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借阅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doc
《图书借阅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借阅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doc(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图书借阅系统 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 ———————————————————————————————— 作者: ———————————————————————————————— 日期: 12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一.制作背景 随着图书馆规模的不断扩大,图书数量也相应的增加,有关图书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加,面对着庞大的信息量,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会导致图书馆管理上的混乱,人力与物力过多浪费,图书馆管理费用的增加,从而使图书馆的负担过重,影响整个图书馆的运作和控制管理,因此,必须制定一套合理、有效,规范和实用的图书管理系统,对图书资料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另一方面,IT产业和Internet获得了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引起信息管理的革命,实现了信息的自动化处理,提高了处理的及时性和正确性。 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效率,作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让图书馆更好的为学校,社会服务。 二.数据库中各表结构的清单 数据库中各表主要有: 表名 主键 字段名 字段类型 字段大小 字段格式 查阅类型 1。 出版社 出版社ID 出版社ID 文本 50 文本框 名称 文本 50 文本框 2. 借阅者 借阅号 借阅号 数字 长整型 文本框 姓名 文本 8 文本框 通信地址 文本 50 文本框 电话 数字 长整型 文本框 3。 图书 图书编号 图书编号 文本 50 文本框 分类号 文本 50 组合框 书名 文本 50 文本框 出版社ID 文本 50 文本框 作者 文本 8 文本框 单价 货币 货币 数量 数字 长整型 文本框 4. 图书分类 分类号 分类号 文本 50 文本框 分类名称 文本 50 文本框 5. 借书记录 借阅号 借阅号 数字 长整型 组合框 图书编号 图书编号 文本 50 组合框 借阅日期 日期/时间 短日期 应还日期 日期/时间 短日期 已还 文本 50 文本框 6. 还书记录 借阅号 借阅号 数字 长整型 组合框 图书编号 图书编号 文本 50 组合框 还书日期 日期/时间 短日期 三.实现功能介绍及部分使用说明 图书馆借阅系统实现的功能主要有: 1. 图书信息的管理,包括分类,图书编号,书名,出版社,作者,单价及数量,此项可查阅图书信息。 图书信息的窗体维护,包括新建,保存,查找,删除,退出等功能,对窗体进行维护。 窗体维护的建立:通过建立窗体,在主体处添加命令按钮,用命令按钮去实现添加新记录(新建),保存记录(保存),查找记录(查找),删除记录(删除),运行宏,关闭窗体(退出)等功能。 2.图书分类信息的管理,包括分类号及类别名称,此项显示了关于图书的分类,与图书表中的信息相对应. 图书分类信息的窗体维护,包括新建,保存,查找,删除,退出等功能,对窗体进行维护。 3.借书记录的管理,包括借阅号,图书编号,借阅日期,应还日期及是否已还(默认未还)。此项可查阅所借出书籍的记录,并且可看出是否还书. 4.还书记录的管理,包括借阅号,图书编号及还书日期。此项可查阅还回书籍的记录。 5.借阅者信息的管理,包括借阅者的借阅号,姓名,通信地址,电话。此项可查阅所有借阅者的个人信息。 借阅者的窗体维护,包括新建,保存,查找,删除,退出等功能,对窗体进行维护. 6.出版社信息的管理,包括出版社ID,名称。此项可查阅出版社的信息。 出版社信息的窗体维护,包括新建,保存,查找,删除,退出等功能,对窗体进行维护。 7.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阅号,图书编号,应还日期,已还(默认未还)。此项用于借书,通过新建,然后输入借阅号,图书编号,应还日期等,点击借书键,从而实现借书过程。 8.还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阅号、图书编号、还书日期.此项用于还书,通过新建,然后输入借阅号,图书编号等,点击还书键,从而实现还书过程。 9.借阅者未还书记录的管理,包括借阅号,姓名,书名,是否已还。此项可查看借阅者的未还书记录. 10。借阅者的借书记录的参数查询,包括借阅号的输入,借阅者的姓名,图书编号,应还日期,是否已还.