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教案.doc
《急救护理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护理学教案.doc(6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一章 概述 学习目标 1.掌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2.熟悉急危重症护理的研究范畴。 3.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起源与发展。 4.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救死扶伤的职业奉献精神。 目录 一、急危重症护理的起源与发展 二、急危重症护理的研究范畴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四、急危重症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重点、难点 重点 急危重症护理的研究范畴 难点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一、急危重症护理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于19世纪50时代克里米亚交战时期,南丁格尔率领护土战地救护伤病员死亡率从42%就下降到2%,体现院外救护的重要性。 (2)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发生了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许多患者伴有呼吸肌麻痹,不能自主呼吸进而出现呼吸衰竭,而将这些危重患者集中起来,辅以“铁肺”治疗,配合相应的特殊护理技术,在当时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衰竭患者的“监护病房”。 (3)20世纪60年代,现代监护和急救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 (4)20世纪60年代后期,现代监护仪器设备的集中使用,促进了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 (5)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要求急救车装备必要的仪器,国际间统一紧急呼救电话号码及交流急救经验等。 (6)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确立麻醉、内科、外科和儿科设立危重症医学专业。此后,急危重症护理在国际上迅猛发展,并在社会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急危重症护理事业的发展 (1)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伤员进行战地救护和转运。 (2)20世纪50年在大中城市建立急救站。 (3)20世纪70年代建设心脏监护病房。 (4)20世纪80年代各大医院相继成立急救中心。 (5)1980年10月要求根据条件加强急救工作。 (6)1981年《中国急救医学》创刊。 (7)1983年卫生部颁布了 “城市医院急诊室(科)的建设方案”,许多医院相继成立了急诊科、监护病房。 (8)1986年 11月,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 (9)1986年12 月 ,中华医学会 “急救医学专科学会”成立。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急危重症护理工作得到日臻完善和发展。 二、急危重症护理的研究范畴 (一)院前急救 (二)急诊科救护 (三)重症监护病房救护 (四)灾难救护 (五)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 1. 建立完善的通讯网络。 2. 配备足够的具有必要救护设备的急救运输工具。 3. 配备足够数量的急救专业救护人员。 4. 大力普及社会急救技术。 5. 组建合理的急救网络。 四、急危重症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1. 具备较强的应急能力。 2. 具备熟练的急救技能。 3. 具备全科专业素质。 4.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5.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小结 1.急危重症护理的起源和发展。 2.急危重症护理的研究范畴包括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病房救护、灾难救护、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 3.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 )与管理。 4.急危重症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第二章 院前急救 学习目标 1.掌握院前急救的现场评估、救护措施和院前急救原则。 2.熟悉院前急救的任务和紧急呼救方法。 3.了解院前急救重要性和特点。 4.学会对伤病员在院前进行现场救护和呼救以及安全转运伤病员。 5.具有急救意识、应变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院前急救的原则。 2.院前急救护理流程。 难点 1.院前急救现场评估要点。 2.院前急救现场救护措施。 概念 院前急救是指对急、危、重症伤病员在进入医院以前所进行的医疗救护,包括伤病员现场的医疗救护、运送及途中监护等环节。 广义是指第一目击者或医疗人员在伤病现场对伤员进行的初步急救,为赢取时间、延续生命所采取的救护措施。 