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全册].docx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全册].docx(18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第1教时 教学 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 重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课前 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 先学探究: 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支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提出问题:这10支铅笔我要分给大家。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支、每人分3支、每人分4支……) 如果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 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支,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 每人分几支 分给几人 还剩几支 2 3 4 5 6 指导操作。 谈话: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 谈话:如果每人分3支、每人分4支,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③小结:10支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 表(1) 每人分几支 分给几人 还剩几支 每人分几支 分给几人 还剩几支 2 5 3 3 1 5 2 4 2 2 6 1 4 (3)写算式: ①观察表(1) 提问: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2=5(人) 10支铅笔每人分5支,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5=2(人) 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②观察表(2) 谈话: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支?这1支还能分吗? 这1支是剩下的,它是10支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 ③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书。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 ④观察比较: 10÷5=2、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4 谈话:你能把表(2)中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 反馈交流:10÷4=2(人)……2(支) 10÷6=1(人)……4(支) (5)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出示例2,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13÷4、14÷4……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 小结:请记住,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猜一猜: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3,除数最小是几? 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1—3。 1.第1题:让学生各自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3.第3题:先让学生按照题目读一读,再说说每题的商和余数各是什么? 4.第4题: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一说,说父母听。 教学反思: 课题 除法竖式计算 第2教时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 教学 重难点 让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课前 准备 桃子贴图,圆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先学探究 : 1.出示挂图:几十面按红、黄、蓝顺序排列的彩旗,下面顺次标上序号。 2.谈话:老师不看屏幕,同学们告诉我几号旗,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你考考老师? 3.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旗的颜色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其中的奥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妈妈买了12个苹果,如果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列算式:( )÷( )=( ) … … … ( )数 ( )数 ( ) 你能尝试列出这道除法算式的竖式吗? 仔细观察老师写的除法竖式,找一找被除数、除数和商。 看了这道除法竖式,你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吗? (2)出示例题:如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 先圈一圈,再把算式填写完整。 提问:怎样列式?(板书:12÷5=)等于多少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分一分、算一算……) (2)鼓励探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 (3)汇报交流。 ①用圆片代替桃分一分。 指名学生上台操作。 提问:分的结果怎样?(放了2盘,还剩2个。) 剩下的2个桃,还能继续分吗?(剩下的2个桃,不能再分) 讲述:12个桃,每盘放5个,分的结果是“放了2盘,还剩2个”。 如果是22个桃、32个桃、42个桃,甚至更多的桃每盘放5个呢?难道我们也用圆片代替桃来这么分吗?有别的方法吗? ②列竖式算一算。 谈话:笔算12÷5竖式该怎样列,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指名学生说老师写。 提问:12÷5商是几?为什么商是2,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在交流汇报。 想法一:12个桃,每盘放5个,放了2盘,所以商是2。 想法二:商2,二五一十,10比12小,商2;三五十五,15比12大,所以商2。 想法三:二五一十,2和5相乘的积最接近12,又小于12,所以商2。 想法四:12里面最多有2个5,所以商2。 提问:12的下面该写几,为什么?“10”表示什么? 12个减去分掉的10个,还剩下几个?所以横线下面写几?这个“2”表示什么?(表示剩下的2个,这个2就是余数) 提问:谁能说出横式的计算结果? 在上面的谈话过程中逐步完成板书。 (4)小结:今后我们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1——5,重点引导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第1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小棒操作,联系操作过程和结果计算相应的式题,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求商方法的理解。 2.第2题:有余数除法与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对比练习。通过计算和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练习和区别,更好地掌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考过程和书写规范。 3.第3题:是有余数除法求商方法的专项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4.第4题:让学生应用有余数除法,尝试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5.第5题:25个气球,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人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完成 ,用竖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认为自己学得怎样?