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某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6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项目概况 1 1.1 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 1.2 项目简介 3 1.2.1 项目类型 4 1.2.2 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4 1.2.3 项目范围 4 1.2.4 项目规模 4 1.2.5 项目工期 5 1.2.6 项目任务目标 5 2.报告编制依据 5 2.1 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5 2.2 相关规划和技术资料 6 2.3 行业技术标准 7 3.项目区概况 8 3.1 自然条件 8 3.1.1 地理位置 8 3.1.2 地形地貌 8 3.1.3 地质水文 8 3.1.4 气候 9 3.1.5 植被 9 3.1.6 自然灾害 10 3.2 自然资源 10 3.2.1 光热资源 10 3.2.2 水资源 11 3.2.3 生物资源 11 3.3 社会经济条件 11 3.4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2 3.5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14 3.5.1 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14 3.5.2 交通状况 15 3.5.3 林网建设状况 15 3.5.4 电力设施状况 15 3.5.5 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15 4.项目分析 16 4.1 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16 4.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16 4.1.2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16 4.1.3粮食主产区高产农田建设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16 4.2 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17 4.3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7 4.3.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17 4.3.2 项目区需水量预测 18 4.3.3 项目区供水量估算 22 4.3.4 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24 4.4 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24 4.5 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25 4.6 公众参与分析 26 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27 5.1 规划原则 27 5.2 规划依据 27 5.2.1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 27 5.2.2规划依据及行业标准 28 5.2.3相关基础资料 29 5.3 项目规划方案及总平面布置说明 29 5.3.1 项目规划方案 29 5.3.2 土地利用布局 31 5.3.3 工程布局 34 5.4项目主要工程设计 36 5.4.1土地平整工程 36 5.4.2农田水利工程 37 5.4.3田间道路工程 39 5.4.4其它工程 39 5.5 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分析 40 5.6 项目工程进度计划 40 5.6.1 工程施工条件 40 5.6.2 工程施工技术 41 5.6.3 工程进度计划 42 6.投资估算 43 6.1 投资估算依据 43 6.2 投资估算、总投资及分项投资比例 43 6.2.1 项目规模 43 6.2.2 投资估算 44 6.3项目资金筹措 45 6.4投资进度计划 45 7 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45 7.1 土地权属现状 45 7.2 权属调整的原因与目的 45 7.3 土地权属调整的原则和依据 46 7.4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47 7.5 权属调整内容 47 8 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48 8.1 领导机构设置 48 8.2 工程建设管理 49 8.2.1 实行项目公告制度 49 8.2.2 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 49 8.2.3 实行项目招标和监理制度 50 8.2.4 实行项目市场化管理 50 8.3 项目资金使用管理 50 9 效益分析 51 9.1 社会效益分析 51 9.1.1 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51 9.1.2 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产出率 51 9.1.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51 9.1.4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52 9.2 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52 9.2.1 降低洪涝威胁 52 9.2.2 提高土壤肥力,控制水土污染 52 9.2.3 提高土地垦殖率和植被覆盖率 53 9.3 经济效益分析 53 9.3.1新增耕地的年净产值 53 9.3.2投入产出分析 54 10 结论与建议 54 10.1 可行性研究结论 54 10.2 问题与建议 56 附表 1、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备案申报表 2、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测算表 3、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备案审查表 5、项目投资估算表 60 1.