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doc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doc(20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目 录 课程编号、课程分级及研究生获取课程学分计算说明 1 电子科技大学学科点一览表(2006.06) 4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9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2 数学一级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5 区域经济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8 金融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1 金融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1 数量经济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4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7 国际政治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6 应用心理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9 英语语言文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42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45 传播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48 等离子体物理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51 凝聚态物理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54 光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57 无线电物理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6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63 生物物理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66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69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72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75 光学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78 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81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8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87 物理电子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90 电路与系统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9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96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99 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02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05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08 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11 信息安全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14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17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20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23 软件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27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30 应用化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33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36 密码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39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42 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42 新兴技术管理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45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45 企业管理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48 行政管理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51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通信与信息系统方向)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54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电路与系统方向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57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60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63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方向)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66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物理电子学方向)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69 光学工程领域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172 计算机技术领域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175 控制工程领域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178 仪器仪表领域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181 机械工程领域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184 生物医学工程领域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187 工业工程领域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190 2009~2010学年素质教育类校公选课一览表 193 2009~2010学年“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一览表 194 电子信息专业背景的集成电路工学硕士附加课程计划 195 电子信息专业背景的软件工程工学硕士附加课程计划 196 (共65个全日制学科、专业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其中含四个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编号、课程分级及研究生获取课程学分计算说明 一、课程编号方法: 研究生课程编号共八位数,其具体含义分别为: ×× ×× × ××× ① ② ③ ④ 学院 课程所 课程 该级号下 代码 属学科 级号 课程顺序号 或领域 例如: 某课程编号“01025003”表示:开课单位为通信学院(01)、在该学院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02)中的课程级别号为5、是该级别下的第3门课程(003); 某课程编号“07425001”表示:该课程为开课单位为自动化学院(07)、在该学院的“仪器仪表工程”硕士专业领域(42)中的课程级别号为5、是该级别下的第1门课程(001)(主要面向“实践教学环节”开设)。 二、课程编号各位数具体内容如下: ①——第一、二位,代表开课学院代码; 特别地,“20”代表全校统一编号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00”代表校素质教育课程。 ②——第三、四位,代表各学院包含的学科或专业领域对应序号; 特别地,若为面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所开设的专门课程,则对应专业领域代表的两位数,首位统一为“4”,次位是该领域的编号。 开课学院对应代码和学院包含的学科对应序号详见下表: 学院代码 学 院 名 称 学科、专业领域名称及课程编号中对应的序号 01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01-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02-通信与信息系统;03-密码学;04—光学工程;88-该学院其他学科; 41-电子与通信工程 02 电子工程学院 01-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02—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4-信号与信息处理;05-电路与系统;06-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07—生物医学工程;08-生物物理学;88-该学院其他学科;41-电子与通信工程 03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01—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02-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03-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04-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05-应用化学;88-该学院其他学科;41-集成电路工程; 42-电子与通信工程 04 物理电子学院 01—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02-物理电子学; 03-无线电物理;04-光学;05-等离子体物理; 06—凝聚态物理;07—理论物理;88-该学院其他学科; 