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答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基本知识过关训练.docx
《(带答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基本知识过关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答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基本知识过关训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带答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基本知识过关训练 1 单选题 1、夜晚,小林在明亮房间里,通过一面窗户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而在晴朗的白天却看不见。对于此现象,他作出如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夜晚和白天,人都可以通过这面玻璃成像 B.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夜晚发生镜面反射,白天发生漫反射 C.白天,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全部透过玻璃,没有反射 D.白天,人通过这面玻璃成的像更小 2、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如图,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 ) A.B.C.D. 3、温室里可以培养反季节蔬菜,绿色蔬菜需要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则( ) A.绿色是因为蔬菜发出绿光B.绿色是因为疏菜反射绿光 C.光合作用主要利用的是绿光D.温室顶部应当安装绿色透明玻璃 4、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 60°,则折射角可能 A.等于0°B.小于60°C.等于 60°D.大于60° 5、如图所示是《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潜望镜,它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它的成像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四个情境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B.街角处凸面镜扩大视野 C.插入水杯的铅笔好像断了D.墙上的手影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反射光线也会远离法线 B.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当入射光线垂直反射面入射时,反射角为 90° D.当入射光线与镜面成 30°角时,反射角是 30° 8、“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关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C.“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潭清疑水浅”,水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9、在一张白纸上用红颜料写一个字把它拿到暗室里,只用绿光照射时,则( ) A.红颜料呈红色B.红颜料呈绿色 C.白纸呈白色D.白纸呈绿色 10、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雨后彩虹一光的色散B.鱼翔浅底一一光的直线传播 C.小孔成像一光的反射D.镜花水月一光的折射 11、小明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B.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12、在一张白纸上用红颜料写一个字把它拿到暗室里,只用绿光照射时,则( ) A.红颜料呈红色B.红颜料呈绿色 C.白纸呈白色D.白纸呈绿色 13、下列有关“影”的解释正确的是 A.皮影﹣﹣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B.倒影﹣﹣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摄影﹣﹣照相机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 D.树影﹣﹣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4、下列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光的色散B.猫在镜中的像 C.水中的筷子弯折D.古人日晷计时 15、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将靠近玻璃板 D.若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将变大 多选题 16、下列有关图中所示的情景,表述正确的是( ) A.A图中天坛的回音壁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 B.B图中传统的自行车尾灯是将照射来的光反射回去,达到安全警示的作用 C.C图中石油气主要是利用降低气体温度的方法,液化后被储存在钢瓶内 D.D图中甲杯子上玻璃板外侧和乙杯子上玻璃板的内侧有小水珠 17、“十•一”节期间,在大明湖平静的湖水中,小红看到了“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她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 ) A.“飞鸟”是反射而成的像B.“游鱼”是折射而成的像 C.“飞鸟”成的是虚像D.“游鱼”成的是实像 18、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及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B.图乙中,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C.图丙中,“手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图丁中,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9、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观察效果更好 B.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以便于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观察像,摆放时玻璃板应该与纸面垂直 D.将光屏放在B蜡烛位置处始终承接不到像 20、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B.乙图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丙图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丁图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1、如图所示,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结构类似,但无需烧油,整车靠电池驱动,效率更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次声波来测距离 B.汽车挡风玻璃是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所成的虚像位于玻璃的上方,不妨碍司机视线 C.汽车后视镜扩大了司机的视野空间,它使用的是凸面镜 D.关上车窗后,车内会变得安静很多,是因为玻璃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 22、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相对出”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作为参照物的 C.“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玉笛暗飞声”是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D.“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从空气射向水面时发生了折射 23、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的夹角为θ,一条平行于平面镜ON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平面镜之间的夹角可能是( ) A.1°B.2°C.3°D.4° 填空题 24、《沁园春 长沙》中的诗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为我们展示了一副雄鹰在广阔的天空中飞,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美丽场景。清澈的水底看上去要比实际位置更______,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______像,雄鹰展翅高飞时,在平静水面形成的像大小将______,在清澈平静的水面看到的蓝天白云是光的______射形成的。 25、身高为1.6 m的小丽站在大穿衣镜前2m处,通过看自己在镜中的像整理自己的服饰,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_m;若她向镜子靠拢,此时,她的像高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成的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26、教室里的同学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______(镜面反射/漫反射)的缘故。这种现象______(遵循/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是可逆的。 27、据央视报道:今年国庆期间,九寨沟景区旅游人数创震后新高,为配合疫情防控,景区每天限制人流在2.5万人左右,如图所示是游客拍摄的图片,看到水中的树枝是光的______现象,看到水中的树枝比其实际位置要______(选填“偏低”或“偏高”)。 28、插人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斜看起来向_____折了,这是光从_______射向_____时发生了折射. 19 (带答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_02E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 ACD.小林通过窗户成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夜晚和白天都可能通过玻璃成像。白天、晚上射向玻璃的光都是部分透过,部分反射,而白天因环境光线太强,不易观察到玻璃中的像,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白天、夜晚所成的像的大小应相同。故A正确,CD错误; B.射向玻璃的光,无论白天夜晚都是发生镜面反射,故B错误。 故选A。 2、答案:D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B 解析: AB.疏菜为绿色是因为疏菜反射绿光,故A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主要利用的是除绿光以外的其它颜色的光,故C不符合题意; D.绿色透明玻璃只能让绿光通过,而吸收其它色光,绿色蔬菜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颜色的光,故温室顶部应当安装无色透明玻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B 解析: 根据折射定律解答.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当入射角为 60°,折射角小于60°. 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重点是折射定律的应用,关键是记清楚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根据光路可逆的特征进行记忆. 5、答案:B 解析: 如图所示,在最早期的潜望镜的模型中,无论是镜面还是水面,它的成像原理都是“光的反射”。 故选B。 6、答案:D 解析: A.蜡烛在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街道拐角处扩大视野应用的是凸面镜,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插入水杯的铅笔好像断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A 解析: A.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入射角增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增大,故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反射光线也远离法线,故A正确;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0°,故C错误; D.