通过输入参数值(借阅号),来查找某一借阅者的借书记录,可查看未还的书及已还的书。 参数查询的设置:新建查询,建立借阅者与借书记录的关系,选择字段借阅号、姓名(借阅者),图书编号、应还日期、已还(借书记录),在字段借阅号下的准则里,输入“[请输入借阅号:]”,保存查询。从而实现参数查询的设置. 11。借出图书的信息查询,包括图书编号,分类号,书名,出版社ID,作者,单价及数量。此项用于查阅已借出去的图书的信息。 12。借书数目的统计,包括图书编号,书名,借书记录的总计。此项可查阅借出的各种的数目. 总计的设置:建立查询,选择表图书,选择字段图书编号、书名,击右键,点击合计,将查询中排序改为合计,然后选择Group By,然后在字段输入“借书记录之计数: Count(*)",在总计处选择Expression.保存查询,从而实现借书记录的总和。再建立报表借书统计,如下图. 13。进货图书参考的统计,包括出版社ID,图书编号,书名,数量,单价及作者。此项可查阅需要进货的图书,即图书数量小于10的图书。 进货参考的设置:先建立查询,选择表图书,选择字段出版社ID、图书编号、书名、数量、单价、作者,在字段数量下的准则处输入“<10”,保存查询。建立报表,即可出现如下图所示。 14。图书分类的汇总统计,包括分类名称,总数,单价总和。此项用于计算图书分类的总数以及单价的总数,以作参考。 单价总和的设置:建立查询,选择表图书和图书分类,建立关系,选择字段分类名称(图书分类),书名、单价(图书)。 将查询中排序改为总计,在字段分类名称下选择Group By,在字段书名下选择Count,在字段单价下选择Sum。保存查询.即可出现如下图所示。 15。出版社分类汇总的统计,包括图书名称,总数,总价。此项用于查阅出版社的名称,所拥有的图书数量及图书总价。 16.更新查询的制作。 (1)借书查询更新 建立查询,选择表图书,选择字段数量、图书编号,将查询设置为更新查询,在数量字段下,将更新到写为“图书!数量-1";在图书编号字段下,将条件写为“[Forms]![借书]![图书编号]”,如下图. (2)还书查询更新 建立查询,选择表图书,选择字段数量、图书编号,将查询设置为更新查询,在数量字段下,将更新到写为“图书!数量+1”;在图书编号字段下,将条件写为“[Forms]![还书]![图书编号]",如下图. (3)已还查询更新 建立查询,选择表图书和借书记录,建立关系,选择字段已还(借书记录),图书编号(图书),将查询设置为更新查询,在已还字段下,将更新到写为“已还”;在图书编号字段下,将条件写为“[Forms]![还书]![图书编号]”,如下图。 若想运行更新查询,需建立宏,然后插入窗体,即可运行。如借书信息管理中的“借书”按钮和还书信息管理中的“还书”按钮. 四.使用说明 1. 打开数据库,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图书借阅系统”的切换面板. 2.按照所需功能分别打开各按钮. 如打开“图书信息管理” 可按照各功能介绍打开按钮,进行应用。 3。退出系统,关闭数据库. 五.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数据库的课程设计,真正达到了学与用的结合,增强了对数据库方面应用的理解,对自己今后参与开发数据库系统积累了不少经验,在课设过程中,从建立数据开始,对数据库设计理念及思想上有更高的认识,懂得了不少有关数据库开发过程中的知识,在实验中建表,及其关系模式的建立及理解,将SQL语的查询语句用得淋漓尽致,增强了自己在数据库中应用SQL语言的灵活性,其中包括,插入、删除、修改、查询,牵涉表和表之间的联系,主键与外键的定义,约束项的设置,使逻辑更严密,在学习过程中,我也能过上网查了不少资料,也看了一些别人设计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报告,学以致用,自我创新,独立完成了这份自己的报告,从中在学到用,从用又到学,不断修改,系统更新,同时最重要的是要谢谢老师指导.这份设计,虽然不能达到完善系统,但也做到了尽善尽美,加强理论学习对完善系统会有很多帮助,不管怎么说,对这次做的课程设计自己觉得还算满意. 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给我的最大的印象就是如果自己有了兴趣,就动手去做,困难在你的勇气和毅力下是抬不了头的。从做这个数据库开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没有一丝的放弃的念头。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出于对新技术的好奇,出于对一切未知的求知。我完成了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不过这只是我学习路上的驿站,语言并不重要毕竟它仅仅是工具,用好一个工具并不是一件值得为外人道的事情,主要是了解学习思想。古语说的好:学无止境。我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并运用好语言工具。-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图书 借阅 系统 数据库 课程设计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