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1 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芣苢(fú yǐ) 阴霪(yín) 掇之(duō) B.场圃(pǔ) 襭之(jié) 捋之(luō) C.村酤(hū) 饥乏(fá) 袺之(jié) D.闭廪(bǐn) 赋诗(fù) 余音袅袅(niǎo) 答案:A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及理解其含义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读音及含义,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本题中, B项,“襭之”的“襭”应读“xié”。 C项,“村酤”的“酤”应读“gū”。 D项,“闭廪”的“廪”应读“lǐn”。 故选A。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钟扬共撰写、翻译、审校了10本科普著作,其中不乏《大流感》这样的畅销书。《大流感》这本书,内容包罗万相,语言风格多变。 B.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蓬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 C.他希望能让更多的中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提高科学思维水平,让更多的学生致力于青藏高原的种子事业。 D.很少有人知道,这细腻而又富有文彩的文字,竟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 答案:C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包罗万相”应为“包罗万象”; B项,“帐蓬”应为“帐篷”; D项,“富有文彩”应为“富有文采”。 故选C。 小提示: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考查的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3、根据语境,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诗经》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故乡。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诗经》的传唱,使原本遥远的地域变得可以想象,可以亲切地感知。_______,因此说,_______。 ①这当然不利于人们建立地理意义上“天下”的概念 ②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诗经》就为凝聚我们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③在当时,由于相距遥远,交通不便,普通人的旅行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 ④《诗经》在当时各国之间,缔造了宝贵的文化亲缘 ⑤齐国的海,宋国的河,秦晋的高山,他乡丰富的物产、奇异的风情,都因《诗经》的描绘而进入人们视野 A.①②③⑤④ B.②③⑤④① C.①③②⑤④ D.②③①⑤④ 答案:D 此题考查语句连贯的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解答语句衔接题,要先将题目所给语段读懂,明白其语境;然后再仔细研究题中六句话内部的逻辑关联,弄清其先后顺序。 本题,③的“在当时”指代的是②的“春秋战国时期”,①的“这”指代的是③的“相距遥远,交通不便,普通人的旅行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④与⑤比较,作为收束语,④更恰当。分析可知正确的排序是:②③①⑤④。 故选D。 小提示: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 .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 .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 .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云计算,尤其是共有云计算的运用,可以将所有的数据集中存储到“数据中心”,即所谓的“云端”。 , 。 , 。 , ,运行于网络的数据随时都有可能遭受安全威胁。因此,我们应清醒认识到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及早制定数据安全防范措施,全面筑牢数据安全防护墙。 ①一旦云服务平台安全管理出现疏漏 ②必然会吸引更多的攻击者 ③但震惊世界的“棱镜门”事件警示我们 ④信息化网络是支撑数据运行的物质技术基础 ⑤但敏感的数据一旦上了“云端 ⑥必然导致数据泄露或丢失 A.④⑤⑥①③②B.⑤①②⑥③④C.⑤②①⑥④③D.⑥②①⑤④③ 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语句的排序题。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首先要推测紧承上文的句子。横线前实际上谈的是“云端”,与之衔接最紧的是⑤;“敏感的数据一旦上了‘云端’”,会招来“攻击者”②,遭到“攻击”,管理有可能会“出现疏漏”①,“出现疏漏”自然会导致“数据泄露或丢失”⑥。而③与④,与下文内容——重视网络数据安全——密切相关,而且要重视最后一个横线的标点是逗号,就能确定③排最后与下文连接。故选C。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为诗歌体制,“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 B.《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是指《易》《书》《诗》《礼》《乐》。 C.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 D.“诚斋体”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诗歌风格的特称,杨万里号“诚斋”,故得名。其诗以语言通俗明快、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而自成一家。 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B项,“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没有《乐》。“六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乐》。 故选B。 6、下列对诗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B.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C.一竿晴日舞比邻。 翻译: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 D.多博村酤劳苦辛。 翻译:带多了村酿使人劳累辛苦。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D项,应翻译为:多带村酿好去犒劳辛苦劳动的人们。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大批农民安土重迁,告别家乡,外出打工,在异地他乡过着漂泊不定的艰辛的生活。 B.我们要有自己的理想,不能出类拔萃地浪费一生。 C.1945年,声名显赫的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的路上。 D.