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时,入射角为 90°-30°=6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D 解析: A.“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树的影子,这是太阳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楼台反射的光线,经过池塘再次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发生色散形成的,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水浅是由于水底反射的光线,从水进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D 解析: AB.红字只能反射红光,当绿光照射时不能被反射,所以字就是黑色,故AB不符合题意; CD.白纸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当绿光照射时,它反射绿光,所以是绿色,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 分析:A、用光的色散的知识解释; B、用光的折射的知识解释; C、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 D、用光的反射的知识解释. 解答:A、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故A正确; B、鱼翔浅底:是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错误; 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C错误; D、镜花水月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小提示: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各种现象的成因. 11、答案:D 解析: 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得,小明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时,他的大小不变,则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他与镜面的距离变小,则像到镜面的距离也变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 AB.红字只能反射红光,当绿光照射时不能被反射,所以字就是黑色,故AB不符合题意; CD.白纸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当绿光照射时,它反射绿光,所以是绿色,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 A、皮影,即影子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倒影,实质是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 C、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故C错误; D、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即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其背后形成影子,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是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猫在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筷子弯折,由于水中的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水面上方的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到筷子弯折了,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障碍物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障碍物后面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长短粗略判断时刻的计时仪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 A.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蜡烛A一侧能看到蜡烛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A错误; B.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A、B,当像和物完全重合则说明像物大小相等,所以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 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也远离玻璃板,故C错误; D.像与物大小相等,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将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6、答案:ABD 解析: A.天坛的回音壁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分辨不开,只觉得声音格外响亮,故A正确; B.传统的自行车尾灯是一块块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组成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以将照射来的光沿与原光线平行方向反射回去,达到安全警示的作用,故B正确; C.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石油气在常温的条件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后被储存在钢瓶内的,故C错误; D.甲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D正确。 故选ABD。 17、答案:ABC 解析: 看到的“飞鸟”是空中的鸟通过水面发生反射在水中形成的虚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看到的“游鱼”是由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是鱼的虚像。故AB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8、答案:ABD 解析: 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 B.雨后彩虹是太阳光经过小水珠组成的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B正确; C.“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小孔成像是小孔后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ABD。 19、答案:ABD 解析: A.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反射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A正确; B.平面镜成像实验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 C.玻璃板即能反射成像,同时也能透光,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这样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玻璃板和纸面是垂直的,否则像会偏上或偏下,故C错误; D.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平面镜成虚像,所以将光屏放在B蜡烛位置处始终承接不到像,故D正确。 故选ABD。 20、答案:ABD 解析: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 B.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 D.丁图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ABD。 21、答案:BCD 解析: A.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测量距离的,故A错误; B.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为了避免由于平面镜成像而使车内景物的像成在车的正前方,影响司机视线,故B正确; C.汽车后视镜使用的是凸面镜,通过汽车后视镜看到车后的景物是利用光的反射,扩大了司机的视野空间,故C正确; D.关上车窗后车内会变得安静很多,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因为玻璃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故D正确。 故选BCD。 22、答案:AB 解析: A.青山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青山相对出”,是因为青山以河岸为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以孤帆为参照物,青山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A正确; B.以山为参照物,“轻舟”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的,故B正确; C.“谁家玉笛暗飞声”此处的“玉笛”指的是笛子,笛声是由笛管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中“疑水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故D错误。 故选AB。 23、答案:ABC 解析: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光的反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因为第一条入射光线平行于下面平面镜,所以第一条入射光线与上面平面镜的夹角为θ,光线第一次反射的入射角为 90°﹣θ 根据数学知识 ∠DCO=θ 在三角形CDO中,第二次入射时的入射角为 180°-θ-θ-90°=90°-2θ 同理,第三次入射时的入射角为 90°﹣3θ …… 第n次的入射角为 90°﹣nθ 要想延原来光路返回 需要光线某次反射的入射角为零,所以有 90°﹣nθ=0 解得 θ=90°n 由于n为自然数,所以θ可能为1°、2°和3°,但不能等于4°。故AB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24、答案: 浅 虚 不变 反 解析: [1]水底反射出的光线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水底更浅了。 [2]从岸上看见“水中的鱼”是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雄鹰展翅高飞时,在平静水面形成的像将不变。 [4]在清澈平静的水面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25、答案: 4 不变 虚 解析: [1]小丽站在大穿衣镜前2m处,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她的像离镜子也是2m,故像离小丽距离 l=2m+2m=4m [2][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小丽向镜子靠拢时,像的大小不变,此时的像高也不变。 26、答案: 漫反射 遵循 解析: [1]教室里的同学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在粗糙的表面上将光反射到各个方向,是光的漫反射。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光的反射现象,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7、答案: 折射 偏高 解析: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 [1]树枝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 [2]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眼睛,而眼睛是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树枝变浅了,这实际上看到的是偏高的树枝的虚像。 28、答案: 上 水 空气 解析: 将一根筷子插入盛水的碗中,筷子在水面处看起来变折了,这是由于筷子发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是向上弯折.-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答案 人教版八 年级 物理 第四 现象 基本知识 过关 训练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