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暗标.doc
《施工组织设计-暗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组织设计-暗标.doc(22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 5 1.1编制依据 5 1.2本工程采用的技术规范 5 1.3 建筑工程行业标准及规范、规程、图集 5 第二章 工程概况 7 2.1 建筑概况 7 2.2 结构概况 7 2.3 工程承包范围 8 2.4 地质概况 8 第三章 工程目标 10 3.1 工程质量目标 10 3.2 施工工期目标 10 3.3 现场管理目标 10 3.4安全生产目标 10 第四章 施工部署 11 4.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11 4.2 施工准备 11 4.3 施工部署 12 第五章 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4 5.1 施工顺序及施工流向安排 14 5.2 主要方法及技术措施 16 第六章 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125 6.1施工技术重点、难点分析 125 6.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25 6.3屋面、卫生间防水工程难点分析及对策 128 6.4内粉工程难点分析及对策 129 6.5楼地面工程难点分析及对策 130 6.6涂料工程难点分析及对策 130 6.7保证工期对策 131 第七章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132 7.1 质量保证措施与创优计划 132 7.3 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 137 第八章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139 8.1 本工程计划的特点 139 8.2 确保工期的组织措施 139 8.3 确保工期的技术措施 139 8.4 工期目标保证措施 141 8.5 各阶段进度保证措施 142 第九章 施工进度网络图 144 9.1 施工进度网络图见附表四 144 第十章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与措施 145 10.1 安全生产目标 145 10.2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与管理制度 145 10.3 安全生产技术保证措施 147 10.4 现场施工消防安全保证措施 154 第十一章 文明施工管理体系与措施 157 11.1 总体思路 157 11.2 保证措施 157 11.3具体措施 157 第十二章 环保管理体系与措施 163 12.1 环境管理方针 163 12.2 环境组织管理体系 166 12.3 环境保护措施 167 12.4 扬尘污染控制措施 168 12.5 防止施工扰民和民扰措施 169 第十三章 组织机构及管理人员、资源配备计划 171 13.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171 13.2 各岗位职责 171 13.3 资源配备计划 176 13.4 劳动力配备计划 182 13.5农忙季节稳定施工措施 185 13.6劳动力计划表 186 第十四章 冬雨季施工及排水措施 187 14.1 冬季施工 187 14.2 雨季施工 189 14.3雨季防排水计划 192 第十五章 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应急预案及风险控制 194 15.1应急预案的任务和目标 194 15.2重大紧急事件辨识及监测 199 15.3重大紧急事件救援控制原则 200 15.4重大紧急事件的控制措施 200 第十六章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207 16.1 总体布置 207 16.2 施工道路及场内外交通 207 16.3水平垂直运输 207 16.4 材料存放及管理 207 16.5 施工现场临时用水布置 207 16.6 临时用电布置 208 16.7消防布置 209 第十七章 成品保护及工程保修措施及承诺 210 17.1成品保护的定义 210 17.2 成品保护的基本分类 210 17.3成品保护措施 211 第十八章 针对本工程合理化建议 216 18.1 积极采用新技术 216 18.2 优化管理方式及工序组织 217 18.3 计算机辅助管理控制成本 217 18.4 施工现场远程监控 218 附表一: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219 附表二: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221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222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223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24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及答疑; 2.本工程设计图纸和各类勘察资料和设计说明等资料; 3.预算文件提供的工程量和预算成本数据; 4.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技术规程、建筑法规及规章 ,行业规程及企业的技术资料; 5.施工所在地的地方规定及政府文件; 6.建设单位对该工程项目的有关要求; 7.施工现场水、电、道路、原材料渠道等调查资料; 1.2本工程采用的技术规范 序号 名称 编号 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CJ79-2012 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5 混凝土结构规范 GB20010-2010 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1.3 建筑工程行业标准及规范、规程、图集 序 号 名 称 编 号 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3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95 4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 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2012 6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2010 7 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10 