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修1.doc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修1.doc(6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濉溪县城市防洪排涝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淮北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 二○一二年三月 63 批 准 王启见 核 定 伯 强 审 查 张志伟 编 写 曹亮、刘晓娟 校 核 袁红彬 “未加盖院勘察设计文件图纸专用章者对外无效” 目 录 前言 1 1概况 2 1.1自然概况 2 1.1.1地理位置和面积 2 1.1.2地形与地质 2 1.1.3河流水系 2 1.1.4气象 3 1. 2社会经济概括 4 1.3城市总体规划 5 2防洪现状和存在问题 6 2.1洪涝灾害 6 2.2防洪、治涝工程现状 7 2.2.1防洪工程现状 7 2.2.2治涝工程现状 9 2.3防洪、治涝工程存在问题 9 2.3.1防洪工程 9 2.3.2治涝工程 10 3规划目标与原则 11 3.1规划依据 11 3.2指导思想与原则 11 3.3防洪减灾目标 12 3.4规划任务 12 3.4.1规划范围 12 3.4.2防洪、排涝标准 12 3.4.3规划任务 12 3.4.4规划水平年 13 4防洪、排涝水文计算 14 4.1、萧濉新河 14 4.1.1概述 14 4.1.2 水文基本资料 14 4.1.3 设计洪水 15 4.1.4 设计洪水位推算 23 4.2王引河 25 4.2.1概述 25 4.2.2设计洪水 25 4.2.3设计洪水位推算 27 4.3排涝水文 28 4.5.1城市建成区、近期规划建设区水文计算 29 4.5.2城市郊区(农业区)水文计算 29 5防洪工程设施规划 31 5.1防洪规划方案 31 5.1.1洪灾成因 31 5.1.2防洪对策及措施 32 5.1.3防洪规划方案的拟定 33 5.1.4超标准洪水对策和措施 33 5.2防洪工程设施 33 5.2.1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 33 5.2.2河道堤防工程 34 5.2.3建筑物工程 35 5.3清障规划 36 5.3.1清障原则 36 5.3.2清障规划 36 6城市治涝工程设施规划 37 6.1规划的依据、原则和任务 37 6.1.1规划依据 37 6.1.2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37 6.1.3治涝范围和任务 37 6.2治涝规划方案 38 6.2.1治涝对策与措施 38 6.2.2治涝排水分区 38 6.2.3排水控制 39 6.3排污方案 40 6.4工程设计 40 6.4.1排水沟设计 40 6.4.2排涝站设计 42 6.4.3排污设计 43 6.5工程量与工程投资 43 6.5.1工程量 43 6.5.2投资估算方法和编制依据 43 6.5.3投资估算 44 6.6分期实施意见 45 6.6.1原则 45 6.6.2实施措施 45 6.6.3分期实施意见 45 7非工程措施规划 46 7.1 防洪、治涝指挥系统 46 7.1.1现状及存在问题 46 7.1.2系统规划 46 7.1.3建立洪水预报报警系统 47 7.2防洪预案 48 7.2.1防洪预案编制原则 48 7.2.2洪水量级划分和防御对策 48 7.2.3保障措施 48 7.3其它非工程措施规划 49 8环境影响评价 50 8.1评价依据和范围 50 8.2规划环境目标 50 8.3规划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51 8.3.1规划方案主要工程措施 51 8.3.2环境影响预估 51 8.4减免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52 8.5城市防洪工程综合利用方案设想 52 8.5.1亲水工程设计方案 52 8.5.2沿河建筑改造方案 52 8.6评价结论 53 9投资估算 54 9.1投资估算扩大指标 54 9.2防洪工程投资估算 54 9.2.1河道工程投资 54 9.2.2建筑物工程投资 55 9.2.3清障工程 56 9.3城区治涝工程 56 9.4水文预报预警系统 56 9.5工程总投资 56 9.6资金筹措 57 10经济评价 58 10.1评价依据 58 10.2工程费用 58 10.3工程效益 59 10.3.1防洪效益 59 10.3.2社会和环境效益 59 10.4国民经济评价 59 11.5结论 60 11工程实施意见和建议 61 11.1工程实施意见 61 11.2问题和建议 61 前言 濉溪县地处安徽省北部,位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属淮河流域。