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灌区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xx灌区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灌区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归档资料,核准通过。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第一章 项目概要 一、项目背景 **位于**省中部,地处苏中平原,江淮交汇之处,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 ****自灌区位于京杭大运河东侧、南水北调东线第一个用水口,建于五十年代,设计灌溉面积20.16万亩,灌区的建设为农业的增产增收发挥了很大作用,曾为国内先进灌区之一。但由于水情、工情的变化,加之原有渠系及建筑物配套不全,老化失修,以及运行管理的问题,工程效益逐年下降,水源浪费严重。为改善**自灌区的水利条件,确保各类灌溉工程的安全正常运行,节约用水,促进该区域农业及其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对灌区进行配套改造。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和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暨财务工作会议精神及《**省2005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编制要点》,按照“坚持突出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集中资金,实行规模开发;坚持效益优先,择优立项”的原则,切实贯彻把开发的重点转向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开发思想,编制本项目可研报告。 二、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2005年**市**自灌项目区位于**市北部,京杭大运河东侧,属于**自灌区的一部分。具体界址为自灌区一干渠以东,五支渠以北,镇通北路以西,北至高邮分界。项目区涉到**镇的京杭、北祥、红岭、运东、渌洋、露筋6个村,项目区总面积3.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21万亩,本项目开发规划面积2万亩。项目区以发展优质商品粮基地为目标,突出围绕稻、麦、油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配套,规划建设中沟建筑物15座,建设砂石路13.7公里,铺设节水防渗渠25公里,配套田间建筑物510座,引进新品种5个,推广新技术2项,项目建设期限为壹年。 三、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88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640万元,群众筹资投劳240万元,在财政投资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320万元,省财政256万元,扬州市财政32万元,**市财政配套32万元。在群众筹资投劳中,农民以劳(投工)折资220万元,自筹资金20万元。 四、效益 本项目治理面积2万亩,生产布局以稻、麦、油为主体,通过项目建设,将改善灌溉面积0.87万亩,新增(由提水灌溉改自灌)灌溉面积0.16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9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2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按每亩提高250公斤左右计算,年新增粮食480万公斤,新增农业产值1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改造前增加300元以上。此外节约灌溉用水900-1000万方。项目区不但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且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五、组织领导与管理 市、镇分别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同时拟建立项目指挥部,由开发局、财政局、**镇、灌区管理处等单位组成,负责项目规划、招标、工程实施。指挥部下设综合组、工程组、质监组、财务组。市开发、财政局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开发局主要负责项目前期编报,并组织项目实施、督查验收;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做好资金筹措拨付、报账等。镇农业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开发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申报、土方工程实施和群众集资到位使用。项目建设期间切实执行国家、省、扬州市农业开发管理政策、规定,做好项目公示、土建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等管理工作。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一、自然概况 ㈠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位于**市北部,京杭大运河东则,属于**自灌区内的一部分。具体界址为自灌区一干渠以东,五支渠以北、镇通北路以西,北至高邮分界。项目区涉及到**镇的京杭、北祥、红岭、运东、渌洋、露筋6个村。项目区东西长3300米,南北长6900米,总面积3.4万亩,现有耕地2.21万亩、养殖水面3500亩、林地1400亩。 ㈡水文气象 **市**自灌区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9℃,光照充足,无霜期218天。