项目概况 1.1 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土地是农业的基础,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是贯彻土地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开展基本农田土地整理,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有关“三农”问题的文件、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和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5〕104号)、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2009年土地整理备选项目申报指南》(国土资厅发〔2009〕1号)的通知等的精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将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实现土地开发整理偏重占补平衡和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管理转变,由项目布局零散向相对集中转变。 XX市位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是湖北省粮油生产重点县市和46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全市行政区域面积2159平方公里,2004年末,全市耕地面积65106.67公顷(详查数据),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0000公顷,保护率87.55%。XX市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环境是生产水稻等粮棉油作物的最适宜地区之一。由于长期以来,农业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因此,在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政策指导下,结合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建设要求,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是十分必要的,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土地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符合广大农民最根本的利益。 项目区位于XX市中部的XX镇,包括刘河村、林河村、勤丰村、脚东村,东边与育溶路相邻,南与河溶镇官当村相接,西以漳河为界,北与梨树湾水库接攘。项目区涉及XX镇刘河村、林河村、勤丰村、脚东村等四个村。项目区是湖北省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重大工程的备选片项目之一。项目区属丘陵地形,地势高低起伏较大,属类冲田地貌。项目区总面积1183.12公顷,建设规模998.5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68.30公顷。区内部分田块零碎、田坎面积大,地块高差起伏较大,零星地物多,难以进行机械化作业;由于区内地势复杂,田间灌溉工程不配套且毁坏严重,很难实现田块的自流灌排,田块水源得不到保证,排水不畅;道路泥泞、路面狭窄、高低起伏、弯曲不平;基础设施相对缺少,现有部分水利、电力、交通设施没有配套或老化严重;土地利用重用轻养,投入不断减少,土地肥力逐渐下降。因此,对该区土地进行土地整理和综合规划,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山、田、水、路、林得到统一整治,将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为农业办实事的重要举措。 项目实施后,一是为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XX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经考察论证,该项目整理后新增耕地面积31.30公顷,占建设规模的3.13%;二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优化配置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集约、规模利用,实现种植业规划目标;三是可提高土地耕作质量,改善种植条件,为地方财政和农民增收拓宽新的源泉;四是本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作为重点项目投资进行土地整理,能对当地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起到示范和推广作用,成为XX市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化农业的示范基地;五是项目的选址得到区内干部和群众的大力支持,满足了农民对改变项目区内落后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愿望。 1.2 项目简介 XX市位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鄂西、沮漳河中下游,荆山山脉以南,东与荆门市接壤;东南与江陵相邻;南抵枝江;西与宜昌相连;西北与远安县交界。东经111°32'—112°04'、北纬30°31'—31°11'之间。下辖7个镇,3个城区办事处。总人口48.