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十二专题复习教案.doc
《人教版初中语文十二专题复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十二专题复习教案.doc(4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专题一:字音、字形的识记 一、分析考点: 1.命题形式:选择题、填写题 2.命题内容:考查汉字大多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但又常误读的字 3.考查类别:重点多音字、易读错易混淆的字 4.难度:难易适中: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为关键 二、字音误读原因 1.多音误读(音随意转)如:朝圣(cháo)----朝令夕改(zhāo) 2.音近误读(读音相近调号不同)如:飙升(biāo)---鱼鳔(biào) 3.形近误读(字形相近各不同) 如:湍---惴----端----瑞 讳----纬 4.习惯误读:如:驱壳:qiào 博闻强识:zhì 惩罚:chéng 潜伏:qián 5.方言误读:如剽悍:piāo 错读为(biāo) 二、字形识记方法指导 1.通过组词辨形 如:娇贵-----娇气(柔嫩、过度爱护) 骄横----骄阳(骄傲、猛烈) 2.根据字义辨形:掌握音(音随意转、形因义异)原则 如:赃物(贝部为财物) 脏物(不干净的意思) 脉搏(跳动) 错写为(膊) 集思广益(好主意) 耳鬓厮磨(厮:互相) 水泄不通(泄:流出 泻:快速流) 3.根据语境辨形 如:化装:有假扮之意;化妆:指用脂粉使容貌美丽。 清静:多与环境搭配; 清静:指没事物打扰 4.根据对称辨别:仗义直言(执) 惹是生非 远见卓识 专题二: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一、了解词语基本知识 1.词的分类 (1)按词中的语素多少,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2)按音节多少,词可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3)按词的来源:词还分为实词和虚词 2.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本义是指词的起源义、即词的最初意义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并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比喻义:是以词的本义的比喻用法而形成的意义。 二、分析考点 1.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题型:1.选择题 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三、应考策略: 1.掌握课文中要求掌握的常用词语 2.熟悉生活中常用的俗语、谚语、歇后语 3.理解关键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4.根据语境,能做到用词准确、得体。 四、掌握词语应用的几种方法和常见误区 (一)辨析同义词的八个切入点 1.词义范围 如“中止”“终止”都含有“停止”的意思,但范围不同 2.色彩意义 词语的色彩意义主要指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分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语体色彩:分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 如:勾通、沟通 中 “勾通”是贬义词 “沟通”是褒义词 3.程度轻重 如:希望、盼望、渴望、 伤害、损害、危害、(由轻到重) 4.搭配对象 “扶养、抚养、赡养”都有“供给生活用品或费用。使能生活”的含义。但“扶养”指小孩,平辈。“抚养”指晚辈。“赡养”指老人,长辈。 5.谦敬之分 6.语法功能 7.具体语境:辨析同义词不能脱离具体语言环境 8.音节和谐:汉语如果组织合理、句法得当,会有一种节奏和谐、音调铿锵之美,而这也是选词填空的一个关键点。 专题三 :成语解题指导及训练 全面正确地掌握成语误用的类型并做出准确的判断 一、 明确辨析成语的方法 1.从意义上辨析 如:“自命不凡”和“自以为是”都有“自以为正确”的意思。但“自以为是”指主观不虚心。语意较轻;“自命不凡”指自以为了不起,比别人高明,语意较重。 2.从结构上辨析: 有主谓式、动宾式、并列式、兼语式 二、 成语使用中的误用现象 1.望文生义 如: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掉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2.褒贬不分: 例:我英勇的公安人员在车站守株待兔,一举将杀人后潜逃的罪犯擒获。 守株待兔:是一个人们熟知的寓言故事,常比喻有的人不主动的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成功。(枉费工夫,绝不会再有所收获) 3.不辨对象 成语词义有所侧重,这确定了该词语的大致适用对象范围。 如:“各种花卉,争奇斗艳;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国色天香:原指色香具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4.张冠李戴 例:中国男子体操队在世界锦标赛中,技压群芳,荣获冠军。 技压群芳:只能用以指女子的技艺超过同性其他人,不能用来称赞男子体操队。 可改为“力挫群雄” 5.轻重失当 病例: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 6.自相矛盾 例句: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连连失利,最后功亏一篑,只获得第八名。 功亏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 7.画蛇添足 病句: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的遍体鳞伤,但任然坚守党的秘密。 遍体鳞伤:满身都是伤痕。 8.误用典故 例: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专题四 :病句解题指导及训练 分析命题形式: 一是直接在题面上修改的主观题 一是判断是非的选择题 目标: 1. 了解病句类型 2.了解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几种命题方式 3.辨析句子或语段中的病句 4.修改语段。并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教学内容 一、常见病句类型 (1)用词不当 例:大家对他的批评十分尖利。(尖锐) (2)搭配不当 有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修辞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改为提高) (3)成分残缺 例: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缺主语)(可删去“从”“中”) 听了张海迪同志讲述她身残志坚,努力学好各种知识,治好了许多病人,我们很受教育。(缺宾语) 典型句:通过…使(让)… (4)语序不当 例:我把墙上的尘土先用抹布擦掉,才把这幅画挂上的。 为了考好期末考试,在教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在教室里认真的复习功课。 (5)前后矛盾 例: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6)分类不当,范围不清 例:学校门口有一个卖冰糕、汽水和冷饮的摊位。 (7)表意不明造成歧义 例:厂长派小张和他的徒弟去开会。 小赵和小李在路上相遇,他把星期六照常上课的事告诉了他。(“他”究竟是谁?) (8)不符合实际 例:高粱熟了,田野里一片金黄。 (9)否定不当造成表意相反。 一重否定表否定 二重否定表肯定 三重否定表否定 例:对于小王的错误,厂长并非不无责任。 