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某煤矿开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内蒙古某煤矿开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某煤矿开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28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XX市XX煤化工有限公司 XX二号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6 目 录 1 总 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2 建设单位概况 3 1.3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3 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 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4 1.6 可行性研究范围 5 1.7 结论与建议 6 2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9 2.1 项目区基本状况 9 2.2 项目背景 11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 3 市场分析 14 3.1 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 14 3.2 市场供求现状 16 3.3 目标市场定位 17 3.4 市场竞争力分析 17 4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19 4.1 选址原则 19 4.2 项目选址 19 4.3 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19 4.4 建设条件 20 5 主要功能和建设规模 22 5.1 主要功能 22 5.2 建设规模及内容 26 6 工程建设方案 27 6.1 设计依据 27 6.2 物流空间布局的要求 27 6.3 空间布局原则 28 6.4 总体布局 29 6.5 工程建设方案 30 6.6 给水工程 33 6.7 排水工程 35 6.8 电力工程 38 6.9 供热工程 46 6.10 电讯工程 47 7 工艺技术和设备方案 51 7.1 物流技术方案 51 7.2 制冷工艺技术方案 67 8 节能方案分析 73 8.1 节能依据 73 8.2 能耗指标分析 73 8.3 主要耗能指标计算 74 8.4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76 9 环境影响评价 83 9.1 设计依据 83 9.2 环境影响评价应坚持的原则 83 9.3 项目位置环境现状 84 9.4 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84 9.5 项目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 84 9.6 项目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 86 10 安全与消防 87 10.1 安全措施 87 10.2 消防 88 11 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 92 11.1 施工组织机构 92 11.2 基建项目部的主要职责 92 11.3 运营管理 93 11.4 人员来源、要求及培训 94 12 工程进度安排 96 12.1 建设工期 96 12.2 工程实施进度安排 96 13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8 13.1 投资估算 98 投资估算包括建设项目的全部工程,主要内容有:主体建筑工程、道路硬化工程、绿化工程、其他费用及基本预备费。 98 13.2 资金筹措 99 14 财务评价 102 14.1 评价依据及方法 102 14.2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02 14.3 营业收入及总成本费用估算 103 14.4 利润总额估算 105 14.5 盈亏平衡分析 105 14.6 财务评价 106 15 综合效益评价 107 16 招投标管理 108 16.1 编制依据 108 16.2 招标原则 108 16.3 招标方案 109 16.4 评标要点 110 17 结论及建议 111 17.1 结论 111 17.2 建议 112 一、总 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隶属关系及所在位置 本项目名称为XX二号煤矿,由XX市XX煤化工有限公司(简称“公司”,下同)承办。 XX二号煤矿位于XX自治区XX市XX区罕台镇境内,行政区划隶属XX市XX区罕台镇管辖。 2、承办单位概况 XX煤化工有限公司位于XX自治区XX市XX区XX新区,成立于2005年10月10日,注册资金人民币1000万元。