是淮北市唯一市辖县,全县辖11个乡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981km2,人口110万。濉溪县地处广阔平原区,总体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地面高程在21~34m之间。 濉溪县是国家和安徽省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也是省重要的粮、棉、禽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濉溪县域河道众多,且处在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地带,防洪排涝任务较为繁重,现状防洪工程存在着防洪体系不完善、河道淤积严重、沟口不封闭以及管理不善等问题,洪涝灾害时有发生。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防洪排涝工程抗灾能力薄弱的问题日趋严重。频繁的洪涝灾害,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本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尽快提高濉溪县防洪、排涝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免洪涝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水利基础条件和防洪保障,已成为水利建设中最为紧迫的任务。为此,我院受濉溪县水务局的委托,编制完成本可研报告。 1概况 1.1自然概况 1.1.1地理位置和面积 濉溪县地处安徽省北部,位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属淮河流域。东邻宿州市,南连蒙城县、怀远县,西接涡阳县和河南省永城市,北依淮北市和萧县,是淮北市唯一的市辖县。地跨东经116°23′~117°02′、北纬33°17~34°01′。接近陇海-兰新经济带中轴线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县城位于濉溪县域北部,距省城合肥直线距离约为250km。 境内地势平坦,地形以平原为主。自县境南端陈集乡小王庄至北端钟楼乡陈庄长为95km,东起双堆集镇东圩村西至岳集乡吴庄宽为42km,总面积1981km2。 2011年底濉溪县辖11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6个行政村,1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0万人。 1.1.2地形与地质 濉溪县属淮北平原的一部分,位于淮北平原的中部,华北平原南缘。县境内东北部分布着淮阴山脉的东延部分,呈丘陵状,由于长期遭受风化,山坡大多平缓。平原区的河间地带,地面较平坦,自西北微向东南倾斜,坡降万分之一左右,海拔34~21m,平原区的河流均顺坡平行贯穿全县,属淮河水系。 濉溪县域大地构造属中淮地台鲁西隆起区南极,区域范围内除寒武系、奥陶系有部分裸露外,其余均为第四系覆盖,主要构造形迹有蒋河至五沟向斜系,萧县至童亭背斜系,闸河至南坪向斜系,皇藏峪复背斜,符离集断层5个。 濉溪县属地震相对稳定区,地震烈度为6度。历史上未发生过大地震。 1.1.3河流水系 濉溪县境内共有11条河流,统属淮河水系,多系自然坡降平行贯穿,顺其流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承担境外来水的行洪河道有萧濉新河、王引河、南沱河、包浍河、北淝河5条,经变迁起源于本县的有老濉河、新北沱河、澥河、巴河4条,分为萧濉新河、南沱河、包浍河、澥河、北淝河5个水系。 萧濉新河源出砀山黄河故道,南流经萧县、相山区、濉溪县、烈山区、埇桥区、灵璧县、泗县,至江苏泗洪县入洪泽湖,总长290km,汇水面积2518km2,县境内长33.5km,汇水面积1329km2。 南沱河属新汴河水系,为淮河支流,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市刘口集。流经商丘、虞城、夏邑、永城、濉溪,至埇桥区的戚岭子与新汴河相接,后经灵璧、泗县、泗洪后入洪泽湖。县境内长46.2km,汇水面积517km。县境内建有徐楼闸、四铺闸2座节制闸,四铺闸以上汇水面积3936km2。 