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自控系统施工工艺.doc
《楼宇自控系统施工工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宇自控系统施工工艺.doc(1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楼宇自控系统 1.1 施工工艺流程 DDC控制器箱体安装→金属管敷设(指定终端设备位置)→楼宇控制前端设备安装→线缆敷设→校接线→终端机房设备安装接线→前端设备调试→DDC单体调试→系统联调。 1.2 桥架和管路施工 在楼层吊顶设备层内,除智能化系统的主干桥架与分支管线外,还有强电部分的供电桥架、空调系统的通风管道、给排水系统的上下水管道、消防工程的主干管道等等。因此在进行该项施工时,必须与其它施工单位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尽量避免“管线打架”相互扯皮,而造成返工。根据小让大的原则,智能化系统的主干线的主干桥架最好在上述管道基本完成后再进行。 1.2.1 桥架施工要求 主干桥架的施工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在开始敷设前要进行放线定位,其走向应与建筑物轴线平行。主干桥架的安装方式,吊顶内宜采用倒龙吊架和Ф10—12mm圆钢,沿墙采用三角型支架。吊架或支架的间距一般为2000mm。考虑到桥架在调整、布线及今后检修维护过程中可能会上人蹬踏,必须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因此倒龙门吊架每隔6—8米应采用角钢制作。考虑到吊顶内还有灯具(嵌入式)的安装,主干桥架与分支管线的最低安装高度应高于吊顶200mm。 支架安装应注意以下要点: Ø 在金属结构上,采用焊接方法固定; Ø 在混凝土结构上,采用膨胀螺栓固定; Ø 支架必须固定牢固,整齐美观,支架间距要保持均匀; Ø 支架不得安装在具有较大震动、热源、腐蚀性液滴的位置,也不得安装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设备、管道以及能移动的构筑物上。 为了保证智能化系统的可靠接地,桥架的节间除用连接板连接外,还应用等电位铜带作连接。等电位铜带每隔20—30米还应与大楼联合接地系统引出的接地点可靠连接,以保证整个智能化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在桥架的交插、转弯、分层、分支部位,应保证各段桥架之间接地的连续性。 1.2.2 管路施工要求 分支管线的施工敷设在墙体内、地面内和吊顶内三种方式。在墙体内、地面内的敷设应与土建、装修工程密切配合,须追踪相关专业的施工进度,协调埋管线问题并相应做好管线敷设及出口保护问题。在吊顶内安装的分支管线采用吊杆固定。吊杆采有8—10mm圆钢,吊杆固定角钢为30×30×3mm、长度60mm,用膨胀螺栓加以固定。 镀锌钢管由桥架侧面引出,端部采用端接头,并用锁母固定。采用钢管的分支管线与桥架连接时,还应在连接处用不小于6mm2黄绿双色接地线与等电位铜带连接。 KBG管要用专用螺丝刀将直接头、螺接头侧顶螺丝必须拧断,管路连接后,要做防水处理,在连接处用防水胶布缠绕。 钢管管口锉光滑平整,接头处牢固紧密,被连接管管口应对严,连接时,管箍选用与KBG钢管相适配。 当不同用途的钢管在同一吊杆上安装时,按以下要求实施: Ø 电源线管(安装在上层),与中层间距250—300mm; Ø 控制线管(安装在中层),与下层间距250—300mm; Ø 信号线管(安装在下层),与中层间距250—300mm。 管路超过一定长度需加装接线盒,其位置便于穿线,需加接线盒的情况: Ø 无弯曲,管路长度超过30m; Ø 有一个弯曲,管路长度超过20m; Ø 有二个弯曲,管路长度超过15m; Ø 有三个弯曲,管路长度超过8m。 分支管线的施工除符合上述要求外,其路由、除锈、弯曲半径、与分支线盒的连接等还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施工规范的要求。 1.3 线缆施工 1.3.1 线缆施工敷设要求 (1)线缆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线缆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2)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根据线缆表的编号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3)线缆终接后,应有余量。至现场传感器、执行器、电控箱的预留长度宜为0.5—1.0m,DDC控制盘内为1.0—2.0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4)槽内线缆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线缆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其水平部分线缆可以不绑扎。垂直线槽布放线缆应每间隔1.5m固定在线缆支架上。 (5)电缆桥架内线缆垂直敷设时,在线缆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线缆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10m处进行固定。 (6)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线缆时,应对线缆进行绑扎。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号电缆应根据线缆的类别、数量、缆径、线缆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1.3.2 线缆终接要求 (1)线缆中间不允许有接头。 (2)线缆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一般需采用冷压接头,特殊要求的地方采用锡焊工艺。 (3)线缆终接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操作规程。 (4)线缆在终接前,必须核对线缆标识内容是否正确,线缆两头必须套上机打号码管。 (5)对于有极性的线缆,必须区分极性进行终接,一般要求线缆的红色线接正,其他颜色的线接负。 1.3.3 校接线 由于楼控系统中接线端子多,在校接线过程中应注意如下: (1)仪表校接线除设计规定可用500V兆欧表检测绝缘外,其余一律不得用兆欧表,应用专用的测量仪器(常规的采用万用表); (2)DDC箱及辅控箱内布线应用绝缘尼龙扎带捆扎,切忌用金属代用,以防线乱而产生电容效应,导致误信号; (3)弱电接地保护与弱电接地取消静电网络应严格区别,绝不能混淆,以防强电在瞬间对地短路对弱电系统的模块损坏; (4)为保证导线无损伤,剥线时应注意不要损伤到导线; (5)导线与端子排间采用焊接或压接方式,均应牢固可靠; (6)控制器及辅控箱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 (7)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 1.4 设备安装 1.4.1 系统设备安装条件 (1)室内装修和BAS表面安装的元件、设备的协调作业方案,已经得到确认; (2)地面、墙面的预留孔洞、地槽和预埋件等应与合同一致,并经过业主方验收; (3)施工区域内能保证施工用电; (4)施工现场有影响施工的各种障碍物已提前清除; (5)与BA系统相关的各设备已安装完毕(或需要配合共同安装); (6)BA系统设备安装完后有条件并能采取进行成品保护措施; 1.4.2 系统设备的安装 (1)中央控制器及网络通讯设备应在中央控制室的土建和装饰工程完工后安装; (2)设备及设备各构件间应连接紧密、牢固,安装用的坚固件应有防锈层; (3)设备在安装前应作检查,确定其外形完是否完整,内外表面漆层是否完好,设备内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规定; (4)按系统设计图检查主机、网络控制设备、UPS、打印机、HUB集选器等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型号以及连接方式是否正确。尤其要检查其主机与DDC之间的通讯线; (5)检查系统电源是否到位,电源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4.3 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1)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应安装在直射的位置,远离有较强振动、电磁干扰的区域,其位置不能破坏建筑物外观的美观与完整性,室外温、湿度传感器应有防风雨防护罩。应尽可能远离窗、门和出风口的位置,如无法避开则与之距离不应小于2m。 (2)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地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mm,同一区域内高度差不应大于5mm。 (3)温度传感器至DDC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减少因接线引起的误差,对于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3Ω,1kΩ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1Ω。 1.4.4 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1)传感器应安装在风速平稳,能反映风温的位置。 (2)传感器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后安装,安装在风管直管段或应避开风管死角的位置和蒸汽放空口位置。 (3)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安装。 (4)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1.4.5 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 (1)水管温度传感器应在工艺管道预制与安装同时进行。 (2)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3)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在水流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择在阀门等阻力件附近和水流流速死角和震动较大的位置。 (4)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段大于管道口径的二分之一时,可安装在管道的顶部,如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的二分之一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5)水管型温度传感器不宜安装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 1.4.6 压力、压差传感器、压差开关安装 (1)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位置。 (2)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 (3)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4)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和蒸汽放空口的位置。 (5)水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和安装的同时进行,其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6)水管型、蒸汽型压力、压差传感器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接处。 (7)水管型、蒸汽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直压段大于管道口径的三分之二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小于管道口径三分之二时可安装在侧面或底部和水流流速稳定的位置,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水流流速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 (8)安装压差开关时,宜将薄膜处于垂直于平面的位置。 (9)风压压差开关安装离地高度不应小于0.5m;风压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风压压差开关不应影响空调器本体的密封性;风压压差开关的线路应通过软管与压差开关连接。 1.4.7 水流开关的安装 (1)水流开关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安装的同时进行。 (2)水流开关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3)水流开关不宜安装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处。 (4)水流开关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应安装在垂直管段上。 (5)水流开关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1.4.8 电磁流量计的安装 (1)电磁流量计应避免安装在有较强的交直流磁场或有剧烈振动的场所。 (2)流量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间应该连成等电位,并应接地。 (3)电磁流量计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游应有一定的直管段,长度为L=10D(D-管径),下游段应有L=4-5D的直管段。 (4)在垂直的工艺管道安装时,液体流向自下而上,以保证导管内充满被测液体或不致产生气泡;水平安装时必须使电极处在水平方向,以保证测量精度。 1.4.9 DDC控制器箱体及设备安装 DDC控制器箱体安装内容包括:箱体安装、模块安装、变压器和继电器安装及接线端子排安装。其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l 控制器内设备与各构件连接应牢固,安装在轻质墙上应采取加固措施; l 控制器安装时要横平竖直,垂直度和水平偏差度在误差范围内,且接地应牢固良好; l 对所有需进行二次安装的插件(模块),在插拔时要轻拿轻放,切忌生拉硬拔; l 变压器元件质量要良好,在辅控箱内要排列整齐,固定牢固,且通风良好; l 继电器元件质量要良好,在辅控箱内要排列整齐,固定牢固; l 接线端子排在箱体内应无损坏,绝缘良好,安装时固定牢固。 DCC系统设备安装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系统设备安装条件 l 室内装修和BAS表面安装的元件、设备的协调作业方案,已经得到确认; l 地面、墙面的预留孔洞、地槽和预埋件等应与合同一致,并经过业主方验收; l 施工区域内能保证施工用电; l 施工现场有影响施工的各种障碍物已提前清除; l 与BA系统相关的各设备已安装完毕(或需要配合共同安装); l BA系统设备安装完后有条件并能采取进行成品保护措施; 系统设备的安装 l 中央控制及网络通讯设备应在中央控制室的土建和装饰工程完工后安装; l 设备及设备各构件间应连接紧密、牢固,安装用的坚固件应有防锈层; l 设备在安装前应作检查,确定其外形完是否完整,内外表面漆层是否完好,设备内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规定; l 按系统设计图检查主机、网络控制设备、UPS、打印机、HUB集选器等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型号以及连接方式是否正确。尤其要检查其主机与DDC之间的通讯线; l 检查系统电源是否到位,电源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电磁阀的安装 l 电磁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l 空调器的电磁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 l 电磁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磁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等级。 l 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操作手轮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l 执行机构的机械传动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l 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l 电磁阀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电阻。 l 如条件许可,电磁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 l 电磁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口。 l 电磁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 电动阀的安装 l 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l 空调器的电动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 l 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动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等级满足设计要求。 