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考点突破.docx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考点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考点突破.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考点突破 1 单选题 1、西汉编订的《礼记》关于婚礼的要求是“嫁女之室,有不息火之悲;娶妇之家,有不举乐之感”;《唐会要》记载唐代“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极欢宴”。唐代的婚礼与汉代礼书中要求的悲思之情相去甚远,这反映了唐代 A.儒家正统地位动摇B.社会纲常伦理败坏 C.时代风貌自由开放D.市民文化决定婚姻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唐代“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极欢宴”可知,,唐代婚礼欢乐喜悦;而材料汉代《礼记》关于婚礼的要求是“嫁女之室,有不息火之悲;娶妇之家,有不举乐之感”,其意为“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这体现了悲思之情。据上分析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婚礼习俗的变化体现了唐代自由开放之风,C项正确;唐代儒学仍占正统地位,只是受到了佛道思想的挑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纲常伦理的败坏,而是强调人们对婚礼习俗观念的转变,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C项。 2、生平:是________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 答案:道家学派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 3、东周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 答案: 春秋 战国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所以①处为春秋,②处为战国。 4、唐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政治新格局,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主要“新”在 A.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B.中央增设中朝,加强皇权 C.创立科举制度,任人唯贤D.实行盐铁官营,增加财政 答案:A 解析: 三省六部制将宰相一分为三,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加强了君主专制,A项正确;中央增设中朝、实行盐铁官营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B、D项;创立科举制度是在隋朝,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A项。 5、唐代中叶,有官员认为“按籍而征之”的传统方法弊病重重。为此,政府纳税改革的合理方向应是 A.减免征税B.按人征税C.加征商税D.按地征税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的“按籍而征之的传统方法弊病重重”可以看出,原来按征税的方式已经难以实行下去,所以,政府纳税改革的合理方向应是按田亩征税,从“税人”转向“税地”,D项正确;减免纳税只是特殊时期的政策,不是能长期实行的税收制度,排除A项;按人征税仍是原来的赋税制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农业税,而不是商税,排除C项。故选D项。 6、王莽统治 (1)________新政: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2)政权覆亡:王莽统治末年,国家出现严重的________和蝗灾,________、赤眉等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23年,绿林军在________击败王莽军队主力。随后,绿林军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答案: 王莽 旱灾 绿林 昆阳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被称为王莽新政;王莽统治后期,国家出现严重的旱灾,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爆发;23年,绿林军在昆阳击败王莽主力。 7、西汉建立:________年,刘邦建立________,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 答案: 公元前202年 汉朝 长安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得出:①公元前202年②汉朝③长安 8、《唐会要》记载,初行两税法时,规定“其比来征科色目,一切停摆”,“此外敛者,以枉法论”。这说明,两税法( ) A.扩大了收税对象B.减轻了农民人身控制C.简化了税收名目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答案:C 解析: 根据“其比来征科色目,一切停摆”,“此外敛者,以枉法论”可知两税法规定了应收税赋的名目,在此名目之外滥收的都要受到处罚,由此可知两税法是简化了税收名目,C项正确;两税法征收的对象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根据题意叙述无法体现减轻了农民的人身控制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BD项。故选C项。 9、政事堂是唐朝宰相议政办公的场所,在这里议政的数位宰相中,有一位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唐肃宗时,规定宰相轮流秉笔、承旨,十日一换;德宗时甚至规定每日轮换。这些规定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削弱了君主专制 C.旨在防止宰相专权D.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 材料“唐肃宗时,规定宰相轮流秉笔、承旨,十日一换;德宗时甚至规定每日轮换”体现的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轮换,这显然不利于宰相专权,进而加强君主专制,C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与提高行政效率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非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 小提示: 10、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________。 答案:火 解析: 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11、公元前207年,________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答案:刘邦 解析: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部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12、商周时期的特征:________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 答案:奴隶制 解析: 特征:商周时期是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 13、北魏时设立僧官制度,于僧徒内设立不同层次的僧官,使之等级化。这体现了( ) A.佛教等级制度森严B.官僚制度日益完善 C.儒家思想影响深远D.佛教的中国化趋势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于僧徒内设立不同层次的僧官,使之等级化”可知佛教的管理受到了中国等级制度的影响,逐渐中国化,D项正确;材料只是说等级化,没有说等级森严,排除A项;僧官制度不属于世俗社会的官僚制度,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佛教的中国化趋势,没有体现儒家思想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4、新石器时期,农业、畜牧业产生,社会分工发展,使得社会上出现了剩余产品,由此产生________制,以及阶级和奴隶制度。奴隶主贵族不断强化自身权威和组织管理能力,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标志着________开始形成,而这正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 答案: 私有制 国家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因此①处应是私有制。