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迁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中学迁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迁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归档资料,核准通过。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及主办单位 项目名称:****县****中学迁建工程 承办单位:****县****中学 项目负责人:** 1.2 项目概况 1.2.1学校概况 ****县****中学始建于解放初期,位于****集北头,分南北两院,占地21亩,中间由一条生产路隔开。现在校生400多人,有8个教学班,在职教师27人,辐射半径6公里,覆盖人口近三万人。多年来为当地乃至全县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1.2.2项目的提出 由于****中学建校历史久远,原建校舍大部分已严重损毁,经上级主管部分鉴定后建议整体拆除,现只有2003年、2004年两次危改教室8个,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再加上专家预测,学校地处塌陷区,因此学校迁地势在必行。2007年袁店二矿在****村西头筹建并将于近期投入生产,学校生源将因此剧增;学校还计划将****镇****小学、程楼小学并入****中学成立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学校学生数预计达2000余人。为了保证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满足生源日益增长的需要,****中学决定新建校舍。经****镇党委政府及教育局、学校多方努力下,现已新征建设用地60亩。 1.2.3规划目标 迁建后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县****学区****学校,计划建成后学生人数将达到2000余人,其中小学810人,18个班级,初中1200人,24个班级。 1.3 建设内容与规模 待建的****县****学区****学校选址在****和谐新村东北角,占地60亩,项目新建建筑面积31870平方米,包括教学楼8020平方米,综合楼3200平方米,食堂800平方米,可容纳1000名学生的男女生宿舍楼各一栋,共计5300平方米,教职工宿舍2800平方米,200、3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各一个,集中绿地 11250平方米,门房、配电房、厕所等配套建筑物500平方米。 1.4 建设投资与资金来源 本项目建设投资5052万元,所需资金全部由****县教育局统筹解决。 1.5 建设周期 项目计划2011年8月底建成,建设周期为1年。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国民经济净现值4385.13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20.41%,大于社会折现率8%。本项目虽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项目的社会效益极其显著。 1.7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7.1编制依据 (1)《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省教育事业“九五”和2010年发展规划》;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 (5) 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6)《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59号 (7)《民用隔声设计规范》; (8)《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 (9)《****统计年鉴-2009年》; 1.7.2研究范围 本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如下: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学校生源分析;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分析;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论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措施研究;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招标方式;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财务分析和项目效益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四级跳” 中国义务教育的发展道路艰难而曲折。大致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的改善基本办学条件、20世纪90年代基本实现“两基”目标、21世纪初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到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四个阶段,完成了义务教育发展的“四级跳”。四个阶段的奋进、四个阶段的跨越发展就像坚实的阶梯,共同铸起中国义务教育彪炳史册的世纪伟业。 以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为标志,我国掀起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新热潮。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困境中腾飞,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义务教育首先从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入手,实现了“一无两有”“六配套”;在实现校舍改造的基础上,各地进行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建设,进行基础教育划时代的改革,狠抓义务教育的普及,在普及初等教育基础上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开启了义务教育发展的新航程,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新跨越。 从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奋斗目标为开端,中国开始了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再跨越。