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课程论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docx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课程论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课程论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课程论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 作者: ———————————————————————————————— 日期: 17 研究生课程论文 (2013 —2014 学年 第 2 学期) 论文题目: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姓 名: 李明珂 学 号: 2012027000007 年 级: 2012级 专 业: 统计学 学 院: 统计学院 1、 本封面除“论文得分”、“批阅人签字”和“批阅意见”以外的各项内容均由研究生本人认真填写; 2、 研究生课程论文应符合一般学术规范,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严禁抄袭或应付;凡学校检查或抽查不合格者,一律取消该门课程成绩和学分; 3、 论文得分由批阅人填写,并签字确认;批阅人应根据作业质量客观、公正签写批阅意见; 4、 原则上要求所有课程论文均须用A4纸打印,加装本封面,左侧装订; 5、 公共课课程论文由学位管理与研究生工作处统一保存;非公共课课程论文由学生所在学院(系)统一保存,以备查用。 注意事项: 课程名称: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课程类型: 必修 授课教师: 马蓉 学 时: 36 学 分: 2 论 文 得 分 批阅人签字 批阅意见: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伴随着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额大幅度持续的增加,以及外汇储备的丰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得到了大幅度增长,这不但可以绕过贸易壁垒,还可以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能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因而,无论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典型性的考虑,还是从中国对外投资政策支持的角度,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角度,介绍了传统对外投资理论,并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影响,所处阶段、区位选择四个角度对专家学者的理论和观点进行综述。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动因 经济效应 发展阶段 区位选择 引言:2002年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深刻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之后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和国家前途的战略部署。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的态势,这为中国更充分的参与国际分工、国际竞争和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这也是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大好时机。2013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 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转轨经济国家、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企业成分、企业实力和企业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开展跨国投资具有明显不同,现存国外投资理论不能完全解释中国对外投资的过去和未来,由于我国开始对外投资的时间较短,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许多重要问题的研究仍不够深入,理论和实践方面还需要突破和创新,因此,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实证研究状况具有理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 一、对外直接投资概念 对外直接投资也称海外直接投资,由于不同的机构和学者对境外投资的关注和研究角度不同,对其基本定义和内涵界定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3)将对外直接投资定义为“一经济体的常住单位(直接投资者)从另一经济体的常住单位(直接投资企业)那里获得持久利益的行为。持久利益意味着直接投资者与直接投资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关系,并对企业的管理有相当大的影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关于外国直接投资的基准定义(第三版),200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95)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指“在投资国以外的国家(地区)所经营的企业中拥有永久利益的一种投资,其目的是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有效的发言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收支教科书[M].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物,1995.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1999)在《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将对外直接投资定义为“一国(或地区)的居民和实体(对外直接投资者或投资企业)与在另一国的企业(对外投资企业、子公司或国外子公司)所建立的长期关系,反映永久利益和控制”[[]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世界投资报告[R].1999. ]。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2004)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中把对外直接投资定义为“我国企业(简称境内投资主体)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投资,并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对外直接投资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一经济体通过投资于另一经济体而实现其持久利益的目标”[[]商务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2004. ]。中国学者李东阳(2002)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投资者通过垄断优势(主要表现为无形资产)的国际转移,获得部分或全部外国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以实现最终目标与直接目标高度统一的长期投资行为[[]李东阳.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中国其他学者的观点尽管对境外投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定义和表述,但其根本观点基本上可归结为: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一国居民(含自然人和法人)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并相应获取经营管理权,从而获取长期利益的跨国投资活动。总结以上国内外机构和学者对境外投资的定义,其内涵实质就是三点:一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跨国(地区)流动;二是获取对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三是所获取的控制权和收益权具有长期性特征。 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实证的研究综述 (一)西方主流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综述 1.国际投资利益分配模型 该模型作为分析国际资本流动中国家利益分配的一般理论工具,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麦克道格尔(MacdongallG..D.A.)在1960年建立的。该模型采用几何图形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可能给投资国和东道国带来的利益,此后,经过肯普(KempM.C.)