狭义是指从事急救医疗服务的医护人员为急、危、重症伤病员进行现场救护、分诊分流、安全转运和途中监护的医疗行为。 第一节 院前急救护理概述 (一)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1.从医疗角度看 院前急救是整个EMSS的一个子系统,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护,快速、安全地转送伤病员,可以赢得抢救时机。一改过去在医院等患者的传统急救医疗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患者的“无治疗期”。 2.从社会救灾角度看 院前急救也是整个城市和地区应急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挽救伤员生命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为后续院内救治打下良好基础。 (二)院前急救的特点 由于院前急救所肩负的任务、对院前急救提出的要求及院外急救所抢救的对象、环境、条件与在医院急诊科的情况大不相同,使得院前急救具有随机性、紧迫性和艰难性、复杂性、灵活性等特点。 (三)院前急救的任务 1.承担日常呼救患者的急救处理。 2.承担突发意外事故、灾难或战争时医疗救护任务。 3.提供大型集会或活动、某些特殊情况如贵宾来访时的急救医疗保障。 4.面向社区群众和服务行业人员开展急救知识宣传、普及和教育工作。 (四)院前急救的原则 先排险后施救,急救与呼救并重 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 先重伤后轻伤,先救护后转送 急救白金10分钟 在紧急情况下,从紧急事件发生到最初的10分钟左右是急救或处置的关键时间,在此段时间内进行急救处理可以大大缩短抢救时间和(或)提高抢救成功率,这一时间段叫做“急救白金10分钟”(emergency platinum 10minutes ,EP10M)。 第二节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 一、现场评估 (1)现场安全评估 (2)危重病情评估:①意识、②瞳孔、③气道、④呼吸、⑤循环。 二、紧急呼救 (一)快速启动EMSS (二)电话呼救时说明内容 电话呼救时应说明伤病员性别、年龄和目前最危急的情况(呼吸、脉搏消失、大出血、昏迷、呼吸困难等),事件发生详细地址(周围明显地标)和现场情况最后要说明呼救人有效电话号码及姓名,便于急救医务人员与呼救人随时保持联系。 国内外常用急救电话 紧急事件发生时,为了尽早启动EMSS系统,各国均设有统一的、易于记忆的专门急救呼叫电话:美国为“911”;法国为“15”;日本“119”。我国1986年将“120”定为医疗急救电话。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会系统建立了 “999”急救电话,我国香港地区急救电话也为“999”。 三、现场救护措施 (一)体位安置 1.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者--仰卧位。 2.意识不清有呼吸和心跳者--侧卧位。 3.特殊病情体位要求。 (二)检伤与分类 1.检伤 2.伤员分类 3.伤员分区安置 (三)安全松解或脱去伤病员衣物 1.脱上衣法 2.脱长裤法 3.脱鞋袜法 4.脱除头盔法 (四)维持循环功能 (五)维持呼吸功能 (六)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七)保护脊柱,避免瘫痪 (八)紧急对症处理 四、转运及途中监护 转运包括搬运与运输。快速、安全的转运,使伤病员得到进一步救治,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危重患者,应先畅通气道、行心肺脑复苏、控制大出血、固定骨折后再转运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要做到医疗监护运输,做为医疗运输工具,除运输之外,还必须成为途中监护急救的场所,才能使伤病员安全到达目的地。 (一)搬运 搬运是指把伤病员从发病现场搬至担架,从担架搬至救护车、船艇、飞机等,然后再搬下,送到医院内。搬运是急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搬运伤病员时应根据伤病员病情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搬运工具,最常用的搬运方法是担架搬运及徒手搬运。搬运不当可能会导致伤病员二次伤害,产生恶劣后果。 (二)转送与途中监护 由于现场救护条件有限,在伤病员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快安全地将病员就近转运至有条件的医院,尽早接受进一步的诊断与治疗。正确、稳妥、迅速转运伤病员对患者的抢救、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如操作不当会加重病情,引发严重后果。 1.根据不同的运输工具和伤情安置合适体位。 2.在运送前要评估道路状况。 3.密切观察伤病员的意识、呼吸、脉搏、瞳孔、血压、面色以及主要伤情的变化。 4.转运途中要加强生命支持。 5.做好转运途中抢救、监护、观察等有关医护文件记录。 6.加强转运途中心理护理。 7.做好伤病员的交接。 小结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院前急救的特点 院前急救的原则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1.现场评估。2.紧急呼救。3.现场救护措施。4.转运及途中监护。 第三章 急诊科管理及护理 学习目标 1.掌握急救绿色通道、急诊分诊的概念,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2.熟悉急诊科的任务、急诊护理工作特点、急诊科的设置原则及护患沟通。 3.了解急诊科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工作制度。 4.学会对急诊患者接诊、预检分诊、处理及急危重患者急诊抢救护理工作。 5.