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人教版初中化学酸和碱单元练习题(含答案).doc
《第十单元人教版初中化学酸和碱单元练习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单元人教版初中化学酸和碱单元练习题(含答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十单元 酸和碱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 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 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 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2.氢氧化铝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氢氧化铝属于氧化物 B. 在NaAlO2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 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 D. 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来白色沉淀又消失 3.“浸土选种”是现代农业生产常用的科学方法,取武当山特区某村土壤浸出的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下表为四种农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你认为该村土壤比较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 A. 玉米 B. 茶树 C. 水稻 D. 马铃薯 4.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 A. 苹果汁:2.9~3.3 B. 葡萄汁:3.5~4.5 C. 牛奶:6.3~6.6 D. 鸡蛋清:7.6~8.0 5.某同学想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硫酸的pH B. 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 C. 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 D. 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稀溶液的pH 6.某NaOH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KOH和不溶于酸的杂质A,取5.6 g该样品与100 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m<1.8 B. 若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可能含有固体KOH C. 若m=1.8,则样品中至少含有杂质A或固体KOH的一种 D. 若样品中不含A,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小于7.3% 7.从小明同学整理的笔记中可以看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除去NaOH溶液中的Ca(OH)2杂质,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B.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NaOH+HCl===NaCl+H2O,属于复分解反应 D. 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分别通入无色酚酞溶液都变红色 8.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C. 加热氯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 D. 20 ℃时向蔗糖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蔗糖固体 9.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 A. 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 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 C. 都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 D. 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10.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 ) A. 柠檬汁 B. 苹果汁 C. 纯净水 D. 石灰水 11.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D. 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都是碱 1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CO2+2NaOH===Na2CO3+H2O B. CaO+H2O===Ca(OH)2 C. 2NaOH+H2SO4===Na2SO4+2H2O D. AgNO3+HCl===AgCl↓+HNO3 13.下列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运用错误的是( ) A. 用稀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 B. 用铅笔芯的粉末开启生锈的锁 C. 发现厨房中的液化石油气泄漏,马上打开排气扇进行通风 D.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 14.下列化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错误的是( ) A. 用稀盐酸除铁锈 B. 冰箱内放置活性炭除异味 C. 用火碱改良酸性土壤 D.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15.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西瓜汁呈酸性 B. 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 C. 肥皂水可以使石蕊溶液变红 D. 草木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二、填空题 16.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溶液________。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课上,同学们做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氯化铜溶液之间反应的实验。为了对本课产生的废液进行绿色排放,甲、乙两位同学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和处理,请填空: (1)甲同学取少量废液样品,观察到样品澄清并呈浅蓝色,由此猜想,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为________。 (2)乙同学欲将废液处理为无色的中性溶液后再排放,他向废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废液达到了该同学的排放要求。 18.2004年2月中旬,福州市茶亭街东西河下游七公里长的内河,河面上漂浮着大量死鱼。小亮闻讯后,取回水样与同学们一起探究。 (1)观察水质的能见度,然后过滤。过滤时不需要用到以下仪器中的________(用序号表示); A.漏斗 B.烧杯 C.玻璃棒 D.铁架台 E.酒精灯 (2)取过滤后的水样,用两种方法检验该水样是否呈酸性,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________。 请任选一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3)面对内河严重污染,有人建议:①对排入内河的污水预先进行处理;②将闽江水引入,把内河的污水及污泥冲走,使死水变活;③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酶技术治理内河。以上建议中你不同意的是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芳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图1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小明为表示反应实质绘制图2、图3。请根据下列图示和要求回答问题: (1)图1中为了验证性质①,小红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溶液变________色;图1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 (2)图2描述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2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依次为________; (3)图3是镁和盐酸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_(写微粒符号,下同),产生的新微粒是________。 20.A、B、C、D、E分别是铁片、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硫酸中的一种物质,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能反应(不考虑硫酸铜和碳酸钠之间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五种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和E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某化学小组以“酸碱盐”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 探究1:研究常见的物质——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程度。 探究2:研究酸的性质——硫酸、盐酸和锌反应 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发现硫酸和盐酸溶液都可以和锌反应产生氢气。产生这种共同现象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3:探索未知——浓硝酸和铜制取气体。 已知Cu+4HNO3(浓)===Cu( NO3)2+H2O+2NO2↑。NO2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NO和NO2都是空气的污染物。 (1)利用该反应制取二氧化氮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图所示装置中的________。