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答案: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本题中, A项,“安土重迁”指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这里是大批农民告别家乡,外出打工,属于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B项,“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此处说他以后无所作为,应该用“碌碌无为"; C项,“声名显赫”形容名声盛大,一般用作褒义词。此处形容集中营,使用错误; D项,“雕虫小技”是一个成语,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使用正确。 故选D。 小提示: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传统文化积淀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底蕴,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经过一番改头换面之后,仍然可以服务于时代。 ②作为一名肯负责、有担当的领导干部,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去直面和处理各种矛盾与问题,和光同尘是不足取的。 ③周老伯从事石雕工作三十多年了,他的雕刻技艺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雕刻的作品栩栩如生。 ④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堂而皇之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⑤传统建筑不是一蹴而就的东西,它可能在达到某种高度之后突然没落,或者,在一定时期的败落之后,在短暂的几年间异常繁荣。 ⑥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到处都有出类拔萃的劳动英雄,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当中开出的鲜艳花朵。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②⑤⑥ 答案: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①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句意为褒义,不合语境。②和光同尘: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符合语境。③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和“雕刻技术”搭配。④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多含贬义);形容体面或气派大(多含贬义)。“‘幸福指数’……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为褒义,不合语境。⑤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不能修饰“传统建筑”,不合语境。⑥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此处修饰“劳动英雄”正确。 故选A。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家商店学习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工作人员十分热情,使顾客如坐春风。 B.我们的时代需要楷模,过去的日子也从来不曾缺少楷模。雷锋、焦裕禄、王进喜、时传祥、张秉贵……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可谓汗牛充栋。 C.国庆期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查处力度,长此以往,违法占用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D.赵经理一跨进会议室,我们这些参加质量分析会的代表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 答案:D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如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语境是顾客感受到商店服务的热情,不合语境; B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用错对象; C项,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语境是指交警加大力度管理,不合语境; D项,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使用正确。故选D。 小提示: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0、下列关于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芣苢》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此诗采用赋的方式,直叙其事,通过妇女们采野菜的过程,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 B.《芣苢》全诗通过“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在重章复沓中展现出劳动妇女从采摘到收获的全过程以及愉悦欢快的心情。 C.《插秧歌》的三四句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兜鍪”和“甲”借代,暗示抢插秧苗无异于一场战斗。 D.《插秧歌》的五六句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写出抢插秧苗的紧张程度。 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以‘兜鍪’和‘甲’借代”错误。三四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应是比喻,不是借代。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暗示抢插秧苗无异于一场紧张的战斗。 故选C。 课内阅读 11、《“探界者”钟扬》 鉴赏点: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本文大量引用钟扬的妻子、同事、学生的话语,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些话语,再现了钟扬的生活、工作,突出了人物事迹的真实性;钟扬身边人的介绍、评价、赞扬,使人物事迹更充实、更感人,使其形象更鲜明、更生动。 本题考查的是塑造人物的手法的能力。塑造人物形象是文本中的重要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当然有时也有小说常用的方法,比如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等,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本题题干要求是:本文大量引用钟扬的妻子、同事、学生的话语,有什么作用?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生要注意从侧面描写的角度来赏析人物的塑造的手法,最终达到的目的是,通过他人的描述和评价,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叙述的事件更加真实,具有可读性。 