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绿色生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芜湖绿色生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绿色生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7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4 1.1 引言 4 1.2 可行性研究概述 6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7 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要结论 8 1.5 项目单位简介 8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9 2.1 建设背景 9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3 第三章 建设条件和需求分析 17 3.1 芜湖县具有良好的建设条件 17 3.2 需求分析 19 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9 4.1 指导思想 29 4.2 构建经营网络,树立品牌效应,明确市场定位 29 4.3 建设原则 30 4.4建设目标 31 第五章 建设内容和规模 32 5.1生态景观区 32 5.2休闲游乐区 33 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 34 6.1生态景观区 34 6.2休闲游乐区 40 第七章 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 47 7.1生态景观区 47 7.2休闲游乐区 55 第八章 公司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 61 8.1 组织机构 61 8.2 项目定员 62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安排 64 9.1 项目实施 64 9.2 建设周期 64 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6 10.1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66 10.2 投资估算 66 10.3 流动资金测算 67 10.4 总投资 68 10.5 资金筹措 68 第十一章 经济效益评价 69 11.1 财务评价依据 69 11.2 项目建设期、生产期、计算期: 69 11.3 经营收入 69 11.4 成本估算 70 11.5 财务评价 71 11.6 环境效益分析 72 11.7 社会效益分析 73 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 75 12.1 结论 75 12.2 建议 76 - 76 - 第一章 总论 1.1 引言 芜湖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古称鸠兹,西汉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置县,至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县境东南邻宣城市,西南接南陵县,东北与当涂县交界,西北毗邻芜湖市,处于安徽省“沿边”(沿浙江、江苏)、“沿江”(沿长江)发展战略的结合点。芜湖县历史历史悠久,当代考古证明,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应居住着皋夷人、山越人。春秋时,作为聚落邑地见于史册,名为“鸠兹”,西汉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刘彻改鄣郡为丹阳郡,领县十七,其中有芜湖县。芜湖县“东控勾吴,南连荆楚”,“切近玉溪,地接姑熟”,“扼中江之险”,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现存“楚王城遗迹”、“南唐九十殿”、“宣城官窑"、“宋代珩琅宝塔”等古迹。“陶辛水韵”被评为芜湖市新十景之一,和平生态旅游区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2003年12月,全县撤原24个乡镇,设8个镇,2006年2月,清水镇、火龙岗镇分别划归芜湖市鸠江区、弋江区。现辖湾沚、六郎、方村、陶辛、红杨、花桥等6个镇124个村14个社区,总面积730平方公里,人口38.2万人。其中,湾沚总面积219.49平方公里,人口10.9万人。自2002年起,县域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四年位居安徽省经济“十强县”行列。 芜湖县素称“鱼米之乡”。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 宜人,物产丰富,是芜湖米市的重要粮仓。盛产粮、油、烟、棉、桑蚕、茶、蔬菜和多种瓜果等。“鸠兹牌”系列大米连 续荣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长江鲥鱼、刀鱼、内河鳜鱼、大闸蟹饮誉中外。 芜湖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皖赣、宁铜铁路穿境而过;航空有南京碌口机场、合肥骆岗机场、芜湖机场、黄山机场,县城湾沚距合肥骆岗机场、南京禄口机场仅两小时车程。青弋江、水阳江、漳 河直通黄金水道长江,县城湾沚镇距朱家桥外贸码头仅40 公里。104省道与205国道在县境西面交会,芜宣高速(芜湖—宣城)、芜马高速(芜湖—马鞍山)已建成通车,铜南宣高速(铜陵—南陵—宣城)、芜雁高速(芜湖—高淳)即将开工建设,四条高速在县域东西南北都设有出入口,这一独特的优势,构成了芜湖县到江浙地区的3小时高速公路网络。 县内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程控电话覆盖全县,华东电网供电电力充足,供水设施齐全,教育、卫生、科技、水利、金融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县逐步向工业化、城镇化迈进,经济建设长足发展。先后被列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商品猪生产基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和安徽省农业产业化试点县,国家级芜湖县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 建设日新月异。工业上初步形成机械、轻工、化工、建材等八大体系。芜湖县199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经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已吸引一大批中外客商前来投资。“让投 资者发财,求芜湖县发展”是全县人民的共识。 近年来,芜湖县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按照建成芜湖市副中 心城市的目标,县城围绕“东扩南进”思路,加快城南新区和东湖公园开发建设,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建成城南新区,同时,有序改造老城区。目前,全县城镇化率达34%以上。在芜湖县“十一五”规划中,规划建设以行政广场、文教园为中心的南部行政文化区、以芜湖机械工业园为核心的东部工业区、以青弋江滨江景观为重点的商贸居住区、以东湖休闲度假区为主体的休闲娱乐区,精心打造高品位、多功能的现代化城区。 