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docx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 年级: 姓名: 22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情纵览• 卷别 作者、出处 字数 题型 题量 分值 考查内容 理解 词句 筛选 归纳 论证 概括 推断 观点 2020 卷Ⅰ 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1094 选 择 题 3 9 √ √ √ 卷Ⅱ 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1113 √ √ √ 卷Ⅲ 振甫《谈谈<古文观止>》 1101 √ √ √ 2019 卷Ⅰ 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1252 √ √ √ 卷Ⅱ 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207 √ √ √ 卷Ⅲ 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1028 √ √ √ 2018 卷Ⅰ 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989 √ √ √ 卷Ⅱ 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969 √ √ √ 卷Ⅲ 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003 √ √ √ •分析预测• 1.文体特点。近三年高考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都是围绕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这四种文体来选材的,论述对象主要是历史现象、文艺现象和当前社会现象,选文是用来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与思想性,凸显其对科学知识的传播和人文内涵的教化作用。从上表可以看出,2020年全国三套卷选文的字数都超过了1000字,预计2021年选文字数将与近两年持平。阅读量的加大对考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在平时备考时要有时间意识,尤其是二轮复习阶段,一定要把阅读速度和答题速度提上来。 2.题型设置。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从2017年开始增加了对论证相关的考查,三道小题的命题层次性非常强。第一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第二题考查考生分析论证的能力,选项的命题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角度:①分析论证角度;②分析论证结构;③分析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④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⑤分析论证的详略;⑥分析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表述及关系。第三题侧重考查对文本观点的深度理解和基于文本观点进行合理的逻辑推断。选项往往是基于文本的隐性信息进行命制,所对应的原文的信息区间中没有直接给出结论,或者仅仅对事物(事理)的发展倾向给予暗示的信息,考生需要结合文本的整体表述通过推断来判断选项所呈现的结论或事物(事理)的发生条件、发展倾向的正误。 3.备考建议。①论述类文本选文灵活,与时代结合紧密,备考时应注意全面接触各种论述类文体,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还要关注权威媒体的时事动态,多阅读经典时评文章,提升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②文本的字数可能会继续增加,导致考生阅读时间加长,相应地挤占答题时间,所以要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高效阅读,减少反复回归原文寻找信息源的次数,从而节约时间。③做练习时应注意试题的精密度,选择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达准确、语言精练的文本进行练习。做题时应特别关注文本的核心概念、关键语句、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善于对文本信息进行深加工,能够基于文本信息进行分析、推断,从而形成独立见解; 还要洞悉文本立论背后的动机与目的,能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判断。 •读文指导•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多选用学术论文、政论文、时评等,因其包含较多的对于高中生来说较为陌生的术语、专有名词等,且写作手法上“论多于述”,所以考生往往缺乏读下去的耐心,进而影响了做题。但是近三年全国卷的命题跳出了常见的“命题陷阱”套路,转而侧重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即如何基于文本信息进行合理的整合、判断与推断。所以,掌握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是很关键的一步。 技法一 追踪定位法,做好信息转述题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一道题难度较低,其命题特点是:命题人对文本原有信息进行筛选提取,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整合加工后表述出来。转述后的信息需特别注意,有些选项虽然和原文照应句的词语相比有所转换,但实质表述一致;对于有些选项,命题人会采用某些手段使句子与原文形式上很接近,但意思却完全不同。考生一定要认真比对,特别关注二者不同的字词,仔细分析,找出差异。 【图解技法】 【典型例题】 [2020·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品的特例。一幅卷轴画可能在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 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一幅“手卷”变成了一幅“长卷”,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 (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 B.宋徽宗的美术趣味与神宗不同,这是郭熙为宫廷创作的画流出皇宫的原因之一。 C.历代藏家和帝王在古画上盖章、题跋,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 D.艺术品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换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 [答题演示] 审清 题干 选择“正确的一项” 追踪定 位信息 源,比 对差异 A 选项句 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 对应句 及分析 此项信息来源于原文第一段。