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doc(3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归档资料,核准通过。未经允许,请勿外传!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二一年三月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一、建设高新区的背景和必要性- 1 -(一)建设池州高新区的背景- 1 -(二)建设池州高新区的必要性- 2 -1、创建池州高新区是建设生态池州的需要- 2 -2、创建池州高新区是实现后发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4 -3、创建池州高新区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需要- 6 -4、创建池州高新区是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的需要- 8 -5、创建池州高新区将有利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9 -6、创建池州高新区是推进城市
2、化建设的需要- 10 -二、高新区规划选址- 10 -三、高新区建设具备的基础条件- 11 -(一)社会经济发展- 11 -(二)产业发展基础- 12 -(三)自主创新能力- 14 -(四)区位优势- 14 -(五)基础设施建设- 15 -四、高新区建设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16 -(一)发展思路- 16 -(三)发展依据- 17 -(二)主要目标- 18 -五、高新区建设重点任务- 18 -(一)加快园区建设- 18 -(二)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21 -1、科技孵化体系建设- 21 -2、技术研发体系建设- 21 -3、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 21 -4、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22
3、-5、政府服务体系建设- 22 -六、高新区管理和运作机制- 23 -七、高新区建设主要保障措施- 24 -(一)建立高新区开发建设的组织管理体系- 24 -(二)深入开展高新区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 24 -(三)建立和完善目标责任制及考核体系- 24 -(四)落实促进高新区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 24 -(五)加快高新区对外开放及招商引资步伐- 25 - 2 -一、建设高新区的背景和必要性(一)建设池州高新区的背景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产业结构升级和向外扩散转移速度加快,受市场萎缩、资源环境约束及土地、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沿海地区资源和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因而,
4、以产业链为基础,围绕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及相关配套产业高度集聚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吸纳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池州市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区域,毗邻长三角经济圈,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可以抓住机遇,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集聚,进一步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进而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参与国内、国际分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底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的工作部署,出台了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将“启动省级高新区升级工作,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提出:王三运
5、省长在2010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就贵池工业园区建设省级高新区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因此,当前形势为我市启动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带来了非常有利的政策机遇。为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在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的支撑作用,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我市在省级贵池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建设“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支持池州高新区的建设,市政府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高新区建设领导小组,在管理权限、运行机制、地方税收、财政扶持和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给予高新区一系列支
6、持政策,并在促进高新区创新型产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培育品牌、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近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个,省民营科技企业7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10个,市级企业研发中心25个,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2008年增长46%。产业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新材料、装备制造、光伏电子、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集群,涌现出了池州家机、艾可蓝节能环保、颐和新能源、旭豪机械、金盛磷铜、金艺超细粉、灵芝化建、九华汉高、大正机械等高新技术企业群。(
7、二)建设池州高新区的必要性1、创建池州高新区是建设生态池州的需要建设“生态安徽”,是省委、省政府为实现安徽在中部崛起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池州作为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尤应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发挥先发优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池州建成皖江南岸现代化的经济、旅游、生态强市,为“生态安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是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的主要模式。加快工业生态转型、加快生态旅游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生态城镇建设、加快生态富民工程建设是生态示范区发展的重要路径。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
8、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池州地处亚热带北缘,属温暖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境内有山地、丘陵、冲积平原和湖泊湿地,江河水系发达,水热条件优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7%,有林地777万亩,占全省1/8,林木蓄积量1586万立方米,占全省12%,水资源总量63.7亿立方米,占全省的11%,处处青山绿水,被誉为天然大公园。另一方面,生态强市首先必须是经济强市,没有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池州现状正朝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方向加快推进,如何保持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实现池州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我国经济的主体
9、是第二产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我国经济的高碳特征。结合池州的特点,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加快生态资源的转化、增值,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努力促进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池州特点的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努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低碳经济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以其智力性、创新性、战略性和环境污染少等优势,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
10、重要的意义,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我市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虽然不具备丰富产业和人力资源,科技活力不够,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集成能力不足,但是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前谋划、大胆创新。因此,我市亟待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带动池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设生态池州提供强有利的支撑。2、创建池州高新区是实现后发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据统计,2009全市生产总值(GDP)
11、为245.59亿元,同比增长15.1%以上;财政收入33.19亿元,同比增长27.4%。虽然增长幅度较大,但经济总量太小,经济后发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总体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省内产业布局和池州GDP在全省所占的份额上看,池州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在“中部崛起”和“东向发展”进程中,由于基础薄弱,池州所能得到的机遇有可能呈非均等态势;在争取发展空间方面,池州也处在并不理想的位置。由于我市历经三撤两并,建市较晚,多次错过国家和省对社会发展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机遇。目前,池州的工业发展还处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发展仍以传统的资源型高能耗、低产出的初级产品加工业为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12、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工业产业层次低、链条短、终端和高附加值产品少;产业之间关联度低,集聚效应、增值效应和拉动效应难以显现。作为经济后发地区,加快发展是解决池州面临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目前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发展目标上,着力提高池州经济实力,壮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后劲,力争挤入沿江第一方阵。在发展方式上,要充分发挥池州的生态优势和后发优势,坚持跨越式发展与传统工业化发展相结合,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改变目前以矿产资源为主要带动的发展方式,从粗放式、基础资源拉动型转移到资源集约型、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所以,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才能使池州的经济发展早日走上快车道。同时,建