公司由XXXX化学有限公司、XXXX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远兴天然碱股份有限公司三方按投资比例85%:5%:10%共同发起设立。公司主要致力于煤炭的生产、销售,以及以煤为原料深加工转化的煤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 其中,作为投资比例占85%的XXXX化学有限公司(简称XX集团),是集天然碱、天然气化工和精细化学品生产、销售的现代企业集团。截止2004年末,XX总资产36亿元, 公司现有员工5500名,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0人;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一个,并已取得50多项科技成果,其中17项成果获奖。当前,XX集团正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沿着无机化工和有机化工两条产业线稳步推进,以天然气化工产业建设为龙头,打造三大强势产业,构筑三大基地。 XX煤化工有限公司创建以来,以开发能源化工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全面开展工作,呈现出健康强劲的发展势头。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XX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17勘探队编制的《XX自治区XX煤田万利矿区XX二号井田煤炭勘探报告》;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国土资矿评储字[2005]79号《XX自治区XX煤田万利矿区XX二号井田煤炭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储备字[2005]233号关于《XX自治区XX煤田万利矿区XX二号井田煤炭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4)XX市XX煤化工有限公司关于XX二井可研报告的“委托书”; (5)XX地区市场信息价; (6)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7)煤炭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试行)》; (8)有关的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等。 4、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过程 XX市XX煤化工有限公司为了加快企业发展步伐,乘“西部大开发”的良机,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以缓解当前煤炭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进一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公司拟建XX二号煤矿。 XX煤化工有限公司已取得了XXXX煤田万利矿区XX二号井田的探矿权,并已完成了井田勘探(精查)工作,取得了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价备案(国土资储备字[2005]233号)。 2005年受业主的委托,我院负责编制《XX市XX煤化工有限公司XX二号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项目概况 1、井田概况 XX二号井田位于XX自治区XX市XX区罕台镇境内,行政区划属XX市XX区罕台镇管辖。井田南北长约8.27km,东西宽约4.64km,面积38.37km2。本矿井共有10个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为16.3m,煤层倾角0~3°左右,各煤层平均厚度为1.24~2.74m,共获得总地质量为592.86Mt,其中包括精查区地质量125.93Mt。井田内煤为中水分、低灰~低中灰分、特低~低硫,特低磷、发热量较高的不粘煤及长焰煤。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瓦斯含量低,但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煤易自燃。 2、报告编制的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结合本矿的资源条件和优势,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大力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根据系统工程的思想,进行全面策划,综合考虑,实现系统创新,体现高起点、高标准、高可靠性;贯彻生产高度集中化、开拓开采系统简洁化、采掘高产高效综机化、煤流带式输送机化、地面布置合理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把XX二号煤矿建设成为高产高效、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矿井。 