等人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因此该模型又被称为“麦克道格尔—肯普图式”。国际投资利益分配模型认为,资本在各国间自由流动之后,可使资本的边际产出率在国际上得到平均化,从而可以提高世界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世界的财富总量,提高各国的经济利益。国际投资利益分配模型理论贡献在于,它用简明的数学模型阐释了资本国际移动给双方当事国带来的经济利益,从而论证了国际投资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揭示了国际投资普遍发生的一般动因。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第一,该模型只是就对外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一些共同性问题进行分析,没有对二者加以明确区分,因而,该理论对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分析是有限的;第二,就如多数数学模型一样,为了便于计算和分析,模型的假设前提过于理想化,而无法解释如资本的双向运动等一些特有现象。 2.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由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H.Hymer)于1960年在他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Internatinnal Operational of National firms:A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中首先提出来的。海默通过对美国企业进行大量的实证分析后发现,美国公司的对外投资仅限于少数几个行业,这些行业对利率的差异并不敏感,他们的海外资产中相当部分是通过在海外举债筹集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垄断的工业部门结构有关。海默认为,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是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美国企业之所以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更强的垄断优势,不是追求利率的差异,而是为了获得高于在本国投资所获取的投资收益,其他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与部门的垄断程度较高有关。 3.战略性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该理论是在垄断优势理论和寡占反应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凡尤格勒斯(VeugelersR.)在1995年发表的《跨国经营的战略动机》一文中[[]VeugelersR..Strategic Incentives for Multinational Operations.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1995,16:5~16 ],通过建立博弈论模型,分析了寡占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性”动机,解释了对外直接投资中“追随潮流”(Bandwagon)的现象。战略性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国际投资领域中出现的战略性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象,而传统理论缺乏对市场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考虑,无法解释因国际经营环境的变迁,跨国公司不得不采取战略转变的行为,因此该理论标志着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更加接近于现实和进一步的完善。 4.资本化率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利伯(AliberR.Z.)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该理论以垄断优势理论为基础,着重分析宏观经济变量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认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在于不同国家的资本化率存在着差异。该理论较好地解释了20世纪50~60年代因美元相对导致美国跨国公司大量对外直接投资现象。但是利率、汇率变动等货币因素仅作为直接对外投资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该理论把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归结为货币因素是片面的,无法全面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5.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也称市场内部化理论,其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科斯定理。而英国里丁大学学者巴克莱(BuckleyP.J.)和卡森(CassonM.C.)于1976年在其著作《多国企业的未来》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跨国企业的内部化理论,后来该理论又得到加拿大学者拉格曼(RugmanA.M.)的进一步发展[[]RugmanA.M.The firm specific advantages of Canadiannultinational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tudies.1987,2:1~14 ][[]RugmanA.M.VerbekeA.Aperspective on regional and global strategie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4,35,(1):1~15 ]。它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跨国公司研究者为了建立所谓跨国公司一般理论所提出和形成的理论,它是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一种比较流行的理论。内部化理论探讨的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以企业的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由于市场不完整而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换正常进行的问题。企业内部的转移价格起着润滑剂的作用,使内部市场能像外部市场一样有效的发挥作用。跨国化是企业内部化超越国界的表现,他从中间产品的性质与市场机制的矛盾中来论证内部化的必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可以取得内部优势,使交易成本最小化,从而保证跨国经营的优势。 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纬农于1966年在《经济季刊》上发表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的。该理论在垄断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将垄断优势、产品生命周期和区位因素结合起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时机和区位的选择。该理论继承了垄断优势理论中跨国企业所具有的垄断优势的分析,同时结合产品兴衰循环的周期过程,来探讨垄断优势的分散和转移,纬农把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某种产品所处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决定了不同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区位,同时也决定跨国公司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贸易和投资战略。 7.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也称产业选择理论、边际产业扩张论,是日本一桥大学小岛清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日本的对外投资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发展迅猛,表现出与美欧国家对外投资的不同特点。他认为,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可以用来分析当时日本企业的国际直接投资行为。他指出,一国应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次进行,按本国比较劣势产业的顺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比较优势理论将国际贸易原理用于国际投资分析,并试图探讨贸易与投资的相互关系,是一种新的理论视角。但是它只能解释20世纪60—70年代的日本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现象,不具有普遍意义,只适用于资源匮乏而发展迅速的国家的早期阶段。 8.