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雨集中于夏季,多年平均降雨974.7mm,但年际间变化较大,最大年雨量1570.6mm,最小年雨量395.6mm;年内分配不均,汛期(6-9日)约占年雨量的60%,蒸发量大,多年平均年蒸发量970.8mm,多年平均降雨量大于水面蒸发量;干旱指数0.97。 ㈢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地面真高一般为3.0-4.5米,地势比较平坦,土壤质地较粘重,属圩田地区,土壤水肥气热等条件较好,土质肥沃,水土保持良好。 ㈣水资源 项目区灌溉水源主要依赖于总渠系的**闸引运河高水,设计保证上游水位6.5米,下游6.2米,引水流量34.5立方米/秒。部分田块需进行提水灌溉,流经主要河道有盐邵河。项目区地下水根据枯水季节土壤剖面静止地下水位调查,地下水位在0.8m左右。 本项目隶属**自灌区,现对整个灌区水资源状况分析如下: 1、灌区水资源概况 ⑴灌溉设计保证率 灌溉设施保证率根据《灌溉与排水水工程GB50288-99》,本灌区处于较湿润地区,作物布局以水稻和小麦为主,灌溉区现状灌溉保证率为75%左右。 灌溉设施保证率选取采用典型年法。经分析选用2003年作为现状年,2002年作为平水年的(P=50%),2001年作为中等干旱年(P=75%)(以水稻灌溉期作经验频率)。 ⑵现状水资源概况 灌区内雨量丰沛,且近临长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来水充沛,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然而随着灌区工程设施的老化,灌溉方法的落后以及管理设施不配套等因素,在用水方面大量的跑、冒、滴、漏现象也逐渐暴露出来。同时由于灌区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受到引水能力以及南水北调等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灌溉保证率。本次水资源平衡计算正是以此为着眼点和立足点来进行的。 2、灌区现状供需水量计算 ⑴可供水量计算 灌区的灌溉用水主要来自大运河、三阳河和本地有效降雨,有效降雨在作物生长期的计算中已扣除,仅需计算引用水部分。 灌区的可供水量包括其引水量以及从三阳河的补水量,详见供水实绩表。 **灌区供水实绩表 单位:万m3 月 份 引 水 量 年 型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补水站 补水量 合计 现状年 (2003年) 上旬 846.59 1750.5 525.82 2316.1 418.26 326.16 15456.6 中旬 723.25 2096.2 620.96 1349.4 510.79 下旬 919.84 562.62 2104.4 98.06 515.97 ∑ 2489.7 4409.3 3251.2 3763.5 1445 平水年 (P=50%) 上旬 1163.2 1939.7 664.4 1863.8 1511.7 978.48 18162.9 中旬 1023.4 1235.4 445.3 1535.2 811.0 下旬 1048.1 876.9 2216.4 967.0 567.9 ∑ 3234.8 4052.1 3326.1 4365.9 2890.5 中等干 旱年 (P=75%) 上旬 962.1 1696.9 953.4 2067.5 1277.8 1304.6 21945.7 中旬 948.8 2387.1 350.4 2473.6 688.7 下旬 1443.9 1806.1 2693.1 1804.9 ∑ 3354.8 5890.1 3996.9 6346.0 1966.5 注:⑴三座补水站的总出水流量为7.55m3/s,其作用主要为抬高灌区尾部水位以及缓解灌溉高峰期用水矛盾。 ⑵上年10月至次年4月这一时段中,灌区内基本不引水,补水站也不补水。 ⑵现状需水量的计算 ①农业用水量 ****灌区二○○四年作物布局表 单位:万亩 作物名称 中 稻 经济作物 合计 备注 杂交、糯稻 粳稻 合计 灌溉面积 8.09 8.09 16.18 3.98 20.16 ****灌区不同年型作物灌溉用水定额表 单位:m3/亩 作 物 名 称 年 型 中 稻 三麦 经济 作物 备注 杂交、糯稻 粳稻 现状年(2003年) 516.5 568.1 160 110 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48 平水年(P=50%) 848.1 767.1 150 120 中等于旱年(P=75%) 862.7 912.7 220 180 ****灌区不同年型农业用水量表 单位:万m3 作 物 名 称 年 型 中 稻 三麦 经济 作物 合计 杂交、糯稻 粳稻 现状年(2003年) 4178.1 4596.1 2588.8 437.8 11800.9 平水年(P=50%) 6861.3 6205.7 2427.0 477.6 15971.6 中等干旱年(P=75%) 6979.3 7383.8 3559.6 716.4 18639.1 ②非农业用水 非农业用水量包括灌区内的城镇、村镇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其它用水量。由于灌区内工业水量较少。因此,非农业用水由生活用水和其它用水组成。 **灌区现状非农业用水量表 单位:万m3 项 目 生活用水 其它用水 合 计 水 量 694.6 1111.3 1805.9 注:⑴生活用水以每人每月4m3计。 ⑵其它用水主要以少量工业用水、畜禽用水以及冲污用水为主。 ⑶**灌区现状不同代表年型用水量 **灌区现状不同代表年型用水量表 单位:万m3 项 目 现状年 平水年 中等干旱年 农业用水量 11800.9 15971.6 18639.1 非农业用水量 1805.9 1805.9 1805.9 合 计 13606.7 17777.5 20445.0 3、设计水平年灌区供需水量计算 ⑴供水量预测 本次工程着重在于节水改造,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进行加固,不再扩大引水流量。 ⑵需水量预测 ①作物布局 作物布局仍按现状,不作大的调整。 ②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8提高到0.6。 ③农业需水量计算 ****灌区设计不同年型作物灌溉用水定额表 单位:m3/亩 作 物 名 称 年 型 中 稻 三麦 经济 作物 合计 杂交、糯稻 粳稻 现状年(2003年) 343.2 365.5 140 120 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6。 平水年(P=50%) 496.8 431.5 130 120 中等于旱年(P=75%) 534.5 530.2 190 180 特殊干旱年(P=90%) 745.8 783.5 220 210 ****灌区设计不同年型农业用水量表 单位:万m3 作 物 名 称 年 型 中 稻 三麦 经济 作物 合计 杂交、糯稻 粳稻 现状年(2003年) 2776.2 2956.9 2265.2 477.6 8475.9 平水年(P=50%) 4019.4 3490.8 2103.4 477.6 10091.2 中等于旱年(P=75%) 4324.1 4289.0 3074.2 716.4 12403.8 特殊干旱年(P=90%) 6033.8 6338.5 3559.6 835.8 16767.7 ⑶非农业需水量计算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预测,确定工程完工后的非农业用水量。 **灌区预测非农业用水量表 单位:万m3 项 目 生活用水 其它用水 合 计 水 量 868.2 1475.9 2344.1 注:⑴考虑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加快,生活用水以每人每月5m3计。 ⑵其它用水主要以少量工业用水、畜禽用水以及冲污用水为主。 4、**灌区预测不同代表年型用水量 **灌区预测不同代表年型用水量表 单位:万m3 项 目 现状年 平水年 中等干旱年 农业用水量 8475.9 10091.2 16767.7 非农业用水量 2344.1 2344.1 2344.1 合 计 10820.1 12435.4 19111.8 5、**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 根据以上基础资料,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得出余缺平衡,并揭示工程完成后的水资源利用程度、节水情况,作为工程规划设计的依据。 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单位:万m3 可利用水资源量 需水量 余缺水量 (+余、-缺) 节水量 节水量占原 需水百分数 现状年 当前情况 15456.6 13606.7 1849.9 20.48% 设计情况 15456.6 10820.1 4636.5 2786.7 平水年 (P=50%) 当前情况 18162.9 17777.5 385.4 30.05% 设计情况 18162.9 12435.4 5727.6 5342.1 中等干旱年 (P=75%) 当前情况 21945.7 20445 1500.7 27.87% 设计情况 21945.7 14747.9 7197.8 5697.1 特殊干旱年 (P=90%) 设计情况 19111.8 结论:从上表可以得出,在工程全部实施以后,本灌区在以上两个典型年基本做到不缺水。同时,灌区的节水效果非常明显,节水量可达25%以上,以P=75%年型的引水量可满足P=90%年型的区内用水,从而缓解了大运河向北送水不足的矛盾,为我省北部地区提供灌溉水源创造了条件。 必须指出的是:虽然在P=75%年型,现状的供需水基本平衡,但由于工程不配套、老化和损毁所造成的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致使灌渠尾部水位、水量不能保证灌溉要求,产生大量的无效灌溉水。通过治理改造,这一问题也同时得以解决。 ㈤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土地面积3.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21万亩,现有中低产田面积2万亩,耕地面积中,农田1.97亩,林地0.12亩,园地0.12亩。通过项目实施,改造基础设施,大力平整土地,整合零碎田块,改土渠为节水渠,项目区可新增土地100多亩,同时引进优良品种,运用无害化投入措施,着力建设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发展有机稻米2000亩,使项目区粮食产量亩增250公斤左右,品质更优。 ㈥自然灾害 本项目主要为水灾,1991和2002年遇到大水,由于该地区尚有部分圩口无闸控制,加至排涝动力不足,农田均不同程度受到损失。 二、社会经济状况 ㈠总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及劳动 项目区共有总人口2.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6万人,劳动力1.23万人。 ㈡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面积3.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21万亩,园地0.12万亩,林地0.12万亩,水面0.7万亩,居民用地0.39万亩。耕地种植上,以粮食作物为主,稻、麦(油)两熟。 ㈢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市在苏中地区属于较为发达的县(市),经济状况良好,2004年全市财政收入14亿元,可用财力为5.6亿元;**镇 2004年财政收入2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20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强力的财政支撑,地方财政配套和农民自筹完全可以到位。 ㈣农业科技及其它社会化服务体系状况 **市农业技术力量雄厚,技术服务组织健全,技术推广手段和推广装备较好。项目区**镇现有农技推广中心1个,从事农技推广服务人员8个,在长期服务三农方面,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此外,项目区还建立合作经济组织1个。 三、基础设施 ㈠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项目区内河道纵横,水资源极其丰富,主要河道西有大运河、东有盐邵河等,农田灌溉引水主要通过**自灌总闸引运河水。引江水利枢纽工程在**境内,可以确保项目区内的抗旱和防洪,仅部分低洼田块,圩堤标准低,须要加固,确保防洪安全,项目区西高东低,排水主要流经盐邵河,区内水土保持较好。 ㈡田间工程现状 项目区位于我市北部,在50、60年代,兴建自流灌溉,区内灌溉渠系大框架已初步形成,水利灌溉保证率已达55%左右,但田间一套沟符合标准的不足20%,田间建筑物配套严重不足,已配建筑物严重损坏,区内河网密布,属圩田区,零碎田块较多。 ㈢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农业机械有一定的农事作业能力,亩平机械动力0.3千瓦。但农机结构不够合格,以收割机械为主,且大多收割机已运作多年,农机系列化作业不配套,插秧机、高性能收割机少。 4、交通与电力 **市是苏北重要的交通枢纽、电力枢纽。项目区紧临淮江公路,镇通村道路基本实现黑色化。项目区电力充裕,电力供应正常,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区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㈠农业基础条件差 1、灌溉方式落后、工程老化,水资源利用率低。**灌区发展历史比较长,90%以上的灌区均修建于70年代以前,大多数干、支渠道修建于50、60年代,目前绝大部分输水渠道均为土渠,已运行40多年。灌区曾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但由于没有受到各个方面应有的重视,灌区目前的现状令人担忧。目前渠道渗漏、淤积及杂草阻水使有效灌水断面缩小,输水能力大为下降,渠系水实际利用系数不足48%。 2、农田水系混乱,田间工程不配套,费地费水。灌区隶属江淮冲积平原,北部沿运及通北地区西高东低,区内经六七十年代大力推行旱改水、沤改旱,农田基本建设虽有一定基础,但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灌溉渠道布局混乱,不少地区土地平整条田建设滞后,农田水系紊乱,渠系及建筑物配套标准低,导致农田越级串灌、漫灌、大水淹灌现象严重,既浪费了耕地,也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灌区工程配套不完善,70%的建筑物尚未配套,80%以上的灌区灌溉技术落后,灌溉水利用系数低。许多工程设计标准偏低、不配套,支渠以下建筑物以洞代桥,支斗渠分水无控制闸,田间无进水洞现象普遍存在。 3、灌区工程原设计标准偏低,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灌区工程过去是按照“先远后近、先高后低、分区轮灌”模式设计,农村责任制落实后,随着目前作物茬口集中、用水高峰期用水矛盾很大,渠系末端和较高田块灌不上。农民抢水现象时有发生。 4、田间机耕路窄,不适应农机作业。由于项目区河沟纵横,目前尚未形成贯通的道路,田间机耕路既窄又少,有的田块农民要乘船劳动,给农机作业带来不便。 ㈡农业增效缓慢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小,一家一户难以实现规模生产、规模效益,长期以来项目区群众习惯于传统生产模式,土地产出率低,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能有效组织农民向低产低效开战,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实施无公害商品粮基地建设。 ㈢农业投入相对不足 近年来,由于农业主产区农业比较效益低,多数村、组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对农业的投入极少,加之农民收入增涨缓慢。农民自主投入能力差,农村劳力向二、三产业转向加快,务农劳力呈现老龄化,素质较低。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区人少地多,土地集中连片,发展的后劲足,通过项目实施改善生产条件,将大大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有利于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生产。通过综合治理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建成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并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3、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4、有利于发挥该区农业的区位优势,使项目区融入京沪高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通网络,农副产品参与大市场的大循环,实现保值增值。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是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深化农村改革的又一次经营体制创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而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则是稳定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市隶属黄淮海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既符合全国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又是农民现实的增收途径。 2、自然资源丰富,水稻等大宗作物种植水平高。该区土地比较肥沃,有机质合量在2%以上,加之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十分有利于大宗作物生长。另外,该区种稻历史悠久,籼粳稻均适宜种植,更适合优质籼稻生产,不仅生产水平较高,而且单产水平及稻米品质较好。 3、优质品种利用明确,粮食商品率较高。我市是国家南方稻区杂籼品种区试及省杂籼品种生产试验基地,生产上重点推广经展示园品比表现突出的优质、高产、多抗、符合市场需求的,尤其是外观品质和适口性较好的新品种。