13、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利于发挥后发优势,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3、创建池州高新区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规模明显扩大,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总的来看,产业承接的质量还不高,地方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不时出现,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选择重点区域,加强引导,探索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模式,促进产业承接转移有序开展,为其他区域提供示范。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我国第一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而专门制订的战略规
14、划,这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也为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点燃了助推器。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皖江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安徽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其地位是战略性的,蕴含的机遇是历史性的,对发展的影响是长期性的,不仅顺应了科学发展观的大局,顺应了产业转移的大潮,也顺应了中部大崛起的大势。建立国家级示范区,必将淋漓尽致地发挥皖江地区的综合优势,打造引领全省跨越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加速构建皖南皖中皖北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
15、新格局,标志着皖江开发开放、安徽跨越崛起进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新时代。在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加强政策和规划引导,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标准,坚决转变传统的产业承接方式,积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王三运省长在“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扎实抓好平台建设,促进现有园区转型升级,建立起集中区合作共建机制,拓展示范区产业承载空间”。示范区将统筹规划产业承接园区建设,推进现有园区转型升级,并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依托中心城市,突破行政区划制约,在皖江沿岸适宜地区规划建设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池州作为皖江城市带的一个重要城市、作为发展轴上的一
16、个战略支点,更是乘上了绝无仅有的强劲东风。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一稍纵即逝的机遇,把推进示范区建设作为当前加快池州跨越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充分挖掘和利用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的最大价值,淋漓尽致地发挥我们的综合优势,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开创跨越发展的新局面。方西屏市长在“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中强调“要突出园中园招商,围绕以企建园,切实抓好与央企合作签约成果的跟踪落实工作,围绕以园招商,引进有实力的投资业主对园区进行整体投资、开发、招商”工作。为响应国家、省、市的相关指示,建设池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将进一步优化区域内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区域内创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提升产业的自主创新
17、能力,为“园中园招商”提供承接载体,为“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而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4、创建池州高新区是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的需要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特别是全国科技大会以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战略思想深入人心,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各地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取得了重要进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结合松散
18、、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持续稳定的合作不够,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布局失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全面有效的支撑服务等,导致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迫切需要采取系统措施集中加以解决。2009年11月,我省与浙江、江苏和山东省被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六部门批准为国家技术创新第一批试点省。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对于我省深入实施创新推动战略,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省将以确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为主线,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发展皖江城市带、辐射带动全省三个层面上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
19、、公共安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光伏能源、文化创意等七大新兴产业,扎实构建产业研发、要素交易、成果转化、中介服务、资源共享等五大服务平台,加速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安徽提供有力支撑。池州市处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轴、双核、两翼”主轴的核心区域,因此,建设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发展皖江城市带,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5、创建池州高新区将有利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有效推进自主创新,构筑经济增长极,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决
20、定建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通过实施六大创新工程,培育战略性创新产业;推进六项改革,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等措施,强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给池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池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将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提供支持。6、创建池州高新区是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需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池州经济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其中,高层次人才的匮乏极大的阻碍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在规划建设高新区的过程中,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引
21、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池州市引进工业企业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在高新区内建设人才平台,根据高新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创新产业的需求,引进并重点支持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科技领军人才;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行资金扶持、住房奖励、税收奖励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努力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探索实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业机制,达到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的目的。充足的高层次人才资源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先决条件,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城市化的有利支撑。池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不但可以加速产业集聚,并且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进而将极大加
22、快城市化建设进程。二、高新区规划选址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9.28平方公里,规划选址全部在贵池工业园区23.23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范围内,符合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中一期面积为2.28平方公里,分二个区域,区域一四至范围为北至贵铜公路、西至殷汇大道、南至生态大道、东至通港大道和梅村路;区域二四至范围为北至梅林路、西至殷汇大道、南至凤栖路、东至通港大道和梅村路。二期面积为7平方公里,规划四至范围为北至贵铜公路、西至通港大道和梅村路、南至生态大道、东至万罗北路。三、高新区建设具备的基础条件(一)社会经济发展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
23、江西九江市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生态环境良好,经济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全国十六个地方试点之一、“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安徽省园林城市、中国傩文化之乡。近年来池州一直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商贸活市”的战略,使池州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2009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245.59亿元,增长15.1%以上,居全省第二位;财政收入33.19亿
24、元,增长2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97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4955元,增长10.7%;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60.98亿元,增长28.5%,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1户。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57.46亿元,增长43.2%。编制论证亿元以上项目120个,总投资1460亿元。新增省“861”项目储备占全省份额11.4%,完成投资增长71.3%。争取中央投资项目补助资金4.4亿元。央企对接协议投资679亿元,位居全省第三。全年工业投资129.69亿元,增长94.3%。贵航特钢一期、中山化工二期、华尔泰12万吨合成氨扩建、金邦铜业等22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铜冠60万吨铅锌、广信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池州 高新技术 产业 开发区 建设 可行性 分析 报告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