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提升练习新人教.doc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提升练习新人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提升练习新人教.doc(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提升练习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提升练习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年级: 姓名: - 9 -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课外拓展阅读】思维发展与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蓄蕃息。鲁乱,孔子适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遗。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B.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C.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D.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解析】 “诫”作“其嗣”的谓语,应与“其嗣”相连,排除A项。“懿子”与“其嗣”是同位语,两者不能分开,排除B项。“且死”描述“病”的程度与状态,不能与“病”分开,排除D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行摄,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的意思。 B.三代,尧、舜、禹三代的统称,礼乐制度比较完备,故孔子据以考订礼乐。 C.六艺,古代贵族教育的六种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也指儒家教育的六经。 D.己丑,己丑为干支之一,前一位是戊子,后一位是庚寅,文中用来纪日。 【解析】 三代是夏商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孔子喜礼好学,深受爱戴。他从小爱玩模仿祭祀的游戏,成年后学一曲古乐沉迷多月,生前众弟子随他颠沛流离,死后有弟子为他结庐守丧。 B.孔子善于治理,政绩突出。他做小吏管理仓库则准确公平、管理牲畜则牲畜繁殖,他主政地方很快就成各地榜样,治理国家很快就民风改善。 C.孔子到处碰壁仍从容乐观。他在鲁国政治失意,周游列国亦不受待见,他被困断粮仍弦歌不辍,身心俱疲仍开怀自嘲,险遭不测仍自信有度。 D.孔子传承文化,贡献巨大。他仕途失意后整理《诗》《书》,写作《春秋》,虽自称是为了显名后世,但众多经典因其完善整秩,自其流传后世。 【解析】 “自称是为了显名后世”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译文:_有弟子说:“我们应该走快点啊!”孔子说:“上天已经把品格赋予了我,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呢!”__ (2)孔子在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译文:_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陈、蔡两国串通起来发兵把孔子一行包围在陈、蔡之间的一片荒郊野地里。孔子他们想走走不了,带的干粮也都吃完了。那些随从弟子们一个个都饿得筋疲力尽,站不起来了。__ 5.为什么孔子被人称为“丧家狗”,却不恼怒? 答:_示例:(1)孔子的精神家园是“周礼”,是儒家的传统文化之一,因此算不上是“丧家狗”。至于孔子“四处游说,梦想恢复周盛世,安定天下百姓”,有时不免“颠沛流离”,被某个人看到讥讽为“丧家狗”而他却能大度地接受这种讥讽,作为不乏幽默的“自嘲”,只能证明孔子的坦荡和自信。 (2)孔子虽立志于周礼,但处处碰壁,因而也很失意,恰如“丧家之狗”一样。在孔子看来,“丧家之狗”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写照,是一种褒义和善意的比喻;凄凄惶惶无家可归的人,很有可能安贫乐道、志高识远,可谓是现实世界的“丧家之狗”。__ 【参考译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当孔子还是一个孩子与小伙伴们做游戏的时候,就爱把玩具当作祭器摆设起来,模仿大人祭祀的样子。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病重将死,告诫他的儿子孟懿子说:“现在孔丘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我就要死了,你一定要拜他为师。”等到长大后,孔子先是给季孙氏家当管理仓库的小官,在掌握钱粮的出入方面准确公平;后来又做过管牲口的小官,牲畜也繁殖得很好。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就离开鲁国到齐国去了。他和齐国的太师谈论乐理,听到了虞舜时的《韶》乐时,就入迷地学起来,一连三个月连肉味都吃不出来了,齐国人因此赞赏他。后来鲁定公叫孔子做了中都宰,一年之后,周围各地的官员都来效法他。他从大司寇被任命为代理宰相,参与鲁国政事仅仅三个月,全国上下形成了路不拾遗的良善风气。然而鲁国从大夫以下都僭职越权,不守正道,鲁国终究还是没有任用孔子。于是孔子只好离开鲁国了。孔子到宋国去,和弟子们在一棵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杀孔子,就派人把那棵大树砍了。孔子就离开了宋国。有弟子说:“我们应该走快点啊!”孔子说:“上天已经把品格赋予了我,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孔子到郑国去,和他的弟子们失散了,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郑国的东门口。有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个人,憔悴颓丧像一只丧家狗。”子贡把那个人的话如实地对孔子说了。