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现象易混淆知识点.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现象易混淆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现象易混淆知识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现象易混淆知识点 1 单选题 1、如图,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把小孔做成一条狭窄的缝隙对着太阳,则在右边的光屏上将看到太阳的像是( ) A.条形的B.圆形的C.方形的D.根本不能成像 答案:B 解析: 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所成像的形状与光源形状有关,与小孔形状无关,把小孔做成一条狭窄的缝隙对着太阳,则在右边的光屏上将看到太阳的倒立的实像,是圆形的。 故选B。 2、下语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与光的反射无关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楼台倒影”的形成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通过酒看到月亮的形成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D.“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水月在手” 答案:C 解析: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楼台倒影”是楼台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通过酒看到月亮的形成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 D.“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水月在手”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璀璨夺目,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如太白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描述李白月下独酌,顾观地上已影,俯看杯中自己,下面四幅图,与李白诗中描述的光学现象,成因相同的是( )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 顾观地上已影是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俯看杯中自己,酒面是一个平面镜,人在这个平面镜中成像,此即平面镜成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①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①符合题意; ②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铅笔在水中折断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杯弓蛇影是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形成的,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凿壁偷光 B.杯弓蛇影 C.海市蜃楼 D.长虹饮涧 答案:A 解析: 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凿壁偷光,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符合题意; B.杯弓蛇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偏折所致,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长虹饮涧,属于光的色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璀璨夺目,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如太白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描述李白月下独酌,顾观地上已影,俯看杯中自己,下面四幅图,与李白诗中描述的光学现象,成因相同的是( )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 顾观地上已影是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俯看杯中自己,酒面是一个平面镜,人在这个平面镜中成像,此即平面镜成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①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①符合题意; ②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铅笔在水中折断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杯弓蛇影是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形成的,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A。 6、如图所示是《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潜望镜,它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它的成像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答案:B 解析: 如图所示,在最早期的潜望镜的模型中,无论是镜面还是水面,它的成像原理都是“光的反射”。 故选B。 7、以下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手影的形成B.笔被水“折断” C.水中的倒影D.夜空中的光柱 答案:C 解析: A.手影的形成是由沿直线传播造成的,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会在物体后留下阴影,故A不符合题意; B.笔被水“折断”是折射现象,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故C符合题意; D.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城市夜空的光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如图所示,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倒立的“烛焰”B.变幻的“手影” C.“折断”的铅笔D.金色的“日环” 答案:C 解析: A.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项不符合题意; B.“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项不符合题意; C.“折断”的铅笔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项符合题意; D.日环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如图所示,下列不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车后视镜成像B. 水中“倒影” C. 小孔成像D. 波光粼粼 答案:C 解析: A.车后视属于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成像时利用的是光的反射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静的湖面,发生反射,反射光会随水面波动而发生变化,出现波光粼粼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关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 B.实验中所成像的大小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C.该实验需要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D.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答案:C 解析: 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不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故B错误; C.选择相同的两个蜡烛,这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故C正确; D.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要进行多次实验。故D错误。 故选C。 11、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潼南城市建设走上了快车道。下图是美丽的潼南夜景莲花大桥一角。关于水中的倒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影是实像B.倒影是虚像 C.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B 解析: A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A错误;B错误; CD.倒影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D错误。 故选B。 12、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将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增大 B.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C.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D.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答案:C 解析: A.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容器底部光斑O向右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 B.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入射点向右平移,折射光线向右平移,容器底部光斑O向右移动,故B不符合题意; C.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入射点左移,折射光线向左平移,容器底部光斑O向左移动,故C符合题意; D.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入射点右移,折射光线向右移,容器底部光斑O向右移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一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45°夹角,如图所示,一只小球S顺着水平面向A点滚去,则平面镜中小球的像的运动方向是( ) A.水平向左B.水平向右C.竖直向上D.竖直向下 答案:D 解析: 小球向A点滚动的过程中,是沿与平面镜成45度角的水平直线运动的,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的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小球的像成在与镜面成45度角的镜后面,即与水平面垂直,所以是竖直向下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4、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日环食”现象 B. 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C. 照相机成像 D. 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 答案:B 解析: A.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照相机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一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45°夹角,如图所示,一只小球S顺着水平面向A点滚去,则平面镜中小球的像的运动方向是( ) A.水平向左B.水平向右C.竖直向上D.竖直向下 答案:D 解析: 小球向A点滚动的过程中,是沿与平面镜成45度角的水平直线运动的,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的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小球的像成在与镜面成45度角的镜后面,即与水平面垂直,所以是竖直向下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多选题 16、下列对常见物理量的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 ) A.