王引河是南沱河的支流,原名溪河,发源砀山县中许庄,流经夏邑、永城、砀山、萧县、濉溪于四铺闸上汇入南沱河,全长80km,总汇水面积1192.9km2,县境内长43 km,汇水面积128km2。 包浍河为天然河道,属怀洪新河水系。浍河源于河南省夏邑县蔡油坊,流经夏邑县、永城市、濉溪县、埇桥区、固镇县5市县,县境段长64km;包河县境段长7.9km。包浍河汇入大沟61条段,汇水面积1201km2。 澥河属怀洪新河水系,发源于濉溪县五沟镇徐集村,经宿州市埇桥区、怀远县,至固镇县澥河洼汇入怀洪新河,总长80km,汇水面积726.9km2。县内长39.3km,汇入大沟15条,汇水面积321km2。 北淝河是怀洪新河支流。起源于涡阳县青阳河刘井附近,流经涡阳、蒙城、濉溪、怀远4县。在怀远的四方湖汇入怀洪新河,总长111.1km,汇水面积1470km2。我县境内段长6km,并与蒙城、怀远共界,沿河有6条大沟汇入,汇水面积为133.5km2。 老濉河起源于淮北市渠沟镇阎王闸,至黄桥村入萧濉新河,全长10.6km,流域面积53.9 km2。 1.1.4气象 濉溪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秋爽,夏炎冬寒,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降水量的年际、年内变化较大,雨量集中而且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860mm,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约占全年的60%;年降水量最多的1963年为1352.3mm,降水量最小的1999年为558.8mm,相差2.4倍。最大日降水量249mm(1957年7月14日),年平均降雨天数92天。濉溪县暴雨日数不多,平均只有3天,出现暴雨的时间一般为6~9月。 县域年平均气温14.4℃,1月份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气温-0.1℃,7月份为全年最热月,平均气温27.5℃;极端最高气温41.1℃(1992年6月11日),极端最低气温-21.3℃(1969年2月5日)。历年平均日最低气温<0℃的天数为83d;历年平均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为16d。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294h,日照的月份分布以6月份日照时数为最多,2月份最少;5~9月份作物生长旺盛期日照时数为1100h,占年总日照时数的48%。县境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常年平均风速3.0m/s;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为19m/s,相当于8级风力。 1. 2社会经济概括 建县以来,濉溪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濉溪县交通便捷,连接京沪、陇海、京九铁路的符夹线、青阜线以及煤炭运输专用线纵横交错;5条国道以及合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其它有乡村公路形成交通网,交通的繁荣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县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13种,其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煤的保有储量60亿吨;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铜、钴、金、银等;非金属矿产主要有耐火粘土、水泥粘土和水泥石灰岩等。资源分布上点多面广,其中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县域的韩村至双堆一带;金属矿产多集中在县域的徐楼和前常诸片。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濉溪县近几年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生产蔬菜、水果、水产为主,调整粮经种植比例,压缩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主要作物为小麦、黄豆、玉米、棉花、花生等。