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因此②处应是国家。 15、统一西域后,唐政府在西域驻扎重兵,任命各级官吏,推行内地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府兵制,并在天山南路大兴屯田。唐政府的举措 A.消除了西域与内地矛盾B.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C.密切了中西方文化交流D.推动了西域封建化完成 答案:B 解析: 材料“推行内地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府兵制,并在天山南路大兴屯田”措施有利于内地先进的经济政治制度在西域的传播,从而促进西域地区的开发,B项正确;“消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唐朝对西域的管辖不属于中西方交流的范畴,排除C项;“西域封建化完成”的说法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小提示: 填空题 16、汉代:________,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________。 答案: 汉武帝时期 繁盛之势 解析: 略 17、影响 ①许多将领拥兵自重,独立性强,中央集权被削弱。 ②边防空虚,唐朝由盛转衰。 ③形成________的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答案:藩镇割据 解析: 略 18、五代十国: (1)____年,_____废唐称帝,国号_________,史称_________。 (2)此后50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王朝,称为“________”。 (3)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______,称为“________”。 (4)五代十国后期,_________世宗柴荣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为________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答案: 907年 朱温 梁 后梁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五代 北汉 十国 后周 北宋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此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的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所以,①处为907年;②处为朱温;③处为梁;④处为后梁;⑤处为后梁;⑥处为后唐;⑦处为后晋;⑧处为后汉;⑨处为后周;⑩处为五代;⑪处为北汉;⑫处为十国;⑬处为后周;⑭处为北宋。 19、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建立 618年,李渊在________称帝,建立唐朝。 唐朝的繁荣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吸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武周: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开元盛世: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民族关系 (1)突厥:先后出兵灭东突厥和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2)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吐蕃赞普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基本上停止了纷争 (3)靺鞨: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答案: 长安 隋亡的教训 轻徭薄赋 劝课农桑 戒奢从简 知人善任 虚怀纳谏 解析: 略 20、分别写出以下各王朝的都城和建立者及时间 朝代 建立者 都城 建立时间 西周 周武王 ① 公元前1046年 秦 ② 咸阳 ③ 东汉 ④ 洛阳 公元25年 西晋 司马炎 洛阳 265年 唐 ⑤ 长安 618年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 答案: 镐 秦始皇嬴政 前221年 刘秀 李渊 解析: 据所学可知,西周都城“镐”,今陕西西安,①镐;据所学可知秦王朝的建立者是嬴政。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确立了"皇帝"制度,②秦始皇嬴政;秦统一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③前221年;刘秀建立东汉后,定都洛阳,④刘秀;据所学可知,唐朝的建立者是唐高祖李渊,⑤李渊。 21、北朝 (1)含义:4世纪末到7世纪初,北方先后存在的________ 、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5个王朝合称北朝。 (2)政权更迭:4世纪末建立北魏, ________ 年统一北方;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北周内政修明,灭掉北齐;隋朝取代________ ,灭掉陈朝,完成统一。 (3)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时间: ________世纪后期。 ②措施:迁都________ ;改穿汉族服饰;朝中统一说________ ;改姓汉姓;仿士族划分门第,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③意义: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________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答案: 北魏 439 北周 5 洛阳 汉语 隋唐盛世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先后存在北魏、东西魏和北齐北周;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隋朝取代的是北周,灭掉陈,统一全国;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统一说汉话;北魏孝文帝改革为隋唐盛世奠定基础。 22、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________。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答案:周 解析: 略 23、唐中后期:两税法 (1)背景: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________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土地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________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 (2)实施: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________的建议,实行________。 (3)内容 ①每户按________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②一年分为夏季和秋季________次纳税。 (4)影响 ①两税法________税收名目,________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改变了自________以来以________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________。 答案: 兼并 租庸调 杨炎 两税法 人丁和资产 两 简化 扩大 战国 人丁 人身控制 解析: 略 24、确立:__________时,三省六部制正式确立。 答案:隋文帝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三省指的就是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就是指吏部、兵部、礼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度支(后改为户部)和工部。三省六部制是隋文帝统治时期正式确立下来的。 25、道教的兴起:________。 答案:东汉末,是中国本土宗教 解析: 略 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行仁政与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东汉中后期,由于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察举选官名实不符,很难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同时,汉末以来,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百姓背井离乡,“人士流移,考详无地”,难以掌握士人的真实情况,使察举制无法实施。