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材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材教案.doc(9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 傣族 阿昌族 德昂族,摔交 穿戴 招引 蝴蝶 孔雀舞 铜铃 粗壮 凤尾竹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朗读感悟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第二课时 朗读感悟 1.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 a、自读感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b、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2.读读说说演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 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b、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引导学生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C、情景表演: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树枝、鸟儿、蝴蝶、猴子,请“它们”做评委,其他小朋友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如果读得好的话,“它们”就如课文所示,围拢过来静静地聆听。 d、激情朗读:同学们读得可真好,为了鼓励大家,今天老师允许大家一起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你想玩什么? 引导学生口述,再朗读该部分。 3 、读读画画,学习第三自然段。 a、同桌互读。 b、联系前面的课文,带着你的感情,放飞你的想象,画画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复习生字 1.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通过已学过的生字帮助巩固新学生字,如提土旁加平还读píng,虫字旁加胡依然读hú。注意渗透偏旁表义的思想。 2.边用课件演示要求写的十二个字,边指导书写。 3.学生写字,教师相机指导,组织评议。 2.金色的草地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弟、呵、欠、揪、引、注、并、返、升、随"并正确书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资料或开花时的图片或亲自观察一下。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二、据题置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能解决的,让学生进行回答,不能解决的,留在学文时解决)。 三、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可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 (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 第二自然段 (3)1、同桌齐读,感受文中的哥弟俩是怎么玩的。 (4)2、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像他们这样玩一玩,一名学生上台帮忙读一读文本。课件播放蒲公英四处飘散的样子。 (5)3、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 (6)4、再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请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一生帮忙读。 (7)5、一起来玩一玩,体会玩蒲公英带来的乐趣。 (8)6、一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 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2、出示填空题: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3、齐读本段。 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又发现了什么或新的想法? (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觉?) 二、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你理解的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啊? 三、机动:摘抄好句子,听写与基础训练练习。 板书设计 2、金色的草地 蒲公英 一本正经 揪掉 草地 许许多多 金色 开心 3.爬天都峰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学习并讨论了解爬山的过程是,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出示思考题: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第三课时 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完成作业:听写、基础训练练习。 4、槐乡的孩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掌握生字词。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读----思---发表见解---体会---再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具准备: 卡片,槐乡槐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激趣,提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各自轻声读,遇到生字拼读一下,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3、各组代表分段朗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理解。 1、出示图片,介绍槐树槐花。 2、读读议议。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是什么样的?文中还把槐花比做什么? B:槐米有什么作用?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 D:八月份,天气怎么样?谁能描述一下?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朗读。 E: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化的时节,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割槐花的?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引导小结: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第二课时 一、说话训练。 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些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二、听写生词。 三、完成基础训练,难题事先引导提醒。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分担父母的辛劳 4 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以苦为乐,快乐的歌声、甜蜜的微笑 语文园地一 知识目标: 1、完成习作。 2、准确区别区别的不同读音。 3、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情感目标: 熟练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 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导入: 2、生分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3、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评议 (1)看学生他们的课作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注意内容充实) (2)选拔优秀,颁发小奖品。 (3)生谈交流后自己的打算。 二、习作指导 1、导入。 2、生选择写作题材 游戏娱乐生活:踢毽子、跳皮筋、跳绳…… 课余辅导训练: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 个人爱好:小收集、小饲养、小种植、小演奏家…… 家务劳动家庭帮手: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 3、写法指导: 这篇文章只需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 4、生拟定提纲、评议。 5、生起草。 6、生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7、生各自修改。 8、誊写文章。 三、日积月累 1、生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指名横着诚。 3、揭示发现: 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齐读巩固。 四、读读认认 1、生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意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的共同之处。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 五、读读背背 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 6、竞赛背诵。 六、展示台 1、小组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 2、了解展示准备。 3、举行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优秀展示组。 5、灰雀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 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6 、小摄影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二.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课前预习、准备 1.学生自渎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收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学生说说课前自渎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二.重点检查读书情况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便。 2.在学习小组内份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深入理解课文,探研文章的思想感情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很大的特点是对话很多。从人物的对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1)高尔基喜爱小男孩。 (2)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2.默读课文,自读自悟 (1)从那些地方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用“ ”画出有关句子 (2)从那些地方知道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用“ ”画出有关句子。 3.学习小组交流情况。 4.全班反馈交流。 5.老师小结板书。 这篇文章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及孩子们对他的崇敬、热爱。 四.开展讨论 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读、背、写一句高尔基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男女生、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在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二.课堂实践活动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 三.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a.读一读 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法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瞄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四.扩展训练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宣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地配合他的拍照 ,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7、奇怪的大石头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二.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2.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研究、震(zhèn)惊 三.解决一些术语词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3.突兀:高耸。 4.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三.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默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四人小组讨论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把仍不能弄懂的记录下来. 二.全班反馈,归纳整理提出的问题. 三.老师引导解决读懂文章必须弄懂的问题. (一).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分角色读3-----8自然段.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三).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我的小发现 8、我不能失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感知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c.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 d.别人是怎样劝说她的?她又是怎么回答的? (让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回答) e.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可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不管爸爸妈妈怎样劝说,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布置任务: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其余三人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全班交流,进行比赛。 2.各小组安排角色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教师在巡视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和她父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问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 3.请三至四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出优胜组。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讨论深化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宋庆龄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2.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 3.小结: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板书设计: 爸爸 到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教 小珍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二、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三、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 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三、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全套 教材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