2011年粮食产量87.6万吨,农业总产值48.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201元。 1.3城市总体规划 按照《濉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城市发展定位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煤化工基地;徐淮经济区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适宜居住、工业发达的皖北现代新城。 规划用地范围:北至刘桥专用线,东至相阳路和老濉河,西至刘桥东部,南至徐楼北部,总规划用地面积为63.37平方公里。 濉溪县城城镇人口规模预测近期2011年为22万人左右,远期2020年为33.5万人左右。 城市发展方向:综合城区近远期发展的可能,考虑自然地形、交通条件、塌陷区等因素,确定近期跨过新濉河向西发展,远期向南发展。 总体布局以组团式的结构形态构筑空间格局。 分为五组团:旧城组团、铁东组团、乾隆湖组团、河西新区组团、西南产业组团 旧城组团:铁路以西,新濉河以东,浍河路以北。该组团是濉溪县的商业文化、娱乐、休闲中心,是濉溪县的核心地带。 铁东组团:老濉河以西,铁路以东。该组团是濉溪县的老城区,紧邻淮北市区。通过老城环境综合整治,加强东西联系,改善配套设施,开发房地产,建设高尚住宅区。老城商业结合石板老街的改造,整合零星的沿街商铺,激活老城商业资源。 乾隆湖组团:新濉河以东,老濉河以西,浍河路-南环城路以南。该组团利用乾隆湖良好的景观条件,结合东部烈山南湖公园,作为濉溪的生态旅游中心。周边配置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并适当布置居住用地。 河西新区组团:新濉河以西至王引河,玉兰大道以北至刘桥专用线范围内。该组团为规划中的新区,规划中的行政中心位于其间,组团内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居住用地条件良好。 西南产业组团:新濉河以西,玉兰大道以南。该组团现状已引入部分工业企业,规划作为产业发展园区,工业集中布置在该组团内。 2防洪现状和存在问题 2.1洪涝灾害 濉溪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降雨量的年际、年内变化较大,雨量集中且分布不均。一年中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约占全年的60%。夏季若遇持续的强降水过程,大量径流汇入河道,造成河道水位迅速上涨,客水难以排泄,极易形成洪涝灾害。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建国后的55年中,濉溪县发生洪涝灾害的年份就有20年,主要成灾年份有1950、1954、1963、1965、1982、1991、1996、1998、2003年,尤其是1963、1982和1998年洪涝灾害最为严重。频繁的洪涝灾害不仅给濉溪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在社会稳定和交通、通讯等方面也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威胁。 1963年降雨量濉溪站1441毫米,黄桥站1548毫米,比多年平均降雨量大65%以上,汛期从5月19日开始至8月底100余天,下雨日近半,其中最大一次暴雨是5月28日至29日晨,17h全县平均降雨量大200毫米以上。暴雨造成河水猛涨,萧濉新河左堤孙庙两次决口,濉溪县城至五里郢一带平地积水1米多。全县受灾人口53.6万人,受灾面积178.1万亩,房屋倒塌约9000间。 1982年是突发性大洪水年。7月8日以前普遍干旱,第一次降雨从7月8日起到14日止,第二次降雨从7月21日至24日,两次降雨约400毫米。由于降雨集中,各河道水位暴涨。全县受淹面积32.65万亩,受灾人口26.5万人,倒塌房屋约3800间。 1991年5月23日至8月4日,全县屡降大雨,平均降雨636.2毫米,为历年同期的132%。濉河、沱河、王引河、浍河、北淝河等主要行洪河道先后多次出现洪峰。北淝河出现5次洪峰,7月8日水位达22.4米;浍河8月4日临涣水位26.3米,南坪闸闸上水位22.3米,出现了近10年来的最高水位。全县受灾人口3500多人,倒塌房屋700余间,受灾午季作物130万亩,浍河以南地区80%以上的农田受渍,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1997年7月17,全县普降大暴雨,各乡镇降雨均在200毫米以上。由于雨势凶猛,雨量集中,上游客水下泄,下游河水顶托,全县普遍遭受洪涝灾害。