为此,林木生集团公司拟开发建设芜湖绿色生态园项目,以满足湾沚及周边地区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商贸、服务、文化、体育等方面需要。 1.2 可行性研究概述 1、项目名称 :芜湖绿色生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投资单位:单位名称:LinKway Property Co Ltd 注册国家:英属处女岛 企业类型:外商独资公司 法定代表人:林福山(拿督) 法定地址:Beaufort House,P.O.Box438,Road Town,Tortola,British Vingin Islands 经营范围:从事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营、商品房销售、物业管理等。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芜湖市工程咨询公司 4、项目建设地点:芜湖县湾沚镇 5、建设内容: 整个绿色生态园主要由生态景观区和休闲游乐区两部分组成;生态景观区包括:休闲游乐区包括公共会所、三个网球场、两个篮球场、儿童游乐场、垂钓休闲等。配套建设道路、绿化、亮化工程。 6、建设规模及投资: 该项目占地面积1200亩,合计809400平方米。其中,生态景观区占地面积33960平方米,公共会所建筑面积20369平方米,网球场758平方米,篮球场728平方米,儿童游乐场18928平方米,垂钓休闲场所500平方米。道路面积31232平方米,绿化率84.22%。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建设资金全部由林木生集团公司自筹。本项目建成后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2、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3、芜湖县县城总体规划 4、芜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芜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要结论 1、本项目的建设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因地制宜进行开发建设的。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改善芜湖县招商引资条件和人文居住环境,在芜湖市东扩后,成为芜湖市的后花园,同时也将成为芜湖新的经济增长点,芜湖绿色生态园的建设是切实可行的。 2、本项目的建设将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社会就业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5 项目单位简介 本项目投资方为Linkway Property Co Ltd ,为林木生集团的子公司,注册国家为英属处女岛,法定代表人为林福山(拿督)。 林木生集团公司为马来西亚上市公司,总部位于吉隆坡,2000年6月公司注册,注册资金5亿零吉(约人民币10亿元)。该公司在房地产领域拥有超过30年的良好声誉,在雪兰莪州、霹雳州、柔佛州、彭亨州均有项目发展,总价值约人民币40亿元。2002年,该集团公司进军中国市场,在广东省珠海市投资5亿7千万人民币,与珠海市政府合作拥有全中国最具规模的国际级赛车场及全市最优质的36洞标准高尔夫球场与房地产开发项目。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 建设背景 发展生态型经济项目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循环经济理念,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基本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全球的共同行动。随着全球性的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人类经过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开始探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于1994年批准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是国际上率先采取行动的国家之一。进入新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强化。 经济全球化和生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生态环境和经济活动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基本战略,予以高度关注;出口贸易也越来越多地面临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挑战。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芜湖乃至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本世纪的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科技创新的不断加快,产业和资金转移的不断加速,我国在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承接国际产业和资金转移中将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6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生产总值已跨越10万亿元台阶,进入了经济加速增长的惯性阶段,迎来了黄金发展期。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长三角地区快速崛起。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快速增长的势头。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十一五”时期,长三角将由产业集聚转向产业扩散阶段,再加上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地荒、电荒、水荒、民工荒等问题来断暴露,土地价格上升了一倍左右,劳动力价格上升了三成左右,这都将迫使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和一些原来准备投资到沿海地区的境外产业将加速向中西部转移。芜湖县地处东部地区产业和资金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接点和黄金跳板,有利于发挥区位、交通、土地、劳动力等综合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实现加快发展。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圈凭借良好的综合优势,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以占全国不到6%的人口,创造占全国21.1%的生产总值、25.6%的财政收入。