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5.8万人,土地总面积215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10390亩,占总面积的31.20%;林业总面积1309479亩,占总面积的40.43%;牧草面积144276亩,占总面积的4.46%;非农业用地面积524724亩,占总面积的16.20%;水域面积249631亩,占总面积的7.71%。每人平均占地为7.36亩,构成地势地利优越,人地比例较高的特点,以农业为主,全面开发林、特、牧、渔多种经济,具备很大潜力。XX市是湖北省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20个粮食产业大县(市)和全省46个粮食主产区及国家专用粮基地之一,省人民政府关于《湖北省优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规划(2003-2010年)的通知》(鄂政办发[2003]80号),将XX市确定为鄂中丘陵优质稻区。全市人均占有粮食956公斤,优质率和商品率分别达到90%、75%以上,单位耕地供养人口数为0.50人/亩。2004年被省农业厅确定为省厅领导对口联系的24个县(市)和省政府派驻农业科技特派员的10个粮食主产县市之一。 XX镇位于XX市东部地区,是XX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XX市主要粮油生产基地,现有耕地143100亩,辖区23个村,总人口55018人,人均耕地2.60亩。项目区总人口9581人,2008年人均纯收入4550元,居XX市中等收入水平。 1.2.1 项目类型 本次申报的省级投资湖北省XX市XX镇胶东港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属省级投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重点项目。 1.2.2 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项目名称:XX市XX镇XX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项目性质:该项目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1.2.3 项目范围 项目区涉及XX镇刘河村、林河村、勤丰村、脚东村。东边与育溶路相邻,南与河溶镇官当村相接,西以漳河为界,北与梨树湾水库接攘。涉及图幅为H-49-44-(31)、H-49-44-(32)、H-49-44-(39) 、H-49-44-(40),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5′15.6″-111°57′53.6″,北纬 30°49′05.6″- 30°52′33.3″之间。 1.2.4 项目规模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183.12公顷,根据国土资厅发[2003]96号文件要求,项目区中有不动工的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和坟地等,不应计入建设规模面积,经分析计算不动工面积184.55公顷(2768.25亩),扣除不动工面积后,建设规模998.57公顷(14978.50亩)。 1.2.5 项目工期 项目计划建设工期为1年,从2010年11月到2011年11月。 1.2.6 项目任务目标 项目整理任务完成后,要求达到如下任务目标: ① 通过土地整理,可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31.30公顷,占土地整理总面积的3.13%; ② 通过对项目区田、水、路、坎、林进行综合整治,合理配置灌溉沟渠、田间道路和防护林带,改良土壤,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树成带、沟渠配套和旱涝保收”的高质量基本农田的标准; ③ 通过对农田的整理、改造,提高农田集约化与机械化作业水平,耕地机械耕种率达80%左右,农业水利化水平达80%以上,为进一步推广实施农业机械化和标准化,实现农业产业化打下基础; ④ 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可持续利用,形成一整套结构合理、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体系; ⑤ 调整土地产权关系,保护各村组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社会的稳定; ⑥ 在项目区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示范基地,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2.报告编制依据 2.1 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 (7)《关于开展土地整理开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4号) (8)《关于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和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36号) (9)《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 (1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 (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国土财[2001]41号) (12)《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 (13)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2009年土地整理备选项目申报指南》(国土资厅发〔2009〕1号) 2.2 相关规划和技术资料 (1)《XX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 (2)《湖北省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3)《XX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993年) (4)2004年XX市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2004年) (5)《2008XX市年鉴》 (6)项目区1:10000标准分幅土地利用图斑图 (7)项目区1:2000实测土地利用现状图 (8)农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2001-2010)相关规划 2.3 行业技术标准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GB/T15774-1995) (6)《公路涵桥设计通用规范》(JT/J021-1989) (7)《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2002) (8)《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水利部2002) (9)《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水利部2002) (1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5) 3.项目区概况 3.1 自然条件 3.1.1 地理位置 XX市位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项目区涉及XX镇刘河村、林河村、勤丰村、脚东村等四个村。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183.12公顷,其中建设规模998.57公顷,四至:东边与育溶路相邻,南与河溶镇官当村相接,西以漳河为界,北与梨树湾水库接攘。涉及图幅为H-49-44-(31)、H-49-44-(32) 、H-49-44-(39)、H-49-44-(40).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5′15.6″-111°57′53.6″,北纬 30°49′05.6″- 30°52′33.3″之间。 3.1.2 地形地貌 XX市位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项目区地处鄂西山地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丘陵地貌,是具有代表性的农田生态环境和森林生态环境的过渡带,海拔高度在45-80米,丘、旁、冲分布均匀,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坡度平缓,一般都在15度以下,平均自然坡度5-7度。 项目区属丘陵地带,地势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倾斜,最高点在刘河村中部,海拔77.868米,最低点位于勤丰村西部,漳河旁边,海拔48.43米,相对高差达22.26米,除漳河附近的地区海拔小于50米以外,一般海在拔50.0米以上。 3.1.3 地质水文 项目区内成土母质主要有第三系紫色粉砂岩、第四纪黄褐色粘土,主要土壤类型有:黄棕壤、灰紫色土、中性紫色土、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等。土层深厚,一般在150cm以上,疏松易翻耕,土壤多呈酸性。PH值一般呈5.6-6.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含氮量中等,含全磷及速效磷较低,全钾含量一般,速效钾较为丰富。微量元素钼、硼、锌、铜、锰分布不均匀。 项目区降水丰富,地势适中,年均降水量高于年均径流量,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7-18米,降深2米,均为砂卵石孔隙微承压水,水量较少,单位涌水量42.7吨/昼夜。水资源较丰富,大气降水可保障补给项目内灌溉蓄水水源的水量,灌溉蓄水水源有章江河、一干渠、一干渠白庙支渠、梨树湾水库和众多大小堰塘,总蓄水量达198万立方米,完全能够保证项目区用水需求。 优越的水资源有利于项目的开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项目区内灌溉水系地势复杂,很难实现田块的自流灌排,同时丰富的水资源也为该区带来了频繁的防汛、防涝等自然灾害和水环境污染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业的稳产、高产和可持续发展。 3.1.4 气候 项目区位于鄂西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土质较肥沃,耕作层厚。气候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兼有南北气候特征。一是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1891小时,年辐射总量在102-108千卡/平方厘米之间,且分布合理;二是气候温和,无霜期长达268天,大于10℃的积温5421℃;三是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在906-1272.9mm之间。充沛的光热资源基本上能够满足水稻、小麦、豆类等多种农作物一年两熟的要求,适宜进行土地整理项目建设。 3.1.5 植被 地带性顶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目前该地的原生植被已破坏殆尽,现有植被以人工栽培为主。丘陵岗地以人工林及自然生杂灌木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植金水柑和碰柑等品种的柑桔为主。农作物有水稻油菜、小麦、花生、芝麻、蔬菜、西瓜等。自然植被主要分布在丘岗、渠堤和田坎上,主要有马鞭草、绊根草等。 3.1.6 自然灾害 干旱是该区的主要农业自然灾害,不同强度,不同季节的干旱平均一年两遇。春旱为十年三、四遇,伏旱为十年八、九遇,比较严重的伏旱每隔三、四年即有一次,是影响项目区农业生产的最大灾害,秋冬干旱十年七遇。 涝渍最早始于4月上旬 ,最晚止于9月下旬 ,主要出现在6-7月的梅雨期内,夏汛约十年五遇,秋汛约十年二遇。 低温冷害多发生于春秋两季,主要原因是北方冷空气南下,气温急剧下降而引起的。