3、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特征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0万t/a,服务年限76.9a。井田开拓方式采用斜立混合开拓方式,将工业场地设在罕台川的西侧,其主斜井井口东距罕台川洪水位线约250m,南距G109国道约1570m。工业场地内布置主、副井二条斜井井筒,由南向北开掘。 主斜井倾角16°,由南向北开掘,地表标高+1426m,斜长1110m。一水平标高为+1153m,铺设1.2m带式输送机;副斜井倾角20°,亦由南向北开掘,地表标高+1426m,斜长940m,一水平井底落平点标高+1153m,二水平井底落平点标高+1105m;初期在井田中部5勘探线附近开凿一条回风立井,净直径5.5m,地表标高+1460m,一水平标高1175m,为专用回风井,安设2台BDK62(B)-12-№36对旋轴流式风机,担负全井田回风,兼作安全出口,后期在井田的东南部开凿一条回风立井。全井田设三个开采水平,一水平开采2-2上、2-2中和3-1煤层,在井田中央沿2-2上煤层布置回风大巷,沿2-2中煤层布置带式输送机大巷和辅助运输大巷;二水平开采3-1下、4-1上和4-1煤层,在井田中央沿4-1煤层布置回风大巷、带式输送机大巷和辅助运输大巷;三水平开采5、6煤组,主斜井和副斜井在掘至大巷位置转向与大巷平行方向,沿大巷方向开凿主暗斜井和副暗斜井,其倾角与原有的井筒倾角一致;在井田中央沿5-1上煤层布置回风大巷,沿6-1上煤层布置辅助运输大巷,沿6-2中煤层布置带式输送机大巷(井田北半部因零星可采而布置于6-1上煤层中)。三个水平大巷在平面上重合。矿井初期在2-2上和2-2中煤层中分别布置一个刨煤机综采工作面和一个普通综机工作面,井上、下煤炭全部采用带式输送机连续化运输,辅助运输采用无极绳连续牵引车1.5t固定矿车,达到300万t/a设计生产能力。 矿井投产时井巷工程量为21711m/321978m3。 4、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矿井建设总投资87328.08万元,其中:矿井工程投资78668.45万元、矿井选煤厂工程投资8659.63万元。 本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54000万元,年上缴税金5801万元,计算期内年平均利润总额1852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1.44%,贷款偿还期7.40a,经济效益非常好。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0万t/a; (2)矿井服务年限:76.9a; (3)矿井开拓方式:斜立混合; (4)水平数目:3个; (5)主井提升设备:1.2m带式输送机; (6)副井提升设备:JK3×2.2-20型单绳缠绕式提升机一台; (7)通风设备:BDK62(B)-12-№36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 (8)排水设备:MD280-43×8型耐磨矿用排水泵三台; (9)压缩空气设备:SM-455型矿用移动防爆式风冷空气压缩机三台; (10)大巷主运输方式:带式输送机; (11)大巷辅助运输方式:无极绳连续牵引车; (12)回采工作面个数:2个(普通综采和刨煤机综采); (13)掘进工作面个数:4个(3综1普); (14)采煤方法:长壁式; (15)采煤机:MG250/600AWD型电牵引采煤机和进口9-38ve/5.7刨煤机; (16)液压支架:BY5400/10.7/27.5和ZY6400/09/20掩护式液压支架; (17)可弯曲刮板输送机:SGZ764/500和PF3/822; (18)矿井在籍员工总人数:401/59人(矿井/选煤厂); (19)矿井全员效率:23.25/159.49(矿井/选煤厂); (20)建设项目总投资:87328.08万元; (21)原煤生产成本:91.35/6.91(矿井/选煤厂); (22)财务内部收益率:21.44%; (23)建设工期:30个月(含准备期4个月)。 (三)问题及建议 1、本设计依据详查地质报告编制,其中有部分精查区。该地质报告初步查明了区内的煤层层数、层位、结构及煤层的可采范围,查明了勘探区内的主要构造形态,初步查明了勘探区内的岩浆侵入的情况,可满足编制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 一水平的2-2上煤层无探明储量和控制储量;2-2中煤层无探明储量,控制储量约为3.61Mt,只占该层总储量的6%。 建议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加快本区的下步勘探工作,以便为矿井的建设和开发提供可靠的资源条件。 2、可采煤层顶底板岩石稳固性差,工程力学强度低,且易发生局部冒落及掉块现象,设计考虑主要采取锚网喷支护方式,建议生产期间加强观测和分析,选择最佳的支护方式,确保安全生产; 3、本井田范围内存在许多散居的村落由于其分布比较零散,设计按搬迁考虑,建议业主根据开采接续安排,做好村庄等地面建(构)筑物的搬迁工作; 4、由于本地区水资源匮乏,在初步设计前应尽快落实具体的水源地。 二、矿井建设条件 (一)概况 1、地理概况 (1)位置与交通 XX二号井田位于XX自治区XX市XX区罕台镇境内,行政区划属XX市XX区罕台镇管辖。 