l 电动阀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手动操作机构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l 电动阀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尤其对大口径电动阀不能有倾斜。 l 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l 安装于室外的电动阀应适当加防晒、防雨措施。 l 电动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 l 电动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 l 电动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清除污物。 l 检查电动阀门的驱动器,其行程、压力和最大关紧力(关阀的压力)必须满足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l 电动调节阀安装时,应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压力,当调节阀安装在管道较长的地方时,应安装支架和采取避震措施。 l 检查电动调节阀的输入电压、输出信号和接线方式,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电动风门驱动器的安装 l 风阀控制器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风门开闭方向一致。 l 风阀控制器与风阀门轴的连接应固定牢。 l 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l 风阀控制器安装后,风阀控制器的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状况一致,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l 风阀控制器应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 垂直角度不小于85°。 l 风阀控制器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阀体间的电阻、供电电压、控制输入等,其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l 风阀控制器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 l 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必须与风阀所需要的相配,符合设计要求。 l 风阀控制器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则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相连,但其附件装置必须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的调整范围。 1.5 系统调试 BA系统的调试通常按下列程序进行: 1、检查线路:检查线路敷设是否全部到位、是否按照规范敷设,线缆规格是否正确,线缆编号是否正确,线缆回路是否通,线缆绝缘测试是否合格,线缆对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接线:检查接线是否按照规范,是否与图纸相符(包括控制盘内部接线检查),正负极性是否正确,标记是否清楚,外观是否整齐漂亮。 3、信号单回路检测:根据信号特性,检查每1个I/O信号的输入输出是否正确,传感器的信号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执行器的动作是否正确到位,控制信号的输出是否有效等。 4、控制盘上电检测:检查控制盘的电源进线是否符合要求,电源是否符合要求,空气开关是否正常,变压器的输入输出是否正确,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入输出是否正常,继电器动作是否正常,强弱电信号是否混淆。 5、DDC模块安装,检查DDC模块是否卡接到位,模块地址是否正确,各超驰开关是否拨到Auto位置。 6、DDC上电,观察各指示灯指示是否正常。 7、写入DDC程序。 8、上位机程序安装,编辑图形化界面,连接各I/O点和软件点。 9、各通讯接口测试,协议提供的各项参数测试。 10、系统联合调试和各I/O点功能测试。 11、系统试运行。 1.5.1 数字量输入测试 Ø 信号电平的检查 l 干接点输入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其逻辑值; l 脉冲或累加信号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其发生脉冲数与接收脉冲数一致,并符合设备说明书规定的最小频率、最小峰值电压、最小脉冲宽度、最大频率、最大峰值电压、最大脉冲宽度; l 电压或电流信号(有源与无源)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的要求进行确认。 Ø 动作试验。按上述不同信号的要求,用程序方式或手动方式对全部测点进行测试,并将测点之值记录下来。 Ø 特殊功能检查。按本工程规定的功能进行检查,如高保安数字量信号输入以及正常、报警、线路、开路、线路短路的检测等。 1.5.2 数字量输出测试 Ø 信号电平的检查 l 继电器开关量的输出ON/OFF: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其输出的规定的电压电流范围和允许工作容量。 l 输出电压或电流开关特性检查:其电压或电流输出,必须符合设备使用书和设计要求。 Ø 动作试验。用程序方式或手动方式测试全部数字量输出,并记录其测试数值和观察受控设备的电气控制开关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如果受控单体受电试运行正常,则可以在受控设备正常受电情况下观察其受控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Ø 特殊功能检查。