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7版考研复习笔记.doc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7版考研复习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7版考研复习笔记.doc(1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现代医学科学中研究职业环境与职业从事者健康之间关系的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是职业从事者在起所从事的生产或生产过程中,有充分的安全和健康保障,并为不断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提供科学依据。l 主要任务:识别、评价、预防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从事者健康的影响。l 职业卫生: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关注群体,着眼预防)(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的科学)l 职业医学:研究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潜在健康危险的个体的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关注
2、个体,着眼临床)2、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统称。l 生产劳动条件:生产工艺过程、工作过程(劳动组织)、工作(生产)环境。(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噪声和振动、辐射等;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的不合理;劳动中精神过度紧张;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不良的体位;不合理工具设备等。(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夏季的太阳辐射、冬季的寒冷、高山高原环境等;工作场所设计不合理:厂房低矮、狭窄、布局不合
3、理;缺乏必要卫生技术设施:通风换气、照明、防尘、防毒、防噪、防振设备;缺乏或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l 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性疾患(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特征。个体特征年龄、性别遗传、营养健康、行为l 职业性病损的致病模式: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强度保护水平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工伤职业性疾患伤残与死亡 是否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就会导致职业性损害?即使职业环境符合各项国家标准,职业人群发病后依然可以诊断为“职业病”,鉴于国家标准的局限性是保护大多数人群等等。3、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
4、的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并影响劳动能力。l 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l 特点:病因明确,有特异性,可以预防性。存在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不同接触人群的发病特征不同,接触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集群性)。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多数无特效治疗方法。l 职业病清单:一个国家政府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确认并颁布的需要赔偿的职业病列表。制订职业病清单主要考虑的因素:职业病的严重程度、职业病的社会与经济影响、国家经济承受能力、国际上可供参考的惯例。我国的职业病清单有10类132种。l 诊断原则:综合分析,集体诊断。
5、(1)综合分析:职业史:前提;现场调查与评价:可能性;临床表现与检查:危害程度。(2)集体诊断:3名及以上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医师。l 处理原则:积极有效的治疗;调离作业环境;职业危害鉴定及落实待遇;上报: 急(24小时)、慢性(15天),急性中毒同时发生死亡3名,电话上报;职业炭疽1人以上时,电话上报。4、工作有关疾病:指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与工作有联系,但也见于非职业人群中。l 特点:职业因素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一;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从而促使潜在的病症显露或加重;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不属于法定职业病范围。l 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行为和身心疾病:焦虑、忧郁、
6、神经衰弱。非特异性呼吸道疾病:慢支炎、哮喘。其它疾病:高血压、消化性溃疡、腰背痛。5、职业特征:职业性有害因素导致的生理性代偿。如胼胝、皮肤色素增加等。6、工伤: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操作、设备、管理等原因和不可预测的偶然因素所造成工人身体伤害、残疾甚至死亡。7、职业性病损的三级预防:(1)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以无毒代有毒;改进生产工艺;制定容许接触水平;发现职业禁忌证;开展健康教育。(2)第二级预防:“三早”预防。早期检测损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处理。(3)第三级预防:对症及康复治疗。脱离接触;积极治疗;促进康复;防止并发症。8、职业卫生防制的主要内容:卫生监督、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培训