从第一段“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中可见,其中“完整性”并不等同于“真实性”,选项曲解文意。另外,选项强加因果,由“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不能得出“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这一结论。所以这个选项不正确 B 选项句 宋徽宗的美术趣味与神宗不同,这是郭熙为宫廷创作的画流出皇宫的原因之一 对应句 及分析 此项信息来源于原文第二段。由“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可知,选项表述正确 C 选项句 历代藏家和帝王在古画上盖章、题跋,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 对应句 及分析 此项信息来源于原文第四段。“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表述错误,“原初状态”包括事物的形态和面貌,根据第四段“一幅卷轴画可能在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可知,经过历代藏家和帝王的盖章、题跋,这些画作的形态未改,只是面貌已非 D 选项句 艺术品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换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 对应句 及分析 此项信息来源于原文第五段。根据原文“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可知,文章对这些艺术品在转换和变化前后的价值并没有做高下比较,选项中“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无中生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明确反对美术史领域中将实物当原物的倾向,并提供了新的理解和欣赏美术馆藏品的思路,富有启发意义。 B.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艺术品在历史流传中可能发生的形式、形态、功能、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C.文章第二、三两段对《画继》所记掌故的讨论,是为了证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并非“原物”。 D.文章末尾一段举例阐明,一些外表没有发生变化的艺术品所经历的转化,也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关注的课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件艺术品的历史形态并不会自动地显现于它的现存状态,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的历史研究来加以重构。 B.郭熙的《早春图》很可能是北宋宫廷建筑画中的一幅,观看它时,只留意细部的笔墨技法,未必符合其最初的创作状态。 C.从寺庙、墓葬中发现的壁画、石刻等,在它们从原址移出转入美术馆陈列后,将不可避免地被赋予新的属性和意义。 D.考虑到艺术品普遍经历了“历史物质性”的转换,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中国美学和谐理论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协调的美。其中有三个要点:一是相互对待,二是在对待中产生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消长的关系,三是由此产生一种和谐的美。协调原则强调融合性。 ②《晏子春秋》中提出“和如羹焉”——羹是由各种不同的味调和在一起,从而得到统一之味的。“和”是各种有个性的东西,各不失其个性,却能彼此得到和谐统一。 ③春秋时在哲学上曾展开过一场和同之辩,“和”与“同”都是强调联系中的协调性,都是以事物之间相互关系为基础的。但“和”强调对立物的协调统一,“同”则是同类事物的协调性。《国语》云:“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同辩异被上升到存在的高度,和则生,同则灭。“和”在冲突的平定中产生,事物之所以相生,来自不同事物冲突中的协调。而“同”是同类事物相加,这种无差别的累积是对冲突的回避,是对人的关系性存在的漠视,没有从根本上回答人如何存在的问题,所以说“同则不继”。后来孔子从人的行为中区别“同”与“和”,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就可见差异性协调的重要性。 ④“阴阳相应谓之和”发端于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并在《周易》中得到充分体现。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以阴阳相摩相荡为哲学之本。卦分刚柔,上下相应,感而化生万物。刚柔相济方有和,同类相对则为敌。中国哲学异类求和的思想反映的是以和谐化解冲突的理想追求。 ⑤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美学著作《乐记》中的“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思想,也是一种协调基础上的和谐。这个重要思想一方面强调乐与天地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与天地万物具有同构性,另一方面强调音乐创作必须契合大化流衍的节奏,天地的节奏就是音乐的节奏。“大乐与天地同和”为音乐之和奠定了一个本体论基石。礼在别异,乐在和同,礼在于秩序,在于差别,在差别的级次中,各得其位,各司其职,无相夺伦,这样便有了人伦秩序。乐不是漠视这样的差异,而是由差异中寻求和谐,它并不是使差异的秩序归于同一性,而是契合这一秩序,体会天尊地卑之类的秩序所显示的节奏,在快乐的体验中安于这样的差异。所谓“乐在教和”,就是由差异而追求协调。 ⑥儒家和谐思想发展到被称为新儒学的宋明理学阶段,更强调人的心灵境界的和谐,“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注]的内在性灵的圆融被放到突出的位置。孔颜乐处,思孟精神,成了此期理学家所崇尚的对象。“和风庆云”的境界,色温气和的精神,受到理学的推崇。二程说:“中心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和谐的心灵成了协和天地的基础。二程特别提倡“春”的精神,“春”的精神就是仁,就是和,二程说:“此其肃如秋,其和如春。如秋,便是‘义以方外’也。如春,观万物皆有春意。尧夫有诗云:‘拍拍满怀都是春。’”养得心中一腔和气,在和中“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摘编自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 [注]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穷究天下万物的道理,洞明人类的心体本性。