具有急救意识、应变能力和良好地沟通协调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急诊分诊、急救绿色通道的概念;急诊分诊的方法和技巧,急诊分诊的分区和分级;急诊护理工作流程;急救绿色通道的管理要求。 难点 分诊技术的应用。 第一节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一、急诊科的设置 (一)急诊科(室)人员组成 1.急诊科人员组成: (1)规模较大的医院设立急诊科,实行科主任负责制。 (2)有固定的急诊医生、护士,且不少于在岗医生护士的75%。 (3)人员梯队合理,急诊护士应当具有3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 (4)急诊抢救室和监护室护士与病床比为(2.5~3):1。 2. 急诊室人员组成。 3. 急救领导小组人员组成。 (二)急诊科的布局与设备设置 1.急诊科布局原则 (1)医院急诊科独立设置或相对独立成区,位于医院的一侧或前部。 (2)标志醒目,路标明显,夜间有路灯指示。 (3)面积与全院总床位数及急诊就诊总人数比例合理。 (4)独立的进出口,方便车辆出入;门厅宽敞,方便担架、患者、家属、工作人员的流动。 (5)设施与合理的布局、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良好的急救环境。 2.基础设施与布局 (1)预检分诊处(台):设在急诊科入口处最醒目的位置。 (2)抢救室 :设在靠近急诊室进门处,有充足的照明。 (3)诊察室:按各专科特点备齐急诊所用器械和抢救用品。 (4)清创室和急诊手术室:与抢救室、外科诊疗室相邻。 (5)治疗室和处置室 :设在靠近护士站或各诊察室中央。 (6)急诊观察室 :留观时间一般3~5天,不得超过7天。 (7)急诊重症监护室:和急诊抢救室位置相近。 (8)隔离室。 (9)洗胃室。 3.辅助设施与布局 (1)急诊医技部门:急诊药房、急诊X线检查室、急诊检验室、急诊超声室、急诊CT室等。 (2)辅助支持部门 :急诊挂号室、急诊收费处、后勤服务处及保安等部门。 二、急诊科的任务 1.接收紧急就诊的各种患者。 2.接收院外救护转送的伤病员。 3.承担灾害、事故的急救工作。 4.开展急救护理的科研、教育的培训工作。 三、急诊护理工作特点:1.急。2.忙。3.杂。4.乱。 四、急诊科的护理管理 (一)急诊科(室)护理人员素质要求 1. 医德高尚 思想素质 2. 业务娴熟 业务素质:(1)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2)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3)掌握急救技术和设备的使用。(4)高度的责任心。(5)敏锐的观察力。 3. 身心健康 身体和心理素质 4. 团队精神 (二)急诊科的工作质量要求 1.急诊护理组织管理系统 组织保障。 2.稳定的急诊护理专业队伍 人员保障。 3.明确的各级护士职责。 4.健全的规章制度 制度保障。 5.优化的急诊工作流程 救治、抢救、转归。 6.完善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机制 物资保障。 7.具有法律效应的医护记录。 8.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节 急诊科护理工作 一、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一)急诊接诊 1.热情接待急诊科就诊的急诊患者。 2.将患者按轻、重、缓、急分别处理。 3.保持急诊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二)急诊分诊 急诊分诊是指对来院急诊的就诊患者进行快速、重点地收集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按轻、重、缓、急安排救治程序及隶属专科就诊。时间一般应在2~5分钟内完成。急诊患者信息登记。 1.分诊方法 (1)病情评估 1)诱导问诊:通过询问患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得到患者主诉、发病的经过及当前的病情。 PQRST公式:用于疼痛患者的评估。 P(诱因)、Q(性质)、R(放射)、S(程度)、T(时间) 2)护理体检。 3)辅助检查。 (2)初步判断 依据病情评估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判断病种及其程度。 (3)合理分诊 依据患者初步判断的病种及其严重程度,按轻、重、缓、急安排救治程序及隶属专科就诊。 2.分诊技巧——SOAPIE公式: S(主观资料)、O(客观资料)、A(估计)、P(计划)、I(实施)、E(评价)。 3.病情分类(4类) I类: 危急症,患者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必须立即紧急救治,如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危及生命 。 Ⅱ类:急重症,有潜在性威胁生命的可能,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需要紧急处理与严密观察 。 Ⅲ类:亚紧急,一般急诊,患者生命体征尚稳定,没有严重的并发症 。 Ⅳ类:非紧急,可等候,也可到门诊诊治 。 (三)急诊处理: 1.急危重患者处理。 2.对一般患者处理。 3.传染病患者处理。 4.成批伤病员处理。 5.特殊患者处理。 6.患者转运处理。 7.清洁、消毒处理。 8.处理记录。 二、急救绿色通道 (一)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 (二)急救绿色通道的流程 (三)急救绿色通道的人员要求 (四)急救绿色通道的管理要求 1.流程通畅、通讯方便。 2.抢救优先、标志醒目。 3.配置合理、培训规范。 4.分诊准确、救治及时。 5.首诊负责、无缝衔接。 6.分区救治、分级管理。(①先进行抢救,然后再办理各手续。②医生到达之前,护士可酌情给予急救处理: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吸痰、止血。③协助医生做好各种紧急抢救工作。) 7.规范文书、医护一致。 8.定期评价、持续改进。 