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三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品中正制建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进步性。 答案:(1)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背景: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2)背景: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失去了社会基础;察举制被世家大族所操纵,干扰人才的选拔。 (3)进步性: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促进了古代教育发展,有益于形成社会重学风气。 解析: (1)主张:根据“行仁政与王,莫之能御也”得出实行仁政;根据“处无为之事”得出无为而治;根据“明法者强,慢法者弱”得出强调法治。背景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政治上是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是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2)背景:根据“东汉中后期,由于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察举选官名实不符,很难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失去了社会基础;察举制被世家大族所操纵,干扰人才的选拔。 (2)根据“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得出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根据“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得出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根据“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得出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促进了古代教育发展,有益于形成社会重学风气。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登基时与商鞅初到秦国时所面临的形势差不多,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已经很久,拓跋贵族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如南方;而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远远落后于东方六国,“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1)材料一图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什么史实?图二反映社会哪两大新阶级的出现? (2)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两次变法或改革能成功的原因。 答案:(1)史实: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铁制农具、牛耕; 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2)联系: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材料二商鞅变法是在材料一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和新剥削方式产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变法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社会转型。 (3)相似之处:都处在分裂割据的时代,都面临着增强国力的任务等。 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国君的支持;变革者的政治才干和智慧;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制订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深入人心。 解析: (1)史实: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中的人正在使用牛作为动力,使用 铁犁作为工具进行耕作,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铁犁牛耕的史实了;阶级:根据材料二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地租,而地租是地主向农民征收的,因此我们可以得知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争霸,但是这一时期也是生产力飞速发展的时期,各个大国出于争霸的需要,都开始进行变法以大力发展本国的生产,而众多变法中商鞅变法是最为彻底的,因此推进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革新,由此引发了铁犁牛耕的生产力大变革,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新的生产方式意味这小农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因而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也由此出现并逐渐壮大。 (3)相似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商鞅身处战国时期,二者所处年代都是大分裂大动荡时期;根据材料三“拓跋贵族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如南方”“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远远落后于东方六国”可知都面临着增强国力的任务。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顺应了发展生产力,进行统一战争的时代潮流,而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少数民族汉化和封建化的历史趋势,因而两人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孝文帝本身就是皇帝,而他大力的进行改革,商鞅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因此两人都得到了国君的支持;商鞅制定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行之有效,符合当时秦国的国情,而孝文帝的措施符合当时北魏的世纪情况,因此两人都制订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面对守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而孝文帝面对鲜卑贵族,因而这两人都凭借着自己的政治智慧和守旧势力进行斗争,并取得了胜利,促进了改革的成功和国家的进步。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政党分肥制在欧美影响深远。一位深受英美分肥制影响的西方政客表示:“在政治上要像在爱情和战争上一样公平,肥缺属于胜利者所有。”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由于两党轮流执政,使官员也经常的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也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引发了国内对于政府的腐败和无能的猛烈抨击,当政的帕罴斯顿内阁图被迫允诺改革,第二次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人把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文献资料带回本国。据不完全统计,在1570年至1870年的300年间,用英文出版的关于中国政治制度包括考试制度等方面的书籍有70多种。 材料二 中国考试制度传入西方后,英国率先效仿,并于1855年建立了一种通过考试选拔监管晋升等复杂而又庞大的文官的制度。是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政府对考选机构进行了改革,在文官委员会下设两个常设机构考选委员会,主持资格考试及个人品能测验;终选委员会,主持口试或面谈。