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士专业--学位论文--中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学位论文.doc
《工商管理学士专业--学位论文--中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管理学士专业--学位论文--中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学位论文.doc(5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中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摘 要 现代石油化工工业奠定了人类现代工业的基础,是人类进入现代化工业社会的金钥匙。随着“世界石油峰值”、“高油价时代”的到来,世界石油资源、石化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我国石油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形成了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家大型国有石油化工公司为主导、其他各类中小公司为补充的石油化工产业格局。三家大型国有石油化工公司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国家行政部门改制成立,已基本建立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全球能源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我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在“走出去”和“市场化”的过程中,遇到了公司治理不完善、科技水平不高、节能环保能力不够、产品结构单一、低水平产能过剩、全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和困难阻止了我们的国家石油公司向国际石油公司转型的步伐。此时,研究为何发展、向哪发展、如何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我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在发展中所共同面对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详细分析石油化工产业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并进行我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与一流国际石油化工公司(壳牌集团、埃克森-美孚公司和BP公司)的竞争力对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将我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早日打造成世界一流国际石油化工公司为战略目标,从宏观层面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体系,并从业务发展、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科技创新等管理层面制定具体的战略实施和控制措施。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as a crucial key to enter the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petrochemical industry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of human modern industry. With the arrival of “world peak oil” and the sustaining increasing of oil price, a competition for oil resources and petrochemical marke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nsive. During the 30 years since China carried out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as one of China’s pillar industries, petrochemical industry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and formed a comprehensiv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pattern with three domestic super-large state-owned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s—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 and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as the lead and other small and medium sized companies as supplement. Recreat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in 1980s, the three state-owned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s have become important participants in global energy market, and basically established a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with clear definition of property right, well-defined power and responsibilities, separ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from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scientific administration. However, during the course of going global and marketization, China’s super-large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s have come across various problems, including imperfect governance, low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ck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bility, single product structure, low level industry overcapacity and poor global competiveness and profitability, holding back their transition from state petrochemical companies to international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s. So, at this moment, it seem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tudy why, where and how should China’s super-large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s develop themselves. According to the main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China’s super-large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s are facing, this thesis would specifically analyze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nvironment, and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s super-large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s and the world first-rate ones—Royal Dutch Shell, Exxon Mobil and British Petroleum. In conclusion, taking developing China’s super-large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s into world first-class ones as the strategic objective, this thesis would come up with a development strategy system at the macro level, and then make detailed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plans in aspects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enterprise culture, management system and scientific innovation. Key words: super-large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s, Petrochemical, Development Strategy 目 录 第1章 前 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3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4 第2章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概述 5 2.1 石油化工工业简介 5 2.2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历程 5 2.3 中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概况 7 2.3.