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学习如何进行论文训练.doc
《在职学习如何进行论文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职学习如何进行论文训练.doc(2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在职学习如何进行论文训练 ———————————————————————————————— 作者: ———————————————————————————————— 日期: 2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在职学习如何进行论文训练 清华大学教授 王亚新 一、论文写作训练的意义 第一,在职学习的学生有自己的特点. 对于在校本科生,四年期间主要从书本和老师教授中学到知识,他们在即将步入社会之前的论文写作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让学生学会自己组织材料、组织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自行的研究。而对于在职学习同学来说,没有在课堂上过这么多小时的课,可能自己看书的时间也不如在校本科生多。但是,他们有一个重要资源,那就是他们在工作中,实践中,应该拥有很多活生生的知识.这些知识和书本知识比起来,绝没有任何低人一等的地方.在职学习的同学需要做的是同样的事情,就是把已经掌握的、或需要掌握的知识综合起来,系统的思考,然后将其表达出来。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在这一点上,在职学习的同学与在校本科生没有什么区别.但在职学习的学生论文选题和写作上有自己的特点。 第二,在职学习学生论文写作与工作中一般写作的区别。 在职学习学生所面临的在校本科生没有的问题,即作为本科的论文写作,与工作中一般的写作,究竟有什么区别? 大家在工作中肯定要写各种各样的文字材料,比如工作汇报、总结、或所在部门需要的文件的起草。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写作经验。有人会想,不都一样吗?将这些东西利用起来,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但是,事实上没有这么简单。工作中的一般写作,坦率的说,主要不是出于自己的主动。换句话说,它与论文写作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自主的研究、思考和训练。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同学在工作中写的文字也是相对有独创性的。但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为了某种工作或一项任务而写的材料,总是有一些预先划好的框框,或者一些必须遵循的结构,甚至语气上表达上的一些要求。说白了,大话空话废话很多.不仅工作写作时有,在论文写作中,同样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但必须强调的是,论文写作训练就是要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自己研究问题,系统的将自己的知识加以归纳,最后比较精确的表达出来.从这一点讲,论文写作与工作中的一般写作还是不一样的. 二、论文写作的意义和要求是如何结合的 以上介绍了论文写作的主要意义.而论文写作训练的要求主要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学会系统的把握问题.换句话说,论文写作训练不是要求按照某种既定的格式,或者将大家都知道的话组织起来写出来就行,而是自己搜寻需要处理的信息,进行研究,再将其系统的归纳起来,即思考深入化,最后表达出来的过程。请同学们注意,生活中有很多书本上和实践中的材料,如何处理这些材料?有时需要文字,有时不需要,但原理都是一样的,就是都要进行思考。 而论文写作训练,是在确定了一个题目后,首先要搜寻和题目有关的信息,然后不是零碎的片断的,而是系统的把所有有关信息,都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找到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或者找到一种结构,把所有这些都联系起来,形成结论和观点,即自己的看法。这就是研究,也就是以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表达。总结一下,就是“研究、思考、表达"。 这三个步骤之间相互联系,精确的表达对于思维的精确化、深入化是很有帮助的.思维的精确深入与平时思考的片断性、模糊性不同。平时自己可能会想很多东西,但是未必这么深入;而且,可能想到一些东西,但被别的东西一冲,就很不精确的过去了。在实践中可能有很多这样的知识,尽管量很大,却总是不够精确而相当模糊,而且往往不够深入,停留在比较浅的水平上。论文写作给了这么一个机会,集中于一个问题上,使你关于这个问题的思维,不仅有体系性、系统性,而且精确深入。