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某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XX县XX乡XX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1 项目背景 1 1.1 项目提出的原由 1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 1 2 项目简介 3 2.1 项目名称 3 2.2 项目类型 3 2.3 项目性质 3 2.4 项目建设规模 3 2.5 项目区位置与范围 3 2.6 地貌类型 4 2.7 土地权属情况 4 2.8 新增耕地 4 2.9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4 2.10 项目工期 5 2.11 估算投资 5 3 可研编制依据 5 3.1 相关法律法规 5 3.2 相关政策文件 5 3.3 相关技术标准 6 3.4 相关基础资料 6 4 项目区概况 7 4.1 自然条件 7 4.2 自然资源 8 4.3 土地利用现状 10 4.4 社会经济条件 10 4.5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11 5 项目分析 12 5.1 项目合法性分析 12 5.2 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12 5.3 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14 5.4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8 5.5 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19 5.6 环境影响分析 20 5.7 公众参与分析 21 6 项目规划方案建设内容 21 6.1 规划原则 21 6.2 规划标准 22 6.3 规划方案比选 22 6.4 总体布局及建设内容 24 6.5工程量汇总 28 7 投资估算 29 7.1 投资估算依据 29 7.2 估算费用构成 29 7.3 资金筹措 30 7.4 投资进度计划 30 8 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 32 8.1 组建管理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32 8.2 工程建设管理 32 8.3 项目资金管理 33 8.4 建设工期 33 8.5 实施过程控制措施 34 9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36 9.1 土地权属现状 36 9.2 土地权属调整原则 36 9.3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37 10 效益分析 38 10.1 经济效益分析 38 10.2 社会效益分析 39 10.3 生态效益分析 41 11 结论与建议 42 11.1 可行性研究结论 42 11.2 问题与建议 43 12 附表、附件 44 3 XX县XX乡XX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项目背景 1.1 项目提出的原由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缓解人地矛盾,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出了XX县XX乡XX土地整理项目。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 项目区位于XX县XX乡XX村。项目建设规模253.25hm2,投资340.00万元,平均投资为1.44万元/ hm2。项目区土地利用主要表现在黄土丘陵沟壑大,梁峁起伏,地下水源枯竭,自然条件严酷,林地质量低,土地资源总量减少。项目区所在村镇,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基础、人力、物力、技术条件的制约,土地利用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有坡耕地存在一定水土流失问题,农田道路标准较低,毁坏严重、通行不便。 项目区通过坡改梯,铺设道路、栽种防护林等土发整理工程措施,预期实现项目区规划目标:地平整、路相通、林成网、耕地有效面积增加,耕地质量和田间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好转,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对落实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项目实施,主要是将坡旱地整理成梯田蓄水保水、培肥土壤,提高作物对降水的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从而为发展旱作农业提供了基础保障。首先,通过修建梯田将大量的“三跑田”变成“三保田”,减轻水土流失,提高耕地质量,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等条件都得到彻底改善,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基础,从根本上改变农作物的生长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其次,通过梯田建设可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实现大灾之年少减产,小灾之年有增产,正常之年夺高产的目的。 面对项目区人多地少,山多川少,干旱频繁,农业基础薄弱的基本条件,如何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区域经济新的跨越发展,已成为项目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要加快梯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水平梯田便于机耕、机播、覆膜等的特点,给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发展现代农业将提供有利条件,并将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另外,机修梯田可大大促进田间道路状况的改善,提高山区农业生产的运输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水平。