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6单元-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鲁教版.doc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6单元-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鲁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6单元-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鲁教版.doc(1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6单元 第1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 鲁教版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6单元 第1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 鲁教版 年级: 姓名: - 18 - 第一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细化课标 素养要求 1.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运用资料,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综合思维:通过对城市化图文材料的分析,掌握城市化的过程、特点与差异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地理实践力: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发现各自的城市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3.人地协调观:判读城市化过程图,探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适当措施发展生态城市,保证城市与社会协调发展。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有哪些因素? (1)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2)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 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阶段划分 特点 工业革命前 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 工业革命后 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二战”后 城市发展迅速,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出现,出现了“科学城”“大学城”和旅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 [特别提醒]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美洲。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和主要标志是什么? (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推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特别提醒] 城市化不只是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多,还表现在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观念的转变上。 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什么?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①发达国家: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 [易误点拨]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 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1.有利影响 积极引导和推动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是实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及保护耕地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 2.不利影响 (2)社会问题:道路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1.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A、B、C、D、E、F反映的是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标志是___________、城市用地规模增大、___________。 (2)左图中的变化过程与右图中的曲线相对应的是________(填“a”或“b”),右图中b曲线是________国家的城市化过程。 (3)左图中E→F反映了________现象,其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城市化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2)a 发展中 (3)逆城市化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升 乡村基础设施完善 2.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和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年) 降水量(%) 蒸发量(%)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1960 100 40 12 48 2020 100 27 41 32 (1)根据图示信息,A、B、C三地地租最高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该城市规模和人口都较快增长,可能带来________、________等不利影响。 (3)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对该城市带来最主要的问题是________,请你为该市缓解此问题献计献策。 [答案] (1)A 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 (2)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压力增加、住房紧张、社会保障不足(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3)城市内涝 增加绿地面积;改硬化地面为可下渗地面;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恢复或保留天然河湖等湿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2020·海南新高考)下图所示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❶。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8 000余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❷。据此完成(1)~(3)题。 1985年 2015年 (1)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 ) A.多极化发展,不同等级城市同步扩张 B.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 C.多核心发展,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 D.多极多核,城镇分散发展 (2)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建设更加有序 B.地域文化特色更浓厚 C.对外开放程度更高 D.农业机械化水平更高 (3)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②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 ③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 ④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 ⑤大力发展中小城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❶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 ❷目前着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 ❸图示地区是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两图比较显示出,到2015年时该地区的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 第二步:调用知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逐渐增多,大量人口向城镇转移,使区域内的城镇数目增多、规模扩大,城镇化水平大大提高。 