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7 2.3.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8 2.3.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9 2.4 中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9 2.4.1面临环保、减排压力,可持续发展遭遇挑战 9 2.4.2资源争夺日趋激烈,保供应难度不断加大 10 2.4.3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11 2.4.4替代产业快速发展,中发展方向面临选择 11 2.4.5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理顺 12 第3章 国际环境分析 14 3.1 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石油化工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14 3.1.1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新的经济格局 14 3.1.2 新一轮工业化浪潮将推动石油化工行业快速发展 15 3.1.3 各国贸易政策变化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15 3.1.4 资源争夺激烈及油价高位持续震荡 16 3.1.5 石油替代产业快速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16 3.2 全球石油资源需求持续增长,世界步入“高油价”时代 17 3.2.1 全球石油储量、产量和消费量现状 17 3.2.2 全球石油产量和消费量预测 19 3.2.3 石油资源价格分析预测 21 3.3 全球石油化工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原油供应垄断趋势明显 21 3.3.1 国际石油公司 22 3.3.2 国家石油公司 22 3.3.3 中国三大石油石化公司 23 3.4 发达国家石油化工公司先发优势明显,我国企业增长潜力巨大 24 3.4.1 日本石油石化产业发展 24 3.4.2 与国际石油公司对比及启示 25 第4章 国内环境分析 27 4.1 中国石油化工公司仍处在发展战略机遇期 27 4.1.1国民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27 4.1.2 能源消耗结构亟待调整 28 4.1.3资源供不应求 29 4.2以三大国有石油化工公司为主的市场竞争格局 31 4.2.1产业上游(勘探开发)由三大国有石油石化公司垄断 31 4.2.2产业中游由三大国有石油石化公司主导 32 4.2.3产业下游(销售)板块是政府价格管制、多方参与的市场竞争 33 4.3 相关政策对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发展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33 4.3.1 “自贸区”建设给石油化工企业带来挑战和机遇 33 4.3.2 “新36条”政策出台,民间资本加快进入石油化工产业 34 4.3.3 成品油定价机制滞后于市场发展,亟待完善 34 第5章 建立中国特色的石油化工企业发展战略体系 36 5.1 “可持续发展”战略 36 5.2 “走出去”战略 37 5.3 “一体化”战略 38 5.4 “差异化”战略 39 5.5 “多元化”战略 39 5.6 “能源引领”战略 40 5.7 “人才”战略 41 第6章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42 6.1 深化中央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 42 6.2 打造创新型企业文化 43 6.3 建立完善更加高效的管理组织结构 43 6.4 制定长期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44 第7章 结 论 46 中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第1章 前 言 1.1 研究背景 1859年,西方世界在宾夕法尼亚开采了世界第一口油井。作为世界工业“血液”的石油,极大的推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充足而宝贵的燃料能源和化工原料,人类社会由此进入石油时代。过去150多年间,全球石油年消费量已经跃升至42.79亿吨,其中50%~60%用于运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这些方便使用的液体燃料普遍用于各类交通工具,将人类个体的活动范围扩展到了全球;同时,随着现代石油化工工业体系的发展,一系列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基本有机化工产品逐步取代了煤化工产品,并发展出了大规模的合成材料、合成氨、农药、医药、涂料等现代工业。可以说,石油是人类进入现代化工业社会的金钥匙。 石油消费的快速增长是石油时代的标志。201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20.0亿吨油当量,其中石油占比33.6%居于首位;世界石油探明储量2008亿吨,石油产量为43.4亿吨,储采比为46.27;据PFC能源咨询公司预测,“世界石油产量将于2025年达到52.5亿吨,石油峰值到来,2030年产量将下降到50亿吨/年”;伴随着“石油峰值”的临近,2008年石油价格上冲至147美元/桶,随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油价短暂下冲至50美元/桶,随后全球经济缓慢复苏,2010年油价又快速回升至120美元/桶,全球的“高油价时代”、“世界石油峰值”已基本确认。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4.32亿吨油当量,居世界第一,其中石油占比17.6%;石油探明储量31.4亿吨,石油产量为2.03亿吨,储采比15.47;石油消费量4.49亿吨,净进口量达2.46亿吨,对外依存度54.8%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年度报告(2011)》,2011年11月,133-136页。 。随着中国石油消费的快速增长,其国内供需矛盾将越来越大,同时伴随着“高油价时代”、“世界石油峰值”的到来,中国目前的石油消费模式与增长速度将不可持续。 近百年的工业化时代、石油时代,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大提升了人类探索自然、战胜自然的速度,但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1992年5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在联合国总部通过,至今已有192个国家批准了《公约》;2009年12月,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全球各国共同商讨如何全球气候问题。中国本着负责任大国态度,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把大幅降低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年度报告(2010)》,2010年10月,67页。 。石油化工行业是碳排放的大户,是污染环境的主要源头之一,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及环境友好已成为石油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 伴随着人类社会近百年石油开采和消费,世界各国石油公司作为石油开采、炼制与供应的主体,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完全竞争到市场垄断、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发展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在此过程中占据了领先优势地位,西方石油公司利用本国的政治、军事及先发优势,抢先完成了全球布局,确立了今天不可动摇的全球国际化石油巨头地位,例如全球最大的五家国际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BP)、皇家壳牌、法国道达尔、美国雪佛龙。近几十年,为维护本国经济安全、确保资源安全,产油国与发展中国家纷纷成立国家石油公司,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参与全球石油竞争,例如巴西、沙特、伊朗等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同时,为确保自身利益的最大化,1960年9月以中东产油国为主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该组织对全球的石油供应保持着一定的石油供应垄断优势。