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本科论文.doc
《煤矿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本科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本科论文.doc(5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二○一二年六月 批 准:吴文玉 审 定:张志发 审 核:马利平 编 写:贺 雷 参加人员:何 云 韩 召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 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名称 ********************************************************* 建设规模 设计生产能力为0.6Mt/a,井田面积10.41km2,批复采煤层5-2、5-3、5-3下煤层,地质储量29.30Mt,设计可采储量16.18Mt,服务年限20.7年 建设单位全称 ////////////////////// 建设地点 工程等级 中型 流域管理机构 黄河水利委员会 工程总投资 24739.23万元 工程总工期 工程总工期28个月 工程建设期2010年01月—2012年05月 项目建设区面积 17.00hm2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主要技术指标 地貌类型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三区”公告 国家级、省级重点治理区 和重点监督区 水土流失预测总量 3444t 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 水蚀6500、风蚀2500 新增水土流失量 2679t 水土流失容许值 1000(t/km2·a) 防治责任范围面积 202.46hm2 主要防治措施 排洪渠,涵管排水,竖井排水,截排水沟,挡土墙,挡渣墙,整地造林种草,栽植灌木、乔木;临时苫布覆盖,临时排水沟,编织袋挡护。 项目建设区面积 17.00hm2 直接影响区面积 185.46hm2 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 1269.05万元 水土保持监测主要技术指标 监测单位全称 咸阳市水土保持工作站 监测 内容 监测指标 监测方法(设施) 监测指标 监测方法(设施) 1、原地貌水保状况 调查监测 5、水保工程及效果 调查、定位观测 2、防治责任范围 GPS、直尺等测量 6、降雨状况 调查监测 3、水土流失量 定位观测 7、大风状况 调查监测 4、扰动面积 GPS、直尺等测量 其它指标 调查监测 监 测 结 论 防治效果 分类分级指标 目标值(%) 达到值(%) 建设期监测防治面积22.46hm2 扰动土地整治率 95.0 99.41 本次建设工程 占地面积 17.00hm2 扰动地表面积 1700hm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90.0 98.80 土壤流失控制比 0.7 0.80 永久占地 15.26hm2 采取的水保措 施面积 8.21hm2 拦渣率 95.0 98.88 林草植被恢复率 97.0 98.07 临时占地 1.74hm2 可恢绿化面积 5.18hm2 林草覆盖率 25.0 29.88 直接影响区 5.46hm2 林草面积 5.08hm2 水土保持治理 达标评价 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合理,完成了工程设计和水土保持方案所要求的水土流失的防治任务,水土保持设施工程质量总体合格,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经试运行,未发现重大质量缺陷,水土保持工程运行情况基本良好,达到了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整体上已具备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能够满足国家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要求。 总体结论 效果显著,达到方案设计要求。 主要建议 加强水保措施后期管护,特别是加强植物措施的补植补栽,确保成活,使植物措施充分发挥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 目 录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 1.1 项目建设概况 1 1.2 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概况 3 1.2.1 方案编报概况 3 1.2.2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4 1.2.3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 4 1.3 监测工作实施概况 7 1.3.1 监测组织机构 7 1.3.2 监测实施方案 8 1.3.3 监测的目标 9 1.3.4 监测的原则 10 1.3.5 监测内容及重点 12 1.3.6 监测点布设 12 1.3.7 监测的时段 15 1.3.8 监测的频次 15 1.3.9 监测的方法 16 2 重点部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 22 2.1 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22 2.1.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22 2.1.2 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 23 2.2 弃土弃渣监测结果 23 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26 3.1 工程措施及实施进度 26 3.1.1 工程措施实施情况 26 3.1.2 工程措施实施进度 26 3.2 植物措施及实施进度 28 3.2.1 植物措施实施情况 28 3.2.2 植物措施实施进度 28 3.2.3 植物生长状况监测 29 3.3 临时防治措施及实施进度 30 4 土壤流失量分析 32 4.1 各阶段土壤流失量分析 32 4.1.1 土壤侵蚀单元划分 32 4.1.2 土壤侵蚀模数确定 33 4.1.3 土壤流失量计算 34 4.1.4 土壤流失量分析 36 4.2 各区域土地扰动类型土壤流失量分析 37 5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 39 5.1 扰动土地整治率 39 5.