公务人员分为普通行政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普通行政人员分为行政、经济、情报、统计等类,服务条件由财政部统一规定,又称“财政部等级文官”。专业技术人员分为科学与技术两类,服务条件一般由各部规定,又称“各部门人员”普通行政人员在英国公务人员职位分类中占有重要位置。 ——摘编自房列曙《中国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英国建立文官制度的因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科举制度的不同。 答案:(1)因素:政党分肥制的弊端严重;中国科举制度的渊源;官僚系统的腐败混乱;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党政治的完善;克里米亚战争的推动。 (2)不同:选拔对象不同,英国文官制度只选拔文官(事务官),中国科举制选拔大部分朝臣;考试内容不同,英国文官考试侧重于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中国科举考试侧重于儒家经典;制度内容不同,英国文官制度涵盖文官的选拔和管理,中国科举制度只是选官制度;性质不同,英国文官制度服务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中国科举制服务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1)因素:根据材料“英国的政党分肥制在欧美影响深远。一位深受英美分肥制影响的西方政客表示……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得出政党分肥制的弊端严重;根据材料“第二次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人把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文献资料带回本国”得出中国科举制度的渊源;根据所学当时英国的政治状况得出官僚系统的腐败混乱;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政党政治的完善;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并结合所学得出展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引发了国内对于政府的腐败和无能的猛烈抨击”得出克里米亚战争的推动。 (2)不同:根据材料“公务人员分为普通行政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并结合所学中国的科举制得出选拔对象方面,英国文宫制度只选拔文官(事务官),中国科举制选拔大部分朝臣;根据材料“普通行政人员分为行政、经济、情报、统计等类”、“专业技术人员分为科学与技术两类,服务条件一般由各部规定”并结合中国科举制得出考试内容不同,英国文官考试侧重于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中国科举考试侧重于儒家经典;根据材料“服务条件由财政部统一规定”、“服务条件一般由各部规定”并结合中国科举制得出制度内容不同,英国文官制度涵盖文官的选拔和管理,中国科举制度只是选官制度;结合所学英国文官和科举制的性质得出性质不同,英国文官制度服务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中国科举制服务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前期,僧律禁止僧尼畜奴婢、田宅以及资产。僧侣不能从事土地垦殖,尼女亦不得从事纺织。正是基于不耕不织的惯例,多数情况下寺院被排除在世俗税收体制之外,皇寺、功德寺等还享有更多的经济、政治特权。社会中的投机阶层利用寺院特权,将自己的田产以布施的形式寄名于寺进行逃税。在国家税役负担沉重之时,大量贫苦民户便会选择携田入寺,向寺院提供劳动并交纳租金,这显然是要低于世俗课敛的。唐武宗会昌灭佛之后,寺院原有的经济体系被打破,崇尚自给自足,农禅结合的禅宗重新崛起并成为佛教发展的主流。禅宗倡导的禅林经济成为寺院自我供养的主要方式,将农业作为寺院自我供养的途径,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禅宗的田地主要以自己开垦为主,而且建寺与垦殖区域多处于山地丘陵之间,受地形影响,呈现出分布散、规模小且交通不便的特点,这与前期寺院连田阡陌,尽占膏腴形成巨大反差,禅林经济终结了此前寺院作为大土地所有者与国家争利博弈的时代。 ——摘编自景旭、孟娟《唐朝寺院与国家之间的田地博弈》 (1)根据材料,概括会昌灭佛前后寺院经济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禅林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 答案:(1)僧侣和尼姑从脱离生产,享受特权到自给自足、自我供养;寺院从广占良田到自己开垦山地丘陵土地为主。 (2)革新了寺院经济模式;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发展;减轻了依靠世俗供养所造成的社会负担;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隐匿户籍的现象;有利于国家赋役的征发;客观上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解析: (1)根据材料“唐朝前期,僧律禁止僧尼畜奴婢、田宅以及资产。僧侣不能从事土地垦殖,尼女亦不得从事纺织。正是基于不耕不织的惯例,多数情况下寺院被排除在世俗税收体制之外,皇寺、功德寺等还享有更多的经济、政治特权”“唐武宗会昌灭佛之后,寺院原有的经济体系被打破,崇尚自给自足,农禅结合的禅宗重新崛起并成为佛教发展的主流”可知,僧侣和尼姑从脱离生产,享受特权到自给自足、自我供养。根据材料“禅宗的田地主要以自己开垦为主,而且建寺与垦殖区域多处于山地丘陵之间,受地形影响,呈现出分布散、规模小且交通不便的特点,这与前期寺院连田阡陌,尽占膏腴形成巨大反差”可知,寺院从广占良田到自己开垦山地丘陵土地为主。 (2)根据材料“唐武宗会昌灭佛之后,寺院原有的经济体系被打破,崇尚自给自足,农禅结合的禅宗重新崛起并成为佛教发展的主流”可知,革新了寺院经济模式;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发展;根据材料“禅宗倡导的禅林经济成为寺院自我供养的主要方式,将农业作为寺院自我供养的途径,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可知,减轻了依靠世俗供养所造成的社会负担;根据材料“禅宗的田地主要以自己开垦为主,而且建寺与垦殖区域多处于山地丘陵之间,受地形影响,呈现出分布散、规模小且交通不便的特点,这与前期寺院连田阡陌,尽占膏腴形成巨大反差,禅林经济终结了此前寺院作为大土地所有者与国家争利博弈的时代”可知,有利于国家赋役的征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隐匿户籍的现象;客观上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等等。 3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交融,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域线,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与此反观照,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胜性。胡汉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己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答案:(1)变化: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 (2)汉化措施: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实行均田制、三长制、租庸调制。影响: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 (1)根据“牧马图”和“耕牛图”可知变化是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包括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实行均田制、三长制、租庸调制等。影响根据“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可知主要是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促进经济发展。 19-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答案 高中 历史上 第二 单元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民族 交融 隋唐 统一 封建 国家 发展 考点 突破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考点突破.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2158347.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2158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