XX二井位于XX市XX区罕台镇以西,其井田范围由4个拐点连线圈定。井田南北长约8.27km,东西宽约4.64km,面积38.27km2 。 G109国道从井田南部东西向穿过,经G109国道至XX区约13km,XX区是井田对外交通的枢纽,由G109国道、包神铁路、G210国道和S213省道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2)地形、地貌及水系 井田位于XX高原北部。海拔高程一般在1440~1480m之间,南高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南部,高程为1512.2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北部,高程为1391m,最大高程差为121m,一般相对高程差40m左右,由于受新生代地质应力的影响,原始的高原地貌特征已遭破坏,地形切割十分强烈,树枝状沟谷纵横发育,主要沟谷有大波罗沟、罕台川及其支沟XX沟、龙盛兴沟等,纵观全区,属典型的侵蚀性丘陵地貌。 (3)气象 矿区气候属于干旱~半干旱的温带高原大陆性气候。井田所在地区气候干燥、冬寒夏热,昼夜温差较大,多风少雨,沙尘暴时有发生。据XX市气象局准格尔旗气象台资料:区内最高气温38.3℃(1961年6月1日),最低气温-30.9℃(1971年1月20日),年降水量277.7mm(1980年)~544.1mm(1989年),平均401.6mm。年蒸发量1749.7mm(1964年)~2436.2mm(1972年),平均2108.2mm,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5倍。区内大风集中在冬、春两季,且多为西北风,最大风速20m/s(1983年4月),平均风速2.3m/s。区内无霜期短,一般165d左右,霜冻、冰冻期长,一般195d左右,每年11月初封冻到次年4月底解冻,冻土层最大深度1.50m。区内干燥度为5.25,年潮湿系数为0.19。 (4)人文、经济状况 勘探区所在地为柴登镇,属农业区,自然条件较差,农业生产较落后。近年来,随着XX煤田及相邻煤田的开发,带动了当地工业生产的发展,经济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 (5)地震烈度及环境状况 根据中国科学院地震局资料,井田所在地的地震烈度相当于Ⅵ度以下,按国家地震区划分标准(GB18306)划分,属弱震预测区。按照XX自治区地震局及XX自治区建设厅“内震发〖2004〗40号”文件,本地区地震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本次地震烈度按Ⅶ度设计。 2、矿区总体规划及开发现状 (1)井田勘探程度 XX煤田万利矿区柴登南详查,由XX煤田地质局117队于1985年提交设计,1985~1994年组织施工,于1994年8月提交《XX自治区XX煤田柴登南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XX二号井田位于柴登南详查区内,井田南北长约8.27km,东西宽约4.64km,面积38.27km2,井田勘探程度为详查。 2005年元月,XX煤田地质局117勘探队受XX远兴天然碱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对井田内的东北部区域(面积约9.95km2)进行了补充勘探,于同年4月初提交了《XX自治区XX煤田万利矿区XX二号井田煤炭勘探设计》。 (2)地质报告的审批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储备字[2005]233号关于《XX自治区XX煤田万利矿区XX二号井田煤炭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中指出:“……按照有关规定,国土资源部业已完成对报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材料的备案”。 (3)矿区总体规划及开发现状 根据煤炭工业西安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国家大型煤炭基地(一)神东煤炭基地规划》,其中万利矿区的XX矿井(面积为115.10km2)规划规模为1000万t/a,初期规划规模为300~600万t/a。 总体规划的XX矿井,目前划分为两个井田,东部为XX煤矿,西部为XX二号煤矿,即本井田。 (二)外部建设条件 1、交通运输条件 XX二井位于XX市XX区罕台镇以西,G109国道从井田南部东西向穿过,经G109国道至XX区约13km,XX区是井田对外的交通枢纽,由G109国道、包神铁路、G210国道和S213省道构成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井田交通位置见图2-2-1。 2、电源条件 本矿井两回电源分别取自铁西110kV变电站和青春山110kV变电站,能够满足本井用电需要。 3、水源条件 据水文地质报告评价结论,矿区第四系冲洪积(Q4al+pl)潜水含水层的富水性较强,透水性与导水性能较好,地下水量丰富,水质良好,在罕台川采用大口井或渗渠取水,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地下水量,可作为矿区的 图2-2-1 供水水源。 4、其它建设条件 矿区生产和建设期间使用的钢材、木材、水泥、砖、瓦、砂、石等材料,可由新街镇、XX市及薛家湾镇等地购进,或当地就近解决。 (三)资源条件 1、地质构造 (1)区域地质 ①地层 本区属XX煤田,XX煤田地层划分无论从盆地成因还是盆地现存状态来说,三叠系上统延长组都(T3y)是侏罗纪聚煤盆地和含煤地层的沉积基底。除此之外,区域地层系统构成还包括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上新统和第四系更新统、全新统。详见表2-3-l。 ②区域构造 XX煤田大地构造分区属于华北地台XX台向斜XX隆起区,具体位置处于XX隆起区东北部。 XX煤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岩层倾角多在5°以下,褶皱、断层发育程度低,较大的断层多发育在煤田东南部,多为东西走向的高角度正断层,落差小于100m。煤田内局部有小的波状起伏,无岩浆岩侵入,属构造简单型煤田。 (2)井田地质 ①地层 井田位于XX煤田的北缘,新生代地质应力的作用在井田表现的较为强烈,上部地层遭受剥蚀并被枝状沟谷切割破坏。区内地层由老至新发育有: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侏罗系中统 表2-3-1 XX煤田区域地层表 系 统 组 厚度(m) 最小—最大 岩 性 描 述 第 四 系 全 新 统 (Q4) 0—25 为湖泊相沉积层、冲洪积层和风积层。 上 更 新 统 马兰组 (Q3m) 0—40 浅黄色含砂黄土,含钙质结核,具柱状节理。 不整合于一切地层之上。 第 三 系 上 新 统 (N2) 0—100 上部为红色、土黄色粘土及其胶结疏松的砂质泥岩, 下部为灰黄、棕红、绿黄色砂岩、砾岩,夹有砂岩透 镜体。不整合于一切老地层之上。 白垩系 下 统 志 丹 群 XX组 (K2lzh) 40—230 浅灰、灰紫、灰黄、黄、紫红色泥岩、粉砂岩、细砂 岩、砂砾岩、泥岩、砂岩互层,夹薄层泥质灰岩。交 错层理较发育。顶部常见一层中粗粒砂岩,含砾,呈 厚层状。 伊金霍洛组 (K11zh) 30—80 浅灰、灰绿、棕红、灰紫色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 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细砾岩、中夹薄层钙质细砂 岩。斜层理发育,下部常见大型交错层理。与下伏地层 呈不整合接触。 侏 罗 系 中 统 安定组 (J2a) 10—80 浅灰、灰绿、黄紫褐色泥岩、砂质泥岩、中砂岩。含 钙质结核。 直罗组 (J2z) 1—278 灰白、灰黄、灰绿、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 中砂岩、 粗砂岩。 下部夹薄煤层及油页岩, 含 1 煤 组。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 中 下 统 延安组 (J1-2y) 78—247 灰—灰白色砂岩,深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和 煤。含2、3、4、5、6、7煤组。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 整合接触。 下 统 富县组 (J1f) 110 上部为浅黄、灰绿、紫红色泥岩,夹砂岩。下部以砂岩为主,局部为砂岩与泥岩互层,底部为浅黄色砾岩。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 三 迭 系 上 统 延长组 (T3y) 35—312 黄、灰绿、紫、灰黑色块状中粗砂岩。夹灰黑、灰绿色 泥岩和煤线。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下 统 二马营组 (T2er) 87—367 以灰绿色含砂砾岩、砾岩、紫色泥岩、粉砂岩为主。 此表依据XX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17队1990年编制的XX煤田地质图资料 (J2)、白垩系下统志丹群(K1zh)和第四系(Q)。现分述如下: a、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 该组为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基底呈波状起伏。岩性为一套灰绿色中~粗粒砂岩,局部含砾,其顶部在个别地段发育有一层杂色砂质泥岩。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含有暗色矿物。普遍发育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是典型的曲流河沉积体系沉积物。 b、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 该组是井田内的主要含煤地层,在井田范围内无出露。岩性主要由一套浅灰、灰白色各粒级的砂岩,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发育有水平纹理及波状层理,含2、3、4、5、6煤组。中东部地层厚度较大,西、西北、西南部厚度变小。延安组厚度为158.73~241.23m,平均207.64m,厚度变化小,与下伏地层延长组(T3y)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c、侏罗系中统(J2) 该统为井田内的次要含煤地层,在井田内无出露。