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分享此内容可以赚币 分享](/master/images/share_but.png)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1 单选题 1、下列实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晒太阳B.搓手取暖C.用电褥子取暖D.向双手哈气取暖 答案:B A.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晒太阳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搓手取暖,此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故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故B符合题意; C.用电褥子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向双手哈气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分子不运动 B.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 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答案:B A.因为物体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任何物体都有内能,0°C的冰仍具有内能,故A错误; B.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速度也变快,物体的内能增加,故B正确;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达,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修饰,故C错误; D.物体内能增加,可以是外界吸收热量,也可以是其它物体对它做功,故D错误。 故选B。 3、小华用高压锅帮妈妈煲鸡汤时观察到了许多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限压阀被不断顶起,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锅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水的沸点一定低于100℃ C.鸡汤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鸡汤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A.限压阀被不断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不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误; B.锅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水的沸点可能高于100℃,故B错误; C.鸡汤沸腾以后,吸收热量使得部分汤中的水剧烈汽化,鸡汤质量减少,因为温度不变,所以其内能减小,故C错误; D.煲鸡汤时,鸡汤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4、如图所示,在炎热的夏季,救治中暑病人的方法是将病人放在阴凉通风处,在头上敷冷的湿毛巾。下列解释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病人中暑是因为体内具有的内能比其他人大 B.放在阴凉通风处即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减少内能,降低体表温度 C.敷上冷的湿毛巾是利用做功的方法降低人体内能 D.上述两种做法都是为了减少人体含有的热量 答案:B A.病人中暑是因为体温高,体温高,内能不一定大,故A不符合题意; B.放在通风处,空气会带走人的一部分热量,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减少内能,降低体表温度,故B符合题意; C.敷上冷的湿毛巾,湿毛巾会吸收热量,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减少人体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秋天树叶纷纷落下B.沸腾时水中气泡的运动 C.端午节闻到煮粽子的香味D.扫地时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 答案:C A.秋天树叶纷纷落下,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沸腾时水中气泡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端午节闻到煮粽子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C符合题意; D.扫地时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属于固体颗粒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下列事例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 热水袋暖手B. 玩滑梯,臀部发热 C. 钻木取火D. 压缩空气 答案:A A.热水袋暖手,手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增大物体的内能的; BC.钻木取火和玩滑梯时,都是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D.压缩空气点燃硝化棉,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来点燃硝化棉; 由此可知,A选项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项不同,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夏季来临,瓶装水迎来销售旺季,大量废弃的塑料瓶污染环境。三位英国大学生用海藻提取物制成可食用薄膜,将水封装在薄膜中做成“水球”——Ooho,可直接吞服解渴,如图所示。图中薄膜没有破裂是因为( ) A.薄膜的分子间有引力B.薄膜的分子间有斥力 C.薄膜的分子静止不动D.薄膜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答案:A 薄膜被挤压没有破裂,是因为薄膜的分子间有引力,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图所示,阿里公司的数据运行服务器浸泡在装有冷却液的容器中。冷却液直接吸收服务器通电工作产生的热量,再进入外循环冷却,之后再送回服务器所在容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此冷却液的比热容应该很小 B.若该冷却液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它的比热容增大一倍 C.若该冷却液的质量增大一倍,则它的比热容减至一半 D.无论物体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不变,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答案:D A.此冷却液的比热容应该很大,和相同质量的其它物体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可以吸收较多的热量,故A错误; BC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吸收热量的多少、质量的大小无关,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当下“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仍不能放松警惕。以下关于“新冠病毒”及微粒尺度按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原子、夸克、质子 B.新冠病毒、原子、质子、夸克 C.原子、新冠病毒、质子、夸克 D.原子、质子、夸克、新冠病毒 答案:B “新冠病毒”的直径约为10-7m,原子的直径约为10-9m,其中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所以微粒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新冠病毒、原子、质子、夸克,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如题图所示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物质的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液态B.乙是气态 C.丙是液态D.甲是固态 答案:A 甲图中分子间的距离略大,分子力很小,分子的位置不固定,和液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小,分子力很大,分子的位置固定,和固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力几乎没有,分子的位置极度散乱,和气态分子特点相似。 故选A。 11、甲、乙两种金属的比热容之比是2:1,质量之比是1:4。若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甲物体的温度升高了10℃,则乙物体的温度升高了( ) A.5℃B.10℃C.15℃D.20℃ 答案:A 乙物体的温度升高了 Δt乙=Q吸乙m乙c乙=Q吸甲m乙c乙=c甲m甲Δt甲m乙c乙=21×14×10℃=5℃ 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2、关于内能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跟温度上升的多少无关 B.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燃料的热值 C.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一定大 D.单缸四冲程柴油机,飞轮每转1圈,柴油机对外做功1次 答案:A A.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跟温度上升的多少无关,故A正确; B.燃料的热值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性质,热值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跟燃烧的充不充分无关,故B错误; C.燃料的热值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性质,热值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不一定大,故C错误; D.单缸四冲程柴油机,飞轮每转2圈,柴油机对外做功1次,故D错误。 故选A。 1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有的优美词句还与我们物理知识有着联系。下列词句与对应的物理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清寒小雪前”,雪的温度很低,它的内能为零 B.“沙暖睡鸳鸯”,同水相比沙的比热容大些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由水蒸气凝华形成 D.“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方式实现的 答案:C 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不管温度多低,故雪的温度虽然低,但它的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 B.水比沙子的比热容大,故B错误; 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由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故C正确; D.