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必修一上第二单元(三十二).docx
《2024年高考语文必修一上第二单元(三十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考语文必修一上第二单元(三十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24年高考语文必修一上第二单元(三十二) 1 选择题 1、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以上仅是鄙人的一家之言,权作抛砖引玉,感谢各位的聆听。 B.这张照片是我俩艰难打拼时互相扶持的见证,我一定好好惠存。 C.我才疏学浅,说话办事考虑不周,如果无意中冒犯了您,还望海涵。 D.学生会进行调查后将提出提高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责成校方尽快落实。 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研读选项的语句,注意从主客、谦敬、语言色彩等得体的角度考虑,重在认真研读语句,仔细揣摩语言运用的环境。 A项,“聆听”,虔诚而认真地听,带有尊敬的色彩。此处是指他人听说话者,不合语境; B项,“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不能用于自己; D项,“责成”,指定(专人或机构)负责办好某件事,多用于上对下。此处说“学生会”责成“校方”,表达不得体。故选C。 小提示: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____________。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________。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出高纯度的器具。________。 ①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 ②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工匠精神” ③无数巨匠一生默默无闻,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 ④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匠心独运,不尚速成 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④③D.②④③① 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此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和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的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 首句是总起句,纵观五个句子,只有①是总起,且“细活”“靓汤”呼应后一句“很多事急不得”,②的主语是“精神”,③的主语是“巨匠”,④的主语是“古人”,都不能与“很多事”衔接,排除CD;③④都是列举古人事例,应放在中间两空;②则是总结“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对整个语段的收束,应放在语段末尾,排除A。 故选B。 小提示:解答语句排序题,首先要分析判断哪两、三个句子是不能分开的,要抱成一团的;然后再看“团”与“团”之间存在怎样的先后顺序;要看语句的表达是否合乎规范,语意是否明确;排列语句顺序的时候,还要做到词序恰当,词句之间关联、照应恰当,进而看语句与所在语境是否协调。把握了以上几点,解起题来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 3、下列对《插秧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A.诗的开头两句,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时的繁忙景象。 B.“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劳动的艰辛。 C.第三、四句写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而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新鲜独特,而且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 D.第五、六句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暂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农夫照样低头弯腰劳作,这就意味着劳动紧张到了极点,分秒不能停。 答案:B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B项,“‘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错,不是夸张,是比喻,把“笠”比作“兜鍪”,把“蓑”比作“甲”。 故选B。 4、下面的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cuī)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她如绝美的天籁(làn),拂(fó)去尘世的喧嚣(xiāo);她似千年的佳酿(niàng),蕴藏醉人的芳香;她如清澈的甘泉,滋润干涸的心田;她似闪烁(shuò)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徜(sháng)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zī)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A.璀(cuī)璨 喧嚣(xiāo)B.天籁(lán) 闪烁(shuò) C.拂(fó)去 徜(sháng)徉D.佳酿(niàng) 孜(zī)孜 答案:D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A项,“璀”应读“cuĭ”; B项,“籁”应读“lài”; C项,“拂”应读“fú”,“徜”应读“cháng”。 故选D。 5、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皇宫外面的街道上车辆熙熙攘攘,公交车、私家车还有五颜六色的突突车到处都是,非常热闹。 B.你的主张和我的主张完全相同,真可说是不约而同。 C.中央城社区举办道德讲座,现场座位座无虚席,场场爆满。 D.对犯错的学生,张老师总是和颜悦色地告诫,从不斥责他们。 答案:D 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熙熙攘攘”指的是人来人往,这里使用对象是“车辆”,错误; B项,“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此处指两人的主张相同,应该改为“不谋而合”; C项,“座无虚席”形容出席的人很多。和前面的“座位”重复。 D项,“和颜悦色”和蔼喜悦的神色;和蔼可亲的面色。形容态度温和亲切。正确。 故选D。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B.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概。 C.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迎门、生意红火这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 D.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挫,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 答案:A 本题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正确书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以及词语的意思逐项进行辨析,注意细节。本题中, B项,感概,应写作“感慨”,感触,感叹之意。 C项,顾客迎门,应写作“顾客盈门”,“盈”,满之意。 D项,挫,应写作“锉”,指锉刀。 故选A。 7、对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革命一起,她的故乡就到了一个都督,——等于现在之所谓督军,——也是她的同志:王金发。(文中的两个破折号是表示夹注,相当于括号的作用) B.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文中的分号表示上下文之间是递进关系) C.这人现在也已“寿终正寝”了,但在那里继续跋扈出没着的也还是这一流人,所以秋瑾的故乡也还是那样的故乡,年复一年,丝毫没有长进。(文中引号的作用是反语讽刺) D.