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住宅小区危岩体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某住宅小区危岩体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住宅小区危岩体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6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某住宅小区危岩体治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月 某住宅小区危岩体治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委托单位:********** 设计单位:********* 设计证书:********** 项目负责:*********** 设计人员:********* 报告编写:********** 报告审核:********* 提交时间:****年**月 目录 目录 3 第一章 前 言 5 1.1任务由来 5 1.2可研性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5 1.3编制依据及标准 6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危岩体工程地质条件 8 2.1工程概况 8 2.2地质环境条件 8 2.3.危岩体基本特征 12 2.4.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结论 13 第三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16 3.1边坡安全等级及设计标准 16 3.2稳定性计算 16 3.3稳定性分析结果及评价 19 第四章 防治工程技术方案 21 4.1防治目标与原则 21 4.2方案的论述和拟定 21 第五章 防治工程初步设计 24 5.1坡面整形设计 24 5.2预应力锚索工程设计 24 5.3挂网喷砼护坡设计 28 5.4挡土墙工程 29 5.5地表截排水沟工程 38 第六章 防治工程工程监测设计 42 6.1监测工作的任务与目的 42 6.2 监测设计 42 5.3 监测管理 47 第七章 防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8 7.1施工条件 48 7.2施工程序 49 7.3施工布置 50 7.4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要求 50 7.5施工安全 54 7.6工作量及工作进度安排 54 第八章 治理工程经费概算 55 8.1工程概况 55 8.2编制依据 55 8.3工程量统计表 55 8.4预算费用构成及相关取费标准 56 8.5工程投资概算总表 58 第一章 前 言 1.1任务由来 xx的工程建设用地建筑占地总面积6134m2,在该范围内拟建居民楼17栋,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属较重要建设项目。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是附近的危岩体。 危岩体位于工程拟建场地西侧,靠近拟建场地,且节理发育好,工程建设中及建成后可能遭受危岩体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影响。 受xx有限公司的委托,xx开展对xx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查明了危岩体所在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对工程拟建场地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案,并以此为依据编制了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初步设计)。 1.2可研性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1.2.1主要目的 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要求、规定、规范对xx危岩体所在边坡进行可行性研究 (代初步设计)。为该危岩体的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可行的方案,并对治理经费进行概算。 1.2.2主要任务 1、论证xx危岩体的危害和治理的必要性; 2、根据《xx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提出初步治理方案,并进行论证; 3、对治理所需要的经费进行概算。 1.3编制依据及标准 (1)《xx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2001-200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铁路路基支挡结构物设计规范》(TB10025—2001)。 (5)《水工预应力锚固结构设计规范》(SL212—98)。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332—2002)。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DJ22—79)。 (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规范》(GB50086—2001)。 (10)《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7)。 (11)《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 (12)《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国家发改委计价字【2002】10号文。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危岩体工程地质条件 2.1工程概况 xx的工程建设用地建筑占地总面积6134m2,范围内拟建有居民楼17栋,楼层为7.5—7+(-3)层,其中,(-3)为地下室有1—3层,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属较重要建设项目。 该工程建设用地工程建设用地征地地点位于xxx思唐镇小岩关社区。场地总体方向南北向,南北长约350米,东西约30~80米,该征地范围位于东城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08°14′41″,北纬27°56′13″,规划征地面积18530m2。场地位于xx城区,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1)。 图1 xx工程建设用地地理位置图 2.2地质环境条件 2.2.1气象、水文 xx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据县气象局多年统计:该县年平均降雨量1162.1mm,平均月降雨量96.84mm。4-8月为丰水期,降雨量累计达795.57mm左右;9-10月为平水期,降雨量累计192.56mm左右;11-12月及次年1-3月为枯水期,降雨量累计173.97mm。降雨特点是雨量充沛、夏雨集中,经统计:24小时最大降雨量175.0mm,1小时最大降雨强度为70.8mm/h时保证率为P=90%(相当于10年一遇);暴雨强度为82.0mm/h时保证率P=95%(相当于20年一遇);暴雨强度为95.10mm/h时保证率P=96%(相当于25年一遇)。 工作区位于长江一级支流xx江东岸,区域内水系较发育,总体呈树枝状分布,滑坡区无常流性水体,仅雨季坡面流汇聚形成溪流,溪水从东至西汇入xx江。xx江枯季水位354.3m,历年最高洪水位375m,水位枯、雨季涨幅较大。 2.2.2地形地貌 工程拟建场区属构造侵蚀低山河谷斜坡地貌,建设用地处于xx江西岸,陡崖脚下向东倾斜的斜坡地带,其斜坡脚为xx江河床。西测陡崖山顶最高海拔588m,东界最低海拔440m,高差达148m。但在建筑用地内采用实测相对标高西测最高相对海拔465m,最低(东界)相对海拔413m,相对高差52m,坡度角在35°左右,为一缓冲斜坡地形,总体地形西高东低。区内地形地貌环境较复杂。 2.2.3地层岩性 工程拟建场区地层缺失上志留系(S3)、泥盆系(D)、石炭系(C)地层沉积。该区内及其用地区出露分布的地层有中志留统、下二叠统及第四系地层,下二叠统直接浮盖在中志留统地层之上,它们各自的岩性特征为: 第四系(Q4):斜坡上广布残坡积粉质粘土,含泥岩碎块及灰岩碎屑。厚1~5m。 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P1q+m):深灰色、浅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灰岩、含燧石团块或条带。厚100~400m,分布于斜坡顶部。 志留系中下统秀山组(Sx):广泛分布于斜坡中下部,为灰绿、黄绿色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厚50~300m。 2.2.4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工程拟建场区地质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x北台隆凤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中xx北北东向背斜南段西翼,评估区内未发现断层构造和突变的褶皱构造,岩层倾向260°~329°,倾角30°~6°,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二叠系下统(P1)地层超覆于志留系中统(S2)之上,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层序正常,建设区主要为中志留统(S2)的泥岩,节理不发育,西侧陡崖上的石灰岩岩层中,发育有倾向95°倾角85°(密度2~3条/m)和倾向84°倾80°(密度2~3/m)两组节理,前组节理多穿岩层连通,受地表水等因素的影响,多形成张口(1~5cm)裂隙构成陡崖峭壁上的危岩,从而破坏了岩体的稳定性。另一组节理发育程度较差,对岩体的稳定性破坏不大。