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2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2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2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1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 年级: 姓名: - 18 - 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细化课标 素养要求 1.识记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掌握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影响。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把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探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具体措施。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 2.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理解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特点。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特点是什么?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类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环境问题的主要分布特征是什么? 全球性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危及人类的生存 局域性 如环境污染等,有些已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 城市环境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达国家 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发展中国家 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以及发达国家污染严重工业的转移,环境问题更为严峻 [特别提醒]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短缺等。 (2)联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其内涵和原则是什么?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3)基本原则: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原则。 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我国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面临的挑战 ①人口众多:庞大的人口数量,尤其是低素质的人口过多。 ②资源相对短缺:人均占有量较少,利用率较低。 ③极大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仍在发展,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2)行动: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1)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2)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循环经济。 手段 环境无害化技术 核心 提高生态效益 方式 环境友好 目的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实践 工业 发展清洁生产 农业 推行生态农业 公众 适度消费 1.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________可持续发展是基础,________可持续发展是条件,________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属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的________环节。 (3)成语“涸泽而渔”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原则。 [答案] (1)生态 经济 社会 (2)人的管理调控 (3)公平性 持续性 2.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箭头A、B表示产生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 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箭头C、D表示的含义是: 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________。 (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 ①滥采滥用石油等资源 ②燃油产生的烟尘 ③工业“三废” ④过度抽取地下水 ⑤植树造林,调节气候 ⑥酸雨 ⑦水利工程 ⑧环境保护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答案] (1)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环境系统的反馈作用 人类作用于环境 (3)环境污染 (4)②③ ①④ ⑥ ⑤⑦⑧ 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表现 (2020·北京新高考)为缓解塑料生产和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以玉米、木材等为原料的生物塑料产业逐渐兴起❶。2018年全球生物塑料的产量约200万吨,原料种植占用耕地约80万公顷❷。生物塑料( ) A.用木材废料替代玉米为原料,少占耕地 B.产品在运输和消费过程中实现了零污染 C.生产区位向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厂集聚 D.有效消除二氧化碳排放,削弱温室效应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❶以玉米、木材等为原料的生物塑料可以缓解塑料生产和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 ❷目前生物塑料的生产所需的原料种植占用耕地很多。 第二步:调用知识 传统塑料为石化产业中的产品,其生产和消费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第三步:综合判断 玉米的种植需要占用耕地,用木材废料代替玉米为原料,可以尽少的占用耕地,A正确;虽然相比于传统塑料而言,生物塑料对环境的污染相对较低,但产品在运输和消费过程中不可能实现零污染,也不能消除二氧化碳排放,削弱温室效应,B、D错;生物塑料以玉米、木材等为原料,因此生产区位并不会向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厂集聚(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属于传统塑料),C错。 [尝试解答] A (2020·海南新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将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推动垃圾减量、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❶。现阶段,生活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 请结合热带海岛环境条件说明在海南实施生活垃圾分类❷的理由。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❶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推动垃圾减量、资源循环利用,利于可持续发展。 ❷海南岛为热带海岛环境,应实施生活垃圾分类。 第二步:调用知识 进行垃圾分类,可以节约资源,减轻环境压力;海南岛是热带岛屿,环境承载力相对较低。 