8 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 发改运行2003-2116 9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113-2015 10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50353-2013 11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析及检测方法 GB/T7016-2008 12 铝合金门窗 GB/T8478-2008 1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15 14 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DBJ41/075-2006 15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2011 第 223 页,共224页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 建筑概况 2.1.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 ,项目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平方米。施工场地地势基本平坦,施工环境较好。 2.2 结构概况 2.2.1结构类型 本工程由5层综合教学楼、实验楼,2层风雨操场及地下车库组成,结构安全等级一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类别乙类 本工程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定及规程 序号 名称 代号 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2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6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 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活荷载标准值 序号 荷载类别 标准值(KN/m2) 1 教室 2.5 2 楼梯间 3.5 3 风雨操场 8 4 计算机网络教室 2.5 5 非消防车通道 5.0 6 卫生间 8.0 7 走廊 3.5 8 教室办公室 2.5 9 资料室 4.0 10 不上人屋面 0.5 11 上人屋面 2.0 12 物理实验室 2.5 13 教室休息室 2.5 主要建筑材料和强度等级:混凝土构建强度见下表 序号 构件名称及范围 混凝土强度等级 1 基础垫层 C15 2 基础 独立基础C30+车库C35 3 柱、剪力墙 C30~C35 4 梁、板 C30~C35 5 其它现浇构件 C25 2.2.3钢筋概况 1) 本工程所用钢筋规格为HPB300、HRB335、HRB400E级。 2) 钢板采用Q235-B、Q345-B。 3)吊钩、吊环均采用HPB300级钢筋,不得采用冷加工钢筋。 4)框架及楼梯中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且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5)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抗裂验算等要求。 2.3 工程承包范围 工程承包范围: 设项目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答疑纪要范围内所包括的全部内容。 2.4 地质概况 2.4.1 地质情况 依据招标单位下发的施工图纸提供的地质特性表如下: 地 层 特 性 表 土层 层号 土层名称 承载力特征值(kPa) 压缩模量 qsi(mPa) 平均厚度 (m) 1 素土 / / 0.67 2 粉土夹粉砂 120 7.1 1.88 2A 粉土夹粉砂 150 10.2 2.79 3 粉砂 230 20 3.12 4 粉土 180 13.3 2.55 5 粉土夹粉砂 200 14.5 3.61 6 粉土 190 14 4.41 2.4.2 水文情况 根据地勘报告,抗浮设计水位140米,地基土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 第三章 工程目标 针对本工程,我公司将精心打造、精心施工,确保达到国家验收合格标准的要求。 3.1 工程质量目标 确保本工程的质量目标合格。 在施工过程中我单位将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并执行高于国家规范要的企业标准,确保工程质量,以管理求信誉、以质量求效益、严守合约、确保用户满意。 3.2 施工工期目标 本工程计划于2017年6月1日开工,实际开工日期以甲方开工通知为准,2018年5月26日完工,总工期为360日历天。 3.3 现场管理目标 以科学、先进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手段,做好过程服务和保修服务。 按三步节能施工规范进行施工,达到三步节能施工标准。 在保证质量、进度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化建议、优化施工方案等措施降低成本,获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3.4安全生产目标 1.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2.严格执行河南省文明施工管理、对项目管理、安全环保要求和对施工现场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第四章 施工部署 施工准备工作是整个施工生产的前提,根据本工程的工程内容和实际情况由项目部制定施工的准备计划。为工程顺利进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为确保工程按时、优质、高效的完成,我公司由工程管理经验高、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优秀项目经理担任本工程的项目经理,挑选最优秀的管理干部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成立工程项目部。 项目管理部设技术组、生产组、材料组、质检组、预算组等,按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办法,层层落实,确保完成各级指标。 4.2 施工准备 4.2.1 施工技术准备 1.