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39 5.3 拦渣率 39 5.4 土壤流失控制比 39 5.5 林草植被恢复率 40 5.6 林草覆盖率 40 6 结论 41 6.1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41 6.2 水土保持措施评价 41 6.3 存在问题及建议 41 6.4 综合结论 42 附件 1:委托书; 2:原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批复的函; 3:变更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批复的函。 附图 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点位置布设图。 41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1 项目建设概况 *********************************************************(以下简称“”)位于神木县城西南方向约7.5km处,行政区划隶属神木县神木镇管辖。地理坐标北纬38°46′53″~38°48′21″;东经110°23′56″~110°27′09″。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矿采划字[2008]326号”文为鑫轮公司进行了“划定矿区范围批复”,该煤矿由*****************个煤矿整合而成。本次整合项目占地面积为17hm2,其中永久性占地面积15.26hm2,临时性占地面积1.74hm2。 *********************************************************井田面积10.41km2,批复采煤层5-2、5-3、5-3下煤层,设计生产能力为0.60Mt/a,地质储量29.30Mt,设计可采储量16.18Mt,服务年限20.7年,煤矿开拓方式为斜井,采煤方法为长壁综采,全部垮落式顶板管理方法。 *********************************************************由工业场区(含炸药库)、场外道路区、排矸场区、水源井及供排水管线区、输电线路区和开采沉陷区等几部分组成。本工程不涉及移民安置问题。工程于2010年1月开工,2012年5月竣工,总工期28个月。 本项目实际发生防治责任范围为202.46hm2,项目建设区17hm2,直接影响区185.46hm2。原工程建设期共动用土方量38.17万m3,其中挖方29.66万m3,填方8.51万m3,弃方21.15万m3。由于实际工程的变化,其土方量发生了变化,实际变更工程总土方量为39.75万m3,挖方30.33万m3,填方9.24万m3,弃方21.09万m3。 ****************************************************主要特性表 一、总体概况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神木县西沟乡三道沟村 工程等级 中型矿井 建设工期 2010年1月开工,2012年5月投入试运营,总工期28个月 生产规模 0.60Mt/a 地质储量 29.30Mt 开拓方式 斜井 井田面积 10.41km2 工业储量 27.36Mt 采煤方法 长壁综采法 煤矿服务年限 20.7a 可采储量 16.18Mt 顶板管理方法 全部垮落式 工程总投资 24739.23万元,其中土建投资6930.47万元 二、项目组成和占地情况 项目 单位 占地面积 合计 占地类型 永久占地 临时占地 工业场区(含炸药库) hm2 8.12 8.12 荒草地 场外道路区 hm2 4.5 4.5 荒草地 排矸场区 hm2 2.5 2.5 荒草地 水源井及供排水管线区 hm2 0.1 0.68 0.78 荒草地 输电线路区 hm2 0.04 1.06 1.1 荒草地 合计 hm2 15.26 1.74 17.00 荒草地 三、工程土石方及排弃量 项目 单位 挖填合计 挖方 填方 外借 弃方 建设期土石方工程 万m3 39.57 30.33 9.24 0 21.09 注:1.建设期土石方弃渣量21.09万m3 运往排矸场 2.项目施工用砂、石料均需要外购,连带的水保责任由供方负责 1.2 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概况 1.2.1 方案编报概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预防和控制建设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委托陕西鲁源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于2009年8月24日完成了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工作,陕西省水土保持局于2009年9月27日在西安主持召开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审查会,并形成了专家组评审意见。2010年1月2日修改完善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2010年1月11日陕西省水土保持局以“陕水保函[2010]14号”文予以批复。 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进场道路、工业场区规模以及排矸场、炸药库位置等发生变化,建设单位依法编报水土保持变更方案。//////////////////////的委托陕西瑞田生态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水土保持变更方案报告书》,于2011年11月14日完成了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工作,陕西省水土保持局于2012年2月12日对《****************************水土保持变更方案报告书(送审稿)》进行审查,并提出了审查意见。