竞争优势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著名企业战略专家波特(PorterM.E.)于1990年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取是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紧密相连的,激烈的竞争是国家竞争优势不断提高的动因。因此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关于激烈的国内竞争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发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并确保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的观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但是随着企业无国界经营趋势的发展,企业的国家属性日益模糊,导致该理论在应用研究方面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需求。 9.国际生产折中论 1976年英国学者邓宁(Dunning)于他的著作《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中理论的探索》中提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三优势模式",它从产业组织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中选择了他认为最关键的变量:厂商特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国家区位优势。三个变量不分主次,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不同组合决定了国际投资活动方式。只有当上述三个条件都得到满足的时候,投资者才愿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可谓是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集大成者,它适用范围广、解释能力强,被称作是一个关于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合同安排三者统一的理论体系。但它没有说明三大优势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时间过程中的动态发展,也没有涉及宏观政治经济环境。 (二)中国学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的理论成果 中国学者在借鉴国外对直接投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发展阶段、对本国的影响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1.理论研究综述 理论研究主要有吴彬和黄韬(1997)提出的“第二阶段理论”[[]吴彬,黄韬.二阶段理论:外商直接投资竞争的分析模型[J].经济研究,1997,7:25~31 ],认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水平取决于一般性经营资源水平在国际资源状况中的不同地位,根据地位的不同一般需要经历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母国企业的一般性经营资源水平低于东道国企业,因而主要侧重于经验获取;在第二阶段中,母国企业的一般性经营资源水平高于东道国企业,此时侧重于追求利润;冼国明和杨锐(1998)提出技术累积与竞争策略模型[[]冼国明,杨锐.技术累积、竞争策略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J].经济研究.1998,11:56~63 ],即根据投资对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分为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FDI—I)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FDI—II),即学习型FDI和竞争策略型FDI。发展中国家通过学习型FDI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为后期的所有权优势奠定了基础,当上述技术与发达国家拥有的技术之间的差距小于某个特定值时,FDI—I向FDI—II转换,自身技术积累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也可以直接进行FDI—II;孙建中(2000)提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优势理论”[[]孙建中.资本国际化运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优势比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30~49 ];冯雁秋(2000)提出了“五阶段周期理论”[[]冯雁秋.我国境外投资理论的比较综合与发展——五阶段周期理论[J].投资研究.2000,2:47~50 ]。除此之外,还有陶凌云(2003)的“优势培育论”[[]陶凌云.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新论[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3,4:23~26 ],楚建波、胡罡(2003)的“跨国投资门槛论”[[]楚建波,胡罡.发展中国家FDI理论的新探索——“跨国投资门槛论”[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7:77~80 ]等。这些理论既可以视为是对原有的对外直接投资范式的扩展性研究,同时也为我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一些新的理论依据。 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孟子君(2013)指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国外资源能源、市场服务和先进制造业这三个领域,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不是产业转移模式,而是直接投资到自己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这一模式称为“价值链扩张型”投资[[]孟子君.浅析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建议[J].时代金融.2013,03 ]。 柴庆春(2008)分析了我国直接对外投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对外投资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投资地区集中于亚太和拉美;二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主要集中于商务服务业;三是对外投资的方式以收购、兼并为主[[]柴庆春.我国直接对外投资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国际贸易.2008,01,49~53 ]。 3.关于中国对外投资的动因分析 宋亚非(2001)[[]宋亚菲.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指出:国家利益驱动是中国企业国际直接投资发生的宏观动因,企业利益的驱动是对外直接投资发生的微观动因。而从我国企业的角度看,主要是寻求广阔的市场、开发经营资源、追求更高的投资效率、利用国外的资金等。 吴先明(2003)[[]吴先明.跨国公司当地化:动冈、特征与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02 ]运用竞争优势理论,指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多元动因,其中一个是获得创造性资产与提升竞争优势。 陈鹭(2003)[[]陈鹭.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3. ]研究了台湾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将台湾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区分为:获取资源、拓展市场、生产经营、分散风险等七个方面。 宋弘威(2008)在其硕士论文中把直接对外投资的动因分为经济动因和非经济动因,其中经济动因包括资本积累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就业效应和技术效应,非经济动因是指发展战略需要和空间偏好,认为正是这两种动因的综合作用推动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宋弘威.发展中国家直接对外投资动因与中国的实践[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 谢柱军(2002)[[]谢柱军.“获得优势”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探讨[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4(2) ]运用“获得优势”论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指出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和东道国都会带来获得优势,两者的共同作用刺激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发生。