是世界上第六大经济圈,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为了更好地发挥我省居中靠东、与长三角地区距离近、边界线最长的优势,更准确地把握区域发展定位,树立接轨长三角就是接轨开放、接轨国际、接轨发展的思想观念,深化大开放战略,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深融入长三角、推进大开放、借力长三角、促进大开放,这是发展优势、把握中部崛起机遇的现实选择。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芜湖市经济已经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预计,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410亿元,实现五年经济总量翻一番,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130美元提高到2170美元,全市财政总收入67亿元,年均增长2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年均增长23.8%,五年累计投资700亿元,是“九 五”的2.35倍。“十五”期间,相继建成了奇瑞、海螺型材、烟厂技改、新兴铸管改造、美的空调扩建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和研发能力显著提高。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型材料、电子电器三个支柱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十一五”期间,芜湖市确定了“2215”发展目标,即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年均增长20%,到2010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000亿元,年均增长23%。其中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600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芜湖市的支柱产业带动力和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当年价格),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7%,人均生产总值5000美元。 “十一五”期间,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重大调整,主城区向东发展、向南延伸,规划面积从230平方公里扩大到740平方公里,构建市域中心城市发展框架。到2010年,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2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人,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经济文化中心、滨江山水园林城市。主城区向东发展,芜湖县城到主城区的空间距离缩短15公里。沿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通道,15分钟左右到达。芜湖县区位优势的进一步增强及芜湖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芜湖县接受产业辐射,发展配套产业,为全市重点骨干企业配套服务。这些对芜湖县现有企业发展,对芜湖县招商引资、引进外来企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沿江高速、芜杭高速等的建成通车,芜湖县承动启西的区位优势得到凸显;沿海长三角地区资金、产业梯度转移已成趋势,而芜湖县机械工业园区等招商载体建设也渐成气候,承载重大项目落户的能力明显增强,良好的发展机遇摆在芜湖县面前。 近年来,芜湖县实施环境立县、建设经济强县战略,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生态化之路,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攀升至全省第4位,并成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该县坚持园区发展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狠抓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全力建设绿色家园,使其成为提升形象和扩大招商引资的绿色平台和品牌。目前,全县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总投资600万元的沼气国债项目正在实施,已建成沼气池容800立方米。湾沚、保沙、易太3个无公害食品基地通过省级认证,6个市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正在建设。全县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8万亩,成为全省苗木第一县。退耕还林工程完成4万亩造林任务,其中80%是生态林。良好的环境引来了一批批“金凤凰”。今年前3个季度,全县已引进项目88个,实际利用外资850万美元,同比增长110%;到位内资9.34亿元,同比增长70%。为芜湖县加速发展、奋力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建设绿色生态园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现在不少人已经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若被破坏,必然最终会危及人类自己的生存。因而,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正在形成巨大的浪潮。建设生态型经济社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布局的优化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促使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并为子孙后代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永续利用的资源与环境。 建设生态型经济社会,是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芜湖市乃至安徽省对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的依存度日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日益成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生态型经济社会的建设是顺应国际潮流、适应WTO运行规则的有效手段,是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建设生态型经济社会,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到2020年全省经济总量将比2000年再翻两番,如果不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带来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剧增,制约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型经济社会,走新型经济发展道路,有利于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建设生态型经济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涵,促进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与现代化进程的协调发展,使芜湖山川更加秀美,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并且可以进一步推进芜湖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推动城乡之间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增强农村接受城市辐射的能力。