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定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与原意正好相反) (10)结构混乱 如: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分开说 (11)关联词语用错: 例:“既然来了,但他还是不安心” 把“既然”改成“虽然” 只有…才…;只要…就…;如果…就…;虽然…但是… (12)两面对一面 二、修改病句的原则 1.最大限度保持原意 2.修改后不出现新的语病 3.保持句子的完整性 三、认识修改符号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四、常用的修改方法: 1.“缺”—“补” 2.结构混乱—“删” 3.不搭配的词要—“换” 4.语序不当要—“调” 五、巩固练习 专题五 :语言综合运用 1.语言实际运用题 (1)言之有“礼”,礼,即得体。 (2)言之有(物),物,即内容。 (3)言之有(序),序,即顺序。 (4)言之有“节”,节,即简明。 2.如何仿写与续写 根据原句进行仿写或续写均须审清题意,即对题干的要求认真审阅,找出要点,明确回答问题须遵循的“规则”。如有的题目要求仿句的陈述对象与例句相同;有的要求不同;有的要求须用比喻(或拟人、排比等)修辞;有的要求句子间存在选择(或转折、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 选用、仿写句子的解题要领 看清题干—明确要求—品味语言材料—把握思想内容—辨明语言风格—注意情感色彩—创设新语境—理清语意脉络—达到解题目的 分析句子间的组合关系:要与例句相吻合,才能天衣无缝要力求色彩、风格、句式趋近或一致。衔接自然流畅。 专题六 :标点符号的分类与用法 目标: 1. 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 2. 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设置 3. 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 一、标点符号分类 1.点号:(句末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句中有逗号、分号、顿号、冒号) 2.标号:(引号、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和间隔号六种) 二、用法强调: (一)正确使用问号 1.区别“选择问”与“连续问” 选择问中间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如:你是去打球呢,还是去游泳? 连续问:各问句后均用句号 如:他是谁?从什么地方来?要去哪呢? 2.区别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 有疑而问用句号 如:他住在这条街上的几号? 如:我国为什么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无疑而问用句号 如:我至今也不明白为什么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3.有些问号,主、谓语倒置,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末 如:准备好了吗?同学们? 4.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用问号。 如:出来时把门关上,好吗? (二)正确使用冒号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的停顿,起到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作用。 用法: 间接引语前有某某人说,某某人说后不用冒号,应用逗号。 如:邓小平曾说,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某某人说在直接引语前用冒号;在直接引语中或直接引语后,分别用逗号和句号。 如:“你贵姓?”老刘笑着说,“咱俩聊半天忘了问了” 妈妈说“明天下午我们一起去!” “他们都下班了,请你明天再来吧。”老大娘说。 (3)冒号范围一般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子中间 例如: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各处学校都存在。 (4)同一个句中不能套用两个冒号。 三、破折号的作用: (1)表示解释说明 (2)表示意思的递进 (3)表示意思的转换 (4)表示语音的延长 (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6)表示引起下文或总结上文 (7)用在副标之前 (8)表示列举 使用破折号应注意: (1)区分括号和破折号的不同。 都有解释说明作用但二者用法不同 破折号:解释说明性词语比较重要,必须读出来就用破折号;否则,就用括号。 (2)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时相当于“是” 所以后面就不要再出现“是”“就是”等词语 如:公司总裁—是一个相貌清秀的中年女子。(“是”应删去) 四、分号的作用 (1)表示变句内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如:落日如诗,让心灵驰骋;落日如画,让眼睛散步。 (2)有时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也用分号 使用分号应注意的几点: 1.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如:语文是陶渊明的篱边菊,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 2.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五、引号的作用 1.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2.表示突出强调 3.表示讽刺和否定 4.表示特定称谓 5.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使用引号应注意: (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如:周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同学们,古来成大事者必有大志啊。” (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如: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应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如: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如新,朴字见色”。 (4)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 如:有人评价,此次双率下调为近十年来罕见。 (六)省略号的使用 作用: 1. 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 2. 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3. 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4. 表示静默或思考 5.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6. 表示语言的中断 7. 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应注意: 1.省略号有表示“等”“等等”的意思,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用等、等等。 2.省略号前后的标点,如果省略号前边是完整的句子,省略号放在句末标点后。 如果之前不是完整句子,则直接用省略号,不加其他标点。省略号一般不必再用标点符号。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专题七 :古诗词曲鉴赏及练习 一、分析题型: 1.