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鲁科版.docx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鲁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鲁科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 鲁科版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 鲁科版 年级: 姓名: 26 第2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备考要点 素养要求 1.掌握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了解氮的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含氮化合物的多样性,并对其进行分类。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氮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考点一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必备知识自主预诊 知识梳理 1.氮的固定 2.氮气 (1)物理性质: 色 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 溶于水。 (2)化学性质: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3.氮的氧化物 (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氮元素从+1~+5价都有对应的氧化物,如N2O、 、N2O3、NO2(或 )、N2O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2O3、 。 (2)NO和NO2的性质比较。 物质 NO NO2 物理 性质 颜色 无色 红棕色 溶解性 不溶于水 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 化学 性质 与O2反应 2NO+O22NO2 — 与H2O 反应 — 3NO2+H2O 2HNO3+NO 制法 试剂 Cu和稀硝酸 Cu和浓硝酸 收集 用排水法收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微点拨(1)氮的氧化物都有毒,其中NO2与N2O4存在平衡:2NO2N2O4,因此实验测得NO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是大于46。 (2)验证某无色气体为NO的方法是向无色气体中通入O2(或空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3)NO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而NO2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4)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①光化学烟雾: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有毒的烟雾。 ②酸雨:NOx排入大气中,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形成酸雨。 ③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④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自我诊断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2分子的结构稳定,因而氮气不支持任何物质的燃烧。( ) (2)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属于氮的固定,是化学变化。( ) (3)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故NO2是酸性氧化物。( ) (4)制取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 (5)溴蒸气和NO2都是红棕色气体,可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和NaOH溶液鉴别。( ) (6)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是由化合态氮转化来的。( ) 2.(1)汽车尾气中的CO、NOx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 (2)用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如4NH3+6NO5N2+6H2O。 写出氨气转化NO2生成无毒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 。 (3)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 ①NO2被烧碱溶液吸收时,生成两种钠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只得到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是 。 关键能力考向突破 考向1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典例1】(2019江苏化学,16)N2O、NO和NO2等氮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物,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气需处理后才能排放。 (1)N2O的处理。N2O是硝酸生产中氨催化氧化的副产物,用特种催化剂能使N2O分解。NH3与O2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2O的化学方程式为 。 (2)NO和NO2的处理。已除去N2O的硝酸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主要反应为 NO+NO2+2OH-2NO2-+H2O 2NO2+2OH-NO2-+NO3-+H2O ①下列措施能提高尾气中NO和NO2去除率的有 (填字母)。 A.加快通入尾气的速率 B.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吸收尾气 C.吸收尾气过程中定期补加适量NaOH溶液 ②吸收后的溶液经浓缩、结晶、过滤,得到NaNO2晶体,该晶体中的主要杂质是 (填化学式);吸收后排放的尾气中含量较高的氮氧化物是 (填化学式)。 (3)NO的氧化吸收。用NaClO溶液吸收硝酸尾气,可提高尾气中NO的去除率。其他条件相同,NO转化为NO3-的转化率随NaClO溶液初始pH(用稀盐酸调节)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在酸性NaClO溶液中,HClO氧化NO生成Cl-和NO3-,其离子方程式为 。 ②NaClO溶液的初始pH越小,NO转化率越高。其原因是 。 归纳总结常见的NOx尾气处理方法 (1)碱液吸收法。