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做学问和写作训练有扩散的功能和作用,即它不仅是一个文字表达能力,而且是解决问题、看待问题、寻找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下面将会讲到这样的训练具体应当怎么做。 例1:这个例子来自于一个学生,他是基层法院的法官,论文是关于民事案件的送达问题。这个同学是如何系统的把握问题深入的思考最后比较精确的表达出来的呢?导师对他说,你要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在工作中又经常遇到的问题,然后系统的搜集有关资源,将原有的实践经验调动起来、综合起来写论文。他于是选取了一个很小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民事诉讼一开始,都要面临一个原告的诉状如何送达给被告的问题。如何送达看起来简单,法律上也有规定。这位同学在法院的立案庭是负责送达的,他发现平时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不起眼的小问题包含着大学问,他虽都见机行事地把这些小问题处理了,但处理的办法有时互相抵触,有时有用,有时没用。 在论文写作时,他先阅读了一些国外的关于民事诉讼送达的文献,然后再参考了一些我国法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有关论述。这些资料大都没有介绍实践做法,尤其是国外部分,对他也比较遥远,但他将这些以前对他比较陌生的信息同他熟悉的信息以及从前处理过的问题做了对照,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于是他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比如,送达本是国家出钱,但事实上法院往往没有这笔钱;还有制度上是要求法院送达,但法院自己送达有些场合下显然没有当事人送达或者当事人配合的送达效果好。关于这些论点有一些国外的参考文献,他将文献与自己的知识综合起来,系统的考量,做出一个框架,并得到一个结论——可能送达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即适当发挥当事人的积极性,即原告的积极性。这个命题在法学界也曾有人提出,但没有像他一样拿工作中的经验,案例、数据来加以说明。 他的这篇论文就是一篇比较有新意的论文,特点是:一方面把平时的零散数据系统化了,另一方面获取了一些新信息,将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后,他的整个认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比较高的层面.而且,写这篇论文对其今后的工作非常有用,眼界将放宽。通过这篇论文,将以前在清华学习的课程贯通起来,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三、参考文献的检索 下面开始进入正题,关于如何选题、如何与老师接触、如何做开题报告等等问题,不再赘述。这里从如何着手做论文开始.第一个步骤,是参考文献的检索。题目选定,和导师沟通,即将进入论文写作后的第一个阶段,应该将是参考文献的检索。 (一)参考文献的检索主要有如下三个作用和意义 1、扩大现有的知识量。如上面的例子所言,在职学习的每个同学已经占有了一些知识,而且只要决定写一篇论文,一般来讲,应该是自己最熟悉的东西.那么已经有了相当的知识量。但再经过系统的思考,要提升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整个理解,原有的知识量无论如何是不够的。而参考文献可以帮助你通过书本知识,通过中国外国的有关信息参照比较、通过对学术界对问题进行研究的最新动向的了解,来扩展知识面. 2、可以帮助避免重复劳动。这一点很重要,尤其对于在职学习的同学,平时都在工作,但另外有一些专家学者作为你的同行也在从事着同样的工作。他们写的东西,同学们平时未必有时间系统性的进行搜寻,而且也很少汇总起来仔细阅读。但若不看他人的工作成果,将无法了解已有理论、学说、观点、甚至一些具体做法.因为自己做的东西往往不是独一无二的。这样自己最后写出来的东西,也许别人早就提出了。这样便造成重复劳动,无用劳动。 知识的积累不是个人的问题,而往往是整个学术界和实务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需要交流,需要表达.论文写作在某种意义上有这样一种含义。所以搜寻参考文献,就是看看别人在自己准备要做的这项工作上,说过什么样的话、做出过怎样的贡献,这样才可以站在别人的肩上,去寻求一个更高的起点,达到一个更新的更广阔的层面。 3、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这是一个学术规范的问题。下面会讲到,如何引用别人研究成果是有一定规范的。有些同学可能不熟悉,学术界也好,大学教育也好,也有其独特的规范。尊重他人的成果,是说也许在某个地方看到,或者通过和别人交流获得了某种知识,在论文写作时都必须标明。而且寻找参考文献,都必须确认看到听到的是否来自他人,来自什么人-—这是学术规范的一环—-然后将其来源注明,这是尊重他人的劳动,需要将参考文献的来龙去脉都交待清楚。 这方面清华大学有很明确的要求,例如开题报告时便须提交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的名单,而且,下面会讲到论文写作时该如何引用参考文献.