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docx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 快与慢 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 第一节 动与静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②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③换算关系:, 2、时间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②常用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 ③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 (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5、测量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3)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第三节 快与慢 (1)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它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 速度 = (3)单位: ①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 ②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 km/h 。 ③单位换算: ④速度公式变形: 或 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 1、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 (3)平均速度: ①平均速度是表示变速运动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②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叫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③在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注意是哪一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必须一一对应。 第三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 乐音与噪音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注意:物体振动不一定发声) 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振动,物体振动才能发声。但不是所有振动都能使人耳有声音的感觉,有些物体振动太快或太慢,我们都无法听到所发的声音。 2、常见物体的发声原理: 人发声——利用声带的振动 笛子发声——空气柱振动 蜜蜂、蚊子——利用翅膀的振动 琴、二胡等——利用琴弦振动发声 鼓、锣等——靠鼓面或锣面振动发声 3、声音的传播条件: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我们将会听到闹钟声音逐渐减小,最后消失。若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则闹钟的声音又会逐渐增大。以上现象说明了闹钟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事实表明,声音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如空气)才能传播出去(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不仅仅空气能传播声音,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振动频率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振动频率小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听起来低沉。 (2)响度即声音的强弱,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指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 ① 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一般人感到每秒1000次左右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② 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声音向外传播,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弱,响度就越小。 (3)音色表征不同声音的特征,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它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不同乐器,即使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我们也很容易识别乐器种类,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就是由于音色不同。 5、人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第二节 乐音与噪音 1、区别乐音还是噪声的方法: (1)从定义本质上区别: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它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超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这一点看,所有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乐音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也可能成为噪声。 2、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噪声主要来源于人类自身和人类发明的机器。 (4)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①分贝(dB):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声音强弱的单位。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听觉下限。 ②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5)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6)减弱噪声的方法: ① 在声源处减弱:可以采用更换声源或加屏蔽罩隔离。 ②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建立隔声屏障来反射或部分吸收传来的噪声。 ③ 在人耳处减弱: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可以戴上耳塞、耳罩等护耳器具,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官。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1、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1)声源、介质和良好的听觉器官。 (2)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3)声音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响度,才能引起耳膜的振动,使人有听觉。 2、超声: 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波,也叫超声(人听不见)。 3、次声: 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称为次声波,也叫次声(人可以听见)。 4、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 (1)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 (2)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超、彩超) (3)超声的破碎能力强: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一节 光的传播 第二节 光的反射 第三节 光的折射 第四节 光的色散 第五节 凸透镜成像 第六节 眼睛与视图矫正 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 第一节 光的传播 1、光源的特点: 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它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被误认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所指的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三个条件) 3、光的传播速度:光速与介质有关,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的2/3。 4、光年: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约为9,460,800,000,000,000m)。 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6、应用及现象: (1)激光准直。(例子:种树、排队、挖掘隧道、打枪) (2)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3)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4)小孔成像: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1 2 3 第二节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 (1)反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法线 反射光线 镜面 入射光线 O N (2)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 法线:从光的入射点O所作的垂直于镜面的线ON叫做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用符号表示。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用符号表示。 (3)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光线沿原来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界面上,这时的反射光线定会沿原来的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去。 (4)反射类型: ① 漫反射:反射面凸凹不平,使得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② 镜面反射:反射面很光滑,使得入射的平行光线反射后光线仍然平行。 ③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a. 相同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现象,每一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 不同点:是镜面反射的反射面是表面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为平行光束;而漫反射的反射面是粗糙不平的,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各个方向。 ④ 实例: a. 光的反射现象例子: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凸面镜、凹面镜、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b. 利用镜面反射可以改变光路,例如用平面镜反射日光照亮地道;利用漫反射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例如用粗糙的白布做幕布放映电影。 