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的研究.doc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的研究.doc(1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当今世界,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发展,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世人的生活方式,把人类带入了全新的网络时代。在国际互联网突飞猛进的促推下,中国人民开始步入信息社会,即将构筑起全新的网络生活生存框架。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格局,教育和学习模式,也跨入了革故鼎新的新境界。学校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社会信息化浪潮中,学校德育正面临着重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等产生深刻影响。网络即使教育受益无穷,也受到一定的负面冲击。网络把丰富的知识、便捷的信息奉献给学生的同时,也把“垃圾”
2、和“黄毒”塞给了他们。网络发展所暴露出的诸类问题,使往昔的德育途径与方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壁垒,现实的小学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不但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重视,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切,饮鸩止渴固然不可为之,因噎废食并非万全之策。面对网络这个战略高地,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迎难而上主动出击,抢先占领,让网络为素质教育服务。据中国互联网状况,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东部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0%,99.3%的乡镇和91.5%的行政村接通了互联网,到目前为止3G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未成年人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最大群体,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的
3、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可见,未成年人与互联网已经走到了一起,网络在改进自己的同时,已成为一个吸纳、承载少年儿童学习和生活的大平台,成为少年儿童赖以生存的一个社区。因此我们必须追踪“网络”走向,以现实的立场、前瞻的视角、科学的态度来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有效途径与方法,抓住机遇把触角伸向互联网,积极应对挑战和抵御冲击,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准确把握,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为我所用。抢抓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的契机,根据我校的德育基础,在广泛收集、征求意见、酝酿讨论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组决定开展“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开展
4、本课题研究,其意义深远。从宏观上看,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顺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需要,是推动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从微观上看,是适应社会价值多元、思想文化多元背景下的当代学生成长、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需要,是德育符合跨入现代化进程的要求,是德育创新与时俱进的举措,更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关键之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具体体现。同时我们看到,在国内,对网络德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探索之中,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将丰富我国的学校德育研究内容和体系,开辟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渠道。本课题有较高的创新性,因为网络教育是近几年在我国逐渐开展的新事物,尚处启
5、动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层面上更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作为网络教育的研究处在理念的提出上,网络德育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还是一块处女地。因此,就全国范围而言,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本课题处于较前沿的地位。二、 研究的内容与目标本课题内容为:1.调查分析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受到的新冲击;了解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面临的缺失。2.建设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队伍。学校是我们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德育工作者是教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他们自身素质如何从根本上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和实效。在新的形势下,培养一支教学业务精通、网络技术精湛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刻不容缓。3.以学校Internet网络的建设、维护和管理为抓
6、手,在Internet和windows2003网络操作系统服务器的支持下,开发学校德育网站和论坛,开辟新的德育课堂,实现学校德育途径的网络化。4.整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资源,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科教育德育渗透的研究,优化网络环境下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使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整合与优化。本课题研究的目的:逐步培育师生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和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塑造办学特色,为每名师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同时也起到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网络德育体系的作用。三、研究的方法和依据主要采用的方法:研究的初始阶段,采用调查法、教
7、育与心理测量法等;研究的实施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实验法,其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研究的总结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教育统计法等,其中以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为主。网络环境下德育研究的理论依据:1.采用目前西方流行的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本质的区别,对传统教育的变革,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要素的转变上:教师不再是口头上生硬的说教者,而是教育的引导(组织、指导、帮助、促进)者、育人的设计师;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自主构建者;德育内容由教师强迫命令转变为学生自主参与;师生充分互动,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2.依据实验心理学家
8、特瑞赤拉的人类获取信息与记忆的持久性规律。显然,人们获得的信息从视觉中可以得到所得内容的70%。我们所设计的石佛中心小学教育网络基本克服了小学生视觉不足的状况,满足了学生受教育时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记忆规律性,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讨论交流不足的状况,使人与人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更容易进行。3.人们偏爱的主要育人方式有三种:触觉感知者:当他们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自制网页时),教育效果最好;视觉感知者:当他们看到育人内容的图像形式出现时(图文并茂)教育效果最好;听觉感知者:通过谈话、音乐的声音(网上的交流)而教育效果最好。国外研究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在运动(即动手学习)时效果最好。信息技术的利用
