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集锦.docx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集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集锦 1 单选题 1、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始时应先预热玻璃管,后通入一氧化碳 B.实验中玻璃管里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棕色 C.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质量比为40:7 D.将尾气点燃或收集,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答案:D 分析: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A、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A不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故B不正确;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__2Fe+3CO2,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质量比为160:(28×3)=40:21,故C不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本实验的缺陷是没有设计尾气处理装置,可将玻璃管改成尖嘴点燃或用气球收集,故D正确。故选D。 2、如图所示的两只烧杯(250mL)中分别放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的蜡烛,有关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个实验中,蜡烛都是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B.A实验中只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A、B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了空气 D.B实验可知,逃离火灾现场应成站立姿势逃跑 答案:C A、实验A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而实验B中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高,所以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上升到顶部,较高的蜡烛因缺氧气而先熄灭,所以B中的蜡烛由高到低依次熄灭,A错误; B、A实验中不但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而且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B错误; C、A、B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了空气,故C正确; D、B实验可知,逃离火灾现场应成匍匐姿势逃跑,而不是站立,故D错误。 故选:C。 3、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绿色出行B.火力发电C.植树造林D.节约用电 答案:B A、绿色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B、火力发电需要用到化石燃料,会排放很多污染性气体,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D、节约用电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 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 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答案:D A、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A错误; B、化石燃料燃烧会消耗氧气,但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故大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B错误;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不能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C错误; 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D正确。 故选D。 5、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活性炭多孔,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C.碳有还原性,常用焦炭冶炼金属 D.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D A、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石墨、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所以常用焦炭冶炼金属,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D。 6、利用甲酸( 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用如下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质。已知:HCOOH浓硫酸60~80℃CO↑+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时,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滴加 HCOOH B.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C.装置丁既可检验CO2,又可收集CO D.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气体速率减小 答案:A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应先滴加HCOOH,产生一氧化碳,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然后点燃乙处酒精灯,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由于消耗了二氧化碳,装置内压强减小,澄清石灰水容易倒吸,炸裂试管,故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装置丁可以检验CO2,同时一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不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CO,不符合题意; D、HCOOH浓硫酸60~80℃CO↑+H2O,该反应有水生成,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气体速率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不具有导电性B.C60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D.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答案:C 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B、C60由C60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答案:D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化学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故选D 小提示:了解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9、实验操作考试中,小红同学抽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下是她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装大理石B.加稀盐酸 C.制取并收集CO2D.检验是否收集满 答案:D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大理石为固体颗粒状药品,取用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大理石置于试管口,再缓缓竖起试管,使大理石滑入试管底部,A选项装大理石的实验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稀盐酸为液体药品,通过倾倒法加入,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一手拿起试管,一手拿起细口瓶,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慢慢倒入,B选项加稀盐酸的实验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发生装置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导管口伸入到集气瓶底部,C选项制取并收集CO2的实验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利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进行二氧化碳的验满,若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图中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选项检验是否收集满的实验操作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0、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加入石灰石 C.加入稀盐酸D.收集二氧化碳 答案:B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连接仪器,将导管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气密性良好,则烧杯中的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应将试管横放,将药品放入试管,之后将试管缓慢竖立起来,如图操作块状药品会打破试管底部,图示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C、取用液体药品应将瓶塞倒放于桌面,试管倾斜,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倾倒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 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 答案:B 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说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正确; 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是利用石墨的滑腻感,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 12、NO是一种无色气体,实验室制备NO必须用排水法收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NO难溶于水B.NO会与氧气反应 C.NO有毒D.NO密度与空气接近 答案:A 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NO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至于它为什么只能用排水法收集,而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原因可能有多种,如密度与空气接近或能与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反应等。 故选:A。 