对作者、文章以及内容——无论是转述或是综合,引用都有一定的规范,这都是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表现,只要遵守这种学术规范,就达到站在别人肩膀上看得更远的目的。 (二)检索的方向和范围 方向和范围的确定是一个更加实际的问题,这一点需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一般老师都可以告诉同学,这个问题需要到哪些方面去寻找资料;或者也有可能对于这个问题目前资料很少,主要依赖一些内部的文书资料。与指导老师对参考文献进行沟通还可以对目前在这个问题上别人都说了什么有一个大致的感觉。这是很重要的。 1、检索的方向 一般而言,不同的题目有不同方向和检索范围。举例说明:对于一个很少有学术界的理论文章的问题,也就是专业的技术性的问题,很可能没有太深的理论研究,学者的论述可能比较少。这时就必须寻找一些具体的活生生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可能恰为你所掌握的。这就不可能到学术期刊、理论性很强的出版物中去寻找,就必须到实务部门发行的刊物中去寻找。 具体来说,比如一个法院的同志,要找一定的法律学术刊物,对于有些问题,例如前面讲的送达,都有这方面的问题。再如诉讼中的管辖权的异议,是可以上诉的。即当事人原告诉讼到法院后,被告说你告错地方了,不应在这个法院,而在另一个法院.这就是对管辖权提出了异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法院驳回此异议,认为原告是对的,就是此法院管辖,被告可以上诉到上一级法院。有位同学关于这个问题写论文,最后发现根本就没有多少学术性理论性的文章刊出,因为太技术性了。他于是找来《人民司法》、《人民法院报》、各省内部出的如某省审判这样的刊物中去寻找法院内部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交流的文章.有些有一定的理论性。他的搜寻方向就有一定区别了。这位同学写的非常好,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成功例子。 但如果写的是理论性很强的问题,甚至主要是一个来自外国的概念,那么搜寻方向可能就是专著、报刊尤其是学术刊物的专论,以及国外的一些资料,包括翻译的。若是本人有一定的外语程度,也可以直接读外文原文. 2、检索的范围。到底需要找多少东西,才可以说参考文献够了?这也是一个具体的问题,也是因题目不同而异的。有的问题有很多文献,很多学者名家有过很多分析,即所谓的热点问题.这种问题令人感到困惑的往往不是文献太少,或者可以拿来作为论文基础的东西太少,而是太多了.要找几百上千篇都可以找出来,网上检索关键词也会出来很多很多文章。 而另一种情况则是任何材料都很少,如刚才所言,学术刊物、互联网、内部发行的出版物、甚至经验交流的一些文件都很少,这种情况也存在。文献太多和太少是法学这个领域常有的问题。法学界存在热点和非热点问题,并且整个知识积累很不平衡,有的地方累积太多,而且坦率的说,重复劳动太多;而有的却几乎无人问津,因为法学界没有足够多的精力来对付这么多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对于很多问题,学术界没有资源、没有经验将其解决。 所以,对于在职学习的同学写论文来说,参考文献多和参考文献少各有其利弊。如果文献特别多,则意味着关于此问题研究的相当透彻,达到的水平相当高。要想出新,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非常困难,而且弄不好便成为只是抄别人的。而其好处在于有很多资源可以用,可以在丰富的参考文献范围内将自己独有的经验充实进去,使认识深化。 而文献太少的话,同样有利有弊。好处在于别人关于这一问题没有说过什么,甚至只要说出一个言之成理的东西都是独特的,这样就很容易出成果.但它的坏处在于起步时花费的精力、搜寻的成本比较高,而且对现有资源的要求比较高, 若是本就对这一问题不熟悉,那么从一开始可能就不该写.如果很熟悉,又没有很多的参考文献,则反而成为优势。这又同前面讲的选题结合起来。 那么无论是多是少,大致要控制在多大的范围内,就可以认为参考文献够了?当然从做学问的观点来看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文献好象越多越好.但如前所述,一方面也许文献的量本来就有限制,另一方面也许是文献太多了,坦率的讲,重复劳动就很多,大话空话也很多,阅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对于在职学习同学的论文训练要求也不同于学术界的成果。比如,教授做一篇论文,到核心期刊上发表,对文献的要求应当是很高的。但对同学要求就没有这么高,大致对基本文献的主要观点都已经掌握,对这些文献都浏览过,大体上就可以了。 我们有一个大致的规定,开题报告时多少篇,最后论文提交时还要有多少篇,都有量化的指标,这都是最低的标准。但事实上有些领域有些题目连这些文献都达不到,这也是有可能的,老师在指导上提要求也会有弹性,并不是一刀切。但前提是同学一定要做了比较充分的文献搜寻工作.而且刚才讲的文献的量化指标只是最低标准,只要需要,都应该扩大搜寻范围。总之,只要与自己研究的问题有关,别人最主要最具有影响力的观点都应掌握。而谁说的、谁在什么地方发表的文字都应记录下来,而且按要求把作者、题目出处全部做个记录。 