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腔的源流与演变.doc
《昆山腔的源流与演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山腔的源流与演变.doc(1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_昆山腔的源流与演变 内容提要作为南戏四大声腔之一的昆山腔,明清文人笔记中都说魏良辅是鼻祖。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和梁辰鱼在音乐和曲本方面为昆曲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但自从1960年路工在真迹日录中发现魏良辅南词引正关于昆山腔发源于元朝末年的记载以后,对昆山腔的起源和形成问题便必须进行重新探讨,本文提出了五点新的认识。元末昆山人顾坚是昆山腔形成期具有代表性的原创歌手,魏良辅是昆山腔的革新者。自魏良辅、梁辰鱼以后,昆山腔以苏州为中心,迅速地流播到全国各地,在艺术风格上演变出多种不同的昆腔支派,“声各小变,腔调略同”,如北昆、湘昆、晋昆、川昆、永昆、京昆等流脉,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昆山腔流变的简况。全文
2、分三个小题:一、南戏四大声腔中的昆山腔,二、昆山腔起源新证,三、昆山腔的流变与今存。这次能来港参加“探索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今存学术研讨会”,实感无任欣慰。我早先曾主编了中国昆剧大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和昆曲艺术概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对昆山腔历史的探讨下过一些功夫,今将个人研究的心得归纳起来讲一讲,愿与同仁们相互切磋。不周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南戏四大声腔中的昆山腔宋元南戏是与金元北剧对称的名词,北曲系统的杂剧大多是一本四折的短剧,南曲系统的戏文则是一本几十出的长篇大制。明人祝允明猥谈记载:“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徐渭南词叙录也说南戏发源于南北宋之
3、际的温州地区。但当它传播到其他地区后,其音乐唱腔便结合各地的语言特色,形成了多种不同风格的地方声腔,同一个剧本,可以用不同声腔来演唱。宋元之间流行的是弋阳腔、馀姚腔、海盐腔,到了元朝末年又出现了昆山腔。南词叙录是徐渭在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写成的,书中记载: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江西,两京、湖南、闽、广用之;称“馀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太、扬、徐用之;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惟“昆山腔”止行于吴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三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7月版242页。这明确地反映了南戏四大声腔的流播情况:弋
4、阳腔源出江西弋阳县,传播的地域最广;馀姚腔源出会稽绍兴府馀姚县(今划入宁波地区),已流传到常州、池州、扬州一带;海盐腔源出嘉兴府海盐县,已流行于湖州、温州、台州等地。昆山腔源出苏州府昆山县,因兴起于三腔之后,开始阶段只流行于“吴中”(苏州地区),但其声调优美,后来居上,其影响力竟超过了三腔。这是什么缘故呢?主要是明代嘉靖年间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土腔进行了改革创新,提高了它的艺术美感,明人沈宠绥在度曲须知曲运隆衰中记载:嘉(靖)、隆(庆)间有豫章魏良辅者,流寓娄东(太仓)、鹿城(昆山)之间,生而审音。愤南曲之讹陋也,尽洗乖声,别开堂奥,调用水磨,拍捱冷板。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华均
5、,功深镕诼,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要皆别有唱法,绝非戏场声口,腔曰“昆腔”,曲名“时曲”,声场禀为曲圣,后世依为鼻祖,盖自有良辅,而南词音理,已极抽秘逞妍矣。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五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10月版198页。可知魏良辅对昆山腔的革新是革除南曲唱腔中的“乖声”,做到唱口细腻,字正腔圆,咬字吐音讲究平上去入四声;一字多腔,分头、腹、尾三段切音;所谓“气无烟火”,是指运气得法,深沉而不浮燥,转音自然柔和,悠扬悦耳,号称昆曲水磨调。魏良辅,字上泉,号尚泉,原籍江西豫章(今南昌),寓居于昆山、太仓。他从事艺术活动的年代主要是在明世宗嘉靖(15221566)年间,当时昆山土腔
