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考点专题训练.docx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考点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考点专题训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考点专题训练 1 单选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战火连绵,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其中统一过北方黄河流域的政权不包括 A.前秦B.孙吴C.北魏D.北周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吴政权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B项符合题意;前秦、北魏和北周都曾统一过北方黄河流域,排除ACD项。故选B项。 小提示: 2、秦朝皇帝之下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负责管理全国的。三公指________、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答案:丞相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朝皇帝之下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负责管理全国的。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3、隋朝建立后,将北周仿照周礼设立的官爵制度废除,设立了以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这一制度的设置 A.有利于强化君权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对地方控制加强D.避免了决策失误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设立了以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将丞相一分为三,这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君权,A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并没有扩大统治基础,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加强的是君权而非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项;“避免了”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小提示: 4、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唐代 A.佛道思想在民间广为流传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 C.儒学已经出现复兴的迹象D.中外文化交流的进程加快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了对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名,唐朝的人名多采用与儒家文化相关的字,这体现了唐朝时期儒家文化影响力增强,从侧面说明了儒学已经出现复兴的迹象,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魏晋和唐朝时期名人的取名情况,没有反映民间情况,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名人取名情况,无法说明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5、南朝时,扬州三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州“田土肥美”,地跨“南楚之富”;广州粮食交易“多万箱之咏”。这可用来说明,南朝 A.农业得到长足进步B.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 C.土地利用率的提高D.经济中心南移的出现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扬州三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州‘田土肥美’,地跨‘南楚之富’﹔广州粮食交易‘多万箱之咏’”可知,南朝时南方粮食生产得到发展,农业得到长足进步,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统治者的态度,不能得出“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南朝时南方农业和粮食生产得到发展,但并没有强调发展的原因,不能得出“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的结论,而且结合所学可知,南朝南方的开发主要得益于北民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经验以及生产工具,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而材料时间为南北朝,排除D项。故选A项。 小提示: 6、汉初政治统治 (1)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________”。 (2)郡国并行制:汉初地方行政制度采取________与________并行制。刘邦在统一战争中分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________造成严重威胁。不久,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3)“________”: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但叛乱不得人心,三个月内即被平定。 答案: 汉承秦制 郡县 分封 中央集权 七国之乱 解析: (1)①汉初沿袭了很多秦朝的基本制度,称之为“汉承秦制”。 (2)②、③考查汉初地方行政制度,为郡国并行制,所以②为郡国,③为分封;④是对郡国并行制影响的考查,结合图片及文字,得出中央集权。 (3)⑤结合图片信息及文字,可得出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 7、过程:________年,秦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王朝——________定都咸阳,随后秦朝又南征________,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北拒________,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________ 答案: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 越族地区 匈奴 万里长城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随后,秦朝又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秦朝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所以,①处为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②处为秦朝;③处为越族地区;④处为匈奴;⑤处为万里长城。 8、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说明 A.商品经济改变了社会结构B.社会流动影响门第观念 C.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D.社会成员身份实现平等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科举制度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改变。宋朝人们的婚姻择偶,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了门第观念日趋淡化, 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排除A项;材料与社会控制更为松弛无关,排除C项;社会身份实现平等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以临摹王羲之的名作或师其笔意自成一家的书法名家有隋朝智永,唐朝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孙过庭、怀素、张旭,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朝赵孟,明朝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等。这表明王羲之的书法 A.是全人类共同的艺术财富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使书法开始成为艺术形式D.