该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大,种植水稻的成本相对较低,粮食商品率较高,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4、生态环境优越,具有优质稻米生产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项目区内的渌洋湖地区是扬州市政府批准的扬州市市级自然保护区,湖区湿地生态林、沼泽湿地、湖岩生态林带具有保持水土、涵洋水源、空气净化、水体净化的作用。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区内无“工业”、“三废”污染。该区是扬州市优质粮食发展重点区域,区域内土地平整,排灌骨干工程基本配套完善,且空气清新,水源充足、清洁无污染,具备无公害优质粮生产的基本条件。 5、社会服务体系健全,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市、镇农业推广部门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和省、市科研课题研究,与扬州大学农学院、省农科院、扬州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社会服务网络健全,可为优质粮食产业发展提供强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扬州金宝来有限公司是扬州市级农业产业化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稻谷5万吨左右,拥有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及“市场准入”等相关证书,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及沿海地区发达的大、中城市,2000年起开始实施订单种植,区域布局,规模生产,合同加价收购,优质稻米生产及加工呈稳步、健康发展态势。 6、**自身实力完全能实施好该项目。几年来,**市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也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市在苏中地区经济实力较强,人民比较富裕,农业综合开发所需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能及时配套到位。 第四章 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中央1号文件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暨财务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攻方向,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以项目为载体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突出培育无公害商品粮基地建设,依靠科技进步,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努力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竞争力。 二、选项原则 1、坚持按区域特色,培大育强主导产业。项目区隶属里下河圩田区,历来为我市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按照我市“十五”及“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里下河优质稻米生产,不断调优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向新品、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努力把项目区建成无公害优势稻米基地。 2、坚持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投资重点。以建设无公害优质稻米基地为目标,围绕农业生产需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突出改善项目区灌、排、交通条件,大力推广节水防渗渠、修筑机耕路、配套完善交叉建筑物,确保项目区农田灌、排畅通,节约成本,农业生产资料运得进、农产品运得出。 3、坚持择优立项,效益优先的原则。优先选择镇政府领导重视,村组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性高,筹资和投资落实的地方进入项目区,并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选择项目区的重要衡量指标,坚持效益第一。 4、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根据“统筹规划、集中投入、连片开发”要求,围绕我市优质稻米规划总体安排,坚持集中规模开发,2万亩土地治理只安排一个镇,并确保土地治理项目区都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达到一年投资,长远受益。 三、建设标准 1、农田建设方整化。田间沟、渠、路、涵、林全面配套,土地平整,按每个圩区条田成方,达到灌溉有渠,排水有沟,各田块自立门户,不串田灌溉。 2、引排水系标准化。做到引水支渠全部衬砌,灌溉保证率95%以上,排水沟系健全,达到日降雨200毫米(雨后48小时内排出)不受涝,田间无积水,地下水控制在地面以下1米左右。 3、工程配套系列化。做到闸、站、桥、涵基本配套,河堤、道路、主干渠等全部绿化,达到灌排自如、交通方便、控制水土流失。 4、培肥改土制度化。治理改造的农田,每亩每年施自然肥5方,每亩每年秸杆还田250公斤以上,使基础地力相对提高10%,耕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土壤物理性粘粒相对上升10%。 5、种植品种优良化。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围绕优质稻米基地建设,引进优良品种,项目区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6、农业服务专业化。植保、供肥、管水等实行专业化服务。