第三步:综合判断 海南岛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区,同时随着海南自贸区的建立,经济发展迅猛,海南活动人口以及固定人口的数量不断增长,导致生活垃圾的数量与日俱增,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挑战,不仅污染生态环境,还会影响着海南省旅游城市形象。因此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势在必行,同时有利于促进海南经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海岛面积空间有限,过多垃圾会占用土地;海南地处热带,气温高,垃圾腐化分解会污染空气、土壤和地下水,以及诱发各种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垃圾分类,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尝试解答] 海南省近些年经济发展迅猛,凭借自身地理位置优越及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着大批的国内外游客,但也产生大量的垃圾,亟须方案处理;垃圾资源会占用土地,海南省是岛屿城市,面积有限;生活垃圾有着较为复杂的成分,热带分解、传播速度快,污染空气、土壤及地下水,诱发各种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实现对垃圾的分类管理,将垃圾进行无害处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促进海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垃圾分类,提升垃圾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造成的,对其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解,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的关系 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降。箭头⑥⑧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2.准确把握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 3.掌握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环境问题的考查往往以区域图、关联图及文字材料为线索,以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主线,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判断(类型、表现及分布)、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治理的措施等。 考查角度 关键词 答题思路 类型、表现及分布 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材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类型及其表现特征和分布等 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的,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 后果与危害 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加剧、生命财产损失 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 解决措施 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治理污染、节约资源 环境污染: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生态破坏:根本措施在于恢复生态,因此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再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资源短缺: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考向一 解读漫画,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2020·福建厦门模拟)读下面漫画,回答1~2题。 1.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 A.水资源短缺 B.全球变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沙尘暴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1.D 2.D [第1题,漫画反映植被破坏引起沙尘危害,说明植物具有防风固沙作用,植被破坏会引起沙尘暴现象,故选D项。第2题,森林资源破坏引起的风沙危害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这些地区风力作用明显,A对;由图可知,这种问题的产生是人类破坏植被导致的,B对;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风沙危害均较严重,C对;保护环境并不等于全面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而是选择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D错。故D项符合题意。] 考向二 联系社会热点,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近年来,焚烧秸秆已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10月下旬以后,吉林、黑龙江等地也将陆续进入秸秆焚烧多发高峰期。2017年11月14日,黑龙江村民烧秸秆被拘,家人想不明白:不烧还能怎么办?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禁止焚烧秸秆标语图片”与“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①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引起大气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5.农田大量焚烧秸秆的危害有( ) ①产生大量烟尘,影响交通 ②产生大量CO2,加剧温室效应 ③产生大量可吸入颗粒物,危害人体健康 ④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D 4.C 5.A [第3题,把秸秆作为沼气的原料,既可以产生沼气解决能源问题, 沼渣又可以作为肥料返还给农田,提高土壤肥力。秸秆直接燃烧不仅浪费能源更污染环境,①这种做法不可取;既能提供生活能源(沼气)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沼渣、沼液还田),④符合题意。②③做法虽然比①的做法合理,但不能提供生活能源。第4题,在农田里大量燃烧秸秆不仅向大气中排放烟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造成大气污染,还造成资源的浪费。第5题,秸秆直接在田间燃烧的危害直接带来大气污染,产生大量CO2,加剧温室效应,产生大量可吸入颗粒物,危害人体健康;产生大量烟尘,影响交通;秸秆还田利于补充土壤有机肥,而秸秆有机质因燃烧而使土壤表层失去肥力,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考向三 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6.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新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某地区人口密度 图2 某地区生态环境危急区分布 (1)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试说明其原因。 (2)图2中①地和②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1)题,根据两图对比观察,能看出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与生态环境极危急区有对应关系。这是因为人口多,必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大,可能造成环境问题。第(2)题,从轮廓和经纬度可看出,这是我国东北地区,则①地区森林资源破坏严重,②地区在大兴安岭西侧,降水较少,为传统草原区,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等原因而造成土地荒漠化。 [答案] (1)该地区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100人以上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频繁,对环境影响大(利用和改造环境深度、广度大,产生的废弃物多),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2)①地的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的破坏;②地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造成①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造成②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牲畜大量集中,过牧现象严重,使草场破坏严重,导致土地荒漠化。 可持续发展及其实践 (2020·海南新高考)下图示意陕西省安康市区域,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限制和禁止开发面积超过90%❶。过去,有的区县因为缺乏集中连片、适宜发展工业的土地,只能劈山造城、填河造地。为此,安康在市域内进行统筹,在允许开发、土地平坦的区县建立经济园区,供发展空间受限的区县开发和经营❷。据此完成(1)~(3)题。 (1)安康地区的河流所属的水系是( ) A.渭河 B.汉江 C.淮河 D.岷江 (2)安康统筹发展经济园区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的流动 B.促使行政区划更加合理 C.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D.减少区县之间的无序竞争 (3)有利于该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县改区,提升区域城镇化水平 B.共建共管,协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C.调整行政区划,合并相关区县 D.增大发展空间受限区县的收益比例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❶陕西省安康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限制和禁止开发面积超过90%。 ❷过去,有的区县因为缺乏集中连片、适宜发展工业的土地,只能劈山造城、填河造地。为此,安康在市域内进行统筹,在允许开发、土地平坦的区县建立经济园区,供发展空间受限的区县开发和经营。 ❸图中示意陕西省安康市域的地理分布状况。 第二步:调用知识 区域发展中的工业生产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但通过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发展,会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第三步:综合判断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安康地区的河流所属的水系是长江水系,结合经纬网信息可知,安康地区应在陕西南部,汉江从此经过,所以安康地区的河流所属的水系是汉江。 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区域限制和禁止开发面积超过90%,但又在允许开发、土地平坦的区县建立经济园区。所以安康统筹发展经济园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第(3)题,图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充足且劳动力成本较低,可共建共管,协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 [尝试解答] (1)B (2)C (3)B (2020·海南新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然橡胶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80年代开始,海南橡胶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橡胶种植区❶。下图示意在橡胶林下种植高温型食用菌的生产模式,该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❷。 据此评价该生产模式在海南推广的条件。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❶天然橡胶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海南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橡胶种植区。 ❷图中示意在橡胶林下种植高温型食用菌的生产模式,该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二步:调用知识 区域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可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步:综合判断 根据材料可知,海南拥有中国最大的橡胶种植区,林下种植空间大,土地资源丰富;其次,橡胶树植被高大,产生的树阴面积大,且能有效遮挡风力,有利于高温型食用菌的繁殖(注意图中有箭头从“树阴、静风”指向“高温型食用菌”)。同时,智慧灌溉调节橡胶园的湿度,既直接有利于高温型食用菌的生长,也有利于橡胶林的生长,进而又促进高温型食用菌的生长和繁殖;再次,海南地处热带,终年高温,高温型食用菌生长速度快,进而使得废弃菌料腐熟速度快,生物菌肥多,生物菌肥提供给种植橡胶树的土壤,促进橡胶林的生长,进一步为高温型食用菌营造了“树阴、静风”的繁殖环境;最后,根据材料“天然橡胶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知,该生产模式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相对较高,海南省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劳动力成本低,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开展。 [尝试解答] 林下种植空间大,土地资源丰富;橡胶树产生树阴、遮挡风力,加之智慧灌溉调节橡胶园湿度,有利于高温型食用菌的繁殖;海南热量充足,食用菌生长速度快,废弃菌料腐熟速度快,生物菌肥多;海南省劳动力充足,劳动力工资较低。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 公平性原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共同性原则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 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与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的原则与特点 (2)实行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 ①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清洁生产 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其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基本策略。 ②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生态农业 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考向一 解读关联示意图,考查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某日本合资公司引进日本先进农业技术,有效利用“循环农业”,构筑从农作物的栽培到物流、销售(公司——超市——消费者)的一条龙食品系统。该公司种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甚至不除草,一亩地的产量仅是当地其他耕地的一半。5年后,该公司生产的牛奶价格是国内的1.5倍,草莓每千克定价120元。这些昂贵的农产品仅有10%供应国内市场,其余全部供应日本市场。下图为该公司的循环农业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该公司循环农业说法正确的是( ) A.栽培副产物主要是用于土质改善 B.农作物秸秆是奶牛的饲料 C.牛粪堆肥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D.农地施肥主要是采用化肥 2.该公司农产品得以远销海外、供应日本市场主要是因为( ) A.价格高,国内市场需求小 B.距离日本近,运费成本较低 C.销售渠道通畅,费用低 D.农产品品质优良,清洁无污染 3.大力推广循环农业将会( ) A.