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学案教案.doc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学案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学案教案.doc(14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本学段课程目标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 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 教材分析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和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三部分式与方程,是第一单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找规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的认识中,“公倍数和公因数”研究两个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这一单元的要求与大纲的要求比做了调整。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是有关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和(下册)已经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分数。同时,学生也认识了小数。这两个单元将揭示分数的意义,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倍数和公因数的知识是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的基础,因此教材在第三单元先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 数的运算中,学生在第一学段结合分数的初步认识,已经学习了计算分母小于10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本册教材在揭示分数的意义后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在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过程中,能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计算的过程又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能及时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中,发展迁移能力。由于方程的教学安排在第一单元,在分数加法和减法单元中,也相机安排一些含有分数的方程。 第五单元的“找规律”教学简单图形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由于学生对图形平移已有初步体验,也具有一定的探索规律的能力,因此安排这一内容是恰当的,能逐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倒推(还原)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这对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是有价值的。同时,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策略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十单元的“圆”;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第二单元的“确定位置”。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主要教学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确定具体情境中的位置,这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的“统计”。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 最后1个单元安排“整理与复习”。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四次。“数字与信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球的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中不同球的反弹高度是否相同。“奇妙的图形密铺”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动,初步认识图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画出美丽的图案”则结合圆的认识,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画出美丽的图案。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进度 周 次 日 期 内 容 1 2.7--2.10 方程 2 2.13--2.17 方程 3 2.20--2.25 确定位置 4 2.27—3.2 公倍数和公因数 5 3.5—3.9 公倍数和公因数 6 3.12—3.16 认识分数 7 3.19—3.23 认识分数 8 3.26—3.30 认识分数、找规律 9 4.2—4.6 找规律 10 4.9—4.13 分数的基本性质 11 4.16—4.20 分数的基本性质 12 4.23—4.27 统计 13 4.30—5.4 分数加法和减法 14 5.7—5.11 分数加法和减法 15 5.14—5.18 解决问题的策略 16 5.21—5.25 圆 17 5.28—6.1 圆 18 6.4—6.8 圆 19 6.11—6.15 整理与复习 20 6.18—6.23 整理与复习 21 6.25—6.29 期末测试 学情分析 (一) 本学段学生认知水平: 1、在本学段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的抽象概括水平往往较低,因 而运用一般概念、基本原理于特殊事例的派生类属学习能力较弱。 2、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包括较多的日常概念与生活经验,它们对于数学学习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干扰。 3、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知识,往往缺乏纵横联系。 4、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具有较大的可塑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和有效学习的积累,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会有较大的发展和逐步的完善。 5、尽管儿童的有意注意在发展,但他们的无意注意有时还会占优势。意志的发展使儿童越来越能控制自己的有意注意。10~12岁儿童为25分钟,这个时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在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学生通过学习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概念、定理、规律,这些概念、定理和规律促使他们进行积极思维,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随之逐渐地发展起来。 (二) 本班学生情况: 我所教的2个班,数学学习整体状况呈现两极分化情况。该班学生对数学的基本知识点掌握较好,部分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能积极参与数学的探究活动。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能积极配合学校。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均不尽如人意。整体表现出学生浮躁、不踏实的个体特征,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往往不能持久,课堂上能积极参与的只集中在个别学生身上,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粗心大意和审题不仔细仍然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薄弱环节。 (三) 重点指导内容: 在五下数学知识点中,需要重点指导的内容有:数的认识中:“公倍数和公因数”和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中: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方程;“解决问题的策略”;空间与图形中:“圆”。 1、本学期仍然要一如既往的抓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训练学生的反应灵敏度,一定要让学生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真正去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从细节入手,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2、合理使用教材上的练习题,在40分内把所学知识点过手。 3、坚持每日的课前复习巩固,更好的设计练习课和复习课 4、对学困生的关注不仅要进行课外辅导,还要在课堂上关注他们,取得家长的支持,全面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 方程 教学目标: 1、从等式到方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式子、等式、方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等式的性质。 3、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4、能准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题目的意思。 课时安排: 8课时 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课时安排:3课时 单元计划 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会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能够用列举法求出最小公倍数或最大公因数。 2、能够判断具有倍数关系、互质关系的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 3、能够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四单元 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单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2、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数量的关系,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课时安排:10课时 单元计划 第五单元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1、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2、能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六单元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难点:: 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 课时安排:9课时 单元计划 第七单元 统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八单元 分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母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4、使学生在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发展分析、比较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5、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时安排:5课时 单元计划 第九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十单元 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感受数学文化,发展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 课时安排:10课时 单元计划 第十一单元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ax=b和x÷a=b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能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6、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7、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8、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通过整理和复习,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系统的认识。 课时安排:5课时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年 月 日 课题 方程的意义 第 1课时 课型:新授 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课前 理解方程的概念和含义 课件 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一、 教学 例1 二、教学 例2 师 生 活 动 出示例1图,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回答,板书:50+50=100 说明: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一)学生自学 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1)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二 次 备 课 三、完成练习 四、拓展 (2)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二)小结: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 那X+50>100 、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围绕“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练习一的1、2、3。