芜湖绿色生态园的建设,通过恢复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生态休闲场所,成为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行地区,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2、建设绿色生态园是发展三产、构建现代经济的客观要求。 发展三产,是现代化经济的要求。关注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的新现象,必须认识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比重增大是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优化的重要标志,积极采取措施推进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县区要进一步发展,实现“二次创业”,离不开一、二、三产的协调发展,力争使第三产业的贡献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一个重要特征。在中国都市地区和旅游城市,休闲已成为一种主流时尚文化,并相应产生多种市场需求,在旅游业和娱乐业基础上发展起来休闲经济,形成了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39.2%,开始迈入小康水平的门槛。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旅游休闲进入了一个急剧扩张期,“假日经济”就是一种突出表现。很多城市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由依靠制造业转向依靠休闲业及其相关产业。 芜湖县区域基础设施系统比较完善,对外开放度大,经济基础好,产业结构层次较高,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处于全省较领先地位,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芜湖绿色生态园的建设,不仅完善芜湖市的服务流通体系,适应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而且对整个安徽省的服务流通体系的改善都将产生积极作用,必将推动芜湖第三产业的发展。本区位于华东地区腹地,长三角西南部,是通往风景胜地杭州、黄山、九华山、齐云山、太平湖的重要门户,在建设生态经济县、发展区域生态经济过程中,通过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三产业,合理开发利用当地和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增强芜湖在安徽省的经济增长极功能。鉴于芜湖县良好的区位优势、商业战略地位、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绿色生态园具有客观必要性。 3、建设绿色生态园是土地的稀缺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结合的合理产物。 绿化自身的综益性要求充分利用公共绿地资源。成功的城市绿化建设,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环境生态化,也是评价现代化城市形象的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城市可持续的发展。绿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景观效果等决定了城市公共绿地建设不可能“为绿而绿”。土地的稀缺性要求充分利用公共绿地资源。一方面是城市中人多地少,用地紧张的矛盾在逐步加剧,另一方面是绿地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城市土地,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充分利用绿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而建设绿色生态园,可以将相关体育设施建设与绿地建设相结合,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通过建设适合市民户外体育活动的绿地及空间,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建设健康城市的要求。芜湖绿色生态园建设,客观上可以建设成为市民及外地游客休憩和体育锻炼相结合的绿色健身空间,最大程度上发挥绿色生态的社会效益。 第三章 建设条件和需求分析 3.1 芜湖县具有良好的建设条件 1、气候条件 芜湖县地处安徽省的东部,芜湖市的东南部。东与马鞍山当涂县接壤,南同宣城市毗邻,西与南陵县相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6摄氏度。无霜期每年达243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雨量分别比较均匀。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8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年平均风速3.3米/秒,风向季节变化不明显。 2、土质条件 城市新区位于县城区域内的冲击不原地区,地形的一定起伏,地形标高5。8-25米之间,西部属青江河漫,工程地质条件较低差,且多蔬菜种植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评价中属二类建设用地,此类用地面积比较低小。东部地区属河谷平原地形,有一定的比降,谷地由砾石砂质细粉砂、亚砂土物质组成,工程地质条件好,在城市建设用地评价中属一类建设用地,此类用地面积比较低大。 3、交通条件 规划建设中的城市新区紧邻市区域快速通道芜屯路和国防战备公路湾石路,距皖赣铁路湾址站约3公里,距合杭高速公路芜湖机械工业园出口5公里,对外交通十分便捷。新区有芜新路、湾止路、保沙路等多条现有或拟建道路同老城区连接。 4、芜湖地理位置优越,具有潜在的区域优势。芜湖地处华东地区的中心,是大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支点。完善的交通网络使以芜湖为中心的4小时生活圈初步形成,涵盖了3亿人口,而且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市场容量极为广阔。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考虑,只有通过市场细分,才能吸引各方来客,各行各业营销人员云集江南,进行大宗的货物交易。欲拓展华东市场,必须就近设立基地。