2、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②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③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④ 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平面镜中像的形成: 平面镜所成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入射到镜面,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的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2所示,光源S在平面镜后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这样的像就叫虚像。如果用光屏放在平面镜后的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 (3)实像和虚像: ①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②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4)平面镜的应用:① 成像 ② 改变光路(光的传播方向) (5)凹镜: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①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②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6)凸镜: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①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② 应用:汽车后视镜 (7)平面镜成像作图两种方法: ① 根据反射定律作图的步骤: a. 从点光源S引出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 b. 作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 c. 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将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点光源S的像点S'。 ②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的步骤: a. 过S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b. 截取S'点,让S'点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点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c. 画出像点S'(像与大小相等)。 重点提示:作图时,光线要标明传播方向,光线和界面用实线表示,法线和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表示。 第三节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这现象。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3、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注意: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2)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光的折射现象例子:海市蜃楼 、筷子向上折断了、池水变“浅”了、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近视眼镜、老花镜、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看见落到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的时候瞄准鱼的下方。 5、光的折射作图步骤: (1)垂直于界面做出法线。 (2)根据折射规律做出折射光线(注意空气中角大)。 第四节 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现从上到下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它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白光不是单一色光,而是由许多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混合: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重点提示: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不同。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颜色,而两种颜料的混合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 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4、不同的色光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物体时,出现的情况是: (1)白纸可以反射各种色光,纸出现的颜色与光的颜色相同。 (2)黑纸吸收各种色光,无论什么颜色的光照在黑纸上,纸都是黑色的。 (3)各种色纸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光,对其它不同颜色的光都吸收。 (4)白光照在不同颜色的纸上,纸出现的颜色与纸的颜色相同。 5、不同的色光照射在不同颜色的透明物体时,透色光的情况是: (1)若光的颜色志透明物体颜色相同时,光可透过物体。 (2)若光的颜色志透明物体颜色不同时,光就透不过物体。 6、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在光谱中,在红光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 红外线有热作用(即热效应),可应用在红外夜视仪、诊断疾病、遥控等方面。重点提示:红外线进不可见光,任何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它向外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 (2)紫外线:在光谱中,在紫光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化学作用、荧光作用、生理作用,它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能杀菌、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第五节 凸透镜成像 1、透镜: (1)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4)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5)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1)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会聚,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2)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焦点(如图一),反过来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平于主光轴(如图二) 图一 图二 F F 3、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1) 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发散。 (2) 凹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图三)。则入射光的延长线过虚焦点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图四)。 F 图三 图四 F 4、凸透镜成像的公式:,式中:为焦距,为物距,为像距。 5、照相机的原理: 倒立 缩小 实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的结构: (1)胶片:感光显影后变为照相底片。 (2)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但上面数字表示景到镜头的距离) (3)光圈:控制镜头的进光量。 (4)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6、幻灯机的原理:倒立 放大 实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投影器与幻灯机的区别:投影器用两块大塑料螺纹透镜作聚光镜,并用一块平面镜把像反射到屏幕上。 7、放大镜的原理: 正立 放大 虚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8、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可以形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光线形成的,不能形成在光屏上。 9、比较: (1)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2)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成实像时: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5)成虚像时: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变大) 10、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11、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12、总结:三条特殊光线 (1)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② 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③ 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2)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 ② 正对着凹透镜虚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③ 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凸透镜透镜成像的特点: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f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 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 名称 又名 眼镜 实物 形状 光学 符号 性质 凸透镜 会聚透镜 老化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 发散透镜 近视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 力 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力计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第五节 摩擦力 第一节 力 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1、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2)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在物理学中,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 5、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8、力的测量: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力计 1、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会产生一个力,这种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也称为弹簧秤。 (1)弹簧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的这个特性来量度力的大小的。 (2)正确使用方法: ①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不要测量超过它量程的力; ② 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③ 校零:测力前要使指针对准零刻线,如果有偏差,要调节到两者对齐为止; ④ 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注意的事项: (1)不能猛力拉弹簧,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 (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应该抽动刻度盘进行调零。 (3)称量前,应先将弹簧来回拉几下,以免弹簧被卡壳。