按照农民种田不留种,由乡统一供种的要求,实现种子纯良化,以村组统一植保防治,主要病虫害控制在允许标准下,以乡统一配方施肥,配方施肥率达95%以上,以组统一管沟管水,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及合作经济组织。 7、农事作业机械化。达到项目区普遍实现机耕、机收、机脱、机开墒、机条播、机植保等机械作业。 8、适用技术普及化。大力推进节水防渗技术,水工建筑物装配技术,农业轻型栽培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高科技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份额。 四、开发任务 规划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营造农田林网(折实)1000亩。 五、规划布局 根据省、市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具体生产实际,项目区建设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质化为前提,以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为保障,以实施优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手段,通过不懈努力,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真正做到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操作、产业化经营。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既强化生产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灌排系统,也显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既实现服务体系创新及组装配套应用水平,也增强**优质粮食无公害生产,实现“品种优质化、操作规范化、投入品无害化”技术指导的针对性;既实行“市场牵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也实现农业“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环保、节能”等生产目标协调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具体: ㈠工程布局: 1、灌溉工程。项目区实行干、支、斗、农、毛五级灌水布局。以自灌区南北向一干渠为水源,项目区内由西向东建设6条支渠。每条支渠间隔1000-1200米,并对6条支渠全面衬砌,每个支渠、斗渠渠道建设分水控制闸。渌洋湖区灌溉仍采用提水灌溉,对主要渠道进行衬砌。 2、排水工程。以主排沟、田头沟、隔水沟作为主要排水通道,结合区内大小河道,排水主要流入盐邵河,田间一套沟治理标准为:隔水沟间距为100—120m,深0.6米,田头沟间距为100—200米(按单非和双非布局选定),深0.8—1.0m,主排沟间距500m左右(视实际情况而定),深1—1.2m。 3、道路工程。着重打通南北主要生产路一条,实现区内机耕路,生产交通路网络化,达到田头有路,交通有桥目标,便于人机下田作业。 4、田间工程。田间沟、渠、路布局重点采用“双非”模式,部分田块推行“单非”形式,达到一方成田,生产田方整化两种模式,灌排分开,三沟配套,降低渍害,四面绿化,高产高效。 ㈡产业化布局: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优质稻米产业基地建设,将生产基地的资源优势、推广部门的技术优势、企业的加工优势有机结合,引导人们绿色消费,加强优质稻米无公害生产技术要成及产业化开发,推进农业标准化应用进程,提升区域特色产品档次,提高我市优势稻米产业化经营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1、明确主栽当家品种。以丰优香占、扬两优6号、广陵香粳及武香粳14号等品种为当家品种,完善配套好省工、降本、增效的轻型栽培技术,突出解决好抗逆栽培,即在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基础上,立足抗灾、抗倒,实行“全程控水”节水灌溉模式,对病虫害实行无公害综合防除。 2、建立高产、优质无公害生产基地。全面推广国标三级以上优质品种,建立优质水稻无公害生产面积0.6万亩,优质水稻绿色A级生产面积0.4万亩,优质水稻绿色AA级生产面积0.2万亩,有机稻米生产面积0.2万亩。辐射示范整个灌区面积20万亩。 3、科技依托。本项目科技依托单位——**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该所在水稻育种、小麦育种、应用微生物、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杰出的科技人才。本项目科技协作单位——**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该中心在稻麦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及技术指导工作。 4、强化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大力扶持和发展推广、生产流通、加工等部门和行业的服务组织,建立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促进产销衔接,建立一个“育秧公司”、一个测土配方施肥站,做到统一供种、统一病虫防治,统一配方施肥。 第五章 主要单项工程设计 一、主要工程单项设计说明 ㈠水利工程 1、水源工程: 区内灌溉水源主要依赖于总渠首的,**闸引运河高水,设计保证上游水位6.5米,下游6.2米,引水流量34.5秒立米,现有干渠5条,其中一干渠流经项目区,本项目重点改造治理由一干渠引出的6条支渠,分别为5、6、7、8、9支,设计每条支渠从渠首至渠尾防渗渠规格分别为口宽1.5m、1.2m、1m、0.73m、0.64m。 2、机电排灌站,区内仅部分圩田须通过提水灌溉,规划修建8”泵站一座,重点是翻建泵房,设计规格3×3m。 3、灌排渠道工程。 ①中沟以上建筑物。 生产桥:设计规格为8×4.5m5座、10×4.5m2座、24×4.5m1座,采用平板,灌注桩形式。 