12、善于运用细节描写、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表现人物,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以《喜看稻菽千重浪》和《“探界者”钟扬》为例,进行说明。 答案:【示例】《喜看稻菽千重浪》作者以采访过程中的亲身感受及访谈中得到的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如第一部分开头写自己跟在袁隆平身后走下稻田时的“错觉”,第三部分开头写袁隆平“一边甩去手上的泥巴一边对我说”,都来自亲历者的视角。而第一部分中发现“一株奇特的稻禾”,第二部分中发现“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当时作者并不在场,相关的描写应来源于采访中袁隆平的回忆。这些细节描写使文章具有“在场”感,也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探界者”钟扬》引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揭示其内在精神品格。如“种子达人”中,引用钟扬演讲中对收集种子工作价值的阐释,表现他对自己作为植物学家的责任和使命的理解;引用他调侃地谈收集种子的乐事,表现他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在“‘接盘’导师”中,引用他以采集种子的标准来比喻培养学生的原则,切合他植物学家和教育专家的双重身份。在这篇通讯的结束部分,引用钟扬说的话“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表现了他从专业角度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以及他献身科学、胸怀人类的精神品格。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 注意以《喜看稻菽千重浪》和《“探界者”钟扬》为例,用文中的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举例分析说明。其中《喜看稻菽千重浪》主要是细节描写,《“探界者”钟扬》主要是人物语言。 《喜看稻菽千重浪》中的细节主要来采访过程中作者的亲身感受及访谈中得到的典型细节。如第一部分开头“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农业科学家吗?”写自己跟在袁隆平身后走下稻田时的“错觉”;还有第三部分开头“他一边甩去手上的泥巴一边对我说,农民不富裕谈不到现代化,单产上不去农民就富不起来……”,都来自亲历者的视角。第二部分如“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6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当时作者并不在场,相关的描写应来源于采访中袁隆平的回忆。这些细节描写使文章具有“在场”感,也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探界者”钟阳》人物语言个性化特点突出,能够很好地表现钟扬的精神品格。如“种子达人”中,“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王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100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引用钟扬演讲中对收集种子工作价值的阐释,表现他对自己作为植物学家的责任和使命的理解;再如“作为一个植物学家, 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菠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过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卡车把它们拉回来”,引用他调侃地谈收集种子的乐事,表现他对自己工作的热爱。还有“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 每一颗种子 都很宝贵,你不能因为他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对吧,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在“‘接盘’导师”中,引用他以采集种子的标准来比喻培养学生的原则,切合他植物学家和教育专家的双重身份。在这篇通讯的结束部分,引用钟扬说的话“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表现了他从专业角度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以及他献身科学、胸怀人类的精神品格。 13、 简析《“探界者”钟扬》中“英雄”少年钟扬的成长经历与性格特点。 答案:①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对植物学感兴趣,转向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植物学问题。性格:有主见有追求、敢想敢做。 ②工作后,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旁听武大生物系的课程。没征求未婚妻意见直接开了结婚证明。性格:外向热情、雷厉风行。 本题考查的是概括和分析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经历和性格特征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地回答性格特征。 原文“钟扬也渴望成为那样的’英雄’。父亲是当地的招办主任,为了避嫌,父亲不让他以在读生身份提前参加高考,在与父亲赌气的同时,钟扬参加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考试,当时的竞争非常激烈,就在钟扬差点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接到了通知——考上了”“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那时,学习无线电专业的他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转向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植物学问题”,这是他年少的时候独立自主思考的两件大事情,体现了他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并且是敢想敢做; “1984年,钟扬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工作,那时,他曾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旁听了武汉大学生物系的课程”“和钟扬外向热情的性格相比,张晓艳就显得内向了许多。那时候,工作调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加上不愿和父母分居异地,张晓艳对于与钟扬的婚事一直犹豫不定”“我们的结婚证明啊”“后来,这位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雷厉风行的年轻副局级干部干出一件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放弃武汉的一切,去上海当一名高校教师”,工作后继续深造,结婚没有征求未婚妻的意见就开好结婚证明,放弃武汉的一切而去上海当一名高校教师,这三件事情都体现了他外向热情和雷厉风行的特征。 