2012年2月28日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了《************************水土保持变更方案报告书(报批稿)》,2012年3月14日陕西省水土保持局以“陕水保函[2012]41号”文予以批复。 1.2.2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根据陕西省水土保持局以“陕水保函[2012]41号”文批复的关于《**************************水土保持变更方案报告书(报批稿)》,方案确定建设期水土流失防治总体目标如下: (1)扰动土地治理率达到 95.24%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地区,包括永久占地及临时用地,除建筑物外,均需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2)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2.14% ,对工程建设中产生水土流失区域实施全面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遏制新增水土流失的发生; (3)水土流失控制比达到0.71,通过实施各项植物措施、工程措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量; (4)通过对排矸场采取综合治理,使拦渣率达到99.00%; (5)林草植被恢复率98.07%,在工程扰动范围的宜林宜草区全部进行植被恢复,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林草覆盖率达到29.88% ,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尽快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1.2.3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 1.2.3.1工业场区防治措施 (1)工程措施 ①排洪渠 工业场区南侧围墙外设置排洪渠,排洪渠为矩形断面,2.5×3.5m,采用浆砌片石砌筑,排洪渠长为279m。 ②排洪暗洞 办公福利区间的冲沟因场地平整,阻碍了洪水下泄,为保障顺利行洪,使场地不受洪水的影响,排泄上游洪水,排洪渠为拱形断面,底宽2.5m,深3.5m,拱高1.25m,采用浆砌石砌筑,排洪洞长312m。 ③护坡 护坡采用普通砖砌筑成型的矩形砖骨架护坡,护坡面积1366m2。 ④浆砌片石挡土墙 工业场区砌筑挡土墙,共计浆砌石5384m3. ⑤排水沟 场内排水沟采用0.4×0.5m矩形排水明沟,排水沟采用M7.5浆砌片石铺砌,排水沟长度2316m。 ⑥截水沟 为了防止场地内涝,在沿场地挖方边坡距坡顶处设截水沟,沿场地周围边坡设截水沟将雨水引至场外低洼处排放。截水沟均采用深0.5×0.4m的梯形浆砌片石结构。截水沟总长度812m。 ⑦沉沙池 在工业场区修筑两个沉沙池,长2.5m,宽2m,深2.5m,场区雨水沉淀后,排放场外安全地带。 (2)植物措施主要以绿化、美化为主,栽植侧柏、油松、樟子松以及紫穗槐等,地面种植早熟禾、紫花苜蓿、沙打旺。 1.2.3.2 排矸场区防治措施 排矸场防治措施总体上采用“拦挡防护,覆土整治,合理利用”。将弃渣进行分层碾压后,在表面进行砼硬化,作为停车场使用,同时设置竖井等排水设施,在沟口处设置挡渣墙,坡面采用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 1.2.3.3 场外道路防治措施 在路基修筑过程中,机械碾压及人为践踏,开挖和堆垫破坏原有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防护措施有两侧栽植防护林,乔灌搭配,其中乔木选择侧柏,株距3m;灌木选择紫穗槐,株距0.2m。道路两侧绿化区域,播撒紫花苜蓿。 1.2.3.4 水源井及供排水管线区防治措施 在供水管道铺设过程中,对地表植被造成了严重破坏,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迹地清理、挖松、覆土后撒播紫花苜蓿。 1.2.3.5 输电线路防治区防治措施 因杆基开挖造成植被破坏,致使水蚀风蚀加剧,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迹地清理、挖松、覆土后撒播紫花苜蓿。 1.2.3.6 井田开采沉陷防治区防治措施 煤炭开采引发的地表沉陷灾害,应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以达到保护地质环境,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的目的。 (1)建立沉陷区监测网络系统,总结采空沉陷的发展规律; (2)对已沉陷区和沉陷预测区域进行长期规划,做好土地复垦与综合治理工作。 1.3 监测工作实施概况 1.3.1 监测组织机构 我站受//////////////////////的委托,承担了该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2010年5月,双方签订了《*********************************************************水土保持监测合同》。按照合同约定,我站及时成立了*********************************************************监测工作组,开展各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于2010年6月开始进行驻地监测。于2012年5月,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结束,并编制完成了《*********************************************************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接受委托后,监测人员根据项目监测实施细则确定的内容、方法及时间,定期、不定期到现场进行定点定位和调查监测,随时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扰动面积、弃土弃渣及土地整治、植物措施等各项水保工程的开展情况,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各项防治措施和施工基本扰动类型的侵蚀强度调查,及时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并做好监测记录,为确保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依据,具体监测过程详见下表。 