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应用-毕业论文.doc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应用-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应用-毕业论文.doc(4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设 计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设 计 (论文)评 定 表 姓名 学号 200808012059 存档号 系别 测绘工程系 专业 工程测量 班 级 80812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应用 指导教师评语: 签名: 2010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意见: 签名: 2010年 月 日 备注: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用表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200808012059 班级 80812 指导教师 姓 名 职 称 副教授 系部 测绘工程系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1.毕业设计题目来源明确,设计内容切合实际 2.毕业设计要求条理清楚,观念明确; 3.毕业设计严禁抄袭,引用文献必须注明来源; 4.毕业设计排版必须标准格式; 5.毕业设计必须按计划时间完成,打印。 完成期限和主要措施: 2010.10.21~10.30 论文选题,拟定设计(论文)计划 2010.10.31~11.14 整理资料,收集文献,编写提纲 2010.11.15~11.23 准备初稿,排版 2010.11.24~12.07 撰写论文,定稿 2010.12.08~12.15 打印、投交论文为答辩作准备 主要参考文献: ⑴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负责编著。《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 ⑵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主编。《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 ⑶张志刚,冯海鹏,王昌洪编。《线桥隧测量》。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⑷《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资料》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在山区公路建设中突破过去传统的修路思想,不采取盘山绕行,不破坏沿线生态环境,不增长公路里程用设置隧道避免因采取高边坡路基带来的滑坡、塌方、滚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确保了行车的安全可靠,亦缩短了行车时间,同时又适应了建设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由于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隧道围岩的不确定性,对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进行监控量测是保证隧道工程质量、安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量测,及时对隧道个别围岩失稳趋势的区段提供了预报,为施工单位及时调整支护参数以及合理确定二次衬砌时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通过大量量测发现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后大约30d围岩基本上稳定,于是建议施工单位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同时由于监控措施得当,及时的指导施工和修改设计,从而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经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监控量测工作是一项具体而又复杂的工作,在实际过程中尚需不断积累经验和完善相关理论。 此论文是本生于2010年十月~2011年四月于中铁十一局四公司京福闽赣Ⅰ标第一项目部从事监控量测工作时所写。 关键词: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地表沉降,数据处理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6 1.1 工程概况 6 1.2工程地质及水文特征 6 1.3 地震动参数 7 第二章 人员仪器配置 8 2.1监控量测人员配备 8 2.2监控量测仪器配备 8 第三章 监控量测基本规定 9 3.1监控量测设计内容 9 3.2对施工单位要求 9 3.3现场监控量测工作主要内容 9 3.4 注意事项 9 第四章 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11 4. 1一般规定 11 4. 2监控量测项目 11 4. 3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12 4. 4监控量测频率 16 4. 5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17 4. 6监控量测系统及元器件的技术要求 20 第五章 监控量测方法 21 5. 1一般规定 21 5. 2洞内、外观察 21 5. 3变形监控量测 22 5.4控制点的保护 24 第六章 监控量测的具体实施过程 25 1.