41-电子与通信工程 05 光电信息学院 01-光学工程(一级学科);02-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03-物理电子学;04—电路与系统;05—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6—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7—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 08—信号与信息处理;88-该学院其他学科; 41-光学工程;42-电子与通信工程 06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02-计算机系统结构; 03-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4-计算机应用技术;05-软件工程;06-信息安全;88-该学院其他学科;41-计算机技术 07 自动化工程学院 01-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2-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3-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5-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06—生物医学工程 07—计算机应用技术;88-该学院其他学科;41-控制工程; 42-仪器仪表工程 08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01-机械电子工程;02-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3-精密仪器及机械;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88-该学院其他学科;41-机械工程;42-工业工程 09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01-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02-生物物理学; 0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4—信号与信息处理; 05—应用心理学;88-该学院其他学科;41-生物医学工程 10 应用数学学院 01-数学(一级学科);02-应用数学;03-计算数学; 04-运筹学与控制论;88-该学院其他学科 11 管理学院 01-数量经济学;02-管理科学与工程;03-企业管理; 04-新兴技术管理;05—技术经济及管理;06—金融学; 07—金融工程;08—区域经济学;88-该学院其他学科; 41-工业工程 12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0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02-国际政治; 03-行政管理;04—传播学;05—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6—应用心理学;88-该学院其他学科 13 外国语学院 01-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02-英语语言文学; 88-该学院其他学科 16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02-思想政治教育 88-该学院其他学科 23 软件学院 01—软件工程;88-该学院其他学科 24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01—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02-通信与信息系统; 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4—信号与信息处理;05—电路与系统;06—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07—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 08—计算机应用技术;09—信息安全;88—该学院其他学科; 41-电子与通信工程;42-计算机技术 25 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 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88-该学院其他学科; 41-电子与通信工程 26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01-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02-通信与信息系统;03-密码学;88-该学院其他学科;41-电子与通信工程 00-相关学院开出的公共基础课、基础课或素质教育类校公选课 注:上表各序号代表该学院主要招生的学科,其他招生很少的学科归入到序号“88”中;某门课程如适合多学科,则按小序号优先编排。 ③——第五位,代表课程分级。 ④——第六、七、八位,代表该级号下课程顺序号。 三、课程分级规定如下: 研究生课程共分五级,分别用400、500、600、700、800级表示。各级别符号的含义如下: 400级——交叉学科初级基础理论课程。主要为以非本学科背景的研究生开设的、本学科主要理论或技术基础课,课程难度相当于本学科已开设的本科高级课程。(主要为跨学科考生补修本科核心课程) 500级——本学科基本理论、技术基础类课程。主要为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层次的专业理论或技术基础课程,本学科公共的研究生层次的综合实验技术类、素质教育类课程。 600级——包括两部分: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技术专业类课程。主要为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层次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或内容难度较大、比较深入或涉及前沿的课程,包括课程作业、课程设计、实验设计等内容。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基本理论、技术基础类课程。 700级——学科前沿新理论与新方法理论课程。主要为博士生的专业技术课程,或针对硕士研究生开设的本学科前沿高新技术的理论基础或专业基础类课程。 800级——高级讲座与研讨课程。主要为本学科博士生、硕士生开设的前沿讲座类、研讨类和报告类等高层次课程。 四、研究生获取学分计算: 研究生修读不同级别的课程,根据各级别的学分要求计算实得学分。具体规定如下: 硕士生学习400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500级以上(含500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 博士生选修400级、500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600级以上(含600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但博士生的专业选修课限选700、800级课程,不能用500、600级课程学分取代。 电子科技大学学科点一览表(2006.06)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 二级学科 专业代码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2 金融学 020204 数量经济学 020209 法学 法学 0301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30103 政治学 0302 国际政治 030206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1 ★ 思想政治教育 030505 教育学 心理学 0402 应用心理学 040203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0502 英语语言文学 05020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211 新闻传播学 0503 传播学 050302 理学 ● 数学 0701 数学 070100 基础数学 070101 计算数学 0701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0103 ★ 应用数学 070104 运筹学与控制论 070105 ● ◆ 物理学 0702 物理学 070200 ★ 理论物理 070201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070202 ★ 原子物理与分子物理 070203 ★ 等离子体物理 070204 ★ 凝聚态物理 070205 ★ 声学 070206 ★ 光学 070207 ★ 无线电物理 070208 生物学 07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10 生物物理学 071011 工学 机械工程 080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1 ★ 机械电子工程 080202 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3 ● ◆ 光学工程 0803 ★ 光学工程 080300 ◆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 精密仪器及机械 080401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80402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0 ★ 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01 ★ 材料学 080502 ★ 材料加工工程 080503 电气工程 0808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80804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 二级学科 专业代码 工学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00 ★ ▲ 物理电子学 080901 ★ ▲ 电路与系统 080902 ★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3 ★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0904 ★ 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 080920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0 ★ ▲ 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01 ★ ▲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02 ★ 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 081020 ★ 信息安全 081021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1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81102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81104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00 ★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1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81202 ★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203 软件工程 081280 测绘科学与技术 0816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081603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 应用化学 081704 ● 生物医学工程 0831 ★ 生物医学工程 083100 军事学 军队指挥学 1105 密码学 110505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00 ★ 新兴技术管理 120120 ★ 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 120121 ★ 金融工程 120122 工商管理 1202 ★ 企业管理 120202 技术经济及管理 120204 工商管理(MBA) 120280 公共管理 1204 行政管理 120401 说明:带●的为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带◆的为博士后流动站,带▲的为国家重点学科,带★的为博士点。