党八股的第六条罪状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文中冒号的作用是提示下文) 答案:B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B项,“文中的分号表示上下文之间是递进关系”对分号用法分析错误,此处分号是用于句内的较大停顿,没有递进关系。 故选B。 8、下列关于《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这句话的意思是工匠精神是他毕生的追求。 B.“匠”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指木匠,意义变得更加深远和广泛。 C.坚守工匠精神的匠人要耐得住寂寞,同世界脱节,用自己的技能和手艺才能改变世界。 D.工匠精神尽管不以成功为目的,但是却能走上成功之路。 答案:C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项,“同世界脱节”混淆是非,原文“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同世界脱节”是人们的误解。 故选C。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枕藉 推诿 哗众取宠 青春永驻 B.荏苒 脉搏 交插学科 望风披靡 C.孝悌 怠慢 贻人口实 迫不急待 D.惭祚 斡旋 沽名钓誉 进退维谷 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B.“交插学科”的“插”应改为“叉”。 C.“迫不急待”的“急”应改为“及”。 D.“惭祚”的“祚”应改为“怍”。 故选A。 10、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昨晚,中央纪委公布了中央巡视组对14个省区的反馈情况,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 ②夜晚的金盘夜市随处可见熙熙攘攘的人群,满满的烟火气息,市民游客抛开白天的烦恼或忙碌,尽享海口独特的夜生活。 ③社会上有一些人禁不住毒品暴利的诱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制造、贩卖毒品的道路,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从根本上说,诚信原应该是最起码的商业道德,但苹果公司却对东方的衣食父母非常傲慢,而这种无与伦比的傲慢挑战着中国消费者的耐心。 ⑤作为一部精品,取材于真实事件的《破冰行动》不仅人物形象饱满,而且剧情跌宕起伏,成为时下坊间谈论的热点。 ⑥这篇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刻骨铭心,复杂而精准地塑造了一个集阳光与阴霾于一身、无法笼统定义的都市外乡人形象。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⑤⑥D.③④⑥ 答案:B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把握能力。注意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①开门见山:比喻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符合语境。②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符合语境。③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能退缩回头。主要强调一种精神、气魄。褒贬误用,不合语境。④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这里修饰“傲慢”,褒贬误用。⑤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符合语境。⑥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里,永远不忘。而语境意思是对人物刻画深刻,故不合语境。 故选B。 小提示: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判断这类误用成语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必须把握这类成语的本源,即成语原始意义。为此,对成语中的关键字眼要多加关注,如“不刊之论”中的“刊”不是“刊登”意思,而是“修改”之意。成语多约定俗成,源于典故,只有参透本意,方能把握,如“火中取栗”“七月流火”。另外,成语的意思不是几个语素意思的简单相加,也有特定的生成背景,如“胸有成竹”。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召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B.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C.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建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D.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指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答案:B 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A项,召牌——招牌; C项,建康——健康; D项,指归——旨归。 故选B。 12、下列有关《芣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常用赋、比、兴的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赋。 B.这首诗表现了妇女们在田野边采车前草边唱歌的欢快的劳动景象。 C.“薄言袺之”中的“言”是“说”的意思。 D.这首诗在重章叠句中展现出车前草采摘的全过程,诗中的几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不能调换位置。 答案:C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的能力。 C项,“‘言’是‘说’的意思”错误,“薄”和“言”都是都是助词,无实意。 故选C。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其内涵不仅仅是让制造业由“中国制造”走向“精品创造”,更在于让国人重温传统。 B.中国将进一步适应产业格局新变化,拓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C.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D.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A.不合逻辑,“不仅仅是”“更在于”后的内容互换位置。 B. “拓展”与“贡献度”搭配不当,应为“增加……贡献度”。 C.偷换主语,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新媒体”。 故选D。 14、下列选项中,有关新闻知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闻要用最吸引人的信息来抓住受众,所以,在写作时,要求把含金量最大的信息首先交代出来,把有关背景放在最后,按“倒金字塔式”组织材料。 B.新闻语言的特点就是简洁、准确、生动、通俗,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充分的信息。 C.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对当前重大的新闻事件或重要的社会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明是非的一种议论文体。《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正是对社会热点“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时代意义的评论。 D.新闻是经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信息。“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前提,可见,新闻就是事实。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新闻就是事实”错。真实性是前提,并不是完全没有想象性。 故选D。 15、下列各项中所含词类活用现象和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三夜阴霪败场圃 A.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B.一竿晴日舞比邻 C.急炊大饼偿饥乏 D.