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及单元计划—--教案.学案.doc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及单元计划—--教案.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及单元计划—--教案.学案.doc(13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测量一、教学内容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2质量单位:吨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三、编排特点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1)从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引出“毫米”。(2)通过观察直尺刻度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借助1分硬币的厚度帮助学生巩固1毫米的表象,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3)通过量课桌长度的活动引出“分米”,并通过观察直尺建立1分米的
2、长度观念。(4)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5)用公路上的路标引出“千米”。(6)用桥梁限重的童话情境引出“吨”,借助学生的体重、动物的体重帮助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以吨作单位。(7)单独编排“生活中的数学”。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P2的测量活动和P5第3题都是先估测再实测,让学生通过估测结果与精确结果的比较不断调整自己的估测策略。四、教学建议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
3、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课题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学情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教学重、难点分析1.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2.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教具的准备及使用的意义)硬币一枚,磁卡一张,学生尺,曲别针,铅笔盒,数学书,铅笔。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谈话法,传授法。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导入设计复习铺垫,迁移导入。新课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
4、、厘米)(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2、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二、探究新知1、(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数学书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位于毫米间的一个小格的度,就是1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2、学习1厘米=10毫米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1
5、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3、让学生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硬币、磁卡、钥匙)。(2)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师生互动设计先独立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可能观察出: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一些小的刻度线;厘米和厘米之间有许多小格。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先独立数每一厘米之间有多少个小格,然后把数的结果和发现与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学生活动设计为
6、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教材还安排了3道练习题,从例题到练习的编排都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教材,增强了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随堂练习设计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1)橡皮长5( ) (3)教室长10( )(2)玻璃厚5( ) (4)铁皮厚2( )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1、教科书P5页练习一,第2题。2、用毫米作单位测量。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1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教后反思课题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换算。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
7、学生学会用分米单位进行测量。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教学重、难点分析1体验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教具的准备及使用的意义)例2情景图(课件)照片、尺子等。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谈话法、传授法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导入设计谈话导入新课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1、出示例2情境图。(1)提问: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提问:你想知道你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请你们拿出直尺来测量一下吧?(3)组织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和方法。(4)比较测量方法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时,你认
8、为哪种方法比较好?(引导学生明确:用米、厘米、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都不太适合)。二、探究体验1、认识分米(1)像量课桌这样长度的物体时,用米、厘米、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都不太适合,结合刚才的测量,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比较合适?(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3)出示米尺图的一部分,教师指图说明: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较大的单位来表示分米。(板书:分米的认识)2、探究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1)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分米与米和厘米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呢?小组内相互说一说。(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板书: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3、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1)生观察直尺上1分米的长度,并用
9、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2)估测一下手指中指指尖到手腕的什么位置大约是1分米,小组内相互量一量。(3)体验1分米的长。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师生互动设计(1)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的长度;(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4)估测一下黑板的长度约是多少分米。指名到前面测量,看谁估测的最接近准确长度。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先自己估测出1分米的长度,记住位置;然后小组的同学合作测量出准确位置,并判断估没的是否准确。学生想象1分米的长度,再用手势表示出来,然后同组同学用直尺判断手势表示的准确程度,直到比较准确为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可以让学生用尺1分米1分米的去量
10、,也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去量,最后结果如果不够整分米,用几分米几厘米的形式表示出来。课堂练习设计1、2米=( )分米 30厘米=( )分米2、1米-2分米=( )分米 14厘米+26厘米=( )分米3、以分米 、厘米为单位,测量课桌的宽是 分 厘米,课桌的高是 分 厘米。4、以分米、厘米为分单位,测量前后两张课桌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分 厘米。新课教学设计学生观察情境图,叙述情境图的意思。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学生可能说出的测量方法:(1)用尺子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的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2)用10厘米的长度为一段连续的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说出:桌子的长度不够1米长,不
11、能用整米数表示。毫米的单位比较小,测量出的数比较大。学生一般认为用10厘米的长度为一段连续量的方法比较好。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选代表进行交流,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1、练习一的第5、6题。2、1分米=( )毫米 2分米=( )毫米板书设计分米的认识10厘米长的一段就是1分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教后反思课题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12、学情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教学重、难点分析1,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2.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教具的准备及使用的意义)卷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操场的一周的长度、了解公共汽车的站牌、相关课件。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谈话法探究学习法 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导入设计复习导入新课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
13、米?多远为1000米?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例3的情境。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也有的学生会说:“小汽车1小时可以行80千米”等等,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并由引出千米。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21千米(km)、23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作单位?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14、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结合例4开展教学)(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2)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是1000米。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千米=1000米)。(3)估想。(让学生闭眼想象)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小组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师生互动设计(1)
15、感知千米列举千米的用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千米?小组内相互说一说。结合你们列用到千米的地方,谈谈你对千米的感受。小结。明确: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公里)作单位。(2)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出示学校操场情境图你知道学校操场的路道1圈是多少米吗?感知1千米的长度1千米有多长呢?跑道几圈的长度是1千米?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出图中的事物重点说出道路指示牌上的内容。通过看道路指示牌知道了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课堂练习设计长江约长6200( )。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步行每小时行4( )。火车每小时行
16、80( )随堂练习设计汽车每小时行60( )电线杆高6( )小王高135( )飞机每小时行1800( )教室宽6( )一枝铅笔长2( )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第9页练习二第2题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1千米=1000米。教后反思课题千米的换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2)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学情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知道
17、千米与米之间进率,掌握换算方法。难点:长度单位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教具的准备及使用的意义)教师:讲授法学生:练习法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导入设计一. 复习1. 1米=()分米 2厘米=()毫米 1米=( )厘米3分米=()厘米 80分米=()米 1千米=( )米2.1米-7分米=()分米 25厘米+15厘米=()分米1分米-4厘米=()厘米 23毫米+27毫米=()厘米二.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最聪明,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新课教学设计三. 新授课1. 教学例5这两道题你能自己完成吗?独立完成教材上
18、的填空。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汇报:你能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吗?老师这儿有几道题想考考大家,看看谁能全部都做对。4千米=( )米 9000米=( )千米8千米=( )米 7000米=( )千米 12千米=( )米 10000米= ( )千米2. 完成第8页“做一做”。弄懂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通过填图,你有什么体会? 四. 巩固练习1. 教材第9页第3题。2. 第10页第4题。3. 第10页第5题。4. 第10页 第6题。五. 课后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师生互动设计经历千米和米之间换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活动设计1. 复习长度单位
19、间的进率2. 独立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随堂练习设计1、9000米=( )千米 800米+2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3千米1000米=( ) 米 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1. 课课练的同步练习2. 口算速算板书设计板书:4千米=( )米(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师: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深约达5000米、南京长江大桥的长约6000米,能把它们成用千米作单位的吗? 板书:5000米=( )千米 6000米=( )千米教后反思课题吨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2、知道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20、。3、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兴趣。学情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建立吨的重量观念,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难点:建立吨的重力观念。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教具的准备及使用的意义)一、引人 1、创设情境(课件)。2、了解学习起点。3、谈话揭题。二、展开(一)、亲身体验,建立“1吨”的概念。(二)、吨的单位换算。四、应用五、总结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观察、想象的思想方法。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导入设计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一天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要去森林公园玩。路上有座桥,上面写着:限重1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表格 教案 单元 计划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