小提示:分析文本的人物形象,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1 .借助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 2 .借助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剖析人物; 3 .借助作者对人物的直接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间接评价来理解人物; 4 .借助故事情节来把握人物。 14、请概括《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第2段的主要内容。 答案:第2段,“匠”的特点、匠精神的本质及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第2段,首先阐释当代“匠”的特点——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然后提出“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的见解,意在说明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最后论述工匠精神在小至企业,大到国家、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 15、这首《芣苢》,语言简练生动,描写形象传神,章句复沓回环,节奏鲜明有力。试结合全诗,分析体现了《诗经》的哪些艺术特色。 答案:①赋的手法。本诗直接描写采摘芣苢的劳动,从劳动开始到结束,没有交代劳动者、起因、地点、环境、结果,没有刻意创作的意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题,就事唱事。 ②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字交替变动,其余全是重叠,看似单调重叠复沓,实则别有韵味。“采采”是一重叠词,“采采芣苢”“薄言×之”反复咏唱,产生简沽明快、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有音乐之美。这种回环往复的节奏又与反复的劳动动作和劳动效果谐和一致,形成融合无间、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③丰富的想象空间。这首诗只写了采摘芣苢的过程,却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及行为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丰富的审美空间和解读空间。于是,细节中的蛛丝马迹就激发读者进行揣摩并加以想象,然后创造出更具体形象的美。读罢诗歌,人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女子,在平原旷野上你追我赶、群歌互答,同时又不忘采摘芣苢的欢快劳动场景。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芣苢》,语言简练生动,描写形象传神,章句复沓回环,节奏鲜明有力。试结合全诗,分析体现了《诗经》的哪些艺术特色”,然后回顾《诗经》的艺术特色,再结合本诗进行分析。 《诗经》的艺术手法之一,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兴,是托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比喻。从本诗来看,没有涉及芣苢以外的诸如节候、风景等任何事物,而是用赋体手法,只通过对芣苢形象与采芣莒的劳动节奏及过程进行了描写,就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效果,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艺术手法之二是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就本诗来看,“芣苢”全诗“采采”共出现六次,是一再赞美芣苢种子(果实)外売的光彩注目,逗人喜爱,因而妇女们一边高兴地歌唱赞叹,一边动手采摘,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艺术手法之三是想象。诗中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但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诗歌虽然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以及行为动机,但通过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的情景可以让读者仿佛看到那个欢快的劳动场面。 16、钟扬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探界者”钟扬》 答案:(1)热爱科学事业,不追求物质生活品质,却致力于种子事业和科普工作;具有忘我的牺牲精神,在恶劣的环境中,身体不适也不放松工作;理想崇高,有远见,心怀祖国和人民;有责任,有担当,关心热爱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2)作者在刻画钟扬时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 ①正面刻画:a.刻画人物语言。文章每一部分都有直接引用的钟扬的话,它们或是钟扬与别人对话,或是钟扬的演讲内容,或是钟扬写的文字。b.刻画人物行为、事迹。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采集种子,热心科普事业等。②侧面刻画:a.通过他人之口讲述钟扬的事迹;b.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如写钟扬不在意生活品质与致力于种子收集的对比,藏族同事对其“大胆”的评价等。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西藏”概括出热爱科学事业,不追求物质生活品质;“钟扬的身体条件是不适合长期在高原工作的。2015年,钟扬突发脑溢血,对常人来说,这应是一次生命的警告,钟扬却把它理解成工作倒计时的闹钟”概括出具有忘我的牺牲精神;“脑溢血之后,医生、亲友、同事都劝钟扬不要再去西藏,说他简直是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而他第三次向组织递交了继续担任援藏干部的申请书,成为第八批援藏干部”“未来,他还希望在成都或上海建立青藏高原研究院,让上海的红树林实现自由生长,让更多的中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提高科学思维,让更多的学生致力于青藏高原的种子事业……”概括出理想崇高;“钟扬的‘暖’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从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不让一个人掉队”概括出有责任,有担当,关心热爱学生。 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经佐琴临时给他找了一个系里别的老师提供的毛坯房,当经佐琴愧疚地和钟扬沟通此事时,没想到他毫无怨言接受了这个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澡住了半年”“从他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钟扬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2009年,钟扬正式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据统计,在这十几年间,他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特有植物的1/5”“‘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100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这些语言、行为的描写属于正面描写。