也是确保项目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发展支柱产业,推进现代化农业,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措施。 项目区进行土地整理的意义有: 1、项目区主要以坡耕地为主,原有田块破碎,田坎占地较大。通过整理可减少田坎占地,达到合理利用、节约用地,提高土地质量和土地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XX乡人地矛盾的目的,有力的保障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为城乡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项目区田、路、林的综合规划、整治,从一定程度上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减少水土流失,优化生态环境。 3、项目实施将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有利于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加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2 项目简介 2.1 项目名称 XX县XX乡XX土地整理项目。 2.2 项目类型 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 2.3 项目性质 土地整理项目。 2.4 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区总面积359.14hm2,扣除农村宅基地、原有梯田面积后,建设规模253.25hm2。 2.5 项目区位置与范围 项目区位于XX县XX乡境内,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5°21′06″~105°22′45″,北纬35°34′57″~35°36′33″之间。 四至范围为:东至杨崖集乡韩坑村,西至杨家湾村,南至杨崖集陇西川村,北至庙儿村。 2.6 地貌类型 项目区为丘陵地貌。 2.7 土地权属情况 项目区仅涉及XX村一个行政村。土地权属为XX乡XX村集体所有。 2.8 新增耕地 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28.04hm2,新增耕地率11.07%。 2.9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对项目区内田、路、林综合规划,科学利用,以土地整理、改良、平整为中心,与田间道路建设、生物措施相结合,改善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持续利用。 1、土地平整工程:平整田块236.63hm2,平整土方量为1400031.22m3,修筑田埂167005.2m,筑埂土方为24089.9m3。 2、田间道路工程:项目区内规划修建田间道5条,总长 8016.69m;为方便耕作,在项目区外新增二条田间道总长3400m。规划修建生产路41条,总长16995。68m。修建涵管24座,排水沟总长7572.82m。 3、防护林工程:结合当地情况,在田间道外侧种植1排梢白杨,株距2m,共3499株。 2.10 项目工期 项目总工期为一年。 2.11 估算投资 项目估算总投资340.00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44万元/公顷。 3 可研编制依据 3.1 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6、《甘肃省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8、《甘肃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3.2 相关政策文件 1、《关于加大补充耕地工作力度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120号) 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374号) 3、《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 4、《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3]363号) 5、《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 6、《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报件的函》(国土资耕函[2005]010号) 7、《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结合土地开发整理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通知》(2005年5月23日) 8、《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8] 176号) 3.3 相关技术标准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3、《甘肃省土地整理开发工程建设标准》 3.4 相关基础资料 1、《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XX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3、《XX县土地志》 4、《XX县耕地地力评价报告》 5、XX县二次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影像图 6、项目区1:2000实测地形图 7、项目区实地调查资料 4 项目区概况 4.1 自然条件 4.1.1 地形地貌 XX县地处我国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黄河流域上游地带,属黄土高原丘陵地貌,全县按自然区划可分为“七川、八塬、九道梁”。