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一(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练习) 第3教时 教学 目标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 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试商的方法,深刻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能熟练地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课前 准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7×7 9×6 21÷3 3×4 24÷8 12÷2 35÷7 4×7 6×9 48÷8 18÷2 56÷7 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是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的?(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摆一摆,每位学生准备10根小棒。 (1)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提问:怎样列式?板书:10÷5 =2 通过计算,谁来说说商为什么是2?有余数吗?为什么? (2)10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还剩几根? 请学生分小棒后,列式并笔算。 提问:商为什么是2?有余数吗?是几?为什么还是2? (3)比一比,以上两道题哪一道是有余数的除法?为什么? 2、完成第1题。 出示图后,让学生自己弄清图意后让学生叙述,然后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自己是怎样填写的,所写的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一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左边的一组填空。 (2)提醒学生利用填空时的思考过程计算右边4题。 2、练习一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3、练习一第4题 (1)学生分组计算,并指名板演。 (2)反馈。 (3)比一比: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4、练习一第5题 读题后请学生独立解题,说说算式的意义,余数是几,表示什么? 5、练习一第6题 (1)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2)独立解题。 四、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同时还得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一(有余数的除法练习) 第4教时 教学 目标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 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试商的方法,深刻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能熟练地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课前 准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知识再现: 1、回忆本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可以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4×3 9 ×8 45÷9 6×9 32÷8 24÷4 56÷7 5×6 8×5 36÷6 35÷7 4×9 2、口答: 25里面最多有( )个6。48里面最多有( )个7。 36里面最多有( )个8。28里面最多有( )个6。 3、用竖式计算: 43÷6 32÷7 20÷4 36÷7 (1)明确要求,先口答出商及理由。 (2)学生分组计算,以检验刚才所说的的商是否正确。 指出:看被除数是多少,可以想几个几是多少,被除数里还多几,余数就是几。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一第7题 让学生认真分析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2、练习一第8题 (1)出示题目,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 (2)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提问:如果除数是6,再根据题目中已给的余数,想想商可能是几,那么被除数能不能确定是多少呢? (3)提问: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 通过这题的思考,你更加清楚了一个什么道理? 3、练习一第9题 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4、练习一第10题 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5、练习一第11题 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6、练习一第12题 (1)学生独立填表。 (2)说说余数是怎样变化的? (3)如果除数是5,余数怎样变化? 7、练习一思考题(提示:除数控制在一位数的范围)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反馈。 交流解答时的想法:先想除数可能是几,再根据商和除数的情况,想出被除数是多少。提醒学生思考时做到有序。 帮助学生整理写出的算式。 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的大小有没有规定? 小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反思总结: 今天你练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培优练习题 第5,6教时 教学 目标 1.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和“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的关系 。 2. 提高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 难点:灵活处理有余数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果。 课前 准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先圈一圈,再填空。(26分) 1、 有14朵花,每个花瓶里插( )朵,插了( )瓶,还剩( )朵。 14÷□= □(瓶) … … □(朵) 有14朵花,平均插在( )个花瓶,每个花瓶里插( )朵,还剩( )朵 。 14÷□= □(朵) … … □(朵) 2、 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 )盘,还剩( )个。 □÷□=□(盘)……□(个) 3、 ☆☆☆☆☆☆☆☆☆☆☆ 11个☆,每3个一份,分成了( )份,还剩( )个。 11÷3=□……□ 4、 13只 ,平均分成4份,每份( )只,还剩( )只。 13÷4=□……□ 二、看图填算式。(8分) 1、 16÷□=□(盘)……□(个) 2、 16÷□=□(个)……□(个) 三、用竖式计算。(18分) 23÷3= 50÷6= 67÷9= 34÷5= 18÷4= 31÷7= 四、想一想,填一填。(4分) 1. ÷ = ……6 2. ÷9= …… 除数最小是( ), 余数最大是( )。 五、解决问题。(36分) 1、3月份是31天,一共是几个星期零几天? ÷ = ( )…… ( ) 答: 2、1、一根绳子长38米,每4米剪成一段,可以剪成这样的几段?还剩多少米? ÷ = ( )…… ( ) 答: 3.把这些书分给3个小朋友,平均每个 小朋友分到多少本,还剩几本? ÷ = ( )…… ( ) 答: 4、 小明计划这一星期看一本故事书,这本书共70页,每天看8页,这一星期能看完吗? ÷ = ( )…… ( ) 答: 5、每支圆珠笔8角,3元可以买几支?还剩几角? ÷ = ( )…… ( ) 答: 6、45个皮球装在一个盒子里,每6个装一盒。 (1)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 ÷ = ( )…… ( ) 答: (2)如果全部装入盒中,至少要多少个盒子? 答:至少要 个盒子。 教学反思: 课题 认识时、分 第7教时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分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能看着钟面认读时间,写出时间。 