“对于钟扬的博士生、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来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当时去听教授讲座,一下子就被钟教授生动的演讲吸引住了,从此我就成了教授年龄最小的学生,并开始跟随他学习科学……听他的课,你永远都不会感到无聊,在钟老师的指引下我慢慢爱上了科学。’朱薪宇说”,这些都是运用通过别人的介绍侧面衬托人物。可见,作者在刻画钟扬时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 17、《插秧歌》中运用了大量的动词,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案:“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写出了分工的精细明确。而一个“抛”字最妙,描绘出秧束在雨中飞舞的情态。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全诗共八句,五十六字,紧扣一个“忙”字着力描绘尽情表现。前两句四个人物,四个动词,语言明快,行文简洁,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农谚说“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用了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 18、下列对《芣苢》 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A.“采采”极写采摘芣苢时娴熟的技巧,“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 B.通过“采”“有”“捋”“袺”“襭”等动词的变换,生动地表现了采摘芣苢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C.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唱。重章叠唱,回环往复,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D.这首民歌素朴自然,生活气息浓郁,生动展现了当时的劳动场景,充满劳动的欢欣。 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内容的能力。 A.“采采极写采摘芣苢时娴熟的技巧”错。采采:茂盛的样子。采摘芣苢时娴熟的技巧是通过一系列的动词表现的。 故选A。 19、下面对诗歌《插秧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一、二句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极为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 B.本诗的三、四句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兜鍪”和“甲”借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于一场战斗。 C.本诗的五、六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样,都表现了农民抢抓农时忘我劳动的心理。 D.本诗的七、八句是农夫岔开农妇呼唤的答话,极富生活的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 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B.“以‘兜鍪’和‘甲’借代”理解错误。这里用的不是借代的修辞手法,而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将“斗笠”比作“兜鍪”,即古代战土戴的头盔,“蓑衣”比作铠甲,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紧张的战斗。 故选B。 20、这首诗虽然简单但细节描写非常典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效果?试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答案:这首诗的细节描写从动词的精彩运用中体现出来。对采摘的过程,诗歌分别运用了“采、有、掇、捋、袺、襭”这6个动词,概括地描写了整个采摘过程,精练而不烦琐。 ①展现了特写式的劳动动作美。这6个动词,每一个都抓住了采摘过程中最精彩的环节,把隐藏在生活中的美清晰地呈现出来,将一瞬间的动作用文字定格成经典,将动作中的细节美展现得细致丰富。每一个动作就如同摄影里的特写,让人清晰难忘。劳动者从日常的劳动中发现美,并吟出了一首热情洋溢的诗。这说明在他们看来,劳动不是枯燥乏味的,也不是简单麻木的,而是充满乐趣的。 ②展现了内容丰富的劳动过程美。诗歌通过“采、有、掇、捋、袺、襭”来概括采摘芣苢的全过程,这6个动作合起来就是一套完整的动作,看起来层层递进、有条不紊,非常连贯流畅。当几个单独的动作聚在一起进行系统内部优化之后,采摘的过程就变成了一场用肢体表达艺术的活动,把日常的劳动升华成行为的艺术。先民们对劳动的熟练程度,给人一种游刃有余的美。原本生长于草野的车前草,经过劳动者的几道工序就成了盘中餐或者是治病的药,是对先民改造力的生动体现。 ③体现了先民快乐幸福的生活感情。采摘芣苢的人当时的劳动者,即生活在下层的劳动人民。在周朝实行“井田制”,劳动人民生产所得的很大部分要上交达贵族阶层。再加上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仅仅是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能保证最基本的吃穿需求就是最大的幸福,但是留给自己的粮食是有限的,他们也会采摘野菜来充饥。芣苢既是有食用价值的野草,也是能治病的药材。因此,当他们看到既能填饱肚子又能治病的芣苢,心情是愉悦的、欣喜的。他们看到了生存下去的希望,于是便哼着这首歌,将草丛中的芣苢采了又采。因为这样的劳动成果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所以他们唱的诗歌是让人感到快乐幸福的。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虽然简单但细节描写非常典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效果?试结合诗歌加以分析”,然后理解“细节描写”这一概念,再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 就本诗来看,这首诗歌主要描写采摘芣苢的过程,使用一系列动作来展现,如一开始“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这是说在野外路旁长满了繁茂的车前菜,妇女们赶快把它采来作菜吃,这一动作表现出妇女们相互呼唤结伴前往平原旷野;“有之”,是妇女们看到芣苢,怀着喜悦的心情动手采;“掇之”,是妇女们兴致很高,一棵一棵地拾起来;“捋之”,是妇女们越采越有劲,一把一把地捋来;“袺之”,是采得多了,手提衣襟兜起来;“襭之”,是在腰带间掖起衣襟,满载而归,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考生可以圈出这些动词,然后从人物的心理、情感等方面分析效果。 17-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第二 单元 知识点 归纳 总结 精华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