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pdf
《【医脉通】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脉通】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pdf(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4721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9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CJTCMP,October 2019,Vol.34,No.10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王垂杰1,郝微微2,唐旭东3,李玉锋1,温艳东4,王凤云4,吕林4(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 110032;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3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4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基金资助: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No.2019007),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指导计划(No.2019-ZD-0959)标准与规范 通讯作者:王垂杰,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33号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邮编:110032,电话:024-31961122E-mail:2018年9月13日在重庆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指南第三次专家论证会形成 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终稿。前期编写、修改流程见参考文献1-2。近年来,消化性溃疡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在证候规律研究、辨证治疗方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为了系统整理、总结当代中医辨证论治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经验,深入开展消化性溃疡现代科学研究,客观评价中医药诊治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在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颁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消化性溃疡、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持撰写的消化性溃疡中医共识意见(2017)和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主持编写的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2016,西安)3等相关共识意见或指南的基础上,形成本指南,以指导基层医生的使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引用标准的基本原则、要求和表示方法。本指南适用于需引用标准的各类标准和有关法律,其他需引用标准的文件亦应参照执行,适用对象为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基层执业医师。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中医方剂大辞典2002年版一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以下简称医保目录(2017年版);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5657-1995: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1675.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ZYYXH/T 473-2015: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术语及定义消化性溃疡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炎性反应与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溃疡的黏膜坏死缺损穿透黏膜肌层,严重者可达固有肌层或更深。病变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麦克尔憩室内,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最常见3。故本指南所涉及的诊断及治疗主要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复合型溃疡。流行病学特征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虽有下降趋势,但目前仍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本病在全世界均常见,一般认为人群中约有10在其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其发病率有较大差异。欧美文献报道患病率约为6%15%4。消化性溃疡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25 1,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约为3 13。消化性溃疡的自然复发率较高,1年的自然复发率为60%80%5-6,经成功幽门螺杆菌(Hp)根治后,复发率可降为3%7%,如Hp根治失败,则溃疡的复发率可达到60%95%7-9。发病常有一定的季节性,秋冬、冬春之交发病。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随着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以及抗Hp药的应用,本病能够迅速的愈合,但是高复发率以及西药的不良反应又时刻困扰着我们。因此,运用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能够促进溃疡急 4722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9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CJTCMP,October 2019,Vol.34,No.10性期的愈合,提高Hp的根除率、提高溃疡的愈合质量,减低对西药的耐药性及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提高溃疡愈合率10。诊断及特征1.