孔子一听反而开心地笑起来,说:“对啊!对啊!”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陈蔡两国串通起来发兵把孔子一行包围在陈、蔡之间的一片荒郊野地里。孔子他们想走走不了,带的干粮也都吃完了。那些随从弟子们一个个都饿得筋疲力尽,站不起来了。孔子却还在那里讲诗书,读文章,弹琴唱歌不停。孔子从离开鲁国去各国游历,到最后返回,前后共经历了十四个年头。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周王朝已经非常衰弱了,当时礼崩乐坏,《诗》《书》也都残缺不全,于是孔子就一方面考查夏商周三代的礼乐制度,一方面依次编定《书传》的篇章,所以《书传》《礼记》都是通过孔子传授下来的。古代流传下来的《诗》大约有三千多篇,到了孔子时,删掉了那些重复的,选出了那些可以用来对人们进行礼义教育的,给选出来的三百零五篇古诗都一一地配上了乐曲来歌唱。孔子到了晚年特别喜欢《周易》,他给《周易》编写了《彖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的序文。孔子说:“我的理想是不能实现了,那我还能靠着什么让后人认识、了解自己呢?”于是他就依据鲁国的历史资料写了一部《春秋》。孔子用《诗》《书》《礼》《乐》教学生,弟子大概有三千人,精通六艺的就有七十二人。孔子活了七十三岁,死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葬于鲁国都城北面的泗水旁边,弟子们都在那里为他守了三年孝。自愿搬到孔子的坟墓旁边去住的孔子的弟子和其他鲁国人有一百多家,于是人们就称这片地方为孔里。鲁国世代相传,每年按时到孔子的墓前去进行祭祀,到了汉朝已经有二百多年了还没断绝。 【古代诗歌鉴赏】文化传承与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6~7题。 病起书怀 陆 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①。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 ①天子的车驾。 6.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联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诗人被贬官后病体瘦弱、客居江边的形象。 B.第三句为全篇的主旨所在,我们在烛之武身上也看到了这种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 C.尾联运用典故和细节描写流露出诗人欲像诸葛亮一样率兵亲征的强烈渴望。 D.此诗从诗人衰病远谪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收结,跌宕起伏,首尾呼应。 【解析】 “首尾呼应”错。 7.此诗感情真挚而丰富,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答:_示例:①慨叹与伤感之情。年已老大,屡遭挫折,壮志难酬的深深慨叹和感伤。②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的报国心声,虽遭贬谪却没有忘记为国分忧的责任。③乐观之情。仍对个人和国家前途充满着希望,因为盖棺方能定论。__ 【名篇名句默写】文化传承与积累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欲望的句子是:“_君子食无求饱__,_居无求安__。” (2)孔子指出了“质”与“文”偏废的后果的是:“_质胜文则野__,_文胜质则史__。” (3)在义和利的选择上,孔子认为小人和君子的区别就在于:“_君子喻于义__,_小人喻于利__。” (4)在孔子看来,“恕”是需要终身奉行的人生态度,并且用“_己所不欲__,_勿施于人__”进行了具体的解释。 (5)孔子认为《诗经》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这就是:“_可以兴__可以观__可以群__,_可以怨__。” (6)《论语》中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要:“_见贤思齐焉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_。” (7)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_士不可以不弘毅__,_任重而道远__”自勉。 (8)《大学之道》开篇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分别是:“_在明明德__,_在亲民__,_在止于至善__。” (9)《大学之道》从“知”开始推导出“定”,从“定”推导出“静”,依次类推,然后是“安”“虑”“得”,这几句是:“_知止而后有定__,_定而后能静__,_静而后能安__,_安而后能虑__,_虑而后能得__。” (10)《大学之道》的八目中,从格物致知推导出修齐治平的几句是:“_物格而后知至__,_知至而后意诚__,_意诚而后心正__,_心正而后身修__,_身修而后家齐__,_家齐而后国治__,_国治而后天下平__。”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在“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二说之前,孟子还先行提出过“知言养气”说。“知言”与“养气”说并非直接论文学,却受到历代文论家的________,并经后人发展演绎而成为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知言”指具有辨别言辞的能力,“养气”指内心的道德修养功夫,二者之间的联系是________的。因为对于言辞好坏优劣的辨别能力,必定依赖道德思想等方面修养的高低。( )。虽然孟子对“知言”与“养气”的关系没有明言,但他显然将“养气”作为“知言”的基础和前提来谈的。“知言养气”说将“气”的概念引入语言和文学领域,使“气”开始获得文学和美学意义,并在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中________。曹丕的“文气”说、刘勰的“务盈守气”、韩愈的“气盛言宜”等理论无不________于“知言养气”,从中可看到孟子思想的深远影响。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D ) A.厚爱 息息相关 贯穿始终 滥觞 B.重视 息息相关 薪火相传 滥觞 C.厚爱 显而易见 薪火相传 发轫 D.