三、护患沟通 (一)急诊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特点: 1.恐惧感。 2.急躁感。 3.陌生感。 4.无助感。 (二)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小结 1.本章介绍了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急诊护理工作流程、急危重症患者急诊抢救护理工作流程,急诊分诊的分区和分级,急救绿色通道的概念及要求,护患沟通。 2.重点是掌握急诊分诊、急救绿色通道的概念,急诊护理工作流程、急诊分诊的方法和技巧,急诊分诊的分区和分级,急危重症患者急诊抢救护理工作流程。 3.难点是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分诊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 第四章 重症监护 学习目标 1.掌握ICU的收治程序、收治对象及感染管理;肠内及场外营养的主要并发症及护理;各系统功能监测的方法、指标值的临床意义与护理监测重点。 2.熟悉ICU监护内容及分级;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各监护技术的目的与临床意义。 3.了解ICU的模式及人员配备;危重症患者的代谢特点;各项监护技术的监测要点。 4.学会按照ICU的管理要求对患者实施监护及护理;综合分析监测指标评估患者功能状态的能力。 5.具有ICU护理意识,对工作认真负责,耐心细致,能体谅患者病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ICU的收治程序、收治对象及感染管理。 2.肠内及肠外营养的主要并发症及护理。 3.各系统功能监测的方法、指标值的临床意义与护理监测重点。 难点 1.肠内及肠外营养并发症的防护。 2.准确监测各项系统的方法。 第一节 ICU的设置与管理 概念 重症监护病房(ICU)又称加强监护病房,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一、ICU的设置 (一)ICU的模式: 1.综合ICU。 2.专科ICU。 3.部分综合ICU。 (二)ICU的病房设置: 1.床位。 2.位置与布局。 3.仪器设备设置。 (三)ICU人员配备: 1.ICU专职医师。 2.ICU专职护士。 3.其他相关人员。 二、ICU的管理 (一)ICU患者收治程序与对象 1.收治程序:接到通知 →准备床单元→交接患者→评估患者→建立护理记录单→严密监测。 2.收治对象 (二)监护内容及分级 1.监护的内容:心率、心电图、动脉血压、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血常规、电解质、动脉血气、肝肾功能、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排血量等项目。 2.监测分级 (三)探视管理 探视时间和频度以不影响正常医疗护理工作为宜,每次探视不超过两人,可以安排每天下午30分钟,如4:00-4:30之间探视;也可以安排隔天探视,如每周的周五、周日下午3:00-4:30探视。 (四) ICU的感染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在成功救治许多危重患者的同时,因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病种复杂,感染患者相对集中,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及病原体的医源性传播等原因,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是普通病房的5~10倍。因此加强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1.患者管理 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患者相对集中诊治,对疑似有特殊感染的患者应隔离于负压病房,以避免交叉感染。接受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安置于正压病房。对各类感染患者应分组护理,固定人员,防止交叉感染。 2.工作人员管理 限制人员出入,严格执行更衣、换鞋制度,医护人员进入ICU换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口罩、洗手,外出必须更衣或穿外出衣。接触特殊感染患者或处置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均应按标准预防要求进行隔离预防。洗手是预防院内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正确使用手套。 3.环境管理 定期对病室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两次,每次15 ~30 分钟;卫生工具专室专用,标识清楚,悬挂晾干:湿式拖擦地面每日两次,擦拭床单元、仪器设备表面及物体表面每日1次,遇到污染时,随时擦拭。多重耐药菌感染或院内感染暴发期间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1次。每日定时进行空气消毒,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学监测。室内禁止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4.物品管理 规范使用一次性物品,定期对非一次性物 品进行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医疗用品尽可能一人一用,如血压计、听诊器等,患者出院后进行终末处理,降低交叉感染。 5.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各项医疗、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各种引流管应保持通畅及密闭,每日对导管进行评估,尽早拔管。