收集NO2的方法为________。 (2)反应NO+X→NO2中,X的化学式应为________;若用浓硝酸和铜制取NO,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4: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1 000 g的大烧杯中加入10 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去沉淀,剩余液体总质量为1 009.8 g,那么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2.如图所示,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B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的溶液(除酚酞外)溶质可能存在的几组情况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反应过程中,不断滴入稀硫酸的话,温度会如何变化?________。 23.在下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片刻后,U型管中左侧液面将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若用________代替氢氧化钠固体,U型管中液面也会出现同样现象。 24.化学兴趣小组以碱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完成下列问题。 (1)小组同学将无色酚酞溶液分别滴入NaOH溶液、Ca(OH)2溶液中,溶液均由无色变为________色。 (2)NaOH和Ca(OH)2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具体”到“抽象”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通过对NaOH和Ca(OH)2性质的认识,抽象得出碱类物质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碱类物质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后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向滤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原滤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 25.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26.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____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7.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100 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 实验数据如下表: (资料:FeCl3+3NaOH===Fe(OH)3↓+3NaCl)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反应后溶液中的H+和OH-没有剩余,溶液呈中性,正确;B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正确;C项,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Na+和Cl-和H2O,错误;D项,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为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正确。故选C。 2.【答案】A 【解析】A项,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而氢氧化铝由三种元素组成,错误;B项,在NaAlO2中,Na显+1价,O显-2价,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得Al的化合价为+3价,正确;C项,盐酸是酸,氢氧化铝是碱,二者发生的是酸碱中和反应,正确;D项,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过量时沉淀溶解,正确。故选A。 3.【答案】A 【解析】该土壤加入无色酚酞后显红色,说明土壤显碱性,而以上作物只有玉米适合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判断物质酸碱性的能力。A项苹果汁显酸性;B项,葡萄汁显酸性;C项,牛奶显酸性;D项,鸡蛋清显碱性。故选D。 5.【答案】D 【解析】A项,将pH试纸湿润相当于将稀硫酸稀释了,将使测定的结果偏高,错误;B项,二氧化碳是气体,pH试纸是测溶液的酸碱度,错误;C项,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可使pH试纸发生碳化,影响实验,错误;D项,用干燥的试纸测氢氧化钠溶液的pH,正确。故选D。 6.【答案】B 【解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因为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氢氧化钾的,则m>1.8;B选项若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可能含有固体KOH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D选项根据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若样品中不含A,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小于3.65%。 7.【答案】D 【解析】A项,Ca(OH)2能与适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B项,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确;C项,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D项,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氢气难溶于水,均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错误。 8.【答案】D 【解析】A项,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但是开始时的硝酸钾溶液中有一定量的硝酸钾和水,所以,溶液的质量不会从零开始,错误,B项,氢氧化钠是碱,对碱稀释时,不论稀释多少,溶液还是碱性,pH值不可能小于7,错误,C项,加热氯酸钾生成氧气和氯化钾,固体质量减小,但是不会减小到零,错误,D项,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只要温度不变,溶解度就不变,正确。故选D。 9.【答案】B 【解析】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 10.【答案】C 【解析】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纯净水是中性的,所以石蕊仍然呈现紫色。 11.【答案】B 【解析】A项,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溶液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错误;C项,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错误;D项,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其属于盐溶液,错误。 12.【答案】C 【解析】A项,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错误;B项,氧化钙和水都为氧化物,该反应不是中和反应,错误;C项,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为酸,而氢氧化钠为碱的反应,所以属于中和反应,正确;D项,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银和硝酸,其中硝酸银为盐,所以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错误。 13.【答案】C 【解析】A项,因为氧化铁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铁和水,可以用稀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B项,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石墨具有润滑作用,可以用铅笔芯的粉末开启生锈的锁;C项,发现厨房中的液化石油气泄漏,不能打开排气扇进行通风,因为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D项,因为醋酸能和碳酸盐、碱等物质反应,可以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14.【答案】C 【解析】A项,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它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而被除去;B项,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有毒有味的物质,所以放置在冰箱内可达到除异味的目的;C项,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有强烈的腐蚀性,虽然可与酸性土壤中酸性物质反应在,但其强烈的腐蚀性会对作物造成伤害,不用于改良土壤;D项,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能与食醋里的醋酸反应而被清除。 15.【答案】C 【解析】A项,西瓜汁的pH小于7,呈酸性,正确;B项,橘子呈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正确;C项,肥皂水呈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错误;D项,草木灰呈碱性,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确。 16.【答案】碱溶液(如NaOH) NaOH+HCl===NaCl+H2O(答案不唯一) 不能 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呈无色 【解析】酸碱指示剂在酸或碱中颜色的变化。 17.【答案】(1)H+(或氢离子) (2)无蓝色沉淀继续产生时 【解析】(1)解答本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题目要求填写的是“可能”存在的离子,不包括一定存在的离子,由于溶液澄清并呈浅蓝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u2+,还一定存在的离子包括Na+和SO,能与Cu2+反应的OH-一定不存在,H+可能存在。