7、与宣传教育、职业卫生服务。9、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展望:l 我国职业危害的特点: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多:新老并存。职业危害因素分布广:城乡,各类企业。病人总量很大、发病率较高。经济损失大、危害面扩大。l 危害转移:国外向国内转移;城市工业区向农村转移;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l 过劳死: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因正常工作、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高危人群:不注重健康保健;有事业心的“工作狂”;有过早死亡家族史;超时间的工作者,作息时间不规则的人;长时间睡眠不足的人;自我期望高,并且容易紧张的人;几乎没有
8、休闲活动与嗜好的人。l 全球战略-10个优先目标:强化工作场所的健康政策;发展健康的工作环境;开展工场场所的健康促进;加强职业卫生服务;建立职业卫生的支持服务;建立基于科学危险评估的职业卫生标准;开发职业卫生的人力资源;建立有效的信息支持系统;加强科学研究;发展职业卫生与其它服务的合作。第二章 职业活动的心理和生理1、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l 肌肉活动的能量代谢:肌肉活动的能量,首先由肌细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迅速分解提供,并由磷酸肌酸(CP)及时分解补充,称ATP-CP系列。肌肉活动能量代谢系统的一般特性ATP-CP系列乳酸系列需氧系列氧无氧无氧需氧速度非常迅速迅速较慢能源CP,贮量有限
9、糖原,产生的乳酸有致疲劳性糖原,脂肪及蛋白质,不产生致疲劳性副产物产生ATP很少有限几乎不受限制劳动类型任何劳动,包括短暂的极重劳动短期重及很重的劳动长期轻及中等劳动l 作业时氧消耗的动态:劳动1分钟所需要的氧量叫氧需。血液在1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也叫氧上限。氧需和实际供氧不足的量叫氧债。作业开始23分钟内,机体所需的能量是在缺氧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借”了氧债;其后,摄氧量可以满足氧需,即进入稳定状态;作业停止后一段时间内,机体需要继续消耗氧以偿还氧债。偿还的氧债一般比所借的氧债要高。l 劳动强度的分级:中等强度作业:作业时氧需不超过氧上限。大强度作业:指氧需超过了氧上限。极
10、大强度作业:完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作业,此时氧债几乎等于氧需。2、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神经系统:当长期在同一劳动环境中从事某一作业活动时,通过复合条件反射逐渐形成该项作业的动力定型,使从事该作业时各器官系统相互配合得更为协调、反应更加迅速、能耗减少,作业更轻松自如。心血管系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或(持续进行紧张活动时收缩压或舒张压,产生疲劳)、肾和内脏器官血液供应增加。呼吸系统:呼吸次数。排泄系统:尿量,尿液乳酸。体温:略有,但不超过平静时1。(决定最大摄氧量的主要因素是心血管系统的功能)3、作业的类型及其特点:l 静力作业:又叫静态作业,主要依靠肌肉等长性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
11、关节保持不动所进行的作业。特点:能量消耗水平不高,肌肉的氧需通常不超过1L/min,但却很容易疲劳。在作业停止后数分钟内,氧消耗反而先升高后再逐渐下降到原水平。l 动力或动态作业:是在保持肌张力不变-等张性收缩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使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特点: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血液灌流充分,不容易疲劳。4、劳动负荷评价:评价劳动负荷一般包括负荷和应激两个方面指标。劳动负荷评价可从负荷强度和负荷持续时间两个方面来考虑。l 客观方法:劳动能量代谢率:适合评价全身性的动态体力劳动。心率:反映动态体力劳动时机体的应激程度。肌电:是直接测定疲劳的一个指标,适合于测量反映静态作业以及动态作业
12、的劳动程度。中心温度:常用做高温作业时机体热应激的指标。l 客观方法:量表和观察法。5、劳动过程中作业能力的动态变化:一般工作开始时,工作效率较低。其后,工作效率不断上升,约持续12小时,称工作入门期。当工作能力达到最高水平时,即进入稳定期,维持1小时左右。随后进入疲劳期,出现疲劳感。午餐后,又重复午前三阶段。但一、二阶段较短,第三阶段则出现得较早。有时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工作效率一度增高,这与情绪激发有关,称终末激发,但不能持久。作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改善措施: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个体因素;劳动环境因素;工作条件和性质;疲劳与休息;锻炼和练习。6、职业紧张:也称工作紧张,是指在某种职业条件
13、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之间的失衡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压力。通常可以分为急性紧张反应、创伤后紧张反应和慢性紧张反应。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物理性有害因素:不良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压、气流、热辐射;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射频、紫外、红外;电离辐射:X、。l 物理性有害因素的特点:多在自然界中存在,激光除外;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决定危害是否存在和危害程度;一般有明确的来源;强度分布的不均一性;性质不同的同一物理因素,危害不同;物理因素的危害程度与物理参数不呈线性关系,存在“适宜水平”。l 物理因素的防治策略:治疗:没有残留,重在针对病变;控制:不是消除因素,而是控制在“适宜水平”。2、不良