西医诊断1.1 最低诊断标准 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主要的典型症状,腹痛发生与进餐时间的关系是鉴别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临床依据。胃溃疡的腹痛多发生于餐后0.51.0h,而十二指肠溃疡的腹痛则常发于空腹时3。1.2 附加标准 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见胃或十二指肠有龛影或球部变形。1.3 最特异性标准 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方法。胃镜检查过程中应注意溃疡的部位、形态、大小、深度、病期,以及溃疡周围黏膜的情况。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畸田隆夫的分期法。将溃疡分为活动期(Active Stage,期)、愈合期(Healing Stage,H期)、疤痕期(Scarring Stage,S期)三期,每期又分个阶段,即1、2,H1、H2,S1、S2期。A1期: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血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A2期: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一些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多个散在、浅表溃疡,斑点状或小片状,内镜下酷似白霜覆盖在充血、水肿黏膜上,称为“霜斑样溃疡”,可能是溃疡处于A期进展过程或愈合中的一种表现。H1期:溃疡处于愈合中,其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H2期: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S1期: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膜,称红色瘢痕期;S2期:溃疡的新生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胃镜检查对鉴别良恶性溃疡具有重要价值。必须指出,胃镜下溃疡的各种形态改变对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仅有参考价值。因此,对胃溃疡应常规做活组织检查,治疗后应复查胃镜直至溃疡愈合。对不典型或难以愈合的溃疡,必要时应做进一步相关检查如放大内镜、色素内镜、超声内镜等明确诊断。1.4 辅助检查 消化性溃疡应常规做尿素酶试验、13C或14C呼气试验等,以明确是否存在Hp感染。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溃疡活动或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5 鉴别诊断1.5.1 胃癌:主要手段为内窥镜活组织病理检查。对于怀疑恶性溃疡的患者,应行多处内窥镜下活检。内镜下恶性溃疡形状不规则,底凸凹不平,苔污秽,边缘结节样隆起。X线钡餐为鉴别诊断提供一定依据,龛影位于胃腔之内,边缘不整,龛影周围胃壁僵硬,呈结节状隆起,向溃疡聚集的皱襞有融合和中断现象。1.5.2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表现为上腹疼痛、反酸、嗳气、胃灼热、上腹饱胀、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等,部分患者症状酷似消化性溃疡,易与消化性溃疡相混淆。内镜检查则示完全正常或轻度胃炎。1.5.3 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疼痛与进食油腻有关、位于右上腹、并放射至背部且伴发热、黄疸的典型病例不难与消化性溃疡作出鉴别。对不典型的患者,鉴别需借助腹部B超或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检查。1.5.4 胃泌素瘤:又称卓-艾综合征,由胰腺非B细胞瘤分泌大量胃泌素所致,肿瘤往往较小,生长慢,多为恶性。大量胃泌素导致胃酸分泌量显著增高,引起顽固性多发溃疡,不典型部位溃疡(如十二指肠降段、横段或空肠近端等),易并发出血、穿孔,多伴有腹泻和明显消瘦。胃液分析、血清胃泌素检测和激发试验(胰泌素试验或钙输注试验阳性)有助于胃泌素瘤定性诊断,而超声检查(包括超声内镜)、CT、MRI、选择性血管造影术等有助于定位诊断。1.5.5 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主要症状为慢性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其症状可类似消化性溃疡,但发作的周期性与节律性一般不典型,胃镜检查是主要的鉴别方法。2.中医辨证2.1 辨证要点 辨治本病,当分寒热、虚实、在气在血。如肝胃不和、脾胃湿热、瘀血停滞等属实证;胃阴不足、脾胃气虚、脾胃虚寒等属虚证;若久病可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虚实夹杂,属本虚标实。病位在胃,与肝脾二脏相关。基本病机为胃之气机阻滞或络脉失养,致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失荣则痛。临床证型常分为以下几种11。2.2 分型2.2.1 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遇情志不畅加重,嘈杂,嗳气频繁,反酸,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2.2.2 脾胃虚弱(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泛吐清水,纳呆食少,便溏腹泻,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或迟。2.2.3 脾胃湿热证:胃脘灼热疼痛,身重困倦,口干口黏,恶心呕吐,食少纳呆,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2.2.4 肝胃郁热证:胃脘灼热疼痛,口干口苦,胸胁胀满,泛酸,烦躁易怒,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2.2.5 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饥不欲食,纳呆干呕,口干,大便干燥,舌质红,少苔,脉细。2.2.6 胃络瘀阻证:胃脘胀痛或刺痛,痛处不移,夜间痛甚,口干不欲饮,可见呕血或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治疗1.治疗原则 针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机制,治疗以健脾理 4723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9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CJTCMP,October 2019,Vol.34,No.10气,和胃止痛为主要原则。本病初起活动期,以实证为主要表现者,主要采用理气导滞,清热化瘀等法;溃疡日久反复发作不愈者,多为本虚标实之候,临床宜标本兼顾,健脾与理气并用,和胃与化瘀同施。对有Hp感染,巨大溃疡或有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者,宜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综合治疗。2.