XX乡乡位于XX县北郊,地貌总体为黄土高原粱峁地貌。项目区地层主要有第四系从全新统至中更新统及第三系岩层均有出露。岩性为冲洪积黄土及黄土状砂壤土、粉质壤土等。上更新统风积黄土,颜色为灰黄、浅黄、褐黄色,粉粒含量少,结构疏松,质地均一。孔隙较大,不含古土壤,广泛分布塬梁峁上。 项目区位于XX县XX,XX乡位于XX县东南部,东南与杨崖集乡接壤,西南与XX乡为邻,西连翟家所乡,北靠太平乡。距XX县城45公里。项目区涉及XX乡XX村四个村民小组。 4.1.2 水文地质 项目区属丘陵区,为陇西黄土高原组成部分。在地质构造上属秦祁台块,在岩石之上广泛分布着第四纪晚期马兰黄土,土层厚度为10~250米。项目区属于山区,水资源紧缺。耕地种植主要靠天然降水。区域内没有河流。项目区内有洪水冲沟,无常年径流。如遇季节性洪水,对沟道有较强的冲刷作用。区域内地下水含量较小,而且地下水水位较深。 4.1.3 气候 项目区所在的XX乡乡位于XX县东南部,地处中纬度内陆腹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征是四季分明,气候干燥多风。东南暖湿气流不易到达,降雨少而不均,变率较大,年均气温8℃,年降水量为335mm,平均无霜期为126天,日平均气温≥0℃的持续日数为230~250天,≥10℃的积温为2542.6℃~3556.3℃。作物生产期内日照率为51~57%,平均每天实照6.3~7.1h,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和培植多种林草植物。 项目实施的XX村位于XX乡东部山区,年平均降水量335mm左右,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8%。年平均蒸发量1500mm左右,相当于降水量的4倍,干旱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 4.1.4 土壤 项目区土壤主要组成以黄绵土为主。主要耕层土壤质地为轻壤,质地构型以均质轻壤为主。平均耕层厚度为20cm,耕层土壤pH值平均为8.3,全氮平均含量为820mg/kg,全磷平均含量688mg/kg,缓效钾平均含量为1206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2.0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为239mg/kg,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13.6 mg/kg,适合于多种作物的生长,适宜发展种植业。 4.1.5 自然灾害 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冰雹、暴雨、霜冻、春寒。干旱在各类自然灾害中影响范围最广,出现几率最多,干旱的类型有春旱、初夏干旱和伏旱。冰雹成灾面积仅次于干旱。暴雨带来山洪暴发,冲毁农田及建筑物,造成人畜伤亡。发生冻害多属晚霜冻,轻度出现在5月上旬,严重冻害在5月中旬以后。 4.2 自然资源 4.2.1 光热资源 项目区总的气候特征是:光能丰富,热量较差,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干旱威胁严重。四季气候特点是:春季少雨升温快,夏季高温降雨少,秋季多雨降温快,冬季寒冷少雨雪。年均气温8℃,平均无霜期为126天。 4.2.2 水资源 项目区境内降雨南多北少,,降水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6~9月降水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7%,且多以局部暴雨和雷阵雨出现,对土壤补给的有效水份很少。由于降水缺少,加之年内分配不均,造成作物播种和生长期十年九旱,大多数作物处在缺水情况下抗旱生长。 4.2.3 生物资源 项目区内植被较少,自然植被的分布随海拔高度的不同,有不同的植物群落,阳面植被稀疏,地面裸露较大,覆盖度15%左右。阴坡植被较繁茂,覆盖度25%以上。 项目区的植被以多种草本植物为主,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荞麦等;经济作物有胡麻;畜禽有鸡、猪、羊、牛等。 4.3 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面积为359.14hm2,建设规模为253.25 hm2,其中旱地208.59hm2,其他林地22.13 hm2,其他草地52.21 hm2,农村宅基地31.55hm2,农村道路20.46 hm2,田坎占地24.2hm2. 表4-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表 一级类 二级类 整理前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面积(hm2) 比例 01 耕地 013 旱地 208.59 58.08% 03 林地 033 其它林地 22.13 6.16% 04 草地 043 其它草地 52.21 14.54% 07 住宅用地 072 农村宅基地 31.55 8.78% 10 交通运输用地 104 农村道路 20.46 5.70% 12 其他土地 123 田坎 24.20 6.74% 合计 建设面积 253.25 100.00% 项目区总面积 359.14 4.4 社会经济条件 XX乡位于XX县东南部,总土地面积22.47万亩,耕地面 积8.41万亩,平均海拔2200米,年均 降水量335毫米,年均气温5.3C,全年无霜期126天。行政区划:辖127个村民小组。人口情况:农村总人口19981人, 农村劳动力8907人。五通情况:13个村全部通电、通 邮、通公路,8个村通电话。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20所,教师 123人,在校学生5003人。有医院、卫 生院1所,医生30人,病床15张。 经济指标:2009年,粮食总产量 3397吨,农民人均纯收人1100元;工业 总产值(现价)0.02亿元,农业总产值 (现价)0.1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 0.07亿元。 名优特产:小麦、洋芋、胡麻、党参、杏子等。 项目区涉及XX乡XX村的四个村民小组。XX村位于XX乡东北部,XX村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434户2340人,有劳动力984人。总流域面积9398亩。