但在建设用地内出露的是泥质岩,属软弱岩地层,紧临西侧的是石灰岩,属硬质岩层组成的高陡崖,这样在硬质岩层和软质岩层之间组成一个软弱结构面,这种结构面组合,常常容易失稳,是引发滑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因素之一。 据史料记载,评估区属微震多发区历史上记载最大震级为5级,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18306-2001)》,评估区地震烈度为Ⅵ度。评估区靠近塘头活动断层带,塘头在历史上有发生3、4级地震的现象。 2.2.5水文地质特征 (一)地下水类型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运移特征,评估区可划分出三种地下水类型。 1、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松散岩类的孔隙中,多沿孔隙垂直下渗后汇集于岩土界面,然后向地势低处运移。区内为见地下水露头。 2、基岩裂隙水:赋存于碎屑岩类地层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节理裂隙中为评估区内分布最广的一种类型。区内常见地下水露头,流量在0.02~0.6 l/s。 3、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赋存于可溶性碳酸盐岩的溶蚀裂隙、溶洞和地下岩溶管道中。该类型地下水分布于斜坡上部、顶部,远离拟建工程场地,对场地不发生直接影响。 (二)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第四系松散层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区内该岩组含水贫乏。志留系中下统秀山组为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该岩组广布于斜坡上,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好,含水性中等,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1~3 l/s.km2。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该岩组岩溶发育,地下水赋存条件好,含水丰富,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大于6 l/s.km2。 (三)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区内地下水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各类型地下水沿各自的赋存空间自高处向低处运移。受评估区河谷斜坡地形影响,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迅速向斜坡下部运移。基岩裂隙水多以分散形成汇于冲沟底,排向xx江。松散层孔隙水多以沿岩土界面运移,一部分进入风化裂隙补给基岩裂隙水。裂隙溶洞水则沿溶隙、溶洞运移,以岩溶大泉形式在xx江岸边出露,注入xx江,评估区内无该类型地下水排泄点。 2.3.危岩体基本特征 2.3.1形态特征 危岩体位于西侧陡崖上,共有两群,发育有倾向42°倾角75°(密度2~3条/m)和倾向80°倾角84°(密度2~3/m)两组节理,前组节理多穿岩层连通,受地表水等因素及风化的影响,多形成张口(1~5cm)长度为(5~30m)的裂隙构成陡崖峭壁上的危岩,且在大部分区域已沿层面产生了横向裂隙,裂隙宽多为1~3cm,多为1~2m3小型危岩体,其中在BT1 处有的长、宽、高分别为8m、3m、30m左右,近700m3左右较大的危岩体,其稳定性差,仅距拟建场地20~30m,对拟建场地危害大 2.3.2危岩体地层岩性 根据现场勘察危岩体主要为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P1q+m)深灰色、浅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灰岩、含燧石团块或条带。厚100~400m,分布于斜坡中上部。 2.4.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结论 在本次勘察中可见危岩体所在边坡由层面和两组结构面切割而形成的大裂缝,局部可见掉块现象,对工程拟建场地的带来了安全隐患。经过现场调查分析,危岩体可能的破坏形式有主要有以下二种: (1)块体塌落,这些部位位于斜坡的中上部,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不同形态大小的块体,在重力、雨水冲刷等作用下容易塌落,块体体积大小不等,一般约0.1~10m3不等,对工程建设拟建场地有一定的影响和危害。 (2)小型崩滑 这些部位位于斜坡中下部,岩体沿层面下滑,崩塌物质堆积往往在坡下形成崩滑堆积体。 根据野外调查与类比可知,其破坏模式主要取决于边坡岩体结构面组合及其与边坡面的关系,以浅表层岩土体滑移或节理切割的块体崩滑和风化剥落与掉块为主。 