目前,大多数石油公司在实现对本国能源市场控制的前提下,均走出国门,在本国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融入到国际能源市场的竞争行列中,以此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推进企业发展进步。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石油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体水平的提高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目前形成了以三家大型国有石油化工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三大石油化工公司”)为主导、其他各类中小石化公司为补充的石油化工产业格局。在2010年全球五百强企业排名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分列第7位、10位和252位。伴随着中国的市场持续开放,我国三大石油化工公司将全方位与全球石油公司展开竞争较量,2010年三大石油化工公司实现了超过3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收购。与发达国家的国际能源化工公司相比,我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的国际化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竞争实力差距较大,同时还面临着“气候变化”、“高油价”、“资源匮乏”等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保驾护航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受到严峻挑战。在此大背景下,本人将应用MBA课堂所学市场经济、企业战略、并购与重组等理论知识,并结合工作实践,从资源供应安全、可持续发展、国际化经营、企业管理等层面,探讨在新形势、新环境下中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的发展战略。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在近代历史进程中,中国错过了世界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很长一段时期的贫穷、落后和备受欺凌。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把握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取得了近30年高速发展,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同时全社会也面临着贫富差距加大、环境污染严重、跟随模式单一、工业产能过剩、缺乏创新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我们国家又一次来到了事业成败的关键时刻。顺应人类社会进步步伐与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进行全社会发展模式的持续改革和转型,绝不能再一次被世界甩在身后,已成为我国全社会企业界的共识。石油化工企业更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领头羊的表率作用,借着“走出去”与“市场化”的契机,调整发展思路,变模仿为创新,引领我国各行各业走向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在产业规模、经营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必须的能源、基础原材料以及各类石化产品,在生产建设、国防安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10年,产业总产值超过8.88万亿元人民币,产业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一。特别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全国进行了整个石油化工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实现了石油化工产业由行政部门向现代化大型企业的管理体制转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三大石油化工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国家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在完善企业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股份董事制度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基本解决了石油石化企业的发展动力问题。但是,上述企业在实现规模扩张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公司治理不完善、科技水平不高、节能环保能力不够、产品结构单一、低水平产能过剩、全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不足等问题,特别是三大石油石化公司在克服“大企业”病的同时,还要处理好“多目标”问题,解决好垄断与市场、企业盈利与社会责任等问题,实现NOC(国家石油公司)向IOC(国际石油公司)的转型。在目前这个全球经济动荡、我国社会和经济转型的紧要关头,工业领域“排头兵”石油化工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及发展路径将突显的特别重要。 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国际能源市场大环境、国内经济发展形式及发展环境,总结我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预见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走向国际化、市场化以及构建创新型企业的建议,并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对于我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早日实现世界一流、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对于提升社会能源服务等均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对于处于改革关键时期的其他各行各业也将具有借鉴意义。 基辛格说过的一句很有名的话“如果你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格局是以三家大型国有石油化工公司为主导、其他各类中小公司为补充的产业格局,三大石油化工公司通过多年的努力均基本实现了产业上、中、下游一体化,三家公司目前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环境、发展阶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在战略层面上具有共同性,所面对的竞争对象是国际一流的跨国石油化工公司。因此,本文针对我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在发展中所共同面对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在分析石油化工产业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我国三家大型石油化工公司与一流国际石油化工公司(壳牌集团、埃克森-美孚公司和BP公司)的竞争力对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将我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早日打造成世界一流国际石油化工公司为战略目标,从宏观层面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体系,并从业务发展、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科技创新等管理层面制定具体的战略实施和控制措施。 第2章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概述 2.1 石油化工工业简介 石油又称原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在地底深处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是各类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人类通过物探、钻井、井下作业、采油、集输等专业过程,从地底发现石油并采出供人类社会使用;并通过炼制等物理化学过程得到人类现代化社会所必需的各类石油产品;石油产品主要包括各种动力用油、机械润滑油、溶剂油以及液化气、焦碳、石蜡、硫磺、沥青等,还包括各类化工产品,如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基本化工原料,以及种类繁多的多种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等邬国英、李为民、单玉华,《石油化工概论》,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17页。 。 石油化工工业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本文所用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概念是指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运、贸易等上游环节业务,从事炼油、化工等加工环节业务,以及成品油、化工产品销售等下游环节业务的一体化大型企业。