9、是育人三种方式的最佳的方法加以组合,使他们知道:怎样迅速、充分、有效地存储和获取信息;怎样利用它分析解决问题:传统教育的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导致触觉接受者、视觉接受者的自主动力被压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充分拓展了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了又一平台,是对传统教育的一大变革和创新。四、研究的步骤与过程强化硬件、软件建设和管理。本校校园网的建成为教师们掌握网络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从2007年起,我校累计投资90万元改造、更新和添置了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多功能教室和校园网络设备,为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营造了宽松的硬件环境。到目前,校园主干网全部升级为光纤,网速已达到10兆。提高管理、运
10、用水平,修订了班级电教设备管理操作制度、多功能教室管理运行制度、校园网络规范、计算机教室管理运行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实现了网络畅通、设备良好的目标,整个系统始终良好运行状态。强化教师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提高网络技术教师队伍素养。联系教学的需要和部分教师计算机操作技能尚存缺陷的实际,在以往完成基本操作技能培训的基础上,2007年以来,我们又进行了两方面的培训,一是字表文件编辑的规范化,二是平面图形及音频文件的编辑处理。在此基础上,对已完成的作品进行修饰,实现了教师个人资料库中演示文稿的最优化。强化学生的学习教育和养成教育。依靠校园网与因特网的连接为学生营造探索发现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大量的多媒体信
11、息和教育资料,各类资料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实用、信息量大面广,并具交互功能。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来获取各类自主学习的资源,作为他们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帮其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夯实了基础。网络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增加了学生的视觉工作时间和紧张度,为防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据此利用网络资源,加强防近宣传、营养宣传,把“讲卫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正确读写姿势、科学用眼”作为信息技术课内容纳入学生素质教育目标。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视力保护,落实每日两次做眼保健操的制度,学校不仅保证学生做眼保健操的时间,
12、还责成专人对学生进行辅导,保证做眼保健操的质量,使之真正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通过定期对学生的视力检查,建立视力档案,学生可及时了解自己的视力变化,在网络上通报各班学生近视眼发病的动态状况,并将结果通知家长。家校共同关注,相互配合,为防近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活动。在各学科的教育过程中,力求渗透品德教育。如教学过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时政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教学过程中这些方面的教育能否利用网络的优势(如网上搜索、信息下载等)来开展,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育内容是否能对学生的品德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学科德育渗透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目标,也成为
13、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基于此目的我校分别在2008学年和2009学年第一学期开展了德育渗透的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公开课,同时也邀请部分专家和兄弟学校的教师来听课、评课指出不足。另外我们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学习信息技术,提高自身信息网络素养,探究学科德育渗透与信息网络技术整合的最佳途径。开展各种文明上网活动,抵制、纠正不良上网行为。针对网络环境下出现的新问题,面临的新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开展多种活动,抵制纠正不良行为。我们在高年级开展了“网络让我欢喜让我忧”的主题班队会活动,通过活动使同学们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本身无罪,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针对部分同学沉溺于社会上的网吧不
14、能自拔的现象,我们开展了“远离网吧文明上网”签名活动,在活动后我校大队部还制定了德化第三实验小学上网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依托家长学校,共同架构网络德育平台。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62%的学生能够在家中上网,我们认识到这是拓展家长学校的重要途径。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育,在学校与家长、家长之间、家长与学生、家长与社会等各方面进行互动,形成教育合力,这正好是发挥网络作用的最大优势和有效手段。强化教师在网络德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上的
15、探讨。我课题组成员不断学习,钻研教育理论,践行教育规律,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繁忙的教务之暇,勤于笔耕,三年来共撰写发表论文、调查报告七篇。五、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我们课题组在经过三年六个学期的时间实施了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的“三化”途径与“两种”方法,研究中实践、实践中完善、完善中充实、充实中提高,围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家庭支撑、社会平台”主线,串联校内外节点,构架社会育人立体面,验证了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的“三化”途径与“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实现了研究目标。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引领一体化、资源网络化、模式机制化)我们基于农村的未成年人思想实际和师资水平,
16、本着突出主线,联通节点、立体配套的原则,形成了引领一体化、资源网络化、模式机制化的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1.引领一体化。小学阶段是人生理念养成的启蒙期,引领重要,导向关键,二者合为一体目的方达。扭住校园育人关键。低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步入校园,环境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思想上的过渡期、行为上的适应期。我们围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主线,串联智育和德育节点。课上抓住启发诱导不松手,及时渗透德育要领。课下狠抓环境教育不松劲,把环境教育渗透在德育之中。一是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在三年的研究中,投资7万元购置名人名言牌,制设百家姓展板,三字经专栏,建设文化廊,植物苑,德育角,成才路,使校园环境温馨馥郁,文化韵
17、味十足,彰显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文化网络。二是抓牢课堂育人载体。文化课,艺体课,课课渗透德育,堂堂穿插德育,节节贯穿德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的德育为先体系。三是抓实学生养成主体。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使德育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寓于学生的活动中。规范教师言行举止,使学生从入校至离校始终处于互尊互敬、文明礼貌的德育脉络,从校园的整体布局到路、廊、苑、角的命名浸润德育气韵,时时、处处、点点环绕着德育气氛。夯实家庭育人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农村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年级学生生活的主要空间,此年龄段的学生在学校已开设信息技术课,在家庭接触互联网,视野日渐开阔,思维逐渐多元。鉴于农村经过改革
18、开放的洗礼,家庭育人环境变化巨大的实际,紧密结合当地民企较发达,家庭经济收入高,学生家长求新求异求知求变的现状,着力在两方面作文章。一是在家校共育上下功夫。成立家长学校,统一育人共识,端正儿女成才思想,定期开展“教师献一计,家长献一策”德育活动,使学生在校园里、家庭中所触及的环境类同,达到了校内抓德育、家庭抓养育、家校同哺育的目的。二是在提高教师、家长育人本领上作文章。“走出去,请进来”开阔育人视野。三年间,我们课题组组织教师进农家、入企业、赴社会,体验改革开放成就、精神文明成果,感悟各界人士的思想动态与价值取向,丰富德育涵养;邀请德育专家、师德标兵传经送宝,企业家和致富能手谈文化育人的路径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环境 小学 德育 有效途径 方法 研究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