13、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答案:C 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碳原子构成的不同种单质。 A、构成金刚石、石墨的原子大小相同,故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结构不同,故说法错误; C、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碳原子构成的,所以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故说法正确; D、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都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故选C。 14、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出尾气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答案:D 根据题意,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说明有铜生成即尾气样品中含有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装置与石灰水反应,根据题意,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而若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故改尾气的组成可能是1、氢气和二氧化碳;2、氢气和一氧化碳;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4、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5、一氧化碳;共五种情况,故选:D。 15、我国古代的珍贵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常温下墨汁中的含碳单质 A.化学性质稳定B.具有氧化性 C.具有还原性D.具有可燃性 答案:A 我国古代的珍贵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常温下墨汁中的含碳单质化学性质稳定,即使受阳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也不易起变化, 故选A。 多选题 16、下列有两项的现象或事实可以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它们是 A.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 B.施用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C.用石灰水浸泡过的鸡蛋可以长时间保鲜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长期溶蚀石灰岩,形成了美丽的溶洞 答案:AC A、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中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故有白膜;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淀粉和氧气; C、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可以把鸡蛋上的小孔堵住,使氧气和细菌无法进入蛋壳; D、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受热或压强变小又会发生分解反应重新生成碳酸钙沉淀。 故选AC 17、关于金刚石、石墨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互称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B.都是黑色固体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用石墨制备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答案:BD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互称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B、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的,石墨是深灰色的,符合题意;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 D、用石墨制备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BD。 18、用气体压力传感器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如图。图Ⅰ表示的是该实验的设计方案,图Ⅱ中曲线1和曲线2分别表示瓶1和瓶2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1说明1体积水约消耗1体积二氧化碳 B.曲线1不能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C.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继续向瓶2中注入20mL稀盐酸,瓶内的气压一定能恢复到起始气压 答案:ABC 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又有氢氧化钠。 A、向两只烧瓶中分别加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水会占据一定的体积,如果二氧化碳不溶于水,那么容器内的压强会变大;如果1体积水溶解的二氧化碳大于1体积,那么烧瓶内的压强会小于原来的压强,而图Ⅱ中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压强保持恒定,说明1体积水约消耗1体积二氧化碳; B、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出现图Ⅱ中结果,同时也没有验证是否有新的生成物,所以不确定二氧化碳是否和水发生反应; C、图Ⅰ实验是排除了图Ⅱ中二氧化碳溶于水对实验进行的干扰,由于两个烧瓶中水的体积相同,但压强变化量不同,所以证明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 D、由于没有说稀盐酸的浓度,所以加入的稀盐酸不一定能将所有生成的碳酸钠全反应完,所以放出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不确定,同时盐酸也有一定的挥发性,生的氯化氢气体也会对烧瓶内的压强造成影响。 故选ABC。 19、如图所示CO2的制备装置中,可以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A.B.C.D. 答案:ACD A、球形干燥管,关闭出口气体无法排出,气压增大,液体被排出球形干燥管,固液分离反应结束,打开出口气体排出气压减小,液体流入干燥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正确; B、分液漏斗只能控制反应的速率,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错误; C、铜丝可以上下移动,能控制固体和液体接触分离,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正确; D、有孔塑料隔板上放固体药品,关闭出口气体无法排出,气压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结束,打开出口气体排出气压减小,固液接触反应发生,此装置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正确; 故选:ACD。 20、CO、CO2和Ca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B.②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 C.③只能通过分解反应实现D.①②③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 答案:CD A、①为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CO具有还原性,CO还原氧化铜生成CO₂,化学反应方程式:CO+CuOΔCu+CO2,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不符合题意; B、②为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CO₂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②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不符合题意; C、③为碳酸钙转化为二氧化碳,CaCO3不稳定,受热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高温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D、①为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2CO+O2点燃2C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②为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不属于任何反应类型;③反应为分解反应或复分解反应,①②③反应的基本类型不相同,符合题意。 故选CD。 21、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使得它们的性质有很大差别 B.将硫磺在燃烧匙点燃,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用H2和CO2两种气体分别吹制的肥皂泡,在空气中均能上升 D.氧气能支持红磷燃烧,不支持红磷燃烧的气体一定是氮气 答案:CD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选项A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选项B正确; C、在相同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用它们分别吹制的肥皂泡,在空气中前者上升,后者下降,选项C错误; D、氧气能支持红磷燃烧,但不支持红磷燃烧的气体不一定是氮气,也可以是二氧化碳等,选项D错误。故选CD。 22、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C.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D.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AC A、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不是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液失去运输氧的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说法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原子构成的单质,而C60是C60分子构成的单质,说法错误; D、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 故选:AC。 23、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正确的是 A B C D X 大理石与稀盐酸 锌粒与稀硫酸 双氧水与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 Y 浓硫酸 浓硫酸 浓硫酸 浓硫酸 Z CO2 H2 O2 O2 A.AB.BC.CD.D 答案:AC A.大理石与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二氧化碳不能与浓硫酸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选项正确; B.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但氢气密度比空气的小,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项错误;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且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氧气不能与浓硫酸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选项正确; D.