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业务学习资料汇编.doc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学习资料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业务学习资料汇编.doc(4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小學語文教師業務學習資料彙編 目 錄 一、 熱點透視 1.倡簡務本求實有度…………………………………………2 2.“語文味”即語文本色的回歸……………………………5 二、 名師談課 3.好課的基本要求………………………………………………10 4.好課三味………………………………………………………11 5.簡約之美………………………………………………………12 6.我心目中的好課標準…………………………………………13 7.讓課堂充滿活力………………………………………………13 8.什麼是好課——直觀的感性評價……………………………14 三、 板塊教學 9.識字教學要則…………………………………………………15 10.閱讀教學要則………………………………………………16 11.習作教學要則………………………………………………20 12.口語交際教學要則…………………………………………21 13.綜合性學習教學要則………………………………………23 四、 教學技能 14.怎樣聽課……………………………………………………24 15.怎樣評課……………………………………………………28 16.怎樣說課……………………………………………………31 17.怎樣朗讀好寓言、童話、故事……………………………34 倡簡 務本 求實 有度 ——深化語文課程改革之我見 張 慶 課改以來,語文課堂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激發兒童學習興趣多了,合作學習多了,使用多媒體多了,讓學生收集資料多了,鼓勵學生多元解讀多了……然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畢竟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大家還缺乏經驗,難免會處置不當,乃至出現一些偏差: ——語文課堂是比過去活躍了,但形式主義的東西多了,淹沒了語文的本體。課堂上“語文”少了,“關於語文”的東西多了。 ——有的語文課還是老路子,課文掰得比較碎,仍有“牽”的痕跡。 ——有的地區學生負擔仍比較重。老師普遍對考試比較擔心。 究其原因,不外乎三個方面:一是習慣勢力使然,二是語文課程評價改革工作滯後,三是對“課標”的理解不夠全面。 有人把目前的語文課程改革比作“似霧,似風,似雨”,可見還有不少困惑或疑慮。語文課程改革應怎樣進一步深化呢?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倡簡。 要提倡簡簡單單上語文。 有人說,語文並不簡單,語文是複雜的呀!誠然,從語文學習的生理、心理機制看,確實是複雜的,但怎麼才能學好語文卻並不複雜,就是“課標”上所說的“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語文實踐是什麼?最主要的不就是多讀多寫嗎?“課標”裡有一段話說得非常精闢:“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這就是講的多讀。“課標”裡還說:“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這不啻是說——寫多了,就會寫了。所以我們不要人為地把語文教育搞得那麼複雜,那麼高深。 語文學習的實踐性決定了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將語文分解成一個個“知識點”、“能力點”,逐一進行訓練,試圖用這樣的教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那完全是一廂情願。語文學習是混沌的,是薰陶,是習染,是點滴積累,是日有寸進。 這就好比是新買的鋼精鍋,錚亮錚亮的。放在灶上煮飯,經過三五個月的煙薰火燎就變黃了。再過個年把二年,又進而變成褐色。幾年後,鍋底甚至變成黑色的了。學習語文就跟”熏鍋底”的情形差不多。大家經常說“某人的語文修養如何如何”,這“修養”二字恰好道出了語文學習的規律。 《莊子》裡有個寓言,講的是“儵”和“忽”要在“混沌”的頭上給他鑿“七竅”。他們每天在他的頭上鑿一個“竅”。到了第七天,“七竅”鑿好了,可是“混沌”也一命嗚呼了。毫無疑問,“儵”和“忽”的用心是好的,然而他們卻不知道,“混沌”就是自然的狀態,是不該有“七竅”的。硬是給他鑿出“七竅”,反而害了他。語文的學習本來就是綜合的,你硬是要像數理化那樣,構建一個知識點、能力點的網,進行線性的訓練,這不啻是在“混沌”的頭上鑿七竅。 有些老師備課,將教學目標設定為:一、知識能力,二、方法過程,三、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就將語文學習的目標複雜化了。 須知:“課標”裡面提出的是“目標的三個維度”,而不是“三個目標”!從語文學習的角度說,三個維度是一個整體。情感態度價值觀,寓於知識能力的學習之中,而不是游離於知識能力的學習之外。而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內化,又要經歷一個主體自我體驗、自我建構的過程。 舉例來說,教學生寫字,好像是純知識技能問題。其實不然,在寫字的時候,要讓他們感受到漢字的結構美,從內心裡喜歡漢字。這就是情感態度價值觀。