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发散思维培养.doc
《浅谈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发散思维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发散思维培养.doc(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浅谈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发散思维培养 作者 颜秀华 (湖南省 长沙市第七中学 邮编410003) 【摘要】数学问题千变万化,要想既快又准的解题,总用一套固定的方案是行不通的,必须具有思维的发散性—-善于根据题设的相关知识,提出灵活的设想和解题方案.任何一道数学题,都包含一定的数学条件和关系。要想解决它,就必须依据题目的具体特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细致的、透彻的观察,然后认真思考,透过表面现象看其本质,这样才能确定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联想是问题转化的桥梁。稍具难度的问题和基础知识的联系,都是不明显的、间接的、复杂的。因此,解题的方法怎样、速度如何,取决于能否由观察到的特征,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做出相应的联想,将问题打开缺口,不断深入。转化是解数学题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方法。转化,就是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把抽象问题转化成具体问题,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在解题时,观察具体特征,联想有关问题之后,就要寻求转化关系。 【关键字】观察 联想 尝试转化 化难为易 反证法 一题多解 一、概念 数学问题千变万化,要想既快又准的解题,总用一套固定的方案是行不通的,必须具有思维的发散性-—善于根据题设的相关知识,提出灵活的设想和解题方案。根据数学思维发散性的主要体现,本讲将着重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1)深入观察 心理学告诉我们:感觉和知觉是认识事物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它是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 任何一道数学题,都包含一定的数学条件和关系。要想解决它,就必须依据题目的具体特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细致的、透彻的观察,然后认真思考,透过表面现象看其本质,这样才能确定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 例如,求和。 这些分数相加,通分很困难,但每项都是两相邻自然数的积的倒数,且,因此,原式等于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2)纵横联想 联想是问题转化的桥梁。稍具难度的问题和基础知识的联系,都是不明显的、间接的、复杂的。因此,解题的方法怎样、速度如何,取决于能否由观察到的特征,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做出相应的联想,将问题打开缺口,不断深入。 例如,解方程组. 这个方程指明两个数的和为,这两个数的积为。由此联想到韦达定理,、是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根, 所以或.可见,联想可使问题变得简单. (3)尝试转化 数学家G .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说过:数学解题是命题的连续变换。可见,解题过程是通过问题的转化才能完成的.转化是解数学题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方法。那么怎样转化呢?概括地讲,就是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把抽象问题转化成具体问题,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在解题时,观察具体特征,联想有关问题之后,就要寻求转化关系。 例如,已知,, 求证、、三数中必有两个互为相反数。 恰当的转化使问题变得熟悉、简单。要证的结论,可以转化为: 思维发散性的对立面是思维的保守性,即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一个人用同一种思维方法解决若干问题以后,往往会用同样的思维方法解决以后的问题。它表现就是记类型、记方法、套公式,使思维受到限制,它是提高思维发散性的极大的障碍,必须加以克服。 综上所述,观察、联想、尝试问题转化,是数学思维发散性的具体体现。要想提高思维发散性,必须作相应的思维训练。 二、发散思维构建例题解读 (1) 观察能力培养 虽然观察看起来是一种表面现象,但它是认识事物内部规律的基础。所以,必须重视观察能力的训练,使学生不但能用常规方法解题,而且能根据题目的具体特征,采用特殊方法来解题. 例1 已知都是实数,求证 x y O 图1-2-1 思路分析 从题目的外表形式观察到,要证的 结论的右端与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很相似,而 左端可看作是点到原点的距离公式。根据其特点, 可采用下面巧妙而简捷的证法,这正是思维发散性的体现。 证明 不妨设如图1-2-1所示, 则 在中,由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知: 当且仅当O在AB上时,等号成立。 因此, 障碍 很多学生看到这个不等式证明题,马上想到采用分析法、综合法等,而此题利用这些方法证明很繁。学生没能从外表形式上观察到它与平面上两点间距离公式相似的原因,是对这个公式不熟,进一步讲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因此,平时应多注意数学公式、定理的运用练习。 例2 已知,试求的最大值。 解 由 得 又 当时,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分析 要求的最大值,由已知条件很快将变为一元二次函数然后求极值点的值,联系到,这一条件,既快又准地求出最大值。上述解法观察到了隐蔽条件,体现了思维的发散性. 障碍 大部分学生的作法如下: 由 得 当时,取最大值,最大值为 这种解法由于忽略了这一条件,致使计算结果出现错误。因此,要注意审题,不仅能从表面形式上发现特点,而且还能从已知条件中发现其隐蔽条件,既要注意主要的已知条件, x y O 2 图1-2-2 又要注意次要条件,这样,才能正确地解题,提高思维的发散性。 