涵洞:根据各片的农田面积多少和排水量确定大小,采用双管形式设计规格为1×10m和单孔形式,建排涵3座。 圩口闸:为了控制渌洋湖区水位 确保湖区活水流动,新建圩口闸1座。 渡槽:改过去运河倒虹吸为跨河渡槽2座。 ②小沟及田间建筑物。侧重解决固定沟渠和田间工程配套的建筑物,包括灌溉、排水、交通等交叉建筑物,根据灌排与受益面积相适应,大、中型机具能进田,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以装配式预制构件为主的结构设计。 4、节水灌溉工程:全面推广液压“U”型防渗渠板技术,侧重解决项目区支、斗、农渠灌溉跑、冒、滴、漏,设计规模从口宽60cm至口宽150cm,共5种规格。 ㈡农业措施 1、改良土壤:采用人、机结合办法,对项目区废旧沟、塘进行全面整治,推广秸杆还田技术,达到亩施农作物秸杆200公斤以上,全面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机耕路:实行项目区干道、大道和田间道路网络化,结合生产生活需要,修筑砂石路,设计标准为宽3m,砂石垫层10cm左右。 3、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镇、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良种繁育体系、植保服务体系和农机服务体系。注重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及专业协会的在农业生产服务中的作用,规划在项目区建设一个统一供秧服务公司,一个测土配方施肥站。 ㈢林业措施 按照农田林网化要求,依沟、渠、路网植树,林网网格面积控制在200左右,规划造林成活率及三年后的保证率达到85%以上,同时按照现代庭院经济建设要求,更新改造围庄林。 ㈣科技推广 引进国标三级以上优良品种,推广应用节水渠及装配式建筑物实用新技术,大力开展专业培训,技术辅导和以会代训等方式培训农民及专业大户。 二、建设内容 ㈠水利工程:规划新开疏浚沟渠110公里,建设中沟以上建筑物15座,其中生产桥8座,涵洞2座,渡槽3座,圩口闸1座,修建排灌站1座,配套田间建筑物510座,铺设节水防渗渠25公里。 ㈡农业措施:综合改良土壤2万亩,购置农业机械4台套,修筑机耕路35公里,其中砂石路13.7公里。 ㈢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折实)1000亩,树种主要以意杨、水池彬为主,规划总植树8万株,建设苗圃基地50亩。 ㈣科技措施:引进包括丰伏香占、杨两优6号、武香粳14号等新品种5个,培训农民及专业大户代表1200人次。建立专业化育秧公司。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 第六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一、工程量概算 ㈠概算依据 1、《**省2005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编制要点》 2、《**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概算编制暂行办法》 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 4、《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管理办法》 ㈡编制方法 工程总成本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其他费用,直接费用包括材料费、设备费、普工和技工工资、机械施工费、林木种苗费等。水利工程概算采用单价法进行计算,全部建筑工程概算按设计工程量乘单价;设备费按设备台(件)数量乘单台(件)设备单价编制,其安装费按安装工程量乘单价计算,农业工程中土壤改良仅列直接费用,机耕路套用水利工程定额并按土石方工程类别取费。林业工程也仅列直接费用。 ㈢基本资料 1、单项工程设计图纸。 2、《**省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配套建筑物设计图集》 3、**省水利工程概算定额苏水基[2002]32号 4、**省农业开发概预算软件 ㈣基础单价 参照扬州市04年第四季度造价信息:水泥310元/吨,黄砂55元/吨,石子55元/吨,块石100元/吨,钢材4000元/吨,板材1600元/m3,人工工资20元/日。 ㈤各项费用说明 本项目工程取费参照《**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概算编制暂行办法》具体:税金3.3%,计划利润4%,施工单位综合管理费13%,监理费按监理工程财政投资额的2%。 ㈥工程量概算 经测算,项目区累计需水泥517吨,黄砂1600吨,石子2200吨,钢材80吨,木材20立方米。详见各项工程设计概算。 二、投资总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880万元,其中用于水利措施投入653.78万元,用于农业措施投入151.42万元,用于林业措施投入30万元,用于科技推广措施32万元,其他工作及措施12.8万元。具体工程措施见表: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投资 其 中 财政 自筹 一、水利措施 653.78 433.78 220 1、土方 万方 23 2、投工 万工日 11 220 220 3、修建电灌站 座 1 1.78 1.78 4、中沟建筑物,其中: 座 12 133.16 133.16 生产桥 座 8 106.63 106.63 涵 洞 座 3 16.36 16.36 渡 槽 座 2 5.17 5.17 圩口闸 座 1 5.0 5.0 5、田间建筑物,其中: 座 510 54.62 54.62 跨沟、渠桥 座 185 24.57 24.57 灌排涵洞、分水闸 325 30.05 30.05 6、节水防渗渠, 公里 25 244.22 244.22 其中:口宽1.5m 公里 2.1 37.87 37.87 口宽1.2m 公里 4.3 60.12 60.12 口宽1m 公里 6.1 60.91 60.91 口宽0.73m-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灌区 开发 土地 治理 项目 建设 可行性研究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