其中流出获得优势包括:回避优势、资本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优势、收益优势、内部贸易优势、产业延伸优势、规模经济效益优势、区位市场知识优势、经济特权优势。流入获得优势包括:竞争优势、经济增长优势、就业增加优势、税收增长优势、技术进步优势、出口增长优势。“获得优势”论不仅仅立足于投资国,也站在东道国的角度分析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从而全面、充分的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现象。 4.直接对外投资对我国的影响 (1)在对母国的就业影响方面,杨建清(2004)认为当企业为了开发国内稀缺的资源而进行防御性对外直接投资,或者为了绕开关税壁垒对外投资时,由于这类投资能够增加对母国资本设备、中间产品或辅助产品的需求,从而对国内投资或消费起到补充或促进作用,因而母国就业具有正效应即“促进效应”[[]杨建清.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4,35:61~62 ]。 黄晓玲和刘会政(2007)在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就业之间关系时,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得出结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总量具有替代效应,但较为有限,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就业结构的优化[[]黄晓玲,刘会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J].管理现代化.2007,1:13~17 ]。 寻舸(2002)则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就业同时具有替代效应和刺激效应,替代效应主要发生在传统工业部门,而刺激效应则主要发生在新兴产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通过科技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在就业人数中比重的增加提高就业质量[[]寻舸.促进国内就业的新途径:扩大对外直接投资[J].财经研究,2002,28(6):77~80 ]。 杨扬(2007)提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国就业的影响用替代效应和刺激效应的差额来衡量,当替代效应大于刺激效应时,直接投资将会导致投资国就业机会的减少;反之则会导致就业机会的增加。对我国来讲,刺激效应主要体现在由我国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出口的增加带动就业的增加上,这在占我国投资比重较重的加工贸易有所体现,就业替代效应的强弱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密切相关[[]杨扬.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效应研究[J].商业文化.2011 ]。 罗良文(2004)从三大产业的就业效应角度分析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具有更显著的影响,其中对第三产业就业的拉动作用尤其明显[[]罗良文.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就业效应分析[J].东岳论丛.2004,6:52~58 ]。 (2)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薛求知和朱吉庆(2007)应用经济统计数据对对外直接投资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符合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关于经济发展与对外投资之间的关系,但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与理论预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发展阶段滞后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薛求知,朱吉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2:36~40 ]。 杨健全(2006)等人以1985至2004年间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数据为样本,通过数据和模型变量优化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轨迹符合DP理论假设的“J曲线”分布,但国际比较中发现尽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以年均8.73%的速度增长,在增长势头与投资比率效率方面仍然落后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或经济体的整体水平,且差距较大[[]杨健全,杨晓武,王洁.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IDP检验与趋势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8:76~81 ]。 项本武(2005)采用引力模型,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具有创造效应,但对进口却存在替代效应,即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促进中国对东道国的出口,却阻碍了从东道国的进口[[]项本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4):77~82. ]。 王咏梅,王兆帅(2007)通过协整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出口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的经济增长、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均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其中,现阶段的经济增长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支持作用还没有得到显著发挥,出口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则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王咏梅,王兆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分析[J].价值工程.2007,03,20~23 ]。 张广剑(2006)等人通过格兰杰因果性检验,认为中国净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中国经济发展对净对外直接投资则没有显著作用,另外,运用邓宁的投资模型分析中国的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在运用分段回归的方法探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模型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拟合效果[[]张广剑,潘志玄.中国净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GDP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3:33~37 ]。 (3)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方面,付建(2002)[[]付建,樊倩.从产业结构升级看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的选择[J].商业研究.2003,3,52~54 ]研究论述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途径和传导机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实现我国产业升级的可行之路,适当的产业选择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水平。 张宝年(2008)运用计量回归方法对美国、日本和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还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对中国的产业转移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美日中这些国家的制造业比重变化与其对外投资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上有正相关关系,并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制造业将保持在35%左右,到2035年之后,中国的制造业比重会小于30%[[]张年宝.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分析[D].上海,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8 ]。 5.