西医治疗 参见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编写的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2016,西安)3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在针对消化性溃疡可能的病因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戒烟、戒酒,注意饮食、休息等一般治疗;抑酸治疗是缓解消化性溃疡症状、愈合溃疡的最主要措施。质子泵抑制剂(PPI)是首选药物;对于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应常规行Hp根除治疗12,在抗Hp治疗结束后,仍应继续使用PPI至疗程结束;H2受体拮抗剂的抑酸效果逊于PPI,常规采用标准剂量,每日2次,对十二指肠溃疡的疗程需要8周,用于治疗胃溃疡时疗程应更长;联合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可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愈合质量,有助于减少溃疡的复发;对于老年人消化性溃疡、难治性溃疡、巨大溃疡和复发性溃疡,建议在抑酸、抗Hp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胃黏膜保 护剂。3.中医内治法3.1 肝胃不和证3.1.1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3.1.2 推荐汤剂:柴胡疏肝散(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专家共识)11。处方来源: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药物组成:柴胡10g、香附10g、川芎10g、陈皮10g、枳壳10g、白芍15g、炙甘草6g。加减:肝火旺者,加栀子10g、牡丹皮15g;阴虚者,加石斛15g、沙参10g;阳虚者,加高良姜10g、肉桂5g;反酸者,加浙贝母10g、瓦楞子15g。煎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150mL,一日3次。3.1.3 中成药3.1.3.1 气滞胃痛颗粒(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极低级证据)13。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药物组成:柴胡10g、延胡索(炙)10g、枳壳10g、香附(炙)10g、白芍10g、炙甘草10g。功能主治: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用法用量:片剂:口服,一次6片,3次/d;颗粒:开水冲服,一次5g,3次/d;胶囊:口服,一次6粒,3次/d。3.1.3.2 胃苏颗粒(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极低级证据)14-16。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药物组成:紫苏梗15g、香附10g、陈皮10g、香橼10g、佛手10g、枳壳10g、槟榔10g、鸡内金(制)15g。功能主治:理气消胀,和胃止痛。主治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等证候者。用法用量:一次1袋,3次/d。3.1.3.3 健胃愈疡片(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证据级别:极低级证据)17。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药物组成:柴胡、党参、白芍、延胡索、白及、珍珠层粉、青黛、甘草。功能主治:疏肝健脾,生肌止痛。主治肝郁脾虚,肝胃不和所致的胃痛,症见脘腹胀痛,嗳气吞酸,烦躁不适,腹胀便溏。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5片,4次/d。3.2 脾胃虚弱(寒)证3.2.1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3.2.2 推荐汤剂:黄芪建中汤(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极低级证据)18。处方来源: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药物组成:黄芪30g、白芍15g、桂枝10g、炙甘草10g、生姜10g、饴糖30g、大枣15g。加减:阳虚明显、腹痛较剧者加吴茱萸5g、椒目5g或制附片(先煎)10g;吐酸者加海螵蛸10g;伴肠鸣腹泻者加防风10g、猪苓10g;阴血亏虚明显者加枸杞子10g;睡眠不佳者加生龙骨15g、生牡蛎30g。煎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150mL,3次/d。3.2.3 中成药3.2.3.1 安胃疡胶囊(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证据级别:极低级证据)19-20。处方来源:2017年版医保目录。药物组成: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功能主治:补中益气,解毒生肌。主治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对虚寒型和气滞型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并可用于溃疡愈合后的维持治疗。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4次/d。3.2.3.2 小建中胶囊(颗粒)(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极低级证据)21-22。处方来源:2017年版 医保目录。药物组成:白芍、大枣、桂枝、炙甘草、生姜、饴糖。功能主治:温中补虚,缓急止痛。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用法用量:胶囊:口服,一次23粒,3次/d;颗粒:口服,一次15g,3次/d。3.2.3.3 虚寒胃痛冲剂(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证据级别:极低级证据)23。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药物组成:黄芪,甘草,桂枝,党参,白芍,高良姜,大枣,干姜。功能主治:温胃止痛,健脾益气。用于脾虚胃弱,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痛重等症。用法用量:一次5g,3次/d。3.3 脾胃湿热证3.3.1 治法:清利湿热,和胃止痛。3.3.2 推荐汤剂:连朴饮(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证据级别:极低级证据)24-26。处方来源:清代王孟英霍乱论。药物组成:黄连5g、厚朴10g、石菖蒲10g、半夏10g、淡豆豉15g、栀子10g、芦根15g。加减:偏热者,加蒲公英20g、黄芩10g;偏湿者,加白扁豆15g、苍术10g、藿香10g。恶心偏重者,加橘皮 4724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9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CJTCMP,October 2019,Vol.34,No.1010g、竹茹10g;反酸者,加瓦楞子15g、海螵蛸10g。煎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150mL,3次/d。