還要教給孩子怎麼把一個字寫好,比如左右結構的字,寫的時候相接的部位要收斂,要避讓;學生由不會寫到會寫,由寫得不好到寫得好,自己動腦筋,自己體會怎麼才能把字寫得漂亮。這就是方法與過程。 認識了“三維”本是“一體”,就從本質上把握住了語文教育的特點,有助於我們簡化頭緒,簡簡單單地上好語文。 簡簡單單地上語文,應當具備這樣幾個特徵:頭緒簡化,目標單純;多一些“語文”,少一些“關於語文”的東西;課堂情境相對穩定,而不是像走馬燈那樣頻頻轉換;作業當堂完成,把課外時間還給學生。 二、務本。 這裡的“本”有兩層意思:一是語文的本體;二是文本。 語文的本體是什麼?葉老早就說過,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口頭的指聽說,書面的指讀寫。講得具體點,就是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語文教學,不能沒有語,沒有文。不能因為強調了人文性,就淹沒了工具性。事實是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觸摸語言,才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亦即使人文性突顯出來。 我們講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因為語文教科書是根據“課標”的精神來編寫的,是對“課標”規定的教學目標的具體落實。有人說,不能過於看重文本,畢竟文本不能解決學生發展的所有問題。但現實情況是,不是把文本看得太重了,而是對文本的重視與鑽研遠遠不夠。 超越文本的提法固然不錯,但要超越文本,首先必須研讀文本,瞭解文本。如若對文本一知半解,何談超越?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舉一反三,如果“一”都沒有舉好,怎麼能夠反出“三”來呢? 引導學生鑽研文本,教師必先鑽研文本。如果教師對文本就沒有吃透,不瞭解編寫意圖,甚而至於南其轅而北其轍,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藉,説明學生提高語文素養。有的教研組備課,一人備一個單元,然後互相交換,還美其名曰“資源分享”。鑽研文本是自己與作者(其中還應包括編者)對話,怎麼可以由別人來代勞呢? 現在大家談預設與生成很多。“生成”看似帶有偶然性,其實精彩的生成離不開課堂的學習氛圍,離不開學生思維的活躍程度。好比燒開水,只有到達了沸點,才有氣泡冒出來。如果預設就不怎麼充分,課上得像溫吞水,哪裡會有“氣泡”冒出來?所以我以為,老師吃透了文本,有了合乎學情的預設,在課堂上才能引導得法,左右逢源,營造出一個能夠使智慧火花迸射出來的學習“場”。 語文課上,要引導學生鑽研文本。不能以老師的講解或學生的集體討論來取代學生個人的閱讀。 要強化初讀,要拿出成塊的時間讓學生沉下心來讀書。要力求讀進去,讀得正確、流利。提倡課文不讀熟不“開講”。 怎麼幫助學生感悟課文呢?我覺得有兩點要引起注意:一是對課文的感悟要扣著讀書進行,即所謂“扣讀導悟,讀中見悟”。應讓學生觸摸語言,感受其中蘊含著的思想感情,再通過自己的誦讀把這種感情讀出來。二是閱讀感悟要忌瑣碎。要提倡整體感悟,做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抓住關鍵字語來切入。比如孫雙金老師教《三顧茅廬》,就抓住“誠心誠意”這個帶有綱領性的詞語來切入,使學生領悟到劉備求賢若渴的心情。綱舉起來了,目(網眼)就張開了。 還要鼓勵多讀,熟讀成誦,以形成積累。並通過適當的遷移,引導運用。 三、求實。 上課、教學研究都要宣導“三實”——真實、樸實、扎實。 現在的語文課,形式主義的東西不少。如不管需要不需要,都要使用多媒體,都要讓學生表演。明明每人手裡都有課本,卻偏要把課文逐段打在螢幕上。明明自己朗讀很好,卻偏要讓答錄機代勞。為什麼不可以讓學生讀自己的課本呢?為什麼不可以老師自己范讀呢?又如將合作學習與四人小組討論等同起來,動不動就讓四人小組討論,還沒有說上兩句,又立刻叫停。這樣的合作學習又有什麼實效呢?一堂課,熱熱鬧鬧,卻看不到扎實的訓練,聽不到朗朗的讀書聲,學生又何所得呢? 在教學研究中,也存在著追求浮華、不講實效的問題。上研究課,追求觀賞性,可看性,花樣多了,務實少了。有些教學研究文章,追求所謂“學術性”,食“洋”不化,術語堆砌,故弄玄虛,讓人讀後不知所云。 我認為,上公開課,應提倡以平常心上常態課。搞課題研究也要宣導一種實事求是的風氣。在課改中遇到的問題即是研究的課題,自己的教學實踐即是研究的過程,教學的效果即是研究的成果。提倡邁開自己的雙腳,走在自己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從而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樣做研究,或者寫文章,才是實實在在、明明白白的,于人有用,于己有益。 對於“訓練”,在“課標”中似乎有點淡化了。其實“課標”所反對的只是過去充斥課堂的繁瑣、機械的訓練,是只對考試有用、而對終生無用的那些“題海戰術”。如疲勞轟炸式的抄抄寫寫,連篇累牘地做模擬試卷…… 我們還是看看“課標”上是怎麼說的吧:“語文教學要注重語文的感悟、積累與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可見,屬於基本技能的東西,如寫字、讀書、習慣等,還是要扎扎實實地進行訓練的。 習慣,不僅是指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就連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等能力,也必須達到技能乃至習慣的程度,——也就是要形成張光鑒先生所說的“快速反應通道”,對學生才有實際的用處;離開了反復的練習和實踐,達不到自動化的程度,就不能派上什麼用場。