图纸、规范、标准图集等收集 图纸、规范、标准图集等文件的收集工作分工原则严格按照下表执行: 图纸、规范、标准图集等文件的收集工作分工原则 文件类别 负责收集的部门/人员 主要分发范围 收集时间 图纸 项目部 技术组 技术、施工等 原则上是开工前(具体根据业主单位提供的时间确定) 各专业分包 专业分包指定的人员 专业分包根据各自的具体岗位设置情况来确定 规范 项目部 技术组 技术、施工等 开工以前,后期分批收集,并及时更新 各专业分包 专业分包指定的人员 专业分包根据各自的具体岗位设置情况来确定 标准图集 项目部 技术组 技术、施工等 开工以前,后期分批收集,并及时更新 各专业分包 专业分包指定的人员 专业分包根据各自的具体岗位设置情况来确定 法律、法规文件 项目部 技术组 商务经理 技术、施工、物资等 开工以前,后期及时更新 各专业分包 专业分包指定的人员 专业分包根据各自的具体岗位设置情况来确定 2.技术人员组织措施 (1)针对特殊部位、施工难点部位的施工方法现场专门成立QC小组,先研讨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特殊作业指导书等,逐级进行技术交底,指导施工; (2)组织所有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新规范、新规程、积极推广应用建设部推广的十大新技术,积极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施工经验,充分利用已有先进的技术,提高该工程施工的科技含量; (3)认真学习监理规程,积极配合好监理单位的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4)进行成本控制,制定供料计划,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 (5)结构施工采用均衡小流水的施工方法,合理安排工序的搭接,采用项目管理电脑软件系统,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网络优化,积极作好各项技术保障,在保证各项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做到结构、装修交叉施工立体作业,做好实际控制。 3.设备材料技术组织措施 (1)对于所选用的钢筋、水泥、砼、粘结材料、防水材料等作好复试和试验工作,同时做好各项见证试验,编制试验计划。对提供商品砼的生产厂商的生产能力、砼质量状况、运输能力以及生产厂至工地的道路情况进行综合考察,选定合格的供应方,并提前提出砼及原材料的各项技术要求; (2)由于本工程部分基坑较深,基础用钢量很大,运用钢筋放样软件及早进行钢筋放样和预加工,使有加工的工作走在施工的前面,同时考虑钢筋的搭接、电渣压力焊、直螺纹连接等,做好技术方案,为正常施工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3)提前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未检定或超过检定周期的重新检定。 4.3 施工部署 为了确保整体施工目标的实现,将设立项目指挥部,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工作落实到实处,言行一致,具体实施原则如下: 1.对本工程做到全力以赴,全方位作业,全公司支持,确保全胜。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优先。 2.施工期间,加大在施工机具、施工设备、周转材料、劳动力等方面的投入,集中力量,精心施工,以求在最短的工期内创出最优的成绩。 3.采用先进、合理、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目标完全兑现。 4.采用项目法施工模式,实行科学管理,实行必要的质量和工期奖罚制度。 5.施工期间,全体施工管理人员自始至终坚持在施工第一线,尊重科学,尊重施工原则,尊重施工顺序,尊重业主,尊重监理。 4.3.1施工段划分 本工程属多层建筑群,根据平面布置特点,综合考虑运输方便性,施工易操作性,利于加快施工进度等方面因素进行施工流水段划分: 地下室结构施工每一幢教学楼为一个施工平面段,地下车库按主楼范围划分施工段组织平行流水作业,并按先深后浅施工原则组织施工。 4.3.2 施工流程 根据施工总体部署,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装饰,安装工程跟随土建同步上升,相互密切配合。以混凝土结构为主导工序,整体施工实行分段分班组、平行流水作业。 配备专业施工队,施工中应加强土建与安装的相互配合工作,各班组之间应确保做到相对独立施工,却又密切配合,加强相互间的协调管理,以减少窝工浪费现象。 本工程拟采取楼层剪力墙、暗柱、顶板、梁砼先竖向构件后水平构件泵送浇筑一次完成的方案施工。 4.3.3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本工程计划于2017年6月1日开工,实际开工日期以甲方开工通知为准,2018年5月26日完工,总工期为360日历天。 施工进度计划:详见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第五章 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5.1 施工顺序及施工流向安排 本工程为多栋5层教学楼、实验楼及二层合用教室、餐厅和地下车库组成,规模较大,各工种交叉作业多,因此合理、可行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流向安排是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 5.1.1施工总体原则 贯彻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围护,先土建、后装修的原则,充分利用平面、空间和时间,组织立体交叉作业,为及早插入装饰和其他各专业施工创造条件,做到科学管理,均衡施工。 针对工程特点,合理高效使用施工资源,创造有效的交叉施工面,平衡用工高峰。 5.1.2施工安排 1.各单项工程为便于组织施工、加快进度,按分区管理,分块实施的指导思想,按各工种成立独立的施工单位,独立进行平行作业。组成混合土建劳务作业队的形式,分别承包施工,即包工期、包进度、包质量、包安全、包文明施工。 2.工程内进行流水作业,减少人员及机械的窝工。 3.为合理、充分利用资源,大型机械,如砼输送泵、钢筋加工、模板加工等综合考虑全项目平衡。 5.1.3施工段划分 为了贯彻空间占满、时间连续、均衡协调有节奏,力所能及留有余地的原则,保证工程按照总体计划完成,需要采用主体和二次围护结构、主体和安装、主体和装修、安装和装修的立体交叉施工。 1. 流水段划分的原则 (1)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以工期优先,确保工期最短。 (2)施工段划分应综合平衡人员、机具、周转工具的均衡连续,提高机具周转利用率。 (3)流水施工面积应适宜,确保人员占满、不闲置工作面。 (4)保证各工序工作的连续性,避免窝工。 (5)考虑结构整体性要求。 5.1.4 施工顺序及流向 1.施工顺序 根据本工程工期紧,以及结构形式的特点: (1)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拟采用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结构后粗装修,外墙装修与内部装修同步进行。 (2)以主体施工为先导,各分部分项工程紧随其后,平面分段,立面分层,科学组织交叉施工。 (3)主体结构按划分的施工段进行流水,以主体结构工程和外墙装饰为关键线路,回填土、防水、内部砌体工程、室内抹灰、粉刷、楼地面、门窗安装、水电暖安装、洞口预留和预埋件预留等工程穿插进行。主体结构3层完工后插入室内砌体工程;砌筑完成至2/3时立即进行粉刷施工准备,主体验收合格后进行室内粉刷工程;待室内粉刷进行到3层时,插入楼地面工程,始终保持等距离同步跟进,保证砌筑与抹灰少占工期。装修及安装按区自下而上立体复式实时插入,自下而上分层分段流水施工。 2. 各阶段的施工顺序 (1)地下室的施工顺序为: 放线—基坑清槽—垫层—底板基础支模—基础底板钢筋—基础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放线—地下室剪力墙、柱钢筋绑扎--支墙模板—浇筑砼—顶板施工—防水及室外回填。 (2)结构标准层施工顺序: 现浇柱、墙钢筋—现浇柱墙模板—现浇梁、板模板—现浇梁、楼板钢筋—现浇柱墙、梁板砼—围护墙 (3)屋面工程: 在主体封顶后即进行施工,尽快完成屋面工程,为外装饰创造有利条件。 (4)装饰工程: 1)在主体结构施工到3层时,穿插进行砌筑工程,当砌筑工程施工到4层时,穿插进行室内抹灰工程,待室内抹灰工程进行到3层时开始穿插楼地面工程。 2)散水、坡道作为收尾工程。 5.2 主要方法及技术措施 5.2.1 施工测量 工程测量是保证建筑物平面定位正确,建筑物竖向标高和垂直度、构件安装精度的必要条件,如何保证测量精度达到本工程复杂结构体系的施工要求,将是施工中的关键。 1.各施工阶段测量方法 根据总体施工部署和针对本工程结构体系的特点将对重点部位采取如下表中所示的测量措施。 测量控制重点部位及控制措施如下表: 序号 重点测控部位 测量方法 测量仪器 1 地下室平面及高程控制 轴线:投直线的方法。高程:钢尺与水准尺联合测量法 RPS238全站仪 LT202光学经纬仪、DZS3-1水平仪及100m钢尺 2 主楼高程及平面控制 轴线:内控法。高程:钢尺与水准尺联合测量法 激光铅直仪、S3水平仪及100m钢尺 2. 控制网的建立 (1)平面控制网 首先建立场区内的平面控制网,依据甲方提供的坐标点,建立现场平面坐标控制网,每隔100米建立一个坐标控制点。轴线控制网的测设以场区平面控制网为基准,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每隔10米增加组成轴线控制网,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该建筑的轴线控制网。 (2)高程控制网 1)场区高程控制点联测 向建筑物内引测标高基准点前,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引测。 2)建筑物高程基准点的建立 建筑物高程基准点布设,每个施工段在四个角布设四个高程控制点,组成闭合路线,分别向南、北两侧加密,组成建筑物高程控制网。 5.2.2 结构施工阶段测量 1.平面控制 平面控制地下部分采用外控法,用全站仪直接对各轴线进行放样,地上部分采用内控法控制,轴线控制点使用激光铅直仪逐层向上传递,每一次传递的控制点经点位自检闭合后作为该作业层的平面控制依据。 2.高程控制 标高控制点地下部分采用水准仪加悬垂钢尺的方法将高程引测到施工部位,地上部分高程传递使用50m钢尺沿核心筒壁分段向上量距。每层高程传递点位不少于3个。 建筑物外框架的标高控制点以核心筒施工时传递的基准点为依据。 3.±0.000以下施工测量 (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基础施工前对建筑物轴线控制网进行校测,以确定建筑物的准确位置。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2)轴线投测 地下施工阶段的轴线投测利用T2经纬仪,将T2经纬仪架设在全站仪事先投好的点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或轴线标志点),以正倒镜挑直线的方法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施工段上、在同一施工段上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且要组成闭合图形,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 (3)轴线投测允许偏差 主轴线间距 允许偏差(mm) 相临轴线 ±3 L ≤30 m ±5 30m<L≤60m ±10 60m<L≤90m ±15 L >90m ±20 (4)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高程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高程。 (5)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 基于本工程,坑底高程的传递采用钢尺与水准尺联合测量法进行。 其中钢尺下段悬挂10kg重锤,以保证钢尺的垂直度,为减少摆动,将重锤放入油桶中,现场作业时,每次用钢尺与水准尺联合测量法传递标高时,改变钢尺悬挂位置,进行测量重复测量,以便校核。计算时对钢尺进行尺长及温度改正: 钢尺实际长度=钢尺名义长度+尺长改正数+а×(现场温度-钢尺检测时温度) а:代表钢尺膨胀系数,取а=0.000012m/°C ;钢尺检定时温度为20°C 利用前面提到的水准尺与钢尺联合测量的方法与场区高程控制网联测,经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6)施工标高点的测设 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采用附和水准路线进行测量,以消除或减小仪器及其他误差对施工的影响。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柱立筋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7)抄测的精度应控制在允许范围 高度H 允许偏差(mm) 每层 ±3 H 30 m ±5 30m<H ≤60m ±10 60m<H≤90m ±15 H >90m ±20 测量成果的验收 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表及测量成果记录报请监理单位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基坑变形观测 4.±0.000以上施工测量 (1)平面控制 仪器设备 本采用精度为1/200000工程的激光铅直仪、经纬仪(精度2“)与钢尺相配合的方法进行。 1)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轴线投测)的方法:采用内控法,即利用激光铅直仪将首层的轴线控制点投测到相应的楼层上,然后利用电子经纬仪及钢尺相配合的方法对相应的轴线进行投测。 内控点竖向传递示意图 2)控制点的转移 待首层底板施工完成,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后,利用全站仪和经纬仪将控制轴线全部投测至首层底板上(投测精度按照轴线控制网的精度执行),按照基础底板的做法进行角度距离校核等工作,完成测量内控点的工作,经自己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单位验线。 