以课内为主、课外少量,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诗及咏史诗; 2.内容以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做一些理解分析; 3.已由客观题转向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 二、目标 1.品味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形象 3.品味诗歌的写作技巧 4.品味诗歌中的重点词、句 5.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三、复习指导: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强调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词:大部分为形容词,例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艰苦;再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写出一缕烽烟扶摇直上。圆:写出周边环境之空旷雄浑。 (3)特殊词: 1.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中的“青青”就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示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错落有致,画中有静有动富有鲜明地立体节奏感。 (二)品析思想感情 常见的思想感情有: 1.忧国伤时:如:《春望》《石壕吏》《泊秦淮》等 2.建功报国: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 3.思乡怀人:《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渡荆门送别》《水调歌头》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借古讽今、伤感、苦闷等。 如:《行路难》《饮酒》《赤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三、 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考察重点在描写与抒情 描写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抒情具体讲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境等。 2.结构方式: 常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卒章显志、铺垫、伏笔、先景后情等。 3.赏修辞:在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拟人、对比、双关、反语、反复等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 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拟人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对比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古今对比 4.赏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比兴等。 四、解题指导: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抓关键词语、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作用去赏析 如:“潮平两岸阔”:阔用得好,有空阔之意,直观的展现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江面渺远、两岸宽阔的景象也抒发了诗人视野的开阔。 乱花渐欲迷人眼:乱写出了花色繁多的特点,也点染作者此时愉悦的心情。 2.抓关键词句(主旨句、情感句)入手: 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运用了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要为国为民尽最后一分心力;或表明作者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3.抓修辞方法入手,分析其含义、作用 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宋王朝比作被风吹散的柳絮,把自己的一生比作水中被雨打的浮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遭遇。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自比征蓬,归雁写出内心的孤寂难平 “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采用拟人手法,把故乡水人格化,万里遥送行舟来传达诗人对故乡依依不舍的情怀 4.抓表现手法,表达技巧 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采用了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来表现江南春景之美丽盎然、丰富多彩。 如《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两句运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梅花的高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孤傲清高、坚贞自守的品格。 常见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借景交融、虚实相映、用典、映衬烘托、虚实相应、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直抒胸臆、比兴。 一、炼字赏析方法 常见题型: 1.这个字妙在何处?/这个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这句话妙在何处? 如:“闲敲棋子落灯花” 一用闲来写出朋友未来时作者内心的聊赖 “波撼岳阳城” 一用“撼”来展现洞庭湖波涛的浩淼盛大,仿佛要撼动整个岳阳城。 2.请你赏析这句话/这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例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形象地表达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懑和惆怅,同时也表达了豁达豪迈的情怀。现在人们赋予了它新意: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谈谈这句话妙在何处。 4.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为例: 描绘了萧索冷清的深秋晚景图;表达游子孤寂愁苦思乡之感。 专题八 :现代文阅读 一、说明文阅读 考查范围:多为课外材料,多以社会热点和新的科学发现 高频考点: 1.判断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理清说明结构和顺序 3.理清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品析说明文语言特点 5.拓展探究 一、说明文的特点: (一)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二)分类: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三)说明对象和特征 1.多数说明文的题目就是说明对象。如果题目没有反映说明对象,那就得认真阅读材料,逐段逐句排队寻找说明对象。 