八年级同学身高约为165mm 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m/s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高速公路上小轿车的行驶速度约为110m/s 答案:BC 解析: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八年级同学的身高略小于此数值,在165c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3×105km/s 故B符合题意;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4km/h=4×13.6m/s≈1.1m/s 故C符合题意; D.高速公路上小轿车的行驶速度约为110km/h,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固体传播声音通常比液体传播声音快 B.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复合光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ABD 解析: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固体传播声音通常比液体传播声音快,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通常较快,故A正确; B.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说明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故B正确; C.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C错误; D.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通常简称光的直线传播,故D正确。 故选ABD。 18、下列有关图中情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天坛的圜丘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将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的 B.传统的自行车尾灯将照射来的光反射回去,达到安全警示的作用 C.利用减压、升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在钢瓶内 D.验钞机能够发出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答案:ABD 解析: A.天坛的回音壁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响度增大,故A正确; B.传统的自行车尾灯是一块块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组成的,可以将照射来的光反射回去,达到安全警示的作用,故B正确; C.石油气主要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被储存在钢瓶内的,故C错误; D.验钞机能够发出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出荧光,故D正确。 故选ABD。 19、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B.乙图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丙图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丁图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ABD 解析: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 B.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 D.丁图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ABD。 20、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光的折射现象 B.“潭清凝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C.“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凝华 D.“云生结海楼”,云是液化形成的 答案:CD 解析: A.楼台倒影入池塘,这是倒影现象,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潭清疑池浅”是池底反射出的光经水面时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云是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的小水珠,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CD。 2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B.乙图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丙图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丁图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ABD 解析: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 B.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 D.丁图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ABD。 22、下列对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而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C.平面镜一定成虚像,凸透镜一定成实像 D.实像能用眼睛看到,虚像也能用眼睛看到 答案:BD 解析: A.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故A错误; B.能否用光屏接收,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虚像用光屏接收不到,故B正确; C.平面鏡成虚像,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故C错误; D.实像和虚像都可以用眼看到,故D正确。 故选BD。 23、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观察效果更好 B.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以便于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观察像,摆放时玻璃板应该与纸面垂直 D.将光屏放在B蜡烛位置处始终承接不到像 答案:ABD 解析: A.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反射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A正确; B.平面镜成像实验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 C.玻璃板即能反射成像,同时也能透光,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这样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玻璃板和纸面是垂直的,否则像会偏上或偏下,故C错误; D.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平面镜成虚像,所以将光屏放在B蜡烛位置处始终承接不到像,故D正确。 故选ABD。 填空题 24、如图所示为汽车的后视镜。为了扩大视野范围,汽车的后视镜都采用___________(选填“凸面镜”、“凹面镜”或“平面镜”);在雨雪天气后视镜的表面极易产生水雾而影响驾驶,为了消除水雾的影响,有的汽车后视镜具有加热功能,用加热的方法消除水雾是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现在汽车中普遍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的汽车发出的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进行回声定位。 答案: 凸面镜 汽化 超声波 解析: [1]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面镜能扩大视野,应用于汽车观后镜。 [2]用加热的方法消除水雾,是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进行回声定位的。 25、如下图所示是鼋头渚景区外刚刚建成的樱花彩绘步道,图中柳树的影子是光的 _______形成的,我们从不同方向看到步道上彩绘樱花是由于光发生了 _______;看到路边绿色的树叶是因为绿色的树叶只 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绿光。 答案: 直线传播 漫反射 反射 解析: [1]柳树的影子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柳树挡住形成的,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光照在粗糙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这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故不同方向的人都可以看到,所以我们从不同方向看到步道上彩绘樱花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3]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光,透明物体只透过和它颜色相同的光,故看到路边绿色的树叶是因为它反射了绿光。 26、2020年6月21日,在日食发生时,小明看到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图甲所示的光斑,这些光斑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观看日食不能用眼睛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比较简易的做法是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如图乙所示),太阳在水中的像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 答案: 直线传播 反射 解析: [1]茂密的树叶缝隙形成许多小孔,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经过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即我们看到的圆形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太阳在水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7、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杯子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的_______。 (2)当他往杯中加水的时候,又看见底部的硬币,这又是因为光的_______。 答案: 直线传播 折射 解析: (1)[1]将一枚硬币放在杯子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太阳光沿直线传播时,被杯子的侧壁挡住了,不能进入人的眼睛。 (2)[2]当他往杯中加水的时候,硬币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硬币的像,位置较硬币的实际位置浅。 28、当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如图所示的粗糙表面上时,被射向各个方向的反射光线______(选填“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相比光滑镜面,人们______(选填“更容易”或“不容易”)看清粗糙表面上的文字。一束光线与镜面成40度角入射时,反射角是______度,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_度。 答案: 遵守 更容易 50 80 解析: [1]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如图所示的粗糙表面上时,会发生漫反射,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人们更容易看清粗糙表面上的文字。 [3][4]当一束光线与镜面成40度角入射时,故入射角为 90°-40°=5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为50°;如图所示: 入射光线延长线的方向与反射光线的方向的夹角为 180°-50°-50°=80° 即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80度。 21-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中 物理 现象 混淆 知识点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