2.培养学生认、读、写时间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注意时间与生活的关系,渗透按时作息的习惯教育。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感受1小时、1分钟的时间长短。 难点:建立1小时、1分钟的时间长短观念。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钟面,学生每人准备学具钟面。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导入 1.导入新课 猜谜:三兄弟,真奇怪;整天绕着圈圈转;哥哥慢,弟弟快;最后时间一个样。[钟表] 引导:同学们,还记得寒假前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中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让同学们利用寒假的时间,通过观察、询问、讨教,对钟表作一定的认识吗?谁能来说一说,关于钟表你有哪些认识呢? (指名回答,教师适时板书整理:时、分、秒、时针、分针、秒针、60、大格、小格等名词) 2.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钟表有关的知识,首先让我们来认识时、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观察钟面,说说在钟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家进行整理:①钟面上有三根针,最短最粗的是时针,较长的那根是分针。(亦可补充最细最长的是秒针)②钟面上有12个数字。③钟面上还有大格和小格。 2.认识整时 说明: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可以帮我们知道时间表示的是几时几分。 拨出8时: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指名回答) 指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是8时。(板书:8时 8:00) 拨出5时: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指名回答,并指名学生板演5:00) 拨出11时: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在草稿上写出11:00,再指名回答、板演) 说明:我们发现,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提问第一个钟面上表示的是几时,说说你是怎么认的? 陆续提问后面三个钟面的时间,并要求学生相互说说怎么确定是几时。 指名三人板演后面三个钟面的时间。集体订正。 4.探究时、分的关系 引导:继续观察钟面,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一共有多少个小格?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再回答,同时带领学生5个5个地数到60。 提问: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拿出学具拨一拨,相互探讨一下有什么发现。 教师巡视,启发指导。 整理:时针在钟面上走1大格,就是经过了1小时;分针在钟面上走1小格就是经过了1分钟。 指名几人说一说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各表示多少时间。 追问:分针在钟面上走5小格,那表示经过了几分钟呢? 活动:在学具钟上拨一拨,观察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了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种答案:时针走一大格(1小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60小格即60分) 提问:谁能来说说1时=( )分 齐读,并互相说说时、分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示题:请学生在书上写出时间,再指名读一读时间。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作息,来整理一下自己上学(早晨8时)、吃完午饭(中午12时)和睡觉的时间(晚上9时) 2.想想做做第2题 读题,要求学生自己拨一拨,并给同桌检查,指名3人上讲台拨一拨。 强调:在钟面上拨几时,就要让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 3.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观察:每一个钟面上只有哪根针,缺哪根针? 提问:三个时间都是几时,所以要确保分针是指着12的。 根据上面两点,请学生独立画出时针或分针,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5题 教师对表,学生进行鞋子、跳绳和踢毽的活动,集体填写答案。 5.想想做做第6题 读题,引导学生思考1时=60分,即60分里有几个20分,再填空。 6.想想做做第7题 独立填写,指名口答,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补充习题p5 2.回家后在6时和8时进行两次活动:做1分钟眼保健操、做1分钟口算(想想做做第4题),看看能做几节操和几道口算题,明天来和同学老师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时、分 时针、分针、秒针 大格 小格 数字(1-12) 时 分 秒 12 60 8时写作8:00 1时=60分 教学反思: 课题 认识几时几分 第8教时 教学 目标 1、 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读、写钟面上表示的时间,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 2、在认识几时几分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探索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钟面时间几时几分。 难点:认识钟面上接近整时的几分几分。 课前 准备 教具钟面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时、分。那大家还记得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共有多少个小格吗?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时针 1大格 1小时 分针 1大格 5分 1小格 1分 二、观察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几时几分。 (1)出示画面:7时 小明起床 ,7时15分 小明吃早饭 ,7时30分 小明背书包出家门,7时45分 小明到学校。 (2)你认识画面上的时刻吗? 学生交流,师说明只有第一幅图是整时,7时,其余3幅图都是7时多,不到8时,那到底是几时几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认识几时几分) (3)动画演示7时到7时15分的过程。 师:我们先看时针,几时多?为什么?(时针7过了一点点,但是不到8,所以是7时多) 师:7时多多少,再看分针,多少分?为什么?(分针从12起走了3大格,每大格是5小格,3大格是15小格,也就是15分) 时针指的是7时多,分针指的是15分,合起来是7时15分。 这个时刻读作7时15分,写的时候写成7:15。注意7时15分不能读作7小时15分钟。学生一起读一读,并在书上写出7:15。 (1) 出示7时30分的钟面。 师:这个钟面上的时刻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时针指向7和8之间,是7时多。分针从12起走了6大格,也就是30小格,所以是30分,合起来是7时30分)学生写出这个时刻并一起读一读。 (2) 出示7时45分的钟面。 这个钟面又表示几时几分呢?为什么?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学生在书上写出这个时刻并读一读。 2.认识接近整时的时刻。 (1)出示8时零5分的钟面。 师:钟面上大约是几时?那怎么读呢? 师说明:不满10分的,我们在读地时候,要加个“零”字,这里的这个钟面上的时刻读作8时零5分,写的时候要写成8:05。学生齐读两遍。 (2)出示7时55分的钟面。 师:钟面上大约几时?是几时多?是几时几分呢? 演示从7时走到8时的过程,分针分别停在1、4、9、11、12,让学生分别说说是几时几分,并说明理由。 分针从12走到了11,是多少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可以5分5分地数,数到55分,也可以想分针走1圈是60分,这里比60分少5分,所以是55分) 那现在你知道这个钟面上的时刻是几时几分了吗?学生齐读并在书上写一写。 3.小结。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这几个钟面,我们来想想刚才认识的过程。