3.3.3 中成药3.3.3.1 三九胃泰颗粒(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极低级证据)27。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药物组成:三叉苦、九里香、两面针、木香、黄芩、地黄、白芍。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消炎止痛,理气健脾。用于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症见脘腹隐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嘈杂纳减。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2.5g,2次/d。3.4 肝胃郁热证3.4.1 治法:清胃泻热,疏肝理气。3.4.2 推荐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极低级证据)28-29。处方来源: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合元代朱丹溪 丹溪心法。药物组成:陈皮10g、青皮10g、牡丹皮10g、栀子10g、白芍15g、浙贝母10g、黄连5g、吴茱萸3g。加减:口干明显者,加北沙参10g、麦冬15g;恶心者,加姜半夏9g,竹茹10g;舌苔厚腻者,加黄连5g、苍术10g;便秘者加火麻仁15g、郁李仁10g。煎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150mL,3次/d。3.4.3 中成药:胃热清胶囊(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证据级别:极低级证据)30。处方来源:中药保护品种目录。药物组成:救必应、大黄、延胡索(醋制)、甘松、青黛、珍珠层粉、甘草。功能主治:清热理气,活血止痛。用于郁热或兼有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胀痛,有灼热感,痛势急迫,食入痛重,口干而苦,便秘易怒,舌红苔黄等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4次/d。3.5 胃阴不足证3.5.1 治法:养阴益胃。3.5.2 推荐汤剂:益胃汤(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极低级证据)11。处方来源: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药物组成:沙参10g、麦冬10g、细生地10g、玉竹10g。加减:若情志不畅者加柴胡10g、佛手10g;食滞者加炒麦芽10g、鸡内金10g;口干口苦者,加黄芩10g、知母10g;胃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5g、川楝子9g;恶心呕吐者加竹茹9g、姜半夏9g。煎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150mL,3次/d。3.5.3 中成药:养胃舒胶囊(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极低级证据)。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药物组成:党参、陈皮、黄精(蒸)、山药、玄参、乌梅、山楂、北沙参、干姜、菟丝子、白术(炒)。功能主治:滋阴养胃。用于症见胃脘灼热胀痛,隐隐作痛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2次/d。3.6 胃络瘀阻证3.6.1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3.6.2 推荐汤剂:失笑散合丹参饮(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极低级证据)31-32。处方来源: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代陈修园时方歌括。药物组成:生蒲黄10g、五灵脂15g、丹参15g、檀香5g、砂仁(后下)10g。加减:呕血加黑便者,加三七3g、白及15g、地榆炭15g、蒲黄炭10g;阳虚者,加炮姜10g、桂枝10g;气虚者,加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5g;阴虚者,加沙参10g、生地黄15g、麦冬15g。煎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150mL,3次/d。3.6.3 中成药3.6.3.1 元胡止痛片(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证据级别:极低级证据)33。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药物组成:三七、延胡索、香附、吴茱萸、瓦楞子、枯矾、甘草、白芍、白及、川楝子、氧化镁、碳酸氢钠、颠茄流浸膏。辅料为淀粉、滑石粉、硬脂酸镁。功能主治:制酸止痛,理气化瘀,温中健脾。用于胃脘痛,胃酸过多;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3次/d。3.6.3.2 康复新液(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证据级别:极低级证据)34。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药物组成: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功能主治: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用于瘀血阻滞,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3次/d。3.6.3.3 荆花胃康胶丸(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极低级证据)35。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药物组成:土荆芥、水团花。功能主治:理气散寒,清热化瘀。用于寒热错杂症、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胀闷、疼痛、嗳气、反酸、嘈杂、口苦;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症候者。用法用量:饭前服,一次2粒,3次/d。4.外治法4.1 穴位埋线疗法4.1.1 常用穴位:中脘、胃俞(双)、脾俞(双)、足三里(双)、肝俞(双)。采用羊肠线埋于这些穴位皮下36-38。4.1.2 操作步骤及要求:具体参照文献39进行。4.1.2.1 施术前的准备 4.1.2.1.1 工具选择:根据操作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种类和型号的埋线工具和线体。4.1.2.1.2 体位选择:患者取舒适、便于医生操作的体位。常用体位有:卧位、坐位。建议首选卧位。4.1.2.1.3 环境要求: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定期紫外线消毒。4.1.2.1.4 消毒4.1.2.1.4.1 器械消毒:根据器械不同选择适当的消毒或灭菌方法,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医疗用品卫生标准以及消毒与灭 4725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9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CJTCMP,October 2019,Vol.34,No.10菌标准,参见GB 15981。