這話呂叔湘先生早就說過:“在語文教學上,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不能過分依賴教師的分析和講解。因為運用語言是一種習慣,習慣的養成要通過反復的練習與實踐。” 國外有一個統計資料很能說明問題。人對任何一個詞彙或句子,都須要300遍以上的聽說讀寫實踐,才有可能終身不忘。而要想運用自如,其實踐必須在1000遍以上。當實踐次數達到3000遍以上時,這些詞彙或句子就會被認定為母語。 我們強調的訓練是基本的訓練,科學的訓練,活化的訓練。這從蘇教版小學語文課後作業的設計以及“學用字詞句”、“處處留心”、“語文與生活”等欄目的設計可以看出來。這些練習是為了打好學生的語文基本功,是具有開放性的,是面向生活的,是具有挑戰性的,是鼓勵探究的,是有實用價值的,是能夠激發兒童興趣的。 四、 有度。 所謂有度,就是我們應當把著力點放在調整和深化我們的認識上,避免形而上學和片面性,從而在新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平衡。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不可能是直線上升的,而是波浪式前進的。要實現重大變革,就得打破原有平衡,從而出現了新的不平衡。隨著變革的逐步深入,和經過不斷的調整,又建立起新的平衡,事物就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過程中不斷地發展、前進。語文課程的改革也是如此。通過學習“課標”,認識提高了,理念更新了,便試圖打破課堂舊模式,建立教學新秩序。當此破舊立新之時,難免會有一些失衡、失度乃至失控之處。這就需要我們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必要的調整。 學習文本,適當地作一些拓展是必要的。但要防止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揮。我們在聽課中,經常可以看到過度拓展的情況。有個老師教《秦兵馬俑》,讓學生收集秦始皇的有關資料,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這本來是無可非議的,可是老師卻用了大半堂的時間讓學生各自展示自己的資料,並節外生枝地討論“秦始皇的功與過”。這就遠離了文本,拓展得有些過了頭。 比如多媒體、表演的使用,也有一個度的問題。在閱讀教學中,讀書是主線,應以讀為主,以表演、多媒體助讀,運用多媒體、表演要把握好一個“助”字。有的老師上《蘑菇應該獎給誰》,還沒有讓學生讀課文,就開始放多媒體——反映故事情節的連環畫,然後說故事,提問題。這不啻是剝奪了學生訓練閱讀能力的機會。什麼是閱讀能力?就是“還原”文字符號的能力。學生看多媒體雖然也弄懂了故事,但他是看多媒體“看懂”的,卻不是讀課文“讀懂”的。我個人認為,在語文課上,多媒體一定要慎用。要用其當用,不可隨便濫用。 “語文味”即語文本色的回歸 吉春亞 《語文課程標準》的頒佈、實施,新教材的推廣使用,為傳統語文教學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使語文教學改革不斷走向深入。但是,我們也不難發現,由於個人素質的差異,解讀新“課標”的能力不同,致使鑽研出來的各種“推陳出新”的絕招也令人眩目。 亂花漸欲迷人眼 與綜合結太深的緣。如有老師處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忽略了這篇課文是如何遣詞造句來說明“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的,而是詳細講解了關於地球的知識和人類應該如何保護地球,把語文課上成了自然課;再如,《將相和》一文的閱讀重點是如何從字裡行間找到依據評價人物,說出自己的看法,並複述課文和學習課文佈局謀篇的思路,但有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介紹當前的時代背景上,把語文課上成了歷史課……至於語文課被“異化”為音樂、美術等大雜燴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一味地去搞課外延伸,“文理溝通”的潛臺詞是“淡化學科界限”,加強學科間的縱橫聯繫,注重學科間的整合。這樣的所謂“綜合”,實在是令人堪憂:學完一節課後關於語文的知、能、素養的收穫得之甚少,學課文只不過是走馬觀花式地“到此一遊”而已。這,還有語文味嗎? 與人文攀太近的親。如教一篇主題是“誠實守信”的文章,僅致力於如何懂一個誠實人的大討論,充實理由是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上《落花生》僅努力於探究怎樣做一個像花生一樣的默默無聞的奉獻的人,美其名曰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讀《鳥的天堂》僅注重於感受大榕樹如何如何美麗,美其名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讀 《山泉流過的地方》,深刻地體會年輕的女教師獻身山區教育事業的奉獻精神,重要原由是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教《跳水》《稱象》等課文時,僅著力於引導想出更多更好的救人或稱象的辦法,美其名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上課時,漠視那人事、情感、性靈背後的“言語”,於是,課文學習完了,學生不會讀意境優美的文字,不會品其間的精美詩句,更不用積累其間的語言運用於生活中的語境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了。