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美学和谐理论认为事物在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消长中能产生一种和谐的美。 B.和同之辩中“和”与“同”都以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关系为基础,强调同类事物的协调性。 C.古代美学著作《乐记》中“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思想体现出艺术与天地万物的同构性。 D.宋明理学重视心灵的和谐,强调内在性灵的圆融,推崇色温气和的精神,提倡“仁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②段用比喻论证启示人们“和”就像羹一样,尊重各种味道,实现五味调和百味香。 B.第③段通过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分析“和”与“同”的联系与区别。 C.文章结尾引用二程的话意在表明和谐思想发展到宋明理学阶段,更强调心灵境界的和谐。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逐层深入,从哲学、音乐、历史等角度论证和谐理论的协调原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阴阳相摩相荡是同类事物之间相互碰撞,来回运动,刚柔相济,化解冲突。 B.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肯定人的差异性,也指出所有的人应通过协调达到和谐。 C.“礼”表现在人的差别的级次中,而“乐”则是让人在快乐的体验中安于这种差异。 D.宋明理学推崇的“和风庆云”境界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最高层次的新阶段。 技法二 抓要素,理思路,做好论证相关题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二道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凸显了对论述类文本文体特征的考查。考向涉及论点的把握,论据的使用,论证的结构,论证的方法、角度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对论述类文本观点的提出方式、文章结构层次安排的特点、常用的论证方法的了解,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必备知识】 论证分析题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明确论点常在的位置看文章标题看文章开篇看文章结尾看文章思路明确分析论据的方法梳理筛选论据辨明作者观点分析逻辑关系 论据与论据的关系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归纳推理演绎论证因果关系明确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论据在文中的位置论据在论点前,由此得出论点论据在论点后,以此证明论点论据的使用单独使用并列使用对比使用论证结构引论明确论题提出论点本论并列式并列分论点并列论据对照式正反对比型破立结合型层进式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间是由浅入深的关系围绕中心论点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结论—归纳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或重申观点论证方法(主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 【图解技法】 【典型例题】 [2020·全国卷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 对偶、声律的文章。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这种主张是进步的。《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这个选本得以广泛流传,跟它的篇幅也有关。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命令编选《古文渊鉴》,称为御选。用皇帝的名义来刊行,却不能广为流布,这跟它用真德秀的体例有关,也跟篇幅有关,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推行。 以上三点,当是此书能广泛流布的原因。不过此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编者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这类文章也选多了。二、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选文所选《史记》,像《伯夷》《管晏》,这些传记议论多而不致力于刻画人物。编者选这些是看中它们的唱叹和转折,反而把最好的文章漏掉了。 (摘编自振甫《谈谈<古文观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与《古文观止》相比,萧统编选的《文选》体现的是一种相对落后的文学主张,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 B.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 C.《古文观止》在体例和篇幅上的特点,一是选文按照时代先后排列,不另分类;二是篇幅较为适当,并不浩繁。 D.《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历史见识方面,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所选宋人作品持论偏颇且占比失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一般说来”“严格讲起来”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 B.文章第三段列举多篇《古文观止》的选文,证明选本的经典性经得起历史检验。 C.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学术视野较为开阔。 D.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要观点分不同角度展开,各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 [答题演示] 步骤 解说 梳理结构 理思路 古文观止》优点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入选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比较高体制上,选了几篇骈文编选体例有其好处缺点编者识力不高受八股文的影响 剖析选项 定考向; 依据文本 判正误 选项 解说 A.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一般说来”“严格讲起来”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 此项是对全文论点的分析。就材料来看,作者的论点一般放在每段的段首,考生可通过找观点句明确论点。选项表述正确 B.