所以,建议最好做一个参考文献的目录,这样无论在提交开题报告,还是在写论文,甚至进一步搜寻,都是有好处的.所以,范围并非越大或越小越好,而是根据题目而定,并且有一个最低标准. (三)对于参考文献如何利用的问题 这是一个附加话题,但并非不重要。大家都听说过这种说法: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这在学术界是贬义的,即不应该“抄”,而应该创造,这是学术界的规范.但坦率的讲,这句话也不能简单否认.每个人都不能凭空创造什么,我们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比前人远,这也是知识进步、学术进步、知识积累的必经之路。对于参考文献的方向范围选择,内容的把握,说到底都是要汲取其中的菁华,说白了,也就是“抄”。但是,必须提醒的是,“抄"与“抄袭"是完全不同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分寸。 抄是指前面的意思:将前人的观点、这些观点提出的根据——即下面将讲到的“论据”——充分理解。这就是下面将讲到的学术规范的问题--引用的规范.只要是原话,抄一定要加上双引号,再加上注释,而充分理解文献表达的意思以后,可以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原则上也必须将谁说的、谁最早提出标注出来,这已经不是抄了,是尊重别人劳动的表现. 而且很多情况下需要做的是将很多这样的观点、不同的见解、甚至互相矛盾的看法进行对比分类,进而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一过程就像蜜蜂采蜜酿蜜的过程一样。这就推出另一个规范:原则上一篇论文不能只建立在一两本书或是一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否则,很明显,就不是抄而是抄袭了。建立在很多人不同的观点上,将这些观点消化吸收后,就像辛勤的蜜蜂采蜜一样,将它们变成了自己的菁华。这是一种再创造,这种意义的“抄”是应当鼓励的。 但是,大段使用别人的原话而不加任何注释,甚至更糟的是,有的同学认为不会有人知道,在网上整个下载一篇同样标题的文章,稍微修补就作为自己的论文提交。必须很严肃的提醒大家,这是典型的抄袭行为.在有些地方也许不算什么,但在学术界尤其在清华大学,一旦发现这种情况,这位同学的所有的资格都将被取消,而且还会通知本人单位,这不是开玩笑的事.这种看起来好像不起眼的事,在这个行业,是犯大忌的。希望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 抄与抄袭的区别,就是如何利用参考文献的问题,与前面讲的方向范围都有关.为何要有一定的范围,就是说不能抄袭,而必须消化、博采百家之言。从方向而言,就是一个研究题目要从哪些方面去寻找信息资料。有时还必须通过多样的途径。 (四)检索文献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决定先去哪里寻找文献。也就是,检索的对象。检索的对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的著作,即专著、论文集等各类书籍。 (2)期刊,即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出版物。现在各种内部或外部的刊物很多。 (3)互联网. 检索对象,或称文字资料,首先是以上三个方面。书籍即包括学术专著,也可能包含具体例子。比如,“今日说法"是电视台的节目,但也出了一套书,包括一些具体的案例。书籍的范围根据论文题目可宽可窄.期刊有一般发行的期刊,和自己单位内部发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期刊。互联网主要是网上可以共享的一些资源.可以是事例、论文、以及一些观念带出的话题,包括网友评论等等。只要论文需要,也可以检索。 第二步,如何在这些对象中寻找自己需要的文献. 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是顺藤摸瓜式的检索。即先找到和自己主题相关的几篇文章,再看这几篇文章的注释,这些注释标明了在这些文章之前存在的别人的成果和别人说过的相关内容,再去找相关内容来看。最好不要停留在转述的状态下,因为一个作者看问题的角度与自己可能不同,他引用了这篇文章很少的一点,但自己需要看到其他更重要更多的东西。因此需要找来这篇文章,找到后,再看其注释,又可以发现其他的文章。这就像是顺藤摸瓜一样,参考文献的范围就扩展开来了。可以几种方法同时使用,书籍中找到期刊名、期刊上找到书籍名、包括互联网上的都可以相互引用。目前对文章里互联网文章的引用也有一定的规范。 搜寻基本上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但这也不是唯一的方法。大家可以自己摸索。 第三步,最好可以将文献做一个名单.将作者、名称、重要内容甚至页码、出版社以及出版年月等信息列下来。这个名单的功能前面已提到,它可以放在手边,随时补充,或者增删。 第四步,也是检索文献最重要的一步,是阅读和做必要的笔记。 阅读是关于检索内容的,有两种方法:一、找到文章后很快过一遍,心里有个印象,然后像前面讲的那样,将一些基本信息摘录下来,然后继续去找。一般情况下,不要看到一篇文章就只看一篇文章。因为,大家知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对于一个问题,一个作者有一个观点.