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x的处理。 (2)催化转化法。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NO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对点演练1(2020吉林德惠实验中学期中)NH3催化还原NO是重要的烟气脱硝技术,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如下图1所示;研究发现在以Fe2O3为主的催化剂上可能发生的反应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NH3催化还原NO为吸热反应 B.过程Ⅰ中NH3断裂非极性键 C.过程Ⅱ中NO为氧化剂,Fe2+为还原剂 D.脱硝的总反应为:4NH3(g)+4NO(g)+O2(g)4N2(g)+6H2O(g) 考向2 氮氧化物溶于水的定量计算 【典例2】如图所示,将相同条件下的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槽中且盛满水的试管内,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残留m2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值为( ) A.3∶2 B.2∶3 C.8∶3 D.3∶8 深度指津氮的氧化物与O2、H2O反应的计算 (1)利用关系式求解。 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有: 3NO2+H2O2HNO3+NO,2NO+O22NO2。 叠加后得①4NO2+O2+2H2O4HNO3; ②4NO+3O2+2H2O4HNO3; ③NO2+NO+O2+H2O2HNO3。 若NO2、O2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由①式可知其体积比有: V(NO2)∶V(O2)=4∶1,恰好完全反应,无剩余气体<4∶1,O2过量,剩余气体为O2>4∶1,NO2过量,剩余气体为NO(因过量的NO2和水反应) 若NO、O2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由②式可知其体积比有: V(NO)∶V(O2)=4∶3,恰好完全反应,无剩余气体<4∶3,O2过量,剩余气体为O2>4∶3,NO过量,剩余气体为NO 若NO、NO2、O2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当V(NO)∶V(NO2)∶V(O2)=1∶1∶1时,恰好转化为HNO3,即按③式反应。当V(NO)∶V(NO2)∶V(O2)≠1∶1∶1时,可先将NO2转化为NO,然后再按照NO和O2溶于水的反应进行计算。 (2)依据氮氧原子个数比求解。 通过上述方程式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哪种情况,生成HNO3的NO、NO2、O2中氮氧原子个数比都为2∶5。都等效于硝酸的酸酐N2O5与H2O的反应。在解题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关系来进行分析判断,并最终得出结论。 氮氧原子个数比=2∶5,无剩余气体<2∶5,剩余气体为O2>2∶5,氧气不足,剩余气体为NO (3)利用电子守恒关系求解。 从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得失角度分析上述反应,都是氮的氧化物被氧气氧化生成硝酸。 NOHNO3 NO2HNO3 O2HNO3 解题时,可以根据氮的氧化物失电子总数=氧气得电子总数的关系来求解。 对点演练2在一定条件下,将NO2和O2的混合气体12 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2 mL气体(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 ) ①1.2 mL ②2.4 mL ③3 mL ④4 mL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二 氨 铵盐的性质 必备知识自主预诊 知识梳理 1.氨的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 电子式 密度 气味 水溶性 比空气 气味 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以溶解 体积氨 2.氨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NH3+H2ONH3·H2ONH4++OH-。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 。NH3·H2O为可溶性一元弱碱,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 (2)与酸的反应。 蘸有浓盐酸、 的玻璃棒分别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 。 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3)与盐溶液的反应。 如过量氨水与Al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氨气的还原性。 性质 方程式 催化氧化 被CuO氧化 2NH3+3CuO3Cu+N2+3H2O 被氯气氧化 2NH3+3Cl2N2+6HCl 或8NH3+3Cl2N2+6NH4Cl 被氮氧化物氧化 6NO+4NH35N2+6H2O 6NO2+8NH37N2+12H2O 微点拨(1)NH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突破口。 (2)氨水呈碱性,NH3·H2O属于一元弱碱,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按NH3进行计算。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氨气的用途:化工原料,用于制硝酸、铵盐、纯碱、尿素,用作制冷剂。 4.铵盐的性质 (1)铵盐的物理性质。 绝大多数铵盐都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 自我诊断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因为NH4HCO3受热易分解,故可用作氮肥。( ) (2)用生石灰与浓氨水混合制得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NH3为碱性气体。( ) (3)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4+:取少量试液置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 (4)加热盛有NH4Cl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说明NH4Cl固体可以升华。( ) (5)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 2.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十分丰富。