做好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的肺部护理及口腔护理,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6.医疗废物及排泄物管理 及时处理医疗废物与排泄物,处理时做好自我防护,锐器使用后放入利器盒,防止体液接触暴露和锐器伤,医疗废物按要求分类收集,规范处理。 7.感染监测 成立ICU院内感染质量控制小组,设置负责院内感染的联系医生和护t,对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耐药状况及抗菌药物的应用等情况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医院内感染管理人员应经常巡视和监督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第二节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一、危重症患者的代谢特点 1.糖原分解加强,糖异生活跃形成高血糖。 2.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肌肉组织释放氨基酸。 3.脂肪动员、分解代谢增强。 4.严重创伤或感染可导致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二、营养状态的评估 (一)营养状态的测定方法 1.人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BMI、皮褶厚度、上臂围的测量等。 (1)体重与身高。 (2)皮褶厚度。 (3)上臂围和上臂肌围。 2.生化及实验室检查 (1)蛋白质测定 (2)细胞免疫功能评定 3.综合营养评定 (二)能量与蛋白质需要量的评估 1.能量需要量评估。 2.蛋白质需要量评估。 三、营养支持方式 营养支持是指经口、肠内管饲及肠外等方式提供营养,目的是提供适当营养以支有体所需,减少合并症,促进康复等。根据营养素补充途径不同,临床营养支持分为服外省与肠内营养两种方法。 (一)肠外营养 1.适应证 2.禁忌证 3.肠外营养的输入途径输入途径 4.供给方式 5.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 (1)机械性并发症。 (2)感染性并发症。 (3)代谢性并发症。 (二)肠内营养 1.适应证 2.禁忌证 3.输注途径 (1)口服途径 (2)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 (3)胃造口途径 (4)空肠造口途径 4.肠内营养的输注方式 持续白持续输注到胃肠道的方式。 5.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1)感染性并发症 (2)机械性并发症:①黏膜损伤。②喂养管堵塞。③喂养管脱出。 (3)胃肠道并发症:①恶心、呕吐与腹胀。②腹泻。 (4)代谢性并发症。 第三节 1CU常用监测技术 一、循环系统功能监测 (一)心电监护 心电图(ECG)是一种反映心脏电活动的有效无创监测方法,心电监测一直被列为循环系统常规的监测手段,适用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各类休克、严重电解质紊乱、各类大手术等危重患者。 1.心电监护的目的 (1)监护心律失常。 (2)监护心肌损害。 (3)监护电解质紊乱。 (4)监护治疗效果。 2.心电监护方法 (1)心电监护的种类:①心电监护系统。 ②动态心电图监护仪。 ③遥控心电图监护仪。 (2)心电导联连接及其选择 (二)血压监护 动脉血压是血流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的动力。它能直接反映心室后负荷、心肌耗氧量及周围血管阻力。在安静状态下,正常成年人的血压范围是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脉压差为30~40mmHg。 1.测量方法 (1)无创血压监护 (2)有创血压监护 2.血压监护的临床意义 (1)收缩压 重要性在于克服各脏器的临界关闭压,保证脏器 的供血。 (2)舒张压 重要性在于维持冠状动脉灌注压。 (3)脉压 与每搏输出量和血容量有关。大量心包积液或者血容量不足时,脉压缩小。 (4)平均动脉压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反映脏器组织灌注水平。 血流动力学监护 (三)中心静脉压(CVP)监护 CVP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压力,能反映右心功能和血容量状态。在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极为广泛,既可以中心静脉测压,又可以输注血制品、静脉营养液等。 1.正常值 5~12cmH2O (考点) 2.适应证 3.临床意义 4.测量方法 5.注意事项 (四)肺动脉楔压(PAWP)监测 1.正常值 12~18mmHg。 2.适应证 3.临床意义 二、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一)呼吸运动监护 1.呼吸频率 正常成年人呼吸频率为10~18次1分。可能发生呼吸功能障碍。 2.常见的异常呼吸类型 (1)哮喘性呼吸。 (2)急促式呼吸。 (3)不规则呼吸。 (4)叹息式呼吸。 (6)鼾音呼吸。 (7)点头式呼吸。 (8)潮式呼吸。 (二)呼吸功能监护 1.肺功能监护 (1)潮气量(VT)。 (2)肺活量(VC)。 (3)功能残气量(FRC)。 (4)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 (5)时间肺活量(TVC}。 (6)死腔通气量(VD)。 2.脉搏氧饱和度(SpO2)监护 3.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rCO2)监护 三、动脉血气分析斤监测 1.血pH值:正常值为7.35~7.45,平均值为7.40, pH值<7.35为酸中毒,pH值>7.45为碱中毒。 2.动脉血PaCO2: 正常值为35~45mmHg,PaCO2≥50mmHg为诊断Ⅱ型呼吸衰竭的实验。 