在楷书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答案:B 解析: 据题意可知,隋朝、唐朝、宋朝、元朝和明朝的诸多书法家都临摹王羲之的名作和师其笔意,由此说明王羲之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项正确;“全人类共同的艺术财富”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书法在王羲之之前就已经开始成为艺术形式,排除C项;王羲之的成就主要是在行书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 10、________:禹死后,其子________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答案: 世袭制 启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11、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中央: ①确立________:通过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________的________地位。 ②实行________。三公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2)地方: 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广________。郡、县行政机构的官员由________考核。县(道)以下设________、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答案: 皇帝制度 皇帝 独尊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中央任免 乡 解析: 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官员由中央任免考核,县以下设置乡里亭。 12、文化遗存代表: (1)分布特点: 文化遗存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奠定了________的发展基础。 (2)主要代表: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 ①黄河中游地区进入________时期,典型器物是________,以________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②黄河下游出现了________; ③________有河姆渡文化,居民种植________,掌握了________技术。 距今约5000年: ①黄河流域进入________时期,代表器物是________。 ②在北方________上游有________。 ③________下游有________。 这些文化遗址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答案: 多元一体 仰韶文化 彩绘陶器 粟 大汶口文化 长江下游 水稻 养蚕缫丝 龙山文化 黑陶 辽河 红山文化 长江 良渚文化 解析: 文化遗存代表: (1)分布特点:文化遗存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2)主要代表: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居民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距今约5000年:黄河流域进入龙山文化时期,代表器物是黑陶;在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这些文化遗址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13、下图是中国古代一个时期僧尼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其中导致①至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藩镇割据造成社会经济破坏B.佛道儒实现了三教合一 C.选官制度变革导致世族没落D.政权更迭加剧社会动荡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从曲线图中①至②看到,此时期是北魏(宋—齐)统治时期,僧尼数目急剧增长;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给人们带来灾难,人们需要精神寄托,导致佛教盛行;且统治者提倡,故出现僧尼人数急剧增多的现象,D项正确;藩镇割据是唐安史之乱之后出现的历史现象,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僧尼数量此时期增多,未涉及佛道儒实现了三教合一,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兴盛,排除C项。故选D项。 14、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已经使用天然火,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 答案: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已经使用天然火,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北京人。 解析: 元谋人 北京人 15、思想主张 ①核心观念是“________”,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________”,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________,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________。 答案: 仁 为政以德 礼乐制度 改良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张。①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 填空题 16、数学:南朝________精确地算出圆周率。 答案:祖冲之 解析: 略 17、创立隋朝建立后,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________时,始建________,________制度形成。 答案: 隋炀帝 进士科 科举 解析: 略 18、 建立 618年,李渊在_____称帝,建立唐朝。 唐朝的繁荣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吸取____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__________”。 武周: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开元盛世:_____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民族关系 (1)突厥:先后出兵灭东突厥和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统辖天山南北。 (2)吐蕃 :__________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基本上停止了纷争 (3)靺鞨:唐玄宗封其首领__________为渤海郡王 答案: 长安 隋亡 贞观之治 唐玄宗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文成公主 大祚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随后,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继位的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唐高宗之孙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他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所以,①处为长安;②处为隋亡;③处为贞观之治;④处为唐玄宗;⑤处为安西都护府;⑥处为北庭都护府;⑦处为文成公主;⑧处为大祚荣。 19、________年曹丕称帝,定都________,国号________,东汉灭亡。刘备定都________,史称________,简称蜀。孙权定都建业,国号________ 答案: 220年 洛阳 魏 成都 蜀汉 吴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刘备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 得出:①220年②洛阳③魏④成都⑤蜀汉⑥吴 20、北魏:________改革时,颁布________,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均田制表 受田者 露田(死后还给国家) 桑田(不再收回) 一夫一妇 120亩 20亩 丁男 20亩 为户主者有20亩 男18岁以下 答案: 孝文帝 均田令 解析: 略 21、医学: (1)________完成医学名著________; (2)唐高宗时编修的________,是世界上________。 答案: 孙思邈 《千金方》 《唐本草》 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解析: 略 22、宗教 ①东晋法显从长安出发,经__到天竺 ②___时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去天竺取经 ③唐朝高僧___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日本新罗也派人来长安求法,典型的有__ 答案: 西域 唐 鉴真 空海 解析: 略 23、宗教: ①东晋的________从长安出发,经______到天竺。 ②唐朝的高僧________,在________初年去天竺取经。 ③唐朝高僧________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日本新罗也派人来长安求法,典型的有_________。 答案: ①法显 西域 ②玄奘 贞观 ③鉴真 空海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也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空海就是很有名的一位高僧。所以,①处为法显;②处为西域;③处为玄奘;④处为贞观;⑤处为鉴真;⑥处为空海。 24、“六朝”:三国时期的吴、东晋、________ 、齐、梁、________ 均定都今天的南京,统称为六朝。 答案: 宋 陈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王朝均定都在今天的南京,南京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 25、农学:北朝________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答案: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解析: 略 材料分析题 26、中外交通。 材料一 京杭运河自隋代开通之后,虽然路线几经变迁,但是历代朝廷无不极其重视大运河的维护疏浚,这是因为运河承担着漕运——这一维系王朝正常运转的重要活动。自隋至清,无不如此。清代前期,为了维持漕运的需要,清政府不惜耗费巨资,对京杭运河精心维护,以保证王朝生命线的畅通。在漕运的带动下,大运河商贸兴旺,由此带动运河沿线地区城乡经济的发展,使运河沿线的城乡经济一派繁荣景象。清代中期以后,漕粮改行海运,再加上黄河决口、战争等原因,运河渐趋衰落。随着轮船、火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的使用,京杭运河在经历前期的兴盛之后,最终被铁路和海运所取代。 ——摘自孙金浩《清中期以后京杭大运河衰落对运河地区城市城乡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英国运河时代(1761——1835年)。英国近代第一条 运河是1757年开通的连接圣海伦斯煤矿与默西河的桑基运河。随之布里奇沃特运河于1761年7月通航,它同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一样,成为英国运输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该运河通航后运费大减,丰厚利润的“示范效应”刺激起第一次投资高潮,一大批运河法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此时主要立足于中北部工业城镇向四周扩散。80年代下半期,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明显加快,运河开凿业掀起第二次高潮,运河兴建遍及全国。1835年伯明翰——曼彻斯特运河的竣工通航,标志着英国运河系统的构建基本结束。英国近代运河体系的最后一笔由19世纪90年代曼彻斯特轮渡运河的疏通完成。 ——摘编自邵会莲《英国工业革命中运河运输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作为“王朝生命线”的主要表现,并概括大运河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进入运河时代的原因。 答案:(1)表现:是漕运的主要通道(南粮北运的主要通道);沟通南北,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衰落原因:海运的兴起;河道於塞、黄河决口、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近代交通运输的兴起。 (2)原因: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工业革命的开展,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的需要;低廉的运费和丰厚利润刺激投资的涌入;政府立法的推动。 解析: (1)表现:根据材料“这是因为运河承担着漕运——这一维系王朝正常运转的重要活动”,可以得出是漕运的主要通道;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杭运河的开通沟通南北,加强了统治者对南方的控制。原因:根据材料“清代中期以后,漕粮改行海运,再加上黄河决口、战争等原因,运河渐趋衰落”,可以得出海运的兴起、河道於塞、黄河决口、战争等因素;根据材料“随着轮船、火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的使用,京杭运河在经历前期的兴盛之后,最终被铁路和海运所取代”,可以得出近代交通运输的兴起。 (2)根据材料“桑基运河”“布里奇沃特运河”“伯明翰——曼彻斯特运河”等信息,可知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再结合材料“英国运河时代(1761——1835年)”的时间和所学知识,可以答出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机使用下的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的需要;再根据材料“该运河通航后运费大减,丰厚利润的‘示范效应’刺激起第一次投资高潮”,可以得出低廉的运费和丰厚利润刺激投资的涌入;根据材料“一大批运河法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可以得出政府立法的推动。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尚书》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 材料二 公元前后,佛教东来,开异族文化侵入之端。五胡乱华,露异族入主中国之兆。然二者虽促成政治、社会、宗教、哲学各方面之骚动与进步,而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转变。盖佛教为宗教而非政治思想,其消极出世之人生观又适与老庄思想有相近之处,其不能对政治思想有所贡献,亦意中事。至于晋代乱华之诸朝,其文化均低,占据中原以后,文化则自动“用夏变夷”。明清海通之后,欧洲文明随传教士而播于中土。加以闭关自守之局即破,昔日大一统之“天下”突然变为世界上列国之一。而积弱之余,更屡为外国所侵侮。如此空前之剧变,自不免激起之革命。此殆为转变时期见于明清之主要原因。然则蒙古入主中国,人民备受异族之欺凌荼毒,儒家之仁义礼乐,法家之尊君重国,明法饬令,道家之知白守黑、任天无为,以及一切中国固有之政理治术,均经历史之事实证明,不足以保民族之自存,则穷极生变,明清政治思想不得不另辟蹊径,向新方面以前进矣。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思想传入中国时呈现出哪些特点。分析外来文化的传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1)内涵: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感;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和而不同。 (2)特点:①渐近性(均经历较长时间演变)②本土化(吸收中国元素)③阶段性(以明清为界,影响截然不同)或分别说明④广泛性(渗透进社会各个领域)⑤借助宗教思想⑥冲突融合并存。 影响:①冲击中国传统社会。②丰富发展了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学说。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④在客观上加速中国文明的发展演进。⑤佛教传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⑥西方学说传入客观上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 解析: (1)内涵:根据“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可知重视以人为本;根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根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感;根据“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可知”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根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知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根据“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知主张和而不同。 (2)特点: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外来思想在传入中国时经历了较长时间,体现l了渐近性;吸收中国元素,体现了本土化;以明清为界,影响截然不同,体现了阶段性;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体现了广泛性;同时借助宗教思想,冲突融合并存。影响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冲击了中国传统社会。但也丰富发展了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学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客观上加速中国文明的发展演进。佛教传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西方学说传入客观上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并无决策权。