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物理电子学、近代物理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综合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近二十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推进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一级学科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根基。 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5个二级学科,即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学科。前4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内最早批准的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也是近年来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而“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为根据我校特色与优势、反映学科前沿方向而新设置的二级学科。该一级学科已形成以刘盛纲院士、林为干院士、陈星弼院士为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国内知名的高层次中青年学者为学术骨干的梯队。设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一大批国际水平的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工作站和先进软件。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我国二十一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进步,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目标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毫米波与亚毫米波器件与技术 2.现代微波电子学与微波管CAD技术 3.高功率微波的系统、效应和信息对抗 4.纳米电子学 5.等离子体电子学 6.太赫兹电子学 7. 计算电磁学及其工程应用 8. 微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 9. 天线理论与技术 10. 非线性理论与复杂电子系统 11.频、微波电路与系统 12. 集成电路与系统 13.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和系统 14.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 15.射频微波、超高速器件与电路 16.微细加工与MEMS技术 17.信息材料与元器件 18.半导体材料及器件技术 19.电子薄膜集成器件技术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至三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四年;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半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6个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4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2学分。课程学习中,学位课不低于1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必修,基础课至少选修一门。专业基础课中有“*”标志的为全校共选专业基础课。允许在导师指导下、在相同学科门类之间、工科与理科之间跨学科选修1~2门学位课作为本学科的学位课。 学位课可以代替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代替学位课;对于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至少补修本专业本科核心课程2门,通过考试,但不计学分。未通过者不能选修专业课。 研究生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选课。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学习某些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 五、课程设置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 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学 位 课 公共 基础课 16005001 自然辩证法 30 1 1 考试 1600500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0 1 2 考试 13005001 硕士生英语阅读与翻译 60 2 1/2 考试 13005002 硕士生英语听说与写作 30 1 1/2 考试 基础课 10005004 数学物理方程与特殊函数 60 3 1 考试 10006002 数值分析 60 3 1 考试 专业 基础课 04025001 微波工程基础 50 2.5 1 考试 04026001 导波场论 50 2.5 2 考试 04026002 微波电子学 50 2.5 2 考试 04056003 相对论电动力学 30 1.5 1 考试 非 学 位选修 课 专业 选修课 04057002 粒子模拟理论与方法 30 1.5 2 04027002 电子回旋脉塞理论与技术 40 2 /2 04027003 强流电子光学 40 2 2 02035003 近代微波测量 40 2 2 04026004 计算真空电子学 30 1.5 /2 03017004 纳电子学与微真空电子学 30 1.5 2 03017003 半导体功率器件与智能功率IC 40 2 2 03016003 纳米电子与自旋电子学 40 2 2 03017005 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 50 2.5 1 其它 选修课 04025002 物理电子学实验 20 1 2 26016006 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 20 1 2 跨学科相关课程 必修环节 详见第“六”条说明 跨学科专业考生补修本科核心课程 电磁场与电磁波 不计学分 微波技术基础 六、必修环节 硕士研究生必修环节包含三大部分,要求研究生分别完成以下内容: 1、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素质教育公选课要求三选一,完成后获得1学分。 (1)教学实践(课程编号:000060001,学时40):主要是面对本科生的教学辅导工作,如在导师指导下讲授部分习题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毕业设计等,工作量不少于40学时。完成工作量后由导师给出评语,学院给予书面证明,报所在学院备案。完成者获得1学分。 (2)社会实践(课程编号:000060002):主要指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到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进行社会调查,或参与一些工程项目,写出总结报告,同时实习或调查单位提供书面证明,报所在学院备案。完成者获得1学分。 (3)素质教育公选课(课程编号:00005XXX):开课目的是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研究生可选修一门,考核通过后获1个学分。 2、学术活动(课程编号:000060003,1个学分):为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规定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十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有举办学术单位的公章为依据,报所在学院备案,完成后获得1学分。 3、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阅读综述(课程编号:000060004):指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前沿国内外文献20篇以上,外文文献10篇以上,写出4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报告,附上不少于1000字的英文详细摘要;综述报告应提出值得研究和解决的学术或技术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开题报告。 七、学位论文 (一)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应有必要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以及新见解。表明作者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应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后,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年。论文工作期间应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按时完成相应的工作。 1、开题报告 (1)开题报告的时间。硕士研究生在确定选题,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应在入学的第三学期末之前,最迟应在第四学期末之前完成开题报告。 (2)开题报告的方式。开题报告应以报告会的形式,在教(科)研室或以上范围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须有本学科及相近学科3位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考评组,并给出考评意见。 (3)开题报告的内容。依据《开题报告表》的要求,作开题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后,及时完成《开题报告表》交学院研究生教务秘书处保存,以备检查。 