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到2001年1月中国政府向世界庄严宣布实现“两基”目标,经过15年的艰苦奋斗。到2000年,中国在世界9个人口大国中率先如期实现全民教育目标,解决了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义务教育问题,实现了历史性的大飞跃。我国义务教育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变化。全国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不到5年提高到2000年的8年以上。据世界银行的计算,1999年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11年,世界平均水平为6.66年。1999年中国首次在人均受教育年限上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实现了人力资源发展水平的重大突破。到2000年底,全国通过“两基”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至5%以下;全国有11个省(直辖市)全面实现了“两基”规划目标。中国如期实现“两基”目标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它不仅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个辉煌的顶点,也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大事。日本普及小学教育用了78年,美国普及小学教育用了100年,中国从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真正确立普及义务教育制度算起,用15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的普及义务教育之路!“两基”是一项全民教育运动和世纪工程,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如期实现“两基”目标,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有标志性的成就和最光辉的篇章,也是世界全民教育的重大突破,被国际社会视为人类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 21世纪初,在我国基本实现“两基”目标后,约占全国国土面积2/3、占全国贫困人口一半的西部地区成为全面实现“两基”目标最后的“硬骨头”,西部实现“两基”,牵动着新一届中央领导人的心。新一届中国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更加强有力的政府行为、更加宏大的气魄,推进义务教育向着实现全面普及和全面提高质量的更高的目标迈进。2003年,国家实施西部“两基”攻坚计划,中国义务教育实现了由基本普及迈向全面普及的新的历史跨越。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踏着时代奋进的节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部署下,经过各地政府多方面的努力,我国义务教育西部“两基”攻坚目标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村义务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07年,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58%。目前,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5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一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7000万人,位居世界第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在教育进入新的大发展阶段之后,教育公平日益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均衡发展日益成为关系国家战略的重大问题。以200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我国义务教育迈向均衡发展、追求教育公平,并逐步走向免费义务教育的新阶段,实现了义务教育由全面普及向免费发展的新的更大跨越。以此为契机,在国家强力推进下,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免费三年迈出了三大步,实现了最初由经济欠发达、条件最艰苦、攻坚难度最大的西部农村突破,后逐步向农村延伸,再向全国城乡全面辐射的渐进式推进的三次飞跃发展,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的“三级跳”。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率先在西部实施,首先在西部农村实行了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这一政策在全国农村地区全面推开,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实现免费上学,惠及1.5亿农村学生。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这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长远,谋划未来,率领全国人民绘制的中国普及和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路线图和全景图。 2.1.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现状 根据国家、省、市文件精神,很多地方在前几年就已经开始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后,改善了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学校间在设备设施上的差距,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创设了良好基础。 第一,促进资源共享,有利于办学条件的均衡发展 通过实施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实施农村学校校园校舍建设工程、课桌椅改造工程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使农村学校的办学设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基本上实现了办学条件的均衡。 一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整合了办学优势。