文章第三段列举多篇《古文观止》的选文,证明选本的经典性经得起历史检验 此项是对第三段论据和论点关系的分析。分析第三段可知,本段的论证中心是“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由此可知,下面列举的多篇《古文观止》的选文都是针对这一观点展开的,再结合段末“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对所举例子的总结分析,可知选项表述正确 C.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学术视野较为开阔 此项是对全文论证方法的分析。选项中“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可以认为是使用了“对比论证”,考生理解到这个层面后,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在第六段中讨论《古文观止》的缺点时,并没有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故选项表述错误 D.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要观点分不同角度展开,各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 此项是对全文论证结构的分析。由上面文章结构导图可知,作者对《古文观止》的论述脉络清晰,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分析,而对优缺点的分析又分别从三个和两个角度进行具体的阐述,各角度之间都是从同一个层次出发,没有主次和深浅,属并列关系。选项表述正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文观止》借用季札“观止”的说法命名,显现了编选者的自信,以及对所选古文思想内涵与艺术境界的赞誉。 B.《古文观止》的编者对“古文”的理解基本贯彻了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以来古文家的主张,但也有一定的变通。 C.有人评价《古文观止》存在“论策为多,又取便于科举”的倾向,这种看法与文章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D.阅读《古文观止》,可以大致了解我国散文从先秦开始的历史轨迹,也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华民族创造伟大历史的过程,同时也是跨越困境、不断前行的过程。要想认识中华民族坚实厚重的历史,了解她的崇高与苦难,完全可以从了解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入手。诗歌是诗人对所处时代的描写和反映,堪称生动形象而又具体真实的历史记录。一部《诗经》就是当时生活百科全书式的记录。例如,其中的《豳风·七月》有对先民们四季繁忙劳作的生动叙述,《秦风·无衣》则体现出了士兵在战场上的同仇敌忾。若想了解盛唐的富庶繁华,最直观的记载莫过于杜甫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柳永写下《望海潮(东南形胜)》这样的名篇,见证了北宋的都市繁华。究其根本,诗歌的产生总有它的社会根源和文化背景,不少诗作词作还有具体可考的“本事”。中国诗史历来以中华历史作为它的基石,文史相通,密不可分。诗词所提供的历史信息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它包含着一种审美认识,使学习知识与审美活动融合统一,因而趣味性强,易为普通民众所接受。它又是当时人们心灵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历史细节上更富于真实性,更易于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中华民族依托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积极进取、友爱和谐而又坚忍不拔、威武不屈的民族性格。《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正是对这种民族性格的绝佳诠释。诗歌是情感与思想的双重结晶,是文化思潮的自然产物。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具象化、个性化的显现方式。中华文明以儒家思想为其骨干,又容纳吸收了道家、法家和佛家等各个思想流派,形成了完整统一的有机体。这些在古典诗词中都有鲜明体现。诗人杜甫、李白、王维分别被称作“诗圣”“诗仙”“诗佛”,正好大致对应了儒、道、释这三个思想流派。杜甫的远祖杜预曾为《左传》作注,在经学上极有成就,他的祖父杜审言则是初唐“文章四友”之一。儒学和诗歌是杜甫的家族传统,他用自己的毕生践行使二者达到完美融合的境地,以至于宋人有“老杜似孟子”的说法。“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诗中体现的正是儒家那种关爱苍生、兼济天下的胸怀。李白屡屡以《庄子》中的鲲鹏自比,他狂放不羁、要求冲破一切外在束缚的自由精神主要来自道家。王维诗中则充满了寂静出世的禅趣。对于今天的社会大众而言,学习古典诗词是了解中华文化精神的快捷有效且易于实行的方式。在阅读当中,我们能够体认到祖先数千年来始终坚守的精神血脉和心灵家园,而这正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也会有用这种语言撰写的诗歌。从一定意义上说,诗歌将本民族的语言之美发挥到极致。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居多,一字一音,字音中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个组成部分。围绕这一特性,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多篇幅相对短小的抒情诗,语言极为精练传神。例如,五言绝句仅二十个字,词中还有字数更少的“十六字令”,七言律诗也不过五十六个字。古典诗词以抒写内心情思为基本维度,以塑造鲜明意境为主要旨归,普遍讲求用韵、对仗、平仄的规则。这充分彰显了汉语自身的意蕴之美和声韵之美,达到了“笔落惊风雨”“篇终接混茫”的高超艺术境界。汉语的民族特色使中国古典诗词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例如,西方诗歌就无法做到中国古典诗词中所具备的精工对仗。汉字的稳定形体,更是让古典诗词具有了跨越时空的效果。唐诗中的许多名篇,今天的中小学生都可以背诵,并依然能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和意味,并不存在巨大的文字障碍。 在中国古代,诗词不仅用于书面阅读,而且用于口头传播。我们现今除了品读、书写之外,还可以吟诵和歌唱。吟诵的本质是强化诗词固有的声韵美,更好地体味诗的情感和意境,可以说是“因声而入情”。吟诵带有强烈的自主体验性,每个人的吟诵都可以与他人不同,非常适合自主实践。中国古代本来就有着诗乐结合的传统,现代的作曲家们也给不少的诗词名篇重新配乐谱曲,让它们可以用于歌唱。声情并茂地演唱古典诗词,能够让古典诗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张巍《弘扬古典诗词的当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歌是生动形象而又具体真实的历史记录,因此诗歌不仅为人们所接受,而且从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B.