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 刘红忠(2001)和张宝年(2008)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历史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趋势和模型分析,认为中国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二阶段,符合“投资发展周期”理论,认为一国参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程度因为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刘红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及国际比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52~56 ]。 鲁桐(2000)对英国的中资企业进行了系统地考察,认为现阶段中国国有企业的海外经营还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在国际市场上难以成为有力的竞争者[[]鲁桐.从英国的中资企业看中国的海外投资.中国外汇管理[J].2000,11:12~13 ]。 高敏雪和李颖俊(2004)立足国际经验建立模型,对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滞后于其应该所处的阶段,并解释了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高敏雪,李颖俊.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分析——国际经验与中国现状的探讨[J].管理世界.2004,1:56~61 ]。 6.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刘建光(2006)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经济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不但不同因素的影响效果不一样,而且聚类后各类地区的影响因素也不同,这充分说明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而言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也存在差异[[]刘建光,丁卫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28:262~263 ]。 程惠芳等(2004)在“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一文中,通过运用Tinbergen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认为中国与投资目标国的经济规模总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双边贸易量与直接投资流量正相关,而中国和目标国距离与直接投资流量负相关[[]程惠芳,阮翔.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J].世界经济,2004,11,23~30 ]。 蔡锐、刘泉(2004)根据小岛清边际转移产业理论,通过回归实证研究,认为中国对外这就投资与对外贸易形成互补关系,间接说明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应流向与中国贸易规模相当的地区和国家[[]蔡锐,刘泉.中国的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是互补吗[J].世界经济研究.2004,8,64~70 ]。 张彦青(2005)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区位选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吸引力更大,论证了我国以后FDI的主要流向和重点应在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此外还论证了一国GDP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在于其增长率大小,而不是GDP总量[[]张彦青.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5 ]。 马先仙(2006)选取2001年中国对28国直接投资流量的相关指标,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出口和东道国GDP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影响,其中,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正相关,东道国GDP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负相关;我国从东道国的进口、建交时间、人均GDP和距离等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没有显著影响[[]马先仙.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01 ]。 鲁明泓(2000)从经济因素、基础和区位因素、制度因素对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方面分析,得出结论:东道国的GDP、人均GDP、通胀状况、地理位置以及制度等都是显著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鲁明泓.国际直接投资区位决定因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 江心英(2004)将动态方法运用于传统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提出综合动因假说,指出:东道国的经济环境、体制和政策是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内生变量,不同类型的东道国,其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不同[[]江心英.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综合动因假说[J].国际投资与中国经营,2004,(6). ]。 贺书锋、郭羽诞(2009)从政治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的角度分析,认为国家间政治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有显著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偏好与中国有相同政治信仰、政治摩擦较少、国际地位相似、政治关系定位较高的东道国[[]贺书锋,郭羽诞.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析:政治因素重要吗[J].上海经济研究.2009,3 ]。 三、总结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经过几十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值得瞩目的成果,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传统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于第三世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仍有很强的解释力,并不需要新的理论替代原有的理论分析模式,代表人物有JohnDunning等,而对于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国家,国有企业的特殊性以及企业改革的艰巨性,都使中国企业海外经营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相比有诸多不同。另外,国际直接投资领域中的经典理论是由外国学者提出的,中国对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缺乏原创性,所以中国学者在研究对外直接投资问题时往往应用外国学者提出的理论及模型进行研究,在实证检验中,由于采用的理论及模型的前提假设不同、选取统计数据的口径存在差异等原因,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所以直接应用国外理论,解释中国现存的对外直接投资问题,也是不合时宜的。 从理论发展和现实应用角度考虑,一方面从吸收外国投资到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实现了由被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到积极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战略转变,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因为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通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原创性研究,必将推动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因此也极具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 统计分析 课程 论文 中国 对外 直接投资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