水土保持监测记录表 监测时间 监测内容 备注 2010年5月2日 合同签订后,到工程建设区全面了解情况,明确监测范围及重点监测区域 2010年6月21-7月8日 结合外业情况完成监测实施细则 2010年7月10日 到现场布设监测点,重点进行基本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监测 2010年7月至25日 到工业场区坡面进行扰动面积监测 2010年8月5至16日 到现场进行各区扰动面积、弃土弃渣整治堆放监测 2010年8月17至25日 到工程现场进行水蚀监测,监测项目区水土流失量 2010年11月4至24日 到工程现场进行风蚀监测,监测项目区水土流失量 2011年4月2至20日 到现场进行扰动面积及防治措施调查。重点进行基本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监测 2011年6月3至26日 到现场进行扰动面积及防治措施调查 2011年8月14日 到现场重点进行植物措施和侵蚀量监测 2011年11月5日 到工程现场进行风蚀监测,监测项目区水土流失量 2012年4月12日 到现场进行扰动面积及防治措施调查。重点进行植物措施面积的监测 2012年4月25日 到现场进行扰动面积及防治措施调查。重点进行防护措施调查和侵蚀强度监测 2012年5月6日 到现场进行扰动面积及防治措施调查。重点进行基本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监测 2012年5月10-15日 到现场进行各区面积及防护措施调查,准备验收工作 2012年5月16-28日 到现场进行各区面积及防护措施、成活率调查,准备验收工作 1.3.2 监测实施方案 项目监测工作组在研究工程建设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及建设区域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监测技术路线,完成了对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现状的调查工作,同时依据《水土保持变更方案报告书》中的各项水土保持工程的布局、施工设计,对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分区进行了实地调查,结合水土保持监测目的和任务要求,编制完成了了《*********************************************************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按照《监测合同》的约定和《*********************************************************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制定的监测实施计划,确定了监测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及其监测方法。 1.3.3 监测的目标 一是对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适时监测监控。了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掌握建设情况生产过程中水土流失发生的时段、强度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 二是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经过各项治理措施的实施监测,积累水土流失预测的实地经验,总结完善出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三是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监测来规范建设活动,特别是弃土、弃渣行为,督促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各项防治措施,通过对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分析,掌握水土流失的特点、分布情况及其规模,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和实施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服务,评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检验水土保持防治工程技术合理性及水土保持方案的科学性,为项目竣工验收提供服务。 四是为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提供依据。通过对项目建设与生产过程中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状况的科学监测,分析施工、建设、生产运行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允许标准,能否通过水土保持专项验收,为水土保持设施及主体工程可否投入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防治工程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连续、定时监测,分析水土保持工程的防治效果,为项目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治理提供较为客观、准确的监测数据,为项目的监督管理、治理、验收、检查和评价提供依据。 