細細品來,與“人文” 攀得這麼近的課,還有多少語文味? 與多媒體貼過密的心。我們會看到不恰當的多媒體的課件充斥著各種場合的公開課、評優課,也殃及日常的語文教學。集中了大量聲音圖像資訊的課件在課堂上充分運用,不僅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而且過於直觀的視覺衝擊,一再干擾了學生的形象思維;於是學生朗朗的讀書聲,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衝擊下“日薄西山”。學生“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思維時空在多媒體的氾濫展示中漸趨狹窄,學生對文本言語的感悟在多媒體的富有動感的演示中淺嘗輒止……為了追求所謂的多媒體展示的視覺效果,而使言語的欣賞、積累、運用等本色的“語文學習”退出了語文課堂的舞臺的做法,豈不是與有“語文昧”南轅北轍之嫌? 管中窺豹的失真之舉已是“亂花漸欲迷人眼”,非“語文味”的教學與語文教學有多少補益呢? 刪繁就簡一樹花 有人問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樣把石頭雕成人像的?” 雕塑家答道:“把石頭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同樣的道理,語文課盡可能的把不是語文或不具有“語文味兒”甚至是語文但不是重點的東西清除出語文課堂,可謂是“刪繁就簡一樹花”。那麼,什麼是“語文味”呢?我們還是從葉老的話中來領悟“語文”的內涵吧。 “什麼是語文?平時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在紙面上叫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 “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都有兩個方面的本領要學習:一方面是接受的本領;另一方面是表達的本領,說給別人聽,寫給別人看,口頭語言的說和聽,書面語言的讀和寫,四種本領都要學好。” 葉老的“語文”就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合指,也即“話”和“文”的合指。“語文”一詞其實涵蓋了人們語言交際的聽、說、讀、寫的行為和“語言運用”的結果。那麼按照“語言”和“言語”的理論,聽說讀寫的活動及其結果,都應該屬於運用語言的行為和產物,即是與“語言” 既聯繫而又有區別的“言語”,這麼說來,“語文”的內涵是“言語”才合適。 於是,我還這樣思考: ①“言語形式”是語文教學的立足點,為特定的教學物件。誠然,在生活中,我們讀一篇文章著眼點往往在於獲取這篇文章所反映的內容,是“得意忘言” 的,但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的目的不僅在語文負載、傳達的內容,更在語文本身。老師高超的教學藝術,不僅反映在引導學生通過語感實踐反復誦讀,在認識上、情感上習得和積澱語感,而且更表現在引導學生從煉字的角度品味語言,思考這樣的思想感情為什麼用這樣的語言文字,而不用那樣的語言文字來表達的理由,從而懂得這樣運用語言的所以然,掌握滲透著思想感情的、生動活潑的語言文字。如學習朱自清寫的散文《春》,絕不是為了記住春天具有“春風美”“春景美”“春雨美”等知識,而是學習朱自清先生如何抓住關鍵字句來描繪春色的,如何將情感用恰當的言語表現出來的,如何組織文章的結構等,這才是我們要學習的著力點,——其他課程(外語除外)是借助言語學習言語的內容,如數學課以數學原理即數學公式定理(一門知識)作為教學內容,歷史課則把中國在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作為教學的內容……它們以各自不同內涵的言語內容為教學本體,唯獨語文以言語形式為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言語能力”——“言語行動”優化組合(人品、文品綜合表現)的必然結果成了語文教學的目的。這裡的“人品與文品”的優化組合不妨認為是“言語”與“精神”同構共生,即是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和心靈世界攜手走向豐妙境界。也就是說,既要豐富和優化學生的語言系統,使之擁有適合年齡階段的言語能力,又要完善和豐富學生的精神境界,使之情趣情思越來越豐妙。但後者絕不是游離在外,必須是融入前者之中。 眾所周知,語文課是學習者接近、理解文字,感受文字的魅力,學習文字整合的訣竅,並較為成功地外化為各種(書面的、口頭的)“言語作品”,逐步形成能夠獨立聽說讀寫的“言語能力”的。說“白”一點,語文課是學習怎樣把“話”說“美”,把文章寫“美”的一門課。 由此來推斷,“語文昧”是不是可以這樣來定位呢?在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實”環境中,在富有詩情畫意的潤澤氛圍中(否則就是機械死板的訓練),在教師的精心組織與指導下,主要通過典型的“言語作品”(各種書面的、口頭的、聲像的)剖析、玩味和模仿,在各種(課內、課外的,單項、綜合的,模擬、生活的)“言語行為”中,不斷內化各種(知識的、思想的、情感的、精神的)收穫,並較為成功的外化為各種(書面的、口頭的)“言語作品”,逐步形成能夠獨立聽說讀寫的“言語能力”,以運用於廣泛的社會生活(學習與生活)的“言語行為”之中。 也許有人會問我:如果這樣來定位“語文味”的話,又如何去理解語文素養的目標呢? 我的回答是—— 語文能力是奠基性的,是語文課程、語文學科“質”的規定性得以存在、顯現的基礎,也是語文課程、語文學科得以發展的依託,舍此不稱其為學科。