3.动脉血PaO2 (1)正常值为80~100 mmHg。 (2)轻度缺氧PaO2 60~80 mmHg。 (3)中度缺氧PaO2 40~60 mmHg。 (4)重度缺氧PaO2<40 mmHg。 (5)临床上以PaO2<60 mmHg作为诊断呼吸衰竭的实验室依据。 4.动脉血HCO3 (AB和SB) (1)SB正常值为22~27mmol/L。 (2)AB正常值为22~27mmol/L。 5.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正常值为96%~100%。 6.剩余碱(BE):正常值±3mmol/L,正常值±3mmol/L。 (二)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因素 1.心理因素 2.采血量及肝素浓度。 3.采血时机。 4.标本送检时间。 四、消化系统功能监测 (一)肝功能监测 1.病原学监测 监测甲、乙、丙、丁及戊型肝炎病毒。 2.血清酶监测 正常人体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0U/L,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0U/L,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活性随之升高。 3.蛋白质代谢监测: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的监测。 4.黄疸监测。 5.凝血功能监测。 6.血氨检测。 (二)胃肠功能监测 1.胃肠粘膜内pH值监测:正常pHi 值为7.35~7.45。 2.胃内残留液量监测,有以下指标之一应考虑胃潴留: ①饭后4小时仍有300ml液体存于胃内。 ②口服硫酸钡餐4小时后仍有60%以上在胃内。 ③禁食过夜后仍有200ml以上胃内容残留。 五、泌尿系统功能监测 (一)尿量监测 1.尿量变化 是肾功能改变最直接指标。 2.当l小时尿量少于30ml时,多为肾血流灌注不足,间接提示全身血容量不足。 3.当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表示有一定程度肾功能损害。 4.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为无尿,是肾衰竭的诊断依据之一。 (二)肾小球功能监测 1.血尿素氮(BUN): (1)正常值:2.9~6.4mmol/L。 (2)临床意义。 2.血肌酐: (1)正常值:58~106μmol/L。 (2)临床意义。 (三)肾浓缩-稀释功能监测 1.正常值:昼尿量与夜间尿量之比为3~4:1;夜间12h尿量应少于750ml;最高的一次尿比重应在1.020以上;最高与最低尿比重之差应大于0.009。 2.临床意义:夜间尿量超过750ml常为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昼间各份尿量接近,最高尿比重低于1.018,则表示肾脏浓缩功能不全。尿比重如固定在1.010左右,见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病、肾动脉硬化等的晚期,提示肾小管浓缩功能损害严重。 六、神经系统功能监测 (一)颅内压的监测 1.颅内压值 (1)正常成人平卧时颅内压为10~15mmHg。 (2)颅内压15~20mmHg为轻度增高。 (3)颅内压20~40mmHg为中度增高。 (4)颅内压>40mmHg为重度增高。 2.适应症。 3.临床意义 (二)脑电图、脑血流图 1.脑电图监测: (1)脑电活动变化可以反映脑部本身疾病。 (2)估计病变的范围和性质。 (3)对某些颅外疾病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脑血流图监测: (1)脑电阻(REG)检查 对判断脑血管和脑功能状态有一定临床意义。 (2)多普勒超声彩色显像血流测定直接反映病变部位及程度。 七、体温监测 (一)临床意义 (二)监护方法与监测内容 1.正常体温: (1)口腔舌下温度为36.3~37.2℃。 (2)腋窝温度为36~37℃。 (3)直肠温度为36.5~37.5℃。 2.测温部位 (1)直肠温度。 (2)食管温度。 (3)鼻咽温度。 (4)耳膜温度。 (5)口腔和腋下温度。 3.皮肤温度与中心温度差 小结 1.掌握ICU的收治程序、收治对象及感染管理;肠内及肠外营养的主要并发症及护理;各系统功能监测的方法、指标值的临床意义与护理监测重点。 2.熟悉ICU监护内容及分级;危重症患者营养状态的适应证;各监护技术的目的与临床意义。 3.了解ICU的模式及人员配备;危重症患者的代谢特点;个监护技术的监测要点。 4.能按照ICU的管理要求对患者实施监护及护理;综合分析监测指标评估患者功能状态的能力。 第五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学习目标 1.掌握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判断、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操作、脑复苏主要措施。 2.熟悉现场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效果判断、注意事项以及进一步生命支持的主要措施。 3.了解心搏骤停的病因、脑复苏的结果。 4.学会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5.具有争分夺秒、时间就是生命的的急救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判断;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操作;脑复苏主要措施。 难点 高级生命支持的主要措施;脑复苏的主要措施。 第一节 心搏骤停 心搏骤停:是指心脏在严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突然停止跳动而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引起全身缺血缺氧。 (一)心搏骤停的病因 1.