不少农田积水,内涝严重;部分工厂进水,被迫停产。县城道路积水没膝,一度造成交通中断,民房进水。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45万亩,房屋倒塌480间、毁坏桥梁62座、高压线路4000米,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 1998年8月13日至15日我县普降大到暴雨,全县受灾面积110万亩,进水村庄347个,倒塌房屋2332间,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 2003年我县降雨量达1100毫米,其中7、8、9、10四个月降雨量为900毫米,占全年雨量的90%。并连续降雨天数较多,四个月有56天。全县受灾面积109万亩,受灾人口61万人,82个村庄进水,倒塌房屋283间,造成工、农业损失2亿元。 2.2防洪、治涝工程现状 2.2.1防洪工程现状 城区主要行洪河道有萧濉新河、王引河。 (1)堤防工程 目前,濉溪县还未形成完整的防洪体系,主要依靠河道堤防防御洪水。萧濉新河、王引河经逐年治理,两岸均有低标准堤防。 萧濉新河1970年最后一次治理时,堤防按照堤顶高程20年一遇洪水位加超高1.5m,堤顶宽6m,边坡1:3设计。经过多年的运行,现堤防堤顶高程相差不多,堤身断面部分未达要求,还存在少数险工险段。其中五里郢至陈路口段左堤堤顶较宽,约为10~20m,现铺有混凝土路面,已成为城市交通干道。 王引河于1975年春至1976年冬,按5年一遇除涝标准疏浚河道,按20年一遇洪水位超高1.5m筑防洪堤,堤顶宽6~10m,边坡1:3。经过多年的运行,现堤防堤顶高程相差不多,堤身断面部分未达要求,还存在少数险工险段。 濉溪县各河段堤防具体情况见表2.2-1。 表2.2-1 濉溪县城区河道堤防基本情况表 河道名称 堤段名称 结构 型式 长度 (km) 顶高 (m) 顶宽 ( m) 萧濉新河 渠沟涵~五里郢左堤 土堤 5 35.8-34.3 5~25 渠沟涵~五里郢右堤 土堤 5 35.8~34.0 10~15 五里郢~陈路口左堤 土堤 12 34.3~33.3 10~20 五里郢~陈路口右堤 土堤 12 34.3~33.3 8~10 陈路口~闸河口 土堤 16 33.3~31.6 8~10 王引河 县界-引河口 土堤 43 34.7~31.5 6~10 (2)涵闸 萧濉新河上建有淮纺、黄桥2座节制闸;王引河上建有仲大庄闸、四铺闸。 濉溪县现有节制闸具体情况见表2.2-2。 表2.2-2 濉溪县城区现有节制闸基本情况表 河道 名称 节制闸名称 设计流量(m3/s) 规模 闸底高程(m) 建成年份 孔数(孔) 孔宽(m) 孔高(m) 萧濉 新河 淮纺闸 2002 黄桥闸 360 6 10 7.42 25.8 1972 王引河 仲大庄闸 435 14 5 7.5 25.5 1978 四铺闸 450 8 12 5.1 24.4 2004 除上述拦河节制闸外,现状堤防上还分布一些穿堤涵闸,萧濉新河上主要有渠沟涵、五里郢涵、陈路口涵等;王引河上主要有高溪涵、刘桥涵、秦桥涵等。现有城区穿堤涵闸基本情况见表2.2-3。 表2.2-3 濉溪县堤防现有穿堤涵闸情况表 河名 涵闸名称 岸别 底高(m) 规模 结构 兴建年月 孔数 孔宽(m) 孔高(m) 萧 濉 新 河 老濉河涵 左 28.5 1 2 3 石拱 渠沟涵 左 28.3 1 2 2 石拱 1985 五里郢涵 右 26.5 1 2.5 3 石拱 濉临沟涵 右 26.5 1 2 3 石拱 黄桥排涝涵 左 26.0 1 2 3 石拱 陈路口涵 左 24.7 2 2.2 3.2 石拱 1957 古饶涵 右 23.6 1 2.5 3 石拱 王引河 张庄涵 左 24.3 1 2.5 4.5 石拱 高溪涵 左 28.3 1 2.5 4.5 石拱 荣庄涵 左 27.6 3 4.3 3.5 石拱 朱寨涵 左 27.0 1 2.5 3 石拱 吴窑涵 左 26.9 1 1.3 2.7 石拱 刘桥涵 右 26.8 1 3 4 石拱 小街子涵 左 26.5 1 3 4 石拱 梁花园涵 左 27.6 2 3 3.5 石拱 帝子庙涵 左 27.4 1 2 2.6 石拱 马楼涵 左 34.1 1 2.5 3 石拱 侯沟涵 左 26.7 1 2.5 3.2 石拱 吉山涵 左 23.9 1 2.5 3 石拱 蔡山涵 左 27.5 1 1.5 2.7 石拱 中心沟涵 左 27.5 1 2 3 石拱 2.2.2治涝工程现状 濉溪县城符夹铁路以东的城区治涝,通过城区黄桥沟、余庄沟汇入老濉河;铁路以西城区治涝经过城西沟及北部淮海路西侧的余庄沟分别排入萧濉新河和老濉河。 濉城排水区排水现为雨污合流制。城区降雨不能自排时,由五里郢、黄桥排涝站开机抽排以缓解城区水患。 