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1、重力的产生及其大小: (1)万有引力与重力的产生:牛顿发现,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按照这个理论,地球对地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我们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如果用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① —重力—牛顿() ② —质量—千克() ③ 说明:①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②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可取。 2、重力的方向与重心: (1)重力的方向: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竖直向下是指与水平面垂直且向下的方向。 (2)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对于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来说,重心一般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五节 摩擦力 1、摩擦力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3、摩擦分类: (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此时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对在它表面上滚动的物体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3)静摩擦: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静摩擦力随推力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是无限地增大,当推力增大到超过最大静摩擦时,物体就会运动起来。 4、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把接触面弄粗糙些或增大压力。 5、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是: (1)用滚动代替滑动(因为滚动摩擦远小于滑动摩擦) (2)把接触面做光滑些,或用油膜或气垫等把相互摩擦的物体彼此隔开。 第六章 力与运动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 力的合成 第三节 力的平衡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我们周围的物体,都要受到这个或那个力的作用,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这一定律。但是,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是保持静止状态还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取决于物体的初始状态。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3)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改变。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物体必然受到外力的作用,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3、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第二节 力的合成 1、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二力合成。 2、合力与力的和是两个概念,合力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用一个力代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 3、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4、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第三节 二力平衡 1、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简记为:同体共线、等大向反。 3、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分类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定义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叫做平衡力。 物体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两个力叫做相互作用力。 不同点 1、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 2、性质可能是不相同的两个力 1、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两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2、性质相同的两个力 相同点 1、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施力物体分别是两个物体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 质量 第二节 使用天秤与量筒 第三节 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沉 第一节 质量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用符号m表示。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2、质量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用符号Kg表示,常用单位有毫克(mg)、克(g)、吨(t)。换算关系:①1g=1000mg ②1kg=1000g ③1t=1000kg 3、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际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较多,常用台秤、案秤、电子秤、杆秤等。在实验室常用托盘天秤称物体的质量,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计算出物体质量。 第二节 使用天秤与量筒 1、天秤 (1)使用方法: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 ①“看”:观察天秤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秤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秤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不能超过天秤的称量,保持天秤干燥、清洁。 (2)测量方法: ① 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 ② 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3、量筒和量杯: (1)要正确识别量筒(或量杯)的分度值与最大量程。注意量筒的刻度均匀,而量杯的刻度不均匀。 (2)在使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无论液面下凹还是上凸,测量者读数时其视线都应与凹面的底部和凸面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第三节 物质的密度 1、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公式:密度的计算公式 3、单位:、 换算关系: 例如:即体积为的水质量是。 第四节 阿基米德原理 1、浮力: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的作用,这个作用叫做浮力。 (1)浮力的施力物体——所浸入的液体。 (2)浮力的受力物体——被浸入的物体。 (3)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即: 式中液为所浸入的液体的密度,单位;V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单位;,粗略计算可取。 第八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第四节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一节 压强 1、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3)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4)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1)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4)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1)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公式。单位:①P:帕斯卡(Pa) ②F:牛顿(N) ③S:平方米()。 ①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②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对桌面的压强。 (4)压强单位Pa的认识: ①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②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N。 (5)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1)液体对容器底和器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1)使用建立理想模型法,推导过程: ① 液柱体积;质量。 ② 液片受到的压力:。 ③ 液片受到的压强:。 (2)液体压强公式说明: ① 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② 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①P:Pa ② g:N/kg ③ h:m。 ③ 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1)一般方法: ① 首先确定压强。 ② 其次确定压力。 (2)特殊情况: ① 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 ② 压力:a. 作图法 b. 对直柱形容器。 6、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2)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3)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用表示。 “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面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① 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② 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③ 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第九章 机械与人 第一节 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节 滑轮及应用 第三节 做功了吗 第四节 做功的快慢 第五节 机械效率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一节 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可看做是杠杆。 杠杆是人类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了。 以图中的这根杠杆为例: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图中的O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图中的)。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图-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物理 知识点 汇总 沪科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