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集锦.docx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集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集锦 1 单选题 1、下列两图出自《二战地图》,前后两图中阴影部分变化的反映了 A.德军西线攻势猛烈B.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C.欧洲第二战场开辟D.德国实施海狮计划 答案:A 解析: 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德国占领的范围在西线要明显多于东线,说明德军西线攻势猛烈,A项正确;仅根据图示内容不能说明苏联建立了东方战线和德国实施海狮计划,排除BD项;根据“1940”可知欧洲还没有开辟第二战场,排除C项。故选A项。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先的计划是向农民提供工业制成品作为补偿,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很多时候不得不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这反映了当时苏俄 A.政治和经济形势的严峻B.农民对政府的政策不满 C.经济措施与现实的脱节D.工业化建设的求快求急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主持红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因此根据材料“政府很多时候不得不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可知当时苏俄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严峻,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民对政府的态度,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特殊条件下的产物,排除C项;材料与工业化建设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小提示: 3、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多次要求日军自远东夹击苏联,但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认为: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北上实际上办不到。苏联得到日本暂缓“北进”的情报后,先后从远东地区西调近70万人,在保卫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等战役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充分说明 A.中国战场对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援B.中国是抗击日军的唯一战场 C.苏联避免两线作战取得对德胜利D.日本国小力弱难以进攻苏联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中“德国多次要求日军自远东夹击苏联,但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认为: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北上实际上办不到”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牵制了大量的法西斯势力,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A项正确;日军还有部分兵力分布于美洲、亚洲等国,并非唯一战场,B项排除;苏联由于避免了两线作战,取得了对德胜利,但不是材料的主旨,C项排除;根据材料可知,日本为进攻苏联的原因在于中国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并非国力弱小,D项排除。故选A项。 4、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战役变成了“老鼠战”。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接。材料中的战役指的是( ) 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库尔斯克战役D.瓜岛战役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942-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与苏联红军在街巷中短兵相接,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故B项符合题意;莫斯科战役、库尔斯克战役没有展开巷战,排除AC项;瓜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的海战,排除D项。故选B项。 小提示: 5、对某一历史现象作出如下解释:“这就像乘坐三等火车一样;最初这里有足够的座位,但是,当更多的旅客拥进来后,这里就没有位子给他们坐了。假如你在肩肩相擦、用双臂支撑自己时失去了自己的地方,那么,你就不可能再恢复原来的位置。……必然的逻辑要求人们既要站稳脚跟又要将双肘伸向任何可能出现的空间;如果你不这样做,别人就会占据这块空间。”下列史实符合该解释的有 ①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②英法操纵“慕尼黑协定” ③日本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④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学者对历史上某些民族进行殖民掠夺和海外扩张的原因作出历史解释,认为争夺资源,维护自身利益与发展是重要原因。“门户开放”政策是近代美国为维护其在华商业利益的重要外交政策,既排斥任何一国独霸中国,又要打破各国势力范围的封闭,从而有利于美国在中国经济扩张,故①项正确;英法操纵“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表现,与题意不符,②项有误;日本参加一战其意图想要私占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符合题意,③项正确;中国参加一战是受到列强操纵以及企图解决山东问题,不符合题意,④项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6、1925年,当时在苏联考察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写到:“目前苏联的制度下没有直接禁止为盈利而进行的买卖。当局的政策不是禁止这种职业,而是使之不稳定,变成可耻的职业。”这可以用来说明苏联 A.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B.集体化挫伤了民众热情 C.新经济政策终结的命运D.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答案:C 解析: 材料“目前苏联的制度下没有直接禁止为盈利而进行的买卖。当局的政策不是禁止这种职业,而是使之不稳定,变成可耻的职业”体现了对商品经济的否定,这与新经济政策是矛盾的,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新经济政策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苏联的建设成就,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农业集体化的影响,排除B项;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于1936年,排除D项。故选C项。 7、1920年12月,列宁领导的全俄电气化计划开始实施。列宁把该计划称为“第二党纲”,认为这是一个为期不下十年,把俄国转到共产主义所必需的真正经济基础上去的伟大经济计划。据此可知,全俄电气化计划的实施 A.得益于苏俄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B.完善了特殊时期的经济体制 C.有利于探索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D.突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1920年12月,列宁领导的全俄电气化计划开始实施”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苏俄的国内外战争基本结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恢复发展本国经济,因此提出实施全俄电气化计划,这一计划有利于探索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C项正确;实施全俄电气化计划是为了恢复经济,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实施全俄电气化计划来探索现代化建设模式,无法得出是否完善了经济体制的结论,排除B项;仅仅依据实施全俄电气化计划,无法得出是否突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排除D项。故选C项。 8、1882年祖国党领袖、爱国将领阿拉比领导埃及抵抗英国侵略。一战后在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领导下埃及人民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等斗争形式与英国殖民者进行斗争。