这从近年来外资大规模涌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见一斑。目前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已非常狭小,在考虑靠近市场的同时,必须要寻求综合成本更低的投资区域。芜湖地处华东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过渡带,理应是商家必争之地。 5、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周边地区消费潜力巨大。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超常规的发展,近年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市的60%。经过11年的发展,已成为华东地区最重要的现代工业生产基地之一,对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带动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芜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0多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近6000元,处于沿江同类城市的中上水平。芜湖已成为长江商贸走廊的重要支撑点和皖南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 6、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相对低廉,人力资源比较丰富。芜湖是中国首批与德国政府合作开展双元制教育试点城市之一,职业教育非常发达,各类职业学校专业门类齐全,可提供高素质的员工。芜湖又是一座古老的商埠城市,管理和专业人才的来源也是非常的丰富。同时,还可利用一些龙头企业(如奇瑞、海螺、美的等)的影响力,从本地和外地吸引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从事三产工作。 3.2 需求分析 1、休闲市场的发展 休闲,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是与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领域。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万亿元,人均超过1000美元,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按照国际经验,人均超过1000美元,正是一个国家旅游需求急剧膨胀的时期,但主要是观光性的需求。休闲需求急剧增长的门槛是人均达到2000美元,那时候就将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样化的选择;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度假需求才会普遍产生。全国人均1000美元,北京已经超过3500美元,上海已达到4500美元,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越过休闲的临界点,逼近度假的门槛,其中有些地方已经超越了度假门槛。所以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度假需求已经产生。到2010年,芜湖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0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80元,度假需求即将产生。度假需求的产生就意味着产生了一类新的市场需求,必须提供一套新的产品。 我国1995年开始实行双休制,1999年国务院重新调整了假日结构,增加了两天的假期,迅速形成三个黄金周。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现在中国法定假日114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基本算是中上水平,当然欧洲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欧、北欧的一些国家,法定假日更多一些,比如有的国家已经明确一周35小时的工作制。我国五天工作制,它意味着人的三分之一的时间将在闲暇中度过。不言而喻,休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全面进步,影响人能否完整、全面、健康地发展自己。 目前庞大的休闲度假的市场需求已经形成,尤其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在近几年之内不仅可以预期,而且已经在实际经营中深刻地体验到它的持续性。一是已经产生了现实需求。二是总会有新的消费人群不断产生,一方面是年轻人不断成长,逐步具备了休闲度假的条件;另一方面是西部和中部地区的需求也在不断产生;第三个方面,农村的休闲度假需求会逐步产生。到一定时候,九亿农村人不但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这个市场就不可限量。有这样一个不断产生、不断更新、不断培育的消费人群,这个市场需求是无限的。 中国旅游发展25年,国内旅游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迄今20年,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加,旅游者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熟起来。 早期的旅游者是穷旅游,追求的只是多看,其他不讲究。除了照片,旅游者不知道自己到过些什么地方,每个地方风景如何,因为无暇欣赏,形成急匆匆、半军事化、拉练式的观光旅游。现在这种模式已经在逐步淘汰,旅游者经验越来越多,要求比较深入的体验,追求也越来越个性化,所以就从初期简单的观光旅游转向休闲度假,这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两年休闲度假旅游的市场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从“五一”开始兴起,暑期产生热潮,“十一”达到兴旺。这样的市场现象表明,沿海发达地区休闲度假需求已经普遍产生,这也是由于旅游者的成熟而逐步使消费需求升级。 休闲度假旅游业作为当今富有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各国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的行业。我国休闲旅游业在经历以观光为目的的初级发展阶段后,休闲度假式旅游及其它商业性旅游将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休闲度假产业真正进入“掘金时代”。 以上因素构成了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总体背景,它实际上预示着旅游发展的前景,这个前景是无限的,这个市场是无穷的。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每一个很小的百分点里都包含着一个巨大的绝对量,这个绝对量,就是我们的市场。中国是休闲度假发展的一个巨大潜力市场,旅游休闲度假资源体系在全国各区域形成一张大网,旅游风景区(景点)、休闲度假区、大型休闲娱乐度假地和度假酒店等应运而生,休闲度假、分时度假等模式也随之发展,旅行社营销网络、互联网站、传统旅游产业公司、营销销售代理等机构大量介入,极大促进了休闲度假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并有加速发展的趋势。 