石油化工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供动力能源,主要指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人类社会动力能源的主要供应者;二是材料工业三大支柱之一,其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被合称为三大材料;三是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石化工业为现代农业提供了氮肥、农用塑料薄膜,农药以及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等;四是各工业部门离不开石化产品,现代交通工业所需的燃料、金属加工与各类机械所需的各类润滑材料及其它配套材料、建材工业、轻工与纺织工业、高速发展的电子工业以及诸多的高新技术产业都离不开大量石化产品的支撑。 2.2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是中国崛起的一部分,是中国近代发展史的一部分。 解放前,在战争动乱、落后挨打的那个年代,我们的石油化工工业一片空白,以百吨为单位的作坊炼油厂,鲜明的表明着旧中国的工业落后和生活苦难。解放后的50、60年代,新中国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石油化工工业开始有了雏形——百万吨级的兰州、玉门、独山子炼油厂和抚顺人造石油厂等一批工厂得以建造,大庆等一批重大油气田得以发现,被誉为“五朵金花”的催化裂化等炼油化工技术得以突破,这一时期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稳定了新中国的经济与国防,结束了百年使用“洋油”的历史,挺直了中国的腰杆。70年代,在中央领导的直接指示下,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国外先进石化装备、技术的引进与吸收,新建了18个大型石油化工工业项目——30万吨/年合成氨、50万吨/年的尿素等等,这些以解决人民吃穿用为目标的引进项目对于我国确定随后的对外经济战略具有开创性意义和借鉴作用,它带动了我国石油化工工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80、9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石油化工工业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通过机制体制改革组建了石油化工“国家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化的道路使石油化工工业成为市场经济改革的带头者,同时也成为对外合作开放的探路者。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大发展。1978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就决定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下,从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着手探索开展对外合作的道路;1982年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负责实施中国海域石油对外合作;1983年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对炼油、石油化工、化纤企业实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1988年,国家成立能源部,撤销石油部,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这是石油工业进行“政企分开”的一次重大变革;1998年,国家对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实行战略性重组,形成了上下游、内外贸、产供销一体化的三家大型国有石油化工公司;随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各自组建的股份公司相继在纽约、伦敦、香港成功上市,进入了国际资本市场《中国石油工业经济若干问题回顾与思考》,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P101。 。同时,随着炼油、化工、成品油批发零售行业的不断放开,国际资本与民营资本开始大量进入石油化工产业,一大批民营油企、合资油企、外资油企如雨后春笋开始出现并成长。目前已形成了以国有三大石油石化公司为主导、其他各类经济体制中小石油化工公司为补充的石油化工产业格局,在确保市场供应的同时,也通过相互竞争促进效率。 截至2010年,我国已建成24个大型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拥有超过2亿吨/年原油和超过1000亿立方米/年天然气的生产能力(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五位,跻身世界产油大国的行列);建成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超过6.7万公里,实现了西气东输、川气东送、海气登陆;并建立起了世界级规模的炼油及石油化工工业体系 2010年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年报。 。在科研技术领域,通过60多年的自力更生与艰苦奋斗,石油工业科研人员坚持自主创新,反复探索研究,创建了陆相生油理论、陆相油气藏成藏理论,以及与之配套的勘探开发技术;建立了成套炼油化工工艺及装备技术,具备了独立建造千万吨级炼油化工基地的实力,之前全球仅美国具有该实力。近年来,随着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海外业务已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海外权益油气产量达到7393万吨油当量;海外合资炼厂加工原油量达到1055万吨,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正在逐步融入世界 张家茂、王志明,《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简要回顾》,中国石油报,2009年9月。 。 2.3 中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概况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经过一系列改革后,形成了一批国有、民营及外资的石油化工企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全产业链一体化的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这三家大型国有石油化工公司在市场中具有领头羊地位。 2.3.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1998年由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重组成立的国有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它是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商,油气资源占有量居国内公司首位,也是中国在海外最大的油气生产商,是国内最大的润滑油生产商、第二大炼油、乙烯生产商,拥有国内最多的原油、天然气管网,是世界第一大石蜡生产商及出口商。2010年在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5位 。 。 表2.1 2008~201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亿元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主营业务收入 12715.70 12197.88 17201.84 利润总额 1342.02 1284.20 1726.57 净利润 910.50 873.67 1241.84 其中:归属母公司 707.79 695.71 972.52 资产总额 18037.41 22213.97 26299.56 股东权益 13102.68 14203.25 15681.11 其中:归属母公司 11762.78 12718.93 13956.52 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年报。 2.3.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1998年由原中国石化总公司重组成立的国有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它是中国最大的炼油化工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第二大原油、天然气生产商和供应商,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炼油生产商,世界第四大乙烯生产商。2010年在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26位 。 。 表2.2 2008~2010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亿元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主营业务收入 14470.85 13754.31 19478.70 利润总额 263.97 814.36 1052.16 净利润 200.48 578.58 721.24 其中:归属母公司 136.30 391.90 516.40 资产总额 10448.49 12913.37 14852.41 股东权益 4811.33 5501.64 6336.04 其中:归属母公司 3782.65 4323.53 5043.71 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年报。 2.3.