实现清洁生产,给环境带来零污染 B.彻底解决因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板结问题 C.有效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D.增加农业生产投入,使成本大幅提高 1.B 2.D 3.C [第1题,根据示意图可知,农作物秸秆是奶牛的饲料。第2题,根据材料“该公司种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可知,该公司农产品品质优良,清洁无污染,这也是得以远销海外、供应日本市场的主要原因。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循环农业中,农作物秸秆成为奶牛的饲料,有效利用了生物资源,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考向二 结合区域景观图,考查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2013年6月,红河哈尼梯田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5年,哈尼梯田部分地区开始试行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将养鱼、种稻、养鸭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甲图为红河哈尼梯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乙图为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红河哈尼梯田景观图片。读图,回答4~6题。 甲图 乙图 4.梯田多位于山地阳坡,乙图中景观图片的拍摄地点最可能位于(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5.农民改用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的直接目的是( ) A.节省劳动力 B.提高经济收入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土壤质量 6.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起步较晚,反映该农业生产模式( ) A.受当地气候条件限制 B.不具有在当地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受当地传统生产习惯的影响 4.C 5.B 6.D [第4题,梯田多位于山地的阳坡,在甲图中①点位于阴坡,A项错误;②点位于山顶,B项错误;③点位于山地阳坡,C项正确;④点位于山谷,D项错误。第5题,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需要更多的劳动力,A项错误;这种模式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但不是直接目的,C、D项错误;这种模式生产出的产品种类多,人们的经济效益提高了,B项正确。第6题,当地生产方式一直比较落后,人们习惯传统生产方式。] 蓝天保卫战 蓝天保卫战是李克强总理于2017年3月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是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12个新词之一。同2013年相比,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下降22.7%,北京PM2.5平均浓度从每立方米89.5微克降至58微克。蓝天保卫战的提出,旨在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 1.大气环境质量防控的主要措施 (1)源头防控、重点防治:在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等产能,提高过剩产能淘汰标准;集中力量推进散煤治理;大幅提升铁路货运比例等。 (2)创新环境监管方式:加强监管,鼓励群众举报环境违法行为;严格环境执法督察等。 2.大气环境治理的意义 (1)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 (2)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3)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2020·广深珠三校第一次联考)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进行扩散,会对冰川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全球气候。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及周边冰雪中黑炭含量(图中圆圈越大,说明黑炭含量越高)。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虚线框内高含量黑炭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油气资源开发 B.交通运输发展 C.牲畜粪便焚烧 D.工厂废气排放 (2)青藏高原东南部空气中黑炭含量呈现夏低冬高的特点,原因主要是夏季( ) A.太阳辐射强,促进了黑炭的分解 B.西风势力强,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C.气温高,利于大气层中黑炭自燃 D.降水多,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 (3)表层的黑炭会对冰川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因为其对太阳辐射( ) A.吸收强,会加速冰雪消融 B.吸收弱,会加速冰雪累积 C.反射强,会加速冰雪消融 D.反射弱,会加速冰雪累积 (1)B (2)D (3)A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虚线框是东北—西南走向,呈条带状贯穿青藏高原,再结合我国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状况可推断,图中虚线框内高含量黑炭带与青藏线的位置与走向基本一致,应是交通运输的发展导致大气中黑炭含量偏高,B正确;青藏高原的油气资源开发集中在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且油气资源开发导致的高含量黑炭区应呈团块状,A错误;以牲畜粪便为主要能源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传统的农牧区,且牲畜粪便燃烧产生的黑炭很少且非常分散,C错误;青藏地区工业基础薄弱,难以形成高含量黑炭带,D错误。第(2)题,由材料可知,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进行扩散。青藏高原东南部夏季降水多,黑炭随雨水沉降,导致空气中黑炭含量较低,D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但这与黑炭的分解关系不大,A错误;夏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此时青藏高原东南部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大,不受西风影响,B错误;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冬季高,但气温高不会导致大气层中黑炭自燃,C错误。第(3)题,运用关联思维进行推理分析可知,黑色物质具有吸光(热)强、反光(热)弱的特性,因此,以灰黑色为主的黑炭对太阳辐射吸收强、反射弱,表层的黑炭吸收太阳辐射,会加快冰川融化。] 环境治理类试题正成为高考中的高失分率题,其原因,一是内容庞杂,知识点琐碎,常与自然地理相关原理、规律相结合,考生难以理解;二是区域或事件的选取常立足于生态脆弱区,考生的认知经验不足;三是试题切口越来越小,答题要点越来越细化,且更多地源于素材本身。 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首先要对相关内容足够重视,抓准主干、重点及常考点;其次研究近年高考的命题趋势及答题要点的细化方法;再次要注意搜集和积累环境保护及生态治理方面的素材,有意识地尝试将所学知识与素材建立关联。-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地理 一轮 复习 部分 人文地理 12 人类 地理环境 协调发展 教案 新人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2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2196276.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2196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