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学生对每道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拓展性练习: 通过今天的学习,回想一下,生活中哪里遇到过方程? 作 业 评价手册和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板 书 设 计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年 月 日 课题 等式的性质 第 1课时 课型:新授 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课前 课件 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一、 教学 例3 二、 教学 例4 师 生 活 动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提问: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在小组里说说。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 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 次 备 课 三、课堂作业 四、拓展 五:小结 二是检验: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三强调书写的格式。 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练习一的第4、5、6题。 第4、6题做在书上,第5题写在作业本上。 拓展性练习 综合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解方程的问题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作 业 评价手册和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板 书 设 计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时等式的性质。 X+10=50 解: X+10-10=50-10 X=40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 第1课时 课型:练习 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 重点 难点 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课前 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一、基础 练习 三、 完成 练习 师 生 活 动 1、 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20+17=37 12-Y=4 a+12=35 21-b<14 x=14+23 16+a=27+b 2、解方程 X+125=370 520+X=710 X-4.9=6.4 120-X=25 7.8+X=2.5 X+8.5=1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3题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 1、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明白:根据等式的性质是含有未知数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就能很快知道最后的结果。 二 次 备 课 四、 拓展 五、课堂作业 2、第9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说:错在哪里,帮他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改正,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一些什么? 3、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教师要特别关注前面解题还有错的学生,争取人人过关。 集体订正,分析错误原因。 4、第12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是有道理的,教师都要给于肯定。 拓展性练习 结合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巩固练习 第6页的第10、11题。 作 业 评价手册和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板 书 设 计 学生的板演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年 月 日 课题 等式的性质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课时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 重点 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课前 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二、教学例五 师 生 活 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五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接下来,请大家要课练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 7、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二 次 备 课 三、教学例六 四、巩固练习 四、拓展 8、练一练第一题 指名读题、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核对、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1、出示例六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对 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六填写完整。 7、小结:在刚才计算例六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8、试一试 ⑴、出示X÷0.2=0.8 ⑵、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⑶、集体核对,指名口答: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9、练一练第二题 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视、集体订正。 请每位同学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一题应该怎样解,指名口答。(第三组) 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集体核对 拓展性练习 综合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解方程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解方程的技能。 作 业 评价手册和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板 书 设 计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40x=960 解:40x÷40=960÷40 X=24 (检验:40×24=960) 答:试验田的宽是24米。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年 月 日 课题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课时 教学 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2、 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点 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 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一、教学例7 师 生 活 动 1、出示教学例题,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 2、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3、小军的成绩我们知道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4、接下来,请你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生独立解决,师巡视)指名上黑板。 5、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计算完结果后,你是怎样检验的? 7、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生小组内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计算的) 8、小结: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谁来说一说,用列方程解答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9、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题目的各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指名口答后生集体填写在书上。如有不同的可以书上补充。 二 次 备 课 二、巩固练习 三、拓展 ⑶、请同学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10、练一练 ⑴、引导学生明确条件和问题。 ⑵、引导学生明确题目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相等关系,并将这个关系写在书上。 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生独立解决,师巡视,帮忙有困难的学生) ⑷、集体核对。 1、练习二第4题 (1)生独立读题,明确题意。引导学生看图列出方程并解答。 (2)集体核对。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出方程的。 2、练习二第5题 (1)指名读题,明确题意。 (2)小组讨论每题的数量关系,全班交流。生独立解答 拓展性练习 自己提出问题,并列方程解答 超市购买了160袋大米,共重3200千克,付出的总钱数是4000元 作 业 评价手册和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板 书 设 计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非洲象的体重×33=蓝鲸的体重 解:设小军的跳高成绩是x米。 解:设这头非洲象大约重x吨。 X-1.39=0.06 33X=165 X=1.39+0.06 X=165÷33 X=1.45 X=5 答:设小军的跳高成绩是1.45米。 答:这头非洲象大约重5吨。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 第1课时 课型:练习 课时 教学 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点 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 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二、练习二第8 三、练习二第9题 题 师 生 活 动 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来说一说,等式有怎样的性质?指名口答。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行一些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 1、指名读题 2、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小组内交流) 4、我们在解答方程时,要养成检验的习惯,也就是将算出的未知数的值再代入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 1、指名读题 2、这道题目,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量? 3、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4、生独立做在课练本上。师巡视(注意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5、集体核对。 二 次 备 课 四、练习二第10、11题 五、课堂作业 六、总结 七、拓展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道题目的数量。 2、生独立解决,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不同做法,并通过板演在全班讨论。 3、集体核对 1、练习二第12题 2、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 通过学习,大家可以发现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方程解决,谁能说说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关键是什么? 拓展性练习 先设要求的数为x,并列出方程。 (1)一个数的20倍是70,求这个数。 (2)38比什么数多19.5。 (3)4.7与哪个数的和是11。 在小组中完成并交流。汇报,集体核对。 作 业 评价手册和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板 书 设 计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年 月 日 课题 整理与练习 第1课时 课型:练习 课时-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课堂教学 活动 设计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