6、比较粗糙、原始,他便融合南北曲加以琢磨改进。明末清初人余怀在寄畅园闻歌记中说:南曲盖始于昆山魏良辅云,良辅初习北音,绌于北人王友山,退而缕心南曲,足迹不下楼十年。当是时,南曲率平直无意致。良辅转喉押调,度为新声:疾徐高下清浊之数,一依本宫;取字齿唇间,跌换巧掇,恒以深邈助其凄唳。吴中老曲师如袁髯、尤驼者,皆瞠乎自以为不及也。而同时娄东(太仓)人张小泉、海虞(常熟)人周梦山竞相附和,惟梁溪(无锡)人潘荆南独精其技,至今云仍不绝于梁溪矣。合曲必用箫管,而吴人则有张梅谷,善吹洞箫,以箫从曲;昆陵(常州)人则有谢林泉,工擫管,以管从曲;皆与良辅游。而梁溪陈梦萱、顾渭滨、吕起渭辈,并以箫管擅名。可知魏良
7、辅是兼学北曲和南曲的,他对昆山腔的改革工作有一帮乐工协助,在乐器的伴奏方面很讲究。南戏诸腔中弋阳腔、馀姚腔和海盐腔均无弦索伴奏,只用打击乐节拍,而魏良辅改革昆山腔时采用笙、箫、弦、笛,丰富了伴奏乐器,增强了演唱效果。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今昆山以笛、管、笙、琵按节而唱曲者,字虽不应,颇相谐和,殊为可听,亦吴俗敏妙之事。”宋直方琐闻录记载:因考弦索之入江南,由戍卒张野塘始也。野塘,河北人,以罪发苏州太仓卫。素工弦索,既至吴,时为吴人歌北曲,人皆笑之。昆山魏良辅者,善南曲,为吴中国工,一日至太仓,闻野塘歌,心异之,留听三日夜,遂与野塘定交。时良辅年五十馀,有一女,亦善歌,诸贵人争求之,不许,至是竟
8、以妻野塘。吴中诸少年闻之,稍稍称弦索矣。野塘既得魏氏,并习南曲,更定弦索章节,使与南音相近;并改三弦式,身稍细而其鼓圆,以文木制之,名曰弦子。时太仓相公王锡爵方家居,见而善之,命家童习焉。其后有杨六者,创为新乐器,名提琴,仅两弦,取生丝张小弓贯两弦中,相轧为声,与三弦相高下。提琴既出,而三弦之声益柔曼婉畅,为江南名乐矣。这表明伴奏乐器在原有的笛、箫、笙和琵琶外,又增加了三弦、提琴,达到了箫管、弦索、鼓板三类乐器的完美结合,使昆山新腔加强了美听效果,既适宜清唱又适合剧场演唱。魏良辅革新后的昆腔新声,在艺术实践中得到了群众的赏识和接受,首先在昆山、太仓、苏州、上海周边地区风行起来,张大复梅花草堂笔
9、谈卷十二昆腔记载:魏良辅别号尚泉,居太仓之南关,能谐声律,转音苦丝。张小泉、季敬坡、戴梅川、包郎郎之属,争师事之惟肖。梁伯龙(辰鱼)闻,起而效之,考订元剧,自翻新调,作江东白苧、浣纱诸曲,又与郑思笠精研音理,唐小虞、陈楳泉五七辈杂转之,金石铿然,谱传藩邸戚畹、金紫熠爚之家,而取声必宗伯龙氏,谓之“昆腔”。张大复的生活年代离魏良辅不远,而且与梁辰鱼同为昆山人,早就认得,曾在梅花草堂笔谈卷五中为梁辰鱼作传,所以这段记载是确实可靠的。梁辰鱼是魏良辅众多推崇者和追随者群体中的一员,他的突出贡献是首度为魏氏新声谱写了浣纱记剧本,被之管弦,搬上舞台,对昆腔的兴盛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重大作用。明李日华紫桃轩杂
10、缀称:“魏良辅能喉转音声,始变弋阳、海盐旧调为昆腔,伯龙因填浣纱记付之。”清雷琳渔矶漫钞专列昆曲条目说:“昆有魏良辅者,造曲津,世所谓昆腔者,自良辅始。而梁伯龙独得其传,著浣纱传奇,梨园子弟喜歌之。”此后的昆腔剧本均为曲牌联套的体式,称为曲本,所以自魏良辅,梁辰鱼以来,兼采南北曲的昆腔又称为昆曲了。所谓“魏梁遗韵”,不是单指声腔歌唱,而是包涵剧本创作和舞台艺术在内的。从明清文人的笔记看来,过去讲昆曲声腔的源头,都是从魏良辅说起的,推崇他是“曲圣”,是“鼻祖”,距今四百多年。不过,自从1960年路工发现魏良辅南词引正关于昆山腔创始人是元末顾坚的记载以后,戏曲界掀起了重新探讨昆腔渊源的势头。令人注
11、目的是,魏良辅在自己的著作南词引正中并没有说他是首创者,而是将首创之功归之于元朝末年的昆山本地人顾坚,足足把昆山腔的历史上推了二百多年。学者们根据南词引正这件新材料进行考论,推溯昆山腔形成于元朝末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昆山腔起源新证昆腔新史料南词引正是1960年文化部访书专员路工在清初抄本真迹日录中发现的。真迹日录的编者张丑(15771643),字青父,号米庵,明末昆山人,精于书画的鉴赏和品题,著有清河书画表和法书名画见闻表等。据四库全书总目清河书画表提要记载:“其祖父皆与文徵明父子为姻娅世好,渊源有自。”所以张丑在真迹日录、法书名画见闻表、清河书画表等著述中记录了多件文徵明的书画珍品,
12、而魏良辅的南词引正,就是他依据文徵明的手书真迹过录在真迹日录贰集中的。真迹日录在张丑生前没有刻印,只以多种传抄本流传于世。清代乾隆年间,鲍廷博“知不足斋”根据一个不完全的抄本刊印了单行本,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又采录了鲍士恭(鲍廷博之子)家藏本,但都缺失南词引正。而路工访得的是康熙年间(“玄”字避讳)的传抄本,比较完整。在路藏本真迹日录第贰集中,赫然抄有娄江尚泉魏良辅南词引正的文本,共十八条;文本题署为“长洲文徵明书于玉磬山房”,小字注明“真迹”两字。文本有曹含斋写的后叙说:“今良辅善发宋元乐府之奥,其炼句之工,琢字之切,用腔之巧,盛于明时,岂弱郢人者哉!”对魏良辅唱论之妙,大加赞扬。曹含斋作叙的