2.3防洪、治涝工程存在问题 2.3.1防洪工程 (1)防洪标准低,尚未达到要求标准 濉溪县的行洪河道的防洪标准多在10-20年一遇左右,未达到本次规划的城区防洪标准100年一遇的防洪要求。 (2)工程设施不完善,未形成完整的防洪体系 濉溪县现有防洪设施均为土堤,且堤身单薄,堤外无护堤地,穿堤建筑物大多老化失修,成为隐患。防洪堤内缺乏防汛道路,不利于汛期防汛抢险。 (3)河道淤积,阻水障碍多 濉溪县现有河道没有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规定进行管理,群众在滩地、堤坡上随意耕种现象比较普遍,造成河道淤积严重,一般河道淤积深度0.5~1.0m。还有些单位在河道内建房设障,影响河道过流能力。此外,部分桥梁、泵站等建筑物以及芦苇及其它水生植物也存在着严重阻水的问题。 2.3.2治涝工程 (1)城区排涝体制不健全,远未形成完整的排涝体系 濉溪县现有的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污水直接排入受纳水体,对环境的危害大。濉城现有的地表水已受到严重的污染,不仅严重损害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而且也影响了城区的景观。 (2)现有排水管道未经统一规划,设计不尽合理 濉城现有的排水管道的铺设没有在系统的规划指导下进行,管道铺设的随意性大,没有明确排水关系,管道可以汇集的雨水范围与其排水功能不相适应,排水走向不尽合理。 (3)排水能力不足,标准较低 随着濉溪县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地面覆盖情况的变化,城区排水能力呈下降趋势,原有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严重不足,常常需架设临时泵站抢排城区积水。现有城区排水干沟标准大多仅满足5年一遇排水要求。 3规划目标与原则 3.1规划依据 a)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b)规程、规范 1、《防洪标准》(GB50201—94); 2、《防洪规划任务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8年10月); 3、《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SLJ-81); 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5、《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00); 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1-2000); 7、《安徽省淮北地区除涝水文计算办法》; 8、《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濉溪部分); 9、《濉溪县城近期建设规划》; 10、《濉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3.2指导思想与原则 1、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有关法规为依据,面向二十一世纪,贯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把防洪减灾与资源利用、国土开发与整治、生态系统建设结合起来,为濉溪县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条件。 2、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除害与兴利的关系。 3、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建立以防洪保护区为中心、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防洪体系,优先安排事关我县防洪减灾的重点工程。 3.3防洪减灾目标 濉溪县城市防洪规划的总目标是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综合防洪保障体系,通过防洪体系的建设,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防洪标准达10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20年一遇标准。超标准洪水有出路,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3.4规划任务 3.4.1规划范围 本次防洪规划范围定基本按照《濉溪县总体规划》中城市范围确定。