岩性下部为浅黄、青灰色中、粗砂岩,局部夹粉砂岩、砂质泥岩及薄煤层(1煤组层位),1煤组在井田内的个别钻孔赋存,零星可采。上部岩性主要为紫红色、杂色砂质泥岩、泥岩与灰绿、黄绿色粉砂岩互层。西南部地层厚度较大,东北部厚度变薄。地层残存厚度97.63~247.90m,平均161.59m,厚度变化不大,与下伏延安组(J1-2y)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d、白垩系下统志丹群(K1zh) 在井田西部各沟谷的两侧有广泛的出露。岩性下部以灰绿、浅红色砾岩为主,上部为深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细砂岩,具大型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地层厚度总体呈西薄东厚、北薄南厚的变化趋势。地层残存厚度0~137.10m,平均66.81m,厚度变化不大,与下伏侏罗系中统(J2)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e、 第四系(Q) 该地层按成因可分为:冲洪积物(Q4al+pl)、残坡积物及少量次生黄土(Q3+4)、风积沙(Q4eol)。 冲洪积物(Q4al+pl):分布于井田内各枝状沟谷的谷底,由砾石、冲洪积砂及粘土混杂堆积而成,厚度一般小于5m。 残坡积物及少量次生黄土(Q3-4):广泛分布于井田内山梁坡脚地带,由砂、砾石组成,局部地段含少量次生黄土。厚度一般小于10m。 风积沙(Q4eol):分布于井田西南部柳林沟以南的梁峁一带,岩性以风积粉细砂为主,见半月状砂丘,厚度一般小于15m。 总之,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厚度在0~17.70m,平均6.01m,角度不整合于一切下伏地层之上。 ②含煤地层 井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及侏罗系中统(J2),其中侏罗系中统(J2)所含1煤组为零星可采煤层,在本井田及整个XX煤田均不具工业价值。 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在XX煤田按照沉积旋回和岩性组合特征,可划分为三个岩段。现分述如下: a、一岩段(J1—2y1):由延安组底界至5煤组顶板砂岩底界止。地层岩性组合为:底部以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为主,具斜层理,局部地段含砾,该砂岩分选较好,且石英含量高,为区域对比标志层;中部为灰白色砂岩与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互层,具有透镜状层理和水平纹理;上部为浅灰、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夹粉砂岩和细砂岩,发育有水平层理。该岩段含5、6煤组,含煤3~18层,其中含可采煤层5层,即5—1上、5-1、6—1上、6—2中、6-2下煤层,其中6—2下为零星可采,其它四层为大部可采。 该岩段厚度55.73~103.42m,平均79.63m,基本呈西北向东南增厚,但厚度变化小,与下伏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b、二岩段(J1—2y2):位于延安组中部,该岩段界线从5煤组顶板砂岩底界至3煤组顶板砂岩底界。岩性主要由浅灰、灰白色中、细砂岩,灰色粉砂岩和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3、4煤组,含煤3~7层,其中含可采煤层3层,即3-1、4—1上、4-1煤层。 该岩段厚度47.35~86.28m,平均71.54m,总体呈西北向东南增厚,但变化较小,与下伏延安组一岩段(J1-2y1)呈整合接触。 c、三岩段(J1—2y3):位于延安组上部,该岩段界线从3煤组顶板砂岩底界至延安组顶界。岩性以灰白色细~粗砂岩为主,夹灰色、深灰色粉砂质和砂质泥岩,发育有平行层理和水平纹理。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2煤组,含煤2~8层,其中含可采煤层3层,即2—1下、2-2上、2—2中煤层,其中2—1下为不稳定的零星可采煤层,2—2上、2—2中为局部~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该岩段厚度31.06~110.02m,平均56.47m,中部较厚,总体由西北向东南增厚,与下伏延安组二岩段(J1-2y2)呈整合接触。 综上所述,井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含煤地层总厚度为158.73~250.06m,平均207.64m,变化不大。地层厚度总体变化西北部薄、向西南部增厚。 ③构造 井田位于XX煤田的东部,其构造形态与区域含煤地层构造形态一致,总体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产状平缓,倾向220°~260°,地层倾角小于5°。井田内未发现断层,但在先期开采地段的个别地段,煤层底板等高线起伏较大,起伏角一般小于3°,区内未发现断裂及紧密褶皱,亦无岩浆岩侵入。 本井田构造属简单类型。 2、煤层 井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及侏罗系中统(J2)。