13、时间标明是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比徐渭写成南词叙录早十二年。过去,我们知道魏良辅著有唱论曲律 原载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周之标辑刊本吴歈萃雅卷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五集据以排印(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5页)。,现以南词引正与曲律比勘,发觉南词引正是原稿,而曲律是南词引正的删节本。使人惊奇的是南词引正第五条专门讲述了五大声腔,在曲律中已被删掉。南词引正第五条的原文是:腔有数样,纷纭不类,各方风气所限,有昆山、海盐、馀姚、杭州、弋阳。自徽州、江西、福建俱作弋阳腔,永乐间,云、贵二省皆作之,会唱者颇入耳。惟昆山为正声,乃唐玄宗时黄幡绰所传。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
14、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与杨铁笛、顾阿瑛、倪元镇为友,自号风月散人,其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行于世,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 见戏剧报1961年第7、8期合刊所载钱南扬校注。路工自己的校点本南词引正辑入其访书见闻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239页)。按:路工(19201996),浙江慈溪人,著名的俗文学专家。他在抗战期间奔赴延安从事革命工作,解放后在文化部郑振铎副部长领导下研究民间文学,其访书见闻录序云:“一九五七年初,由郑先生领导,我与赵万里先生(北京图书馆善本部主任)作为文化部的访书专员,到了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以后又到了山东、
15、江苏、上海等地。”“文革”以后,他调入北京图书馆(现名国家图书馆)。魏良辅讲了五大声腔,除了弋阳、海盐、馀姚、昆山四大声腔之外,还有一个杭州腔(后已消亡)。至于讲到弋阳腔传播范围之广,则与南词叙录的说法是一致的,甚至记述明成祖永乐年间已传唱到云南贵州。最最稀奇的是具体记载了昆山腔的来历,并推崇昆山腔是“正声”,地位在诸腔之上,其创始人不是他自己,而是元末昆山千墩人顾坚。这种石破天惊的记事,引起了昆曲史研究者的热议,纷纷撰文进行讨论。如蒋星煜写了谈中的几个问题昆腔形成历史的新探索 见1961年7月19日文汇报。,黄芝冈写了论魏良辅的新腔创立和他的见1962年中华文史论丛第二辑,施一揆写了关于元末
16、昆山腔起源的几个问题见1978年第2期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董每戡写了由说起关于魏良辅、昆腔、昆山曲派见1979年第6期学术研究。,陈兆弘写了昆曲探源见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版第四章,我也写了关于明代魏良辅的曲论见拙著中国戏曲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272页。载有魏良辅南词引正的路工藏本真迹日录(上中下三册),已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现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2002年影印出版,中国昆曲博物馆买了三套,南京大学图书馆也买了一套。我对此继续进行探索,我的研究心得可以归纳为五点。第一,依据南词引正的说法来理解,顾坚“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那末,他是原创歌手,是创始人。
17、所谓创始人,并非说他一个人创造了昆山腔,而是指他是昆山腔形成时期具有标杆性的代表人物。但顾坚的生平事迹缺乏记载,我们从两种顾氏家谱中查到旁证,顾坚是确有其人的。(一)南通顾氏宗谱十卷首一卷,1931年南通翰墨林铅印本,分订4册(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均有收藏),据谱序说,南通顾氏是因为“元季兵乱时”从昆山迁去的,在远代志略中记有四十九世顾仲谟至五十四世顾坚的世系表(首卷第十六叶上):顾仲谟顾时沾顾祯顾炳顾鉴顾坚。顾鉴、顾坚的时代正当元朝末年。(二)上海图书馆藏家谱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著录顾氏宗谱计有91种。其中书号为JP552的顾氏重汇宗谱,是民国年间顾心毅据清代乾隆三十六
18、年(1771)顾一元的原谱本续纂的手写稿本,不分卷共46册,在第6册第144页和第14册第301页,查见了顾坚属于顾仲谟这一支的家世谱系:仲谟时沾祯炳鉴坚这与南通顾氏宗谱的谱系全同。可惜都只有世系表而没有谱传。至于郑闰在2009年12月25日苏州日报发表顾坚身份之谜一文(该文修改稿又载于苏州古吴轩出版社中国昆曲论坛2009),宣称他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书中发现了顾坚的小传,但经日本学人查核,已予否定。见拙作昆山腔形成期的顾坚和顾瑛,文化艺术研究(杭州)2012年第2期。第二,南词引正记顾坚“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可惜均已失传,其内容不得而知,但从书名反映出来,顾坚是一位民间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昆山 源流 演变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