时针在7和8之间是7时多,分针从12走到3是15分,合起来是7时15分。我们又认识了另一个钟面。先看时针,时针在7和8之间是7时多,再看分针,分针从12走到11,是55分,合起来是7时55分。 三、加深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你能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刻并写下来吗? 引导学生观察钟面,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多,至于多几分,再看分针,多几分可以5个5个地数。 出示4个钟面,分别提问学生。教师强调读法和写法。 2. 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认出是几时几分并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把相应的时间连起来。 3.想想做做第3题。 依次出示时刻,要求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刻。要先判断时针在几和几之间,然后再看是几分,5个5个地数出来,确定分针指向的位置。确定了时针、分针的位置后,再动手拨出正确的时刻。 4.教师说时间,学生拨。同桌合作,1人说时间,另1 人拨。 四、本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时几分,那我们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 (先看时针在几和几之间,过了几还不到几,判断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起5分5分地数,直到数到分针的位置,判断是多少分。) 教学反思: 课题 认识秒 第9教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2.通过实践操作与合作交流,发现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让学生在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 重难点 通过观察秒针走60个小格的同时分针走一小格,得出秒和分之间的进率:1分=60秒 课前 准备 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音频“滴答”)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再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看到什么?发现了什么?(钟面上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发现秒针走一小格发出滴答)你知道滴答一下是多长时间?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秒的知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思索探究: 1(1)认识秒针 每一个嘀嗒,你发现秒针走了多少路?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会1秒 ① 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 生:拍一下手。(做动作) 师:(跟着做)对,很好! 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师:(跟着做动作)你没错,真棒! 生:我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 生:我跺下脚就是一秒。 ④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3)1秒的价值。 师:短短的1秒钟,滴答一下就过去了,我们实在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现在科技发达,很多现代化的工具1秒能做很多事情,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能在1秒的时间里走很多路程,谁知道一些这样的知识? 生:(没有人说话,面面相觑) 师: 飞机每秒约行250米, 火车每秒约行55米, 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 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 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 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2认识几秒。 (1)秒针走一大格时间是多少呢?为什么呢?(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 同学们真聪明!那老师再考考你们,我写一个“秒“字的时候,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几个小格,就是几秒? 生: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5个小格,就是5秒。 师:谁能象老师一样出题考考同学们?你做了一件什么事,秒针从钟面上的几走到了几? 生:我写一个“针”字,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5秒。 生:我系红领巾的时候,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15秒。 师:时间很珍贵,在 2004年8月27日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秒91获得男子110米栏世界冠军。在微不足道的还不足13秒钟时间里,刘翔成了闻名世界的飞人,为我们祖国争了光,如果他慢上1秒,站在领奖台上获得金牌的就不是他了。如果你去问他,他一定会告诉你:1秒,对他来说无比重要。 (2)同桌合作: ①做一次深呼吸用( )秒 ②跳绳20下用( )秒 ③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 )秒 3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秒针走一圈是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呢?(12个大格,60小格)是多少秒?(60秒) 为什么是60秒呢?(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60个小格有60个1秒,也就是60秒) (2)现在看大屏幕,点课件仔细观察种面,秒针走60个小格,分针走几个小格,你发现了什么? (秒针走60个小格,也就是一圈,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60秒) 1分和60秒之间是什么关系?怎么表示呢? 板书:1分=60秒 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学生交流:1分=( )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5.在什么地方还见过秒? 6.认识计量“秒”的工具 师生共同介绍生活中测量秒的工具。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电子表的跳动规律。电子表显示8:15:59。猜猜看,接下来电子表上会显示什么?为什么?电子表再显示8:59:59,接下来电子表会显示什么呢? 计算秒的工具还有秒表,爸爸妈妈的手机上一般有这个设置。 三、反馈检测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请同学们跟着秒针走动拍手,每秒拍一下。 (2)从1数到60,看谁用的时间最接近60秒。 (3)用30秒背乘法口诀,看能背多少句。(教师计时,学生背。) 2. “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合作,完成填空。 3.“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表格,50米赛跑成绩。 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跑步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跑得快,用的时间就是最少的。 4.在( )里添上时、分或秒 (1)夏天午睡大约1( ) (2)小芳吃饭大约要25分钟( ) (3)脉搏跳10次用了8( ) (4)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5.一人唱一首歌要用3分钟,5人合唱这手歌要几分钟?让学生先猜测,然后试一试验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1分=( 60 )秒 教学反思-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册 人教版 小学 年级 数学教案 下册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