行业人士认为,中国发展休闲度假的时机已经成熟。随着我国元旦、春节、五一、十一、清明、中秋、重阳、双休日等假日大幅度延长,异国旅游休闲度假、城市及乡村休闲度假、风景旅游胜地度假、假期休闲度假、运动健康休闲度假、驾车休闲度假、家庭交友休闲度假等丰富多彩的休闲度假形式正在逐渐为中国百姓所接受。 2、休闲体育市场的发展。 休闲时间的增加,如何积极地引导人们文明、健康、科学的休闲度假,已成为中国社会现实急迫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有识之士十分关注的领域。 休闲体育的蓬勃兴起,将成为从国家体育过渡到国民体育的分水岭。人们解决了温饱、经济收入提高后,开始追求生活质量,体育锻炼也就自然地成为人们的需要。参与体育活动,既强身健体,又放松身心,还是结交朋友的一种方式。今后这个市场肯定会越来越大。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消费观念的转变,体育活动规模、消费和产值表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据广州市体育局提供的情况表明,仅天河体育中心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人数日均9700余人次,节假日达15.000人次,全年约500万人次,年收入近6.000万元。所属的25块室外篮球场仅2004年进场打球的人数就达81万人次?年收入400多万元。上海市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有43.7%的市民每月的体育消费(包括健身娱乐,购买体育服装等支出)达到了100元以上。群众一次花费50元到100元进行健身活动,已经可以接受。群众健身消费的形式逐步由单一的公共产品供给和单位、集体福利性消费向个人自主消费和家庭式消费转变;消费群体结构已由以年轻人、高薪阶层为主向各阶层、各年龄段人群广泛参与的方向发展;消费的方式由过去零星的、不定期的尝试性消费向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转变,"参加健身活动,为健康投资"的新型消费观正在兴起。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高度现代化,生产劳动的自动化和效率化,生活物质空前丰富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高科技的工作手段,把人们从单调、紧张、高强度肢体运动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工作效率成倍增长,工作时间不断缩短。人类社会的余暇时间在延长,在当今人类生活刻度尺上显得越来越宽阔。随着现代化家用电器的广泛使用,成品或半成品食物的普及,使人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大大减少,于是城市居民得到越来越充裕的时间恩惠。现代信息社会,劳动时间明显缩短且相对集中,人们对闲暇时间观念加强,闲暇时间正以每年0.8小时/周的增长率递增,目前我国城市16岁以上人口的闲暇时间已达1.916小时/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入逐年增长,社会服务系统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家庭规模逐渐缩小,核心家庭扩大,预计到下世纪初,我国城市人口人均闲暇时间可达30小时/周左右,制约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因素得到缓解。闲暇时间的增多和相对集中,为社会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社会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消费层次化倾向将日趋显著。消费是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而文化体育娱乐消费则是生活水平档次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国内已有学者以国际上通行的衡量消费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为依据,报道我国1999年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1.9%左右,文化体育娱乐消费滞后的现象将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人们在享受层次特别是发展层次方面的消费比重将大幅度提高,科学、健美、便捷、独特的消费格局将成为一种无法阻挡的消费新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价值及重要性愈加受到城市居民的重视,拥有健康的体魄已成为大家的最大愿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决定于我国社会的全方位发展和变化,是社会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成果使我国经济有了质的提升,买方市场的特征日益明显,我国城市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的转换和消费需求的扩张已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到2002年底,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00美元,已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的“城市居民5年生活质量变化调查”表明,进入21世纪后,中国城市居民最向往的生活巳从“经济富裕”转变为“身心幸福”,将更偏重“身体健康,心情舒畅”作为首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说明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开始从水平提高向质量追求的方向发展,对生活的满意度成为全面达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投入到体育的各种活动如健身、消费、旅游、欣赏、阅读中去,形成一股巨大的大众体育文化潮流。与此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的大众体育文化无庸置疑地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相对不发达,体育人口在全民中的比例与日本(63%,1995)、美国(56%,1995)、德国(61%,1995)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经济相对不发达是主要因素。但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大众体育的重视,颁布了《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使我国体育人口的增长速度较快,尤其是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提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体育价值观的转变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在今后几年我国城市体育人口将会大幅增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将大大推动我国21世纪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城市居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恩格尔系数逐步降低,更加追求需求性消费和精神享受,力求全面开拓人的体能和智能,对健康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深刻。