2.有什么特征具体从两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2)分析材料a.找足以概括特征、本质的句子b.需要你去整理概括 (四)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有时间词语表示发展 空间顺序—有方位词语 逻辑顺序—以思维的规律为序 一般来说: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结构的,常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联系的常用逻辑顺序(从整—局;从主—次;从原因—结果等) (五)说明结构 常见的(1)总分式(包括总—分—总;总—分;分—总); (2)并列式;(3)连贯式;(4)递进式。 (六)常见的说明方法 1.分类别:一种把说明对象按类分项逐一说明的方法;把……分别加以说明; 作用:使说明事物条理清楚明了 2.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准确无误、有说服力。 3. 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作用是更加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4. 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烦人本质特点,作用是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使说明更加严密。 5. 举例子:具体说明……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即举出实物来说明事物,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 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特征,增强文章趣味性。 7. 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通过具体描写揭示事物特征。 8. 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认识(通俗的介绍或解说) 9. 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是说明更简明更直观。作用是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10. 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七)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 考点一:说明对象:1.抓题目;2.抓首括句或中心句找到特征。 如:《中国石拱桥》: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 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特征 说明对象+对象特征(总括) 如果拟题:抓说明对象及特点 考点二:说明事物的特征 方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出原词原句,若没有注意各段是否有中心句或段主要内容。 考点三:句子的作用 一般以以下几方面作答: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等。 考点四:段意概括 方法:找中心句;(说明对象+特点) 考点五:说明方法作用 一般形式:本段使用……(说明方法)+对象+特征 考点六:说明语言 类型1 加点词有什么作用 对策:准确或(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某特征(或某某原理) 类型2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表态—2.原词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意思或内容—4.有何变化是否符合实际 类型3 能否删掉 为什么? 对策:1.表态—2.定性(分析词意或范围或程度)3.若删去会怎样—4.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考点七:拓展延伸 针对文中所说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要求你提出合理化解决方法或建议 对策:结合文中内容,适量加入自己意见 巩固训练:完成资料专题内容 二、记叙文阅读 分析考点 高频考点: 1.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领悟主旨 3.理清思路 4.把握结构和线索 5.品味重点词句含义及表达效果(作用) 6.辨析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7.分析人物形象品析表现手法 8.理解感悟谈体会 一、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的顺序:顺叙—作用:条理清楚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增加生动性、可读性 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3.叙事人称: 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叙事。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作用:增强文学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叙述文学中的人物事件场景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反面自由叙述 5. 记叙的线索:贯穿全文的脉络a以物为线;b以人为线;c以思想感情为线;d以时间为线;e以地点为线。 5.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还综合运用、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中的议论与抒情,往往起到点睛的作用。 6.人物形象的刻画 方法有:a正面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 b侧面描写;c细节描写;d环境描写:常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7.表现手法及作用(写作手法及作用) (1)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2)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烘托主要人和事物从而突出主要人和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情感等。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批评、揭露、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前后形成对比、突出所描写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6)伏笔、照应、铺垫,使文章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7)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突出鲜明,情节更生动感人。 (8)借景抒情 (9)开门见山 (10)卒章显志 (11)以小见大 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1)比喻: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产生联想。 (2)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渲染力,引起联想。 (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感 (6)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 (7)设问: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认的思想表达得更鲜明。 (9)对比:使人或事物的特点更鲜明突出。 (10)反语:有时讽刺揭露、有时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高频考点 1.概括文章内容 答题公式:a此文记叙(描写、说明了)……故事(谁做了什么)人物+事件+结果;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批判了……); c抒发了什么 感情。 考点2 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或找文章核心人物;核心事件;进行整合。 考点3 品味题目 例:标题有什么表达效果、为什么以此为标题 答题公式:标题揭示了……内容(主题);为下文设施悬念;概括了核心事件(或线索);或一语双关;本指……又指…… 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考点4 人称的作用 考点5 记叙顺序及作用 顺序: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倒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考点6 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答题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解释在文中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公式:“某某”一词原指 这里指 ,起到了(描绘了、展现了) 的作用。 考点7 品析句子的作用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内容上:有什么深刻含义 2. 形式上:a运用了什么修辞格、说作用;b应用了第几人称作用;c从不同的感官、感受;d从描写方法入手(描写方式入手)品析 考点8 段的品析 1. 内容上:开篇点题、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2. 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3. 写法上:开篇点题、托物言志、欲扬先抑、寓情于景、以小见大、埋下伏笔等 4. 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 考点9 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方法: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考点10 品味句子和关键词 答题模式:1.内容上有什么深刻含义; 2形式上①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②用了第几人称作用;③有没有多感官的感受;④从描写方式(方法)入手; 3. 作用上:是否有主旨句、中心句、过渡句、照应句 考点11 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答题公式:由文中xx(言或行)表现该人物xx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文章通过xxx的叙述;揭示了(批判了)表现了、赞美了xxxx某种道理。 考点12 半自主开放题联系文本链接生活 三、散文阅读 一、常识性知识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二、最大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三、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四、散文的语言:三大特点:1.朴实自然美;2.含蓄美;3.富有音乐美; 五、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等。 六、掌握突破中考考点 (一)文意把握 考点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时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二)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内容探究的主要途径 1.从段意、层意、句意入手,连接段意来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要点。 2.从文章结构层次的安排 (1)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2)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3)以时间空间交叉为顺序;(4)以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为顺序;(5)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顺序;(6)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顺序 3.从记叙文六要素入手来概括文章要点 4.从文章线索、脉络入手理清文章思路 (三)词、句、段品析 1.品析重点词语应从以下角度着手 (1)结合语境去分析 (2)明确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3)结合词语的感情色彩去分析,看看它是“强烈”还是“轻描淡写”。 2.品析句子,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内容上:有什么深刻含义 (2)形式上,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有就谈,没有就不谈) ①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答题模式: 比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特点,表达了……情感。 排比、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强烈地抒发了……的感情。 设问---引发读者对……的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夸张---联想奇妙,烘托了……气氛、增强感染力,揭示了……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比---使……特征更鲜明、更突出。 ②应用第几人称、作用 ③从不同的感官感受(有的还应用联想和想象) ④从描写方式入手 (3)作用上:是否是主旨句、中心句、过渡句、照应句 3.段的品析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做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描写种类 答题模式 人物描写段 正面描写 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面 此段主要运用了……描写,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段 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知识储备 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1. 抑扬结合;2.点面结合;3.动静结合;4.情景交融;5.衬托对比;6.伏笔照应;7.托物言志;8.铺垫悬念;9.比喻象征;10借古讽今;11卒章显志;12承上启下; 四 小说阅读 一、了解小说核心知识 1.