按本工程规定的功能进行检查,如按设计要求进行三态(快、慢、停)和间歇控制(1s、5s、10s)等的检查。 1.5.3 模拟量输入测试 Ø 输入信号的检查。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其有源或无源的模拟量输入的类型、量程(容量)、设定值(设计值)是否符合规定。 Ø 温度、湿度、压力、压差传感器的检查与测试。 l 按产品说明的要求确认设备的电源电压、频率、温、湿度是否与实际相符。 l 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确认传感器的内外部连接线是否正确。 l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输入量程范围,接人模拟输人信号后在传感器端或DDC侧检查其输出信号,并经计算确认是否与实际值相符。 Ø 电量、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传感器的检查与测试。 l 输入信号的检查。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其有源或无源的模拟量输入的类型、量程(容量)、设定值(设计值)是否符合规定。 l 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确认传感器的内外部连接线是否正确,严防电压型传感器的电压输出端短路和电流型传感器的输出端开路。 l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输入量程范围分别在传感器的输出端或DDC侧检查其输出信号,并经计算确认是否与实际值相符。 Ø 电磁流量传感器的检查与测试。 l 输入信号的检查。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其有源或无源的模拟量输入的类型、量程(容量)、设定值(设计值)是否符合规定。 l 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确认其内外部连接线正确。 l 静态调整:将流量传感器安装于现场后(探头部分必须完全浸没于静止的水中),在DDC侧测试其输出信号,如果此信号值与零偏差较大,则其将按产品和系统要求进行自动校零。 l 动态检查:模拟管道中的介质流量,然后在DDC侧测试其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计算确认其是否与实际相符。 Ø 动作试验。用程序方式或手控方式对全部的AI测试点逐点进行扫描测试并记录各测点的数值,确认其值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 Ø 模拟量输入精度测试。使用程序和手动方式测试其每一测试点,在其量程范围内读取三个测点(全量程的10%、50%、90%),其测试精度要达到该设备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要求。 Ø 特殊功能检查:按设计要求进行检查。 1.5.4 模拟量输出测试 Ø 按设备使用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定其模拟量输出的类型、量程(容量)与设定值(设计值)是否符合。 Ø 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确认该设备的电源、电压、频率、温、湿度是否与实际相符。 Ø 确认各种驱动器的内外部连接线是否正确。 Ø 手动检查:首先将驱动器切换至手动档,然后转动手动摇柄,检查驱动器的行程是否在100%范围内。 Ø 在确认手动检查正确后,在现场按产品说明书要求,模拟其输入信号或者从DDC输出AO信号,确认其驱动器动作是否正常。 Ø 动作试验:用程序或手控方式对全部的AO测试点逐点进行扫描测试,记录各测点的数值,同时观察受控设备的工作状态和运行是否正常。 Ø 特殊功能检查:按规定的功能进行检查,如保持输出功能、事故安全功能等。 Ø 全部DO、DI、AO、AI点应根据监控点表或调试方案规定的监控点数量和要求,按本规定的上述要求进行。 1.5.5 DDC功能测试 Ø 运行可靠性测试,抽检某一受控设备设定的监控程序,测试其受控设备的运行记录和状态。 Ø 关闭中央监控主机、数据网关(包括主机至DDC之间的通讯设备),确认系统全部DDC及受控设备运行正常后,重新开机后抽检部分DDC设备中受控设备的运行记录和状态,同时确认系统框图及其他图形均能自动恢复。 Ø 关闭DDC电源后,确认DDC及受控设备运行正常,重新受电后确认DDC能自动检测受控设备的运行,记录状态并予以恢复。 Ø DDC软件主要功能及其实时性测试,按产品说明书和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测试。 Ø DDC点对点控制。在DDC侧用笔记本电脑或现场检测器,或者在中央控制机侧手控一台被控设备,测定其被控设备运行状态返回信号的时间应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 Ø 在现场模拟一个报警信号,测定在CRT图面和触发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的时间必须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Ø 在中央控制机画面开启一台空调机,测定电动阀门的开度从0%-50%的时间。 1.5.6 新风机单体设备调试 Ø 检查新风机控制柜的全部电气元器件有无损坏,内部与外部接线是否正确无误,严防强电电源串人DDC,如24VAC应确认接线正确,无短路故障。 Ø 按监控点表要求,检查装在新风机上的温、湿度传感器、电动阀、风阀、压差开关等设备的位置、接线是否正确和输入、输出信号的类型、量程是否和设置相一致。 Ø 在手动位置确认风机在非BAS受控状态下已运行正常。 Ø 确认DDC控制器和I/O模块的地址码设置是否正确。 Ø 确认DDC送电并接通主电源开关后,观察DDC控制器和各元件状态是否正常。 Ø 用笔记本电脑或手提检测器检测按附表记录的所有模拟量输人点送风温度和风压的量值,并核对其数值是否正确。记录所有开关量输入点(风压开关和防冻开关等)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强置所有的开关量输出点开与关,确认相关的风机、风门、阀门等工作是否正常。