語文素養的三維目標中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的培養,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都屬於這一範疇;過程和方法,是知識和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得以實現的手段、途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既是學科教育的重要目標,(不是語文課的本質目標)同時又是實現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目標的動力或激勵力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它被賦予了新鮮內容,它指向發展個性、完善人格的高層次目標。在這三維目標中語文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專職)任務。語文能力是語文素養的核心。語文課對人的關注和培養不是空洞的,而是通過語言學習實現的。換句話說,語文課必須通過聽說讀寫的能力的訓練達到對人的情感、思想、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如果沒有了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那語文課就沒有開設的必要。學語文就是為了學習語言,為了能正確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組織指導學生學習語言,培養學生的聽讀說寫能力。 咬定青山不放鬆 “為師不識語文味,教盡經典也枉然。”那麼,如何使自己的語文教學具有真正的“語文昧兒”呢? “以內養外”“補血養顏”——腹有詩書氣自雄。“關關雎鳩”的愛情吟詠,楚辭世界巫風神話的幽怨對話,魏晉士子的生命自覺,盛唐之音的氣度恢弘,宋元山水的迷我忘我之境,明清之時的紛繁世俗圖景……我們需認真品味。老舍的文字是漫畫,世俗風情,魯迅的文字是木刻,力透紙背;余秋雨的文字是水墨,意蘊深刻;張承志的文字是油畫,色彩濃烈……我們該細心欣賞。安徒生的童話以虛構之筆昭示給世人美所能達到的程度,巴爾扎克構築一座座語言及命運的迷宮,艾略特打開了一片意象與文明的荒原……我們應默默體會。“平心不羨黃金屋,燈下窗前長自足”,讓讀書,這劑心靈的雞湯,不斷地滋養著曾經“氣虛”的自己。“腹有詩書氣自雄”才能為上出“語文味” 的課奠定基礎。 “望聞問切”“調整良方”——探求廬山真面目。 教無定法,這兒只是向大家說明一般的課文教學的操作要義,以一斑見全豹: 第—,憑藉例子——積澱語言,習得規律 (1) 預習入手,感知語言材料 按照學習語言的認知規律,在教學程式安排上,就應該讓學生先直接接觸課文,而且應是整篇課文。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學習課文第一步應該“通讀課文”“知道文章之大概”。這就是讓學生首先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讓學生獲得對課文的總體印象,以利於下一步學生居高臨下對各部分進行品讀、領悟。 (2) 品讀領悟,重視語感培養 老師高超的教學藝術,不僅反映在引導學生通過語感實踐接受其負載的資訊,更要認識掌握載體本身。即表現在引導學生從煉字的角度品味課文恰到好處的言語。入選課本的文章,文質兼美,特別是他們的言語更具鑒賞性。教師應有意識地將一篇作品的言語推至學生注意力的中心,體會運用——不是分析語言的表面特徵(詞性、句式、修辭、表達方式等)的神奇效果。品味點可以是文章中的精彩句段,可以是寫法上的獨特之處,可以是句式上的有意變化,可以是修辭上的別具一格等凝聚著作者的心血的言浯。品味的方法常用的是比較法,增刪補換,和原文對比,顯出優劣,再結合感情朗讀,“使其言皆出於我口”“使其意若出於我之心”,懂得這樣運用語言的所以然。那麼言語物件的形態、句式、語調、含義等自然就能夠充分地內化為品讀主體的語感圖式之中。 (3)熟讀背誦,積累語言材料 學習語言,重在吸取和積累語言,熟讀背誦是最基本的語言實踐,也是小學生學習語言的成功經驗。人們常以滿腹詩書、“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來反映一個人的語文素質。之所以有這樣的說寫能力,就是因為語言積累豐富。否則,說寫能力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語言積累的多少決定了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 (4) 練習遷移,形成言語能力 積累的言語若在腦海中長期不使用,那麼,這些言語也就成了靜態的知識,失去了積累的意義。因而,應不斷地促其成為動態,即在新的語境運用中煥發活力。如每篇課文均有生字新詞,讓學生把生字新詞抄寫數篇還不如改成“生字——組詞——造句”的形式練習,既掌握的生字的音形義,又化靜態的積累為積極的運用,一舉多得;又如,我們可以仿照課文中新出現的語言現象讓學生進行模仿——舊瓶裝新酒;還如,“摘抄好詞佳旬”是我們經常佈置的作業,如何利用這些詞句可能很少考慮,不妨讓學生用造段的形式將摘抄的內容運用於新的語境中。如古詩句的運用: 爺爺70大壽,親朋好友都前來祝賀。大家祝爺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可爺爺卻歎息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趕緊把爺爺的話打住:“霜葉紅於二月花,爺爺,你的身于骨比年輕人還壯實。”爺爺笑了,摸摸我的頭:“就你會耍貧嘴!” 第二,超越例子——延展運用,形成能力 把選文當作一個“例子”,只是將課堂教學局限于選文之內,即使完成了訓練的項目,達到了訓練的要求,也不一定就能在現實世界裡通暢地交往,實現語文教育的目的。