隧道内的数据采集 25 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的处理 27 致 谢 39 参 考 文 献 40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1.1.1工程概况 合肥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闽赣段)Ⅰ标第一项目部施工范围: DK343+180~DK357+463,线路长14.283正线公里,位于江西省婺源县溪头乡镜内,线路最大纵坡2%,最小纵坡0.4% 。主要包括五城隧道(出口段)、方思山隧道、桃源隧道、金山顶隧道(进口段)、东溪中桥、桃源中桥、龙尾大桥。 1.1.2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内容包括: (1)隧道工程 本段包括四座隧道,分别五城隧道(出口段)3094延米、方思山隧道2802延米、桃源隧道4471延米、金山顶隧道(进口段)2756延米,合计13131延米。其中Ⅴ级围岩928延米(含明洞),Ⅳ级围岩1335延米,Ⅲ级围岩8597延米,Ⅱ级围岩2145延米。 (2)桥梁工程 本段含桥三座,分别为东溪中桥2(2-24)m、桃源中桥2(2-32)m、龙尾大桥2(1-24+3-32+1-(32+48+32)m连续梁+1-32+3-24m),合计448延米。 1.1.3沿线地形地貌 本工区施工段为闽赣两省交界处,山势延绵,起伏较大,植被发育,相对高差150~300m。 1.2工程地质及水文特征 1.2.1工程地质 线路所经地区地层岩性复杂,出露下元古界~第三系沉积岩及变质岩、各时期的岩浆岩和第四系松散地层。主要沉积岩系有石英砂岩、灰岩等,及火山—沉积岩系凝灰岩、凝灰熔岩和凝灰质砂岩等等。第四系地层主要为全新统粘性土、粉土、砂类土及碎石类土等。 1.2.2水文地质条件 1)概隧道位于剥蚀中丘陵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空隙潜水盒基岩裂隙水。其中孔隙潜水埋藏浅,赋存于上部第四系坡残积土层中,含水量少,受大气降水补给及坳沟中季节性地表水,其动态变化大。 基岩风化裂隙水埋藏于石英片岩风化带裂隙中,属潜水,呈带状分布。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盒排泄 测区内的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坳沟中季节地表水。 测区大气降水部分通过地表沿丘坡径流排出,部分通过岩层裂隙及下渗于岩体中。岩体中的地下水,大部分沿裂隙运移倒山体两侧坡脚,小部分存于岩体中。 1.3 地震动参数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沿线地震动参数划分如下: (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闽赣段DK343+180~DK357+463段<0.05g。 (2)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闽赣段DK343+180~DK357+463段为0.35s。 第二章 人员仪器配置 为确保施工监测质量,真正做到信息化指导施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特成立监测管理小组,实行监测质量专人负责制。 2.1监控量测人员配备 测量小组总共十人,其中监控量测小组四人,总共三对洞口,组员每人负责一对,小组长和各洞口负责人负责采集洞内数据,三个组员负责各自洞口的资料处理,组长负责资料的打印,汇总。 2.2监控量测仪器配备 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地表沉降、纵向位移、隧底隆起测试精度为0.5-1mm ,围岩内部位移测试精度为0.1mm,爆破振动速度测试精度为1mm/s,根据以上精度对仪器进行配备。 名称 技术指标 状态 用途 徕卡DNA03数字 水准仪 每公里双次观测标准偏差0.3mm 水准仪圆水器灵敏度8ˊ/2mm 居中精度0.3 相当于DS05级水准仪” 鉴定合格 用于布置垂直位移监测网,测量沉降监测桩、墩台检测桩和沉降板 JSS30A数显收敛计 测量范围:0.5m~20m 分辨率:0.01mm 测量精度:0.06mm 数显示稳定度:24h不大于0.01mm 鉴定合格 隧道净空 变形量测 DSZ2自动安平 水准仪 每公里往返测量高差标准偏差±0.5mm 圆水准器,灵敏度:8ˊ/2mm 鉴定合格 测量沉降监测桩 第三章 监控量测基本规定 监控量测的管理必须科学合理,设计单位应进行监控量测设计,施工单位应编制监控量测实施细则,施工中应按细则实施,工程竣工后应将监控量测资料整理归档并纳人竣工文件中。 3.1监控量测设计内容 1.确定监控量测项目; 2.确定测点布置原则、监控量测断面及监控量测频率; 3.确定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3.2对施工单位要求 1.施工单位应拥有专业的监控量测人员和设备,掌握成熟、可靠的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2.施工单位应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负责及时将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监控量测人员要求相对稳定,以确保监控量测工作的连续性。 3.3现场监控量测工作主要内容 1.现场情况的初始调查; 2.编制实施细则; 3.布设测点并取得初始监测值; 4.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 5.提交监控量测成果。 3.4 注意事项 1.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应报监理、业主,经批准后实施,并作为现场作业、检查验收的依据。监控量测变更必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监控量测系统应可靠、稳定、耐久,在服务期内运转正常。仪器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检查、校对和率定,并出具相关证明。 3.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严防损坏。 