第三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3.1边坡安全等级及设计标准 3.1.1边坡安全等级 该工程建设项目属较重要建设项目,拟建场区内地形较复杂,地貌呈多台阶,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中等,故地质环境条件属中等类型,根据《技术要求》,该切坡以岩质斜交坡为主,部分为岩质顺向坡。边坡的安全等级为一级。 3.1.2设计标准 设计工况:自重+暴雨作用。 安全系数:边坡安全系数为1.25。 3.2稳定性计算 3.2.1计算方法 (1)平面滑动法 对可能产生平面滑动的高切坡宜采用平面滑动法进行计算。平面滑动法的安全系数通用计算公式为: 式中: ——垂直荷载,包括土条自重和其上部的建筑荷载 ——作用于滑面上的孔隙水压力 ——滑面抗剪强度(有效应力指标) ——滑面面积 ——滑面倾角 (2)折线滑动法 对可能产生折线滑动的高切坡应采用推力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其安全系数计算公式为: 求解安全系数的条件是;式中:各符号定义同上。 3.2.2计算工况 考虑高切坡区域可能遇到的各类情况,特别是最危险的情况,由于区内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可不考虑地震的影响,故综合确定以下两种计算工况: 工况一:天然状况(坡体自重) 工况二:天然状况+暴雨(坡体自重+暴雨) 3.2.3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选取 根据试验数据、结合邻近地区的经验类比数据和参数反演分析结果,综合确定本危岩体各类结构面和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如表3-1。 表3-1 稳定性计算参数表 容重 饱和容重 粘聚力 摩擦角 KN/m3 KN/m3 kPa (°) 栖霞-茅口组灰岩层面 —— —— 67 30 栖霞-茅口组灰岩节理 25 26 75 31 3.2.4潜在滑动面的确定 对于岩质边坡而言,优势结构面是对边坡变形和破坏起控制作用的结构面,包括岩层面和节理面。通过对优势结构面的分析和判断,可以初步确定边坡最可能的滑动面。 根据现场调查与分析,构成边坡潜在滑动面的结构面有灰岩层面、节理面。据此分析可得如下两类潜在滑动面:①层面构成的潜在滑动面;②层面与节理面组合面和节理面与节理面的组合面。本边坡岩体中层面、节理面发育,主要有两组节理,它们的组合面是构成本边坡最主要的潜在滑动面。 根据以上原则建立本边坡计算模型(见工程地质1—1至3—3剖面图)。其中Pm1为层面构成的潜在滑动面;Pm2为层面与节理面、节理面与节理面组合构成的潜在滑动面。每一滑面的形态都是根据立面素描图中结构面的具体位置和平均迹长划上的,它反应各剖面所代表的边坡的滑动模式和边界条件。 3.3稳定性分析结果及评价 利用前述的边坡计算模型、计算参数和计算工况,采用折线滑动法计算得1-1′、2-2′、3-3′三个剖面的稳定性系数如表3-2。 表3—2 稳定性计算结果表 剖面 潜在滑动面 稳定性系数 天然状况 天然状况+暴雨 1-1 Pm1 1.576532 1.392839 2-2 Pm1 1.334545 1.159826 3-3 Pm1 1.297307 1.098098 根据野外工程地质调查及上表稳定性计算结果,对该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如下: 1)该边坡自形成以来,坡顶时有崩塌掉块现象,边坡中上部可见明显被切割的大块体,拉裂缝在4~5cm之间,对拟建场地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为保证拟建场地的安全,需要采取一定的锚固措施,并进行坡面喷浆支护。 2)天然工况下,该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大部分地段稳定性系数均大于1.25。但工程地质调查表明,边坡中上部曾多处出现岩体移滑及局部崩塌掉块现象。 3)天然+暴雨工况下,该边坡稳定性有所降低,其中1-1′剖面的稳定性系数大于1.25,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而2-2′和3-3′剖面稳定性系数小于安全贮备,经现场勘察该部位崩塌掉块发生频率较多,因此应采取一定的支挡措施。 4)从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可知,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应设置地表截排水系统,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第四章 防治工程技术方案 4.1防治目标与原则 xx的工程建设用地建筑占地总面积6134m2,范围内拟建有居民楼17栋,楼层为7.5—7+(-3)层,其中,(-3)为地下室有1—3层,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属较重要建设项目。鉴于该边坡对拟建场地的影响较大。因此,应通过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整治,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一次性根除灾害隐患。防治工程基本原则是: 1、 贯彻以防为主,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注重实效,一次根除 不留后患的原则。 