在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集中投入、添置教学设施,提高学校办学层次,起到了开源节流,降低能耗的作用,使有限资金更合理的分配运用到其它教育教学设施上,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为区域内的学生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创造了条件。同时,弥补了农村学校的内涵发展,克服了学科不配套,课程开设不齐全、兼课或包班现象,解决了教师任务重、时间紧,缺少研究、思考、反思、改进的时间和意识等现实难题。 二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优化了师资配置。综合学科的教师,跨中小学年级任课,小学开设由专业教师承担英语课程。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人员指数减少,把更多的编制留给教学一线教师,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优化和竞争,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 三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实现了资源共享。让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网络资源、多媒体等设施都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益。让“宽带”、“光纤”进入校园,发挥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实效,改变农村原来落后的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办学模式。 第二、教育资源重组,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有利于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产生更大的办学效益,体现“1+1>2”的效应,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彰显德育新理念。学校能够根据“三段一体”的特点,系统编制从小学直至中学的德育目标、要求及内容系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用一以贯之的影响,牢固奠定其思想、信念、理想、行业习惯的形成和转变的基础。 二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突出办学新特色。九年一贯制学校能够将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学风格、学习策略、校园文化建设等进行整体设计,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作通盘考虑,统一实施。学校从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全部开设英语课程和计算机课程,长期的、形式多样的英语及计算机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群体的成绩达到良好的水平,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另外,利用九年一贯制的教学资源优势和教师优势,从小学开设“科技兴趣班”、“英语班”、“书法班”、“体育班”、“音乐班”、“美术班”等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年级组管理上,把小学六年级纳入初中部管理,使学生提前适应初中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三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弥合教学衔接点。六年级和七年级的教师任课有机交叉,大大淡化中小学教师教学思路的界限。组成一至九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与物理、化学、社会与历史、地理等贯通始终的教研组,把中小学的教学研讨全面融为一体,有利于中小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整合。 四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搭建教师成长新平台。合并成立九年一贯制学校后,根据教师的专业及特长,统一调配,使学科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得到解决,又给青年教师的一专多能提供更多的施展空间。教师群体的云集,人气旺,凝聚力强,对教师之间加大教学交流、生活互助的力度,形成稳定的、健康的工作圈子、生活圈子。 第三,人事一体管理,有利于管理水平均衡发展 一是运行机制更科学。学校建立与九年一贯制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适应中小学一体办学的领导、管理班子,能根据中小学教育不同特点组织精要、高效的统一领导干部队伍。学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实行“统一领导、分部负责、全程管理、分权赋职”的原则,保证学校一体化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 二是办学思路更明确。学校领导致力于走“以人为本、和谐健康”的发展道路,特别是中小学校合并成为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各方面更是遵循整体性、发展性、主体性、连续性等原则,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体现九年一贯的“一体化”特色,走向和谐发展的办学道路。 三是教育要素更和谐。学校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各科老师等诸要素共同构成教育主体。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注重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在提倡谅解与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增强竞争实力,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在学校行政管理上注重中小学两部相结合的“一体化”特色,促进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镇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居民人均纯收入迅速增长,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经济增长点不多,科学技术落后,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难以合理开发和利用。