重视 显而易见 贯穿始终 发轫 【解析】 第一处,“厚爱”指对方对自己深切的喜爱或爱护,一般指对人;“重视”,认为很重要而认真对待的意思。语境是说历代文论家对“‘知言’与‘养气’说”的态度,应使用“重视”,排除A、C两项。第二处,“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显而易见”,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语境是说“二者之间的联系”很明显,如使用“息息相关”,则与文中“联系”重复,故应使用“显而易见”,排除A、B两项。第三处,“薪火相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传下去;“贯穿始终”,从头到底贯通。语境是说“气”贯通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如使用“薪火相传”,则对象不当,故使用“贯穿始终”,排除B、C两项。第四处,“滥觞”多作名词,指小水;“发轫”,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语境中说“无不”“于”,这里需要一个动词,而“滥觞”一般为名词,不能与“于”连用,故使用“发轫”,排除A、B两项。 1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当然,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这种素养的加强。 B.当然,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也会影响到这种素养的加强。 C.而这种修养的加强,自然也有助于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 D.而这种修养的加强,也将影响到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 【解析】 从语境来看,此处仍要突出“养气”的决定性作用,前面说“……必定依赖道德思想等方面修养的高低”,从语义连贯的角度来看,下一句应以“修养”开头,这样才能与前面“修养的高低”相连,这就排除A、B两项;再看C、D两项,D项,“修养的加强……影响到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不合逻辑,“修养的加强”应该有助于“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影响”其提高,故排除D项。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孟子虽然对“知言”与“养气”的关系没有明言,但他显然将“养气”作为“知言”的基础和前提来谈的。 B.孟子虽然对“知言”与“养气”的关系没有明言,但显然将“养气”作为“知言”的基础和前提来谈的。 C.孟子虽然没有明言“知言”与“养气”的关系,但显然将“养气”作为“知言”的基础和前提来谈的。 D.虽然孟子没有明言“知言”与“养气”的关系,但显然将“养气”作为“知言”的基础和前提来谈的。 【解析】 “虽然孟子对‘知言’与‘养气’的关系没有明言,但他显然将‘养气’作为‘知言’的基础和前提来谈的”,第一个问题,“虽然孟子……但他……”重复赘余,前后主语都是“孟子”,后面的“他”可以省略,排除A项;第二个问题,“虽然孟子……”语序不当,前后主语都是“孟子”,且后面的“他”删除之后,前面“孟子”应放在关联词“虽然”的前面,排除D项;分析B、C两项来看,这两项从语法上来说没有问题,但从语境来看,以介宾短语的形式提前,能突出“知言”与“养气”的关系,故排除C项。 12.请为下面文段写一个点明中心、统领全段的起始句。 __________________。《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形象生动,精练简洁,带有格言意味。《孟子》用语精辟,比喻精当,往往借助形象议论说理,深入浅出。《庄子》想象丰富,汪洋恣肆,总能为其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其他诸子散文,如《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也都具有这一特色。 答:_示例:先秦诸子散文的突出特色是寓理于形,借助形象议论说理__ 【解析】 答案包含两个要点:“诸子散文的突出特色”“寓理于形”或“借助形象议论说理”。 13.有人认为《孟子》之于中国散文,犹如《诗经》之于中国诗歌,可见《孟子》文学地位之高。联系所学过的孟子的文章,用对联的形式概括《孟子》的艺术特点。 示例(孔子):德合乾坤,集群贤之大成;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 答:_示例:气势磅礴,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比喻贴切,结构工巧,极有说服力。__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____①____。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____②____,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____③____。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答:_示例:①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__②他不仅爱好美食__③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__-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2021 2022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二 单元 十二 大学 人皆有 不忍 提升 练习 新人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提升练习新人教.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2237714.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2237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