多博村酤劳苦辛 答案:B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活用的类型,掌握判断的方法,再审读选项仔细比对。本题中,B项和例句都属动词的使动用法,例句中“败”,使……毁坏,B项“舞”,使……欢欣鼓舞; A.袺,名词活用作动词,提起衣襟兜东西; C.饥乏,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饥愤困乏的外孙; D.苦辛,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勤苦辛劳的外孙。 故选B。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项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使中国率先实现培育“超级稻”的目标。 B.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C.“汕优63”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约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D.袁隆平对于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在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绝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世界瞩目的成果。 答案:B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语序不当导致不合逻辑,应为“不仅使中国率先实现培育‘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C项,成分赘余,“约”和“左右”重复,去掉“约”; D项,介词误用,应将“对于”改为“对”。故选B。 小提示: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 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琴弦 船舷 谄媚 垂涎三尺 鲜为人知 B.沧海 苍茫 怆然 创巨痛深 满目疮痍 C.宵柝 拓展 落魄 拓扑学 唾手可得 D.畴昔 胡诌 雏形 未雨绸缪 踌躇满志 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本题, A项,“谄”读chǎn,“鲜”读xiǎn,其他读xián; B项,分别读cānɡ,cānɡ,chuànɡ,chuānɡ,chuānɡ; D项,“诌”读zhōu ,“雏”读chú,其他读chóu; C项,都读tuò。 故选C。 小提示:对于字音题,首先要有专项复习,在常见易错词语表中筛选自己易错、易混淆的词。另外,平时要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要将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字形题归纳积累,分析研究,最好按字形题考查的类型进行分类,同时,要将课本中出现的词语进行积累,要仔细区别与识记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把握其字形。总之要勤于积累,将自己记不准、易混淆的词语整理在专项笔记本中,并且在以后的各种练习中不断补充自己的笔记。 1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和蔼/雾霭 洋溢/谥号 兵痞/癖好 B.够呛/呛声 抖擞/唆使 肺腑/拊掌 C.渗出/掺和 过磅/滂沱 咽气/呜咽 D.询问/徇情 亲昵/泥古 凌辱/棱角 答案:C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 A项,分别读ǎi,yì/shì,pǐ; B项,分别读qiàng,sǒu/suō,fǔ; C项,分别读shèn/chān,bàng/pāng,yàn/yè; D项,分别读xún/xùn,nì,líng/léng。 故选C。 课内阅读 19、这首《芣苢》,语言简练生动,描写形象传神,章句复沓回环,节奏鲜明有力。试结合全诗,分析体现了《诗经》的哪些艺术特色。 答案:①赋的手法。本诗直接描写采摘芣苢的劳动,从劳动开始到结束,没有交代劳动者、起因、地点、环境、结果,没有刻意创作的意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题,就事唱事。 ②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字交替变动,其余全是重叠,看似单调重叠复沓,实则别有韵味。“采采”是一重叠词,“采采芣苢”“薄言×之”反复咏唱,产生简沽明快、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有音乐之美。这种回环往复的节奏又与反复的劳动动作和劳动效果谐和一致,形成融合无间、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③丰富的想象空间。这首诗只写了采摘芣苢的过程,却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及行为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丰富的审美空间和解读空间。于是,细节中的蛛丝马迹就激发读者进行揣摩并加以想象,然后创造出更具体形象的美。读罢诗歌,人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女子,在平原旷野上你追我赶、群歌互答,同时又不忘采摘芣苢的欢快劳动场景。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芣苢》,语言简练生动,描写形象传神,章句复沓回环,节奏鲜明有力。试结合全诗,分析体现了《诗经》的哪些艺术特色”,然后回顾《诗经》的艺术特色,再结合本诗进行分析。 《诗经》的艺术手法之一,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兴,是托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比喻。从本诗来看,没有涉及芣苢以外的诸如节候、风景等任何事物,而是用赋体手法,只通过对芣苢形象与采芣莒的劳动节奏及过程进行了描写,就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效果,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艺术手法之二是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就本诗来看,“芣苢”全诗“采采”共出现六次,是一再赞美芣苢种子(果实)外売的光彩注目,逗人喜爱,因而妇女们一边高兴地歌唱赞叹,一边动手采摘,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艺术手法之三是想象。诗中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但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诗歌虽然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以及行为动机,但通过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的情景可以让读者仿佛看到那个欢快的劳动场面。 20、下列选项中,对于相关文本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为词人登高远眺、怀古伤今之作。词末用典,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叹和仍愿为国效力的心志。 B.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以朴素清新的口语入词,抒写词人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通篇写“愁”,徘徊低迷,婉转凄楚。 C.《诗经·芣苢》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的变化,既表现了采芣苢的劳动过程,又体现了人们劳作时的欢欣和热情。 D.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诗人描绘梦境是在逃避现实,在现实中消极颓废,给人一种消沉的感觉。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D.“诗人描绘梦境是在逃避现实,在现实中消极颓废,给人一种消沉的感觉”错误。诗人通过梦境的美好来反衬现实的黑暗残酷,抒发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没有表现消极颓废的状态。 故选D。 12-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年高 语文 必修 第二 单元 三十二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