请根据以下工业制硝酸的原理示意图回答含氮化合物相关的问题: N2 空气 空气、水 H2氨合成塔氧化炉吸收塔HNO3 (1)下列有关NH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合成NH3需要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条件下进行 B.NH3可用来生产碳铵和尿素等化肥 C.NH3可用浓硫酸或无水氯化钙干燥 D.NH3受热易分解,须置于冷暗处保存 (2)NH3极易溶于水,标准状况下,用充满NH3的烧瓶做喷泉实验,水充满整个烧瓶后所形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3)氨气燃烧生成N2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关键能力考向突破 考向1 氨和铵盐的性质及应用 【典例1】(2020辽宁阜新海州高级中学月考)某小组同学欲探究NH3的催化氧化反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A、B装置可选用的药品:浓氨水、H2O2溶液、蒸馏水、NaOH固体、MnO2。 (1)NH3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甲、乙两同学分别按上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装置G中的溶液都变成蓝色。 ①甲观察到装置F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乙观察到装置F中只有白烟生成,白烟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③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装置G中溶液变成蓝色的原因: 。 (3)为帮助乙实现在装置F中也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可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①甲认为可调节K1和K2控制A、B装置中的产气量,应 (填“增加”或“减少”)装置A中的产气量,或 (填“增加”或“减少”)装置B中的产气量。 ②乙认为可在装置E、F间增加装置,该装置可以是 (填字母序号)。 (4)为实现该反应,也可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替换题给装置中虚线框部分: 化合物X为 。NH4HCO3的作用是 。 方法技巧NH4+的检验 对点演练1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 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 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图中所涉及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考向2 氨气的制取及实验探究 【典例2】(2020百校联盟摸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省略)制取干燥的氨气并验证NH3具有还原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备氨气有多种方法,现欲用NH4Cl与Ca(OH)2反应制取NH3,则甲中的气体发生装置为 (从Ⅱ中选用);用浓氨水与生石灰反应也可制取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丙用于收集NH3,应将导管 (填“a”或“b”)延长至接近集气瓶底,装置乙中盛放的试剂为 ,装置己的作用为 (答两点)。 (3)若装置丁中黑色固体变红,则装置戊中现象为 。 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氨气的简易方法 方 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浓氨水 NH3·H2ONH3↑+H2O 续 表 方 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浓氨水+ 固体NaOH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NH3·H2O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逸出 浓氨水+ 固体CaO 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NH3·H2O分解,NH3逸出。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aONH3↑+Ca(OH)2 对点演练2下列制备NH3并制取氨水的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取NH3 B.干燥NH3 C.收集NH3 D.吸收氨水 考点三 硝酸 必备知识自主预诊 知识梳理 1.物理性质 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微点拨实验室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9%,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6mol·L-1,95%以上的硝酸称为“发烟硝酸”。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微点拨(1)市售浓硝酸呈黄色,是因为硝酸分解生成的NO2溶解在硝酸里。 (2)硝酸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冷暗处,不能用橡胶塞。 (2)强氧化性。 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①与金属反应。 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与非金属反应。 浓硝酸与C的反应: C+4HNO3(浓)CO2↑+4NO2↑+2H2O。 ③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硝酸可氧化H2S、SO2、Na2SO3、HI、Fe2+等还原性物质。稀硝酸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微点拨(1)硝酸浓度越大,其还原产物的价态越高。浓硝酸对应还原产物为NO2,稀硝酸对应还原产物为NO。 (2)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能发生“钝化”,“钝化”并不是不反应,故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铁桶盛放。 3.工业制法 (1)NH3在催化剂作用下与O2反应生成NO: 。 (2)NO进一步氧化生成NO2: 。 (3)用水吸收NO2生成HNO3: 。 自我诊断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浓硝酸在光照下久置会变黄。( ) (2)将铁屑放入稀硝酸中证明Fe比H活泼。( ) (3)向稀硝酸中滴加Na2SO3溶液:SO32-+2H+SO2↑+H2O。( ) (4)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稀硝酸中,溶液变蓝,说明铜与稀硝酸发生置换反应。