即北至刘桥矿铁路专用线,南至徐楼北,东至老濉河,西至王引河和杨楼沟,至2020年规划建成区面积为63.37km2。 3.4.2防洪、排涝标准 1)防洪标准 防洪标准与保护区内工农业生产发展要求及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有关,其防洪标准必须以国家颁布的有关规范、标准为依据,并考虑经济、政治、社会、环境以及洪水泛滥可能造成的严重程度来确定,同时要与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标准相适应。 濉城是濉溪县的行政中心,承担着保证全县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领导和行政管理职能,也是县域范围内的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综合考虑濉溪县防洪现状、经济社会财力并考虑淮北市防洪标准等因素,其防洪标准濉城确定为100年一遇。 2)排涝标准 城市排涝标准应与城市经济政治地位相协调,城市排涝标准应根据市场的具体条件进行确定。对于城市的排涝标准,一般情况下是以20小时降雨24小时排干。考虑到濉溪城区建设发展,本次排涝遵循以上原则,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 3.4.3规划任务 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调查和广泛收集有关水利工程现状、自然、社会、环境等方面资料,结合多年来防洪建设的经验教训,分析防洪工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水文水利计算,合理选择规划方案,并对工程进行环境评价,使城市的防洪能力达到设计标准。 3.4.4规划水平年 1、基准年2011年; 2、规划水平年2020年。 4防洪、排涝水文计算 4.1、萧濉新河 4.1.1概述 萧濉新河(干流)基本为原濉河的上游河道,沿城区西南部绕城而过,经濉河引河注入新汴河,自瓦子口至新汴河,长62.1km,流域面积2626km2。龙岱河、闸河位于城区东南部,依次在陈路口和王闸口汇入萧濉新河,流域面积分别为415km2和466km2。 萧濉新河(干流)洪水位受新汴河洪水的顶托影响,而闸河、龙岱河的洪水位又受萧濉新河(干流)洪水的顶托影响。本规划采用《安徽省淮北地区除涝水文计算办法》计算萧濉新河(干流)设计洪水。 4.1.2 水文基本资料 萧濉新河流域现有符离集闸、杨楼和夹山套三处水文站。其中符离集闸水文站位于萧濉新河下游干流上,设于1973年,控制来水面积2381km2,为省级站;杨楼水文站位于萧濉新河上游支流利民沟上,设于1966年,控制来水面积152km2,为一般站;夹山套水文站位于闸河支流山河沟上,设于1958年(1975年前缺测年份较多),控制来水面积仅5.5 km2,为一般站。各站主要观测降雨、水位和流量,有少部分的泥沙资料。 萧濉新河干流上游贾窝闸处于1959年设站观测降雨、水位和流量,后水位和流量停测(仅有几年观测资料),仅进行降雨观测。水文测站基本情况统计见表4.1-1,测站分布见图4.1-1。 表4.1-1 水文测站基本情况统计表 序号 站名 河名 站类 控制面积(km2) 设站日期 1 符离集闸 萧濉新河 省级 2381 1973.1 2 杨楼 利民沟 一般 152 1966.5 萧濉新河流域现有雨量站17个,除胡寨、郑集、邵庄、孟楼、欧套5个雨量站为1990年以后设立外,其余为1980年以前设立,其中黄口、张庄寨、永堌、贾窝闸设立于1950年代。各站皆有部分年份缺测,1973年以后的观测资料较为完整。 流域内尚有萧县和濉溪2个气象站,具较长系列降雨观测资料,其中萧县站设立于1931年,濉溪站设立于1950年,资料较为完整。 主要降雨测站基本情况见表4.1-2,测站分布见图4.1-2。 表4.1-2 主要降雨测站基本情况统计表 序号 河名 站名 地理位置 设立 日期 备注 东经 北纬 1 利民沟 唐寨 116。35, 34。27, 1966.8 1968~1972年缺测 2 利民沟 新庄寨 116。44, 34。26, 1966.8 1968~1972年缺测 3 利民沟 穆集 116。56, 34。16, 1979.6 4 大沙河 黄口 116。40, 34。21, 1956.4 1957~1958、1961~1962、1969~1971年缺测 5 大沙河 赵庄 116。44, 34。12, 1967.5 1968~1972年缺测 6 洪河 大屯 116。36, 34。14, 1979.6 7 洪河 张庄寨 116。34, 34。10, 1954.6 1968~1971年缺测 8 闸河 孤山 117。