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分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 古代小说、当代小说、现代文小说、 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3.小说的三要素及其艺术特色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4.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主要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还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 5.故事情节及线索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6.小说的叙事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是指文章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 作者以“我”的身份在文中出现。 作用: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叙述:是指作者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描述的笔法,作者用“您”的形式与叙述对象对话,把表现的事物更亲切的表现出来。 第三人称叙述:作用:使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反映的生活面更广阔。 7.环境描写作用: 自然环境:①交代背景;②推动情节;③渲染气氛;④刻画人物形象;⑤衬托人物性格、情绪;⑥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⑦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⑧情景交融,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社会环境: ① 交代背景通过对人物生活具体环境中陈设格局、气度色彩等描写来烘托人物情趣、爱好、气质、理想; ②通过对某种特定社会生活情景展示为人物提供宏观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时代文化氛围; 8.小说中倒叙、插叙、伏笔、悬念的作用。 倒序的作用: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吸引读者; 插叙的作用: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 伏笔:是叙述的一种手法,是指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伏笔的运用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悬念:是读者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艺术魅力。 9.小说常用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 a.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比较、对比、衬托、反衬、伏笔、先抑后扬; b.写作技巧:1.情节曲折生动;2.巧妙安排揭示主题;3.细节描写生动细致;4.对比手法的运用等; 二、把握中考常见考点: 1.把握故事情节 a.用一句话概括主要情节; b.依次加以概括; c.用填空方式概括; 答题模式:人物+事件+结果 2.揣摩人物形象: a.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b.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c.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评价 答题模式:整体定性+定量分析+总括定性 (三)体会环境描写作用 题型:a.在文中准确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b.说出其作用;c.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从五方面思考: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暗示社会环境;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4.渲染气氛; 5.推动情节的发展; 作用类题 表述模式:本处景物特点+景物描写的一段作用(渲染对比)+具体内容 鉴赏艺术技巧类题型答题模式: 题型:本文有哪些突出的写作特点?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人物刻画方法(运用语言动作、神态……)+表达方式+语言特色 五 议论文阅读 一、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①论点:就是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是文章的灵魂。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如何找中心论点呢? A.看文章的标题。议论文的标题有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种类型,此法适用于论点型议论文,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B.在正文中找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此法适用于论题型的记叙文。议论文的中心论区一般在开头部分,如《谈骨气》。开篇就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便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有的中心论点在结尾,如《纪念白求恩》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自私自利的精神” ,是结论,也是论点;还有少数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文中,如《想和做》一文先针对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空想”和“死做”提出论题,进而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②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依据。任何论点,只有被充分的根据作证明后,才会有说明力;没有根据的论点,既使正确,即使深刻,也不能说服人。所以作者在表明自己观点态度的同时,,也必须提出充足有力的根据,比如赞成什么,为什么赞成,认为某个现象不好,根据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有根有据,以理服人。 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A.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如《谈骨气》中文天祥宁死不投降、齐人饿者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拍案而起,就是三件事实。 作为事实论据的材料必须真实、确凿、并且有代表性,所选的事例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影响了议论效果。 B.道理论据:包括被实践检验的真理、古今中外名家的论述、格言、谚语以及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 明确道理论据要注意:描述性的话,即便是领袖和-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中语文 十二 专题 复习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