其中侏罗系中统(J2)所含1煤组为零星可采煤层,不具工业价值。井田内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该组地层总厚度为158.73~250.06m,平均207.64m。 本井田内共有可采煤层10层,即2-2上、2—2中、3-1、3—1下、4—1上、4-1、5—1上、5-1、6—1上、6-2中煤层,各可采煤层发育特征见表2-3—2,现分述如下: (1)2—2上煤层 位于2煤组中下部,井田内大部发育,局部可采。 据井田内钻孔统计:煤层自然厚度0~3.45m,平均1.24m。可采厚度0.84~3.27m,平均1.55 m。该煤层结构较简单,含0~2层夹矸,一般含1层夹矸。层位较稳定,厚度在井田变化较大,在井田的中南部较厚,而西北部较薄,规律较明显,煤层厚度变异系数70%。全区面积38.27km2,赋煤面积36.41km2,可采面积29.31km2,面积可采系数77%。 表2-3-2 各可采煤层发育特征一览表 煤组号 煤层号 煤层厚度(m) 可采厚度(m) 层间距(m) 可采程度 稳定程度 最小值-最大值 平均值(点数) 最小值-最大值 平均值(点数) 最小值-最大值 平均值(点数) 2煤组 2-2上 0—3.45 1.24(54) 0.84—3.27 1.55(35) 局部可采 较稳定 7.50—26.60 16.08(38) 2-2中 0—5.63 1.40(54) 0.83-3.95 1.65(37) 局部可采 不稳定 5.44—27.25 18.22(31) 3煤组 3-1 0—3.64 1.77(54) 0.80—3.04 1.57(38) 局部可采 较稳定 1.27—26.76 15.77(26) 3-1下 0—3.19 0.91(54) 0.80—2.59 1.40(24) 局部可采 不稳定 5.60—50.34 20.28(7) 4煤组 4-1上 0.23—3.29 1.42(16) 0.80—2.58 1.59(12) 局部可采 不稳定 0.85—13.26 4.28(16) 4-1 0.30—5.17 2.74(54) 0.82—4.46 2.29(50) 大部可采 较稳定 13.74—57.49 33.34(24) 5煤组 5-1上 0.50—5.26 2.03(54) 1.40—4.16 1.93(40) 大部可采 较稳定 0.16—21.81 9.10(49) 5-1 0.24—3.42 1.65(54) 0.84—3.29 1.51(46) 大部可采 较稳定 11.10—33.90 17.18(49) 6煤组 6-1上 0.15-2.59 1.33(54) 0.82-2.59 1.41(47) 大部可采 较稳定 10.50—32.75 23.44(39) 6-2中 0-4.69 1.80(54) 0.93-3.90 1.97(32) 局部可采 不稳定 0.27—21.20 8.08(23) 6—2下 0-3.85 0.84(54) 0-3.30 1.70(19) 2—2上煤层为对比可靠、井田内大部发育局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与下部的2-2中煤层间距7.50~26.60m,平均16.08m,间距变异系数38%。与上部的2—1下煤层间距1.60~19.10m,平均10.33m,间距变异系数52%。顶板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和细粒砂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及粉砂岩。 (2)2—2中煤层 位于2煤组中下部,井田内大部发育,局部可采。 煤层尖灭带位于XX部,即S13、2717孔周围。可采区集中在2815、S22、2917、S28、3119、431孔一线以西。据井田内钻孔统计:煤层自然厚度0~5.63m,平均1.40m。可采厚度0.83~3.95m,平均1.65 m。该煤层结构较简单,含0~2层夹矸,多不含,少量的含1层夹矸。层位较稳定,厚度在井田内变化较大,其变异系数77%。在可采区内煤层厚度变化较小,变异系数为44%。总观全区,可采与尖灭带分布均可连片,且较为集中。赋煤面积36.53km2,占全区总面积95%,可采面积27.42km2,面积可采系数72%。 2—2中煤层为对比可靠、井田内大部发育大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与下部的3-1煤层间距为5.44~27.25m,平均18.22m,中部间距加大,总体由西向东有加大的趋势,间距的变异系数38%。顶板多以细粒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为主,底板多为砂质泥岩及粉砂岩。 (3)3-1煤层 位于3煤组顶部,井田内大部发育,局部可采,煤层尖灭带位于S02、2719、S18、2919、431号钻孔一线的西南部。 据井田内钻孔统计:煤层自然厚度0~3.64m,平均1.77m。可采厚度0.80~3.04 m,平均1.57m。该煤层结构简单,大多不含夹矸,在局部含1层夹矸。层位较稳定,厚度在井田中部较厚,而向四周渐变,相对较薄,规律较明显。在可采区集中地段厚度变异系数29%。赋煤面积27.91km2,占全区面积73%,可采面积14.91km2,面积可采系数39%。 3—1 煤层为对比可靠、基本大部发育局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与下部的3-1下煤层间距最小1.21m,最大26.76m,平均15.77m。其间距中部较大,但总体呈由东向西间距增大,变异系数41%。