因此,還須超越“例子”——以選文裡的言語運用實例為基點,延伸擴散到現實生活之中,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像,以選文的“一”引發現實生活言語運用的“三”,“單一反三”; 由現實生活言語運用的“三”又複歸於選文的“一”,如此的往復。 形式有把課文新的言語形式出現之處作為課外銜接的“靶心”,拓展相關材料,讓學生學習表達。如教學《遊園不值》時,補充寫春天景象的古詩;學習《和時間賽跑》拓展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學生設計個人名言。 還有將教材重組。以作家重組。如教學巴金的《海上日出》,將這篇文章與《新語文讀本》《親近母語》中選擇的巴金的文章《繁星》等組成一個新單元,體會巴金文筆的魅力。又如古代詩人李白、杜甫等,現代作家冰心、老舍等,我們進行集中閱讀,可以更全面地瞭解這些詩人和作家。以題材重組。如教學第11冊第一單元時,課文中已有的課文是《桂林山水》和《火燒雲》,可將選讀課文的《鏡泊湖奇觀》和《新語文讀本》中寫景狀物的文章共3篇也引進教學單元。以情感重組。如教學第九冊第三單元《特殊的禮物》等文章,我們發現當代學生物質生活豐富了,而對父母的親情卻熟視無睹。我們便推薦學生閱讀蕭雲儒的《我的母親》、朱自清的《背影》、豐子愷的《母親》等又章,從而加深他們的情感體悟。 另外,通過組課的形式,將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有機地進行整合。如教學《武松打虎》時,可這樣安排:第一,閱讀指導課,指導學生如何讀小說。第二,拓展閱讀課,閱讀《親近母語》中的《宋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和《可愛的李逵》。第三,口語交際課。學生在“我認識的水滸人物”口語交際課中學習表達自己的體驗,暢談自己的感悟。這種大語文觀的教學,對學生影響是深遠的。再如,第10冊課文中有幾篇童話、科幻、寓言作品,選文較為新穎,想像奇特。《語文讀本》又選編了好多篇這類作品,使學生享受了一次想像大餐。教學這個單元,閱讀只是起點,應著重發揮它的輻射功能。首先,我們開展“故事大搜尋”活動,讓學生分小組去搜集神話、寓言、童話、科幻作品,編一本選集。第二,開故事會,讓學生講自己所搜集的故事。第三,編故事比賽,要求不能抄襲別人的作品,根據自己對事物的理解來編故事。第四,開“夢想大展示”主題晚會。學生根據自己所讀到的或自己編的故事,重新改編成小品,自編自導自演。這樣將閱讀教學延伸到了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寫作教學等多個領域,進一步體現了教材使用的整合功能。 這樣的超越例子的教學使選文的教學充滿現實生活的氣息的同時,又使他們掌握更為廣泛的適應性更強的語文能力,還提高了學生運用母語在當今社會裡進行言語交往活動(聽說讀寫活動)的能力。 “一朝悟罷正法眼。”“語文味”不是“語文是個筐,啥東西都能裝”;“咬定青山不放鬆”,定心靜氣,不被“語文的外延”之類似是而非的口號所迷惑,而專心致志地耕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回歸語文的本色,把握好這門教育學生更多、更高、更好、更自覺地掌握與運用言語交往活動形式——聽說讀寫的形式的課程,讓我們的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形成現代社會人必須具備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這是我們語文老師應有的共同追求。 好課要達到的基本要求 ——凸顯五實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葉瀾 一堂好課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我們“新基礎教育”而言,我認為一堂好課要達到的基本要求是: 有意義,即扎實的課。在這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是有意義的。初步的意義是他學到了新的知識;再進一步是鍛煉了他的能力;再往前發展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產生更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再發展一步,在這個過程中他越來越會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學習學生會學到新東西,學生上課,“進來以前和出去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變化”,沒有變化就沒有意義。一切都很順,教師講的東西學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這個課呢?所以第一點是有意義的課,也就是說,它是一節扎實的課。 有效率,即充實的課。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面上而言,這堂課下來,對全班學生中的多少學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間的、困難的,他們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是對少數學生有效率,那麼這節課就不算是比較好的課。從這個意義上,這節課應該是充實的課。整個過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幹,通過你的教學,學生都發生了一些變化,整個課是充實的,能量的大的。 