1.3.4 监测的原则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该工程建设特征、水土流失特点、监测实施方案等所列监测内容,及其防治现状,提出如下监测原则: (1)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调查监测是指对本项目的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全面监测,以便对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后水土流失及防治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抽样调查监测是应用数理统计抽样调查的原理,对工程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的特殊地段采用的监测方法。 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实际情况,对工程防治责任范围、施工现场和重点防治区域、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状况等进行全面调查;根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制定的监测总体布局与安排,对周边原有林草、荒沙植被覆盖等分布比较广的区域选择了抽样调查。 (2)定期调查与动态观测相结合的原则 对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种类、覆盖度等变化随主体工程总体布局与施工进度变化而变化,通过定期调查获取对土壤侵蚀形式、降雨量、径流量、泥沙量、工程实施进展与防治效果等因子,应根据项目不同阶段地面变化情况,设置定期或不定期的、定位或不定位的监测点,进行观测记录,作为分析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和植被恢复期两个不同阶段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的分析指标。 (3)监测内容与水土保持防治分区相结合 根据水土保持防治责任内各个施工区域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对各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特征、各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内容、实施单位、防治标准、工程效果具有针对性的监测。监测内容、监测途径及时段必须能充分反映各个地段的水土流失特点和水土保持要求、水土保持工程及其效果。 (4)全面反映六项指标内容的监测原则 围绕水土流失六项防治目标展开监测,严格监测不同时段的土壤流失量、土壤侵蚀模数、土地整治情况及风水蚀程度、林草植被的恢复情况等,把每次监测的成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做年终总结,作为下一年度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的技术依据;定期对监测成果进行汇总、整理成册,为检查验收作好充分的前期工作。 (5)地面观测、调查与巡查相结合 通过地面观测、实地勘察和施工场地巡查等监测手段对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工程进行全方位监测,获得较为全面的监测数据,以对项目建设期防治责任范围内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 (6)固定监测与临时观测相结合 在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可行性的区域布设地面定位观测点,对于不便于布设地面定位观测设施的工程建设区及扰动区,设置临时观测点进行阶段观测,汇总、整理后进行分析评价。 1.3.5 监测内容及重点 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27-2002)、《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2009]187号),结合项目建设内容和实施进度,确定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内容为:工程建设扰动土地面积、水土流失灾害隐患、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及管理等。 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重点: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扰动土地及植被占压情况、水土保持工程(包括临时防护措施)实施情况、水土保持责任制度落实情况等。 1.3.6 监测点布设 项目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之北端和毛乌素沙漠东南缘的接壤地带,地貌单元属黄土丘陵区,呈黄土梁峁及河流阶地,地形较为复杂。由于受特定的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土保持现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 (SL277-2002)中监测点布设原则和选址要求,以及项目主体工程施工特点,确定了项目区影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为水力和风力侵蚀。在项目建设区根据监测项目需要,有针对性地布设临时或固定水土流失监测点,进行定期、定位观测,在各区布设监测点进行水蚀、风蚀和植被恢复监测点。本项目监测点共布置10个:工业场区2个,水蚀1个,风蚀1个;场外道路区2个,水蚀1个,风蚀1个;排矸场区2个,水蚀1个,风蚀1个;水源井及供水管线区布置1个植被恢复监测点;输电线路区布置1个植被恢复监测点;采空沉陷区布设2个监测小区,采用排桩法。在开展地面定位观测的同时,监测人员及时的收集和整理了监测区内的自然地理情况、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保持现状资料,为有针对性的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监测提供了可靠的原始依据。 监测点布设详见附图:水土保持监测点布置图。 