有些问题的观察要从相应的图像着手。 例3 已知二次函数满足关系 ,试比较与的大小. 分析 由已知条件可知,在与左右等距离的点的函数值相等,说明该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又由 已知条件知它的开口向上,所以,可根据该函数的大致 图像简捷地解出此题. 解 (如图1-2-2)由, 知是以直线为对称轴,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它与距离越近的点,函数值越小。 障碍 有些同学对比较与的大小,只想到求出它们的值.而此题函数的表达式不确定无法代值,所以无法比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充分挖掘已知条件的含义,因而思维受到阻碍,做题时要全面看问题,对每一个已知条件都要仔细推敲,找出它的真正含义,这样才能顺利解题。提高思维的发散性。 (2) 联想能力培养 例4 在中,若为钝角,则的值 (A) 等于1 (B)小于1 (C) 大于1 (D) 不能确定 分析 此题是在中确定三角函数的值。因此,联想到三角函数正切的两角和公式可得下面解法。 解 为钝角,.在中 且 故应选择(B) 障碍 有的学生可能觉得此题条件太少,难以下手,原因是对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掌握得不牢固,不能准确把握公式的特征,因而不能很快联想到运用基本公式。 例5 若 分析 此题一般是通过因式分解来证。但是,如果注意观察已知条件的特点,不难发现它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相似。于是,我们联想到借助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来证题。 证明 当时,等式 可看作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等根的条件,在进一步观察这个方程,它的两个相等实根是1 ,根据韦达定理就有: 即 若,由已知条件易得 即,显然也有. 例6 已知均为正实数,满足关系式,又为不小于的自然数,求证: 分析 由条件联想到勾股定理,可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进一步联想到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如下证法。 证明 设所对的角分别为、、则是直角,为锐角,于是 且 当时,有 于是有 即 从而就有 阻碍 由于这是一个关于自然数的命题,一些学生都会想到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难以进行数与形的联想,原因是平时不注意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单纯学代数,学几何,因而不能将题目条件的数字或式子特征与直观图形联想起来。 (3) 尝试问题转化能力培养 我们所遇见的数学题大都是生疏的、复杂的。在解题时,不仅要先观察具体特征,联想有关知识,而且要将其转化成我们比较熟悉的,简单的问题来解.恰当的转化,往往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所以,进行问题转化的训练是很必要的。 转化能力之化难为易 例11 已知求证、、中至少有一个等于1。 分析 结论没有用数学式子表示,很难直接证明.首先将结论用数学式子表示,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形式.、、中至少有一个为1,也就是说中至少有一个为零,这样,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证明 于是 中至少有一个为零,即、、中至少有一个为1。 障碍 很多学生只在已知条件上下功夫,左变右变,还是不知如何证明三者中至少有一个为1,其原因是不能把要证的结论“翻译"成数学式子,把陌生问题变为熟悉问题。因此,多练习这种“翻译”,是提高转化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例12 直线的方程为,其中;椭圆的中心为,焦点在轴上,长半轴为2,短半轴为1,它的一个顶点为,问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椭圆上有四个不同的点,它们中的每一点到点的距离等于该点到直线的距离。 分析 从题目的要求及解析几何的知识可知,四个不同的点应在抛物线 (1) 是,又从已知条件可得椭圆的方程为 (2) 因此,问题转化为当方程组(1)、(2)有四个不同的实数解时,求的取值范围.将(2)代入(1)得: (3) 确定的范围,实际上就是求(3)有两个不等正根的充要条件,解不等式组: 在的条件下,得 本题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地把问题化归为标准问题:解方程组和不等式组的问题。 转化能力之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不是按习惯思维方向进行思考,而是从其反方向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当问题的正面考虑有阻碍时,应考虑问题的反面,从反面入手,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13 已知函数,求证、、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 分析 反证法被誉为“数学家最精良的武器之一”,它也是中学数学常用的解题方法。当要证结论中有“至少”等字样,或以否定形式给出时,一般可考虑采用反证法。 证明 (反证法)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都小于1。 则 ①+③得 , 与②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 转化能力之一题多解 由于每个学生在观察时抓住问题的特点不同、运用的知识不同,因而,同一问题可能得到几种不同的解法,这就是“一题多解”。通过一题多解训练,可使学生认真观察、多方联想、恰当转化,提高数学思维的发散性。 例14 已知复数的模为2,求的最大值。 解法一(代数法)设 解法二(三角法)设 y x O .i . -2i 图1-2-3 Z 则 解法三(几何法) 如图1-2-3 所示,可知当时, 解法四(运用模的性质) 而当时, 解法五(运用模的性质) 又 参考资料 【1】 高中数学人教版教材 【2】 《中数基础》 【3】 《中学数学教学论》 【4】 《数学解题方法》 波利亚著 2012—11—16于长沙市七中-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高中数学 解题 中的 发散 思维 培养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