春季低温常导致早、中稻烂秧、僵苗迟发,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2℃的机率约十年四遇;秋季低温主要影响晚稻抽穗扬花,秋寒出现最早为9月10日,最迟为9月28日,项目区内双季晚稻的安全齐穗期为9月15日左右。 3.2 自然资源 3.2.1 光热资源 项目区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兼有南北气候特征。一是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1891小时,年辐射总量在102-108千卡/平方厘米之间,且分布合理;二是气候温和,无霜期长达268天,大于10℃的积温5421℃。充沛的光热资源基本上能够满足水稻、小麦、豆类等多种农作物一年两熟的要求。 3.2.2 水资源 项目区降水丰富,地势适中,年均降水量高于年均径流量,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7-18米,降深2米,均为砂卵石孔隙微承压水,水量较少,单位涌水量42.7吨/昼夜。水资源较丰富,大气降水可保障补给项目内灌溉蓄水水源的水量,灌溉蓄水水源有章江河、一干渠、一干渠白庙支渠、梨树湾水库和众多大小堰塘,总蓄水量达198万立方米,完全能够保证项目区用水需求。 3.2.3 生物资源 地带性顶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目前该地的原生植被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现有植被以人工栽培为主。丘陵岗地以人工林及自然生杂灌木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植金水柑和碰柑等品种的柑桔为主。农作物有水稻油菜、小麦、花生、芝麻、蔬菜、西瓜等。自然植被主要分布在丘岗、渠堤和田坎上,主要有马鞭草、绊根草等。 3.3 社会经济条件 XX市位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下辖7个镇,3个城区办事处。总人口48.55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6.2948万人,土地总面积215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资源94.5万亩。全市人均占有粮食956公斤,优质率和商品率分别达到90%、75%以上,单位耕地供养人口数为0.5人/亩。2004年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厅领导对口联系的24个县(市)和省政府派驻农业科技特派员的10个粮食主产县市之一。 XX镇位于XX市东部地区,是XX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XX市主要粮油生产基地,现有耕地143100亩,辖区23个村,总人口55018人,人均耕地2.60亩。项目区总人口9581人,2008年人均纯收入4550元,居XX市中等收入水平。 本项目区涉及XX镇刘河村、林河村、勤丰村、脚东村等四个村。 3.4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XX市XX镇XX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涉及XX镇刘河村、林河村、勤丰村、脚东村等四个村。项目区属丘陵地形,地势高低起伏较大,类冲田地貌。项目区建设规模998.5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68.30公顷,占86.96%,坑塘水面47.94公顷,占4.80%,河流水面面积为36.38公顷,占3.64%,沟渠19.31公顷,占1.93%,农村道路用地24.46公顷,占2.45%,农村宅基地0.47公顷,占0.05%,荒草地1.70公顷,占0.17%,殡葬用地0.02公顷,占0.002%。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见下表 XX市XX镇XX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面积结构表 单位:公顷 地类 耕地(01) 草地(04) 住宅用地(07) 特殊用地(09) 交通运输用地(10)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 合计 乡镇 村名 小计 水田(011) 旱地(013) 小计 其他草地(043) 小计 农村宅基地(072) 小计 殡葬用地(095) 小计 农村道路(104) 小计 坑塘水面(114) 河流水面(118) 沟渠(117) XX镇 脚东村 41.97 36.87 5.1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76 1.76 6.20 2.47 2.39 1.34 49.94 林河村 61.20 61.20 0.00 1.70 1.70 0.00 0.00 0.00 0.00 0.65 0.65 3.91 2.40 0.00 1.51 67.45 刘河村 359.47 318.11 41.37 0.00 0.00 0.17 0.17 0.01 0.01 10.28 10.28 59.31 24.46 25.56 9.29 429.23 勤丰村 405.65 278.78 126.86 0.00 0.00 0.31 0.31 0.01 0.01 11.77 11.77 34.20 18.62 8.42 7.17 451.94 合计 868.30 694.96 173.34 1.70 1.70 0.47 0.47 0.02 0.02 24.46 24.46 103.62 47.94 36.38 19.31 998.57 注:项目区总面积1183.12公顷,其中建设规模998.57公顷;不动工面积184.55公顷,其中园地12.73公顷、林地11.22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106.51公顷、工矿仓储用地6.07公顷,公路用地28.67公顷,坟地1.75公顷,水域用地17.65公顷。 3.5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3.5.1 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项目区的主体水系来源于辖区内的漳河、一干渠、梨树湾水库、一干渠白庙支渠和众多塘堰蓄水,水源有保障。