2、治理工程必须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 3、贯彻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生物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行政管理 相配合的综合防治原则。 4.2方案的论述和拟定 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可知,在暴雨工况下,2-2和3-3剖面的稳定性系数小于安全系数,在安全系数Ks取1.25时由剩余推力法计算可知2-2和3-3剖面的剩余推力如图4-1和4-2: 图4-1 2-2剖面剩余推力曲线 图4-2 3-3剖面剩余推力曲线 由以上两图可知边坡上部的剩余推力均为零,而下部则有剩余推力,边坡上部岩体主要破坏模式为有两组结构面和层面切割而形成的块体,下部局部可形成浅层局部滑动,同时会对上部块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同时由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可知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鉴于以上原因,为保证工程拟建场地的安全,对该边坡的治理必须达到三个目的:①坡面防护,以防止边坡表层松散块体掉落及地表水对岩块的冲刷;②支挡结构,在此考虑简单的支护结构来保证边坡整体稳定性;③地表截排水系统,减少地表水对坡面的冲刷及下渗,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边坡的地形特征,现拟定采取以下治理方案: ①在边坡顶部高程528~555m之间设置间距为4×4m的预应力锚索,以加固边坡中上部裂隙岩块。 ②在高程508~528m之间喷素混凝土后挂网,然后在喷素混凝土,对边坡坡面进行防护。 ③在边坡前缘陡壁坡脚处设置浆砌块石挡土墙,以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④在高程525m处附近设置截水沟,并在两侧设置排水沟, 排水沟与挡土墙相连。 第五章 防治工程初步设计 5.1坡面整形设计 在保持原有地形坡度的情况下,清除边坡表面风化、松动破碎的岩石,在打预应力锚索和挂网喷砼护坡前需要清理,清理厚度0.3-1.2m。 5.2预应力锚索工程设计 5.2.1设计依据 (1)《xx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规范》(GB50086—2001);。 (5)《水工预应力锚固结构设计规范》(SL212—98); 5.2.2预应力锚索工程布置 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结合坡形、坡高,在高程528m~555m之间设置预应力锚索。根据坡高及坡形将锚固区分为A区和B区,在A区设置11根预应力锚索,在B区设置10根预应力锚索,锚索间距和排距均为4m。 5.2.3预应力锚索设计 (1)危岩体计算模型 根据边坡层面和节理产状及其空间组合关系,确定危岩体能破坏模式为双滑块破坏模式,其计算模型如图5-1: 图5-1 危岩体计算模型示意图 (2)主要设计参数 ① 危岩体抗滑锚固力 根据层面和节理面的组合情况分析,层面(倾向310°,倾角20°)和节理(倾向42°,倾角75°)构成的组合面是主要的贯通的潜在滑动面,由其切割形成的块体多面向临空面,且块体体积较大,是最主要的危块体,具体模型详见锚索剖面布置图。 根据上述计算模型采用不平衡推力法,假定主滑块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则可求得边坡稳定性系数为: 式中:;W1、 W2分别为滑块1和滑块2的自重;U1、U2分别为滑块1和滑块2的水压力;C1、C2分别为滑块1和滑块2的粘聚力;φ1、φ2分别为滑块1和滑块2的摩擦角;L1、L2分别为滑块1和滑块2的滑面长;β1、β2分别为滑块1和滑块2的滑面倾角。 如果考虑作用于边坡上的加固力T,则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T 为施加于边坡上的加固力;δ为锚杆与水平面的夹角;其余符号意义同前。于是,边坡达到许可安全系数数值[Fs]时,所需要的加固力为: ② 锚固角 锚索倾角的确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此根据经验参数取预应力锚索的锚固角δ=25° ③ 锚索间距及排距 锚索间距应以所设计的锚固力能对岩体提供最大的张拉力为标准,根据规范5在此取锚索间距采为4m,排距为4m, ④ 设计锚固力 由以上计算模型及设计参数计算知危岩体总锚固力 根据总锚固力及锚索间距和沿滑动方向的排距可计算单孔锚索的锚固力: ⑤ 内锚固段长度确定 根据规范和经验类比在此取内锚固段长度为7m,根据规范(5)内锚固段长度应满足: 故设计内锚固段长度能满足要求。 ⑥ 锚索长度确定 锚索长度根据被锚固岩体强度确定,在此根据潜在滑动面的位置将锚索长度设为15m、16m、17m、18m、19m、20m、22m七个等级。根据规范(5)锚固段长度应满足: 式中:为安全系数;为锚索设计锚固力(KN);为岩石抗剪强度,取抗压强度的1/12。