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不能用图中实验装置制取,选项错误; AC。 24、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扇闻的方法区分二氧化碳与氧气 D.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 答案:AD A、取样品,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说法正确;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都不能使燃着的木条复燃,故B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没有气味的气体,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C说法错误; D、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粉末,颜色不同,可以鉴别,故D说法正确。 故选AD。 小提示: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25、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 H2O2=H2↑+O2↑ 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2KClO3MnO2Δ2KCl+3O2↑ C.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O2点燃CO2↑ D.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4P+ 5O2点燃2P2O5 答案:BD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故A不正确; 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Δ2KCl+3O2↑,故B正确; C、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物有气体,生成物不打气标符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CO2,故C不正确; D、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 5O2点燃2P2O5,故D正确。故选BD。 填空题 26、现有C、H、O、N、S五种元素:请选择适当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式一个: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__; (2)可以作燃料的气体单质是________; (3)充入食品包装袋以防腐的是________; (4)导致酸雨的物质是________。 答案: CO2 H2 N2 SO2(或NO2)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氢气可以燃烧,可以作燃料的气体单质是氢气,化学式为H2。 (3)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充入食品包装袋以防腐的是氮气,化学式为N2。 (4)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故导致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化学式为SO2(或NO2)。 27、利用下图装置制备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B中下方木条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3)C中观察到的现象为试管中液面上升和______。 答案:(1)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2)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3)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1)A中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2)因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助燃、不可燃,B中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 (3)因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故C中观察到的现象为试管中液面上升和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28、CO2是如何被发现的?化学家又是如何研究它的性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 (1)1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研究发现,木炭燃烧后,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另外他还在地窖、洞穴等地发现过这种气体。“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和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这种气体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 (2)1755年,英格兰化学家布莱克做了如下实验:煅烧白垩(石灰石),将煅烧生成的固体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与煅烧生成的气体又结合成白垩。他将这种固定在白垩中的气体叫作“固定气体”。实验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实验③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实验测得:一定温度下,1体积水能溶解比1体积稍多的“固定气体”。1774年,德国化学家伯格曼将石蕊溶液滴到溶有CO2的水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微红色。当时已经发现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卡文迪许和伯格曼两位化学家的实验说明CO2不仅能溶于水,还可与水反应。C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答案: 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CO2+H2O=H2CO3 (1)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说明该气体不支持燃烧,该气体长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易沉到低洼处,故填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由图可知,实验②中所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分解生成的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O=Ca(OH)2; 由图可知,实验③中所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到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CO2=CaCO3↓+H2O。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2+H2O=H2CO3。 29、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由于热值大、来源广、燃烧产物无污染,得到人们积极的开发和利用。请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碳元素可形成多种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焦炭和活性炭的主要成分也是碳的单质。制糖工业的脱色制白糖、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等都使用了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有较强的___________性。 (3)铁合金有广泛的用途,碳元素含量越高,铁合金硬度就越大,则钢和生铁中硬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 (4)焦炭、CO是冶金工业重要的还原剂,请写出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和CO反应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生活中有许多小窍门能让人们避开危险,减少损失,如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请举一种灭火的方法___________。 答案:(1)2H2+O2点燃2H2O (2)吸附 (3)生铁 (4)Fe2O3+3CO高温2Fe+3CO2 (5)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产生水,方程式是::2H2+O2点燃2H2O; (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 (3)生铁和钢都是铁、碳合金,生铁中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高,则硬度更大的是生铁; (4)CO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产生铁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Fe2O3+3CO高温2Fe+3CO2; (5)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和氧气接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所以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或放入较多的蔬菜(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30、2011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到持续干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各地采取措施积极抗旱。请回单下列问题: (1)有些村民打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 (2)有些村民往盛有浑浊河水中加明矾和漂白粉,然后作为生活用水,其中明矾的作用是______,为了除去河水中的臭味和颜色,可以加入______进行吸附。 (3)当地政府采取措施进行人工降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__。 答案: 肥皂水 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沉降 活性炭 干冰 (1)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烧杯中产生泡沫的情况(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所以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故答案为肥皂水; (2)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能将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在其表面,加快沉降速度,加速净水;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故答案为 将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在其表面,使其沉降下来;活性炭; (3)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所以常作为致冷剂,用于人工降雨; 故答案为干冰. 21-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2023 初中化学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六 单元 氧化物 知识 集锦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