这说明埃及民族独立运动 A.斗争方式更具普遍性B.出现新生领导力量 C.寻求社会基层的变革D.获得国家主权独立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末,以爱军官为骨干的埃及祖国党的暴力反英斗争失败,一战后,埃及新兴的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争取民族独立,这说明了埃及民族独立运动出现了新生的领导力量,斗争方式也随着发生了变化,B项正确;祖国党暴力反抗的斗争方式、华夫脱党游行示威的斗争方式都是普遍性的斗争方式,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埃及社会基层的情况,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华夫脱党斗争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 小提示: 9、新航路开辟以来,英法等西方国家在世界各地抢占殖民地,建立殖民帝国,促成帝国内部经济活动一体化。宗主国负责调配人员、物资和资本,殖民地提供原料、食品和市场;但帝国之间却互相阻隔甚至对抗,并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可见殖民主义 A.大大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B.秉持宗主国利益至上的原则 C.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是资本主义扩张的必然结果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英法等西方国家在世界各地抢占殖民地,建立殖民帝国,协调帝国内部资源,促成经济活动一体化的同时,帝国之间互相阻隔、对抗,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等,反映出殖民主义秉持宗主国利益至上的原则,B项正确;大大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与殖民活动“促成帝国内部经济活动一体化”等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排除C项;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手段而非其扩张的必然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 10、某次会议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这次会议的内容属于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雅尔塔体系 C.《马关条约》D.《九国公约》 答案:B 解析: 根据“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可得出这次会议是开罗会议,发表的《开罗宣言》中强调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而这次会议是属于雅尔塔体系的会议之一,B项正确;A项是一战后的,与材料中的二战无关,排除A项;《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而不是归还,排除C项;《九国公约》是一战后的,排除D项。故选B项。 小提示: 11、一战期间,英军首次在某次战役中使用新式武器坦克。这场战役中联军以损失79万人的巨大代价,夺占德军240平方公里的阵地,牵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这场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B.索姆河战役C.凡尔登战役D.日德兰海战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索姆河战役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英国采用的是“马克I型坦克”。 因其残酷性被称之为“索姆河地狱”。因此B项正确;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排除A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排除C项;日德兰海战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大海战,排除D项。故选B项。 小提示: 12、从印度教徒到穆斯林,从英印殖民地到土邦王公,在战争之初均团结一致支持英国。战后不久,许多印度人就认识到,“1914年前的一种莫明荣耀感,现在看起来多少是一种羞辱”。据此可知,这场战争 A.激发了民族主义意识B.导致着印度走向分裂 C.中断了全球化的进程D.宣告了西方文明破产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印度人从支持英国进行一战到以支持英国为耻,这说明更多的印度人通过一战认识到英国殖民统治的本质,民族意识觉醒,故A项正确;印度分裂是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结果,故排除B项;一战中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在战后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交往,对一战的反思也有利于全球化发展,故排除C项;D项中的“破产”不成立,西方文明受到冲击,故排除D项。故选A项。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大党领袖提拉克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号以及“战斗,不要乞求”和“自由是我与生俱来的权利,我将得到它”等主张,要求英国人离开印度,并在全国赢得众多追随者。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一战后英国加紧对印度的控制 B.印度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已经觉醒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展开 D.印度民族独立斗争受十月革命影响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印度人的印度”“要求英国人离开印度,并在全国赢得众多追随者。”说明印度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已经觉醒,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英国加紧对印度的控制,排除A项;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是印度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的表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十月革命与印度民族独立斗争的关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4、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里写道:“他们(布尔什维克)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这一论述 A.成为俄国新制度建立的依据B.揭示了俄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C.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D.进一步巩固了工农革命联盟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他们(布尔什维克)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说明民众希望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秩序,这是俄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基层百姓不是俄国建立新制度的依据,排除A项;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材料体现的是基层百姓,排除C项;材料提到的是基层百姓,体现不出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排除D项。故选B项。 15、下图是《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书的目录,①、③可能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B.