第三步:综合判断 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人口大于1 000万的城市始终只有一个(注意图例信息的获取),符合“一极”;而500~1 000万的大城市在2015年出现了两个,符合“多核”,其他中小城市明显增多,所以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所以大中小城市数量分布合理,城镇建设更加有序,而“珠三角”地区城市发展中,广州、深圳规模过大,不符合中心地理论,所以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建设更加有序,A正确;与地域文化特色关系不大,B错;“珠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也高,C错;该地区河网密布,耕地破碎,农业机械化水平并不是很高,D错。 第(3)题,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属于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并不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①错;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进城农民子女就学问题;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可以提高进城农民的就业技能,有利于促进进城农民就业;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可以为更多农民进城发展提供发展空间,②③⑤正确;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④错。 [尝试解答] (1)B (2)A (3)C 1.城市化进程及差异 (1)时间差异 (2)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早(英国最早,18世纪中叶开始)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快 原因 城市化已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城市 人口 比重 大小 大 较小 原因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一般较低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城市 化表 现及 原因 表现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2.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判断方法 图1 图2 图3 (1)郊区城市化 表现为城市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1所示)。 (2)逆城市化 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或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2所示)。 (3)再城市化 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图3所示)。 考向一 结合要素统计图,考查城市化的含义与特点 (2020·福建龙岩模拟)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选取人口(非农户籍人口)、经济(人均GDP)、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社会(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个特征要素来研究城市化的时空分异特征。下图为1985~2012年京津冀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四个特征要素的年均增长率统计图。读图,完成1~3题。 1.此时期,京津冀地区城市( ) A.人均GDP波动下降 B.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 C.非农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 D.建成区面积2004年达到最大值 2.造成京津冀地区城市主要特征要素在某些时段发生突然快速增长的最可能原因是( ) A.基础设施完善 B.技术水平提高 C.生态环境改善 D.国家政策实施 3.根据四个特征要素年均增长率差异判断,京津冀地区的城市( ) A.非农劳动力过剩 B.土地供应紧张 C.居民购买力停滞 D.交通快速发展 1.C 2.D 3.B [第1题,读图可知,城市人口呈正增长,故非农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读图可知,人口增长的速度小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故人均GDP呈上升趋势;读图可知,城市土地面积呈正增长,所以城市建成区面积此时期内不断扩大。第2题,京津冀地区城市主要特征要素在某些时段发生突然快速增长,说明是特殊因素造成的,国家政策的实施是最可能的因素;基础设施、技术水平和生态环境对主要特征要素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并不会使其突然快速增长。第3题,人口增长慢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不会出现非农劳动力过剩问题;土地增长慢于经济增长,所以该区域土地供应紧张;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人口增长速度,人均GDP上升,居民购买力上升;城市发展,人口增长,用地紧张,可能使城市交通更拥堵,但交通发展状况根据现有信息无法判断。] 考向二 结合区域发展历程,考查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2020·海淀区二模)某同学调查了自己所居住区域的发展历史,并绘制了示意图(下图)。读图,完成4~6题。 4.据图推断该地( ) A.Ⅰ时期,农业生产规模小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 B.Ⅱ时期,建设纺织厂促进了当地人口和经济增长 C.Ⅲ时期,商务办公用地出现是城镇化起步的标志 D.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主要受到耕地面积的影响 5.从Ⅱ时期到Ⅲ时期的发展( ) A.第二产业的规模逐渐扩大 B.变化主要受文化因素影响 C.是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6.该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农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住宅用地 D.商业用地 4.B 5.D 6.C [第4题,Ⅰ时期,农业生产规模小的主要原因是村民种植粮食和蔬菜自给自足,发展的是自给农业,A错误;Ⅱ时期,该地建设纺织厂,提供了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入,促进了当地人口和经济增长,B正确;Ⅲ时期,工业出现是城镇化起步时期,C错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主要受到资源数量和资源利用技术等因素的影响,D错误。第5题,从Ⅱ时期到Ⅲ时期,纺织厂合并搬迁,原有厂区升级改造,第二产业的规模并没有扩大,A错误;从Ⅱ时期到Ⅲ时期的发展,是因为北京城市规划的要求,其变化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B错误;棉纺织工厂对大气污染并不大,从Ⅱ时期到Ⅲ时期的发展主要原因不是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C错误;几座纺织厂合并搬迁,原有厂区升级改造,建成以高大的商务办公建筑为主的办公区和现代化的产业园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D正确。第6题,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区域Ⅰ时期有村落,Ⅱ时期有工人居住区,Ⅲ时期有现代化社区和老旧小区并存,说明该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用地,C正确;Ⅰ时期没有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Ⅱ、Ⅲ时期没有农业用地,A、B、D错误。] 