强置所有模拟量输出点、输出信号,确认相关的电动阀(冷热水调节阀)的工作是否正常及其位置调节是否跟随变化。 Ø 启动新风机,新风阀门应联锁打开,送风温度调节控制应投入运行。 Ø 模拟送风温度大于送风温度设定值(一般为3℃左右),这时热水调节阀应逐渐减少,开度直至全部关闭(冬天工况);或者冷水阀逐渐加大,开度直至全部打开(夏天工况)。模拟送风温度小于送风温度设定值(一般为3℃左右)时,确认其冷热水阀运行工况与上述完全相反。 Ø 进行湿度调节,使模拟送风湿度小于送风湿度设定值,这时加湿器应按预定要求投入工作,并且到使送风湿度趋于设定值。 Ø 如新风机是变频调速或高、中、低三速控制时,应模拟变化风压测量值或其他工艺要求,确认风机转速能相应改变或切换到测量值或稳定在设计值,风机转速这时应稳定在某一点上,并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记录30%、50%、90%风机速度时高、中、低三速相对应的风压或风量。 Ø 新风机停止运转,则新风门以及冷、热水调节阀门、加湿器等应回到全关闭位置。 Ø 确认按设计图纸、产品供应商的技术资料、软件功能和调试大纲规定的其他功能和联锁、联动的要求。 Ø 单体调试完成时,应按工艺和设计要求在系统中设定其送风温度、湿度和风压的初始状态。 1.5.7 空调处理机单体设备调试 Ø 按新风机子项的要求完成测试检查与确认。 Ø 启动空调机时,新风门、回风风门、排风风门等应联锁打开,各种调节控制应投入工作。 Ø 空调机启动后,回风温度应随着回风温度设定的改变而变化,在经过一定时间后能稳定在回风温度设定值的附近。如果回风温度跟踪设定值的速度太慢,可以适当提高PID调节的比例放大作用;如果系统稳定后,回风温度和设定值的偏差较大,可以适当提高PID调节的积分作用;如果回风温度在设定值上下明显地作周期性波动,其偏差超过范围,则应先降低或取消微分作用,再降低比例放大作用,直到系统稳定为止。PID参数设置的原则是:首先保证系统稳定,其次满足其基本的精度要求,各项参数设置不宜过分,应避免系统振荡,并有一定余量。当系统经调试不能稳定时,应考虑有关的机械或电气装置中是否存在妨碍系统稳定的因素,作仔细检查并排除这样的干扰。 Ø 如果空调机是双环控制,那么内环以送风温度作为反馈值,外环以回风温度作为反馈值,以外环的调节控制输出作为内环的送风温度设定值。一般内环为PI调节,不设置微分参数。 Ø 空调机停止动转时,新风机风门、排风门、回风门、冷热水调节阀、加湿器等应回到全关闭位置。 Ø 确认按设计图纸、产品供应商的技术资料、软件和调试大纲规定的其他功能和联锁、联动程序控制的要求。 Ø 变风量空调机应按控制功能变频或分档变速的要求,确认空气处理机的风量、风压随风机的速度也相应变化。当风压或风量稳定在设定值时,风机速度应稳定在某一点上,并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记录30%、50%、90%风机速度时相对应的风压或风量(变频、调速);还应在分档变速时测量其相应的风压与风量。 Ø 按新风机子项的要求,完成测试检查和确认。 Ø 如果需要,应使模拟控制新风风门、排风风门、回风风门的开度限位设置满足空调工艺所提出的百分比要求。 1.5.8 送排风机单体设备调试 Ø 按子项的要求完成测试检查与确认。 Ø 检查所有送排风机和相关空调设备,按系统设计要求确认其联锁、启/停控制是否正常。 Ø 按通风工艺要求,用软件对各送排风机风量进行组态,确认其设置参数是否正常,以确保风机能正常运行。 1.5.9 空调冷热机组调试 Ø 按子项的要求完成测试检查与确认。 Ø 按设计和产品技术说明书规定,在确认主机、冷热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电动蝶阀等相关设备单独运行正常下,在DDC侧或主机侧检测该设备的全部AO、AI、DO、DI点,确认其满足设计和监控点表的要求。启动自动控制方式。确认系统各设备按设计和工艺要求的顺序投入运行和关闭自动退出运行这二种方式。 Ø 增加或减少空调机运行台数,增加其冷热负荷,检验系统负荷数值,确认能启动或停止的冷热机组的台数能否满足负荷需要。 Ø 模拟一台设备故障停运以及整个机组停运,检验系统是否自动启动一个预定的机组投入运行。 Ø 按设计和产品技术说明规定,模拟冷却水温度的变化,确认冷却水温度旁通控制和冷却塔高、低速控制的功能,并检查旁通阀动作方向是否正确。 1.5.10 第三方设备通讯接口的测试 Ø 确认第三方设备运行正常。 Ø 按设计和监控点表要求检查DDC与第三方设备之间的连接线或通讯线连接正确,确认其相互之间的通讯接口、数据传输、格式、传输速率等满足设计要求。 Ø 在主机侧按本规定的要求,检测第三方设备的全部监测点,确认其满足设计、监控点表和联动连锁的要求。 1.5.11 基本应用软件设定与确认 Ø 确认BAS系统图与实际运行设备一致。 Ø 按系统设计要求确认BAS中主机、DDC、网络控制器、网关等设备运行及故障状态等。 Ø 按监控点表的要求确认BAS各子系统设备的传感器、阀门、执行器等运行状态、报警、控制方式等。 Ø 系统功能与监控点表的功能一致。 Ø 确认在主机侧对现场设备进行远距控制操作。 1.5.12 系统联动调试 Ø 系统的接线检查。按系统设计图纸要求,检查主机与网络器、网关设备、DDC、系统外部设备(包括电源UPS、打印设备)、通讯接口(包括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连接、传输线型号规格是否正确。通讯接口的通讯协议、数据传输格式、速率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Ø 系统通讯检查。主机及其相应设备通电后,启动程序检查主机与本系统其他设备通讯是否正常,确认系统内设备无故障。 Ø 系统监控性能的测试: l 在主机侧按监控点表和调试大纲的要求,对本系统的DO、DI、AO、AI进行抽样测试。 l 系统有热备份系统,则应确认其中一机处于人为故障状态下,确认其备份系统运行正常并检查运行参数不变,确认现场运行参数不丢失。 l 在主机侧对上述单机设备进行抽样测试。 Ø 系统联动功能的测试: Ø 本系统与其他子系统采取硬连接方式联动,则按设计要求全部或分类对各监控点进行测试,并确认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Ø 本系统与其他子系统采取通讯方式连接,则按系统集成的要求进行测试。 16-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楼宇 自控 系统 施工工艺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