经过验算七的等级的锚索长度均能满足要求。 5.3挂网喷砼护坡设计 5.3.1设计依据 (1)《xx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规范》(GB50086—2001); 5.3.2挂网喷砼护坡工程布置 在锚固区喷砼采用一次喷射, 喷射砼厚度为70mm,在锚固区下部至坡脚516高程之间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50mm,分两次喷射,边坡整形后初喷60mm厚C20混凝土,待钢筋网安装完毕后,第二次喷90mm厚C20混凝土。 5.3.3挂网喷砼护坡设计 (1)喷砼参数 I.喷砼厚度: 《规范4》4.3.3,最小喷砼厚度不小于50mm,最大喷砼厚度不大于200mm,设计喷砼取150mm。 II.喷砼强度: 据《规范3》9.3.4及9.3.7,确定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2)钢筋网参数 据《规范3》9.3.7,钢筋网制作选用φ6mmHPB235级钢筋,网格间距为20×20cm。 5.4挡土墙工程 5.4.1设计依据 (1)《xx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湖北省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地质勘察与治理工程技术规定》(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2003.12);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挡土墙》(04J008)(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2004.8.15);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5.4.2挡土墙工程的布置 根据剩余推力计算结果(见图4-1和4-2)及边坡的地形特征,将挡土墙布置第9个条块处,即边坡陡坎坡脚处。根据地形特征将挡土墙呈折线布置,第一段(北侧)长22.9m,第二段9(南侧)长7.3m,挡土墙高6m,采用浆砌块石砌筑。 5.4.3挡土墙设计 (1)挡土墙的计算模型如下: 图5-2 挡土墙计算模型 (2)主要设计参数 墙后填土的内摩擦角的确定:按《挡土墙》(04J008)p13表C-1确定填料内摩擦角;挡土墙墙后填料采用粘性土含量50—40%,碎石含量占50—60%的碎石土。挡土墙计算内摩擦角根据该路段采料场地勘察报告取值,采用=30° 挡土墙墙背与填土之间摩擦角的确定:按《挡土墙》(04J008),根据工程挡土墙墙背粗糙状况及填土排水条件,墙背与墙背填料摩擦角取==15°。 挡土墙基底对地基的摩擦系数的确定:按《挡土墙》(04J008)表D-1确定基底摩擦系数。根据碎石填土的密实度、充填物状况及风化程度确定该摩擦系数采用=0.5。 ——挡墙墙背高度,取5.00m; ——挡土墙墙背与铅垂线间的夹角,对直立式挡墙为0; ——墙后填土边坡坡角,取0; ——地震角,本次设计取0; 墙后填土的天然重度:=25KN/m3; 填土饱和重度:=26KN/m3; 浆砌石的重度:=23KN/m3; 地基土的容重:=25KN/m3; 修正后的持力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700kP。 (3)材料型号及构造设计 根据《挡土墙》(04J008)表7.1中的各类型挡土墙的修建材料,采用M10级水泥砂浆砌筑墙身和基础,毛石强度等级为MU30,毛石的掺入量不大于总体积的30%。墙背填料根据附近土源,尽量选用抗剪强度高和透水性强的砾石或砂土,当选用粘性土作填料时,宜掺入适量的砂砾或碎石;不得选用膨胀土、淤泥质土、耕植土作填料。 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查表得墙体的各项强度参数: 抗压强度设计值:690kP; 抗拉强度设计值:70 kP; 抗剪强度设计值:190 kP; 抗弯强度设计值:110 kP。 (4)挡土墙的截面尺寸设计 根据该路段挡墙设计荷载及挡墙设计高度(H)确定其截面尺寸。包括:墙顶宽度a、墙底水平宽度b、墙趾高h、墙趾宽d、挡墙墙面倾斜度m1、挡墙墙背倾斜度m2及挡墙基底倾斜度mp。 表5-1 挡土墙拟定截面尺寸 墙高(m) 项目 6 墙顶宽度b(m) 0.8 墙底水平宽度B(m) 2.3 墙趾高h(m) 0.0 墙趾宽d(m) 0.0 挡墙墙面倾斜度 4:1 挡墙墙背倾斜度 0 挡墙基底倾斜度 0 挡墙后边坡坡比 1:0 (5)主动土压力的计算 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中的库仑土压力公式计算: 其中主动土压力系数: 式中:—墙后填土的重度(KN/m3); ——填土内摩擦角(度); ——地震角(度);措施设防η=0,7度设防η=1.5; ——墙背与填土之间摩擦角(度); ——墙后边坡角(度); ——挡土墙墙背与铅垂线的夹角(度)。 将6-1、6-3节中的有关参数代入上式计算得主动土压力Fa=55.48kP。 (6)结构及承载力的校核 ①抗滑验算与抗倾覆验算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挡土墙抗滑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式中:——挡墙每延米自重(KN/m); ——每延米主动岩土压力合力(KN/m); ——挡墙基底倾角(度); ——挡墙墙背倾角(度); ——岩土对挡墙墙背摩擦角(度)。 ——岩土对挡墙基底的摩擦系数,宜由试验确定。 抗倾覆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式中:——挡墙每延米自重(KN/m); ——每延米主动岩土压力合力(KN/m); ——岩土压力作用点至墙踵的高度(m); ——挡墙中心至墙趾的水平距离(m); ——基底的水平投影宽度(m)。 将6-1、6-4节中的有关参数代入上式计算得抗滑移稳定性系数为1.59,抗倾覆稳定性系数为4.08,均满足稳定性要求。 ②地基承载力的验算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地基承载力的验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挡土墙地基承载力的验算中,地基平均应力:;地基最大应力:。 其中:为修正后的持力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当基底为0.1:1时,将减为;基底为0.2:1时,将折减为。 地基为岩基时偏心距,地基为土质地基时偏心距:。 其中:为挡土墙底面宽。 因为基底为0.1:1, 将减为,将6-1节中的值代入得630kP,作用于基底的合力偏心距验算满足:e=0.219 <= 0.250*1.765 = 0.441(m),地基承载力验算满足: 最大压应力=133.475 <= 630.000(kPa)。 所以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③墙身强度验算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墙身的强度验算包括:压应力验算,拉应力验算,剪应力验算和弯矩验算。 压应力验算: 式中:——轴向力设计值; ——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3.2.1条采用; ——截面面积。 拉应力验算: 式中:——轴心拉力设计值; ——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3.2.2条采用; 剪应力验算: 式中:——截面剪力设计值; ——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 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3.2.2条采用; ——截面面积。 弯矩验算: 式中:——弯矩设计值; ——砌体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表3.2.2采用; ——截面抵抗矩。 根据6-2节中所选的墙体材料,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查表得墙体的各项强度参数: 抗压强度设计值:690kP; 抗拉强度设计值:70 kP; 抗剪强度设计值:190 kP; 抗弯强度设计值:110 kP。 按上述公式计算得: 压应力验算满足::计算值= 122.605 < 690(kPa) 拉应力验算满足:计算值= 21.796 < 70(kPa) 剪应力验算满足:计算值= 1.632 < 190(kPa) 弯矩验算满足: 计算值=17.48< 110(kPa) 综合得:墙身的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5.4.4排水孔设计 挡土墙上设排水孔。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沿墙高2m,墙长3m设一个排水孔,排水孔坡降5%。每个排水孔对应的墙后设置卵石堆囊(1m×1m×1m)。 挡土墙深入基岩1.00m。挡土墙前墙脚处设置截水沟。 5.5地表截排水沟工程 5.5.1设计依据 (1)《xx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 《湖北省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地质勘察与治理工程技术规定》(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3.12)(以下简称《技术规定》); (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5)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2004.12)(以下简称《技术要求2》)。 5.5.2地表截排水沟工程的布置 根据边坡特征和地形地貌特征,在锚固区下部高程525m附近修建一条单向永久性梯形(上大下小)截水沟,在截水沟两侧修建两条排水沟,具体位置详见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图。截水沟长26.5m,北侧排水沟长16.2m,南侧排水沟长12.4m,截排水沟均采用MU30块石砌筑,用M10水泥砂浆抹面2cm厚。 5.5.3截排水沟断面尺寸设计 (1)汇流面积 取平面图上的量测面积。经量测切坡汇流面积为16250m2。 (2)坡面长度和坡度 在典型剖面图上量测坡面斜长L1和斜坡坡角α。