若是只看一家之言,就很难把握问题的全貌。所以一定要多找几家,一开始不要读的很精,稍作对比即可。这个过程叫做泛读. 检索内容的另一种方法是精读.泛读与精读结合起来才会有效果。一般的,对找到的文献过一遍,叫做泛读,这样可以大致了解这位作者说了什么,他的观点是什么.继续寻找,发现还有这么多观点,将其名单列出来;第二步心里已经大致有数了,文献范围和目录都已经形成,这时开始精读。精读是对你认为最重要的几篇文章仔细阅读,力求将其讲的内容彻底消化吸收。并且有必要的话,最好做笔记,第一,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讲的内容而不是直接抄,抄的效率太低;第二,是将自己批评或赞同的感想、评论记录下来,这是读书笔记的两种常规做法.这两种做法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就是精读的内容. 泛读和精读都做完以后,方基本掌握了文献检索。 需要提醒的是,这些检索文献的步骤与自己感兴趣、提出、选择的问题包括后面提到的观察视角等,应随时都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己写文章的思路,甚至结构.这一过程中对于文献的处理,实际上就是整个信息处理的一环。必须学会如何将别人的文章与自己的经验感受——例如法官、检察官、律师、纪委、公司法律顾问等办过的案子、工作——结合,换句老话说,读书不是让自己的头脑中“跑别人的马”,而是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读书一定要思考.处理信息也就是思维的过程,是将思路精确化、系统化的过程,这一点希望大家在检索参考文献的过程中时刻牢记。 例2:该事例涉及到诉讼中的证据问题,这是民事诉讼法最常见的题目。这个题目属于刚才所讲的,文献多如牛毛的类型,中国的、外国的、外文的,仅是翻译资料估计就有几十本,因为这是诉讼法领域最为热点的一个问题。同时,诉讼中的证据问题也是实务界最关注的,各种案例和具体材料中,比如电视上的节目、最高法院发布的案例都会经常牵涉这一话题。面对如此浩繁而多种多样的参考文献,如何取舍?刚才已经提到,这时一定要切题。诉讼中的证据其实还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如果文献很多,就必须考虑,是否要缩小题目.必须选取其中一个,即所谓的切入点,或者自己观察的角度,去决定检索的方向和范围。诉讼中的证据可以作为一个题目,但它往往是若干本书的内容,有一种厚厚的教科书便叫做《证据法学》。因此必须在其中找到一个切入点。比如,证据中的证人证言。或者,也可以只考虑证据的审查、搜集。这样,文献的检索范围便缩小了.另一个缩小的方法是开始先看一下一般的文献,然后找到一种证据制度,或新的司法解释。比如2001年底最高法院出台了一项称为《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司法解释,本身就是一个文本。关于这个文本,可以进行专题讨论,成为一篇论文,例如“关于这个司法解释的若干问题”等等.可以将检索范围放在这个文本出来以后,从2002到现在,别人研究过什么,或者制订规则的最高法院或负责起草的同志说过些什么。这样便限定了搜寻参考文献的范围.这样,一个具体的规则,或一个事件,都可以帮助你确定搜寻范围。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检索的办法多种多样,这里仅是简单提示一下。 例3:是属于文献较少,搜寻的方向和对象都需做特殊考虑.它是关于消费者协会的纠纷处理.有些同学可能是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公务员,也有的同学可能在某些企业或行业处理过消费者投诉的案例,或者法律顾问,或者律师,或者就是作为一般的消费者,对这种问题如何看待,遇见类似问题如何处理。因此这个题目是比较广泛的,它的趣味性、有用性都比较广。但遗憾的是,这方面的文献资料,尤其是法学界的理论性著述很少,期刊的论述也很少。那么要如何搜寻如何利用呢? 大家知道,消费者协会是一种比较新的制度,自从我国建国以来直到改革开放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没有这个名词,更谈不上其如何处理纠纷。这个制度是九十年代,中国社会进入高速经济增长阶段,而大众消费、大量生产的时代来到之后,才出现的。这一领域在法学界是社会学和纠纷的处理解决的边缘性的学科,也属于广义上的民事诉讼法学。 由于这个学科本身比较新,又是交叉性的、边缘性的学科,很少有学者肯花力气来做,因此资料搜寻比较困难.但一位同学做了。他找到的材料有以下几类:一是报刊上的报道,每年的“3。15消费者维权日”报刊都会有报道,另外工商行政管理局也发行了一些刊物,还有一些内部文件.最重要的是,消协在互联网上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一套体系,从中国消协一直到各省的消协,甚至有些县的消协都有自己的主页。有些将相关的政策法规都在网上发布,还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如何处理纠纷的案例。这样,这一问题主要见于互联网、内部文件和报刊的报道中,当然也有一些专著,但不一定是法学的视角了,可能牵涉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应对,可能涉及消费者协会是一个社会团体而不是一个国家事业单位或者民间机构,研究它作为中国国家和社会的中介这样一个新的领域,国外叫做“第三领域”,这是一种新的思维。