骨干排水沟、田间排水沟网、泄水沟系也较完整,大排大灌基本解决。但项目区内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沟渠与支体水系不相通,水利配套设施陈旧老化,有的沟渠淤塞严重,利用率低下。 项目区内水源基本可以保障农田灌溉用水,但农田内部水利设施老化,硬化沟渠极少,大部分土质沟渠淤塞严重,灌排不畅。项目区内地势复杂,渠系很难实现自流灌排。因此,构筑项目区内水利排灌系统的网络,对损坏或失去功能的沟渠进行清淤、硬化或进行沟渠改造是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能力的当务之急。 (1)项目区内原有泵站五座,但年久失修,可利用价值不高,很多泵站的电机都已损坏,需重新配置电机方可使用。沟渠多为土质,且冲刷和淤塞严重,直接影响了农田的灌溉和排涝畅通。 (2)项目区内的灌水和排水不能进行有效节制和调配,需水的地方没水,不需水的地方渍水,同时,洪涝灾害严重,外来水不能进行有效抵御,直接影响农业的正常生产。 (3)项目区内大灌大排没有形成统一的布局规划,导致农民各自为站,临时抽水站林立,既造成重复投资又使得宝贵的水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3.5.2 交通状况 项目区内交通条件便利,硬化道路纵贯其中,项目区自北向南育溶公路经过,各种机耕道与骨干公路道路相连,形成了良好的交通网络。但项目区内地势复杂,现有道路大部分为土路,部分为碎石路面,大多数道路破碎严重,弯多路窄,坑洼不齐,一到下雨天,路面泥泞不堪,或受雨水冲刷严重,给机耕和田间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许多路段年久失修,许多沟渠与路相交处没有修建人行桥和机耕桥,农民耕作出行相对困难。因此,项目区内道路交通亟待本次项目进行整改和完善。 3.5.3 林网建设状况 项目区内地处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带,水热条件适宜林木生长,项目区内现有林地11.22公顷,仅占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的1.08%,但是大多林地较为集中,不能均匀的分布在项目区内;区内防护林带不够健全,田间防护林、沟渠、道路两旁树木部分地段已被毁坏,不利于沟渠、道路的维护与水土保持,所以林网也有待建设。 3.5.4 电力设施状况 项目区已经过农网改造,所有的行政村均有10KVA变压器,电力能满足村庄及项目区用电的需要,农业用电富足有余,农田灌溉及项目区实施的用电问题完全可以得到保证。 3.5.5 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生产、生活缺乏统一组织、统一规划设计,农田基本建设、水土保持等项工作不能有序正常进行,生态环境质量没有达到应有的最佳效果,需进一步改善。 4.项目分析 4.1 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4.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在《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中明确提出:“根据开源和节流并举的方针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扩大农用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通过开发、复垦与整理增加耕地,并对田、水、路、林、村及各业建设进行综合整治,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同时加大力度改造中低产田”。 同时项目区属于湖北省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备选片。 因此,XX市XX镇XX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符合《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1.2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XX市XX镇XX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是《XX市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2000-2010年)》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2009年省级投资湖北省XX市XX镇XX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符合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要求。 4.1.3粮食主产区高产农田建设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2004年,湖北省政府划定了46个粮食主产区,XX市名列其中。按照省政府高产农田建设要求,XX市通过实地调查编制了《XX市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区项目规划(2004-2010年)》,分为四个区域,其中项目区所在属于其中四个区域之一。因此本项目符合XX市粮食主产区高产农田建设规划的要求。 4.2 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1)项目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较少,现有部分的水利、电力和交通设施没有配套且年久失修,部分农田存在旱无提水灌溉设备的局面,田间灌溉工程不配套,道路泥泞,路面狭窄,高低不平,布局零乱; 2)项目区土地利用重用轻养,农业投入减少,地力逐渐下降;耕作方式单一,机械化程度不高,致使农田产出效率相对低下;因此需要经过开发整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充分发挥耕地的生产潜力。 3)项目区耕地后备资源尚足,但开发资金短缺。项目区内田坎系数较大,可以通过土地平整增加耕地面积,并有较多废弃坑塘均可开发成耕地,但地方政府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开发利用,只能依靠国家投资重点建设。 