过去那种认为“无病就是健康”观念已被“三维健康观”即“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美状态”所取代。由此,城市居民在一生中将持续不断的从事体育消费,而且体育消费的形式越来越具有多样性:以观赏各种体育比赛为主的“观赏型市场”,以健身、娱乐为主的“参与型市场”,以集观赏、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体育旅游市场”,以购买体育器材、服装为主的“实物型市场”将更加火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经济概念,不能单靠GDP体现,其中大众体育文化活动的内涵必须加以重视。当前我国城市居民休闲之风渐成气候,但多数是被动“休闲”,如闲逛、聊天、看电视等,这些休闲方式客观上导致了我国的社会人文环境与时代发展步伐不和谐的节奏。而体育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在发达国家已被广为接受,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7年在日内瓦召开以积极生活:“体育与健康”为主题的会议,并启动了“全球积极生活运动”,使体育成为一种可激发人们昂扬精神状态和积极上进的休闲方式,营造出生气勃勃的社会文化氛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课题。 休闲体育活动是现代大众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日本有关统计研究表明,在所有的休闲活动中与体育相关的达70%左右,充分说明了休闲体育已成为经济发达社会中休闲发生的主流。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口发展既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反映社会发展状况,又有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社会体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发展与人口息息相关。2000~2010年按9.0‰中线标准估算,人口将达到14.10亿。人口总量膨胀与经济水平间的制约关系,对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从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2000年左右已经初步进入老年型社会。1982~2000年为人口老龄化前期阶段;2000~2020年为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期间,老年人口将从1.27亿增加到2.29亿,年递增率为3.0%,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将从9.81%上升到15.53%。人口的老龄化一方面使社会经济负担加重,社会适龄劳动力比重下降;另一方面必然引起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对社会体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由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农村的落实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占全国人口60%左右的农村人口,其剩余劳动力将逐步向城镇转移,1982~1990年平均每年增加374.5万人,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及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小城镇及卫星城镇的增加以及城市人口自身增长等因素,预计2010年我国市镇人口将占总数的40~50%。市镇人增加无疑将影响社会体育的布局,对社会体育的组织形式、活动的时空特征、文化消费比例及场馆设施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则预示着居民消费结构也将发生变化。恩格尔系数反映人均食物消费量占总消费的比例,1991年为53.82%,2000年下降到48.0%,2010年可望下降到44.2%。文化娱乐费用的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1996年为0.30%,2000年上升到0.50%,2010年将达到0.80%。大量研究表明,当恩格尔系数达到65%时,开始出现娱乐消遣消费,当恩格尔系数达到50%以下时,此消费呈持续增长势头。也就是说,到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将有一定的收入余额用于自己感兴趣的其它生活领域中去,用以满足文化娱乐等需要的支出逐步提高,而作为文化娱乐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体育,其支出也必将有所增加。 城市居民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并发挥体育诸多功能,从事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以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满足人们与大自然的融合(自然、环保、生态、健身)和对大自然的挑战(积极、勇敢、愉悦、刺激)心理,从而达到回归大自然,增长知识,释放压力,寻求刺激,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城市居民的心理欲望和精神需求,使城市居民身心达到平衡。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体育在提高生活质量的进程中,显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以上可以说明绿色生态园是社会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市场前景乐观。 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4.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绿色”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突出绿色生态特色,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加大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力度,丰富旅游生活,从而产生社会、经济和-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芜湖 绿色 生态园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