究其原因,科技人才和高素质人才匮乏及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是制约****镇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竞争愈演愈烈,面对新形势和挑战,要发展就应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内在统一。本项目建设,完善了教学设施,不仅优化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而且有利于****中学扩大招生规模,为高一级院校输送合格新生,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有用人才,适应了****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2.2是****镇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镇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的“四个统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注重教育规模、教育结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有机统一,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保证投入,加强管理,以《教育法》为后盾,努力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推动全镇教育整体、稳步、健康地向前迈进。 县教育局、镇党委政府对****县****中学迁建工程十分重视,多次实地考察、调研,决定由上级拨款投资近两千万元人民币新建一所能够满足2000余名学生学习生活需要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建成后将使高中部规模扩大至24个教学班级,新增小学部18个班级,学校的布局将更加合理,教学设施更加完善。项目建设适应了全镇及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2.3项目建设是****中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县****中学始建于解放初期,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教风学风纯朴、学校管理严谨、读书氛围十分浓郁的学校。多年来,****中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求真务实,大胆创新,从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已初步形成了必修课与选修课、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宗旨,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已逐步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办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日益先进,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为****镇乃至****县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广泛的赞誉。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学现有的教学条件与日益扩大的教育需求存在着严重的矛盾。为此,****中学在****镇党委政府及教育局的多方努力下,复垦置换建设用地60亩,适应了学校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 第三章 生源分析 生源是项目今后建成运作的前提,因此本项目拟对****市第九初级中学今后的生源进行分析。 袁店二矿的建设投产为项目新增了大量的生源:袁店二矿位于****省****市****县****镇境内,东距宿州市50km,东北距淮北市76km,井田东西长约10.9-13.3km,南北宽1.3-5.3km,面积约为43.76km2,可采储量约为8400余万吨,井田内共有5个可采煤层,均为低磷、低硫中高热值煤。袁店二矿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建设规模120万吨/年,服务年限67年。 袁店二矿于2007年2月1日进入矿井建设的施工准备期,目前由中煤北京建井研究所和开滦建设集团正在进行地面预注浆施工。3个井筒的钻井施工分别由中煤特殊凿井公司和华煤特殊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担。按照规划,2010年底,矿井实现联合试运转。 项目的不断推进,使大批的工作人员投入到了新区的建设中,随着大量人口的迁入,适龄儿童不断增多,为项目新增了大量的生源。 第四章 建设条件及建设地点 4.1建设条件 4.1.1****镇概况 ****镇地处****、蒙城、濉溪三县交界地,东距京沪铁路宿州站51公里,西南距阜阳飞机场120公里,西距京九铁路****站90公里,北距濉阜铁路青潭站10公里,交通便捷,涡宿公路曹青路横贯境内。现有19个村委会,镇辖总面积162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总户数1.4万户,耕地面积12.8亩,为****市第一大镇。****镇自然条件优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地势平坦,河流密布。北淝河东西横贯境内三十华里,凤凰沟南北与濉溪为界,长二十余华里,殷家河贯穿腹地,曹青河、渡江沟两大人工水系在境内垂直交叉,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的东太清宫为道家鼻祖老子的故里;三国魏武帝曹操屯兵的红栗城雄居****集北;石佛寺、柴村庙、侯家古堆等古籍久负胜名;牛氏宗祠是新四军游击队第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的地方;彭雪枫、张震等将军曾在这里留下抗战和反对内战的足迹;辉山烈士陵园安葬着三百多名光荣殉国的烈士,1994年军委副主义张震同志故地重游,感慨万千。 ****镇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盛产小麦、大豆、玉米、杂粮、棉花、芝麻、油菜、花生、肉食、皮革、木材等农副产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优质棉花生产基地。