4.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监控量测数据应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如有监控量测数据缺失或异常,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做出记录。 5.根据监控量测精度要求,应减小系统误差,控制偶然误差,避免人为错误。应经常采用相关方法对误差进行检验分析。 6.施工与监控量测应密切配合,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与监控量测应列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监控量测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的影响。 第四章 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监控量测应达到下列目的 1.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3.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 4.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 5.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4.1.2 监控量测设计因素 监控量测设计应根据围岩条件、支护参数、施工方法、周围环境及监控量测目的进行。 4. 1.3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1.监控量测项目; 2.人员组织; 3.元器件及设备 4.监控量测断面、测点布置、监控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基准; 5.数据记录格式; 6.数据处理及预测方法; 7.信息反馈及对策等。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随施工工序及时进行,尽快读取初始读数,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的项目和内容。 4.2 监控量测项目 1.监控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2.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具体监控量测项 目见表4-1。 序号 监控量测项目 常用量测仪器 备注 1 洞内、外观察 现场观察、数码相机、罗盘仪 2 拱顶下沉 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 3 净空变化 收敛计、全站仪 4 地表沉降 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 隧道浅埋段 表4-1隧道监控量测目 3.选测项目是为满足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进行的监控量测项 目,具体监控量测项目按表4-2选择。 序号 监控量测项目仪器 常用量测 1 隧底隆起 水准仪、锢钢尺或全站仪 2 纵向位移 多点位移计、全站仪 表4-2隧道特殊监控量测目 3.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必要时应进行物理力学试验。 4.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裂缝及其发展、渗水、变形观察和记录。 4.3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1.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表 4-3的要求布置,隧道内测点应按图4-1布设。 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 纵向测点间距(m) 2B<Ho < 2.5B 20~50 B< Ho ≤2B 10~20 Ho≤B 5~10 表4-3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对照表 注: Ho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 Ⅱ级围岩监控量测图 Ⅲ级围岩监控量测图 Ⅳ级围岩监控量测图 Ⅴ级围岩监控量测图 图4-1隧道内测点布设图 2.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Ho + B,地表有控制性建(构)筑物时量测范围应活当加宽,其测点布置如图4-2所示。 图4-2测点布置图 3.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监控量测断面按表4-4的要求布置。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当隧道跨度较大时,应结合施工方法在拱部增设测点,参照图4-3布置。 围岩级别 断面间距(m) V~VI 5 ~ 10 Ⅳ 10 ~ 30 Ⅲ 30 ~ 50 表4-4断面测点布设间距表 图4-3拱顶增设测点方法图 4.选测项目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应考虑围岩代表性、围岩变化、施工方法及支护参数的变化。监控量测断面应在相应段落施工初期优先设置,并及时开展量测工作。 5.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部位,测点应尽量对称布置,以便数据的相互验证。 4.4监控量测频率 1.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别按表4-5和表4-6确定。