有生成性,即豐實的課。這節課不完全是預設的,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氣氛相當活躍。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生成,這樣的課可稱為豐實的課。 常態性,即平實的課。我們受公開課的影響太深,當有人聽課的時候,容易出的毛病是準備過度。教師課前很辛苦、學生很興奮,到了課堂上成了準備好的東西來表演。大量的準備,課堂上沒有新的東西生成出來,是準備好的東西的再現。當然,課前的準備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但課堂有它獨特的價值,這個價值就再於它是公共的空間,這個空間需要有思維的碰撞,相應的討論,最後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地生成許多新的東西。“新基礎教育”反對借班上課,為了讓大家淡化公開課的概念,至少不去說“公開課”,只有“研討課”。不管誰坐在你的教室裡,哪怕是部長,你都要旁若無人,你是為孩子、為學生上課,不是給聽課的人聽的,要“無他人”,所以我把這樣的課稱為平實的課(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課)。這種課是平時都能上的課,而不是很多人幫你準備,然後才能上的課。 有待完善的課,即真實的課。課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課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撼的,有缺撼是真實的一個指標。公開課要上成是沒有一點點問題的課,那麼這個預設的目標本身就是有錯誤的,這樣的預設給教師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壓力,然後作大量的準備,最後的效果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課本來就是有缺撼的、有待完善的,這樣的課稱為真實的課。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說起來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卻很難,但正是在這樣一個追求的過程中,我們教師的專業水準才能得到提高,他的心胸也變得博大起來。同時他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學作為一個創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 好課三味 ——著名特級教師 王崧舟 長話短說,開宗明義,我覺得好課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語文課得有“三味”。 第一味是“語文味”。一堂好的語文課,首先得有“語文味”。語文味越濃,課就越好。語文課的最大問題,不是怎麼教的問題,而是教什麼的問題。語文課的最大悲哀是語文本體的淡化和失落。說句不太中聽的話,不少語文課總是喜歡“紅杏出牆”、“為人作嫁”。那麼,什麼是“語文味”?“語文味”就是守住語文本體的一畝三分地。語文的本體是什麼?顯然不是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容,即“寫的什麼”。而是用什麼樣的語言形式來承載這些內容,即“怎麼寫的”。語文要學的就是“這個”,語文味所指的就是“這個味”。具體來說,語文味表現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註、摘抄書作”的“寫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第二味是“人情味”。一堂好的語文課,必須得有“人情味”。這裡的“人情味”有著三層意味:一是指語文課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機械刻板的語文課註定不受學生的歡迎,不受學生歡迎的課能稱為好課嗎?二是指語文課要注重情感薰陶、價值引領,否則,語文課就會犯上“喪魂落魄症”,淪為“空心課”;三是指語文課要以人為本,充滿人文關懷,對學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賞識其個性、激勵其潛能,真正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第三味是“書卷味”。一堂好的語文課,最好還能有點“書卷味”。當然,這是我的一種個人偏好,或者說是我的一種風格追求。有的語文課,初看時滿目繁花、流光溢彩,但細細體會,則味同嚼蠟,整個感覺就是缺乏內涵、缺乏品位。有“書卷味”的語文課,初聽時可能不覺得怎樣,但往往越嚼越有味道。有“書卷味”的語文課,充滿濃濃的文化氣息,內含豐厚的文化底蘊;有“書卷味”的語文課,儒雅、從容、含蓄、純正;有“書卷味”的語文課,常常靈氣勃發、靈光閃現,或在教學設計上別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獨具慧眼、或在課堂操作上另闢蹊徑。總之,有“書卷味”的語文課是大有嚼頭的語文課。 評課就是嚼課,好課必能嚼出好味。 有了“三味”的語文課必是一堂好的語文課。 簡約之美 ——我的好課設計觀 著名特級教師 薛法根 語文,承載著太多的“使命”: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提高言語能力、豐富精神世界、傳承民族文化……由此,語文課千頭萬緒,模糊一片,甚至失卻了純真的“語文味”!