这方面的专著涉及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这些领域。只要可以用上,搜寻到这些材料也很好.因为其除了纠纷处理外,消费者协会还有别的功能。而这篇文章把主题限定在消协的纠纷处理,即它如何解决投诉,这样也缩小了检索范围。这样收集资料的方向和对象都有所不同,这样在此基础上,对于消费者协会的构成,它的组织发展,如何处理纠纷,这位同学最终写出了相当不错的文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可见,参考文献很少并且难找情况下选此类题目的优越性就在于往往容易出新,甚至哪怕只是将现有的资料归纳起来、系统化,提升到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高度上,这篇论文就已经相当成功了。 四、论文的写作 论文的写作是关键阶段.这里侧重介绍论文写作中整体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论文写作最关键的是要学会提出问题.即论文的写作一定要有切入点,即自己的观察视角。 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其复杂的层面和角度,若想将其同时表达出来,便会无从下手。另一方面,别人只要就一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定是有其观察角度和切入点的,若只是和别人完全一样,就很难摆脱他人的思路。 观察角度也好,切入点也好,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自己平时工作中的困惑或兴趣所在。这与选题密切相关。 二、经过对文献检索尤其是内容检索后,对这个问题别人的研究成果有所把握的情况下,力图出新,或者也许别人的这个切入点很好,但没有讲透彻,可以在这方面有所发展,这样综合考虑自己的观察视角或切入点。 再以前面提到的“诉讼中的证据”和“消费者协会的纠纷处理”为素材考虑什么是切入点。看一点文献就会明白,证据可以从其种类来看,分为书证、人证两大类。具体分为七种:鉴定、视听资料……“分类”实际上就是一个切入点。分类是否合理?除了我国法律上的分类,别的国家有没有其他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划分?在工作中使用这种分类是否方便? 另外,分类可视为横向的划分,而证据有阶段性的东西,开始时要搜集证据,然后提交法院、审查。仅是搜集就有是法院搜集还是当事人搜集的问题.这便涉及诉讼的结构,一般的,法院搜集叫做职权主义,当事人收集叫做当事人主义.这些专有名词,也许一开始感到陌生,但要做这方面的论文就必须掌握,以使自己的论文具有专业水准.将它们与自己做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律顾问的工作结合起来,这样论文的切入点就比较容易掌握了。搜集的结果决定了论文今后如何展开,结构如何组织等。 证据还有一个属性的问题。证据必须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以及证明力等等.即它必须可以证明需要证明的某种案件事实。案件事实真假与否需要证据来证明,这一作用,也就是证据的证明力,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对于消费者纠纷的处理来说也是一样的。消协的消费者纠纷处理有具体的制度,体现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中。比如受理范围,什么是“消费者纠纷”,这不能同经营者之间发生的纠纷混同起来,后者不属于消协处理的范围。另一个问题是处理方法,消协可以对争议双方调解、建议、甚至与工商行政管理局沟通,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制裁.这些不同的功能都与消费者纠纷的处理紧密联系在一起。着重于其中一点都可以写论文。还可以从制度上,即现行制度是怎样的,也可以从案例,即现实中到底哪一类比较多,等等角度去写。这样将自己所了解的数据材料都加以充分利用.这与切入点,和下面将要讲到的结构等紧密相关。 切入点和观察视角的问题就是一定要学会提出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就是从哪个方面着手来写这篇文章。 五、论点的形成和整理 提出一个问题,即找到一个出发点,例如要研究证人中的书证如何分类,它有哪些特点,或者要研究当事人搜集证据和法官搜集证据两者哪个为主,或者如何使二者在中国现有条件下有机结合,都是提出了问题,找到了切入点和视角。在此基础上,还要有一些论点,下面就谈一谈论点的形成与整理阶段。 简单来讲,论点就是所要研究的问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因素。论点有范围和取舍的问题。一个切入点、一个问题的提出总会牵涉到复杂的论点。 仍以研究当事人搜集证据和法官搜集证据两者哪个为主为例,二者都涉及一些复杂的论点.比如,当事人什么都不做而法院去做,某种程度上方便了当事人,符合以往法院提倡的“便民”原则.