水土保持监测程序 监测图件制作 监测成果报告撰写 设立典型水土流失观测场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野外勘测调查 确定监测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和野外监测实施细则 监测方法的确定 地面定点观测 巡查监测 调查监测 相互结合 相互结合 定期与不定期巡查 直接与间接调查 土壤侵蚀环境因子状况监测 水土流失状况监测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监测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 监测数据资料整理、汇总与分析 工程建设水土保持防治效果评价 1.3.7 监测的时段 该工程属于建设生产类项目,在2012年05月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完毕,并可初步发挥效益。确定该工程监测期从2010年5月开始,至2013年5月结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为3年,其中生产期的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为1年。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及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该项目监测时段分三个时段: ⑴前期准备阶段:由于监测工作相对滞后,主要对施工原地貌、监测工作开展前以及背景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调查监测。 ⑵工程建设阶段:主要对监测工作开展后施工期间各单元区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重点反映各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三同时”落实情况,为主体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的竣工验收提供依据。 ⑶林草植被恢复阶段:在项目生产试运行期内,对植被恢复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 1.3.8 监测的频次 根据项目建设区特点,其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其它侵蚀形式发生概率极小,因此,主要观测风蚀、水蚀情况。根据项目区风季集中在10至次年5月,雨季集中在6~9月。 对于地面定位监测,施工期内实行定时监测,风蚀监测应在风季每月监测1次,大风(>5m/s)后加测;水蚀监测应在汛期每月监测1次,暴雨(>50mm/d)后加测;自然恢复期监测频次与施工期大致相当,但林木栽植的1个月后,应重点进行监测;林木成活后的半年内,每月监测1次;随着林木的逐步生长发育,监测频率可以逐步减少,成林后可半年监测一次。生产运行期主要监测植被恢复情况和水土保持工程设施的防护效果。 对于调查监测的内容,在施工中期和完工后全面调查一次,生产期每年一次,对于水土保持效益的监测则应安排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实施后,每3个月监测一次,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监测,以巡查为主,监测时段为不定期,且贯穿整个监测过程。 1.3.9 监测的方法 (1)实地调查监测 根据本项目的建设特点,采用现场调查、实地勘测的方式,利用GPS定位仪,结合1:10000实测地形图及其它测定工具,在不同防治区域填表测定工程和各个水土流失防治区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堆土堆渣和开挖面坡长、坡度等)及水土保持措施(包括主体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 1)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面积、扰动强度的变化 采用实地勘测、线路调查、地形测量等方法,结合GIS和GPS技术的应用,对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变化进行监测。 2)复核建设项目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 采用查阅设计文件资料,利用高精度GPS和GIS技术,沿扰动边际进行跟踪作业,集合实地情况调查、地形测量分析,进行对比核实,计算场地占用土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 3)复核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 采用查阅设计文件资料,利用高精度GPS和GIS技术,沿扰动边际进行跟踪作业,结合实地情况掉擦、地形测量分析,进行对比核实,计算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 4)项目区林草覆盖度 采用抽样统计和调查、测量等方法,并结合GIS和GPS技术的应用进行监测,即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分别确定调查地样方,并进行观测和计算。项目区林草覆盖度利用高精度GPS定位,结合GIS分析技术,采用抽样调查和测量等方法进行监测。即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确定调查地样方,先现场量测、计算覆盖度(或郁闭度),在计算出场地的林草覆盖度。具体方法为: ①林地郁闭度的监测采用树冠投影法。在典型地块内选定5m×5m的样方,测量每株立木在方格中的位置,用皮尺和罗盘仪测定每株树冠东西、南北方向的投影长度,在按实际形状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例尺勾绘出树冠投影,在图上求出林冠投影面积和标准地面积,即可计算林地郁闭度。 ②灌木覆盖度的监测采用线段法。用测绳或皮卷尺在所选定的样方灌木上方水平拉过,垂直观察灌丛在测绳上的投影长度,并用卷尺测量。灌木总投影长度与测绳或样方总长度之比,即为灌木覆盖度。用此法在样方不同位置取三条线段求取平均值,即为样方灌木覆盖度。 ③草地覆盖度的监测采用针刺法。