有耕地面积8298亩,人均3.5亩,其中梯田3500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40元,居全乡中等水平。 4.5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4.5.1 交通条件 党岘乡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全党岘乡均属山区。乡内有党(岘)—杨(集)、会(宁)—静(宁)、太(平镇)—党(岘)公路贯通境内,可通往相邻县和乡镇。项目区内交通条件较差,乡村公路大部分为土路,仅有少部分为砂砾石路,区内虽然分布了一些农村道路,但都是素土路面,路面高低不平,坡度较大,降雨时泥泞不堪,不利于农民的日常耕作与机械化作业,本项目需改善农田道路。 4.5.2 水利设施 项目区内除了供给居民饮用的水窖,几乎没有其他水利设施。 4.5.3 电力设施 项目区内的电网基本形成,电力供应充足,用电条件方便,能够满足项目区的施工用电及正常运行用电。 4.5.4 农田防护设施状况 项目区没有农田防护林,因为没有水源,主要靠降雨,树木不易存活,成本过高。 4.5.5 通讯设施状况 项目区位通信便利,通讯、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整个区域。 5 项目分析 5.1 项目合法性分析 5.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项目完全符合《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区土地规划用途与总体规划相符,项目的建设是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是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的体现。 5.1.2 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本项目依据《XX县土地整理专项规划》,按照集中连片,先易后难,滚动发展的原则。本项目的实施,正是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的具体落实。 5.1.3 其他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 该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8] 176号)等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和文件,该项目经过了政府依法审批,不涉及毁林毁草等问题。 5.2 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项目区新增耕地数量潜力主要来源于对农村道路和田坎的整治,通过农村道路整理成耕地和降低整理区旱地的田坎系数,减少田坎达到增加耕地面积的目的。 1、原有耕地整理 项目区原有坡耕地,通过重新规划、合并,进行整治,全部建设为水平梯田。原来旱地由于农民长期耕种田块变得零散,田坎占地较多,项目实施后,统一规划田坎,通过整理,将减少田坎占地,增加耕地面积。 扣除规划田间道路面积及田坎面积后新增耕地面积28.04hm2,新增耕地率11.07%。 工程后项目区实现了田和路的统一规划,能完善项目区土地耕作条件,增加土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 项目区坡改梯后耕地质量潜力分析: 1、项目区现状耕地多为坡耕地,坡度较陡,地块零乱,通过土地整理,将原有的坡耕地全部改造为统一的、集中的梯田,提高了土壤保土、保肥、保墒的能力,通过翻挖改良了土壤理化性状,方便了管理,提高了耕地质量。 项目区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5.89%,基本上属于单一的农业生产经营,且项目区中低产田面积大,作物产量不高,农民收入低,产量低而不稳,同时对土地重使用,轻投入,造成土地贫瘠,地力下降。通过土地整理,实施低产田改造,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耕作技术与管理的科技含量,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合理配置田、路等基础设施,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2、通过整理,将调整项目区田、路、林的分布结构,实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将一定程度的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为电气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通过以上分析得到结论:项目区耕地分布相对集中,有丰富的光热资源,交通条件将得到很大的改善,有望发展高效农业,并可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 5.3 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5.3.1 评价单元的划分 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农业耕作制度,本次评价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1976年公布的《土地评价纲要》的分类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专家调查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办法。 由于项目区土壤类型、土壤特性空间变化不大,因此评价单元根据土壤性状分析采用样点所代表控制的区域进行划分,将项目区划分为1个评价单元。 5.3.2 评价因子选择与权重确定 1、评价因子选择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范》、《农业工程手册2:土地利用工程》、《XX县土壤普查报告》、《XX县耕地地力评价报告》等资料,结合项目区实际状况和土地利用方向,在征询当地国土、农业、水利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上,选择如下因子作为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评价因子:地形坡度、水源保证、土层厚度、土壤ph值、土壤质地、土壤养分、积温(≥10℃)、对外交通条件。 