经量测斜坡长度为64.5m,斜坡坡角为35°。 (3)确定地表径流系数 按《规范4》表2.2.2-1确定地表径流系数。对该切坡,=0.40。 (4) 设计降雨强度q 据《技术要求2》4.1.2.3,设计标准为82.10mm/h(2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98.10mm/h(25年一遇)。 (5) 计算设计汇流量Q 据《规范4》2.2.1,设计汇流量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Q为设计汇流量(L/s);q为设计降雨强度(L/s.ha);为地表径流系数;F为汇水面积(ha)。 代入相关数据计算得Q=63.8L/s。 (6)计算过流断面面积W 据《规范规定》5.8.2.5,同时按《技术要求2》4.1.2.5考虑1.5的堵塞系数,确定设计过流断面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为设计汇流量(m3/s); R为水力半径(m),按表1计算;n为排水沟壁的粗糙系数,对浆砌片石明沟,取0.025;i为水力坡降,取排水沟底的斜率,计算时取0.01。 代入相关数据,计算得W=0.18m2。 拟定断面面积为0.40.6=0.24m2>W。所以拟定断面尺寸满足截排水要求。 经验算,其他两个断面也满足要求。 表5-1 排水沟水力半径计算用表 断面形式 断面图 水力半径(R) 矩形 梯形 第六章 防治工程工程监测设计 6.1监测工作的任务与目的 6.1.1监测工作目的 xx边坡目前尚未建立完善有效的监测网。为防止和避免高切坡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拟建工程场地的安全,必须建立健全监测网。 6.1.2监测工作任务 1.建立健全变形监测网络,施工前进行监测,预报边坡的变形发展趋势; 2.在整个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测,超前预报,确保施工期间滑坡区工作人员、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3.监测成果用于施工期间反馈设计,指导优化后续工程施工;竣工后用于检验防治效果。 4.施工完成后,对重点段进行长期监测,结合群测群防,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防止突发灾害一旦发生时造成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6.2 监测设计 6.2.1监测设计依据及原则 (1)设计依据 1)地质依据 《xx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测量技术依据 ①《国家水准测量规范》; ②《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③《大地变形测量规范》; ④《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手册》; ⑤《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⑥《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CJ/T8-97)(1997)。 (2)监测设计原则 1)建立系统化立体化监测网 充分利用现有监测设施和资料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立体化监测网络,在治理、施工全过程中及时测定和预报滑坡的位移、应力等变化情况,确保施工安全。 2)采取综合监测方法 监测工作采取地面变形监测、群测群防等综合手段。 3)实施长期监测 进行全过程监测工作。包括地面监测、施工安全监测、防治效果监测,以监测结果作为反馈设计、指导施工和检验防治效果的依据。工程完工后变形监测点、防治效果监测点应转为长期监测点。 4)监测仪器选择原则 ①仪器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 ②足够的测量精度、灵敏度及相应量程; ③现场使用比较方便、简单; ④仪器不易损坏,尤其是长期监测仪器应具有防风、防雨、防腐、防潮、防震、防雷电干扰等与环境相适应的性能。 6.2.2监测工作方案 (1)监测方法 一般而言,用于斜坡变形监测的方法主要有: 1)深部位移 主要用于监测施工中坡体滑移的动态变化情况,判断坡体的稳定性,用以指导防治工程的实施和效果检验。通过钻孔倾斜仪在不同时间观测到测斜管内相应位置的读数变化和随深度的累计变化值。即可得到测斜管管口及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量,确定斜坡发生位移的大小、方向和速率,达到全深度、全方位变形观测目的。 2)边坡表面绝对位移监测 常规的大地变形测量是监测裂缝分割滑体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大小、方向及速率变化的重要手段。 3)地下水动态监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住宅小区 危岩体 治理 工程项目 可行性 论证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