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 监控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监控量测频率 (d) (0~1)B 2次/d (1~2)B 1次/d (2~5)B 1次/2~3d >5B 1次/7d 表4-5 监控量测频率规范(1) 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 位移速度(mm/d) 监控量测频率 ≥5 2次/d 1~5 1次/d 0. 5~1 1次/2~3d 0.2~0. 5 1次/3d <0.2 1次/7d 表4-6 监控量测频率规范(1) 2.开挖面地质素描、支护状态、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描述应每施工循环记录一次。必要时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描述频率应加大。 3.选测项目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以及必测项目反馈信息的结果确定。 4.5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1.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包括隧道内位移、地表沉降、爆破振动等,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施工安全性、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周围建(构)筑物特点和重要性等因素制定。 2.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可参照表4-7和表4-8选用。 围岩级别 隧道埋深h (m) h≤50 50<h≤30 300<h≤500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 Ⅱ - - 0.20 – 0.60 Ⅲ 0.10 – 0.50 0.40 – 0.70 0.60 - 1.50 Ⅳ 0.20 – 0.70 0.50 – 2.60 2.40 – 3.50 V 0.30 – 1.00 0.80 – 3.50 3.00 – 5.00 拱顶相对下沉(%) Ⅱ - 0. 01–0. 05 0. 04–0. 08 Ⅲ 0. 0 1 –0. 04 0. 03–0. 11 0. 10 – 0. 25 Ⅳ 0. 03–0. 07 0. 06 – 0. 15 0. 10–0. 60 V 0. 06–0. 12 0. 10–0. 60 0. 50–1. 20 表4-7跨度B≤7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 注:①.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表列数值可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 ②.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两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 ③.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2~1.3后采用。 围岩级别 隧道埋深h (m) h≤50 50<h≤300 300<h≤500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 Ⅱ - 0.0l - 0.03 0.01 - 0.08 Ⅲ 0.03 – 0.10 0.08 – 0.40 0.30 – 0.60 Ⅳ 0.10 – 0.30 0.20 – 0.80 0.70 – 1.20 V 0.20 – 0.50 0.40 – 2.00 1.80 – 3.00 拱顶相对下沉(%) Ⅱ - 0.03 – 0.06 0.05 – 0.12 Ⅲ 0.03 – 0.06 0.04 – 0.15 0.12 – 0.30 Ⅳ 0.06 – 0.10 0.08 – 0.40 0.30 – 0.80 V 0.08 – 0.16 0.14 – 1.10 0.80 – 1.40 表4-8跨度7m<B≤12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 注:①.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表列数值可以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的修正。 ②.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 ③.初期支护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1~1.2后采用。 3.钢架内力、喷混凝土内力、二次衬砌内力、围岩压力(换算成内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换算成内力)、锚杆轴力控制基准应满足《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B 10003-2005 )的相关规定。 4.采用分部开挖法施工的隧道应每分部分别建立位移控制基准,同时应考虑各分部的相互影响。 5.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应根据控制基准,结合时态曲线形态判别。 6.一般情况下,二次衬砌的施做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1)隧道水平净空变化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 2)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 对浅埋、软弱围岩等特殊地段,应视现场具体情况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 4.6 监控量测系统及元器件的技术要求 监控量测系统的测试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地表沉降、纵向位移、隧底隆起测试精度为0.5~1mm ,围岩内部位移测试精度为0.1mm,爆破振动速度测试精度为1mm/s。