而且以往确实是法院去搜集证据,当事人只要提出一个主张,理论上讲就可以等着法院去将问题查清后,再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解决,但改革后则要求当事人自己去搜集证据.这里面的主要论点就在于是要当事人成为等待法院帮助的消极对象,还是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当事人必须成为自己做出决定并自己负责、即所谓“意思自治"的能动主体。意思自治是民法中的一般原理,在民事诉讼法中同样也是得到普遍承认的一种理念和价值.但在中国目前情况下,还不能单单只取一个侧面.比如现在很多当事人没有律师代理,而且存在社会弱势群体,搜集证据的能力很弱,因此,法院也不能完全不管.而必须两者结合.其中便牵涉当事人主义、意思自治和法院的适当介入、执法为民这些理念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样两方面的论点便形成了。 而论点还可以进一步展开.例如对于消费者纠纷,不仅是消协管,法院也在管,那么法院和消协在消费者纠纷处理上是什么关系呢?另一个问题,在消费者纠纷中,也并非一边倒的认为只要消费者提出异议,都必须按消费者说的办。这种纠纷还涉及正常的经济或交易秩序如何维持的问题,而且消费者和经营者都是利益主体,他们之间的利益便有协调和平衡的问题. 对这些引出的论点如何整理呢?有以下几点需要考虑:首先,要对一些基本的概念进行定义,或吃透别人给出的定义,这是形成论点的一个前提.如前所述,要写的东西可能很具体,也可能很抽象,都需要在问题和材料之间搭起桥来,两者之间的桥梁便是刚才讲的论点,而论点往往表现为概念,就像一开始文章的切入点往往体现为问题。比如问题是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这牵涉什么叫消费者、什么叫消费者纠纷、什么叫消费者权益等,这些都需定义和澄清,对于证据的问题更是如此,谈到分类就会有分类的范畴和概念,需要一一地加以定义.这些概念和定义是写作的基本功。自己要发现问题、整理问题、将一些活生生的材料还原为一些基本的范畴、概念、给出界定。这是论点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第二个阶段要对概念、定义进行内部划分。对于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此定义与彼定义的区分和关系都必须有所把握.论点不是简单的概念形成,而是要将概念之间的关系与所要研究的问题联系起来考虑,这便是一再强调的思考的体系性、或者系统地思考问题。 再举另一个例子,是民商法领域的,但有一点学科交叉。就是公司法中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时的信息披露问题.通过证券市场筹资是一种比较新的经济形态,关于信息披露国外有很多资料,国内也有了一些实践,但是总体来说参考资料不是很多,因此概念的提出、论点的形成便有些困难.但它至少联系到三个概念:公司的定义、发行的股票(证券)——公司法与证券法的交叉之处,私法和公法的关联、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时,须以一种诚实的态度,按诚信原则,在现行法律框架中,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信息的披露又有多种方式。这三个概念中,又涉及市场秩序的问题,还涉及国家的法律框架与市场主体依意思自治进行自主经营的关系,以及和购买公司股票的股东之间的合同或商业关系。概念大致就这些,还要将其细化分化,如对于信息披露,方法是很多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必须进行思考。还有,这涉及一些基本价值问题,如前所述,公司要发布自己的信息,但有些是必须发布的,有些是不需发布的,有些是需要强制的,有些是根据自己意愿发布的,这些都是在分类、联系期间必须进行思考的,还有,一些技术性问题与基本理念原则以及我国现状都是紧密相关的。可见,论点的形成与整理非常重要. 六、论文的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从形式上看,是文章写成后章节段落的构成,但它又是一个文章逐渐成形的过程。要写作一篇论文,在做开题报告时,必须提供大致的章节段落,但这是一个不断进行调整的过程。章节段落体现的是思路的发展,体现文章的脉络是逐渐演化发展,最后到达一个比较完整的结论.考虑文章的层次结构,就是要考虑为了讲清一个问题,是怎样从宏观转化到微观讨论、“层层剥笋”,或相反如何从一个小问题入手而使之逐步扩大、即“小中见大"等过程,这就是展开论证和组织材料的过程。 具体来讲,方法有两种: 首先是提出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然后是将其细化、深化,此即“层层剥笋”.这只是两种比较典型的论证的方法,其实文章是没有定规的,不是八股文都要“起承转合”。那么何谓“层层剥笋”呢?即提出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然后是将其细化、深化,使问题比较深入。表面上这个问题是一般人都可以提出的,是很常见的,但经过这样的分析,文章在论证、展开后,人们会发现,这个问题原来有这样一个核心,即剥到笋心了。 