(2)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若溶液中还有酸存在,氢氧化钠应先与酸反应,然后与Cu2+结合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而当无蓝色沉淀继续生成时,说明废液达到了排放要求。 18.【答案】(1)E (2)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3)② 会产生二次污染 【解析】(1)过滤操作需要使用漏斗、玻璃棒、铁架台、烧杯; (2)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可以用酸碱指示剂也可以用pH试纸测试; (3)污水应进行处理而不是冲走,应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19.【答案】(1)红 碱 (2)OH-、H+、H2O (3)Mg、H+ H2、Mg2+ 【解析】稀盐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 20.【答案】(1)A:CuSO4 B:BaCl2 C:H2SO4 D:Na2CO3 E:Fe (2)BaCl2+H2SO4===BaSO4↓+2HCl (3)铁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解析】观察图框,总结物质之间关系:C能与B、D、E反应,转化为A,分析五种物质的性质,将它们两两混合,其中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铁片反应,可以与氧化铜等物质反应转化硫酸铜,由此可以推出:C为稀硫酸,A为硫酸铜溶液。由图框可知,E只能与稀硫酸、硫酸铜溶液反应,看推出E为铁片,其中的B能与除铁片以外的三种物质反应,不考虑硫酸铜和碳酸钠之间的反应,可以推出B氯化钡溶液,D碳酸钠溶液。按要求写出有关物质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A和E反应的实验现象为铁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1.【答案】探究1:Na2CO3(或CaCO3) 有气泡产生 探究2: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探究3:(1)B 向上排空气法 (2)O2 排水法 探究4:2.12% 【解析】探究1:因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气泡的明显现象,可以用来检验盐酸。 探究2:酸的共同特征是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决定了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探究3:(1)制取二氧化氮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属于固液、常温型。 因为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法比较:46>29可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故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反应物为氧气;因为浓硝酸和铜反应先生成二氧化氮,再由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同时说明一氧化氮难溶于水,故采用排水法收集。 探究4: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可知,生成CaCO3沉淀的质量为1 000 g+10 g-1 009.8 g=0.2 g 设:反应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 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22.【答案】(1)H2SO4+2NaOH===Na2SO4+2H2O (2)Na2SO4 Na2SO4与H2SO4 (3)升高 【解析】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C为无色,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为无色,若恰好反应则溶液中只含有硫酸钠,若硫酸过量则还含有硫酸钠;中和反应是释放能量的过程。 23.【答案】(1)下降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广口瓶里气体受热膨胀 生石灰(或浓硫酸) 【解析】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使广口瓶里气体受热膨胀,U型管中左侧液面将下降;若用生石灰或浓硫酸代替氢氧化钠固体,U型管中液面也会出现同样现象。 24.【答案】(1)红 (2)CO2+2NaOH===Na2CO3+H2O(或CO2+Ca(OH)2===CaCO3↓+H2O) (3)碱溶液中都含有OH- (4)NaOH或NaOH和Ca(OH)2 【解析】(1)NaOH溶液、Ca(OH)2溶液均显碱性,可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 (2)NaOH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分别是:CO2+2NaOH===Na2CO3+H2O;CO2+Ca(OH)2===CaCO3↓+H2O; (3)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碱类物质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碱类物质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4)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盐酸和碳酸盐反应生成气体,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向滤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原滤液中溶质一定不含有碳酸钠,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若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恰好反应,则溶质是氢氧化钠,若反应物过量,还可能含有氢氧化钙。 25.【答案】气泡 Mg+H2SO4===MgSO4+H2↑ [得出结论]镁条长度 [做出猜想]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2]没有气泡产生 消失 不消失 Ag+ 【解析】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H2SO4===MgSO4+H2↑。 [做出猜想]由小林同学的实验,镁条长度越长,产生白色沉淀越多,则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镁条长度有关。 由题意,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即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猜想三为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2]A项,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由实验结论,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则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消失。 B项,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易溶于水,由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则加入足量水,白色沉淀不消失。 C项,加入适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白色沉淀能与酸反应;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出现大量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次沉淀应为氯化银沉淀,则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Ag+。 26.【答案】实验一:(2)溶液不变色 (3)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NaOH溶液中是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二:CO2和NaOH溶液(合理均可) 盐酸 Na2CO3+2HCl===2NaCl+CO2↑+H2O 不能,因上述实验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 【解析】实验一:(1)蒸馏水中只含有水分子,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用试管取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会观察到溶液不变色,说明钠离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用试管取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会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NaOH溶液中是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二: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造成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 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滴加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塑料瓶重新鼓起来。 上述实验完成后,由于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故不能验证猜想说法正确。 27.【答案】设与生成2.14 g-1.07 g氢氧化铁所消耗的20 g溶液中NaOH溶质的质量为x。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 【解析】从表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可以看出40 g以前没有生成沉淀,是在中和盐酸,140 g和160 g氢氧化钠都是生成沉淀5.35 g,由于无法判断是否是60 g才开始沉淀,和140才完全沉淀,所以不能利用以上数值。但是从60到80,可以判定20 g氢氧化钠一定对应2.14 g-1.07 g沉淀氢氧化铁沉淀。所以以此为计算依据。-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 单元 人教版 初中化学 练习题 答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