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还应符合GB 15980的有关规定。4.1.2.1.4.2 穴位消毒:用0.5%碘伏对施术穴位及穴周皮肤由中心向外环形擦拭。4.1.2.1.4.3 术者消毒:术者术前洗手,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双手,戴无菌手套。4.1.2.2 施术方法:患者取舒适、便于医生操作的体位,调匀呼吸。根据操作部位的不同选择适当的线体。对拟操作的穴位消毒后,术者双手戴无菌手套,一手持一次性无菌埋线针或套管针,一手持无菌镊子,夹起事先浸泡在生理盐水中的线体,放入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一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一手持针,刺入所需深度。腹部穴位根据局部脂肪层与肌肉层的厚度控制刺入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线体埋入穴位内。同时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数秒后贴敷医用胶贴。4.1.2.3 疗程:治疗间隔及疗程根据所选部位对线的吸收程度而定,通常每2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4.2 针灸疗法 根据不同症状、证型选择相应的腧穴进行针灸治疗,主穴取中脘、足三里,根据不同证型配穴:脾胃虚寒证:胃俞、脾俞、内关穴;气滞血瘀证:胃俞、脾俞、内关、膈俞穴;肝郁气滞证:胃俞、脾俞、期门穴;肝气犯胃证:内关、太冲穴;脾胃虚弱证:胃俞、脾俞;胃寒证:胃俞、脾俞、内关、公孙穴;胃阴不足证:胃俞、脾俞、内关、三阴交穴;痰湿壅滞证:胃俞、脾俞、内关、阴陵泉、肝俞穴40。并发症预防 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等。目前,中药或者西药对于溃疡的近期愈合疗效明显,但是如何防止溃疡复发是预防并发症的首要措施之一41-42。抑制胃酸分泌疗法治愈溃疡者1年内复发率约60%80%。吸烟、使用NSAIDs药、Hp感染、高胃酸分泌、合并并发症等是导致溃疡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尽可能地消除上述危险因素。对Hp感染阳性的溃疡者,根除Hp感染后,溃疡的复发率明显降低。溃疡的愈合不仅是缺损黏膜的修复,更需要黏膜下组织结构的修复与重建,从而具备完整的黏膜防御功能。溃疡高质量愈合者1年溃疡复发率明显低于低质量愈合者,因此应同时加强胃黏膜保护剂的应用。维持抑酸治疗是预防溃疡复发的一种治疗方法,但维持治疗长期服药,停药后溃疡仍会复发,而根除Hp后,大部分溃疡患者复发率明显降低。因此,维持抑酸和根除Hp互补治疗能更有效预防溃疡复发和减少并发症。维持治疗的指征:有复发史的非Hp、非NSAIDs溃疡者;根除Hp感染后溃疡仍复发者;长期服用NSAIDs者。维持治疗的方法:每日2次或睡前1次服用H2受受体拮抗剂(H2RA),也可用标准PPI剂量,根据病情维持36个月,长者12年,3个月后可减为半量维持,对于老年人治疗时间甚至更长。对于胃溃疡患者,尤其病理提示有上皮内瘤变者,应定期复查胃镜,如发现恶变,及时手术治疗。康复调摄消化性溃疡的复发是综合因素造成的,季节因素、饮食因素、精神情志因素、环境因素、体质因素、药物因素以及一些未知因素等都可导致溃疡病复发,避免这些负性因素对于预防本病复发具有重要意义。1.生活方面 按时规律进餐,忌进食过饱及睡前进食,戒烟酒,忌大量饮用浓茶或咖啡,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43-44。2.药物方面 慎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如NSAIDs、肾上腺皮质激素、利血平等45。3.Hp根除 Hp为消化性溃疡病重要发病原因和复发因素之一,故对消化性溃疡Hp阳性者,无论溃疡是活动期或者静止期都应行Hp根除治疗3。项目组长:唐旭东。指南执笔人员:王垂杰、郝微微、唐旭东、李玉锋、温艳东、王凤云、吕林。指南参与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丁霞、马群、王邦、王华宁、王忠、王彦刚、王宪波、王晓素、王捷虹、王敏、戈焰、孔文霞、叶松、叶蔚、田旭东、田耀洲、白光、冯培民、吕宾、朱西杰、朱莹、任顺平、刘力、刘凤斌、刘华一、刘启泉、刘绍能、刘静生、刘震、孙志广、苏娟萍、李吉彦、李延萍、李军祥、李学军、李勇、李艳彦、李振华、李健、李慧臻、杨胜兰、杨晋翔、杨倩、杨翠兰、时昭红、吴耀南、冷炎、汪龙德、汪红兵、沈洪、迟莉丽、张北平、张志华、张烁、张雅丽、陈苏宁、陈涤平、季光、金小晶、周正华、周其华、鱼涛、庞树玲、郑立升、郑昱、郑培永、孟立娜、赵文霞、赵宇明、郝微微、胡玲、胡鸿毅、查安生、钦丹萍、姜莉云、袁红霞、党中勤、徐进康、徐健众、郭晓燕、唐志鹏、黄绍刚、黄适、黄恒青、黄穗平、龚向京、梁超、董明国、蒋健、储浩然、舒劲、曾斌芳、谢胜、谢晶日、蔡敏、潘洋、魏玮。参 考 文 献1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系统常见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8):3613-36182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系统常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8):3619-36253 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2016,西安).中华消化杂志,2016,36(8):508-513 4726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9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CJTCMP,October 2019,Vol.34,No.104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155 Gudmand-Hoyer E,Jensen K B,Krag E,et al.Prophylactic effect of cimetidine in duodenal ulcer disease.Br Med J,1978,29(1):1095-10976 李国庆.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2005,16(6):378-3797 成虹,胡伏莲,袁申元,等.北京地区消化性溃疡流行病学分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33):3518-35238 Hopkins R J,Girardi L S,Turney E A.Relationship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and reduced duodenal and gastric ulcer recurrence:A review.Gastroenterology,1996,110(4):1244-12529 阳惠湘,张桂英,邹益友,等.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消化性溃疡 复发.中华消化杂志,2002,22(6):378-37910 戴高中.论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地位及优势.