14、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构成了工作场所的微小气候。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微小气候高温作业和低温作业,气压高压作业和低压作业l 高温作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为参照,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2及以上的作业。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23W/M3的车间称为热车间或高温车间。(1)高温生产环境中气象条件特点:气温:受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工作热源和人体散热等有关;气湿:低气湿:相对湿度80%。气流:与环境风力、热对流、送/排风等有关;热辐射:正辐射: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体温,受热;负辐射: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体温,散热。(2)高温作业的3种基本类型: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干
15、热型):冶炼、铸造、热处理,工业炉窑,锅炉。特点:高温、热辐射同时存在;热源及二次辐射源作用于深部组织;机体不能经辐射、对流散热、靠汗液蒸发散热。高温、高湿作业(湿热型):印染、缫丝、造纸、皮革、潮湿矿井。特点:室温30、相对湿度在85%90%;机体大量出汗、蒸发散热率低。夏天露天作业:建筑、搬运、农业生产。特点:高温、太阳热辐射强,二次辐射。(3)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体温调节:在机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可以热平衡公式表示:S = M E R C1 C2,S热蓄积,M代谢产热,E蒸发散热,R辐射获/散热,C1对流获/散热,C2传导获/散热。三种散热方式:蒸发散热、辐射散热、对流或传导
16、散热。皮肤是散热的主要部位,蒸发散热是最重要而有效的散热方式。体温调节:气温皮温,辐射、对流散热受阻,蒸发散热为主;散热受热,热平衡破坏,体温升高。皮温升高是体温调节障碍的主要标志,生理应激体温上限值:中心体温38。高温作业的3种基本类型体温调节:高温、强热辐射作业:S = M E + R +C1 +C2,蒸发散热为主,汗液丢失,水盐丢失热痉挛,循环血量热衰竭;高温、高湿作业:S = M E R +C1 +C2,蒸发散热,体温神经系统症状热射病;夏天露天作业:太阳热辐射引起皮温日射病。 水盐代谢:一个工作日出汗量的生理限值:6L。出汗水盐丢失失钠血浆渗透压组织细胞水代谢紊乱工作能力、水盐代谢障
17、碍、热痉挛。循环系统:心脏负荷,热衰竭。消化系统:消化不良,食欲,胃肠疾病。神经系统: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下降,反应变慢,注意力不集中,工伤事故。泌尿系统:肾脏负荷增加,肾功能不全。热适应:是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生理学意义在于热适应能力和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增强。(4)中暑(heat stroke):是高温环境下机体因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主要致病因素:气温高、热辐射强、气湿大、气流小、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等。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中暑分类作业环境临床特点热射病热射病高温高湿、强热辐射;体内蓄热,
18、体温调节紊乱汗闭,体温,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日射病夏季露天作业;颅内受热导致脑膜和脑组织充血有汗,头(颅)温,昏迷、恶心、呕吐热痉挛高温、强热辐射;水盐代谢紊乱大量出汗,体温不高,无昏迷,肌肉痉挛热衰竭高温、强热辐射;心血管功能失代偿冷汗,体温,昏迷、晕厥诊断: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出其他类似的疾病,可诊断职业性中暑。出现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之一种及以上者可诊断重症中暑。急救与治疗原则:恢复热平衡和水盐平衡、防止休克。脱离高温环境;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调节水盐代谢;防止休克。高温作业卫生标准:WBGT指数法(湿球黑球温度指数法):采用了自然湿球温
19、度(tnw)、黑球温度(tg)和干球温度(ta)三种参数,室内作业:WBGT0.7tnw0.3tg,室外作业:WBGT0.7tnw0.2tg0.1ta。防暑降温措施:技术措施:合理设计工艺流程、隔热、通风。保健措施: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个人防护、加强医疗预防工作。组织措施:劳动和休息制度,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l 低温作业: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低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1)体温调节:寒冷体温调节中枢产热散热体温稳定。(2)中枢神经系统:由于代谢降低神经兴奋与传导能力减弱,运动失调、手脚不灵,反应减慢,发音困难。(3)心血管系统:体温降低导致心脏传导系统障碍,进展
20、性心心动过缓,心收缩不全,心电图显示传导异常。(4)体温过低:中心体温35,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如意识模糊、心室纤颤、肌肉强直等。防寒保暖措施:在工作场所设立取暖保暖设施;加强健康教育:禁止过劳、禁止饮酒;注意个人防护;增强耐寒体质:锻炼、营养;急救:复温是基本手段;水温(40)或体温;勿用火烘烤、忌用雪擦。l 高气压作业:海平面的大气压力通常为1个大气压。潜水员每下降10.3m,压力增加1个大气压,增加部分称为附加压,附加压+水面大气压=绝对压。高气压对机体的影响:健康人能耐受34个大气压。对耳的影响:鼓膜内陷。低于7个大气压时:高PO2效应,循环兴奋性。高于7个大气压时:氮的麻醉作用,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 卫生 医学 考研 复习 笔记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