2、权重确定 权重确定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次评价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和作物耕作制度,在征询当地农业、水利、土地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采取专家咨询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具体如下表: 表5-1: 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权重值 参评因子 地形 坡度 水源 保证 土层 厚度 土壤 质地 土壤 Ph值 土壤 养分 积 温 (≥10℃) 对外交通条件 权重赋值 0.15 0.22 0.13 0.10 0.10 0.10 0.12 0.08 5.3.3评价因子适宜程度分级 参考《土地开发整理技术标准》中关于农用地的参评标准,以及小麦、玉米等不同农作物对土壤的要求,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级,将其适宜程度分为适宜、较适宜、中度适宜、临界适宜和不适宜5个等级。各评价因子适宜程度分级情况如表5-2所示。 表5-2: 土地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标准表 适宜程度及赋分值 适宜 较适宜 中度适宜 临界适宜 不适宜 5 4 3 2 1 地形坡度(℃) <6 6-10 10-15 15-20 ≥20 水源保证 有保证 基本保证 尚能保证 较困难 无水源 土层厚度(cm) ≥100 100-60 60-40 40-20 <20 土壤质地 轻壤、中壤 中壤、轻粘土 粉砂壤、砂壤 砂壤、砂土 砂土、重粘土 土壤ph值 6.5-7.0 6.0-6.5或7.0-7.5 5.5-6.0或7.5-8.0 5.0-5.5或8.0-8.5 >8.5或<5.0 土壤养分% 3.5-3.0 3.0-2.0 2.0-1.0 1.0-0.6 <0.6 积温(≥10℃) >3100 3000-3100 2800-3000 2700-2800 <2700 对外交通条件 优越 较好 一般 差 很差 5.3.4 评价单元土地性质 根据调查了解,搜集当地农业、土壤、气象等方面的资料,实地踏勘后,将评价单元土地属性,形成各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为确定土地适宜性分值的依据。具体如下表: 表5-3: 各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 单元号 Ⅰ 地形坡度( °) 10~20 水源保证 尚能保证 土层厚度(cm) >100 土壤质地 轻壤 土壤ph值 8.3 土壤养分% 1.36 积温(≥10℃) 2500~3500 对外交通条件 一般 5.3.5 评价单元适宜性分值 根据上表各评价单元土地性质,得项目区各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分值。 表5-4: 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分值表 单元号 Ⅰ 地形坡度( °) 3 水源保证 3 土层厚度(cm) 5 土壤质地 5 土壤ph值 2 土壤养分% 3 积温(≥10℃) 3 对外交通条件 3 5.3.6 评价单元适宜性评价 1、评价模型 本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多因素权重和评价模型评定各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等级,其模型为: 式中:S=评价单元适宜性分值,i=1,2,···,n,n为评价单元; Pj=第i个评价单元第j个评价因子的得分值,j=1,2,···,m,m为评价因子; Wj=第i个评价单元第j个评价因子的权重 2、评价标准 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最大值为5、最小值为1的分级情况,土地适宜性等级按如下标准划分: 表5-5: 土地适宜性等级标准表 单元分值 Si≤1 1< Si≤2 2< Si≤3 3< Si≤4 Si>4 适宜性等级 不适宜 临界适宜 中度适宜 较适宜 适宜 3、评价结果与分析 由以上计算结果(各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分值表)分析可知,项目区1个评价单元适宜性分值S为3.36,在区间3<Si≤4上,说明其适宜性程度为“较适宜”等级。项目区土地整理过程中,通过坡改梯、修建田间道路等办法,提高土壤保土、保肥、保墒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耕地等级,扩大项目区的宜农耕地。 5.4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5.4.1 供水量分析 农作物全生育需水量分析项目区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即水资源的供给量与农作物需水量的平衡问题,确定作物种植结构是水资源供需分析的前提。项目区整理后,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配套,耕地的质量和生产能力将大幅度提高,适宜性也将大大增强;根据项目区内农业种植传统,确定农作物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制。 项目区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地表无径流;由于地处梁峁沟壑区,地下水开采较难,而且成本大,受项目投资限制,本次设计不考虑农田输配水工程。 项目区在p=75%的典型设计年降水量为335mm。作物生育期有效降雨量按设计典型年降水量的70%(有效降水系数)计算,则有效降水量: Q降=降水量×有效降水系数×承雨面积 =335×10-3×70%×243.78×104=57.17万m3 W供= Q降+ Q地表水+ Q地下水=57.17+0+0=57.17万m3 5.4.2 需水量预测 项目区需水量仅考虑农业生产的需要,工作和生活用水不包括在内。农作物主要以小麦为主,农业需水量以小麦一年一熟来计算。复种指数为100%。 旱作小麦需水量为150m3/亩。则: W需=150×243.78×15=54.85万m3 通过项目区需水量与供水量预测结果可知,项目区每年可供水总量 W供大于农业生产总需水量W需。 