在一定的社会根源和文化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对所处的时代进行描写和反映,而且诗词还有具体可考的“本事”。 C.古典诗词从古至今都在发挥它的作用,除书面阅读和口头传播,其吟诵和歌唱所带有的自主实践性,也能让我们“因声而入情”并感受它的生命力。 D.由于汉字形体的稳定,古诗词有了跨越时空的效果,而且让今天的中小学生依然能够背诵并体会古诗词的情感和意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开篇通过列举《诗经》和杜甫诗歌对其所处时代的具体真实的记录,旨在说明诗歌与时代历史的紧密关系。 B.文章第二段主要采用列举和引用的论证方法,以突显诗歌在我们体认祖先坚守的精神血脉和心灵家园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C.第三段讲述古典诗歌能展现中华民族语言的极致美,指出具有跨越时空效果的古典诗歌具备超出西方诗歌的高超艺术境界。 D.文章整体为并列式的结构,结尾段重点阐述古典诗词灵活而多样的运用方式使其在当今社会仍旧有旺盛的生命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要了解中华民族前行过程的崇高和苦难以及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完全可以从了解古典诗词入手。 B.在阅读优秀的古典诗词时我们能感受到积极进取、友爱和谐而又坚忍不拔、威武不屈的民族性格。 C.诗词包含着一种审美认识,是诗人心灵情感的自然流露,诗人通过塑造鲜明意境,达到抒写内心情感的目的。 D.弘扬古典诗词,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技法三 三角度,完胜逻辑推断类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第三道客观题,在通常情况下,四个选项的表述不再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有时甚至会跳出选文,采用文外设题的方法,让考生根据文意来判断,主要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和根据原文进行逻辑推断的能力。这类题目由于信息较分散,概括性较强,观点较隐蔽,故难度较大。通过对近三年考题的分析,发现选项设置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①文章提供的信息或显或隐,对于文本没有直接给出结论,仅仅是对事物或事理的介绍,需要考生通过文本的已知信息去推断;②文本给了单个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综合才能得出结论,需要考生去判断;③一些信息说得比较分散,彼此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命题人把这些信息提取后重组,需要考生判断。考生在做此类题时,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据文推断、合理推断,不可妄加推断。 【图解技法】 【典型例题】 [2018·全国卷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B.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都需要有制度弹性。 C.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D.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 B.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 B.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 C.要让一个城市体具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 D.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 [答题演示] 选项 对应答题区间 比对分析 A.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 文章全部内容 通过要素推断可知,此项于文无据,文章并没有提及空间弹性、制度弹性和意义弹性之间的关系 B.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 第三段“城市有其发展周期……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根据第三段,通过关系推断可知,此项表述正确 C.要让一个城市体具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 第四段“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根据第四段,通过思维推断进行反推,可知此项表述正确 D.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 第三段“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和第四段“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 通过关系推断可知,此项表述正确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席勒论美,曾言“人应该同美仅仅进行游戏,人也应该仅仅同美进行游戏”,对于哲学亦然。哲学在于求真理,真理亦需在自由的心态下方可获得。 首先,游戏精神意味着无功利性。哲学在本质上,同游戏一样,具有无功利性,受制于功利性的哲学是“失真”的,亦必然缺乏创造性。金岳霖老先生对此深有感喟:“坦白地讲,哲学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游戏,这立即使专家感到可笑和气愤,但是我们尽可能努力根据哲学规则来做哲学游戏。我们不考虑成功或者失败,因为我们并不把结果看作过程的一半。正是在这里,游戏是生活中最严肃的活动之一。”谁若将功利带入哲学,“谁”不但降低自身的品格,亦势必使哲学蒙羞。 其次,游戏精神本身意味着自由,自由乃是创造之源。哲学追求真,而“真”的本质就存在于人与宇宙万物所达成的自由的关系中。游戏的精神本身就践行了自由的精神,同时也贯彻了求真的精神。换言之,在自由中,“真”才能现身;只有在“真”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追溯人类哲学发展史,伟大的哲学作品总是兴趣的产物,是心灵自由的产物。且不说西方的古希腊、中国的先秦,即使十七、十八世纪的哲学家亦靠兴趣完成其不朽名著:西方著名哲学家如笛卡尔、培根、莱布尼茨、斯宾诺莎、卢梭、拉美特利,中国哲学家如顾炎武、王夫之、戴震。其著作皆为兴趣之产物,皆是主体的内在追求使然。书院派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等,其学说虽受到外在的限制,未免用了“曲笔”,但本身仍是心灵自由的流淌之物,是兴趣所致,而非为外在功利所驱动的产物。伟大的作品莫不是兴趣的产物,莫不充满一种高贵而朴实的游戏精神。须说明的是,这里的自-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专题 论述 文本 阅读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