雅尔塔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联合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答案:D 解析: 由目录看,第二单元在时间上位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以第二单元中的短暂和平应该是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导致的,第四单元位于二战后,二战后建立了雅尔塔体系,在雅尔塔体系之下国际局势存在冷战与和平并存的特点,D项正确;第四单元应该是二战之后,而国际联盟是在一战后建立的,二者时间上不符,排除A项;第二单元位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应该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第四单元是二战后,应该建立了雅尔塔体系,排除B项;第二单元是位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而联合国是二战后建立的,二者时间上不符,第四单元应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建立的,二者时间上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填空题 16、智利: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____,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答案:民族阵线联合政府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17、列宁主义的形成 背景 (1)经济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____发展 (2)政治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____日益尖锐。 (3)组织基础:1898年,俄国____成立 (4)思想基础:1900年,列宁创办《____》,宣传马克思主义 标志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____的建立。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____的诞生。 内容 (1)____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2)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4)工人阶级要以____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评价 (1)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 (2)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答案: 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矛盾 社会民主工党 《火星报》 布尔什维克党 列宁主义 帝国主义 暴力推翻 结合所学可知,列宁主义形成的经济基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形成的政治基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形成的组织基础是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形成的思想基础是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因此①应填资本主义经济,②应填社会矛盾,③应填社会民主工党,④应填《火星报》。列宁主义形成的标志是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因此⑤应填布尔什维克党,⑥应填列宁主义。列宁主义的内容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因此⑦应填帝国主义,⑧应填暴力推翻。 18、新经济政策 (1)时间:____年3月。 (2)内容: ①重心是调整____与____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②允许____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____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3)作用:稳定和恢复了____经济,巩固了____政权。 答案: 1921 国家 农民 私营企业 租让制 国民 苏维埃 (1)时间:根据所学,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2)内容:根据所学,①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②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3)作用:根据所学,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19、结果:____年11月11日,大战以____国的失败而结束。 答案: 1918 同盟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20、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____”,英国、法国、俄国组成“____”。 答案: 同盟国 协约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21、参加一战 (1)目的:争取_____,抑制_____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1917 年8月14 日,中国向_____两国宣战,加入_____国方面。 (3)影响 ①中国收回德、奥在_____的租界,撤销两国_____。 ②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_____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答案: 国际地位 日本 德、奥 协约国 天津、汉口 领事裁判权 协约国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参加一战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概况是1917 年8月14 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影响是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22、一战结束: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________的失败告终 答案:同盟国 结合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程”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结束: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 同盟国 的失败告终。 2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表现: (1)中国:____爆发,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 (2)印度支那:____在法国参加了共产党,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 (3)印度:甘地领导的____运动持续开展。尼赫鲁提出了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 (4)非洲:埃及爆发华夫脱运动。 (5)拉丁美洲: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出现民族民主运动。 答案: 五四运动 胡志明 非暴力不合作 根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爆发,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胡志明在法国参加了共产党,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尼赫鲁提出了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故填空1 .五四运动;2 .胡志明;3 .非暴力不合作。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____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____,____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德国东突____,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____败降,____坚持抵抗。 答案: 1939 波兰 英法 西进 法国 英国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 25、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 (1)九一八事变:________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______。 (2)七七事变:________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________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________爆发的标志。 (3)德国闪击波兰:________年9月,德国以“________”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________爆发。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________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 (4)苏德战争:________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________。 (5)太平洋战争:________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________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答案: 1931 序幕 1937 全面侵华 亚洲 1939 闪击战 全面 发 1941 主战场 1941 美国 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 德国闪击波兰: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 苏德战争: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直到珍珠港事件发生的那天为止,一群人数不多但吵吵闹闹的“孤立主义者”一直认为欧洲的战争同美国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他们猛烈抨击罗斯福总统采取协助英国和俄国抵抗德国的行动。虽然很多人认为同德国开战的日子肯定会到来,但不论是知名人士还是普通老百姓,很少有人公开拥护美国正式宣战。深思熟虑地决定要打一场战争,这似乎太可怕了。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改变了一切,没有一个人曾料想到日本人竟敢以如此罪大恶极的方式侮辱美国的威力,人们对珍珠港被袭击的消息的直接反应是震惊,更决心要向日本报仇膏恨。大家立即团结起来一致支持总司令罗斯福,孤立主义者同干涉主义者先前的争论至少已暂时忘却了。 ——摘编自(英)阿诺德汤因比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1)根据材料,说明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关于战争的舆论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珍珠港事件的影响。 答案:(1)舆论状况:在是否参加欧洲战争的问题上的观点极不一致;孤立主义者同干涉主义者之间争论不休。 (2)影响:日本取代德国成为美国的头号对手,结束了美国公众对是否参战长期犹豫不决的心理;太平洋战争爆发;促使美国全面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达到最大;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解析: (1)根据材料“直到珍珠港事件发生的那天为止,一群人数不多但吵吵闹闹的‘孤立主义者’一直认为欧洲的战争同美国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虽然很多人认为同德国开战的日子肯定会到来”“孤立主义者同干涉主义者先前的争论”等作答。即在是否参加欧洲战争的问题上的观点极不一致;孤立主义者同干涉主义者之间争论不休。 (2)根据材料“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改变了一切”“人们对珍珠港被袭击的消息的直接反应是震惊,是决心要向日本报仇雪恨。大家立即团结起来一致支持总司令罗斯福,孤立主义者同干涉主义者先前的争论至少已暂时忘却了”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日本取代德国成为美国的头号对手,结束了美国公众对是否参战长期犹豫不决的心理;太平洋战争爆发;促使美国全面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达到最大;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27、革命的“全球旅行”“革命这一巨人自17世纪以来,开启了持续不断的“全球旅行”。 材料一 法国革命,如同英国革命开创了新政体的纪元那样,在欧洲开创了新社会的纪元。 ——米涅《法国革命史》(1824年) 材料二 从格拉斯哥到伦敦的整个工人阶级对富有者的极大的愤怒,这些富有者有系统地剥削他们,然后又冷酷地让命运去任意摆布他们。这种愤怒经过不长的时间(这个时间几乎是可以算出来的)就会爆发为革命,和这个革命比起来,法国第一次革命和1791年简直就是儿戏。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材料三 十余年来,世界革命之怒潮,澎湃腾激,无远弗届。以例举之,葡萄牙革命矣,墨西哥革命矣,吾华革命矣。他如印度、土耳其之青年革命运动,亦有渐即燎原之势矣。 ——李大钊《俄国革命之远因近因》(1917年3月) 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时代之精神不同,革命之性质自异,故迥非可同日而语者。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918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新政体”指的是什么?材料三的“吾华革命”“俄罗斯之革命”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恩格斯预言的“这个革命”的社会根源。 (3)结合材料二、三,概述20世纪初,革命最终成为“怒潮”的原因。 (4)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革命的“全球旅行”? 答案:(1)新政体:君主立宪制。“吾华革命”:辛亥革命。“俄罗斯之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2)根源:工业革命的开展。 (3)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 (4)革命“全球旅行”指的是革命在全球的传播,其根源在于经济的发展,有力的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向前发展。 解析: (1)根据“英国革命开创了新政体的纪元”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政体是指君主立宪制。“吾华革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辛亥革命。“俄罗斯之革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俄国十月革命。 (2)根源根据“ 从格拉斯哥到伦敦的整个工人阶级对富有者的极大的愤怒,这些富有者有系统地剥削他们,然后又冷酷地让命运去任意摆布他们”并结合所学内容可得出是工业革命的开展。 (3)原因根据“从格拉斯哥到伦敦的整个工人阶级对富有者的极大的愤怒”、“十余年来,世界革命之怒潮,澎湃腾激,无远弗届”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 (4)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革命“全球旅行”指的是革命在全球的传播,其根源在于经济的发展,有力的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向前发展。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仅在实施新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新经济政策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C.列利丘克著《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材料二 实施整个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的计划,牵涉到7个州,要求所有有关州、县、市、镇当局及各种各样机构协调合作,国家是实施这一计划的最适宜机构;……因此,“它(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刘绪贻《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性质、成就及其意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体制创新上的主要特点及出现的背景。 答案:新经济特点: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利用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允许商品贸易、允许存在剥削。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严重的弊端,引发了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生政权得到了巩固。田纳西特点:政府投资设立国营公司;政府放权经营,公司市场化独立运作;地区性综合治理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相结合。背景:经济危机严重;罗斯福执政,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 根据材料“仅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利用资本主义发展工业;根据“和新经济政策以前时期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可归纳出允许商品贸易、允许存在剥削。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严重的弊端,引发了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生政权得到了巩固。田纳西特点:根据材料“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可知,政府投资设立国营公司;根据材料“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可知,政府放权经营,公司市场化独立运作;根据材料“ 实施整个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的计划,牵涉到7个州,要求所有有关州、县、市、镇当局及各种各样机构协调合作,国家是实施这一计划的最适宜机构”可知,地区性综合治理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相结合。