考向三 结合统计资料分析,考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特点 (2020·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联考)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空间上表现为高度集聚的中心城市及其周围与之联系紧密的外围区域的结合,反映城市功能区覆盖到的空间范围。其大小可作为判定城市大小的主要依据。下表为2010年东、中、西部各级都市区数量及人口比重变化表。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我国都市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市区数量,呈现东、中、西部依次递减的态势 ②都市区沿海、沿江、沿边密集分布的格局明显 ③与2000年相比,都市区人口向东部的集聚正在强化 ④与2000年相比,中部都市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所上升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下列有关Ⅰ级都市区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西部地区因为区域发展差异明显,Ⅰ级都市区更具发展优势 ②东部地区有区位及城市网络化发展等优势,Ⅰ级都市区数量最多 ③中部地区主要发展中小城市,导致Ⅰ级都市区数量较少 ④我国应大力发展Ⅰ级都市区,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D 8.A [第7题,从表中可读出,都市区城市数量,呈现东、中、西部依次递减的态势,①正确;材料中没有都市的分布地区,无法判断出都市区沿海、沿江、沿边密集分布的格局,②错误;由表可知,与 2000 年相比,东部都市数量增加较多,可判断出都市区人口向东部的集聚正在强化,③正确;由表可知,与 2000 年相比,中部都市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④错误。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都市区在空间上表现为高度集聚的中心城市及其周围与之联系紧密的外围区域的结合,反映城市功能区覆盖到的空间范围。其大小可作为判定城市大小的主要依据。结合都市区的定义来分析题目。从表中看,西部地区Ⅰ级都市数量较少,原因是区域发展差异明显,城市极化明显,所以,Ⅰ级都市区更具发展优势,①正确;东部地区有区位及城市网络化发展等优势,Ⅰ级都市区数量最多,②正确;中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导致Ⅰ级都市区数量最少,③错误;我国的城市政策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④错误。]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0·天津等级考)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❶,下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❷,读图文材料,完成(1)~(3)题。 ❸ 动漫产业园区 智能公交站 南堤滨海步道公园 太阳能发电设施 (1)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描述中,与图中的景观依次对应的是( ) A.智慧城市、低碳环保、高新产业、生态宜居 B.生态宜居、高新产业、低碳环保、智慧城市 C.高新产业、智慧城市、生态宜居、低碳环保 D.低碳环保、生态宜居、智慧城市、高新产业 (2)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 A.调节地表径流量 B.减少地下径流量 C.减少水的下渗量 D.减少地表水蒸发 (3)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林地大多分布在堆土形成的高地上,主要是因为高地( ) A.受风沙影响小 B.盐碱化程度低 C.受干旱影响小 D.热量条件较好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❶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 ❷图中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 ❸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 第二步:调用知识 城市化过程中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形、气候、水文及生态产生不利影响,会产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但合理的布局规划城市建设,会有利于促进区域生态的发展。 第三步:综合判断 第(1)题,动漫产业属于技术指向型产业,动漫产业园发展特色是高新产业;智能公交体现了智慧城市的特色;南堤滨海步道公园体现了生态宜居特色;太阳能发电设施体现了低碳环保特色。 第(2)题,永定新河是海河流域永定河下游入河河道,夏季降水集中,易发洪涝,公园内的湖泊可以在汛期分流洪水,调节地表径流。 第(3)题,华北地区多盐碱地,林木种植在低洼地,盐度较高,不易存活,种植在高地,盐分不易在地表积聚,可以随着水下渗至地下,因此利于林木成活。 [尝试解答] (1)C (2)A (3)B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不利影响 (2)有利影响 平整土地、修建水利工程、绿化环境,如铺透水砖、建设雨水花园、增加绿地,可以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不利影响 要素 成因 应对措施 资源短缺 耕地面积减少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 节约用地;尽量少占用耕地 水资源短缺 产业和人口集中,用水量增大 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等 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生活、工业、交通等燃烧煤、石油,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水源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废弃物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产生噪声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2)有利影响 要素 影响 人口转化 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产业结构 ①城市化过程能够带动广大农村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②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文化交流 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考向一 联系城市热岛效应变化,考查城市化的影响 (2020·济南市三模)城市热岛现象是下垫面状况、城市人口密度、地理位置、气候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城市规模密切相关,是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最典型表现。成都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人口的不断增长、政府行为的改变,区域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明显(如图)。近几年,武侯区和成华区等市中心地带建成了一些绿化小广场和公园绿地,绿化环境的改善使该区域的温度相对较低,甚至出现“冷岛”现象。据此完成1~2题。 2013~2018年成都市各城区热岛效应变化图 1.成都市2013~2018年发展最快的城区是( ) A.金牛区、温江区 B.锦江区、龙泉驿区 C.青羊区、郫都区 D.新都区、龙泉驿区 2.“冷岛”现象对市区环境的影响是( ) A.增加了城郊间温差 B.夜晚易形成“夜雨” C.促进城区气流流动 D.带动城市热风上升 1.B 2.C [第1题,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城区发展速度快,城市建筑物增加,城市人口密度增大,下垫面硬化速度快,则城区升温明显,则图中高温区和次高温区面积增长较快。读图可知,锦江区次高温区热岛面积变化较大(注意为正值,表明面积增加,虽然高温区的面积有所减少,但是次高温区面积增加更多),龙泉驿区中温区、次高温区以及高温区热岛面积增加更为明显,表明这两个城区发展速度较快。第2题,随着城市中心地带绿化小广场和公园绿地的建设,城区热岛效应有所缓解,城郊之间的温差减小,A错;“冷岛”现象使得市区气温相对于以前有所降低,夜间空气上升运动减弱,夜晚不易形成“夜雨”,同时,城市热风上升减弱,B、D错;随着城市中心地带绿化小广场和公园绿地的建设,市中心地区与市中心外围的城区之间的温差增大,有利于促进城区间气流流动。] 考向二 结合理论研究,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2020·珠海市三模)20世纪末,针对城市无限制、低密度扩张的问题,美国城市规划协会以波特兰市为样板提出“精明增长”理论。波特兰市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严格划定了城市增长边界,要求新开发用地集中在城市边界以内,增加了绿地空间,大力推进公交和慢行道路系统(下图)等措施,探索出了集约、生态的城市发展模式。