若因正当原因改变选题,须按上述要求重作开题报告。 2、论文核心成果的考评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可根据论文选题的具体内容和完成情况,至少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才可申请答辩。 (1)在公开出版的期刊或会议上录用或发表一篇学术论文; (2)获得(申请)一项专利(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 (3)工程样品指标达到开题报告中的要求(由学院本学科组织老师测评)。 3、学位论文的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应按照《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规范》执行。 研究生到校外单位或委培研究生若回原单位做学位论文,要经导师、学院批准,并保证每月一次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展,按时完成以上工作。 (三)学位论文的答辩申请、评阅、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规定办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3个二级学科,即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该一级学科于1999年建成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008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入选四川省重点一级学科。经过“九五” “十五”“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本一级学科已形成强有力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优势。学科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大幅度提升,整体接近国内一流水平,部分研究方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科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快速发展时期,在学科方向、学术团队、学科平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培养目标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前沿和动态,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较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从事科学理论研究或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实践工作的能力。同时应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毕业后能胜任与计算机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软件、硬件系统开发,以及计算机领域教学工作,为将来成为学科带头人、技术负责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方向 1. 分布式并行系统 2.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3. 网络软件与操作系统 4. 新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5. 嵌入式系统 6. 大型机技术 7. 传感器网络 8. 网络计算技术与应用 9. 数据库与数据挖掘 10.自动化推理与可信计算 11.计算生物学 12.软件过程技术与方法 13.计算智能 14. 计算理论与技术 15. 形式化方法与编译系统 16. 3S(GIS、GPS、RS)技术及应用 17.模式识别与智能机器人 18.中间件技术 19.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20.网络信息技术 21.网络安全与信息系统安全 22.数字媒体技术 23.信息获取与处理的最优化技术 24.移动计算技术 25.人机交互技术 26.云计算 27. 空间信息处理技术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至三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四年;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半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6个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4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2学分。课程学习中,学位课不低于1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必修,基础课至少选修一门。专业基础课中有“*”标志的为全校共选专业基础课。允许在导师指导下、在相同学科门类之间、工科与理科之间跨学科选修1~2门学位课作为本学科的学位课。 学位课可以代替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代替学位课;对于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至少补修本专业本科核心课程2门,通过考试,但不计学分。未通过者不能选修专业课。 研究生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选课。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学习某些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 五、课程设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 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学 位 课 公共 基础课 16005001 自然辩证法 30 1 1 考试 1600500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0 1 2 考试 13005001 硕士生英语阅读与翻译 60 2 1/2 考试 13005002 硕士生英语听说与写作 30 1 1/2 考试 基础课 06016001 随机过程与排队论 40 2 2 考试 20005003 组合数学 40 2 1 考试 专业 基础课 06016003 系统设计-从芯片到系统 40 2 2 考试 06016004 有限自动机理论 40 2 1 考试 06016005 高级网络计算 40 2 2 考试 硕博共选 06016006 嵌入式系统 40 2 2 考试 06016007 分布式系统 40 2 1 考试 06016008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 40 2 1 考试 06016009 Linux操作系统内核技术 40 2 2 考试 06016010 算法设计与分析 40 2 2 考试 非 学 位 选 修 课 专业 选修课 06016011 Linux环境高级编程 20 1 1 06017001 中间件技术 20 1 1 06017002 大型机系统 20 1 2 06016012 数据库新技术 20 1 1 06016013 互联网络程序设计 20 1 2 06016014 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 20 1 2 06017003 移动计算技术 20 1 1 06016015 计算机高级图形学 20 1 2 06017004 无线自组织网络技术 20 1 2 20066009 软件开发技术 20 1 其它 选修课 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 20 1 跨学科相关课程 必修环节 详见第“六”条说明 跨学科专业考生补修本科核心课程 数据库原理 不计学分 面向对象编程(C++) 六、必修环节 硕士研究生必修环节包含三大部分,要求研究生分别完成以下内容: 1、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素质教育公选课要求三选一,完成后获得1学分。 (1)教学实践(课程编号:000060001,学时40):主要是面对本科生的教学辅导工作,如在导师指导下讲授部分习题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毕业设计等,工作量不少于40学时。完成工作量后由导师给出评语,学院给予书面证明,报所在学院备案。完成者获得1学分。 (2)社会实践(课程编号:000060002):主要指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到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进行社会调查,或参与一些工程项目,写出总结报告,同时实习或调查单位提供书面证明,报所在学院备案。完成者获得1学分。 (3)素质教育公选课(课程编号:00005XXX):开课目的是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研究生可选修一门,考核通过后获1个学分。 2、学术活动(课程编号:000060003,1个学分):为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规定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十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有举办学术单位的公章为依据,报所在学院备案,完成后获得1学分。 3、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阅读综述(课程编号:000060004):指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前沿国内外文献20篇以上,外文文献10篇以上,写出4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报告,附上不少于1000字的英文详细摘要;综述报告应提出值得研究和解决的学术或技术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开题报告。 七、学位论文 (一)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应有必要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以及新见解。表明作者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应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后,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年。论文工作期间应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按时完成相应的工作。 1、开题报告 (1)开题报告的时间。硕士研究生在确定选题,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应在入学的第三学期末之前,最迟应在第四学期末之前完成开题报告。 (2)开题报告的方式。开题报告应以报告会的形式,在教(科)研室或以上范围公开举行;开题报-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科技大学 硕士研究生 培养 方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