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1):61-6411 张声生,王垂杰,李玉锋,等.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9):4089-409312 刘文忠,谢勇,陆红,等.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胃肠病学,2017,22(6):346-36013 张声生,周强.胃脘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医杂志,2017,58(13):1166-117014 白云磊.活动期胃溃疡经胃苏颗粒联合兰索拉唑治疗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20(1):12-1415 蒋正冬,周群燕.胃苏颗粒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活动性胃溃疡患者的效果观察.河北医药,2016,38(22):3463-346516 王健萍.胃苏颗粒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临床 体会.内蒙古中医药,2017,36(4):8517 湛韬,戴幸平,陈泽奇.健胃愈疡片治疗消化性溃疡的Meta 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185-18918 魏乙锋,高岑,宋俊生.黄芪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中国中医急症,2017,26(4):572-576,61519 薛连才.安胃疡胶囊在消化性溃疡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胃泌素水平变化的探讨.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221-22220 李大威,王振东.安胃疡胶囊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中国处方药,2017,15(4):105-10621 黄海燕.小建中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186例的临床疗效观察.海峡药学,2009,21(5):165-16622 孙淑芳,陈敏,尹航.小建中胶囊治疗脾胃虚寒证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中国中药杂志,2003,28(9):102-10423 梁强,唐敏,檀萍.虚寒胃痛冲剂治疗慢性胃炎105例体会.药学实践杂志,1995(1):2224 冯群虎,赵文博,冯桂成.加味连朴饮治疗湿热阻胃型胃溃疡的临床研究.陕西中医,2015,36(12):1594-159625 高美富.加味连朴饮治疗湿热阻胃证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5):144-14526 赵树理.加味连朴饮治疗湿热阻胃证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2):122-12427 罗辉,麦扬,钟天恒,等.三九胃泰方抗胃溃疡有效部位的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2):215-21828 邵富祥.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治疗十二指肠溃疡52例.浙江中医杂志,2013,48(9):68829 熊首先.化肝煎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31(1):31-3330 邹琦,王如萍.胃热清胶囊.广东药学,2002,12(1):6031 张团结.失笑散合丹参饮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瘀血停胃型30例.中医研究,2009,22(9):51-5232 田建荣,李小江,韩宏伟,等.失笑散合丹参饮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河北中医,2012,34(8):1168-116933 马青芳.复方田七胃痛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81例临床观察.青海医药杂志,2012,42(3):89-9034 刘留,费素娟.康复新液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Meta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23(12):891-892,89535 岳苏阳,丁钦,闾永健,等.荆花胃康胶丸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调治Hp相干消化性溃疡的Meta分析.世界中医药,2017,12(11):2831-283436 姚鹏.穴位埋线治疗消化性溃疡44例临床观察.天津中医药,2015,32(12):728-73137 潘文斌,方永雅,王丽荣,等.穴位埋线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5):37-3838 马红学.穴位埋线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疗效观察.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2):24-2539 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GB/T21709.10-2008.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40 孟醒,齐淑兰.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选穴规律研究.中国针灸,2016,36(4):437-44141 唐承薇,张澍田.内科学(消化内科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15:84-8542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1843 陈冠华,彭永强.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原因及防治策略.吉林 医学,2014,35(15):3285-328644 李整社,焦芬,麻友兵,等.消化性溃疡复发影响因素及预防 策略.河北医学,2013,19(10):1561-156445 郭静尹.消化性溃疡复发相关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30-31(收稿日期:2019年4月9日)-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脉通 消化系统 常见病 常见疾病 消化 性溃疡 中医 诊疗 指南 基层 医生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老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老金】,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老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老金】,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