( ) (5)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 ) (6)常温下,将浓硝酸滴加到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上,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 2.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开始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现象为 。 (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 关键能力考向突破 考向1 硝酸的性质及应用 【典例1】(2020福建师大附中期中)某实验小组欲探究浓硝酸的性质。 Ⅰ.木炭与浓硝酸反应: (1)甲同学设计了图1装置,认为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就说明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写出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同学认为红棕色气体不能作为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证据,其理由是 。 (3)乙同学设计了图2装置实验,木炭能燃烧,并产生红棕色气体。针对该实验现象,乙同学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a: ; 假设b:红热木炭使HNO3分解产生NO2,NO2可能具有助燃性,木炭燃烧; 假设c:红热木炭使HNO3分解产生O2,木炭在O2中燃烧; 假设d:红热木炭使HNO3分解产生NO2和O2,共同作用使木炭燃烧; …… (4)设计实验证明假设b成立,请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①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木炭在该气体中持续燃烧,火焰迅速变亮,集气瓶中气体颜色变浅直至无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遇空气不变色。 ②根据实验现象写出木炭与此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设计硝酸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方案见下表: 续 表 先点燃ⅰ处酒精灯,溶液沸腾后没有观察到红棕色气体产生。然后撤走ⅰ处酒精灯,点燃ⅱ处酒精灯并加热试管中部,很快看到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 光照8小时,溶液不变黄 光照几分钟后看到液面上方出现红棕色,溶液变黄 (5)分析上述现象,得出使硝酸成功分解的关键是 。 易错警示(1)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退色,该反应过程中浓硝酸表现出强酸性和强氧化性。 (2)硝酸能够与绝大多数的金属(除Au、Pt外)反应,但不生成氢气;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能够被氧化为高价态。 (3)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时要注意H+和NO3-共存时相当于稀硝酸,有较强的氧化性。 对点演练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硝酸,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② 浓硝酸久置或光照 变黄色 HNO3不稳定易分解 ③ Al箔插入稀硝酸中 无现象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④ 用玻璃棒蘸取浓硝酸点到蓝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先变红色后退色 浓硝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考向2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 【典例2】(2020山东青岛二中调研)如图表示铁与不同浓度硝酸反应时,各种还原产物(按物质的量计)的相对含量与硝酸浓度的关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硝酸与铁反应的还原产物不是单一的 B.用一定量的铁粉与大量的9.75 mol·L-1HNO3溶液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气体2.24 L,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C.硝酸的浓度越大,其还原产物中价态越高的成分越多 D.当硝酸浓度为9.75 mol·L-1时还原产物是NO、NO2、N2O,且其物质的量之比为5∶3∶1 方法技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题的一般方法 对点演练2(2020江西南昌新建一中月考)1.52 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 mL密度为1.40 g·mL-1、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 120 mL(换算为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 mol·L-1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 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B.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ol·L-1 C.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 D.得到2.54 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 mL 深度指津金属与硝酸反应的相关计算中守恒思想的应用 原子守恒法 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HNO3起酸的作用,产物中以NO3-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HNO3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 得失电子 守恒法 HNO3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电荷守恒法 HNO3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c(NO3-)+c(OH-)=c(H+)+nc(Mn+)(Mn+代表金属离子) 离子方程式 计算法 金属与H2SO4、HNO3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硝酸盐产生的NO3-在H2SO4提供H+的条件下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进行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反应的金属或H+或NO3-进行相关计算,且溶液中要符合电荷守恒 网络构建 核心速记 含氮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1)歧化——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在同一反应中既升高又降低。 