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于1982年,是中国第三大国有石油石化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公司通过实施资本运营、改革重组、海外并购、上下游一体化等重大举措,已由一家海上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型石油化工集团 。 。 表2.3 2008~2010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亿元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主营业务收入 2116.74 2083.45 3547.62 利润总额 671.90 519.96 976.51 净利润 522.64 383.42 742.31 其中:归属母公司 331.98 245.17 490.00 资产总额 4304.76 5177.40 6172.00 股东权益 2925.31 3251.57 3907.87 其中:归属母公司 2072.97 2317.11 2788.44 资料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年报 2.4 中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4.1面临环保、减排压力,可持续发展遭遇挑战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不断推进,可持续性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绿色、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同时面临自身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正在着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走上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中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为此中国制订了“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作为耗能、排放工业大户,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将持续面临着二氧化碳减排和绿色发展的巨大压力。具体体现在:一是在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供应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资源选择和低碳减排的矛盾日趋激烈,低碳清洁能源在可采量、经济性、适用性等方面尚存在很多问题;二是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缺少高水平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面临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垄断,现有技术体系需要整体创新与变革方能起到战略支撑作用;三是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产品质量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设备投入、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开发导致成本负担不断加重;四是高能耗、高排放等落后产能的退出将加剧日益紧张的能源供应,进一步激化能源供需矛盾。 2.4.2资源争夺日趋激烈,保供应难度不断加大 爆发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彻底改变了全球经济运行环境。由美国住房市场泡沫破裂引发的次贷危机迅速全面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风暴中,欧美的大多数金融机构都遭到严重冲击,损失惊人,同时危机不断从金融业向其他行业、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扩散,当年致使美欧日三大经济体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发展严重减速。为应对这场大萧条以来“百年一遇”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各国一方面纷纷推出各自的经济刺激方案,同时通力协作,共同对抗,并于2009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球经济随后开始了艰苦的复苏之路。但2011年随着 “欧债危机”的越演越烈,全球经济再次坠入谷底,“二次探底”在所难免。目前的形势是美国经济遭受重创、自顾不暇,欧洲债务缠身、束手无策,新兴经济体连带受创,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一片茫然。 在如此宏观经济背景下,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眼前困难重重,亟待应对的几个当前问题如下:一是危机面前各国贸易政策保护主义纷纷抬头,为了使本国企业在危急中更好的生存下来,各国政府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贸易保护,如技术性壁垒、环境保护性壁垒、征收“碳关税”等等;二是全球需求不断萎缩,在经济萧条、债务危机的阴影笼罩下,化工产品消费需求不断下降,生产过剩问题开始突显,石油化工景气周期处于下行通道,特别对出口型经济国家如中国影响极大;三是带有金融属性的原油期货市场波荡起伏,原油价格从08年150美元/桶的历史高位快速跳水至30美元/桶,随后又快速回升至100美元/桶上方,其价格已不能反应正常的供求关系,这对大量进口原油的中国极为不利;四是中东地区政治局势不稳、战争阴影笼罩,美国为转嫁国内危机,开始在全球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势,短短几年分别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等国开辟战场,最近在中东的叙利亚和伊朗又准备动武,这将直接导致原油的供应安全问题;五是海外资源收购风险巨大,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中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自2008年以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收购海外油气资源,但受发达国家制约及自身经验匮乏的限制,海外并购的风险不能有效规避。 2.4.3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随着石油化工技术日臻成熟,世界石化工业持续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石化工业发展更趋快速,为了控制资源、提高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各国石油化工公司均向上下游一体化方向延伸发展,如壳牌、埃克森美孚等老牌石油公司、中东、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各国国家石油公司,均建立了勘探、开采、炼制、化工、销售一条龙的业务体系;同时,为了降低单位产能投资,发挥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石化工业则向规模化、集约化、大型化方向发展;为了有利于原料优化配置,综合利用炼厂和石化厂各种中间产品和副产品,减少公用工程系统的投资和费用,全球炼油化工则呈一体化、园区化、基地化发展趋势。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石化产品需求下降,新增产能必将加剧产能过剩率,国外石油化工巨头均将中国市场看作其最主要的目标市场,国内石化产品市场竞争正越演越烈。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面临着全球极具竞争力的国际石油巨头的严峻竞争与挑战。 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等工作,但与国际石油公司相比,仍然存在集约化发展程度偏低,产业布局分散;整体实力欠缺、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增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加剧等方面的矛盾,以及国际化能力欠缺等比较突出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我国石化企业产品结构单一,初级石化产品比重较高,产品的差异化和功能化程度较低,高端石化产品国内市场自给率严重不足,以上种种问题直接导致中国石油化工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2.4.4替代产业快速发展,中发展方向面临选择 随着“石油峰值”、“高油价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都着眼未来,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2008年全球燃料乙醇产量5100万吨,预计2015年美国和巴西燃料乙醇产量将分别达到3950万吨和3100万吨以上;2008年全球生物柴油产量1050万吨,预计2020年欧盟生物燃料的使用量将达车用燃料总量的10%;南非煤制油能力已达700万吨/年;预计2015年全球GTL(天然气合成油)产能将达1870万吨/年,大部分位于中东地区。-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商管理 学士 专业 学位 论文 中国 大型 石油化工 公司 发展战略 研究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