表5-6: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比较表 单位:万m3 有效降雨系数 供水量 作物需水量 余缺量 70% 57.17 54.85 +2.32 由此可见,项目区整理后根据确定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前述需水量和可供水量计算,能够满足项目区作物灌溉要求。 5.5 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1、项目区原有旱地由于受地形因素影响不保土、不保墒,导致生产力水平不高。 2、项目区属于干旱地区,常年降雨量较少,地下水也较少而且埋藏深,制约了该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的。 3、田间路网不配套,大部分是土路,遇水泥泞,道路通行标准低。 4、另外,由于地方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投入有限,也成为有效利用土地的重要制约因素 5.6 环境影响分析 1、有利影响 工程建设对植被的影响:工程建设完成后,将改善区域交通状况,改善土壤的水文条件,使其不良物理状况有明显改善,使农田小气候更适宜植被和各种作物生长,对植被产生有利影响。 群众生活水平影响: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为贫困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 2、不利影响 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在施工期。项目工程在建设期间,有土方开挖、土地平整、水泥、砂、碎石堆放,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施工人员日常生活排出废水、垃圾,砂石料清洗废水对水质影响,施工期机动车辆的往来,产生的扬尘、废气、生活燃煤排放的气体、施工中砼拌和时的扬尘,对大气有不良影响;施工时卫生条件较差,施工中产生的废气、扬尘、噪声等影响施工人员健康。 3、评价结果 通过环境影响因子评价,项目建设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主要的、长久的,不利影响是次要的、暂时的。只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施工,可以消除其不利影响,或将其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5.7 公众参与分析 1、本项目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过程中得到了XX乡乡政府大力支持。并通过座谈会广泛征求农牧、务、国土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根据项目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使可行性研究报告更加科学、合理,措施更得力。 2、设计人员与项目区的干部、技术人员、村民一道进行实地踏勘,充分听取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获得项目区的基础资料。经过综合分析、整理后形成多套初步规划方案,并再次征求项目区相关部门和村民意见,使项目设计方案更切合实际情况。该项目共涉及1个乡镇1个行政村,根据工作组广泛深入调查,召开群众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有90%的群众支持土地整理,并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通过工作组深入宣传土地整理政策,增进群众对土地整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动员广泛参与,从而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为XX乡乡XX土地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6 项目规划方案建设内容 6.1 规划原则 本项目规划遵循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节水、节能、节材;合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原则。 6.2 规划标准 1、土地平整工程:项目区土地平整主要涉及地块平整,田坎修筑,参照梯田建设相关标准执行。 2、道路工程:为方便农业生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项目区内应有完善的道路系统。本规划的道路工程分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根据实际情况,田间道宽4m,其中2400m采用15cm的砂砾石路面,其余均采用30cm素土夯实,生产路宽2m,采用30cm素土夯实。 3、为了防风固沙、保护沟、道路,降低风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改善农田生态系统,本规划植树标准为:考虑项目区实际情况,本次规划在田间道路外侧种植一排防护林,树种以梢白杨为主,株距为2m。 6.3 规划方案比选 6.3.1田块规划方案的选择 田块规划要结合项目区实际地形,在充分利用交通设施的基础上,同时最大限度满足方便农业生产、农业种植习惯、耕作方式、农作物光照等因素的要求来进行。经过比选,项目区田块以田间道路为界,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田坎,规划田块。 沿等高线方向平行布设田块的优点: 1、沿等高线方向平行布设田块田坎相对占地面积少、用工省、并且安全稳定。 2、沿等高线方向平行布设田块移动土方量最小,最节省资金。 3、田块沿等高线方向平行布设后坡度缓安全系数高。 6.3.2道路规划方案的选择 道路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乡村的田、路、林、村等规划统筹兼顾;2.有利于田间生产管理;3.有利于农用物资、农产品运输;4.道路布置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5.