如:3NO2+H2O2HNO3+NO 2NO2+2NaOHNaNO3+NaNO2+H2O (2)归中——同一元素的不同化合价在同一反应中只靠拢。 如:6NO+4NH35N2+6H2O NO2+NO+2NaOH2NaNO2+H2O (3)含氮物质的连续氧化。 NH3NONO2HNO3 N2NONO2HNO3 1.特殊的颜色:NO2——红棕色气体 2.特殊的检验: ①NO:无色气体红棕色 ②NH4+:NH4+无色气体变蓝 3.特殊的性质:硝酸具有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4.必记六反应: (1)N2+3H22NH3 (2)3NO2+H2O2HNO3+NO (3)4NH3+5O24NO+6H2O (4)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5)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6)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第2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考点一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必备知识·自主预诊 1.游离 人工 化合 2.(1)无 无 难 (2)①3Mg+N2Mg3N2 ②N2+3H22NH3 ③N2+O22NO 3.(1)NO N2O4 N2O5 自我诊断1.答案(1)× (2)√ (3)× (4)× (5)× (6)× 2.答案(1)2CO+2NON2+2CO2 (2)8NH3+6NO27N2+12H2O 4∶3 (3)①2NO2+2NaOHNaNO3+NaNO2+H2O ②NaNO2 关键能力·考向突破 典例1答案(1)2NH3+2O2N2O+3H2O (2)①BC ②NaNO3 NO (3)①3HClO+2NO+H2O3Cl-+2NO3-+5H+ ②溶液pH越小,溶液中HClO的浓度越大,氧化NO的能力越强 解析(1)NH3与O2反应:2NH3N2O,O22O2-,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写出化学方程式:2NH3+2O2N2O+3H2O。 (2)①根据用碱液吸收氮氧化物的原理,为提高去除率,可采取缓缓通入气体,气、液逆流以及定期补加NaOH溶液的方法。②从题给离子方程式看,晶体中所含主要杂质为NaNO3;当n(NO2)n(NO)≥1时,NO2、NO可全部吸收,n(NO2)n(NO)<1时,吸收后排放的尾气中仍含有一定量的NO。 (3)①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剂HClO+2e-→Cl-,还原剂NO-3e-→NO3-,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写出离子方程式:2NO+3HClO+H2O2NO3-+3Cl-+5H+。②溶液pH越小,c(HClO)越大,氧化NO的能力越强。 对点演练1 D 根据图1所示,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NH3催化还原NO为放热反应,A错误;NH3断裂的是N—H极性键,B错误;NO反应生成N2,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NO得电子为氧化剂,Fe2+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作催化剂,C错误;由图2可知,脱硝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g)+4NO(g)+O2(g)4N2(g)+6H2O(g),D正确。 典例2C 该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2NO+O22NO2、3NO2+H2O2HNO3+NO,可将两个方程式“合并”为4NO+3O2+2H2O4HNO3。剩余气体与空气接触立即变为红棕色,说明剩余气体为NO。则可知m2体积的NO气体与n体积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NO3。结合反应关系可得:m2n=43,则m∶n=8∶3。 对点演练2 D 首先分析剩余的2mL气体的成分。如果剩余2mLO2,则V(NO2)=45×(12-2)mL=8mL,则混合气中的V(O2)=12mL-8mL=4mL。若剩余的2mL气体是NO,则混合气中的V(O2)=(12mL-2mL×3)×15=1.2mL,D项正确。 考点二 氨 铵盐的性质 必备知识·自主预诊 1.H··H 小 刺激性 700 2.(1)NH3·H2O、H2O、NH3、NH4+、OH-、H+ NH3·H2ONH3↑+H2O (2)浓硝酸 有白烟生成 HCl+NH3NH4Cl、HNO3+NH3NH4NO3 (3)Al3++3NH3·H2OAl(OH)3↓+3NH4+ (4)4NH3+5O24NO+6H2O 3.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碱石灰 湿润的红色石蕊 白烟 4.(2)NH4ClNH3↑+HCl↑ NH4HCO3NH3↑+CO2↑+H2O NH4++OH-NH3↑+H2O 自我诊断1.答案(1)× (2)√ (3)√ (4)× (5)√ 2.答案(1)CD (2)122.4(或0.045) (3)4NH3+3O22N2+6H2O 关键能力·考向突破 典例1答案(1)4NH3+5O24NO+6H2O (2)①2NO+O22NO2 ②NH4NO3 ③3Cu+8H++2NO3-3Cu2++2NO↑+4H2O (3)①增加 减少 ②abc (4)Na2O2 NH4HCO3受热分解放出NH3,同时放出的CO2和H2O分别与Na2O2反应生成O2 解析(1)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中,氨气被氧气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2)①氨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极易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所以装置F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②乙观察到装置F中只有白烟生成,是由于氨气和硝酸反应NH3+HNO3NH4NO3,生成了白色的NH4NO3固体;③在装置G中,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金属铜与硝酸发生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3)①为了充分氧化氨气,氧气需过量,故需增加氧气的量或减少氨气的量。由气体的干燥装置可知,A为制氧气的装置,B为制取氨气的装置,因此可增加装置A中的产气量或减少装置B中的产气量;②E装置是氨气的催化氧化装置,从装置中出来的气体中有氧气、氨气、一氧化氮和水蒸气,因发生反应4NO+2H2O+3O24HNO3,NH3+HNO3NH4NO3会产生白烟,为避免F中生成硝酸铵,实现在F中看到红棕色的二氧化氮,需除去水蒸气或氨气,需在装置E、F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可以将氨气或水蒸气除去,a中碱石灰可吸收水蒸气,也可以通过防倒吸的b装置吸收氨气,还可以通过浓硫酸吸收氨气和水蒸气,故选abc。 (4)为实现反应2NO+O22NO2,还需要氧气,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放出的CO2和H2O可与Na2O2反应生成O2,则X为Na2O2。 对点演练1 C NaHCO3不是常用的化肥,A项错误;Na2CO3受热时不易分解,B项错误;8NH3+6NO27N2+12H2O,C项正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 典例2答案(1)B CaO+NH3·H2OCa(OH)2+NH3↑ (2)b 碱石灰 吸收未反应完的NH3,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装置戊中 (3)白色固体变为蓝色 解析(1)铵盐与氢氧化钙反应需要加热,且反应中有水生成,应选装置B;氧化钙与一水合氨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氨气。 (2)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将b管延伸至接近集气瓶底;氨气是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与氧化铜反应时,氨气是过量的,装置己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的NH3,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装置戊中。 (3)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所以装置戊中的现象为白色固体变为蓝色。 对点演练2 D A项,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错误;B项,带有水蒸气的氨气能与五氧化二磷反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干燥氨气,错误;C项,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错误;D项,氨气极易溶于水,但不溶于四氯化碳,可通过四氯化碳层再进入水层吸收氨气,可防止倒吸,正确。 考点三 硝酸 必备知识·自主预诊 2.(1)4HNO34NO2↑+O2↑+2H2O (2)③3Fe2++NO3-+4H+3Fe3++NO↑+2H2O 3.(1)4NH3+5O24NO+6H2O (2)2NO+O22NO2 (3)3NO2+H2O2HNO3+NO 自我诊断1.答案(1)√ (2)× (3)× (4)× (5)√ (6)× 2.答案(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铜片逐渐溶解,溶液逐渐变蓝,有红棕色气体逸出 (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加入稀硫酸后,H+与原溶液中的NO3-形成HNO3溶液,又能与过量的Cu反应 关键能力·考向突破 典例1答案(1)C+4HNO3(浓)CO2↑+4NO2↑+2H2O (2)硝酸分解也能产生红棕色NO2气体 (3)红热木炭直接和硝酸蒸气反应 (4)①将红热的木炭伸入盛有NO2气体的集气瓶中 ②2NO2+2CN2+2CO2 (5)光照或加热使硝酸蒸气(或硝酸分子)分解 解析Ⅰ.(1)碳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CO2↑+4NO2↑+2H2O。 (2)浓硝酸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4NO2↑+O2↑+2H2O,所以要想检验浓硝酸和碳反应不能根据是否生成二氧化氮判断,要根据生成CO2判断。 (3)乙同学设计了图2装置实验,木炭能燃烧,并产生红棕色气体。图示中在燃烧匙中红热的木炭可能直接与硝酸反应产生二氧化氮气体,也可能是红热木炭使HNO3分解产生红棕色NO2气体。 (4)①设计实验证明红热木炭使HNO3分解产生NO2,NO2可能具有助燃性,从而使木炭燃烧。可将红热的木炭伸入盛有NO2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木炭在NO2气体中持续燃烧,火焰迅速变亮,集气瓶中气体颜色变浅直至无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遇空气不变色,可说明假设b成立;②木炭在NO2气体中燃烧,结合元素守恒分析,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另一种无色气体且遇空气不变色,则为氮气,据此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2CN2+2CO2。 Ⅱ.(5)对充满浓硝酸的试管光照8小时,溶液不变黄,浓硝酸几乎不分解;对充有少量浓硝酸的试管光照几分钟后看到液面上方出现红棕色,溶液变黄,说明硝酸已经分解;先点燃ⅰ处酒精灯,溶液沸腾后没有观察到红棕色气体产生,其目的是使硝酸形成蒸气,点燃ⅱ处酒精灯并加热试管中部,很快看到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硝酸分子分解。由此可判断使硝酸成功分解的关键是光照或加热使硝酸蒸气(或硝酸分子)分解。 对点演练1 D 过量的铁粉加入稀硝酸生成Fe2+,加入KSCN溶液时颜色不变,故①错误;浓硝酸久置变黄是因为HNO3分解产生的NO2溶于HNO3溶液所致,故②正确;Al箔遇浓硝酸钝化,稀硝酸会使Al箔溶解,故③错误;浓硝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色后退色,故④正确。 典例2B 根据图像可知硝酸的还原产物有多种,因此一般来说,硝酸与铁反应的还原产物不是单一的,A正确;参加反应的硝酸包括被还原的,以及没有被还原的(转化为硝酸盐),因此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B错误;根据图像可知随着硝酸浓度的升高,NO2的含量增大,这说明硝酸的浓度越大,其还原产物中价态越高的成分越多,C正确;根据图像可知当硝酸浓度为9.75mol·L-1时还原产物是NO、NO2、N2O,且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0∶6∶2=5∶3∶1,D正确。 对点演练2 D 设铜、镁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①64x+24y=1.52,②98x+58y=2.54,解得x=0.02mol,y=0.01mol,A正确;根据c=1000ρwM,计算可得c(HNO3)=14.0mol·L-1,B正确;NO2与N2O4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12L22.4L·mol-1=0.05mol,设n(NO2)为amol,则n(N2O4)为(0.05-a)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第三 单元 自然界 中的 元素 及其 重要 化合物 鲁科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鲁科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2156086.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2156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