其他监控量测项目的测试精度结合元器件的精度确定。 第五章 监控量测方法 5.1 一般规定 1.现场监控量测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2.现场监控量测应根据已批准的监控量测实施细则进行测点埋设、日常量测和数据处理,及时反馈信息,并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和施工异常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计划。 3.现场监控量测方法应简单、可靠、经济、实用。 5.2 洞内、外观察 1.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 2.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数码成像,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并与勘查资料进行对比。 已施工地段观察,应记录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变形和二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 3.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记录地表开裂、地表变形、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漏情况等,同时还应对地面建(构)筑物进行观察。 5.3变形监控量测 1.目前隧道净空变化量测可采用接触量测和非接触量测两种方法,其中接触量测主要用收敛计进行量测,非接触量测则主要用全站仪进行。 2.用收敛计进行隧道净空变化量测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即通过布设于洞室周边上两固定点,每次测出两点的净长L,求出两次量测的增量(或减量)△L,即为此处净空变化值。读数时应该读三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用全站仪进行隧道净空变化量测方法包括自由设站和固定设站两种。与传统的接触量测的主要区别在于,非接触量测的测点采用一种膜片式回复反射器作为测点靶标,以取代价格昂贵的圆棱镜反射器。具有回复反射性能的膜片形如塑料胶片,其正面由均匀分布的微型棱镜和透明塑料薄膜构成,反面涂有压敏不干胶,它可以牢固地粘附在构件表面上。这种反射膜片,大小可以任意剪裁,价格低廉。反射模片贴在隧道测点处的预埋件上,在开挖面附近的反射模片,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以免施工时反射模片表面被覆盖或污染,同时施工单位应和监控量测一单位加强协调工作,保证预埋件不被碰歪和碰掉。通过对比不同时刻测点的三维坐标[x( t),y(t),z(t)],可获得该测点在该时段的三维位移变化量(相对于某一初始状态)。在三维位移矢量监控量测时,必须保证后视基准点位置固定不动,并定期校核,以保证测量精度。与传统接触式监控量测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获取测点更全面的三维位移数据,有利于结合现行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监控量测信息的反馈,同时具有快速、省力、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3.拱顶下沉量测同位移变化量测一样,都是隧道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最能直接反映围岩和初期支护的工作状态。目前拱顶下沉量测大多数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挂尺等。拱顶下沉监控量测测点的埋设,一般在隧道拱顶轴线处设1个带钩的测桩(为了保证量测精度,常常在左右各增加一个测点,即埋设三个测点),吊挂铟钢挂尺,用精密水准仪量测隧道拱顶绝对下沉量。可用φ6 mm钢筋弯成三角形钩,用砂浆固定在围岩或混凝土表层。测点的大小要适中。过小,测量时不易找到;过大,爆破易被破坏。支护结构施工时要注意保护测点,一旦发现测点被埋掉,要尽快重新设置,以保证数据不中断。拱顶下沉量测示意图如说明图5-1 。 图5-1拱顶下沉量测示意图 拱顶下沉量的确定比较简单,即通过测点不同时刻相对标高h,求出两次量测的差值△h,即为该点的下沉值。读数时应该读三次,然后取其平均值。具体记录表格见附录C。 拱顶下沉量测也可以用全站仪进行非接触量测,特别对于断面高度比较高的隧道,非接触量测更方便,其具体量测方法与三维位移量测方法类似。 4.地表下沉量测一般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进行测量,量测结果能反映浅埋隧道开挖过程中地表变形的全过程,其量测精度一般为土1 mm。浅埋隧道地表下沉量测的重要性,随隧道埋深变浅而增大,如说明表5-1所示。 埋深 重要性 测量与否 3B < Ho 小 不必要 2B < Ho < 3B 一般 最好量测 B < Ho < 2B 重要 必需量测 Ho < B 非常重要 必要列为主要量测项目 表5-1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宜与洞内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量测设置在同一断面,当地表有建筑物时,应在建筑物周围增设地表下沉观测点。在隧道纵向(隧道中线方向)至少布置一个纵向断面。在横断面上至少应布置11个测点,两测点的距离为2~5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布置密一些,远离隧道中线应疏一些。 地表下沉量测方法和拱顶下沉量测方法相似,即通过测点不同时刻标高h, 求出两次量测的差值△h,即为该点的下沉值。需要注意的是,参考点(基准点)必须设置在工程施工影响范围以外,以确保参考点, (基准点)不下沉,并在工程开挖前对每一个测点读取初始值。一般在距离开挖面前方H+h处(H为隧道埋深,h为隧道开挖高度)就应对相应测点进行超前监控量测,然后随着工程的进展按一定的频率进行监控量测。