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二、教材简析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这些内容的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涉及的知识背景十分广阔,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又与本单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呢?面对眼花缭乱的众多素材,编者选择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作为学习素材。这是因为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抽象关系是以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载体的。因此,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教材安排的多道例题(例1:145×12、例2:160×30、106×30和例5:49×104≈?)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如,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方便算出足够的钱买票。另外,教材在练习十中安排了6个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简单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4.适当加大练习量,同时体现弹性要求。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整数运算中有关乘法学习的最后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概括性。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最基本的运算知识,本单元练习的题量与第一学段相比稍有增加,使学生通过一定题量的练习,牢固掌握整数乘法的相关知识。同时,带“*”的题与思考题的数量也增加了,本单元每个练习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带“*”的题和思考题,以体现“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课改理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学习内容。 三、教学策略 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在第一学段,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由万以内扩充到了亿以内。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如,口算乘法中例1,笔算乘法中例1.例2.例5的学习,都应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运算的基础上,概括出一般性的通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中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学符号去表达它们。本单元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逻辑地联成一体。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例3中的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以探索运算中数值规律的练习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本单元在练习设计中,安排了多个引导学探索数值规律的练习,如练习六中的第8题、思考题,练习七中的第12、13题、练习八中的第10题等等。这些题虽然都打上了“*”号,不作教学要求,但却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好素材。教学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探寻运算中数值规律的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数据特点,尝试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解释计算的合理性等有序活动,不但可使学生形成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时间 新课和练习10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单元测验2课时,合计14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1、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时速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 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16×3= (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 4、汇报交流。 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 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60×3= ,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 2、引导学生对比16×3= 和160×3= ,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6×30= 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六第1题。 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 2、练习六第2题。 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 3、练习六第3题。(开放题) 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 四、课堂小结。(略) 教学反思: 口算乘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六的第4~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让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第4题: 2、问: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口算 3、比一比,谁算得快? 学生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二、综合练习 1、要求学生完成第5题。 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 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多名学生说一说)。 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三、提高练习 1、要求学生完成第6、7题。(学生在书中完成第6、7题,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①第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②做7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 16÷4=4(元),理由:“买3送1”相当于买4少收16元,则平均每棵少收4元。 2、小结。 教学反思: 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 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独立列式:145×12= 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二、巩固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3、练习七第2、4题。 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略) 教学反思: 笔算乘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第50-52页练习七的2、4、5、8-11题。 教学目标: 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2、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笔算题: 134×16 246×34 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 让学生说说笔算过程。 2、口算: 14×7 25×3 160×5 23×100 60×70 21×300 18×50 二、练习 1、出示第2题: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2、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 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 114×59=6726(分钟) 114 × 59 60×24×5=7200 7200>6726 ★问: 59 114 ×114和 × 5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 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 59 × 114 学生比较后得出: 114 × 59 笔算时比较简便。 1、练习:完成4、5题。 学生练习(两人板演)。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三、作业:练习十三8-11题。 教学反思: 因数中间或尾末数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P53例2及练习八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 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2、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 3、反馈第(1)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 4、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①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②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5、反馈第(2)题: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质疑与小结 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三、知识反馈 1、学生试练P53做一做 2、比较 哪个算式简便,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八:1、2、3、4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课堂小结(略) 教学反思: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内容:P54 例3及练习八 5-9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16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160千米/时 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3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 3、出示: (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 ★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四、巩固练习 练习8第5、6、7、9题。 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 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P58例4及练习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用具:计算器、写有试题的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 1、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怎么变化。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6×2=( ) 8×125=( ) 6×20=( ) 24×125=( ) 6×200=( ) 72×125=( ) (1)组织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先把在上面算式中独立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学生也许是就题说题,如,左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0是2的10倍,120也是12的10倍;右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4是8的3倍,3000也是1000的3倍。 (2)组织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将发现的上述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2、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又怎么变化。 (1)请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80×4=( ) 25×160=( ) 40×4=( ) 25×40=( ) 20×4=( ) 25×10=( ) (2)引导学生讨论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与第(1)组算式的讨论过程相同,最后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并用简洁的话语表示出来: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4、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P59第3题。 (2)举例说明积变化规律。各写两组算式,一组3个,展现积分别随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的变化情况。 5、应用规律。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第1、2、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它们的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①请学生完成下列计算,并在组内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18×24= 105×45= (18÷2)×(24×2)= (105×3)×(45÷3)= (18×2)×(24÷2)= (105÷5)×(45×5)= ②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发现的规律,然后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 (2)应用规律解决问题:①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24×75=1800 36×104=3744 (24○6)×(75×6)=1800 (36×4)×(104○4)=3744 (24○3)×(75○□)=1800 (36○□)×(104○□)=3744 ②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4倍,宽扩大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三、课堂小结(略) 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P60-62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2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教学例5 (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 (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汇报: 生:49≈50 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 生:49≈50 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 ★(4)比较 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 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P61第1题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 2、P61第2-4题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 3、P62第5题 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三、布置作业 P62第6题。 教学反思: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P62-63练习十的第7-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3、通过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解 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通过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学时间:2个课时 教具准备:电子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整理单元知识 引导学生整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网络。 二、练习 ★1、课文第62页的第7题。 第7题是整数四则运算的口算的复习,题目主要是以本单元乘法口算方法为主,添加几题前面学过的加、减和除法口算。练习时,要求做到人人参与,并统计大多数学生完成全部12题所需的时间,了解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 练习过程做到: (1)算式逐一呈现。 (2)为体现人人参与,算式可重复呈现。 (3)学生口算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4)对口算比较慢的学生,老师要给予特殊照顾,复习口算的方法,提高他的口算水平。 (5)最后老师进行简要评价。 2、课文第63页的第8题。 第8题是本单元的笔算练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因此,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步骤及计算中的注意点,提高学生笔算的技能。本道题突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正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难点。因此,通过练习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排除难点,更好地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学生独立笔算。 (2)老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规范、工整,特别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能否正确处理。 (3)反馈练习结果: 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的0或末尾的0在笔算时的不同操作办法。老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两道题目,帮助学生理解: 如: 7 0 8 6 4 0 × 2 5 × 1 2 3 5 4 0 1 2 8 1 4 1 6 6 4 1 7 7 0 0 7 6 8 0 (4)学生用计算器检验笔算结果。没有计算器的,老师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3、课文第63页的第9、10两题。这两道题是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的练习。第9题是两数相乘时,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十倍、一百倍时,观察积的变化。过程要求:(1)列出原算式:63×4=。(2)改变因数,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积。(3)利用算式进行对比。(4)回答说明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一说是哪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 第10题,是在第9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样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哪一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 4、课文第63页的第11题。第11题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练习时,老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解题过程要求做到:(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2)回答: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3)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供多种解法。 三、复习小结(略)。 教学反思:-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位数乘两位数 人教版 四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三 单元 三位数 两位数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