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热辐射传给地球的,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大地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14、当下“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仍不能放松警惕。关于“新冠病毒”及微粒尺度按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原子、夺克B.夸克、原子、新冠病毒 C.新冠病毒、夸克、原子D.原子、夸克、新冠病毒 答案:B 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原子包含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内有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新冠病毒由分子构成,可知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夸克、原子、新冠病毒,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5、如图是内燃机某冲程的工作示意图,四个事例中能量转化与之相同的是( ) A.瓶塞冲出 B.搓手取暖 C.压缩气体 D.钻木取火 答案:A 根据图示可知,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因此该冲程为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A.试管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符合题意; B.搓手取暖,克服摩擦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不符合题意; C.用力将活塞压下,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棉花就会燃烧,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 D.钻木取火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多选题 16、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 答案:AD A.已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相同热源加热说明相同时间提供的热量相等,由图像可以看出,在吸收热量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更大,根据c=Qm△t可得,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故A正确; B.由图像可以看出: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加热时间短,即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少,故B错误; C.加热相同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程度大于乙液体,故D正确。 故选AD。 17、小青同学在做“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时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描绘成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加热至水沸腾。已知试管内所装冰的质量是200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下列与该过程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B.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 ·℃) C.第5~8min内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3J D.烧杯中水沸腾后,试管中的水也会沸腾 答案:BC A.冰是晶体,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故A错误; B.由图乙知,冰温度升高4℃,加热的时间是1min,水温度升高4℃,加热的时间是2min,由转换法可知,水吸收的热量是冰的2倍,根据c=QmΔt得到,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热容与吸热多少成正比,故冰的比热容为 12×4.2×103J/(kg⋅℃)=2.1×103J/(kg⋅℃) 故B正确; C.由图可知,水加热1分钟温度上升2℃,故5~8min水上升6℃,故水吸收的热量为 Q水吸=c水m水Δt水=4.2×103J/(kg·℃)×0.2kg×6℃=5.04×103J 故C正确; D.烧杯中水沸腾后,试管中的水和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温度相同时,不能进行热传递,所以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水无法吸热,无法沸腾,故D错误。 故选BC。 18、对于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用橡皮条摩擦铜管,铜管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使铜管的内能增大 B.乙图:水蒸气将橡皮塞顶出,说明水蒸气对橡皮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C.丙图: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显著,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D.丁图: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这属于扩散现象 答案:BCD A.如图甲,用橡皮条摩擦铜管,克服摩擦做功,使铜管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使铜管的内能增大,故A错误; B.如图乙,水蒸气将橡皮塞顶出,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橡皮塞的机械能,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B正确; C.如图丙,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显著,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故C正确; D.如图丁,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这属于扩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BCD。 19、关于物体的内能、温度、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传给内能大的物体 C.高温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比低温物体具有的内能多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可能是吸收热量 答案:BD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冰熔化,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B.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因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所以内能小的可能温度高,内能大的可能温度低,则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传给内能大的物体,故B正确; C.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高温物体具有的内能不一定比低温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故C错误; D.物体温度升高,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D正确。 故选BD。 20、如图所示的四个热学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红墨水同时滴入冷、热水烧杯中,热水先变红,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 B.用弹簧测力计提起贴在水面的玻璃板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C.将活塞迅速下压,使筒内的硝化棉燃烧,说明外界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大,和柴油机的做功冲程原理相同 D.向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瓶内出现白雾,说明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答案:AD A.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同时滴入墨水,由于热水的温度高,故分子运动剧烈,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A正确; B.缓慢向上提拉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在玻璃板离开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错误; C.当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时,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就会增大,空气的温度就会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烧点,硝化棉就燃烧起来,说明外界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大,在四冲程柴油机工作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是压缩冲程,所以下压活塞过程的能量转化情况与柴油机压缩冲程的相同,故C错误; D.向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说明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故D正确。 故选AD。 21、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传递中温度总是从热的物体传给冷的物体 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 D.炒菜时加盐,菜很快“入味”,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 答案:CD A.热传递中,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的不是温度,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B错误; C.内能少的物体可能温度高,内能多的物体可能温度低,所以,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故C正确; D.炒菜时加点盐,菜很快就咸了,说明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故D正确。 故选CD。 22、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在北京—张家口顺利举办,图中是跳台滑雪运动员起跳后下落的情景,空气阻力不可忽略,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开跳台后,运动员能继续向前,是因为运动员受到惯性作用 B.