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严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执政,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使美日均认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两国根据马汉的大海军主义,互以对方为假想敌竞相扩充海军军备。这使美国切实嗅到了潜在的战争危险。为了缓和局势,美国建议召开一次国际裁军会议,以遏制日本在太平洋上全面扩张。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提出了裁减海军军备的具体方案,主张美日两国大幅裁减主力舰,并向大会建议美、英、日三大海军强国在达成协定后10年内主力舰更新标准的上限分别为50万吨、50万吨、30万吨。日方代表坚持日美海军比率至少为7∶10;日本在航空母舰拥有量上与美英持平。最终美日达成妥协,日本接受美方提出的主力舰10∶6的比率,双方一致同意除日本本土及夏威夷群岛外,两国维持在太平洋海域岛屿属地的军事要塞及海军基地的现状。1922年2月6日,签署了《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简称《五国条约》),明确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并规定美、英、日在太平洋上的岛屿要塞维持现状,同时将日本的“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限定为库页岛南部、日据台(湾)澎(湖)列岛以及由日本委任统治的太平洋诸岛。华盛顿会议对在一战后的美日双方的海权竞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摘编自胡德坤、刘潇湘《一战后的美日海权角逐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美日海权争斗激烈的原因、主要内容及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五国条约》的签定。 答案:(1)原因:巴黎和会后,美日之间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使美日均认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马汉海权论的影响;一战后美日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美国试图通过国际裁军会议遏制日本的扩张。 内容:海军实力比例(海军军控、主力舰比例)、维持太平洋岛屿防务现状。 实质:美日之间在亚太地区的霸权之争。 (2)评述:条约的签定暂时缓和了列强之间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有助于地区局势的稳定美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削弱了英国的海上霸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日本扩张的野心,但它不可能根本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相反,日本因此忌恨美国,最终挑起了太平洋战争。 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使美日均认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可分析出巴黎和会后,美日之间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日益尖锐并使美日均认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根据材料“两国根据马汉的大海军主义,互以对方为假想敌竞相扩充海军军备。”可分析出马汉海权论的影响一战后美日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根据材料“为了缓和局势,美国建议召开一次国际裁军会议,以遏制日本在太平洋上全面扩张。”可知美国试图通过国际裁军会议遏制日本的扩张。内容:根据材料“主张美日两国大幅裁减主力舰,”可分析出美国主张海军实力比例(海军军控、主力舰比例);根据材料“两国维持在太平洋海域岛屿属地的军事要塞及海军基地的现状。”可分析出最终达到维持太平洋岛屿防务现状。实质: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美日海权争斗激烈的实质是美日之间在亚太地区的霸权之争。 (2)评述:根据材料中《五国条约》的内容及所学知识,可从对世界的影响、对美国的影响、对英国的影响、对日本的影响进行评述。如条约的签定暂时缓和了列强之间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有助于地区局势的稳定;美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削弱了英国的海上霸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日本扩张的野心但它不可能根本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相反,日本因此忌恨美国,最终挑起了太平洋战争。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联外交部于1933年底提出了关于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蓝图,表示愿意参加国联,和英法等国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法西斯。1934年9月15日,英法等30个国联成员邀请苏联加入国联。9月18日,国联以38票的多数,赞成苏联加入国联并担任国联理事会常任理事。1933年至1935年形成了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第二个高潮。1935年3月,苏联政府向法国政府提出缔结互助条约的建议。在苏联政府不懈的努力下,1935年5月2日,《法苏互助条约》终于在巴黎签订,条约规定如果苏联或法国成为“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无端侵略的对象时,两国保证立即相互进行支援和协助”。法苏条约签订不久,赖伐尔就表示,条约与其说是为了取得苏联的帮助和帮助苏联反对可能的侵略,不如说是为了“在同柏林谈判时取得更大的优势”,他还公开声称,法苏同盟是一个滑稽剧,是一张不值得予以重视的废纸。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实践结果,并分析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 答案:(1)背景:德日公开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威胁世界和平及各国人民的安全苏联和西方一些国家主动调整了相互间的关系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其国际地位提高。 (2)结果: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最终瓦解。 原因:欧洲集体安全体系中存在诸多矛盾西方对法西斯侵略推行绥靖政策德国法西斯进攻西欧各国,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最终崩溃。 解析: (1)根据“苏联外交部于1933年底提出了关于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蓝图,表示愿意参加国联,和英法等国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法西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苏联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背景是德日公开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威胁世界和平及各国人民的安全;苏联和西方一些国家主动调整了相互间的关系,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地位提高。 (2)结果根据“法苏同盟是一个滑稽剧,是一张不值得予以重视的废纸”可知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最终瓦解。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欧洲集体安全体系中存在诸多矛盾,西方对法西斯侵略推行绥靖政策,德国法西斯进攻西欧各国,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最终崩溃。 20-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答案 高中历史 统编 下第 单元 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 国际 秩序 演变 知识 集锦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集锦.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2146343.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2146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