“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但实际上大概未曾有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一是传承皇帝诏令制书,二是监察百官。三公之下,则有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事务的“诸卿”,或习惯地称为“九卿”,但实际名额并不限于九。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趋于规范和完善,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唐之前,中央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较依赖掌管特定行政权力的个体,而在三省六部制中,尚书省、门下省都是实务部门,而非个人职位;第二,中央层面出现了“三权分立”,确立了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体制;第三,后设机构政事堂,承担起中央行政决策中心的职能与角色,有助于提升决策效率;第四,有效地理顺了三省各部间的关联及其实现职能的范畴.以确保中央政令的畅通。 ——摘编自黄璐《隋唐时期“大部制”的特点与启示》 (1)材料一中的秦朝的官职有哪些?根据材料,试分析秦朝行政架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唐朝三省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答案:(1)三公九卿。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指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的官员。 特点:形成了金字塔形的权力结构,三公九卿,实行分权,相互制约权力层层集中到皇帝之手。 (2)内容: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作用: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封建官僚体系日趋严密有利于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解析: (1) 官职:根据材料“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指的是三公九卿制度;:根据材料“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一是传承皇帝诏令制书,二是监察百官”、“三公之下,则有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事务的诸卿”及所学知识可得,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指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的官员。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形成了金字塔形的权力结构,三公九卿,实行分权,相互制约权力层层集中到皇帝之手。 (2) 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三省六部制指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作用:根据材料“有效地理顺了三省各部间的关联及其实现职能的范畴.以确保中央政令的畅通”及所学知识可得,三省六部制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封建官僚体系日趋严密有利于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29、材料 府兵制的创建是西魏宇文泰军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西魏大统八年(542),宇文泰以六镇鲜卑人为骨干,收编关陇豪强的乡兵部曲,逐渐建立起一套府兵制度。此后,征兵对象扩大为所有均田户,汉族士兵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府兵制共设八柱国为长官,以下分设十二大将军,再下为二十四开府。每个柱国的军队分配一定数量的土地,士兵在农忙时劳作,农闲时练兵。战争结束后,将帅解除兵权,兵各归其府。府兵的管理采取了早期鲜卑部落兵制的形式,军官皆恢复或赐予鲜卑姓,如李虎赐姓大野氏、杨忠赐姓普六茹氏等,军士一律以主将之姓为自己的姓氏,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六镇军人的反汉化情绪,也加强了军队内部的凝聚力。府兵制历经北周、隋至唐中期,历时约二百年。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府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宇文泰府兵制改革。 答案:(1)特点:鲜卑族和汉族为主要兵源:兵农合一:兵将分离:保留部落兵制色彩。 (2)评价: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减轻国家负担:缓解民族矛盾:对防唐军制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建立在均田制之上,随着均田制的瓦解而废除。 解析: (1)根据材料“宇文泰以六镇鲜卑人为骨干”和“汉族士兵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可得出以鲜卑族和汉族为主要兵源;根据材料“士兵在农忙时劳作,农闲时练兵”可得出兵农合一;根据材料“战争结束后,将帅解除兵权,兵各归其府”可得出兵将分离;根据材料“府兵的管理采取了早期鲜卑部落兵制的形式”可知保留部落兵制色彩。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宇文泰府兵制改革采取鲜卑族和汉族为主要兵源,并且采取兵农合一的措施,这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同时一定程度上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根据材料“府兵制历经北周、隋至唐中期,历时约二百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宇文泰府兵制改革对防唐军制改革产生重要影响,该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之上,随着均田制的瓦解而废除。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唐时期伴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监察制度得以基本形成。隋朝虽历时较短,但隋文帝对原有的监察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进一步完善官僚系统,将监察机构的规模扩大,并取消御史直属官制度,使御史脱离了宫禁,提高了其独立性,并恢复了地方巡查制度。同时监察机构的职责更加清晰、明确,中央与地方的监察机构相分离,中央官吏由御史台负责监察,下设治书侍御史、侍御史、殿内侍御史、监察御史,并且下属官吏不再由御史大夫任命更换,而是由吏部任命。地方官吏则由司隶台和谒者台,专掌州县监察。 ——摘编自杨联《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迁、特征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改革监察制度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改革监察制度的意义。 答案:(1)措施:扩大监察机构的规模;提高御史监察的独立性;恢复了地方巡查制度;明确监察机构的职责;中央与地方的监察机构相分离;御史台下属官吏由吏部任命。 (2)意义: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完善了监察制度;有助于吏治的清明;为制度提供了借鉴。 解析: (1) 根据材料“将监察机构的规模扩大”可知扩大监察机构的规模;根据材料“取消御史直属官制度,使御史脱离了宫禁,提高了其独立性”可知提高御史监察的独立性;根据材料“并恢复了地方巡查制度”可知恢复了地方巡查制度;根据材料“同时监察机构的职责更加清晰、明确,中央与地方的监察机构相分离,中央官吏由御史台负责监察,下设治书侍御史、侍御史、殿内侍御史、监察御史,并且下属官吏不再由御史大夫任命更换,而是由吏部任命。地方官吏则由司隶台和谒者台,专掌州县监察”可知明确监察机构的职责;中央与地方的监察机构相分离;御史台下属官吏由吏部任命。 (2) 根据材料“隋唐时期伴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监察制度得以基本形成。”可知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完善了监察制度;有助于吏治的清明;为制度提供了借鉴。 19-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答案 高中 历史上 第二 单元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民族 交融 隋唐 统一 封建 国家 发展 考点 专题 训练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考点专题训练.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2167862.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2167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