二○○五年全镇工业总产值 0.5亿元;粮食总产量60035吨;人均纯收入2670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利用本镇资源优势,依照“以农稳镇,以工致富,以商活镇,依法治镇,文明建镇,科技兴镇”的战略指导思想,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中心,以稳定为前提,以建设新农村总揽全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乡村企业、民营企业步伐,努力搞活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了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粮食、蔬菜、黄牛、建材、肉食、农机制造交易等一个个规范化大市场倍受消费者青睐;商业街、城市型道路两侧一座座功能齐全、新颖别致、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拔地而起,集镇建议方兴未艾。****集、辉山集、长营集、顺河集、太清集,在境内错落分布,方便了群众生活,繁荣了市场经济。基础设施紧跟时代步伐,镇自建的35千伏变电所,保证了全镇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所需;千门程控电话直通国内外;自来水厂正在建设中;文化广场、停车厂、淝河公园等设施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始终走在全县的前列。****镇在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上下的密切配合下,一个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的新****正展现在人民面前。 4.1.2自然条件 ****县地处皖西北,西与太和县、****县毗邻,东靠淮北,南邻****、蒙城,北部与河南省永城相对。本地区地处北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季风明显,雨量适中,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县全年平均温14.9℃,最热7月份多年平均气温27.5℃,最冷元月份多年平均气温0.7℃,历年最高温度41℃,最低温度-20℃。 风力: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最大风荷35kg/m2,年平均风速为2.3-3.5m/se。 地震:1976年****县最大地震4.25级。为七度设防区。 地耐力:18MPa/m2。 最大冻结深度:13厘米 地下静止水位:2-4米 年平均降水量:约900毫米 4.2 建设地点 项目迁建地处****和谐新村东北角,东临****至侯楼村水泥路,西临新农村规划南北街道,南临****和谐新村东西街街道,北临****原东西街街道东段。东西长206米,南北长195米,总面积40170平方米。此处地势平坦,环境幽雅,水电已配套,利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项目的实施。 第五章 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5.1 建设内容 迁建后的****县****学区****学校地处****和谐新村东北角,占地60亩,项目新建建筑面积31870平方米,包括教学楼8020平方米,综合楼3200平方米,食堂800平方米,可容纳1000名学生的男女生宿舍楼各一栋,共计5300平方米,教职工宿舍2800平方米,200、3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各一个,集中绿地 11250平方米,门房、配电房、厕所等配套建筑物500平方米。 5.2 建设规模 5.2.1建设标准 根据《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59号,农村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学制、学校规模、校舍建筑面积指标确定。学校规模和班额宜根据生源按下列规定设置:一、小学:非完全小学为4班,30人/班,完全小学为6班、12班、18班、24班,近期45人/班,远期40人/班。二、初级中学为12班、18班、24班,近期50人/班,远期45人/班。 本项目按照完全小学近期45人/班,18个班;初级中学近期50人/班,24个班布置。本项目表5-1中的各项指标均严格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59号标准进行设计。 5.2.2建设规模 根据学校教学和后勤服务需要,迁建新校区工程共建设三大基本功能区: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主要建设三大功能区的各种建筑物以及运动场,相应配套的道路、广场、给排水、供配电、绿化等工程。项目总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38650m2。具体建设内容及规模详见表5-1。 表5-1 迁建新校区建设工程内容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规 模 备 注 1 综合办公楼 3200m2 其中办公用房928 m2 2 食堂 800m2 3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8020m2 其中小学2410 m2,初中5610 m2 4 学生公寓 5300 m2 其中小学2000m2,初中3300 m2 5 教师宿舍 2800m2 6 配套建筑物 500m2 包括门房、配电房、厕所等 7 运动场 200、300m环形跑道各一个 小学200m环形跑道、 初中300m环形跑道 8 市政设施 包括室内外给排水、供配电工程 9 道路、广场 10 集中绿地 11250 m2 其中小学需4050m2、初中7200 m2 11 合计 31870 m2 第六章 建设方案 6.1总体规划设计 (1)设计依据 ①甲方提供的道路红线及现状地形图等。 ②《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59号以及现行的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设计规范等。 (2)规划指导思想 ①21世纪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教育的重点由注重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转向素质教育,转向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一转变是我们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 ②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依托学校悠长的历史文化渊源,根据地形及功能分区,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有机组织建筑空间布局,使建筑与绿化环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人文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校园环境。 ③坚持可持续开发的思想,一次规划滚动发展,将学校建筑的工程建设变为城市发展进步的积极要素。 ④注重校园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为师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交往聚合场所和活动空间。校园的室外空间中有广场,有庭院,有连廊,建筑空间内外沟通,各种宜人的大小空间环境遍及校内,以利师生教学相长、陶冶情操。 ⑤建筑造型上突出时代感,着重表现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形体组合上体现历史文化及地方特色,使建筑个性鲜明,富有校园气息。 (3)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 约60亩 总建筑面积 31870m2 容 积 率 0.8 建筑覆盖率 13.7% 体育场地 22000m2 绿化面积 20000m2 绿 化 率 30.7% (4)功能分区 校园可分为三大基本功能区,即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主要的三大基本功能区顺着基地的南北方向展开:教学区居北侧,学生生活区在基地的西南侧,体育活动区在校园的南侧,三大区以教学区为中心,犄角相依,动静有隔,有分有连,疏密相间。通过空间群体、道路、轴线的呼应和控制,使校园各个组成部分从功能到形式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塑造出浑然一体的空间环境。 (5)交通组织 ①出入口:本校区主入口设置在有规划道路的一侧。另一侧将设有一辅助出入口,此入口主要为后勤物资进出所设,可保证校园内良好的文静气氛不被污染。 ②道路结构:本校采用以围绕教学区核心的环状路为基本骨架的道路结构,主路宽7米。③停车:主入口、行政办公楼和后勤服务用房分别有停车场地。全校师生的自行车集中停放在校园绿化遮蔽的停车棚中。 (6)消防设计 学校内所有建筑物均为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每个功能区之间相互独立,均有消防道环绕。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间距满足消防要求,室外消火栓间距小于120米,室内按要求设有消火栓。 建筑内部设双向疏散通道,在数量、疏散间距、疏散宽度上均满足建筑防火要求。 (7)环保及环卫 整个校园基地上除建筑及硬地广场外均植以树木草坪,既绿化环境又是隔噪调温防尘的措施。 排水系统中,厨房排水,粪便污水均经过化粪池沉淀处理后,与洗涤废水合并达到市政排放要求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教学楼和宿舍朝向、采光、日照、通风条件优良。窗地比大于1/6,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大于2小时。 食堂、厨房等后勤服务楼位于校园教学区西侧一隅,远离教学区,且处在下风向,避免了污水、废弃物、烟气对校园的影响。 6.2建筑设计 6.2.1校舍主要建筑标准 1、农村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应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方针政策,校舍建筑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的规定,规划建设环保、卫生、节能型校园。 2、小学的普通教室应在三层及以下,初级中学的普通教室应在四层及以下。 3、建筑设计在平面空间布置和造型设计等方面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要求。 4、建筑层高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教学用房的层高,小学不宜低于3.60m,初级中学不宜低于3.90m。 ②办公用房不宜高于3.0Om。 ③教职工宿舍不宜高于2.80m。 ④学生宿舍使用单层床的不宜低于3.0Om,使用双层床的不宜低于3.60m, ⑤多功能教室、食堂等用房的层高,应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确定。阶梯教室最后一排的地面至顶棚的净高不应低于2.2Om. 5、建筑结构: ①建筑结构应按防御各类重大意外灾害的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②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建筑结构应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 ③在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区域,严禁使用预制空心板及预制楼梯。 ④建筑材料的强度等级、型号、规格、质量等材料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满足设计的要求。 6、中小学的设计应经过施工图审查,并实施施工监理。 7、建筑防火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楼房不应低于二级,平房不应低于三级。 8、楼梯数量、宽度及形式: ①楼梯设置的数量、宽度、位置和形式,应满足使用要求,符合安全疏散和国家防火规范要求,每幢多层建筑不得少于2座楼梯。 ②楼梯不得采用螺旋形或扇形踏步。楼梯坡度不应大于30°。踏步高度,小学不应大于15Omm,中学不应大于16Omm;踏踏步板外沿不宜突出踢脚板。梯段与梯段之间不应设置遮挡视线的隔墙。楼梯井宽度不应大于2OOmm。楼梯栏杆(栏板)应坚固,高度不应小于9OOmm,室内楼梯平台及室外楼梯栏杆(栏板)高度不应小于11OOmm。 ③楼梯间应有直接的自然采光、通风和人工照明。 9、走廊宽度(净宽):教学用房的内走廊宽度不应小于3000mm,外廊及单面内廊的宽度不应小于21OOmm;外廊栏杆(栏板)净高度不应低于11OOmm。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llOmm。上人屋面应设置女儿墙或安全防护栏,其净高不应低于11OOmm。各种栏杆均应坚固,不易攀登。 走廊不宜设踏步,如必须设踏步时不宜少于三级或做成1/8∽1/10坡度的斜磋坡道。 10、室内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采光:室内采光应亮度均匀。应保证主要教学用房的最佳建筑朝向,避免教室内直射阳光。教学用房宜采用双侧采光,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的左侧,采光窗窗台高度不应低于900mm。教学及办公用房的采光玻地比不应低于1/6,并应防止眩光,严禁使用有色玻璃。 ②照明:教学用房应采用配有保护灯罩的节能荧光灯具,不宜采用裸灯。灯具(长轴)应垂直于黑板面布置(黑板灯除外);悬挂高度距桌面宜为170Omm。各类用房的平均照度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 ③通风换气,校舍室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教学用房应有冬春季换气设施。化学实验室及毒气橱应设置有效排气设施。 ④室内装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35的要求。 