05, 34。08, 1973.4 支流倒流河 9 闸河 永堌 116。58, 34。03, 1955.6 1958~1972年缺测 10 闸河 小时村 116。56, 33。58, 1966.5 1969~1972年缺测 11 闸河 马桥 116。53, 33。50, 1979.6 12 萧濉新河 贾窝闸 116。47, 34。03, 1959.5 1963~1972年缺测 13 龙河 萧县 116。58, 34。12, 1931.7 气象站 14 濉河 濉溪 116。47, 33。55, 1950.8 气象站 4.1.3 设计洪水 1 计算方法 符离集闸水文站设于1973年,实测流量资料不足30年,同时因缺乏详细的控制运用资料,来水难以还原;杨楼、夹山套水文站位于支流上游,控制来水面积较小,故拟用雨量资料计算设计洪水。 根据地形条件和现行淮北地区洪水计算办法,萧濉新河(干流)采用《安徽省淮北地区除涝水文计算办法》(1981年)计算设计洪水。其中萧濉新河(干流)集水面积大于500 km2,按1970年2月淮河规划组水文组于北京提出的“供淮河规划用的水文成果”中的第(五)部分——“淮北水文计算办法”(即“1970年北京对口水文”)各项规定进行。 2设计暴雨 按《安徽省淮北地区除涝水文计算办法》,集水面积大于500 km2时,设计暴雨采用的点雨量统计参数为:最大3d暴雨量均值为125 mm,Cv=0.50,Cs=3.5Cv;集水面积小于500 km2时,设计暴雨采用的点雨量统计参数为:最大3d暴雨量均值为125 mm,Cv=0.55,Cs=3.5Cv。据安徽省1975年分析成果,奎濉河流域设计暴雨采用的点雨量统计参数为:最大3d暴雨量均值为135 mm,Cv=0.55,Cs=3.5Cv。 考虑实测资料已有较长系列,本次设计以实测雨量资料分析计算设计暴雨,以便比较。各站历年最大3d雨量统计成果见表4.1-5。 频率曲线线型采用P—Ⅲ型,用矩法估计统计参数,目估适线。适线的原则是尽可能使频率曲线通过点群中心,适当照顾到大洪水,并考虑到各站之间统计参数的相对平衡、协调等因素。适线成果见表4.1-5。结果表明,以实测雨量资料分析计算的设计暴雨成果与《安徽省淮北地区除涝水文计算办法》及奎濉河流域设计暴雨成果较为接近。 考虑《安徽省淮北地区除涝水文计算办法》及奎濉河流域水文计算办法的历史背景,计算萧濉新河的设计洪水,点雨量统计参数仍采用原分析成果。河道不同重现期设计暴雨成果见表4.1-3。 流域面积100km2以内,设计暴雨以点代面;100km2以上的大面积,利用间接法计算设计面雨量,不同面积设计暴雨的点面折减系数详见表4.1-4。 表4.1-3 萧濉新河不同重现期设计暴雨成果表 河名 项目 洪水重现期(年) 5 10 20 50 萧濉新河 (干流) 3d暴雨量(mm) 166 208 249 302 3d暴雨参数 均值=125 mm,Cv=0.50,Cs=3.5Cv 表4.1-4 不同面积暴雨点面折减系数表 面积(km2) 5年一遇 10年一遇 20年一遇 50年一遇 100 1 1 1 1 150 0.993 0.988 0.983 0.973 200 0.985 0.976 0.974 0.961 300 0.970 0.961 0.955 0.942 400 0.960 0.949 0.941 0.929 500 0.950 0.940 0.929 0.917 1000 0.916 0.896 0.884 0.871 2000 0.872 0.842 0.822 0.801 3000 0.839 0.808 0.783 0.759 15 表4.1-5 各雨量站历年最大3d雨量统计成果表 单位:mm 年份 唐寨 黄口 新庄寨 杨楼 贾窝闸 赵庄 张庄寨 小时村 孤山 夹山套 永堌 符离集闸 濉溪 萧县 1951 123 174 96 1952 124 127 82 1953 167 117 71 1954 95 265 151 222 1955 166 161 182 156 229 1956 77 65 119 170 123 90 1957 327 194 177 285 127 1958 251 156 127 218 1959 103 74 91 93 130 113 171 1960 114 144 171 262 103 176 181 1961 142 161 88 142 91 130 20 1962 152 110 164 196 146 1963 158 171 214 238 170 1964 144 110 150 256 110 1965 101 167 149-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防洪 排涝 工程 可行性 分析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