4.3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4.3.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项目区降水丰富,地势适中,年均降水量高于年均径流量,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7-18米,降深2米,均为砂卵石孔隙微承压水,水量较少,单位涌水量42.7吨/昼夜。水资源较丰富,大气降水可保障补给项目内灌溉蓄水水源的水量,年均降雨量在906.0-1272.9mm之间。降水集中在4-10月份,雨热同步,占全年70%以上,以七月出现最多,六月次之。全年各季降水量分配是:春季占31.0%,夏季占40.9%,秋季占21.1%,冬季占7.0%。年蒸发量平均为13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灌溉蓄水水源有章江河、一干渠、一干渠白庙支渠、梨树湾水库和众多大小堰塘,总蓄水量达198万立方米,完全能够保证项目区用水需求。 项目区内水源充足,但灌排渠系不完善,原有泵站五座,且年久失修,可利用价值不高。项目区内主要灌溉水系为绵延项目区西部的章江,贯穿项目区东西的一干渠和一干渠白庙支渠、和项目区以北的梨树湾水库,水源丰富,满足项目区内灌溉水量要求。同时项目区内有部分塘堰,参与水系在项目区内的调节分配。区内主干沟渠纵横交错,基本能满足区内耕地的需水量,但沟渠老化、淤积严重,灌排保证率低。因此,项目区内灌排水系亟待本次项目进行整改和完善。 4.3.2 项目区需水量预测 1)项目区作物及种植比例 根据实地调查和种植业发展规划,项目区水田可发展水稻(早稻和晚稻)、旱地作物(油菜、棉花和其它作物),实行一年两熟。规划项目区经过开发整理后的耕地面积为899.60公顷,作物种植面积及种植比例,见表4-1。 表4-1 作物种植比例规划表 种植作物 早稻 晚稻 油菜 棉花 其他 小计 规划种植面积(公顷) 372.43 332.35 97.87 78.65 18.3 899.6 种植比例(%) 41.40% 36.94% 10.88% 8.74% 2.03% 100.00% 注:项目区规划耕地面积899.60公顷,全年农作物复种指数约为2.00。 2)作物灌溉制度 灌溉制度是根据作物种类、水特性和当地气候、土壤、农业技术和灌溉措施等因素而制订的灌溉方案。它是指作物播种前(或者水稻插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灌溉制度是规划和设计灌溉工程的基本资料,是制订和执行灌区用水计划的重要依据。 ① 灌溉设计标准 项目区内无工业用水,本设计只需考虑农业用水需求和生活用水需求。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设计标准在85%~95%,考虑项目区为丘陵地区,征询当地农业和水利专家的意见,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5%。 ② 典型年份选取 根据XX市气象局1984年到2003年历年各月蒸发量资料,然后排序进行经验频率计算(表4-2)。经验频率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经验频率(%);m——序号;n ——序号总数。 通过表4-2可知:经验频率约在85%的年份是1996年,年蒸发量为1129.6mm,其经验频率为85.71%。经试算配线,得其理论频率曲线,其中计算得参数CV=0.15,曲线拟合得CS/CV =3.29,在皮尔逊Ⅲ型理论频率曲线上查得85%的理论频率对应年蒸发量为1132.4 mm,其对应年份为1996年(蒸发量为1129.6 mm),选取水利年1996年为设计典型年。 表4-2 1984-2003年蒸发量排频分析表 序号 年份 年蒸发量(mm) 频率P(%) 序号 年份 年蒸发量(mm) 频率P(%) 1 2001 1474.2 4.76 11 1997 1198.6 52.38 2 1993 1452.5 9.52 12 1988 1195.3 57.14 3 1998 1409.0 14.29 13 2002 1182.7 61.90 4 1986 1378.3 19.05 14 1992 1155.2 66.67 5 2000 1369.8 23.81 15 1994 1149.6 71.43 6 1989 1356.9 28.57 16 1987 1143.5 76.19 7 2003 1340.8 33.33 17 1991 1139.4 80.95 8 1985 1316.4 38.10 18 1996 1129.6 85.71 9 1990 1305.7 42.86 19 1984 1129.4 90.48 10 1995 1286.2 47.62 20 1999 1129.1 95.24 (数据来源:XX市气象局1984年到2003年历年各月蒸发量资料) 3)农作物需水量预测 作物需水量的大小与气象条件(温度、日照、湿度、风速)、土壤含水状况、作物种类及其生长发育阶段、农业技术措施、灌溉排水措施等有关。这些因素对需水量的影响是相互联系的,也是错综复杂的,目前尚难从理论上对作物需水量进行精确的计算。作物需水量的估算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种为经验公式法,即从作物田间需水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中建立某种经验关系。另一类方法为能量平衡法,即根据能量平衡原理,推求作物田间蒸发消耗的能量,由此再换算为相应的作物田间需水量。由于缺乏作物能量消耗数据,因此本计算采用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又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以气温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简称“β值法”),另一种为以水面蒸发为参数需水系数法(简称“α值法”)。这两种方法又以第二种方法较准确。因此,本次计算最终确定用α值法。其公式为: 其中:——需水系数;E0——与E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以水层深度毫米计,—-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本农田 土地 整理 项目 建设 可行性 论证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