在读数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个测点读数误差不宜超过0.3mm,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时,对测点进行连续三次观测,三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当所测地层表面立尺比较困难时。可以在预理的测点表面粘贴膜片式反射器作为测点靶标,然后用全站仪进行非接触量测。 5.4控制点的保护 1.控制点一般用混凝土标石制成,顶部嵌有金属或瓷质的标志。标石应埋在地下,埋设地点应选在地址稳定、便于使用和便于保存的地方。 2.控制点附近用金属做成的标示牌插在旁边,标识牌上写上(坐标控制点,请勿动)等字样,防止被人破坏。 第六章 监控量测的具体实施过程 1.隧道内的数据采集 在这里,我们的数据采集是用全站仪进行的,首先我们要根据隧道挖掘的方法:全断面开挖法和二次台阶法来确定埋点个数,全断面开挖法要在断面上埋设7个点,二次台阶法则需要埋设三个点,然后再埋设得点位上贴上反光贴片如图6-1,采集数据时则需要将仪器架好然后将激光点打在反光贴片的正中心点上,然后进行数据的采集,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数据采集完成后要及时的将数据导出、处理。 图6-1监控量测点 图6-2 监控量测点及标识牌 如图6-2,同一断面埋设的点位的最下边的点位上要挂标识牌,上面要表明断面里程,埋点日期以及责任人。 图6-3点位反光贴片 图6-3中白色的就是反光贴片 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的处理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到excel, 首先如图将采集好的数据导入excel,构成无接触式收敛的图表。 表6-1无接触式监控量测水平净空变化量测记录表 如表6-1是正确的图表,数据输入进去后根据公式计算的与前次收敛值会从第二行开始逐渐递减,直到0为止收敛速率总的方向是逐渐减小的,最后也是趋近于0。其中的日期是采集数据的日期,A、B是两个测点然后根据上表的z值,也就是测站高程值编著表6-2。 表6-2无接触式监控量测拱顶下沉量测记录表 表6-2是关于隧道拱顶下沉的监测图表与前次下沉值也是逐渐趋近于0的,下沉速率随着监控次数也是无限趋近于0。 如果导入数据后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数据是按照如6-1、6-2两张图表的规律变化的,那么说明采集的数据是正确的,我们则需要在这个基础上添加变化曲线,使数据更加的直观,反之则需要重新采集数据直到合格为止。 添加曲线过程如下表6-3: 表6-3无接触式监控量测水平净空变化量测记录表 首先将表6-3中蓝色的一列变换成正数,将此列公式乘以-1, 表6-4无接触式监控量测水平净空变化量测记录表 表6-5无接触式监控量测水平净空变化量测记录表 点击工具栏上的‘插入’—‘图表’如上图表6-5,选择折线图,点击下一步, 表6-6无接触式监控量测水平净空变化量测记录表 点击‘系列’,然后输入,名称,X值(时间跨度行),Y值(总收敛值行),如表6-6,点击‘下一步’, 表6-7无接触式监控量测水平净空变化量测记录表 如表6-7,在曲线上的点上右击选择‘添加趋势线’,选择‘对数’,然后点击左上边的‘选项’, 表6-8无接触式监控量测水平净空变化量测记录表 将‘显示公式’和‘显示R平方值’勾选上,然后点击‘确定’,如表6-8。 表6-9无接触式监控量测水平净空变化量测曲线变化图 以上四张表是2011年4月六号交予监理检查的里程为DK349+502的数据报表。 致 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经走过了自己的大学生活。这里,我想感谢我的导师尹辉增老师。在我的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尹老师给了我许许多多有意的帮助和关怀。在我印象中,尹老师同时也是是一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待人平和,值得尊重的老师,在尹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感觉我不止学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在待人处事方面受益良多;他对工作的积极热情、认真负责、有条不紊、实事求是的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获益匪浅。在此人向尹辉增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在这里,我同时要感谢在我求学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各位老师,他们细心指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我在学习与研究中不断进取与创新的动力所在。因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以表达我最诚挚的敬意!老师,你们辛苦了。 参 考 文 献 1.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负责编著。《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 2.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主编。《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 3. 张志刚,冯海鹏,王昌洪编。《线桥隧测量》。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4.《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资料》 42-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监控 技术 应用 毕业论文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