据此完成3~5题。 3.“精明增长”理论核心是限制城市的( ) A.人口密度 B.服务种类 C.地域面积 D.服务范围 4.“精明增长”理论在波特兰市的具体表现是( ) A.保护了市郊农场 B.解决了交通拥堵 C.降低了公共支出 D.促进了产业升级 5.“精明增长”理论对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的借鉴意义是( ) A.大幅提高城区建筑密度 B.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 C.快速推进地铁、轻轨建设 D.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 3.C 4.A 5.B [第3题,据材料可知,“精明增长”指的是严格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新开发用地集中在城市边界之内,可推测“精明增长”理论核心是限制城市的地域面积。第4题,“精明增长”限制了城市增长边界、增长面积,使原有市郊农场得以保护;“精明增长”通过大力推进公交和慢行道路系统,可缓解交通拥堵,但无法彻底解决;“精明增长”增加绿地空间、推进公共交通等都会增加公共支出;“精明增长”与产业升级之间无直接联系。第5题,“精明增长”的核心在于控制边界、增加绿地和公共交通,探索集约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对我国而言,大幅提高城区建筑密度并非“精明增长”的借鉴意义;开发老城区、棚户区可以使城市发展,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推进地铁轻轨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我国现阶段还无法快速推进;新建卫星城并非“精明增长”的借鉴意义。] 聚焦我国的“半城市化”现象 1.概念 “半城市化”指的是农业转移人口(其主体是农民工)没有完全融入现代城市,处于一种“中间人”状态下的不彻底的城市化。农业转移人口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现代社会还有明显的隔离,他们对城市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日益孤立和边缘化。 2.我国的“半城市化”状况与成因 2000~2008年城市化率差值趋势图 注:城市化率差值是城镇人口城市化率与非农业人口城市化率之差。 按城镇常住人口计算出的中国城市化率到2008年已达到45.68%,表明中国的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而按照非农人口计算出的中国城市化率仅为33.28%,表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到中期高速发展阶段之间。两者之间的差值高达12.4%,而且随着每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差值有被逐渐拉大的趋势。 造成中国出现“半城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一直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发展格局,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定,使进入城市的农民既不能成为城市人,也享受不到附着在户籍之上的一系列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目前,中国约有1.45亿左右在城市生活6个月以上但没有享受到和城市居民等同的公共福利和政治权利待遇的农民工,以及约1.4亿在镇区生活但从事务农的农业户籍人口,这些并没有真正转变身份的人口约占城镇总人口的一半。所以说,中国目前的城市化仍属于“半城市化”,距离真正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还有很大距离。 3.消除“半城市化”现象的措施 解决“半城市化”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使进城落户的农民真正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各项权利,承担相同的市民义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市民。 政策层面,围绕土地制度、住房制度和机制建设,研究创新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在确保农民工享受到城市服务体系的同时,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社会层面,建立完善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市场化机制。让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过程市场化,在社会层面寻求更多机构、企业、个人的参与和投入,形成政策引导、社会支持的双向结构和良好运转模式。 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建立健全各类社会服务和支持机构,为农民工在转变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充分的援助和指导,起到转变一个、安定一家、带动一群的效果。 (2020·河南八市测评)半城市化人口是指人在城市,户籍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流动人口。这些人口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半城市化率(M),半城市化率(M)=(城市常住人口-城市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图示省区半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因素主要是( ) A.户籍制度 B.城市化速度 C.产业结构 D.经济发展水平 (2)图中辽宁、四川、新疆等省区半城市化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深居内陆,气候恶劣 B.开发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匮乏 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 (3)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区的半城市化率高,有利于( ) A.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B.提高农民福利待遇 C.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D.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1)A (2)D (3)C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半城市化的人口本质是没有城市户口而生活在城市的农民,这是我国严格的户籍制度导致的。第(2)题,读图可知,辽宁、四川、新疆三省区半城市化率较低,这是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数量少所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三省区的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对农民吸引力较弱。第(3)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城务工的农民对农村的产业结构影响不大;进城农民由于没有城市户籍,难以与市民一样获得相同的福利待遇;进城农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的人居环境变差。] 城市化包括人的城市化,也包括土地的城市化,在区域的城市化进程中,不但表现出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规模扩大,也包括区域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的转变,因此分析认识区域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时,城市人口比重、产业结构状况、第三产业发展特征、人口结构特征、科技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水平等都应进行综合分析。-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部分 人文地理 单元 城市 发展 城市化 教案 鲁教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6单元-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鲁教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2197474.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2197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