为了减小风力温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保证轴线竖向传递的准确性,拟在10层重新布设内控点(轴线交点),具体位置与首层相同。 3)平面内控点的布设 平面内控点的布设,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流水段图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段布设4个点,并相互之间衔接,组成闭合图形,作为该流水段的测量内控点(轴线交点或轴线的借线交点)。 4)内控点埋件的埋设 内控点所在首层平面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200mm*200mm的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内控点埋件尺寸图 5)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 将激光铅直仪架设在首层楼面轴线交点处(内控点),经严格的仪器对中、整平后,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发射出激光束。 通过调焦,使激光束打在作业层激光靶上的激光点最小,最清晰。 通过旋转仪器望远镜,使激光束在接受靶上成同心圆,检查激光束的误差轨迹。如轨迹在允许限差内,则轨迹圆心为所投轴线点。 6)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项 目 允许误差(mm) 每 层 ±3 高度(H) H 30m ±5 30m<H 60m ±10 60m<H 90m ±15 H >90m ±20 7)楼层平面控制 待本施工段所有内控点都投测到楼层完成后,用经纬仪及钢尺对控制轴线进行角度、距离校核,结果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后,进行各条轴线的测放。 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进行细部放线。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和电梯井门窗洞口等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弹放下列控制线,所有主控轴线、细部轴线,墙体边线、门窗洞口边线等。 (2)高程控制 1)建筑物内部高程基准点的建立 首先从场区水准控制点将场区高程引测到首层便于向上的位置,检查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明高程数据,每施工段不得少于3个点,以便于相互之间进行校核。为保证高程的准确,结构施工各个楼层的标高控制点以首层起始高程控制点为准,进行测量。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每层都设立4个点高程控制点。 2)标高的竖向传递 标高的竖向传递,每次(消除误差的积累及结构沉降等因素的影响)都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向上直接进行量取或用悬吊钢尺与水准尺相配合的方法进行,直至达到需要投测标高的楼层,并作好明显标记,每施工段至少投测3个点。 其中:钢尺传递高程50m钢尺误差较小,同时为了减小风力、温度、大气压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为保证精度在中间层设立高程基准点。 3)楼层标高控制 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基准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抄测完成后,换人进行复查。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 项 目 允许误差(mm) 每 层 ±3 高度(H) H<30m ±5 30m<H<60m ±10 60m<H 90m ±15 H >90m ±20 测量成果的验收 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表及测量成果记录报请监理单位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5.2.3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2)《国家一、二级水准测量规范》 2.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了能够精确的反映出建筑物在不断增加荷载作用下的沉降,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DSZ2),水准尺采用铟合金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本工程结构特点、具体情况采用具体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汇总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正确的运用误差原理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的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 在本工程施工阶段应由专人定期观测,每施工二至四层做一次沉降观测。复测时主楼以每3层为一个周期进行。 (3)观测点设置 观测点须设置在建筑物的角点、大转角及沿周边外墙每隔15-20米处,当建筑物宽度大于15米时,应在建筑物内部承重墙(柱)设观测点。监测等级为二级。 (4)观测规则 为保证观测数据可靠性,故观测按照 “五定”原则即沉降观测所依据的基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点位稳定;仪器、设备稳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固定。以尽量减少误差,确保沉降观测的可靠性。 (5)观测准备工作 在首次观测前必须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校正,使用每3—6个月并送往专业的计量部门进行校核一次。 (6)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为了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相应的指标如下: 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状闭合差:△h=∑a-∑b≤1.0,n—表示测站数。(△h=∑a-∑b≤1.0,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 2)前后视距:≤30.0m 3)前后视距差:≤1.0m 4)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5)前后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 6)水准仪精度为N2级。