出东部地区1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人均受到教育年限仅相当于东部地区80年代水平,其中内蒙、青海、宁夏、贵州、云南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5.72年,4。41年,4。87年,1。15年,1。14年,而东部地区为10。8年.西部地区小学毕业约有10-15离开学校。初中毕业生约有50-
12、65。离开学校,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人员仅92人,还不到东部地区的1/10,全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中,只有15。集中在西部,而西部地区人口数却占全国人口数的28.56%。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北地区文盲、半文盲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远远高于东部和中部水平.详见表1:表1 2000年东中西部15岁以上文盲人口的比例(人)全国东部中部西部15岁及以上人口958 084 632384 226 125319 956 467261 902 049文盲人口86 995 06930 339 34425 042 12631 610 599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9.087
13、。907。8312。07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M。中国统计出版社(3)教育投资低,人才培养机构少西部地区人力资源总体素质低,人才缺乏,而在教育投资和人才培养机构方面则更显劣势,以2001年各地区教育经费来看,全国人均教育经费为367元,东部沿海各省市的人均教育经费一般都在500元以上,北京更是高达2844元,而西部地区的重庆为279元,四川为233元,贵州为175元,云南为267元,广西为233元.显然以如此微薄的经费来投资教育,只会使东西部人力资源的差距愈来愈益扩大。西部地区教育投资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机构同样也就很少.建国初期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只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5.4%。到19
14、98年已下降到20。6%。例如,西北的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省区1998年普通高校总数仅44所,只相当于江苏省66所的2/3,并且西部高校的规模普遍偏小。教育的投资和机构制约着西部地区人才的培养,如1998年高校招生1083637人,西部占17.6%,仅占全国总招生数的1/6.近几年虽然国家在招生政策上对西部地区有一这一倾斜,但由于各省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扩大,西部限于经济状况和办学条件,扩招受到较大制约,故中央的倾斜政策很快就被东部地区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办学实力所抹平甚至超过。(4)人才流失严重改革开放以来,“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东流”一直是我国人才流动的总超向。近十多年来,这种人才流动趋向
15、更是进一步在不断增强,而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和人才状况也在这样的流动趋向下不断恶化,雪上加霜。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人才流出是人才流入的两倍以上,特别是中青年骨干人才大量外流,近几年仅西北地区调往沿海及内地的科技人员就超过3。5万人,并多为中高级专业人才。1979年至1993年,新疆向内地流失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20多万人,自治区采取了一些措施,但1994年至1997年间仍有近14万名各类人才流失,这几年人才流失呈现有增我减之势.陕西90年代前5年,全省平均每年流出人才4895人,1996年以后有所缓减,但每年仍有2400多人流出。据深圳市提供的数字,仅贵州在该市就有15万人
16、,相当数量的人属于中高级人才。兰州大学是甘肃省最高学府,但这些年学校每年都有20-30名博士和副教授被挖走,而每年留校和引进的人才则是屈指可数.从1990年至到1997年甘肃天水市每年平均流出中高级人才近100人,而每年调入成晋升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才46人,每年净流失54人。青海省的专业技术人才外流每年以27%的速度增加,流失与调入之比为14:1。对宁夏教师队伍的调查表明,显形不稳定的占30,隐形不稳定的占50。西部地区人才流失的另一重要方式是西部地区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大量的流向东部沿海地区。这种流失又有两条渠道,一是从西部地区高中毕业去东部读书的大学毕业生,有很大部分留在东部就业,回到西部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部 人力资源 开发 问题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