运动员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力是非平衡力 C.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D.运动员起跳离开跳台时的机械能等于运动员落地前一刻的机械能 答案:BC A.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是力。离开跳台后,运动员能继续向前,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故A错误; B.运动员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和重力的作用,因这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故受到的力是非平衡力,故B正确; C.在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因高度变小,故重力势能减小,因速度变大,故动能增加,故C正确; D.因空气阻力不可忽略,故运动员起跳后下落的过程中,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运动员起跳离开跳台时的机械能大于运动员落地前一刻的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BC。 23、“泉城抗疫天团”核酸检测贴纸火了,广大市民纷纷点赞。其中“济南二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和辛弃疾(字幼安),他们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下列诗句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奔跑的马和被拉开的弓都具有动能和弹性势能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小船漂浮在溪流上时,船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 C.“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我们能闻到青梅的气味是因为分子无规则运动 D.“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人在向上爬楼的过程中对自己做了功 答案:BCD A.奔跑的马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只具有动能,被拉开的弓只具有弹性势能,故A错误; B.小船漂浮在溪流上时,处于漂浮状态,受力平衡,此时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故B正确; C.我们能闻到青梅的气味是扩散现象,本质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人在向上爬楼的过程中,要克服自身的重力,使人在竖直方向上通过了距离,因此人对自己做了功,故D正确。 故选BCD。 2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整体内能变大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D.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可能增加 答案:BD AC.在物理学中,热传递方向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传递的是热量,故AC错误; B.一块0℃的冰吸热熔化成0℃的水后,由于冰是晶体,温度不变,但整体内能变大,故B正确; D.改变物体的内能方式包括热传递与做功,则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可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BD。 2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60℃的水比30℃的水所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或者由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D.0℃的水没有内能 答案:AC A.物体质量一定,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速度加快,内能一定增加,故A正确;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表述为含有、具有,故B错误; C.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故C正确;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水也有内能,故D错误。 故选AC。 填空题 26、对比热容的理解 (1)比热容是物质的_______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容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也就是说,比热容的大小只与物质的_______及其__(固态、液态和气态)有关,与物质的_______ 、______无关; (2)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_________和物质的_________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容是一个不变的定值。如果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的大小随之改变,如水变成冰。 (3)水的比热容较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_______些。 答案: 特性 种类 状态 质量 温度的变化 种类 状态 小 (1)[1][2][3][4][5]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容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也就是说,比热容的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及其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温度的变化无关。 (2)[6][7]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的状态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容是一个不变的定值。如果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的大小随之改变,如水变成冰。 (3)[8]水的比热容较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因水的比热容大,根据Q=cmΔt有 Δt=Qcm 故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27、如图丙,实验时应先向试管中注入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试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位置,发现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另一小组用的是图丁所示的上小下大的容器完成水和酒精混合实验,你觉得图___________(填“丙”或“丁”)的实验效果更好。 答案: 变小 丁 [1]将等体积的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由于分子间有间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彼此进入对方,导致总体积变小。 [2]用图丁所示的上小下大的容器完成水和酒精混合实验,由h=VS可知,减小相同的体积,容器的横截面积越小,液面下降的高度越大,更方便观察。 28、如图所示,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火箭使用偏二甲肼作燃料,其热值是4.2×107J/kg。若完全燃烧2kg的偏二甲肼,放出的热量全部被质量为500kg温度为20℃的水吸收,则水的温度能够上升 ______℃。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载着三名航天员成功返回地球,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与空气剧烈摩擦,通过 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使返回舱表面温度升高。 答案: 40 做功 [1]偏二甲肼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Q放=m'q=2kg×4.2×107J/kg=8.4×107J 水吸收的热量 Q吸=Q放=8.4×107J 由Q吸=cmΔt可得,温度变化为 ∆t=Q吸c水m=8.4×107J4.2×103J/kg·℃×500kg=40℃ [2]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与空气剧烈摩擦,克服摩擦做功,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使返回舱表面温度升高。 29、冬奥会冰壶比赛中,如图所示,在AB过程中,投手用水平方向的力推冰壶,使冰壶在粗糙程度相同的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对冰壶的推力___________冰面对冰壶的摩擦力;撤去推力,在BC过程中所受摩擦力___________;在CD过程中,队友刷冰是通过___________方式增加冰面内能,才使之熔化,从而___________摩擦。 答案: 等于 不变 做功 减小 [1] 冰壶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处于平衡状态,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以水平方向上人对冰壶的推力等于冰面对冰壶的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撤去推力后,压力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也不变。 [3] [4]不断的刷冰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冰面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让冰熔化成水,使冰面变得光滑,从而减小滑动摩擦力,让冰壶运动的更远。 30、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如图所示,王亚平在水球中注入蓝色液体后整个水球很快就变成了蓝色,这属于______现象;水球在空中没有散开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答案: 扩散 引力 [1]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王亚平在水球中注入蓝色液体,水分子和蓝色液体分子相互接触彼此进入,蓝色液体在水中发生了扩散现象,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她在水球中注入蓝色液体后整个水球很快变成蓝色,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组成水球的水分子没有四散开来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21-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2023 初中 物理 九年级 第十三 内能 基础 知识点 归纳 总结
![提示](https://www.zixin.com.cn/images/bang_tan.gif)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