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符合施工测量规范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3.具体观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环境条件制定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水准控制点及工程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 (2)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顺序,将观测点自编号,以便记录、处理数据及分析比较。 (3)每个测站都有一个基准点(后视),且在任意一站都能够清晰的通视两个基准点,每站的观测点形成闭合的图形。 (4)各水准点都设置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外,且符合水准测量的规范要求。各个测站根据每个建立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个水准点的高程。 (5)固定的观测路线 根据现场所设置的测站,按照水准点的大小顺序分站观测进行水准点的一一观测。 (6)沉降观测 首次观测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首次观测自一层结构完成开始,在设置的柱子的相应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待观测点稳固后并立即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值是以后每次复测进行对比的基础,施测时采用DSZ2级精密水准仪进行两次以上观测后进行决定。第一次复测(第二次观测)在转换层结构完成开始,主楼部分实行3层一周期进行一次复测直至竣工。 (7)将每次的观测数据进行正确无误的整理,并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个点的高程。比较并确定出沉降量。 4.统计表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系,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上半部分荷载量,下半部分为各沉降观测点周期的沉降量。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系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系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便可预测建筑物的沉降的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反馈到相关主管部门,正确指导施工。利用沉降曲线还可以计算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倾斜 5.观测中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实测。 (2)前后视观测最好使用同一水平尺。 (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 (4)观测时避免阳光照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 (7)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6.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测量。 (2)作业人员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测量人员负责沉降观测的全过程;记录人员负责观测数据记录及资料的整理;跑尺人员负责立水准尺。 (3)作业应具备的条件:天气晴朗,通视良好,风力小于二级。 (4)为了保证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在沉降观测点安装完成后,沉降观测表上安装保护筒。 5.2.4土方回填 按设计要求,本工程基坑周边及车库顶板采用素土回填,其中不得含有石块、碎砖、灰渣及有机杂物。回填施工应均匀对称进行,并分层夯实。人工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250,机械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300,压实系数0.94.应防止损伤防水层。随外墙防水及其保护层的施工进度自西向东进行。 1.施工准备 (1)施工前已联系好适用土源。并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通过压实试验确定土的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回填灰土前应将槽底的一切虚土、垃圾、杂物清理干净,出墙管密封、各种外漏洞口堵严;检查土的种类、粒径和含水量等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基础结构、地下室外防水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已办好隐检手续。其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规范规定的要求,方可进行回填。 (3)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或厚度。 2.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2)注意事项 填土前将基坑底及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 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清除杂物。 回填土应分层施工,每层铺土厚度为250m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用蛙式打夯机,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不得在墙角接缝,上下相邻两层土错缝距离不小于1.0m,接缝处的土应充分夯实。 回填土施工时,地下水位应低于面层,夯实后的回填土,在三天内不得受水浸泡。 雨天施工时,应及时作临时遮盖。防止刚打完毕或尚未夯实的回填土,遭受雨淋浸泡。 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组织设计 暗标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