顶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和粉砂岩,局部为细粒砂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 (4)3—1下煤层 位于3煤组中部,井田内大部发育,局部可采,尖灭带位于S04、S05、S06孔一带和S19~S22、2917孔一带,将先期开采地段分割成两部分且基本上在该地段可采面积不大,其可采区主要分布在南、东部一带。 煤层自然厚度0~3.19m,平均0.91m。可采厚度0.80~2.59m,平均1.40m。该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1层夹矸。层位较稳定,总体上由东向西变薄,但变化较大。且规律性不强,厚度变异系数94%,可采区内厚度变异系数35%。赋煤面积33.90km2,占全区面积88%,可采面积25.17km2,面积可采系数66%。 3—1下煤层为对比可靠、大部发育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与下部的3-2煤层间距1.34~24.90m,平均8.01m。中部间距增大,总体上间距变化较大,其变异系数74%。顶板以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底板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 (5)4—1上煤层 位于4煤组顶部,是4—1煤层的分叉煤层,分叉区分布在S29、2917、S28、2919、2920孔一线以东,分叉区内煤层由西向东渐厚,且在3117、3119孔一带不可采,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到含1层夹矸。 根据16个孔的统计:煤层自然厚度0.23~3.29m,平均1.32m,变异系数60%。可采厚度0.80~2.58m,平均1.59m,变异系数41%,可采面积17.28km2。为对比可靠、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与下部的4-1煤层平均间距13.26m,顶板岩性多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底板岩性多为砂质泥岩、泥岩。 (6)4—1煤层 位于4煤组顶部,除井田东南角的3319、西北部S03号钻孔不可采外,井田内的其它地段均发育且可采。 据井田内钻孔统计:煤层自然厚度0.30~5.17m,平均2.74m。可采厚度0.82~4.46m,平均2.29m。该煤层结构简单,含0~1层夹矸。层位稳定,厚度在井田西部与4—1上合并区较厚,而向东南分叉区渐变,相对较薄,规律较明显。可采面积36.66km2,面积可采系数96%。 4—1煤层为对比可靠、全区发育且可采的较稳定煤层。与下部的4-2煤层间距最小4.40m,最大22.35m,平均12.67m,间距变化不大,变异系数42%,顶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和泥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 (7)5—1上煤层 位于5煤组顶部,井田内全区发育,大部可采,不可采区分布在西北部2517、S04、S06孔的线以北和东南部2920、431孔一带。 煤层自然厚度0.50~5.26m,平均2.03m。可采厚度1.40~4.16m,平均1.93m。厚度变化不大,总体上由北向南增厚,厚度变异系数54%。煤层结构简单~中等,一般含1~2层夹矸,S25号孔最多含4层夹矸。可采面积35.62km2,面积可采系数93%。 5—1上煤层为对比可靠、井田内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与下部的5-1煤层间距0.16~21.81m,平均9.10m,变异系数为66%。在2519、2719、S21、S18、S12号钻孔一带间距变小,基本上与5—1煤层合并,间距为0.16~0.75m。总体上间距由南向北加大。顶板为细粒砂岩、粉砂岩为主,底板以砂质泥岩为主。 (8)5-1煤层 位于5煤组上部,井田内全区发育,大部可采。 据井田内钻孔统计:煤层自然厚度0.24~3.42m,平均1.65m。可采厚度0.84~3.29m,平均1.51m。该煤层结构简单,一般含1~2夹矸,在2515孔中含4层夹矸。层位稳定,厚度在井田变化小、由西北向东南增厚,其规律明显。煤层厚度变异系数52%,可采面积33.36km2,面积可采系数87%。 5-1煤层为对比可靠、全区发育且可采的较稳定煤层。与下部的6-1上煤层间距最小11.10m,最大33.90m,平均17.18m,由西北向东南间距渐大,其变异系数32%。顶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和泥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 (9)6—1上煤层 位于6煤组上部,井田内全区发育,大部可采,不可采区主要位于井田南部边界一带,即2919、423、2720、2920号孔一带。 据井田内钻孔统计:煤层自然厚度0.15~2.59m,平均1.3-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煤矿 开采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