我以為“大道至簡”,語文課必須反璞歸真,體現一種“簡約之美”,正所謂“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促發展”。從教師的視角看,一堂好課應該這樣設計: 教學目標簡明。一堂課徹底解決一兩個學生切實需要解決問題,真正給學生留下點東西,比浮光掠影、蜻蜓點水、隔靴搔癢的教學要有效得多。 教學內容簡約。課堂教學的時間是個常數,是有限的,學生的學習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選擇學習的內容,特別是關乎學生終身受用的“核心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課堂,也不需要把什麼都講透了,留下點懸念和空間,就是給學生自由和發展。 教學環節簡化。語文學習本身是一件簡單的快活的事情。我們沒有必要設計那麼多的學習環節,沒有必要設置那麼多的學習障礙(問題)和陷阱讓學生去鑽,沒有必要搞得這麼複雜、這麼玄、這麼深奧。比如:你是怎麼體會到的?孰不知體會的過程本身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學生卻因這種追根究底而感到恐懼,漸漸喪失了自己本應具有的探究精神。“勤師培養了懶學生”!這樣的現象值得我們重視和深思! 教學方法簡便。簡單意味著可以學習,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簡便的方法、簡捷的思路是為學生所喜歡,所樂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能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 教學媒介簡單。語文教學可以活力不必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技術,克服“浪費與作秀”。現代教學技術(多媒體技術)使用過度,也會扼殺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和豐富的想像力。 教學用語簡要。課堂中除卻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縟節,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說,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樣明淨,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簡單的課堂,其獨特的神韻就在於此! 其實,簡單是一種教學中的大氣度、大智慧!它來源於對學生真切的、真誠的、真實的愛;來源於教師豐厚的修養和教學藝術;來源於對教學生活的發現和深刻的認識! 我心目中的好課標準 著名特級教師 靳家彥 怎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 見仁見智,眾說紛紜。我本著“莫被傳統禁錮思想,不為時尚放棄永恆”的理念,提出十條標準,就教於大家。 一、目標明確。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上確定立體的目標。師生認同,指向明晰。 二、重點突出。這堂課重點是什麼,師生都應胸中有數,明明白白。難點要突破,疑點要解決,特點要抓准,重點才能突出。立足於教材,延伸要適度。 三、以生為本。從每位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的宗旨出發,課堂上真學、真思、真練、真會,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落實,教師的主導作用恰如其分,師生互動,交往自然、和諧、融洽。 四、流程科學。課堂流程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及認知規律;教學流程符合學科邏輯,順理成章。嚴謹流暢,疏密有致。 五、注重內化。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課堂充滿文化氣息;內化、積澱、裂變、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亂,情趣盎然。 六、體現溝通。課內外、校內外、學科間、知行間相互溝通,有機整合。 七,啟迪創造。引導學生勤于思考,善於質疑,敢於發表獨立見解,宣導創新思維方式;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合作精神。 八、媒體得當。根據需要與可能,恰當運用媒體手段,常規手段與現代媒體各長,資訊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機整合,處理好手段與目標、內容與形式之間的關係。 九、講求實效。無論方式方法,無論什麼理論模式,最終的檢驗尺度是學生品質。面向全體,全面提高,因材施教,效果顯著。 十、多元評價。對一堂課的評價應根據目標達成要求,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綜合評價。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課堂評價的主要方式,應把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領導及專家評價相結合。 讓課堂充滿活力 著名特級教師-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教师 业务 学习 资料汇编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