各级道路做好连接,统一协调规划,使各级道路形成系统网络。 道路规划方案比选: 方案一:道路布设以老路改造为主。优点:占地少,施工方便,成本低,与项目区外道路连接,方便出行。缺点:部分田块没有道路控制,个别道路坡度较大。 方案二:道路布设以新路为主。布设原则:沿坡度缓、局部高差小、方便田间生产的位置选择路线。优点:所有田块都铺设道路,田块划分均匀,道路坡度平缓。缺点:造成道路冗余,占用耕地面积多,提高成本,浪费资金。 方案比较:根据《甘肃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田间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路线选择保持路网联系,平面顺适,纵面合理,路线最短,便利简捷,应与村、田、林等规划统筹兼顾,按照有利于田间生产管理、机械耕作和农用物资、农产品运输的原则规划建设。结合项目区实际,区内地形破碎,交通状况一般,所以,本次道路规划设计以第一种方案为主,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对其进行拓宽、取直,同时为方便田间生产进行部分新道路布设,作为第一种方案的补充。 6.4 总体布局及建设内容 6.4.1 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利用布局的依据有三个: 1、增加有效耕地,达到新增耕地率目标; 2、生态保护原则; 3、提高土地生产能力,讲求经济效益。即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过程中,既要达到新增耕地率目标,且不能破坏生态环境。 项目区总面积为359.14hm2,建设规模为253.25 hm2,其中旱地208.59hm2,其他林地22.13 hm2,其他草地52.21 hm2,农村宅基地31.55hm2,农村道路20.46 hm2,田坎占地24.2hm2. 通过对农村道路和田坎进行优化整理,转化为耕地,总计新增耕地27.17 hm2。项目区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如下表: 表6-1: 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一级类 二级类 整理前 整理后 增减比例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面积(hm2) 比例 面积(hm2) 比例 面积(hm2) 比例 1 耕地 13 不整理旱地 18.58 5.17% 18.58 5.17% 0.00 0.00% 13 旱地 208.59 58.08% 236.63 65.89% 28.04 7.81% 3 林地 33 其它林地 22.13 6.16% 22.13 6.16% 0.00 0.00% 4 草地 43 其它草地 52.21 14.54% 52.21 14.54% 0.00 0.00% 7 住宅用地 72 农村宅基地 31.55 8.78% 31.55 8.78% 0.00 0.00% 10 交通运输用地 104 农村道路 20.46 5.70% 9.03 2.51% -11.43 -3.18% 12 其他土地 123 田坎 24.20 6.74% 7.59 2.11% -16.61 -4.62% 合计 建设面积 253.25 70.52% 253.25 70.52% 0.00 0.00 项目区总面积 359.14 359.14 0.00 0.00 6.4.2 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是土地整理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土地平整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平整,使土地更适合种植或其他的需要。在进行土地平整设计时,应在满足灌排要求的基础上,合理调配土方,尽量保持平整单元内的挖填方平衡,以减少运土工程量。同时,要与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相结合,满足生态环境的要求。 结合项目区实际地形,在充分利用原有交通设施的基础上,同时满足机械作业效率、农业种植习惯、耕作方式、农作物光照等因素的要求,确定项目区田块以田间道路、田坎为界划分。 田块布局主要包括:田块方向、田块形状、田块边长、田块高程、田面坡度、田坎等。 1、耕作田块方向:依据地形,田块耕作方向沿等高线布设,大致为东西走向。 2、耕作田块形状:规划田块形状以带形为主,但项目区部分边缘为曲线,因此一些田块呈不规则梯形、三角形等。 3、耕作田块的边长:按照耕作机械工作效率,农作物生长对田块平整度的要求,确定耕作田块基本长度。 4、田块高程:田块高程设计应根据地形特点,本着节约成本原则进行。 5、田面坡度: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技术标准》,梯田田面反坡比控制在1/500左右。 6、田坎:项目区内的个别地块,因受地形限制坡降较大,根据《甘肃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田面宽度要在10m以上,在坎高和田面宽度冲突的情况下,田块设计首先满足田面宽度要求。 a)梯田设计 项目区为山坡与沟谷连接部位,根据地形图量算,地面坡度大部分在20°以下,土地平整的主要措施是修建水平梯田,梯田的田面宽度根据地面坡度决定,确定田面宽度要考虑最大土地利用效率及耕作方便。项目区划分为47个区块,920个田块(平整单元)。田块间距根据地形控制在150m~400m,项目区坡度集中在6°~15°之间,个别地方坡度较大。结合甘肃省土地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规定,田面宽度在10~40m左右,对于局部平缓地,田块宽度则按40m控制,坡度在10°~15°之间的耕地,随地形而设,田面宽度在10m左右。 b)田坎设计 依据国标,参考《梯田最优断面设计问题探讨》中的设计方法,对影响本区田坎稳定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及综合平衡后,根据梯田防御暴雨设计标准,结合本区长期的修筑经验,田埂顶宽d为0.3m,田埂高h为0.3m,田埂内坡比为1:1,坎顶横向平整。设计出本项目水平梯田田坎高度控制1~5m左右,田坎坡角控制在65°~75°之间,梯田设计参数见表6-2-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 整理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