另一种则与之相反,先提出一个很小的问题,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可以将其逐渐展开、扩大、深化,将其发展成一个包容性、涉及面都较大的问题层面。 这两种写作方式都是很有效的,这与自己思考的方式紧密相关,也与自己想表达的内容紧密相关。换句话说,结构层次在形式上是章节段落,实质上却要求言之有物。不可洋洋洒洒数万字却空洞无物,这是套话、空话,要加以避免。 具体来讲,这两种方式都是要围绕论点、提出论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以第一种方式“层层剥笋”为例,实际上就是提出问题论点,围绕论点进行分类、联系、定义……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开始使用材料了,包括别人的观点、现有的学说、有争议的学术、案例、报刊上的实例、制度、对制度的解说、自己的工作经验等等。将其组织起来融入论证过程,作为论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举例而言,法学最常见的一种写法,如题目比较大,或者写法理学方面一些基本理论的文章,像“论公正与效率",开始便要定义什么是公正、效率等等,然后进行论证。 如果是法理学,可以从国外国内的著名法学家论点着手,进行整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可以称作“层层剥笋".但我对法理学不是太懂,而且在这里也不用多讲,因为在职学习的同学主要是做实际工作,很少有同学会对这样的纯理论问题感兴趣并且也把握得住,根据以往经验,在职同学一般也不大选法理学的题做论文。比如论英国法哲学家哈特的思想,论美国法学大师德沃金的思想。博士论文可以这样写,一部分硕士论文也可以这样写,但在职学习的同学可以不去管它。 可以考虑选一个比较大的题目,像公正与效率,然后将其层层剥开,直到一个比较小的问题,当然还可以加一个副标题。比如公正与效率往往在很多领域都有体现,假设选定了一个领域是反垄断法,这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支撑,国家从外部维持市场竞争秩序的法律框架,便涉及公正与效率。可以从公正与效率入手,下一步将范围缩小,谈公正与效率也是市场与国家的问题,因为国家干预的公正理念与市场的公正理念可能有所不同。国家的公正往往要求程序的公正,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需要扶助弱者,实现所谓“结果的公正”;而市场存在强者与弱者力量对比方面的公正问题,如只讲“机会公正"。再进一步,反垄断法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有垄断能力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样,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被转化为一个较小的问题。然后,还可以进一步从我国现有情况出发,我国存在所谓垄断行业,如电力、邮政、交通等,这又会牵涉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等等的问题。毫无疑问,市场和效率是紧密联系的,而国家既要考虑市场的效率,也要考虑国家的整体规划和国情,如对某些行业设置门槛,促使自然垄断的产生,或者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分不开来也会产生一些问题,这样层层剥笋的最后,还是回到公正与效率,但完全不同于一开始就提出很大而空洞无物的概念。在经过了一连串的论证和材料组织后,一个很大的题目就能够逐渐剥到它的核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第二个例子,也是第二种方法的一个实例.第二种方法,是从一个很小的问题开始逐渐扩大,与第一种方法方向相反.实际上,这也是一个逐步深化认识和研究、使思考系统化的过程.举例说明,所有的人在实践工作中都会发生一些细小的问题或疑问,提出来后,会有人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常识性的,没有什么可以论证的。 比如在职学习同学中有在监狱中工作的同志,对服刑的犯人进行管教。有位同学就写了这方面的论文,他的出发点是:监狱,在我国是改造教育犯人使其悔过自新的地方.监狱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是比较边缘性的法律,而且这个问题似乎是常识性的,我国多年来就是这种政策.这个问题也可以从怎样教育犯人来写,但弄不好就是像写工作总结、汇报了。 从监狱的功能就在于改造犯人变成新入出发,这位同学却得出了一个不同的结论. 我国监狱的特点是劳动改造,即通过让犯人参加劳动将其改造为新入,但问题在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犯人的劳动牵涉到很多复杂的问题。 首先,要考虑人权问题。犯人劳动没有任何收入,那么能不能给他们一些收入或补助呢?或者什么情况下,需要限定劳动时间。监狱里的犯人劳动不是受劳动法控制的,国外-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在职 学习 如何 进行 论文 训练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