心源性原因 心源性原因是因心脏本身的病变所致。 2.非心源性原因 非心源性原因是因其他疾患或因素影响到心脏所致。 (二)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 1.意识丧失或伴有全身短暂性抽搐。 2.瞳孔散大、固定。 3.面色苍白或发绀、听诊心音消失、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 4.无效呼吸或呼吸停止。 (三)心搏骤停的判断 1.心搏骤停时,出现较早而且最可靠的临床征象是意识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消失。 专业 急救人员可通过意识丧失、呼吸停止 、颈动脉搏动消失进行判断;非专业急救人员通过意识,呼吸判断。 2.心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 (1)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简称室颤 (2)心室停搏(ventricular asystole) (3)无脉性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心肺复苏是指针对心跳和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即应用胸外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最终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替代自主呼吸并最终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 完整的CPCR可分为三个阶段: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和延续生命支持。 一、基础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又称初期复苏或现场CPR,是心跳骤停后挽救患者生命的基本急救措施。 二、现场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 (一)现场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 现场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是C—A—B分别指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1.快速判断 (1)综合分析判断环境。 (2)通过“轻拍重喊”判断患者意识、呼吸、循环。 (3)启动急救反应系统。 2.循环支持(circulation,C) 是指用人工的方法通过增加胸内压或直接挤压心脏产生血液流动。 (1)按压部位的确定:胸外心脏按压部位的确定:成人和儿童的按压部位在胸部正中,胸骨的下半部,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婴儿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一指处。 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1)成人按压的频率为100~120次/分,胸骨下陷的深度5~6cm。 (2)儿童约为5cm,婴儿约为4cm。 (3)按压与放松的时间:胸骨下压时间和放松时间相等,要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到正常位置。 (4)尽量减少胸外按压间断,或尽可能将中断控制在10秒钟以内。 (5)在现场连续给予30次胸外按压后进入下一环节。 3.开放气道(airway,A) 首先松解患者的衣领及裤带,清除口中分泌物、呕吐物、固体异物、义齿等。 (1)仰面举颏法(head tilt-chinlift):适于没有头和颈部创伤的患者。 (2)仰头抬颈法。 (3)托下颌法(jaw thrust):此法用于疑似头、颈部创伤者。 4.人工呼吸(breathing,B) (1)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2)经口咽通气管或面罩通气 (3)球囊-面罩通气 (4)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2。 (5)对于儿童和婴儿,双人施救时比例为15:2。 (6)对于正在进行持续心肺复苏而且有高级气道 的患者,通气速率为每6秒钟给予1次呼(每分钟10次呼吸)。 5.早期除颤(defibrillation,D) (1)终止室颤和无脉性室速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是除颤。 (2)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施救者应从胸外按压开始心肺复苏,并尽快在3~5分钟内使用AED。 (二)心肺复苏效果的判断 1.神志 2.面色及口唇 3.颈动脉搏动 4.瞳孔 5.自主呼吸出现 (三)注意事项 1.按压者的更换 2.预防胃胀气 3.心肺复苏的终止 三、高级生命支持 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是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医疗仪器设备及特殊技术,建立静脉通路并应用必要的药物治疗,改善并维持心肺功能及治疗原发疾病的一系列救治措施。 (一)循环支持(circulation,C) 1.明确病因 2.循环支持 3.建立给药途径 (1)静脉通路(IV) (2)骨内通路(IO) (3) 气管内给药(ET) 4.常用药物 (1)肾上腺素(epinephrine) (2)胺碘酮(amiodarone) (3)利多卡因(lidocaine) (4)硫酸镁(magnesium-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救 护理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