选取1m×1m的小样方,测绳每20cm处用细针做标记,顺次在小样方内的上、下、左、右间隔20cm的点上,从草的上方垂直插下,针与草相接触即算有,不接触则算无。针与草相接触点数占总点数的比值,即为草地覆盖度。用此法在样方内不同位置取三个小样方求取平均值,即为样方草地的覆盖度。 ④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覆盖度计算公式为: ⑤项目建设区内各种类型场地的林草植被覆盖度(C)计算公式为: 本次纳入计算的林地(或草地)面积,其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覆盖度取大于20%。样方规格乔木林为5m×5m,灌木林为2m×2m,草地为1m×1m。本次监测采用的GPS定位和GIS技术,具有对监测对象的位置、边界准确定位的高精度特性,可在实地调查基础上,结合对地形图件和施工图件的综合分析,提取建设项目占地面积、地表位置及变化情况的数据信息准确可靠。 (2)定位监测方法 对不同防治类型区,侵蚀强度的监测,采用地面观测方法,如插钎法、侵蚀沟样方测量法、简易径流小区法等,并以插钎法、简易径流小区法、降尘缸与集沙仪相结合的方法为主,同时采用自记雨量计和雨量筒观测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1)风蚀监测可采用集沙仪法和测钎法进行监测,监测场地的下垫面应均匀一致,并避免强烈干扰。风向、风速观测设备应设置在风蚀监测场中部。 集沙仪为高0.5m、宽0.3m、厚3cm的扁平金属盒。根据项目需要,需选用旋转式集沙仪对各个风向的风蚀强度进行监测。 测钎为光滑细长的金属杆,直径2mm,长50mm,顶端有一小环,且有一定刚度,不易弯曲。在风积区配置时,尚需配置一中心开孔(直径略大于2mm)的圆形测片。在风季前后集有关资料,对比分析土壤新增风蚀量。风蚀强度监测设备配置见表1-3-1。 表1-3-1 风蚀强度监测设备配置表 序号 类型 仪器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1 必备设备 集沙仪 件 2 2 测钎 个 200 3 风向、风速测定设备 套 3 4 干燥箱 台 1 5 天平 架 2 6 卡尺、钢板尺 件 40 7 GPS定位仪 套 1 8 选择性设备 土壤水分分析测定设备 套 3 9 求积仪 台 3 10 土壤颗粒分析设备 套 3 11 气象综合自动观测仪 套 2 12 计算机 台 1 13 打印机 台 1 14 数码摄像机 件 1 15 电话(传真) 部 1 2)水蚀监测坡面采用简易小区法监测,在扰动地表的坡面设置简易监测小区,并在周边地区选择原地貌小区,简易小区和原地貌小区的原有植被状况、坡度、土体结构等主要影响水土流失的因子应基本一致和相似,使扰动地貌标准小区和原地貌小区的资料具有可比性。小区规格可根据地形等具体情况调整。 小区边界由水泥板和金属板等围成矩形边墙,边墙高出地面10-20cm,埋入地下30cm。上缘向小区外呈60°倾斜,小区底端设置集流槽。集流槽表面光滑,上缘与地面同高,槽底向下及向中间倾斜,斜度达到土壤不发生沉积。紧接集流槽,由镀锌铁皮、金属管等做成导流管或导流槽,引入径流池。径流池采用宽浅浆砌石形式(5m×3m×1.5m),以一次降雨产流过程不溢流为准。每场暴雨结束后观测径流和泥沙量。泥沙量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监测小区设备配置见表1-3-2。 表1-3-2 径流小区监测设备配置表 序号 类型 仪器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1 必备设备 自计雨量计 台 2 2 普通雨量计 台 2 3 烧杯* 件 20 4 烘箱 台 1 5 流速仪 台 2 6 土样铝盒* 件 50 7 雨量筒 件 2 8 量卷尺 个 2 9 选择性设备 自计水位计 台 2 10 水样自动采集器* 台 2 11 径流导电仪 台 3 12 土壤物理力学性质测定设备 套 1 13 计算机 台 2 14 打印机 台 1 15 数码摄像机 件 1 16 电话(传真) 部 2 注意:标有*设备的数量按一组径流小区配置。 3)开挖坡面采用标准尺法进行监测。在汛期前将直径0.5cm-1cm、长50cm-100cm、类似钉子状的钢钎,根据坡面面积,按一定距离分上中下、左中右纵横3排、共9根布设。钢钎沿铅直方向打入坡面,钉帽与坡面齐平,并在钉帽上涂上红漆,编号登记入册。坡面面积较大时,适当加大钢钎密度。每次大暴雨后和汛期终了,观测钉帽距地面高度,计算土壤侵蚀厚度和总的土壤侵蚀量。计算公式如下: 同时,在观测区设置雨量筒,记录每次监测的降雨量,以便确定和推算不同降雨量的水土流失情况。 (3)临时监测方法 即对临时防护措施的监测,大风天裸露施工面是否按时洒水抑尘;是否严格控制施工便道宽度;建筑垃圾是否乱堆乱放、临时堆土是否有拦挡措施等。 (4)巡查监测方法 场地巡查是水土保持监测中的一种特殊方法。如临时堆土场的时间可能较短,来不及观测,土料已经运走;不断变化的弃渣场因各种原因造成水土流失,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水土流失;施工场地的变化以及地表沉陷区等定位观测有时是十分困难的,常采用现场巡查法进行监测,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 2 重点部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 2.1 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2.1.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1)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 按照《开放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的规定,结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经实地调查和定位监测结果,确定本项目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202.46hm2,项目建设区17.00hm2,直接影响区185.46hm2。详见下表2-1。 表2-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水土保持 监测 总结报告 本科 论文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