11、防雷装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 12、卫生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学校应设置给排水系统。 ②建筑物内应设置水冲式厕所,厕所应采用瓷砖大便槽(或蹲式陶瓷大便器)和小便槽。水冲式厕所宜配备洗水盆和污水池。独立厕所应按卫生要求,位于教学、办公区及食堂的下风方位,并保持适当的距离。厕所均应设置通风排气设施。 13、学校各类用房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方建筑材料进行装修,应简朴、美观、大方,严禁采用豪华装饰。建筑装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楼面、地面:根据使用要求宜做防滑、易清洁的楼地面。化学实验室宜做耐酸碱腐蚀的楼地面。多功能教室、体育活动室宜采用弹性地面。 ②室内墙面及顶棚:所有内墙的阳角和方柱宜做成圆角。教学用放的墙角、顶棚宜采用白色材料做普通装修。音乐、功能教室墙面宜采用吸音材料。墙裙宜采用易于清洁的材料。固定黑板应采用墨绿色或黑色无光耐磨材料制作。 14、食堂、厨房装修及设施配置应符合各地区卫生防疫部门关于学校食堂卫生管理的要求。 15、校舍建设应符合无障碍设施规范要求。 16、学校应根据消防要求,在校内、楼内和相关室内配置消防设备。 17、学校应根据安全要求,在校内配置应急照明设备,设置疏散标志。 6.2.2结构设计 (1)执行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基本参数 基本风压:W0=0.35KN/m2,基本雪压:S0=0.4KN/m2; 抗震设防烈度:7度; 框架抗震等级:三级; 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建筑物类别:丙类; 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50年。 (3)结构型式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工程主体采用框架结构,墙体采用200厚非承重粘土空心砖填充。 (4)基础型式 根据结构型式,结合场址工程地质状况,建筑物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6.2.3给、排水及消防 (1)给排水 ①执行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本)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97修订本)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6)(97修订本) ②给水 项目给水水源由****镇的市政供水管网供给,校区内供水干管直径为100mm,生活给水管道采用给水聚丙烯(PP-R)管。 ③排水 雨水通过雨水管收集直接排至校园内雨水总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排入校园内污水处理总管网,然后由校区雨水及污水总管网直接排入市政雨水和排污管网。 (2)消防 项目消防系统采用与生活用水系统合并使用的消防给水系统,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5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0L/S,同时使用的水枪支数为2支。室内消火栓应每层均设,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地点,栓口离地面高度1.1米,其出水方向向下。室外消防给水管道与市政管道连接成环状,建筑物内的消防竖管在屋面各自连接成环状管网。消防给水管道采用给水铸铁管,胶圈接口。室外消防用水由市政消火栓供给。 6.2.4供配电 (1)执行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本)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2)电源 电源由供电系统将10KV高压线架至校园变配电室。进户导线采用W22型0.6/1KV铠装电力电缆地下直埋引至室内配电间,电压为380/220V。 (三)线路 本工程室内配电线路采用暗敷,配电干线采用W型0.6/1KV电力电缆沿电缆井内电缆桥架敷设及BV型0.3/0.5KV铜芯电线穿钢管保护地下暗敷引进各照明配电箱,各照明分支线路导线采用BV型0.3/0.5KV塑料铜芯线穿钢管暗敷。 (四)负荷等级 根据负荷性质和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程度,校内建筑内的消防用电系统用电为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 (五)照明 本工程除男、女厕所及楼梯间、走道采用白炽灯照明外,其余房间均采用日光灯照明。在疏散楼梯间、公共出入口等处设置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标志灯。 (六)防雷及接地 建筑物屋顶设避雷带以防直击雷,引下线利用框架柱内二根主筋,要求由下至上,牢固焊接,避雷接地利用基础内所有金属构件,要求金属构件焊成一体,以形成一个封闭的金属网。电力装置室外接地采用40×4扁钢,埋深-0.8m,R≤4欧姆;引入室内的接地线采用Φ10圆钢引进电缆井及一层各照明配电箱。报警设备室外接地装置采用40×4扁钢,埋深-0.8m,R≤4欧姆,引入室内的接地线采用BX-25铜芯电线穿UPVC25管保护,地下暗敷引入报警控制屏。 (七)消防 消防用电设备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保证火灾发生切断生产生活用电时,消防用电正常。疏散指示标志采用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疏散指示灯的照度不低于0.5LX。 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7.1环境保护 7.1.1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件》国务院令253号;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4、《开发建设活动环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 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838-2002); 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7.1.2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建成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但须注意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文明卫-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迁建 工程 建设 可行性研究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